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否需要同時服用胃藥?〉
這是用藥者最經常問的問題之一。
照理說,要解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需要問一問各位看倌:
「請問,有什麼藥物,是不需要同時服用胃藥呢?」
其實,要破解這個問題,只需要找一些例外,即是不需要同時服用胃藥的藥物做例子,便可以結束。
藥罐子想,雖然各位看倌未必能夠立刻說得出來,但是,印象中,總有一、兩隻是不需要同時服用胃藥的吧!至少,並不是每次服藥的時候,都要同時服食胃藥呀!
慢著!但是,這樣說,又好像不太對……
有些藥物,例如一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的確確是需要和胃藥一同服用的。
所以,正確的答案,當然是……有些藥物當然是需要同時服用胃藥的呀,只不過,就是要視乎情況而定,看一看是什麼藥物呀!
當然,文章不會這樣便結束的。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分為兩個情況,深入一點討論:
第一,有些藥物為什麼需要與胃藥同服?
第二,有些藥物為什麼不能與胃藥同服?
我們先說第一個情況:
在繼續討論前,首先給一些沒有念過生物科的看倌,認識一下腸胃的消化系統:
(沒有興趣的看倌,可以直接略過)
人體內的消化系統(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腸、小腸),會將經口腔進入食道的食物,透過消化酶,進行消化、吸收,簡單說,就是將食物分解、拆細,目的在於能夠穿過消化系統的管壁,進入身體。就胃部而言,因為胃部的胃黏膜主細胞(Gastric chief cell)會分泌一種消化酶(胃蛋白酶,Pepsin),負責消化食物裡的蛋白質,但是,它需要在酸性的環境下,活化來增加消化效率,所以,胃壁的壁細胞會分泌胃酸,問題是,會消化食物裡的蛋白質,同時意昧著自己細胞裡的蛋白質也會被消化!簡單說,不但吃掉敵人,同時還會吃掉友軍!而且,胃酸是鹽酸(HCl),屬於強酸,酸鹼值達至1-2,亦會刺激胃壁,所以,胃裡的上皮細胞會分泌黏液,在胃壁內部,形成一層薄膜,減少胃酸逆流,返回細胞,另外,胃黏膜蘊藏豐富的血液流量,除了會疏導一些胃酸外,還會輸送重碳酸鹽,協助中和胃酸,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在這些保護機制裡,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它在胃壁裡,必須依賴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來製造、生成的。
遺憾的是,有些藥物,例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雖然是一種不錯的消炎止痛藥,但是,不幸的是,這類藥物,同時會抑制環氧化酶的功能,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從而傷害胃壁的黏膜,形成胃潰瘍,甚至胃出血。
在坊間,這種現象,在一般市民的口中,較生活化、形象化的表達,便是俗稱的「削胃」現象了。
所以,這類藥物,一般建議同時服用胃藥,抑制胃酸,或者中和胃酸,至少要飽肚服用,雖然,飽肚服用,不能抑制、中和胃酸,而且會刺激胃酸分泌,但是,同時,食物可以稀釋胃液,間接增加胃部的酸鹼值,即加大鹼性,這樣做,縱然未必能夠達到胃藥的理想效果,但是,也可以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藥物對胃壁的傷害。
不過,藥罐子在這裡,提醒一下各位親愛的看倌:
就算是這類藥物,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只需要飽肚服用,便是了,未必真的需要服用胃藥。
一般而言,只有一些屬於高風險的用藥者,例如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消化性潰瘍,或者年紀較大(一般建議為超過六十五歲),才會真真正正的需要同服胃藥,減少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
當然,各位看倌,還是擔心的話,多吃一粒胃藥,亦未嘗不可。
所以,問題時間:
這類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縱然可以治百痛之症,可是,惟獨有一種痛症,是它們不能根治的,那是什麼?
答案……不就是胃痛嗎?
好!現在,我們再說第二個情況:
有些藥物根本是不能與胃藥同服的。
所謂「胃藥」,一般而言,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是制酸劑,目的在中和胃酸,這類藥物,不難想像,自然屬於鹼性的。念過化學的看倌,應該還會有一些印象,就是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和氫氧化鎂(Magnesium Hydroxide),透過進行酸鹼中和的化學反應,中和胃酸。
問題是,這類藥物,有鎂鹽、鋁鹽等金屬鹽類,這些金屬鹽,可能會跟某些藥物結合,妨礙這些藥物的吸收。試問,藥物不能進入身體,怎能發揮藥效呢?
舉一些常用的例子,一些抗生素,例如四環素(Tetracyclines)、恩菎類(Quinolones)、抗真菌藥 (Ketoconazole)、肺結核藥(Isoniazide, Ethambutol)(嚴格來說,這不是常用的藥物,但姑且說一說吧!)等,如果與制酸劑同服的話,會減低這些藥物的吸收,減低療效,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甚至可能會出現抗藥性。
其二,是抗酸劑,目的在抑制胃酸,這類藥物,層次高一點,實力強一點,直接針對胃酸的源頭,禁止胃酸流出,所以,抗酸能力比制酸劑還要強。
問題是,不管是制酸劑,還是抗酸劑,最終的目的,還是落在減少胃酸,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提高了胃部的酸鹼值,趨向鹼性。
可是,有些藥物,在鹼性的環境下,吸收反而會降低。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些補充劑,例如鐵劑,在偏鹼的環境下,吸收反而會下降,所以,這類藥物,一般不建議與胃藥同時服用。
既然開了口,說一說鐵劑吧!
鐵劑這東西,十分麻煩,麻煩的意思,其一,它的身體吸收率極低(2-20%),其二,飽肚服用的話,吸收率更低,所以,一般建議空腹服用,但是空腹服用的話,又會經常出現噁心、便秘的副作用。
幸好,後來發現,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劑的吸收,所以,服用鐵劑,一般建議,同時喝一杯果汁送服。
最後,我們說一說結論:
第一,藥物,尤其是西藥,並不是絕對「削胃」的。
第二,如果只是擔心藥物削胃,而自行服用胃藥的話,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多此一舉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妨礙了藥物的吸收,削弱了藥物的療效。
第三,如果真的想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是否需要同時服用胃藥,不妨諮詢一下醫生、藥劑師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肺結核金鹽治療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八卦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4日電)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樹金忠,姓氏罕見。他說,全台灣可能只有兩戶姓樹,他們家就有8人。樹金忠曾被暱稱啄木鳥,不過,樹醫師不是治療樹木,他是胸腔內科醫師。
樹金忠為台灣大學醫學系內科助理教授,他也是疾病管制署結核病防治專家委員,今天出席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肺結核高風險免費篩檢記者會。
樹金忠的罕見姓氏引起在場媒體側目,他受訪時表示,祖籍是中國江蘇鹽城,父親從大陸隨軍隊來台,自己是來台第二代。但父親沉默寡言,少提到自己的族譜,他小學6年級時,父親就過世。
樹金忠曾上網查閱戶政姓氏統計,獲悉台灣只有10多人姓樹,而自己家族就有8人,研判台灣只有另外一戶姓樹。
樹金忠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因為姓氏罕見,也沒有其他諧音,比較不會被叫錯、認錯。他以前醫學訓練時被稱為「小樹醫師」,擔任主治醫師後被稱為「大樹醫師」。
他說,也有人取綽號「啄木鳥」呼應他的姓氏,不過,這綽號後來比較少人稱呼,因他是胸腔內科專科醫師,致力於推動結核病「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搭配新型藥物「速克伏」,盼提醒潛伏結核感染者預防性投藥,降低發病風險。(編輯:張芷瑄/梁君棣)1070314
肺結核金鹽治療 在 曈逸館 吳炘曈師傅 風水 改名 擇日 算命 占卜 Facebook 八卦
前日食完極辣麻婆豆腐,喉嚨開始冒煙……今日決定要滅火🔥
題外話,八字金旺的朋友,體質合適的話,不妨適量飲用,對身體定有好處。
😎
好久沒有更新,真是😅
今日心血來潮,想飲湯,於是就煲了這個霸王花羅漢果素湯。
霸王花中醫學認為,其性味甘、涼,入肺,具有清熱痰、除積熱、理痰火等功效。
用霸王花煲湯具有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的作用,而且對輔助治療腦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肺結核、支氣管炎、腮腺炎等有明顯療效。
秋燥時節,潤潤肺,皮膚也會變好。在中醫角度來講,肺養好了,皮膚自然也會好。
材料非常簡單,不妨試試煲吧。
霸王花2兩,羅漢果一個,泥紅蘿蔔一條,番薯三條,猛火煮開後,文火煲一小時下鹽即可飲用。
#貝禮養生
肺結核金鹽治療 在 金制剂( Gold Preparations) - 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 的相關結果
金盐 类制剂包括醋硫葡金和金硫丁二钠,数十年前已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近来被更好的用于缓解症状的抗风湿药物所取代。肠胃金制剂(金疗法)可导致临床明显的胆汁 ... ... <看更多>
肺結核金鹽治療 在 曾經人人聞之色變的肺結核,竟是19世紀歐洲貴族「最時髦」 ... 的相關結果
在2021年第4個專題,我們想讓你知道:盡管有許多種病毒,能造成奇高的死亡率,但結核桿菌以十分難纏的抗藥性與症狀,成為數千年來人類最大敵人。結核病是另一種異常難 ... ... <看更多>
肺結核金鹽治療 在 結核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潛伏性結核病通常可給予單一抗生素治療,而活動性肺結核則最好同時合併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以減少結核菌產生抗藥性的風險。除活動性結核病患者外,潛伏性結核病患者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