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驗到兩條線開始,媽媽的日常大小事總會詢問產科醫師:懷孕可不可以吃辣、可不可以喝喜酒、可不可以搬家、可不可以重訓😢😢......絕大部分的問題我都會秒答:「可以啊!」唯獨有一類問題,我只能無奈又心疼地比個大叉叉。
「我好不容易瘦下來了,懷孕可繼續維持嗎?」、「懷孕可以減肥嗎?」、「我體脂很高耶,現在可以繼續減脂嗎?」😭
「不行喔!不管是減脂、減肥,通通都不可以!」這類問題就是得堅定不假思索地回答。🤔
就我觀察,孕期減肥會因為熱量不足、營養不均衡影響胎兒🍼的概念早已普及,我猜想,媽媽們問這些問題時,應非刻意要在這時減肥,而是擔心胖太多產後無法恢復或希望尋求一些安慰與心理支持。
但不可以減肥的原因其實還不只是為了胎兒健康,而是女生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生理條件改變,要減肥真的不太可能成功。
最明顯的就是懷孕後體內各種「合成型」的賀爾蒙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睪固酮會上升,除了幫助胎兒生長發育外,這些賀爾蒙同時也會促進脂肪累積。因此很多人會發現肚子、大腿、屁股的皮下脂肪增厚,甚至產生橘皮組織。另外,黃體素也會使得體內的鈉不易排出、四肢容易水腫,視覺上就會有大了一號的感覺。
孕期飢餓素的上升也讓媽媽特別「不耐餓」,一餓就想吐🤮或半夜常常餓醒找食物。我也觀察到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很多害喜的媽媽常常什麼都不想吃,卻唯獨鍾情漢堡、薯條、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
加上孕期又有太多事讓媽媽心煩,舉凡能否順產、何時有產兆、胎兒健康與否....都會帶給孕婦許多焦慮,這些情緒起伏也容易導致用「大吃來紓壓」。再加上社會氛圍普遍仍鼓勵孕婦一人吃兩人補,許多人又在不清楚媽媽懷孕週數下就一味的說:「妳肚子好小啊!😕有沒有在吃東西,胎兒這樣夠大嗎?」無形中造成一股非得拼命吃的壓力😢,讓媽媽不由自主地吃下更多食物。
綜合以上,真的是叫媽媽不胖也難!
當然,很多人會問,不想胖太多,難道不能以在孕期認真計算卡路里,抓得剛好即可 。問題是,懷孕後心跳變快、呼吸急促,體重上升,基礎代謝本來就會慢慢變高。且每日活動量又因為身體狀況起伏很大,讓每日消耗熱量(TDEE)的誤差極大,怎麼算都很難精準、反而容易讓媽媽們無所適從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體脂也是,不管是家裡小台的體脂機或健身房大台的inbody,幾乎都有8 -10 %的誤差。再加上體脂測量是利用電阻的原理,受身體含水量影響極大,特別容易水腫的孕婦,測量起來誤差更大。因此我認為,在孕期量體脂不是不行,而是完全不準,沒有參考價值。😅
至於時下流行的特殊飲食法,更有可能引起營養不均衡、或低血糖,我更是不贊成。比如近來流行的168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通常是「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這樣容易讓身體在低血糖情況下,改利用肝醣的糖質新生產生的糖分及酮體當作熱量主要來源。但孕婦肝醣的利用相對比較差、胰島素濃度偏高、又得分一部分的糖給胎兒,嘗試這種方式,會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情形。😖
更何況,受賀爾蒙及胎兒擠壓的因素影響,大部分的媽媽都無法吃到很飽就會覺得腹脹、想吐,將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在兩餐很容易太撐或熱量不足。
我明白孕期增加多少體重,往往變成媽媽們互相參考、甚至比較的指標,但我得強調,每個人的腸胃吸收、賀爾蒙起伏都不盡相同,我也不否認有些人懷孕體重根本沒有增加,新生兒一樣頭好壯壯,但這樣的人是少數,也是基因造成。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是因為孕吐到生產前,每天苦於宿醉、暈船,當然胖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與其只聚焦體重或是斤斤計較吃進去的卡路里,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健康促進」上。其實這些健康觀念就是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孕婦也是人,當然也適用。
不分孕期,只要沒有出血、早產跡象就應維持一定的活動量(至少每週90分鐘)。在思考如何「進補」前,也可以先檢視一日三餐的營養素是否均衡。以我的觀察,外食族群多半蛋白質、青菜攝取不足,高油脂、澱粉及加工食物太多,可以先針對這些做調整。(但調整的是種類跟量,不需要變成白飯、麵條都不敢吃)。建議把握蛋白質吃夠(每日60克平均分佈三餐)、減少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不低於40%) ,各式蔬果輪流攝取的大原則。餐間的甜食、含糖飲料的次數則是盡量以堅果、牛奶、優格替代。
當習慣養成後,孕期體重一定可以平穩上升在正常範圍內,產後要瘦身也會多一些助力!
孕期體重也造成妳的壓力嗎?🥺🥺
----------------------------------------------------------------
賀爾蒙的變化實在神秘又有趣,
九月份線上講座「一次搞懂賀爾蒙、告別內分泌肥胖」
十月份實體講座「告別月經失調,烏烏醫師陪妳搞懂賀爾蒙」
熱烈報名中。❤️❤️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或私訊!💪💪
胰島素分泌不足原因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一直以來多囊性卵巢總被視為造成肥胖的兇手,網路上如「變胖、月經失調都是多囊惹得禍,該怎麼吃才會瘦」、「月經遲到又爆肥,小心多囊性卵巢」的文章,點閱率也經常居高不下。因此門診中常遇到很多月經不來又發胖的女生,希望我能針對多囊性卵巢的治療給些建議。
不過,經仔細問診和抽血檢查後,我發現這類型的病人大多不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是因壓力大亂吃、作息改變,缺乏運動造成肥胖,又因過多的脂肪細胞影響雌激素分泌,造成月經混亂。
**發胖而增加的脂肪細胞往往才是造成多囊的因素
多囊會發病,是同時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影響。一般的狀況是帶有多囊基因的女性,在進入青春期時因體重快速增加,活化了多囊基因,促使卵巢分泌過多的男性賀爾蒙,導致濾泡無法成熟排出,造成月經失調、不規則,容易長痘痘等症狀。
所以,就算肥胖的女性真的確診是多囊,也不能將肥胖歸咎於「多囊體質」,相反的「發胖」往往才是誘發多囊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確診為「多囊」時,為了改善排卵情況,醫師都會建議病患至少減重5-10%,我的門診就有不少多囊的女性在健康瘦身後,月經慢慢變得規則,甚至就自然受孕了。
而多囊的診斷也比大家想的嚴格,至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中的兩項:一年內經期少於八次、男性賀爾蒙過高、超音波下可見許多不成熟的卵子(一個切面超過12濾泡)。
因此,要準確判斷是否得了多囊,並不是單靠發胖、月經亂就可以。醫師通常會請病患抽血並以超過半年的月經史來評估。
**即使真的罹患多囊,難瘦的原因也多是習慣導致
至於為什麼多囊的人好像很難瘦下來,根據我這陣子的觀察,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
@@感覺吃很少其實熱量常爆表
每次我問多囊病患的飲食、運動狀況,就會發現雖然她們總宣稱吃不多、有運動,但飲食卻是以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為主,餐間必喝含糖飲料、吃過量水果。所以雖然「感覺」吃很少,但其實熱量一點都不低。 運動以低強度的散步瑜伽為主,也並非規律進行。因此我常常問到一半就忍不住脫口而出「妳就算沒有多囊,這樣的生活作息也瘦不下來吧!」。
@@多囊變成減肥瘦身的藉口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有些人被診斷多囊後就灰心喪志,認為反正永遠瘦不下來,就抱持消極心態,不運動、也不管飲食品質。當醫師或親朋好友為了健康因素建議她們減重時,常常就會用「多囊」當藉口,回應「我就多囊啊!就瘦不下來啊!」。�不過,確實也有部分研究顯示,多囊的人飢餓素濃度較高,易餓難飽,又因排卵不規則、黃體不足,導致容易情緒性進食,因此減肥特別容易卡關。
當卡關時我建議可參加專業人士(內分泌科醫師、營養師)成立的減肥社團,除了能了解減重的正確觀念外,也可藉由團體的動力督促妳將健康的習慣融入生活中,當減重減得心煩意亂壓力大時,也有同伴能討拍取暖。
另外,因為多囊的人很常合併胰島素阻抗,針對這類族群目前也有新興的藥物(GLP-1) 藉由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食慾來輔助瘦身。
**有沒有多囊,瘦身方法都一樣
其實不管你有沒有多囊,瘦身原則都一樣:建立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少加工食品、少糖、少油(非無油)、少鹽,高纖、多喝水。
我建議碳水:蛋白質:油脂的熱量比例=4:3:3,細節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至於目前很流行的「平衡賀爾蒙飲食」,我則認為毫無根據。因為食物雖含有類似賀爾蒙的成分,但濃度實在太低,利用率太差,比起人體本身分泌的賀爾蒙根本是九牛一毛。單靠限制特定食物如:牛奶、雞蛋,就號稱可以「平衡」賀爾蒙真的是無稽之談。
減重的速度不宜太快,一週0.5到1公斤左右為主。掉太快可能因短時間熱量缺乏引起女性賀爾蒙分泌不足造成新的問題。至於各種特殊飲食法如低碳、斷食,在採用前還是得先評估本身的生活型態能否長期配合,畢竟你不是要參加短期減肥比賽而是要面對長遠的疾病控制。
運動方面可以大肌群、多關節的肌力訓練為主、搭配快走、爬山等有氧訓練,目標放在每週運動時間達150分鐘。
最後我想說的是,與其糾結於先天無法改變的「基因」,把瘦不下來的原因一股腦推給「多囊」倒不如誠實的面對自己,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建立規律運動的觀念,如此一來才能打破肥胖與多囊交織成的惡性循環。
#別再說自己呼吸也會胖
#多囊性卵巢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胰島素分泌不足原因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八卦
【新知】低脂飲食再下一城?
Nature Medicine 最新的研究指出,低脂飲食比生酮飲食更能抑制食慾!
20位體重過重的成年人入住研究機構,先後吃了兩週的低脂與生酮飲食。兩種飲食都以原型食物為主(如圖),蛋白質含量相同,蔬菜量也相同。不論是低脂或生酮餐點,看起來都相當美味,史考特也想試試。
受試者被要求每餐吃到飽足即停止,並藉由餐盤剩下的食物計算進食熱量。
結果,受試者在低脂飲食期間每天竟比生酮飲食少吃了689大卡!
其他重要發現包括:
1. 生酮組兩週減去1.5公斤(勝),卻全是來自瘦肉組織(囧);低脂飲食組減去約1公斤,大部分是來自脂肪。
2. 兩組對餐點滿意度打的分數相近,所以應該不是低脂飲食太難吃的關係XD
3. 生酮組的部分血液指標變壞(低密度膽固醇、Apo-B脂蛋白、尿酸),某些變好(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脂飲食降低Apo-B脂蛋白的效果卓越,這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相當關鍵。
4. 生酮組做口服葡萄糖測試的成績明顯較差,顯示他們有胰島素阻抗。
5. 生酮組的血糖真是漂亮,平均值約80mg/dL,變異係數(CV)15mg/dL。
史考特點評:
1. 胰島素假說認為,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讓脂肪細胞牢牢抓住能量無法釋出,使人們飢餓而不斷進食。依照這個假說,低碳水生酮飲食應該能使人們較為飽足,但這篇研究的發現是剛好相反,明顯牴觸胰島素假說。這幾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Kevin Hall等人做出來的研究,對胰島素假說是殺得刀刀見骨,過去史考特也曾撰文介紹過,連結如下
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html
2. 低脂飲食每天少吃近700大卡的熱量,兩週減去一公斤脂肪是很合理的事,但為何生酮飲食卻減去了1.5公斤瘦肉?我的猜測是肝醣存量下滑,導致肌肉細胞水分流失,肌肉裡的蛋白質應該沒有流失那麼多。
3. 這篇研究相當地嚴謹,雖然只有20位受試者,但是入住研究機構全程監控熱量攝取,加上各式各樣的檢測,幾乎達到「動物實驗的規格」。之前聽一位臨床試驗執行者的訪談說,這樣的研究耗資可以超過一千萬美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做研究?追根究底還是人性渴求自由(太不受控),連戴口罩都要出來抗議的美國人,你覺得能管得住他們回家吃什麼嗎?(笑)人們容易算錯熱量的特性,史考特之前也做過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NLU-vmyg
4. 有好處就有壞處,這樣的研究離現實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太遠,未必能反映出一般生酮與低脂飲食者的身體變化。所以,這篇研究原始目標是測試不同飲食對「進食熱量」的影響,不是在比較哪一種飲食「減重效果」比較好。
5. 過去研究還有史考特自己的親身經驗,都認為生酮飲食抑制食慾的效果非常好,每餐吃得飽到爆炸,體重還是直直落。但本篇研究的結論卻是相反,認為低脂飲食比較能抑制食慾。考慮到兩種飲食都有一樣多蔬菜、一樣多蛋白質,這個差異到底從何而來?是熱量密度(低脂飲食較低)?還是纖維質含量(低脂飲食較高)?學者們承認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人類食慾(跟疼痛一樣)是個複雜的現象,我們懂的還太少。這個食慾的發現讓我非常意外,希望未來有研究能重複驗證。
6. 生酮飲食者會出現胰島素阻抗,是非常普遍的情況。這是因為在碳水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細胞會很「客氣地」把葡萄糖讓給大腦使用,畢竟肌肉力量差一點還有機會活下去,大腦沒葡萄糖用真的就GG了。做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時會有「良性」胰島素阻抗,就是這個原因。
7. 我認為這篇研究不是「生酮終結者」或「吹響素食的號角」,能長期執行的飲食才是最好的飲食。不方便、不習慣、吃得很痛苦的飲食,你總有一天會放棄,控制食慾再有效也沒用。只要控管好吃下肚的熱量,吃麥當勞也能瘦,我不這麼推薦就是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IJ1r4VTOY
8. 工商時間:史考特的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也會做「整合型」的減重服務,我們請到了超強的專業人士來助陣。這幾年來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希望拿來幫助有減重需求的朋友。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1209-1
胰島素分泌不足原因 在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哪些高飞北京电力医院 - YouTube 的八卦
胰岛素分泌不足 的原因有哪些高飞北京电力医院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以下几点原因:1.由于机体自身免疫状 ... ... <看更多>
胰島素分泌不足原因 在 糖尿病友牢記,5大原因會導致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 | PTT新聞 的八卦
1、缺乏運動. 這是不少現代都市人的通病,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容易導致肥胖,而且運動不足也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 2、不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