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小朋友要趴著睡還是仰著睡?
來函照登
=================
親愛的蘇醫師您好,想請問您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剛吃飽最好不要馬上躺下,不過我的老大最近剛上幼兒園大班,他們的作息是吃飽飯後就會準備午睡,我的兒子他習慣趴睡,但他的老師請他不要趴睡原因是這樣會壓迫到胃,躺著或側睡會比較好。
我的認知是剛吃飽就睡覺即是不大好,無論是躺睡還是趴睡,所以如果兒子趴睡比較習慣比較睡得著的話,為何不讓他趴睡呢?
因此想來問蘇醫師您,幼兒園老師說的道理是正確的嗎?(她主張趴睡會壓迫到胃)
謝謝蘇醫師🙏
=================
恩恩
這個問題說實話我拖得有點久才回答
應該說
我忘了😂😂😂
經過被催促之後
我當然得call out我們兒科大神出場啦
這次
我請阿包來
好
先說結論
結論我幫大家整理好了:
吃飽去躺本來就容易影響消化,仰躺、趴睡都一樣,最不建議是"右側躺",因為它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更影響消化!
那孩子吃飽後不得不躺著睡怎麼辦?
可墊高上半身,也可建議左側躺,同時還要提醒孩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當食物好消化,什麼姿勢的睡法對於消化的影響就會少一些!
原文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899001716856474/posts/2582209378535691?sfns=mo
原文如下👇👇👇👇
================================
阿包醫生再次受到蘇老大的邀稿
這次來跟大家聊聊「孩子吃完飯後趴睡,對於消化有無影響?」
各位爸媽要先知道孩子與成人的腸胃系統是不一樣的,最大的不同點包括:胃及腸道的容量、長度、結構均不相同。再來就是消化酵素,孩子與成人間的成熟度也是不同的。不過今天要回答的問題,適用於大人及孩子,因為消化生理機制是相同的。
首先講解胃在人體腹腔的相對位置,胃位於橫膈膜正下方,胃前壁右側被肝左葉下面所遮蓋,胃前壁左側被第六到十對的肋骨所覆蓋,前壁左下方在劍突下方直接與腹前壁接觸。而胃後壁和許多器官相鄰接,由下向上依次是橫結腸、胰、左腎和腎上腺、脾等。所以胃所在位置是被保護得很完善的!
就解剖構造來說,趴睡時"少部份"的胃確實會更貼近腹壁,但要說趴睡能壓迫到胃,除非當時背後有承受重物或上腹部有墊著東西,不然是很難達到壓迫的程度啦!
講到這裡,或許還是有人認為趴睡一定會壓迫到胃...
那阿包醫生繼續來講,倘若趴睡時真的壓迫到胃,會影響食物在胃腸道的走向或消化反應嗎?
來說說胃的消化步驟,首先它承載由食道下來的食物,接著食物在胃裡面被攪拌、混和、消化。而不同食物的在胃中消化速度不同,平均需要1~5個小時才會進到十二指腸,接著後續的消化及吸收。
所以我們的直覺想法,當然是認為吃飽後維持直立會對消化比較好,畢竟透過重力的牽引,食物能慢慢地往下往十二指腸移動。
所以當我們吃飽後就去躺著睡覺,不管怎麼躺(仰躺、趴睡、左側躺、右側躺),都會影響食物在胃腸道的走向!因為這時食物受到重力的牽引,只能沉在胃裡面,食物只能透過胃的蠕動被推往十二指腸...
此外吃飽去躺,會讓胃腸的蠕動變慢、消化酵素分泌量減少,就導致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 ; 加上吃飽後胃內壓力較高,若是飯後立刻平躺,會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
那怎麼躺,影響消化的程度都一樣嗎?
曾經有研究顯示最容易胃酸逆流的睡眠姿勢是「右側睡」,其次是平躺,然後趴睡,最少胃酸逆流的是「左側睡」。
綜合以上的說明,吃飽去躺本來就容易影響消化,仰躺、趴睡都一樣,最不建議是"右側躺",因為它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更影響消化!
#那孩子吃飽後不得不躺著睡_怎麼辦?
可墊高上半身,也可建議左側躺,同時還要提醒孩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當食物好消化,什麼姿勢的睡法對於消化的影響就會少一些!
我過去寫過的文章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1807370666222486?s=1727931221&sfns=mo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香料之王」美稱的肉桂,其樹皮被稱為桂皮,是中藥中非常常見的藥材之一,甚至也有「百藥之王」的名號。 桂皮不但可以健胃、排汗、解熱、鎮痛、整腸,也能增加體溫來加速血液循環及代謝。 而我們平常所食用的肉桂香料,其實就是指這個桂皮的部分。由於肉桂能夠活化微血管, 還能鞏固血管組織並防止90%的微血管...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八卦
幼稚園小朋友要趴著睡還是仰著睡?
來函照登
=================
親愛的蘇醫師您好,想請問您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剛吃飽最好不要馬上躺下,不過我的老大最近剛上幼兒園大班,他們的作息是吃飽飯後就會準備午睡,我的兒子他習慣趴睡,但他的老師請他不要趴睡原因是這樣會壓迫到胃,躺著或側睡會比較好。
我的認知是剛吃飽就睡覺即是不大好,無論是躺睡還是趴睡,所以如果兒子趴睡比較習慣比較睡得著的話,為何不讓他趴睡呢?
因此想來問蘇醫師您,幼兒園老師說的道理是正確的嗎?(她主張趴睡會壓迫到胃)
謝謝蘇醫師🙏
=================
恩恩
這個問題說實話我拖得有點久才回答
應該說
我忘了😂😂😂
經過被催促之後
我當然得call out我們兒科大神出場啦
這次
我請阿包來
好
先說結論
結論我幫大家整理好了:
吃飽去躺本來就容易影響消化,仰躺、趴睡都一樣,最不建議是"右側躺",因為它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更影響消化!
那孩子吃飽後不得不躺著睡怎麼辦?
可墊高上半身,也可建議左側躺,同時還要提醒孩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當食物好消化,什麼姿勢的睡法對於消化的影響就會少一些!
原文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899001716856474/posts/2582209378535691?sfns=mo
原文如下👇👇👇👇
================================
阿包醫生再次受到蘇老大的邀稿
這次來跟大家聊聊「孩子吃完飯後趴睡,對於消化有無影響?」
各位爸媽要先知道孩子與成人的腸胃系統是不一樣的,最大的不同點包括:胃及腸道的容量、長度、結構均不相同。再來就是消化酵素,孩子與成人間的成熟度也是不同的。不過今天要回答的問題,適用於大人及孩子,因為消化生理機制是相同的。
首先講解胃在人體腹腔的相對位置,胃位於橫膈膜正下方,胃前壁右側被肝左葉下面所遮蓋,胃前壁左側被第六到十對的肋骨所覆蓋,前壁左下方在劍突下方直接與腹前壁接觸。而胃後壁和許多器官相鄰接,由下向上依次是橫結腸、胰、左腎和腎上腺、脾等。所以胃所在位置是被保護得很完善的!
就解剖構造來說,趴睡時"少部份"的胃確實會更貼近腹壁,但要說趴睡能壓迫到胃,除非當時背後有承受重物或上腹部有墊著東西,不然是很難達到壓迫的程度啦!
講到這裡,或許還是有人認為趴睡一定會壓迫到胃...
那阿包醫生繼續來講,倘若趴睡時真的壓迫到胃,會影響食物在胃腸道的走向或消化反應嗎?
來說說胃的消化步驟,首先它承載由食道下來的食物,接著食物在胃裡面被攪拌、混和、消化。而不同食物的在胃中消化速度不同,平均需要1~5個小時才會進到十二指腸,接著後續的消化及吸收。
所以我們的直覺想法,當然是認為吃飽後維持直立會對消化比較好,畢竟透過重力的牽引,食物能慢慢地往下往十二指腸移動。
所以當我們吃飽後就去躺著睡覺,不管怎麼躺(仰躺、趴睡、左側躺、右側躺),都會影響食物在胃腸道的走向!因為這時食物受到重力的牽引,只能沉在胃裡面,食物只能透過胃的蠕動被推往十二指腸...
此外吃飽去躺,會讓胃腸的蠕動變慢、消化酵素分泌量減少,就導致食物無法充分消化吸收 ; 加上吃飽後胃內壓力較高,若是飯後立刻平躺,會增加胃酸逆流的機會!
那怎麼躺,影響消化的程度都一樣嗎?
曾經有研究顯示最容易胃酸逆流的睡眠姿勢是「右側睡」,其次是平躺,然後趴睡,最少胃酸逆流的是「左側睡」。
綜合以上的說明,吃飽去躺本來就容易影響消化,仰躺、趴睡都一樣,最不建議是"右側躺",因為它最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更影響消化!
#那孩子吃飽後不得不躺著睡_怎麼辦?
可墊高上半身,也可建議左側躺,同時還要提醒孩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當食物好消化,什麼姿勢的睡法對於消化的影響就會少一些!
我過去寫過的文章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1807370666222486?s=1727931221&sfns=mo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八卦
上次記者問可以跟國外買疫苗回來,培養後分裝嗎?
我翻翻我的疫苗發展與技術實驗課程有介紹~
我就想來科普一下~沒那麼簡單一言以蔽之~~
疫苗的發展與應用是人類在對抗傳染性疾病的一個偉大成就。從英國醫師Jenner發現接種牛痘病毒,可以預防人類天花病毒的感染,確立了疫苗的概念,到至今疫苗已有200年歷史。
傳統疫苗包括:
1. 不活化疫苗:又稱死毒疫苗,但疫苗效力下降。
2. 減毒疫苗:可能有毒力回歸的危險性。
傳統疫苗穩定性較低,有些疫苗「抗原」不易培養製造,導致價格高;或有的抗原需要使用動物臟器培養製造,導致品質不易管制,因此如何改善這些缺失,一直是科學界的目標。
近三十年來,由於分子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有別於傳統疫苗的新型疫苗陸續被研發出來。
疫苗的分類如下:
1. 活疫苗:有分減毒活疫苗,跟異質性活疫苗(例如牛痘病毒可作為人類天花病毒的疫苗)
2. 死疫苗:有分 死毒疫苗、死菌疫苗,跟次單位疫苗(又分 類毒素疫苗、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疫苗、胜肽疫苗、基因轉殖植物性疫苗、遺傳型疫苗/非遺傳型疫苗)
3. 多核甘或DNA疫苗
4. 載體疫苗
5. 標記疫苗
要了解疫苗就要先了解抗原是什麼~
#抗原: 一種分子被一個動物體的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物,而在該動物體內能激發免疫反應這個分子被稱為抗原。
蛋白質是很好的抗原因為穩定性高分子量大,許多微生物及其分泌物都是蛋白質,可做為抗原,例如細菌毒素、細菌鞭毛、病毒蛋白外衣以及原蟲的細胞膜等,其他物質例如蛇毒、血清蛋白、乳汁、食物蛋白、荷爾蒙以及抗體本身的分子,都可作為蛋白質抗原。
構造簡單的多醣體,不是一個穩定抗原,因為太容易被代謝了,構造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有抗原性,但如果與蛋白質結合就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例如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紅血球的血型抗原。
脂肪也不是一種穩定的抗原容易被代謝掉,但如果與蛋白質或多胜肽結合,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脂肪常常扮演一種半抗原,與載體結合可以激發良好的免疫反應,但半抗原本身無法激發免疫反應。
核酸也不是穩定的抗原,因為構造簡單容易被破壞,但如果把核酸與具有免疫抗原性的分子載體結合,則可以激發免疫反應,例如某些動物體內存在一些抗核酸的自家抗體,這個核酸抗體常破壞自己的細胞導致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人類的全身紅斑性狼瘡。
#人用疫苗有分:
1. 細菌性疫苗:卡介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疫苗、肺炎球菌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球菌疫苗。
2. 病毒性疫苗: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流行感冒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水痘疫苗、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
我覺得病毒比較有趣所以簡介一下人用病毒性疫苗:
1. 小兒麻痺疫苗:目前有兩種型別疫苗,一種為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俗稱沙克疫苗,它是將病毒培養於動物細胞內增殖,再收穫的病毒經福馬林不活化處理而得成,安全性高但需要注射三次才能獲得有效抗體,常常與其他疫苗做成混合疫苗使用,因製造的成本高,所以有另外一種減毒的口服疫苗俗稱沙賓疫苗來取代,因為口服很方便還可以引起腸胃道疫苗之免疫反應,但可能因為馴化的病毒突變而使毒性恢復,造成小兒麻痺症狀之副作用但機率非常小,因此有些國家建議前兩劑使用沙克疫苗而後再用沙賓疫苗較安全有效。
2.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性的病毒疫苗,預防效果可以達95%以上,麻疹疫苗是將疫苗株之病毒接種於動物細胞中繁殖,病毒收穫後凍結乾燥而成的活性病毒疫苗,孕婦不可以施打,免疫功能不全者也不可以打。此疫苗常與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合成三合一疫苗稱MMR。
3. 德國麻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製造方法與麻疹疫苗相似。
4. 腮腺炎疫苗:是將疫苗株培養於動物細胞,添加安定劑經凍結乾燥之減毒活性疫苗,有十幾種病毒株被採用為生產疫苗之種毒。
5. 流行感冒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是一種裂解型的病毒成分疫苗,僅含有抗原成分而沒有病毒殘餘。每年需要更新病毒株,如果病毒株的預測對了,保護效力可以打70到90%,尤其是老年人可減少50到60%以上罹患嚴重流行性感冒及併發症。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大,幾乎每年都發生變異,原施打的疫苗對不同型的病毒不具免疫力,因此疫苗成分每年均會變更,建議每年都要接種一次。
6. 日本腦炎疫苗:此疫苗有不活化疫苗以及減毒疫苗的兩種型別。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均使用鼠腦之不活化疫苗,因其將病毒(北京株或中山株)培養於鼠腦再經純化精製,再以福馬林不活化處理,使用此疫苗應避免與含有佐劑之疫苗同時注射,以防止因鼠腦殘餘蛋白引發之過敏反應。中國所使用的日本腦炎疫苗均以動物細胞為基質,生產病毒,但未經純化精製,有一種不活化之疫苗,其免疫抗原性比較差,需要施打四次,另一種減毒活疫苗病毒株SA14-14-2,為凍結乾燥劑,需二到三次的皮下注射效果才會好。
7. 水痘疫苗:此疫苗可以預防水痘病毒引發的水痘以及帶狀皰疹症。是一種活病毒疫苗,目前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株Oka株是日本大阪微生物研究所高橋博士,由水痘患者分離水痘病毒經不同細胞傳代馴化而成,疫苗副作用小保護效果達90%以上。此疫苗為凍結乾燥保存,但效價降低速度比麻疹疫苗快,僅保存於冷凍庫中,因疫苗價格很貴目前是自費。
8. B型肝炎疫苗:第一代的B型肝炎疫苗是由B肝帶原者的血漿中分離,經福馬林不活化製成,另一種是利用遺傳工程方法以酵母菌或其他細胞培養,而大量生產B肝表面抗原(HBsAg),效果好而且更安全,冷藏保存。台灣使用B型肝炎疫苗自1979年實施新生兒接種至今,已使國小一年級學童之帶原者由10.5%降到1.7%。
9. A型肝炎疫苗:製造方法類似於沙克疫苗,將病毒株培養於動物細胞,再精製純化後以福馬林不活化,是一種不活化且經呂膠吸附之製劑。
10. 狂犬病疫苗:可以在感染之前預防也可於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感染後再注射,以預防感染引起的腦炎。是一種不活化之病毒疫苗,是將狂犬病毒株接種於動物細胞,收穫再精製純化經福馬林不活化而得。
#疫苗之檢定
包含特性、無菌、防腐劑含有量、真空、純度、含濕度、病毒迷入、毒力試驗、發痘試驗、抗原阻止試驗、安全及效力等項之檢驗。
因應大規模疫情,許多國家均在考慮提供緊急授權讓 武漢肺炎疫苗能盡快應用,原本疫苗臨床有一、二、三期,在目前緊急狀況下有可能會幾期合併,疫苗上市一定得經過很多嚴格的審核,並不會因為緊急使用就放鬆過關,民眾多關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報告的資訊即可~~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有「香料之王」美稱的肉桂,其樹皮被稱為桂皮,是中藥中非常常見的藥材之一,甚至也有「百藥之王」的名號。
桂皮不但可以健胃、排汗、解熱、鎮痛、整腸,也能增加體溫來加速血液循環及代謝。
而我們平常所食用的肉桂香料,其實就是指這個桂皮的部分。由於肉桂能夠活化微血管,
還能鞏固血管組織並防止90%的微血管滲漏及不正常破裂。主因就在於其內含的Tie2受體。
Tie2一般作用在人體的內皮細胞上,是用來維持血管持續發育與成熟的重要遺傳因子。
當人體攝取Tie2時,血管構造就能穩定下來。研究指出,一天食用0.6公克的肉桂就能夠讓微血管維持年輕,
可以有效改善臉部細紋、脫髮或白髮的生成以及手腳冰冷的症狀。
除此之外,肉桂還有抑制身體的脂肪細胞運作,避免肝臟合成三酸甘油酯的能力。
食用適量的肉桂也能加速人體分泌胰島素,舒張血管並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
不但可以穩定血糖、血壓及血脂,也能夠避免肥胖造成的代謝疾病。
一天攝取的肉桂量應在0.6公克到3公克之間為最佳,除了加入咖啡及紅茶中一起飲用之外,還有十分豐富的食用方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224
相關文章:
「百藥之王」肉桂,原來活化血管有奇效!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038
2週有感!肉桂咖啡改善她的高血壓,耳鳴掉髮也解決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970
咖啡新喝法!加這3種食材,改善肝臟功能更燃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8708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評價
聯絡方法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免費借用 #腸道暢通 #排毒好輕鬆
#排空暢快黃金角度
自然半蹲如廁,令您更暢快,更健康!
現今上廁所有一重大問題,它需要我們坐下!
坐著如廁可能會被認為是“文明”,但研究顯示,自然半蹲如廁更易排空腸道,令您更暢快;可減少體內累積廢物所引致的問題,令您更健康。
#先了解問題
坐著如廁令腸道肌肉受阻,無法排空腸道。
奇妙的人體構造,使我們坐著或站著時的恥骨直腸肌 (Puborectalis muscle) 收緊,否則日常活動便會出“事”;如廁時身體前傾只可把肌肉輕微放鬆,但未完全解決問題,有時更要閉氣用力,才勉強把廢物逼出。自小使用座廁,更令我們對腸道未被排空的感覺習以為常。
再解決問題
蹲著如廁令#腸道肌肉放鬆 ,把體內排毒系統回復自然,不再被“文明”座廁影響健康,跟閣下寵物蹲著如廁姿勢近似,令廢物輕易完全排走。踏著櫈子配合座廁的自然半蹲姿勢,除可減低積聚廢物對健康的影響,更為部分用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腸道排空暢快輕鬆感覺。
Why 事必通?
前所未有的腸道排空暢快輕鬆感覺
#提高膝蓋
輕鬆地把膝蓋提升至自然半蹲姿勢
#腳踏闊度
最理想的腳踏闊度達至最大舒適度
#慳位設計
不使用時,完美收藏於座廁下
#可調高度
不用頂部時可扣在櫈下,全家合用
#防滑底部
橡膠底部在使用過程中防止滑動
便秘是指因糞便會太硬或是太乾而排便不順或難以排出的狀況。一般而言,正常排便的頻率約在每日三次到每週三次之間,便秘的併發症包含痔瘡、肛裂、糞便阻塞。不同患者對便秘的描述也不同。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歐洲的發病率是17.1%,大洋洲則為15.3%。
便秘通常有許多成因,常見原因包含內有糞便的結腸運動得很慢、患有腸躁症或骨腔疾病等,相關的潛在性疾病包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腹瀉、帕金森氏症、結腸癌、憩室炎、炎症性腸病等,導致便秘的藥物治療包含服用鴉片類藥物、部分抗胃酸藥、鈣通道阻滯劑以及抗膽鹼劑 ,大約90%服用鴉片藥物的患者會發生便秘。當便秘患者發生下述情況時將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如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糞便帶血,家族病史中有人擁有炎症性腸病或結腸癌者,或初發時患者年事已高等。
便秘的治療方式依其潛在性成因和患病時間長度有所不同,可能有幫助的措施包含:飲用足夠的液體、攝取多一點纖維及增進運動等。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建議服用膨脹型瀉劑的瀉藥、滲透劑、軟便劑或潤滑劑;刺激型瀉藥僅建議給上述方式都無效的患者,其他療法包含生物回饋或接受手術。
通常便秘的發生率約在 2-30%,生活於安養院的老人則提高到50-70%;在美國,平均一年投入2.5億美元在便秘治療上。
#错误认识
关于#宿便 ,最耸人听闻的说法就是正常人体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有7-11KG宿便,这个说法很是有问题。首先不说人体每天能吃进去的东西,就算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KG之多。更要命的是,6KG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肠子里,会导致肠壁的压力感受器向大脑报告需要排便,产生便意。除非你憋着,否则这些宿便也就基本都排出去了。便秘的患者,因为粪便在结肠停留的时间较长,粪便的水分更少,直观感觉上粪便的量相对较少。另外,因为粪便干硬,排便的时候费时费力,身心俱疲而已,并不大可能积存更多的粪便。
错误认识一
宿便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 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要知道,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这条微博的作者大概天真地认为食物经过胃,在小肠里就都是粪便样的物质,所以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认识二
粪便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 这样的说法就更搞笑了,如果说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搞出所谓的酸毒症。
错误认识三
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会让身材变形。 这是在为身材不满意找理由吗?粪便并非如铁一样坚硬,而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粪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给弄变形了,怎么可能压迫脊柱!反过来想,如果脊柱连粪便这样的柔软物质都能使之变形,那睡在席梦思上的人一晚上都要变成罗锅了。腹部肥胖是粪便堆积在腹部所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能在腹部看到胃肠被撑起来的形状,那叫做胃肠型,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而中年男性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宣传宿便危害的人往往危言耸听,臆想出许多毫无根据的说法,而对可能的真实的危害却视而不见。
粪便积存在肠道里过久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积存在肠道的粪便会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而变得愈发干硬,产生便秘,导致排便费力,这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突然增加的腹压和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晕厥。而排便不畅,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肛门处的静脉发生曲张,导致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痔疮的患者,干硬的粪便还有可能划破痔疮上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大便堆積形成肚腩?
多得廣告,我們對所謂的「宿便」有了不少認知:它會產生毒素,令皮膚變差,精神不振,也會堆成一個小肚腩。要有模特兒般的扁平小腹,就得高效地排走便便。但原來,宿便並非肚腩的元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暨消化疾病研究所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就指出,大便的堆積,並不是肚子脹的主因。反而是大便堆積發酵,產生氣體,引起氣脹。另外,有便秘的人不少都有腸敏感的情況,這些人腸道肌肉的收縮力會減弱,鬆弛形成肚腩,即使排清糞便,肚腩亦不會消失。
「宿便」會產生毒素影響皮膚?
糞便是髒東西,理所當然排之而後快,排不走,產生毒素影響健康似乎是很合理的認知。
一直以來,中醫都認為糞便是糟粕,屬「#邪氣 」,不宜停留在體內。不過,西醫則是近年才開始研究「毒素」這問題。胡教授指,腸道的細菌構成會因未消化完成的食物而產生變化,產生出如甲烷及胺基酸等化學物質,而此等物質的成分因人而異,但未有醫學證據顯示,這會對人體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胡教授認為這並不可稱之為毒素。再者,人體中的毒素該會經肝臟排走,所以因便秘而產生毒素的說法並不成立。
「頂多只是覺得不舒服吧。」聽了教授的解說,那女人們一直以來「#便便暢通皮膚靚 」的迷思可要瓦解了。
OL熱飲紅豆水 中醫確認:便便通去水腫 可間接減肥
天天有大便才算正常?
即使未有醫學證據證明,宿便會產生影響身體的毒素,但相信不少人都認同,便便不暢會使人感到渾身不舒服。但究竟怎樣才算便秘,而必須想辦法改善呢?
當大多數人認為天天有大便才算正常,卻原來大部分人一星期只有4次排便。胡教授解釋,是否便秘主要看糞便是否太硬難以排出,也要看排便的次數,根據「羅馬IV」最新標準,每星期少於3次,才算便秘。要是便秘情況持續超過一個月,便必須找醫生處理啦!
如果只是偶發性的情況,教授認同,市面上的某些「#整腸 」產品,會有一定調理作用,但選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刺激成分會對消化功能造成破壞,結果是得不償失。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交鋒聯盟 fight leagu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085637274178/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魔靈召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遊戲王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交鋒聯盟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五 JAPHK 8:30PM 魔靈召喚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的八卦
... 及枯草桿菌屬(C)腸內菌會將血紅素分解,成為一般糞便的顏色(D)腸內菌可合成維生素A、D和K等脂溶性維生素. 25反芻動物的胃為複胃,包含: 蜂巢胃 ... 功能? (A)腮腺(B)胃(C) ... ... <看更多>
胃的構造及功能 在 【科普教育】認識胃的結構與功能(國語) - YouTube 的八卦
http://ok.tzuchi.com.tw/okban/index.html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