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low back
筋膜拉傷與筋膜疼痛症候群
下背部有一大片筋膜叫做胸腰筋膜 (thoracolumbar fascia),成菱形狀。胸腰筋膜連接身體上下多塊大肌肉,在進行全身性的運動時特別重要。胸腰筋膜上也許多神經受器,所以對於受傷會很敏感;一旦受傷了除了腰痛之外還會影響到全身的動作,造成運動表現受限。治療上可以利用徒手治療、懸吊治療發鬆緊繃的筋膜;嚴重的情況下也可利用增生療法或PRP療法進行組織的修復治療。
肌肉拉傷
下背部的肌肉拉傷通常是急性拉傷,例如運動中的拉傷,或彎腰搬個東西拉到。肌肉只有在用力的時候會痛,所以平躺不會痛,但是翻身坐起來的時候如果動作牽扯到就會痛。大部分的肌肉拉傷都屬於輕度拉傷,通常不會有血腫發生。肌肉因為血流充沛,所以大都在2~3禮拜之內都會自行痊癒;如果超過時間還沒好,表示有合併其他問題。
腰椎韌帶拉傷
腰椎到下背乃至臀部有許多重要的韌帶負責維持下背的穩定度。從中線上的縱向韌帶、到小關節囊韌帶、髂腰韌帶、薦髂韌帶、薦脊/薦突韌帶,一路下來都是可能的疼痛來源。韌帶因血流供應不佳,通常自我修復的能力不好;若受傷超過一定程度強烈建議進行增生療法來促進組織的修復、消除疼痛及恢復下背的穩定性。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泛指下背痛,伴隨轉移的痠麻痛到屁股甚至下肢。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除了腰椎神經壓迫之外,還有可能是臀肌拉傷壓到神經、腰椎韌帶受傷的轉移症狀、甚至臀上皮神經的症狀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所以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症狀,正確診斷找出病因才能從根本治療。
椎間盤突出、神經根病變
椎間盤,俗稱軟骨,夾在一節一節椎體之間,負責緩衝的功能。椎間盤突出會壓迫到後側的韌帶造成局部疼痛、若破出來刺激到神經則會產生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典型的症狀為無法前彎、直腿抬起測試 (SLRT) 陽性、伴隨小腿外側或腳版的麻木疼痛。嚴重的情況甚至會無法從床上爬起、需暫時躺在床上休養。急性期可利用血管內類固醇治療或硬膜外注射 (epidural injection) 減緩症狀。復健需要腰椎牽引減輕神經壓迫的症狀、同時進行核心肌群訓練,預防復發。增生療法可同時治療軟骨周遭的韌帶來穩定腰椎,增加腰椎的穩定性。手術的適應症為:無法減緩的疼痛、下肢無力、大小便受到影響等。
腰椎退化、骨刺
腰椎退化的兩大原因包括:年紀增長、過度使用;尤其以勞力工作者、或需要長時間彎腰者最容易提早出現。腰椎退化的表現包括椎間盤托少變薄、骨刺增生、椎孔狹窄等。病患會出現容易痠痛、不能久站久走、腰部活動受限等症狀。若同時伴隨神經壓迫則會有下肢麻痛等神經症狀。治療: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從年輕開始就要注意姿勢、避免長時間使用、適當運動等。當症狀開始發生時,基本的物理治療包括各類熱療、牽引、雷射等都可以舒緩症狀。注射治療包括硬膜外注射、增生療法、PRP療法等。增生療法及PRP療法針對腰部長期手損的關節韌帶,能促進受傷的組織修復、增強腰椎的穩定性;腰椎穩定性增加症狀就會隨之改善甚至消除。同樣的,考慮手術的時機點為:無法減緩的疼痛、下肢無力、大小便受到影響等。
薦髂關節病變
下背的穩定性除了靠腰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薦髂關節了。薦髂關節病變好發於生產婦(尤其是多次生產或多胞胎)、曾經有骨盆挫傷的人、長期坐姿不良的人等。薦髂關節痛的人和腰椎痛的人在指出他們痛的位置時是不一樣的。薦髂關節是由層層的韌帶包覆的,當此處的韌帶因為姿勢不良、挫傷過、或懷孕生產過而出現慢性損傷的情形,會導致疼痛以及關節不穩定的症狀。一般的治療包括骨盆固定帶、各類熱療、核心運動訓練等。當關節韌帶的受傷超過一定的程度。
下背痛百百款,痛起來真的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作息;腰椎的好壞決定了後半生的生活品質,有症狀時建議一定要及早就診。大部分的病患在接受一般物理治療或注射治療都能大幅改善症狀、同時降低可能繼續惡化的機會。
胸大肌拉傷症狀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八卦
64. 喀喀聲響不停的右肩膀
這位女性患者前來治療,一開始單純抱怨的是自己的右肩膀前方會疼痛,因為平常的運動就是游泳,她自己覺得是游泳時肌腱拉傷,另外,就是手臂在做自由式的旋轉擺動時,肩關節一直發出喀喀的聲響。
首次的評估結果,確認她是右肩的肩胛脊上肌肌腱拉傷,以及肱骨頭往前位移,導致在做自由式動作時,肱骨頭撞擊肩峰產生喀喀的聲響。
治療時運用DFM的技術去放鬆肩胛脊上肌肌腱,以及一指刀的順法減少肌腱損傷產生的腫脹,最後做超音波治療。至於肱骨頭的部分,就直接將肱骨頭做肩關節的復位術,推回去關節正確的位置,最後使用肌內效貼布,減輕肩胛脊上肌的負擔以及降低肌腱的疼痛,結束第一次的療程。
第二次來治療時,肩胛脊上肌的症狀已經有改善,持續先前的治療方式,讓患者能夠痊癒。但是肱骨頭的問題依舊沒有改善太多,當手臂上舉到180度的時候,喀喀的聲響又出現了。這次做了肱骨頭復位術,評估之後,確定是肩峰鎖骨關節也有輕微錯位,所以將肩峰鎖骨關節一樣做復位的治療。再次測試手臂上舉的動作,喀喀聲消失了不少,剩下非常輕微。
第三次治療,聲音又恢復了一些,因此本次就重新評估整個肩關節區域,發現肩胛骨是外翻的現象,表示肩胛內側的大小菱形肌以及肩胛下肌是無力的,再加上因為患者喜歡游泳,所以胸大肌是比較結實緊繃的,整體就造成肩胛骨外翻與往上、往前位移,進而導致肱骨在動作時,行進中的軌道,因肩峰太過靠近,產生了肱骨與肩峰撞擊的喀喀聲響。所以本次治療最後,使用肌內效貼布,將肩胛骨向後、向內、向下拉,回到原本的位置。患者在貼上貼布後,做手臂上舉的動作,整體的動作就非常流暢,而且沒有聲響產生。
第四次前來治療,主要的目標已經著重在肩胛骨外翻的產生原因,因此再度做整體性的評估。這次的評估是頸部以及整個上背部,在做完頸部的整體評估後,排除頸神經產生的症狀。繼續評估上背部的問題,觸診脊椎時發現患者似乎有脊椎側彎的現象,請患者站著往前彎腰,這時才確認患者確實有脊椎側彎的症狀,難怪兩側肩胛骨的狀態會不一樣,右側肩胛骨因為脊椎側彎,導致肌肉失衡無力,進一步產生了肩膀在旋轉時撞擊肩峰的喀喀聲響。症狀的源頭終於被評估找尋了出來,所以請患者去拍X光片,再回來討論脊椎側彎的矯正。目前正等待患者回診。
本次的感想是,這次的評估治療,評估的眼界似乎不夠寬大,沒有能快速地就找出肩膀撞擊聲響產生的原因,侷限在單一區,單一症狀表現的治療。未來應該要再加強整體性評估的能力,評估的思考邏輯,以及評估的眼界要放大,才不會只著眼於無法讓患者獲得確實改善的局部症狀。
胸大肌拉傷症狀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八卦
99. 重訓胸大肌拉傷
今天連續有兩位重訓患者前來治療,一位是重訓教練,另一位是喜愛重訓的民眾。兩位都是主訴胸前會有疼痛感,尤其是在臥推(如圖三)的時候。
評估之後可以很明顯發現,這兩位患者都是胸大肌(如圖一、二、四)拉傷。以動作來說,執行臥推時,尤其大重量,胸大肌收縮的力量會增加非常多,如果沒有熱身或是未接觸過新的重量,很容易就產生這樣的運動傷害。
臥推時產生的胸大肌拉傷(如圖三),對治療師來說,算是很容易處理的運動傷害。由於兩位都是受傷後兩天內就來治療,首先要評估就是腫脹與拉傷的嚴重程度。所幸,兩位的拉傷程度都不嚴重。
進行胸大肌軟組織放鬆處置,以及消腫的處理。在徒手治療結束後,執行肌內效貼紮,去保護肌肉、降低疼痛、以及消腫。做簡單的牽拉測試與負重測試,患者皆覺得疼痛感降低很多,甚至完全不會有任何症狀了。
在此提醒目前喜愛健身運動的民眾,面對新的重量訓練,請做好足夠的熱身;另外不要突然挑戰超出很多的大重量,以上都會造成運動傷害,還請大家多注意!
胸大肌拉傷症狀 在 重訓過頭胸壁肌肉拉傷 - YouTube 的八卦
一位40歲的林小姐,平常有健身習慣,參加舉重課程,勉強支撐,結果造成胸壁肌肉 拉傷 ,右胸 ... 胸大肌 斷裂病例增當心陷入健身危「肌」-民視新聞. 民視新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