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0天大挑戰第三波來囉~
「連續30天,每天10分鐘步行大挑戰」
前兩波我們都是以飲食為主,這次在飲食的基礎上,我們要來加入一個運動的元素
運動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增加心肺適能,訓練肌力可以增加體適能跟肌力適能
運動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治百病,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的特效藥
以往大家都會把運動想的很複雜跟困難
確實運動的科學博大精深,能量系統,賀爾蒙的變化,肌肉的解剖學等等,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精通在運動領域的每一個項目
但是不先懂這些難道就不可以運動嗎?
這是錯的,即使你什麼都不懂,你也可以開始運動
而且立即就可以獲得運動帶給你的好處
這次我要帶大家一起做的,就是
「連續30天,每天10分鐘步行大挑戰」
如果說運動對減重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的話,那一定就是不管任何形式的運動,只要能夠利用到肌肉,而且讓心跳率些微上升的,都可以對提升體內的「胰島素敏感度有好處」
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好處,是代表體內只需分泌更少的胰島素,就可以控制血糖上升,而當「胰島素不分泌那麼多」,另一個跟胰島素相對的賀爾蒙「升糖素」,就會幫助吃進體內的能量被更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能量會走「分解,消耗」,而不是走「合成」的路線
而你只需要每天在餐後,以讓身體微微喘 ,微微出汗的速度,走10分~15分左右,就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飯後走路是很好的時機,因為也可以讓吃下肚的能量盡量被利用而不是被屯積
如果飯後沒法立即走,每天多花10~15分鐘快走,一樣對身體有好處
每個人運動的基礎不一樣,你可以任意選擇你喜歡做的運動做10分鐘或以上
而針對沒有基礎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多走路
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這個計劃
「每天在餐後或選一個時間快走10分鐘或以上」
如果你想開始培養自己運動的習慣,你覺得一個人運動很沒伴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透過活動,你可以跟大家一起,也可以趁機找家人、朋友,同事陪你一起完成這件事
如果連開始走路你都不願意,那你說想改變自己,我看也是痴人說夢了
「沒有行動的計劃是不會有結果的」
現在就開始跟我們一起來挑戰吧
到時我們每天都會在社團po文回報,我也會分享其他運動資訊
要參加挑戰的請在下面留言 +1
我會把專門「開給參加各種挑戰專用的社團連結傳給你」
如果本來就有加入戒糖社團的,也可以幫我任意留言推推~
#連續30天步行10分鐘大挑戰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l0vzq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XeLQR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
肌肉 系統 解剖 學 在 一休陪你一起愛瘦身 Facebook 八卦
連續30天大挑戰第三波來囉~
「連續30天,每天10分鐘步行大挑戰」
前兩波我們都是以飲食為主,這次在飲食的基礎上,我們要來加入一個運動的元素
運動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增加心肺適能,訓練肌力可以增加體適能跟肌力適能
運動幾乎可以說是一個治百病,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的特效藥
以往大家都會把運動想的很複雜跟困難
確實運動的科學博大精深,能量系統,賀爾蒙的變化,肌肉的解剖學等等,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精通在運動領域的每一個項目
但是不先懂這些難道就不可以運動嗎?
這是錯的,即使你什麼都不懂,你也可以開始運動
而且立即就可以獲得運動帶給你的好處
這次我要帶大家一起做的,就是
「連續30天,每天10分鐘步行大挑戰」
如果說運動對減重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的話,那一定就是不管任何形式的運動,只要能夠利用到肌肉,而且讓心跳率些微上升的,都可以對提升體內的「胰島素敏感度有好處」
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好處,是代表體內只需分泌更少的胰島素,就可以控制血糖上升,而當「胰島素不分泌那麼多」,另一個跟胰島素相對的賀爾蒙「升糖素」,就會幫助吃進體內的能量被更有效的利用,也就是能量會走「分解,消耗」,而不是走「合成」的路線
而你只需要每天在餐後,以讓身體微微喘 ,微微出汗的速度,走10分~15分左右,就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飯後走路是很好的時機,因為也可以讓吃下肚的能量盡量被利用而不是被屯積
如果飯後沒法立即走,每天多花10~15分鐘快走,一樣對身體有好處
每個人運動的基礎不一樣,你可以任意選擇你喜歡做的運動做10分鐘或以上
而針對沒有基礎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多走路
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這個計劃
「每天在餐後或選一個時間快走10分鐘或以上」
如果你想開始培養自己運動的習慣,你覺得一個人運動很沒伴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透過活動,你可以跟大家一起,也可以趁機找家人、朋友,同事陪你一起完成這件事
如果連開始走路你都不願意,那你說想改變自己,我看也是痴人說夢了
「沒有行動的計劃是不會有結果的」
現在就開始跟我們一起來挑戰吧
到時我們每天都會在社團po文回報,我也會分享其他運動資訊
要參加挑戰的請在下面留言 +1
我會把專門「開給參加各種挑戰專用的社團連結傳給你」
如果本來就有加入戒糖社團的,也可以幫我任意留言推推~
#連續30天步行10分鐘大挑戰
肌肉 系統 解剖 學 在 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 Facebook 八卦
【藝用解剖學班 2020.2月 台北課程】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5gZg3y
.
畫起人物時,是否總覺得手掌太短、骨盆太窄、身體各部位的長度、骨點不知道該如何決定?
.
藝用解剖學課程集中講解影響人體體表的「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若能掌握上手臂肱骨、下手臂尺橈骨、大腿股骨、小腿脛腓骨等的骨骼比例,便能準確畫出該結構的長度;若能瞭解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胸鎖乳突肌等肌肉的起止點和分布位置,便能描繪出其體表相對應的陰影暗部。
.
課程將從無到有,將人體各結構依步驟畫出;彌補閱讀相關書籍時,因附圖訊息量一次曝光過多,而無法吸收的困境。
.
課程時間
週末密集班,13:30-17:00+18:00-21:30,2/8、2/9
.
學費: 新台幣 4000元整。(每堂3.5小時,共4堂)
教室地址: 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31號_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夏館_B1國際會議廳。
.
自備工具清單
1. A4空白紙或素描紙數張(大部份課堂習作會操作在現場提供的講義上)
2.圓規 / 一般橡皮擦 / 筆型橡皮擦
3.尺(20cm-30cm)
4.彩色原子筆x2
5.自動鉛筆or工程筆2支,分別裝填2H、4B筆芯(推薦使用工程筆,細節描繪可更精緻)
.
課程內容
第一堂 正面頭部 / 背面頭部 / 正面胸腔 / 正面骨盆 骨骼
第二堂 背面胸腔 / 背面骨盆 / 上下手臂手掌 / 大小腿足掌 骨骼
第三堂 背面全身 肌肉
第四堂 正面全身 肌肉
.
報名程序
1. 點擊連結,填寫姓名/手機/mail。
https://reurl.cc/5gZg3y
2. 24小時內會收到課程通知回信,依信中匯款帳號繳交費用。
(請於5日內完成匯款,逾期取消名額保留)
3. 繳交後請mail回信告知後5碼供對帳,報名完成。
4. 開課前一天簡訊通知提醒到課。
.
備註
1. 課程可錄音 / 拍照 / 不能錄影。
2. 教室為無飲食空間,不能攜帶食物、飲料入內。(白開水不在此限)
3. 短期課程無法給予補課,敬請確定4堂課皆能出席。
4. 報名繳費後,若因故無法參加課程請來信告知辦理退費相關事宜。開課日2週前退90%、7日前退50%、3日前退30%,3日內因佔一場地名額恕無法退費。
5. 若遇颱風,依人事行政局發佈停課消息為依據,放假日退當日學費。
.
授課教師
鍾全斌 | 廈門醫學院解剖室副教授
.
✐教學經歷
樹德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空中大學
高雄大學 建築與創意設計系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多媒體設計系
長榮大學 媒體科技設計系
.
✐學歷
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跨媒體設計組
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所 創作組
.
✐獲獎
2018 華沙海報雙年展 入圍
2018 德國iF設計獎 傳達設計類 Winners Award
2017 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 插畫類 Best of the Best獎
2016 香港插畫家協會 中華區插畫大賽 最佳品牌插畫 Merit獎
2015 靳埭強設計獎 專業組 入圍
2015 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 優選
2014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LOGO徵選 首獎
2013 德國 IF Concept Award 100-winners
2013 澳洲 Ballistic Publications《Expose 11》入刊
2013 日本 AsiaGraph Tokyo 2013 runners-up
2012 香港設計師協會 環球設計大獎 字體設計類 Excellence Award
2012 ADAA 美國Adobe 卓越設計大獎
Illustration/Print communication類 2項入圍
2012 TIDCA台北國際數位內容設計競賽 數位平面創作組
ICOGRADA Excellence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2010 第6屆 雲林文化藝術獎 設計/版畫類 銀獎
2009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好客創意商品競賽 T恤組 金獎
.
✐媒體報導
美国BOREDPANDA
美國 Kotaku
美國Freepik
台灣三立新聞
台灣東森新聞
台灣蘋果即時新聞
日本TABI LABO
韩国Pikicate
山東衛視
福建日報
廈門日報
廈門海峽導報
新浪廈門
梨視頻
肌肉 系統 解剖 學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l0vzq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XeLQR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護我們骨骼以及內臟,擁有一定分量的肌肉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在建議病患擁有運動習慣不外乎是希望肌肉可以提升或是循環可以提升
訓練肌肉的方法?
重量訓練 的盛行已經有數年,大眾訓練的方法是針對特定部位做訓練,會把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練,或是特定訓練某條肌肉群,就像整個菜單或是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針對臀部訓練,但是這樣單一訓練某些特定的肌肉,其實和我們生活上的動作很不相同,怎單來說,就是不功能化!人體內部的構造就像一個國家,需要各司其職的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們不太可能只靠某一個肌肉或是某個特定的部位來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例如走路,走路同時需要手臂前後側以及大腿前後側以及核心肌群共同來完成,包含的肌肉就已經囊括數百條,所以當我們想靠單一訓練某一些肌肉來強化運動表現抑或是簡單的改善姿勢,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著,這方面也同時解釋了很多人已經重訓一段時間,卻還是有脊椎歪斜駝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背肌不夠強壯,而是身體沒有被整合串聯起來
從解剖上來看 訓練 方針
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給予每條肌肉特定的肌肉名稱,但是在解剖上來看,其實每條肌肉都是黏在一起的,中間只是由筋膜隔開來,與其說筋膜將我們的肌肉層分開,更可以說筋膜使每條肌肉都連串再一起,就像錯綜複雜的捷運系統,每個肌肉就像停靠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支線,而每一條支線又可以互相連結,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網路,因此腳踝扭傷,絕對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脖子疼痛!
身體網路系統有哪些呢?
人體網路系統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完整,依據不同性質分類,也有不同的網路,不同的系統可以互相影響,這邊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系統
外部穩定系統:
前側斜向系統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後側斜向系統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外側穩定系統 Lateral subsystem
深層縱向系統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內部穩定系統:
橫膈膜 Diaphram
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us
多裂肌 Multifidus
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最後,當我們剛開始接觸 重量訓練 時,若是肌肉太弱或是很不會用力,還是應該使用機械化的重訓器材,喚醒沉睡的肌肉,但是訓練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功能性訓練,強調肌肉之間的連接性,才能有效建立好的動作控制,最後再做進階訓練時,要詢問專業教練或是 物理治療師 給予正確的運動指導,確認在運動時不會有疼痛產生

肌肉 系統 解剖 學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評價
本影片為部分課程中精華預告
課程適合:
#熱愛重訓的新手與老手
#生過孩子的媽咪們
#運動始終無法讓肚子有力氣有感覺的人
#長時間坐著的人
#想增加運動知識與運動方法的人
#總是腰酸背痛的人
🖥課程介紹與報名連結:https://reurl.cc/1xxqWp
這堂線上課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由於多年來擔任健身證照講師與演講者,我的教學課程,一定著重「手腦並用」,也就是,學科知識與運動教學動作都要細細教。
對於自己的教學內容,沒有一定的品質與科學根基,是不可能拿出來做線上課程的。相信我的線上課程,即使是運動多年的好手,也可以吸收到許多新知;但同時讓運動初學者,知道該如何自己動起來。
第一發課程,教大家認識深核心肌群,還有真正啟動核心肌群的辦法。
我遇過太多人,即使運動多年,核心肌群卻並沒有被充分活化,以致於隨著運動強度拉升,卻無法有效改善體態,甚至越來越傷身。
課程內容中,將分成三集教學與一次線上直播對談,總共四堂課,將在四月份的每週五準時教學。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1xxqWp
📍課程內容包含:
#3堂線上影音 可在期限內重複觀看
#1次線上直播 即時回答學員問題
📍2020年上課日期:
4/03 20:00第一集上線 核心肌群認識與解剖
4/10 20:00第二集上線 核心肌群自我評估與檢測
4/17 20:00第三集上線 核心肌群運動
4/24 21:00線上直播課 (包含疑難解答與動作教學)
📍課程重點:
1.認識核心肌群解剖位置
2.自我評估:核心肌群檢測方法
3.核心肌群訓練: 骨盆底肌/橫隔膜/ 腹橫肌/豎脊肌群/腹部表層肌群
4.核心肌群訓練運動
核心訓練對於提高幾乎所有運動表現佔有極大的重要性,尤其對於穩定脊椎置關重要,再加上之前敘述有說核心主要由I型肌纖維組成,使其具有高度抗疲勞能力能夠經受住長時間且固定訓練的要求,這意味著我們經常可以更頻繁地訓練它,但是作為一個健身或運動的人,我們必須意識到過於頻繁地訓練核心肌群所會造成的潛在負面影響。
在許多有健身習慣或固定訓練的運動員們,核心肌群不僅僅要能承受,來自日常訓練動作所帶來的持續壓力外,他們還必須經由核心肌群的穩定性來提供身體肌肉收縮,以支持最大程度的力量輸出,例如深蹲與硬舉及其它高強度高負荷的運動能力等等,因此,核心肌群對於我們無論是運動或日成生活都顯得格外的重要。
📍課程費用:1680元
🏋🏻♀️關於講師筋肉媽媽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教育平台講師 孕產婦訓練/型體訓練專家/女性增肌減脂
·中華台北國家隊健美選手
·國際教育機構FEA、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大專體育總會健美委員會執行秘書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學歷與證照: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所
·ACE-CPT美國運動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認證
· IFBB國際健美總會康復專家導師證
·IFBB國際健美總會運動營養專家導師證
·ASP澳洲肌力表現學會肌肥大與減脂專家認證
·中華民國健美協會C級裁判
·FIT-TPPPC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訓練專家
· FIT-FNS運動營養專家
· FIT-GFIT系統化團體體適能專家
· I.C.E.I整合性矯正運動
賽事成績:
·2019 總統盃、府城盃、全國盃女子比基尼163cm-冠軍
·2018(國家代表出賽)西安一帶一路盃世界健美健身暨菁英資格選拔賽-第四名
·2018 府城盃、全國青年盃女子比基尼163cm-冠軍
·2018 香港健身健美邀請錦標賽比基尼分組-亞軍
·2016 Mr.Olympia Bikini Fitness 163- 冠軍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1xxqWp

肌肉 系統 解剖 學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2bWQr
重量訓練 : https://reurl.cc/mqlk9
重量訓練 儼然已經成為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運動員需要這些肌肉來增加爆發力或是耐力,生活上我們更是需要這些肌肉來保護我們骨骼以及內臟,擁有一定分量的肌肉可以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因此在建議病患擁有運動習慣不外乎是希望肌肉可以提升或是循環可以提升
訓練肌肉的方法?
重量訓練 的盛行已經有數年,大眾訓練的方法是針對特定部位做訓練,會把上半身跟下半身分開練,或是特定訓練某條肌肉群,就像整個菜單或是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針對臀部訓練,但是這樣單一訓練某些特定的肌肉,其實和我們生活上的動作很不相同,怎單來說,就是不功能化!人體內部的構造就像一個國家,需要各司其職的專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我們不太可能只靠某一個肌肉或是某個特定的部位來完成生活上的動作
例如走路,走路同時需要手臂前後側以及大腿前後側以及核心肌群共同來完成,包含的肌肉就已經囊括數百條,所以當我們想靠單一訓練某一些肌肉來強化運動表現抑或是簡單的改善姿勢,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顯著,這方面也同時解釋了很多人已經重訓一段時間,卻還是有脊椎歪斜駝背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背肌不夠強壯,而是身體沒有被整合串聯起來
從解剖上來看 訓練 方針
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給予每條肌肉特定的肌肉名稱,但是在解剖上來看,其實每條肌肉都是黏在一起的,中間只是由筋膜隔開來,與其說筋膜將我們的肌肉層分開,更可以說筋膜使每條肌肉都連串再一起,就像錯綜複雜的捷運系統,每個肌肉就像停靠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支線,而每一條支線又可以互相連結,形成一個高效能的網路,因此腳踝扭傷,絕對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脖子疼痛!
身體網路系統有哪些呢?
人體網路系統非常複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發現完整,依據不同性質分類,也有不同的網路,不同的系統可以互相影響,這邊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系統
外部穩定系統:
前側斜向系統 An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後側斜向系統 Posterior oblique subsystem
外側穩定系統 Lateral subsystem
深層縱向系統 Deep longitudinal subsystem
內部穩定系統:
橫膈膜 Diaphram
腹橫肌 Transverse abdominus
多裂肌 Multifidus
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最後,當我們剛開始接觸 重量訓練 時,若是肌肉太弱或是很不會用力,還是應該使用機械化的重訓器材,喚醒沉睡的肌肉,但是訓練到一定階段,必須進入功能性訓練,強調肌肉之間的連接性,才能有效建立好的動作控制,最後再做進階訓練時,要詢問專業教練或是 物理治療師 給予正確的運動指導,確認在運動時不會有疼痛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