還是小時候的萬聖節比較有意思
劉軒 Nov 1, 2019
今年的萬聖節派對特別多。過去一週,在網上見到了不少朋友曬自己的創意造型,拍照都很入戲。我們全家也參加了一場萬聖節親子派對,大人們喝酒聊天,小孩子吃糖玩樂,熱鬧了一整個下午。
這就是現在的萬聖節,一群朋友在一起裝瘋賣傻、搞笑舒壓。
但如果你問我,我還是覺得以前的萬聖節比較有意思。
小時候,我住在紐約市皇后區。1980年代,當時孩子們還會互相約好,穿上裝扮、拿著南瓜燈,找個大哥哥大姐姐帶頭,就這麼出門要糖去了。
我也曾經這樣,跟同學們從下午放學就開始,一直到晚餐才回家,幾個小時下來,可以走偏附近的大街小巷。
我永遠記得,在暮色下,大夥兒一邊走著、一邊吃糖、一邊為了交換而吵著,嚷嚷著誰拿到的糖果比較好,為什麼自己沒有拿到...之類的。
我也永遠記得一個叫「森林之丘」的社區,那裡的樹蔭濃密、房子也特別大。有幾個房子很老,跟鬼屋一樣。要去那裡按鈴,還真需要一點膽量,而我們這群小屁孩又特別會嚇唬自己。
「我哥說,住在那個房子裡面的人,是個殺人犯!」
「我剛才好像看到窗戶裡有個蒼白的臉在盯著我們!」
吹來一陣冷風,我們集體打了個寒顫。有人害怕想回家,有人罵膽小鬼,有人說划拳輸的就去按門鈴,有人輸了還是不敢去。最後,我們帶著害怕又好奇的心情,決定一起上門。
按了鈴,我們緊張地站在那裡,隨時準備拔腿就跑。
門後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幾個鎖連續地打開。一個瘦如柴骨的老頭打開門,用嚴厲的眼神看著我們,一語不言。
我們在那裡站了好久,終於小聲地擠出一句:“…trick or treat?…”
老人轉身,消失在房子深處。隔了一會兒又出現,手上拿了幾個特大號的棒棒糖。他緩緩地推開紗門,一個個交給我們,說:「萬聖節快樂。」
我們說謝謝,他點點頭。門一關上,我們轉身就跑,回到了街上才開始大呼小叫:「嚇死我了啦!」
其實對我們小孩來說,每一戶打開門的大人,都像是個怪獸似的。有些阿姨一開門就咆哮,說我們多可愛、多可愛,嗓門好像巫婆。有些叔叔個頭巨大,像是科學怪人,糖果在他們手裡看起來好小。還有些主人一打開門,就有瘋狗瘋貓從裡面往外衝。
那個陰森森的老人雖然只有對我們說Happy Halloween兩個字,但從他的口音也能聽出來,他不是美國人。他的鼻子特別大,眼眶特別深,眼圈特別黑。我上大學之後,在東歐旅行時看到的一些吉普賽人,就是這個樣子。
* * *
回家吃晚餐的時間到了。落葉在街上被風吹著,發出稀稀疏疏的聲音。我們一群已經吃糖吃到完全沒胃口的孩子,到了附近的公園「分贓」後,就個別回家了。
這種trick or treat的經驗,大概過了三年,回味了一輩子。
後來,我們搬到了一個樹更多、房子更少的長島社區。每戶之間隔得較遠,鄰居彼此之間也比較疏遠。萬聖節上門的孩子變少了。以前我們會準備兩三袋糖果,後來一袋都嫌多。偶爾門鈴響,也就是那麼兩三個孩子,後面站著他們的父母親。
快轉到了現在,無論紐約、洛杉磯、還是哪個城市,萬聖節都是個很有花樣的節慶,但應該沒有家長敢讓孩子自己結成集群去按門鈴要糖了吧?畢竟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新聞上報導的,都是藏在民間的戀童變態和各種綁架小孩的駭聞,萬一出事情了怎麼辦?
以前,最起碼每年有那麼一個晚上,讓孩子們能戴個面具、畫個妝,在家附近走走,敲敲陌生的門,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藉此壯壯膽,也對外面的世界多一點認識、少一點恐懼。
現在呢?算了吧!誰敢冒這個險?!
這很現實,但我不彷覺得有點可惜。
當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多元,我們卻過得愈來愈小心。
新聞,替代了小時候嚇唬我們的大哥哥大姐姐。
而我們,也變得更會嚇唬自己了。
* * *
2016年,在「假新聞」還不是個家喻戶曉的名詞時,美國Idaho洲的Twin Falls城就爆出了敘利亞難民強姦兒童的駭聞。這個消息從網路上很快躍升到了每一家的餐桌和主流媒體上。
問題是,當地根本沒有收容任何敘利亞難民,這件事純屬謠言,但地方官員試圖闢謠時,還被指控蓄意掩埋實情,受到了各種恐怖威脅。
美國作家Andrew Smith寫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害怕自己所不理解的,並憎恨自己無法征服的。」
假如我們無法征服的就是自己的恐懼,那對於不理解的人事物,是否也很容易轉為憎恨呢?
回想「森林小丘」的那位眼神嚴厲、不苟言笑、說話有奇怪口音的老先生。如果當年我們沒有鼓起勇氣按他的門鈴,沒有從他的手裡接過棒棒糖,跟他說謝謝跟「萬聖節快樂」的話,他一直都會是個想像中的殺人魔,他的房子就一直會是想像中的凶宅。
小時候,沒有機會去探索未知,未知就會充滿恐懼。
長大後,有些人會背上背包、勇闖天涯。有些人會刻意練習,用理智尋找真相,思索考證,但那只是極少數的人。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會待在同一個區域、吃同樣的食物、跟同樣類型的人交朋友、看同樣的新聞媒體,不假思索地過一生。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 就曾經在《影響力》這本書中推測:當訊息愈來愈多,而時間愈來愈少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意氣用事。我們更容易聽信誇張的敘述、更不會停下來查證訊息、更容易見到影子就開槍。
實在很像現在,不是嗎?
我們透過網路的濾鏡來看世界,但少了與世界面對面的交集。我們擔心身邊的人會知道我們太多的隱私,對我們心生詭計。但同時,我們又大剌剌地把各種私生活動態放到網上,曬給世界看。
也許,我們該少一點刷屏、多一點行動。
主動做些研究,來理解那些看似駭人的安全議題。
敲敲門,讓那位社區新搬進來的鄰居,感受到附近的人情溫暖。
停下腳步,去跟那些時常見過,但從來不曾交談過的鄰居,稍微寒暄個幾句。
或一年一度,帶著孩子,披上奇特的裝扮,四處串串門子,說trick or treat...
少一點未知,也就少一點畏懼。
也許,還能拿到一根特別大的棒棒糖。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來人體還有第二顆心臟! 而且一般人每日都會用到,而且它還會影響你的健康! 那第二個心臟到底藏在哪裡呢? 而它的功用又是什麼? -----------------------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腿控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Facebook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Fw: [問卦] 腿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 看板ask-w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腿控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男人喜歡看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男人喜歡看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閒聊] 為什麼男生很喜歡看女生的腿? | WomenTalk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百家樂風控|百家樂心理學|百家樂教學|停損很重要|我是腿哥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閒聊] 為什麼男生很喜歡看女生的腿?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腿控心理學 在 美腿的定義? (第5頁) - Mobile01 的評價
腿控心理學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八卦
還是小時候的萬聖節比較有意思
劉軒 Nov 1, 2019
今年的萬聖節派對特別多。過去一週,在網上見到了不少朋友曬自己的創意造型,拍照都很入戲。我們全家也參加了一場萬聖節親子派對,大人們喝酒聊天,小孩子吃糖玩樂,熱鬧了一整個下午。
這就是現在的萬聖節,一群朋友在一起裝瘋賣傻、搞笑舒壓。
但如果你問我,我還是覺得以前的萬聖節比較有意思。
小時候,我住在紐約市皇后區。1980年代,當時孩子們還會互相約好,穿上裝扮、拿著南瓜燈,找個大哥哥大姐姐帶頭,就這麼出門要糖去了。
我也曾經這樣,跟同學們從下午放學就開始,一直到晚餐才回家,幾個小時下來,可以走偏附近的大街小巷。
我永遠記得,在暮色下,大夥兒一邊走著、一邊吃糖、一邊為了交換而吵著,嚷嚷著誰拿到的糖果比較好,為什麼自己沒有拿到...之類的。
我也永遠記得一個叫「森林之丘」的社區,那裡的樹蔭濃密、房子也特別大。有幾個房子很老,跟鬼屋一樣。要去那裡按鈴,還真需要一點膽量,而我們這群小屁孩又特別會嚇唬自己。
「我哥說,住在那個房子裡面的人,是個殺人犯!」
「我剛才好像看到窗戶裡有個蒼白的臉在盯著我們!」
吹來一陣冷風,我們集體打了個寒顫。有人害怕想回家,有人罵膽小鬼,有人說划拳輸的就去按門鈴,有人輸了還是不敢去。最後,我們帶著害怕又好奇的心情,決定一起上門。
按了鈴,我們緊張地站在那裡,隨時準備拔腿就跑。
門後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幾個鎖連續地打開。一個瘦如柴骨的老頭打開門,用嚴厲的眼神看著我們,一語不言。
我們在那裡站了好久,終於小聲地擠出一句:“…trick or treat?…”
老人轉身,消失在房子深處。隔了一會兒又出現,手上拿了幾個特大號的棒棒糖。他緩緩地推開紗門,一個個交給我們,說:「萬聖節快樂。」
我們說謝謝,他點點頭。門一關上,我們轉身就跑,回到了街上才開始大呼小叫:「嚇死我了啦!」
其實對我們小孩來說,每一戶打開門的大人,都像是個怪獸似的。有些阿姨一開門就咆哮,說我們多可愛、多可愛,嗓門好像巫婆。有些叔叔個頭巨大,像是科學怪人,糖果在他們手裡看起來好小。還有些主人一打開門,就有瘋狗瘋貓從裡面往外衝。
那個陰森森的老人雖然只有對我們說Happy Halloween兩個字,但從他的口音也能聽出來,他不是美國人。他的鼻子特別大,眼眶特別深,眼圈特別黑。我上大學之後,在東歐旅行時看到的一些吉普賽人,就是這個樣子。
* * *
回家吃晚餐的時間到了。落葉在街上被風吹著,發出稀稀疏疏的聲音。我們一群已經吃糖吃到完全沒胃口的孩子,到了附近的公園「分贓」後,就個別回家了。
這種trick or treat的經驗,大概過了三年,回味了一輩子。
後來,我們搬到了一個樹更多、房子更少的長島社區。每戶之間隔得較遠,鄰居彼此之間也比較疏遠。萬聖節上門的孩子變少了。以前我們會準備兩三袋糖果,後來一袋都嫌多。偶爾門鈴響,也就是那麼兩三個孩子,後面站著他們的父母親。
快轉到了現在,無論紐約、洛杉磯、還是哪個城市,萬聖節都是個很有花樣的節慶,但應該沒有家長敢讓孩子自己結成集群去按門鈴要糖了吧?畢竟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新聞上報導的,都是藏在民間的戀童變態和各種綁架小孩的駭聞,萬一出事情了怎麼辦?
以前,最起碼每年有那麼一個晚上,讓孩子們能戴個面具、畫個妝,在家附近走走,敲敲陌生的門,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藉此壯壯膽,也對外面的世界多一點認識、少一點恐懼。
現在呢?算了吧!誰敢冒這個險?!
這很現實,但我不彷覺得有點可惜。
當我們的社會愈來愈多元,我們卻過得愈來愈小心。
新聞,替代了小時候嚇唬我們的大哥哥大姐姐。
而我們,也變得更會嚇唬自己了。
* * *
2016年,在「假新聞」還不是個家喻戶曉的名詞時,美國Idaho洲的Twin Falls城就爆出了敘利亞難民強姦兒童的駭聞。這個消息從網路上很快躍升到了每一家的餐桌和主流媒體上。
問題是,當地根本沒有收容任何敘利亞難民,這件事純屬謠言,但地方官員試圖闢謠時,還被指控蓄意掩埋實情,受到了各種恐怖威脅。
美國作家Andrew Smith寫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害怕自己所不理解的,並憎恨自己無法征服的。」
假如我們無法征服的就是自己的恐懼,那對於不理解的人事物,是否也很容易轉為憎恨呢?
回想「森林小丘」的那位眼神嚴厲、不苟言笑、說話有奇怪口音的老先生。如果當年我們沒有鼓起勇氣按他的門鈴,沒有從他的手裡接過棒棒糖,跟他說謝謝跟「萬聖節快樂」的話,他一直都會是個想像中的殺人魔,他的房子就一直會是想像中的凶宅。
小時候,沒有機會去探索未知,未知就會充滿恐懼。
長大後,有些人會背上背包、勇闖天涯。有些人會刻意練習,用理智尋找真相,思索考證,但那只是極少數的人。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會待在同一個區域、吃同樣的食物、跟同樣類型的人交朋友、看同樣的新聞媒體,不假思索地過一生。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 就曾經在《影響力》這本書中推測:當訊息愈來愈多,而時間愈來愈少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意氣用事。我們更容易聽信誇張的敘述、更不會停下來查證訊息、更容易見到影子就開槍。
實在很像現在,不是嗎?
我們透過網路的濾鏡來看世界,但少了與世界面對面的交集。我們擔心身邊的人會知道我們太多的隱私,對我們心生詭計。但同時,我們又大剌剌地把各種私生活動態放到網上,曬給世界看。
也許,我們該少一點刷屏、多一點行動。
主動做些研究,來理解那些看似駭人的安全議題。
敲敲門,讓那位社區新搬進來的鄰居,感受到附近的人情溫暖。
停下腳步,去跟那些時常見過,但從來不曾交談過的鄰居,稍微寒暄個幾句。
或一年一度,帶著孩子,披上奇特的裝扮,四處串串門子,說trick or treat...
少一點未知,也就少一點畏懼。
也許,還能拿到一根特別大的棒棒糖。
腿控心理學 在 Facebook 八卦
現今當紅的「正念」是緩解情緒、紓解壓力的好方法。《正念減壓的訓練》一書指出,透過正念訓練,大腦中與負面情緒有關的杏仁核會變薄,主掌思考的大腦左前額葉會更活躍,讓情緒更穩定。
正念(Mindfulness)指的是活在當下、放下執著,接納自己的一種態度和做法。「正念是刻意的、不帶批判地關注當下所產生的覺知,」正念減壓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說,他將東方禪修去宗教化,融合西方心理學,創立正念減壓療法。冥想、靜坐都是練習正念的方式。
現代人吃飯常配3C產品,不知道吃了什麼,也容易吃太多,而正念飲食指的是專注在「吃」,用五感吃飯,從咀嚼中享受吃的過程及食物帶來的感受,往往不需吃太多就能滿足,也對減重有幫助。
臨床心理師蔡佳璇根據臨床經驗指出,不少人處於易焦慮恐慌的狀態,亞健康民眾能透過正念練習,降低發展成心理疾病的機會。知名影音平台Netflix也推出《冥想正念指南》,「民眾可先藉此認識冥想是什麼,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反覆練習才是重點,」蔡佳璇說。值得注意的是,有妄想、幻聽、幻視、思覺失調的患者,反而不適合自行嘗試,應和醫療團隊討論,由專家協助。
「珍愛自己,就有心理健康效果,」蔡曉雯說,健康的生活本身就能讓身心比較健康。
運動就能有效對抗憂鬱,可以培養運動習慣。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每週運動1小時,罹患憂鬱症機率減少50%,也就是說每週至少花1小時進行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就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運動能減少壓力荷爾蒙,且幫助大腦分泌腦內啡,讓人覺得快樂,也有助提升血清素受體的濃度和功能。除了有氧運動外,也有研究發現,瑜伽是減輕壓力和焦慮的有效方法。
「運動時應專注當下,融合正念概念,全然投入所做的運動,」蔡曉雯建議,感官接受到的訊息,也會影響心情,所以更推薦戶外運動,不要帶著煩惱、盡量不要交談,對於心理紓壓效果更顯著。
現代人常有失眠困擾,睡眠也和情緒密切相關。蔡曉雯建議,可透過睡前儀式自我照顧、撫慰身心,幫助自己維持固定作息,像是睡前伸展、寫日記,或是用乳液按摩等,作為睡前準備,告訴大腦進入休息模式。
另外,培養適合自己、有助紓壓放鬆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臨床心理師林希陶表示,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不一定要讓自己陷入情緒中,可以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獲得放鬆。
各種表達性、經驗性的活動或興趣,也對於紓解情緒、壓力有幫助。像是寫日記、自由書寫,也能用畫的方式,重點在於抒發過程,建議使用蠟筆,透過混色、線條粗細、筆觸輕重來反映、表達自己。
「無論做什麼,只要專注當下,打開五感體驗,或是跟人互動、連結,都能讓情緒、壓力得到緩解,」蔡曉雯說。
但蔡佳璇提醒,情緒調節並不是逃避,「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問題,」情緒調節的目的,是在壓力大、難以承受的狀況時,先為自己充電,當準備好了,再面對問題時,就能想到更有彈性和效率的解決辦法。如果在生活中能擁有習慣且多元的情緒調節方式,對於面對大小壓力都有幫助。
與其試圖控制情緒,不如學習與情緒同在,「當你願意好好面對情緒,你才會發現原來情緒並不可怕,好好陪伴、聆聽它的聲音,它會是你的好朋友,」大安中醫診所諮商心理師林靜宜說,情緒往往會透過身體一連串反應,來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當情緒來臨時,也能透過身體練習,暫時緩解情緒。以下5個練習,帶你從情緒低潮中自我急救緩解:
● 練習1 呼吸練習
只要改變呼吸模式,就能讓壓力反應系統恢復平衡、紓解焦慮。呼吸也是少數能被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而且呼吸練習隨時隨地都可做,是辦公室控制情緒的首選,林靜宜說。
#腹式呼吸有助身心放鬆:可先慢慢、深深地用鼻子吸氣,感受氣往下走,直到腹部鼓起,嘴巴慢慢吐氣,有助啟動副交感神經,放鬆下來。林靜宜提醒,練習時,若思緒很混亂,不要苛責自己,先謝謝自己覺知到情緒,練習把專注力拉回自身,可將雙手放在肚子上,感受腹部起伏。若是情緒、壓力特別緊繃,拉長吐氣時間,能讓副交感神經更活絡。
許多身心療癒的專家都發現,只要讓呼吸落在1分鐘6次、5次或4次的步調,就能讓肌肉放鬆、心情平穩。蔡佳璇指出,當靜止狀態時心率超過90、100(下/分鐘)、較有壓力狀態時,可運用2~3分鐘呼吸訓練幫助自己收拾散亂的心,打造出穩定身心的放鬆空間。
● 練習2 自我覺察情緒
情緒管理之所以困難,是少了自我覺察的能力。自我覺察情緒的關鍵,就是在火苗還小時,就要先行撲滅,利用呼吸和身體感受覺察,拉開和情緒的距離,以第三者角度客觀如實觀察當下自己各種的不舒服。
正念練習技巧STOP,依序是:
S(Stop):按下停止鍵。
T(Take a break):覺察呼吸。
O(Observe body sensation):客觀如實,跳脫出來觀察不舒服的感覺。
P(Proceed):前進,該做什麼就去做,解決眼前的問題。
當情緒風暴來臨,不妨試試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陳德中的正念步驟:先回到呼吸,從感覺肩膀、雙腿和各部位的姿勢和感受開始做起,慢慢就能聽到內心聲音。
● 練習3 肌肉放鬆練習
透過肌肉緊收和舒張,讓身體感受放鬆狀態,從而紓緩情緒,林靜宜說。
以舒服的方式坐或躺著,逐一將身體各部位肌肉用力緊縮8秒,感受肌肉緊繃的感覺,再回歸放鬆狀態14秒,讓身體感受緊繃和舒張的差異,達到放鬆。
● 練習4 自我對話練習
當情緒來臨時,把情緒擬人化,練習跟情緒對話,有助釐清情緒源頭,也能釋放情緒。
林靜宜建議,嘗試用一種對待好朋友的方式進行關心,想像你們坐在一起、擁抱情緒,多問它一些問題,像是「這樣的情緒是這次才有?」、「過去曾經有過類似的情緒嗎?」等等。即使只是陪伴、發現情緒,都對了解情緒有幫助。
● 練習5 角色對話練習
適用於關係類型的情緒困擾。可準備2張椅子,一個代表有情緒的對象,自己坐在另一張椅子,向對方說出想說的話,透過語言轉化情緒,釋放出來。情緒釋放完後,可再坐到對方的位置,嘗試用對方角度回應,過程中需盡量逼真模仿和扮演對方的角色。
其實每個人都有情緒波動,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意義,不需過度排斥,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調節。
.
本文摘自《#康健5月號/2021 第270期》
情緒就醫指南
作者: 康健雜誌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搭配之前版面上的情緒調節議題,這次介紹了康健雜誌的情緒就醫指南,再把廣度拉大。版面上的朋友,有時會提到一些情緒上的症狀,我希望能有更豐富的資訊,協助各位朋友維持心理健康。
摘文是目前實務上常被提到的方法,我自己除了常常注意呼吸、覺察情緒、放鬆肌肉,最近在自我對話練習上,有好幾次讓我相當欣喜的頓悟,也因此緩解了身體的緊張。相關練習,我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依然常有新發現,非常推薦給各位!
祝願您,能常常回到自己的身體,這是珍愛自己的根基!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
腿控心理學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評價
原來人體還有第二顆心臟!
而且一般人每日都會用到,而且它還會影響你的健康!
那第二個心臟到底藏在哪裡呢?
而它的功用又是什麼?
-----------------------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CrwXufE3ZI/hqdefault.jpg)
腿控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你的生活中,有讓你抓狂、不開心的人嗎?
整日說為你好,卻阻礙你成長的家人;
讓你感覺束縛,越愛越無奈的情人;
不斷扯你後腿,總要你收爛攤子的豬隊友;
滿口賞識說給你機會,卻老讓你背黑鍋的主管。
面對這些持續製造你煩惱的人,除了暴怒、抱怨、忍耐、逃避外,
你知道怎麼讓自己更從容的遠離人際流沙,不被干擾嗎?
我們都知道不好的關係會持續在心裡釋放毒素,製造壞情緒,
阻礙幸福的來到,讓生命過得辛苦又沮喪,
就像癌細胞只會不斷吸取你的能量,讓你變得越來越脆弱無力。
可是卻很少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割捨與隔離,才能減少關係帶來的傷害。
其實很多時候,拒絕不了爛關係對自己的影響,不是對方戰力太強大,
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心中的擔憂,害怕關係會決裂、自己被孤立。
然而,人際斷捨離,並不等於要切斷關係,而是:
「斷」:斷開那些關係「應該」、「必須」的僵固信念;
「捨」:捨下對衝突可怕的想像與恐懼
「離」:重新檢視所有的關係,進而選擇「離開」或拉開「距離」
好好把自己說清楚,讓互動變得容易。
懂得人際斷捨離,就像是替你心靈的家設立一套防護罩,
讓你更清楚自己的界限和需要,看懂關係流動的過程,學會安置心中的恐懼,
並學會用態度溫和立場堅定的姿態,表達你的在乎與原則,
讓喜歡你的人更加的欣賞你,不適合你的人慢慢淡出生命。
【人際斷捨離】將模糊的人際互動,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活動,
讓你有步驟、系統性的建置自己的防護程式,
讓對的人持續帶來滿足,使好的事不斷發生成真~
這堂課可以讓你學會:
1. 理解自己無法拒絕別人背後真正擔心的事
2. 能更清楚勾勒出自己想要的關係,表達心中的需要
3. 對於自己的心理界限有更清楚的理解
4. 能夠打從內心接納自己,不被他人評價左右
5. 擁有處理關係衝突的能力,化干戈為玉帛
這堂課適合這樣的你:
1. 想要擁有清爽自在的關係,不被情緒勒索左右
2. 在關係中常常覺得辛苦,明明有許多委屈卻說不出口
3. 習慣壓抑否認自己的需要,配合別人的期待
4. 渴望理解健康關係的互動模式,學會善待自己與他人
5. 對關係議題有興趣的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Lvd1cNcDw/hqdefault.jpg)
腿控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答應老闆該交的工作進度、企劃案,總要拖到最後一天,快要壓死線了才肯動手,甚至於熬夜把它完成。
你也很清楚知道,像是運動啊、進修啊,這種對長遠人生有幫助的事情,應該要馬上去做,但就是找不到開始行動的動力。
像這樣的拖延心態,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有,這當然也包含了我自己!就像我平時跟嘉玲的居家生活,通常是她負責做飯,而我負責洗碗。
不過每次吃飽之後喔,我就會想要休息一下;反正碗放著也不會有人去偷洗,早洗晚洗都一樣。
而有些時候,我可能吃完飯想要先做教練,又或者是手邊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處理。所以呢,我就會覺得喔,洗碗這件事情相對不重要,因此呢,把它的優先順序往後延,最後就會拖延到忘記這件事。
聽到這裡喔,不知道你聽出來沒有?其實人之所以會有「拖延」這樣的外顯行為,很大部份的原因,跟他內在的「信念」是有關係的。
「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關係,就像是「電腦周邊」和「驅動程式」一樣;假如你想使用某個電腦的周邊設備,但卻沒有安裝可以開啟它的驅動程式,那麼這個設備就等於白裝了啊,沒有辦法發揮它任何的作用。
要是把這樣的比喻,放到人的身上,那就是假如你沒有相對正確的內在信念,難怪沒有辦法正常啟動你的外在行為,久而久之喔,也就會養成了「拖延」的習慣。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樣調整內在的信念,來幫助自己打敗拖延呢?
我可以跟你分享四個很簡單的方法,給你參考~
先講第一個方法,請用「我選擇」,來取代「我必須」。
什麼意思呢?就拿我洗碗這件事情來說,雖然呢,在夫妻的默契上,我們有明確的分工,「洗碗」不由分說就是我的事。
但假如我只把洗碗這件事情,當成是我「必須」完成的責任,那麼我就永遠沒有辦法改善,對於「洗碗」這件事情的拖延。
因為「必須」這樣的信念,它隱含著命令,還有不得不做的暗示,這樣子很容易衍生出讓人想要反抗、拖延的心情。
真正對我有幫助的,就是我告訴自己,為了讓我的伴侶更開心,我願意調整,所以「我選擇」去洗碗;這樣子就能夠啟動我拿起菜瓜布,倒出洗碗精的外在行動。
而這樣的信念之所以有用,那是因為喔「我選擇」,暗示了我擁有自主性,因此呢讓我產生力量。
當人感覺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幫自己做決定,不用受制於任何人、是一種能選擇、有自由的,他就不會有抗拒跟拖延的心態產生。
而第二種信念可以調整的,就是用「我可以先踏出一小步」,來取代「一步到位」的想法。
這就讓我想到現在要邁入2019年的第四季,對於一般的營業單位來說,「年終」通常是業務最繁忙的時刻。
但如果你在業務單位待過,你就會知道,第四季除了業績要趁年底衝一波之外喔,同時還要準備整個年度的結案報告。
我邀請你想一下喔,假如你是那個剛跑完業務的人,才回到公司喘一口氣、喝杯水,椅子都還沒坐熱,你的上司就來追問「年度報告的進度」,這是不是會讓人根本不想動呢?
事實上喔,這樣的拖延心態,是因為當人處在相對放鬆的狀態的時候,你硬要逼自己去「完成」某一件事,你光用想的就累了,更何況是去做它?
因此呢,特別是在這樣的時刻裡,我會建議你先這樣子問你自己:「什麼是感覺不費力的第一步?」
比如說,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可以先打開電腦就好啊!」,或者是「我可以先點開PowerPoint啊」、再不然就是「我只要先打好封面那一頁就好了」。
像這些信念都能夠幫助我們的大腦,去避開「我要把全部的報告寫完」這種「一步到位」的想法,讓你更容易的開始,進而引發行動。
接下來第三種方法,就是用「我只是做我能做的」,來取代「我一定要做到好」的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信念調整,也就是我常說的避免掉「完美主義的陷阱」。不知道你身旁有沒有「完美主義」的家人或朋友?
假如有的話喔,你真的可以好好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喔,帶著完美主義這樣信念的人,他們經常把焦點放在結果的「成敗」,而不是「享受這個過程」。
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做任何事之前,為了「確保」自己的成功,他會不自覺的對所有過程跟細節,越來越嚴格。
這樣的想法呢,只會不斷的暗示自己「永遠都做不好」,也就越難以展開真正的行動。
而這一類的拖延、不行動,某種程度來說,是完美主義者的「保護機制」啊!因為只要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行動,他就不必面對可能的失敗。
但如果這樣的人,一直不去意識自己卡在哪裡,那麼一個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把「完美主義」餵養成「失敗恐懼症」,於是呢,一輩子走不出拖延的陰影!
那你會不會好奇,如果想要對治「完美主義」,比較好的調整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這就像是喔,我在實體課程和線上課程的研發,每當我有了新的課程的靈感,我只會把當時的想法寫下來,能寫多少,就是我當時「能做到」的全部。
而且我會告訴自己,即使這門課程我還沒有想透、還不完整,但它起碼有了一個起始點,這就是今天我最好的一個前進。
更簡單來說,我在研發課程的過程裡,其實也不知道這門課,最後是成還是敗?
我只是享受發想的過程,而且每次都只做我當時能做的,所以我才能夠一天一點點,一天一小步的持續前進!
而最後一個調整信念的方法,那就是用「我值得休假」這樣的信念,來取代「我沒有時間休假」。
當每天都有滿滿的行程表等著你,已經是喔現代職場的常態,這也難怪有很多人根本不敢放假,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嘛!
但是你知道嗎?假如說你不意識到這種「我沒有時間休假」這樣的信念,它就是在暗示你,想休假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而更可怕的就是,在這樣子缺乏激勵的暗示底下,還會衍生出反正我做事有效率也有沒用啊,說不定我的效率,還會讓老闆給我更多的工作,於是又回頭加重了自己拖延的心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喔,固定的休息、適度的放假,除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之外,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因為不管是規律運動、定期旅行、和家人共進晚餐…這些部分,都能夠增加你內在的價值感;更是一種「尊重自己」跟「愛自己」的具體表現。
而更重要的是,假如你能夠適度的安排值得期待的事情,像是花時間充電啊、進修啊、和朋友相處啊…;這樣子還能夠有效的降低你對工作阻礙的恐懼,更有自信的去面對所有的挑戰。
也就是說喔,只要你在每個工作階段,都能努力的完成工作,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休假的時間;你就相對的容易開啟最簡單的下一步,不再被拖延所困擾。
如果喔,你也很想要尊重你自己、愛自己、不要拖延,但偏偏你身旁的人,老是在扯你的後腿;或者是讓你陷入無力感的迴圈。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在這一門課裡面,嘉玲老師會一步步的帶你看見,很多你習以為常、在關係裡面的信念,到底是怎麼來的?透過學習正確的擺放,那些卡住你的人際關係,讓你過上更好的人生。
然而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總結來看,拖延其實不是病,只是發作起來會奪走你人生的主導權。
如果你渴望擁有人生的掌控感,那麼當你發現自己有拖延的傾向的時候,請記得要先調整的,是你的信念。
你要告訴自己,是「我選擇」做這件事;你知道這件事情「可以踏出的第一步」是什麼;你可以「只做自己當下能做的」;而且最後告訴自己「我值得休假」!
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一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假如拖延是可以預防的,那你又有什麼理由,要以整個人生作為代價呢?
我一直相信生命最大的解放,來自於「看見」;因為你唯有看見「拖延」讓你付出的代價,你才能夠更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你的人生可以因為戰勝拖延而更加的精彩。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今天提到的「拖延」,我們有【時間駕訓班】;今天提到的在拖延的過程當中,有些阻礙你的關係,我們有【人際斷捨離】。
如果回到你的生涯跟職場,你要怎麼樣精準的鎖定自己的方向,讓人生活出你想要的樣子?我們有【過好人生學】。
無論是哪一門課程,都是我們精心製作,希望能夠陪伴你在人生長路上面,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vzZDt0Osdo/hqdefault.jpg)
腿控心理學 在 腿控 的八卦
與腿控有關的話題. ... 男友特別愛亂摸,一開始交往就摸屁股胸,交往一年兩年開始發現原來我的腿很好摸,瘋狂摸腿睡覺摸看電視也摸滑手機也摸,哇~好啦睡不好就直接躺 ... ... <看更多>
腿控心理學 在 男人喜歡看腿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腿控心理學 完整相關資訊- 媽媽最愛你喜歡看腿的男人的性格並非都是我們 ...你的男人是什麼控?眼睛、胸、臀、腿...從他迷戀的部位看穿背後的...2021年5月 ... ... <看更多>
腿控心理學 在 Fw: [問卦] 腿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 看板ask-w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N49f5xl ]
作者: aime5520 (沿海地帶)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問卦] 腿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時間: Fri Apr 15 15:37:38 2016
奶大很有吸引力可以理解
我覺得這大概是哺乳動物的本能
奶大、奶型漂亮可能代表可以哺育更好的後代
所以對雄性很有吸引力!(我猜的~我2類不太懂)
那腿的吸引力在哪?
夏天外面一堆騷妹妹穿著短短的熱褲
露出白皙的蜜大腿
看了下面都inin
很想拿我的ㄐㄐ去磨!!
到底為什麼?大腿的性吸引力是什麼原理?
看到就想舔欸!!!!!
讓上面沾滿我的濃稠唾液!!
到底為什麼??
告訴我好ㄅ好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39.1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0705861.A.EEF.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nmybed5566 (49.216.209.156), 04/16/2016 16:28: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