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已久的彈力繩計畫終於來了!今天正式開放預購!文末有史上最強限量預購贈品,大家一定要把握yo✌️
一直以來有好多好多人問我說,能不能出一套Love the new me進階版本的肌力訓練計畫?其實我籌劃跟設計很久,覺得徒手訓練的強度有限,還是要使用重量作為阻力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但礙於不是很多人家裡都有一整組的啞鈴,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與金錢上健身房舉重,所以苦惱很久還是先把LTNM 2.0擺一旁去。
直到我生完妹妹之後,上健身房的時間也被剝奪了。我開始尋找適合家裡做的溫和阻力訓練,研究了好一陣子、與教練討論,發現彈力繩真是好幫手!強度非常好調整之外,更是隨時隨地帶著幾條繩子就可以訓練了!所以,我決定做一套彈力繩計畫,獻給想要增強阻力、追求進步卻沒時間沒預算上健身房的妳。
這套計畫同樣包含了六週的運動課表、一份飲食指南,是比較針對緊實肌肉線條的設計,重點是!!強迫症的我啊,覺得一般廠商的彈力繩太醜了,所以堅持自己做我想要的美色跟書的色調搭配!運動時也要很美一直都是我的堅持😆 找了非常高品質專門外銷歐美的彈力繩廠商,來來回回試色好幾週後,它終於生出來了!!成品我非常滿意❤️
這套計畫雖然目的是鍛鍊肌力,但是我一點都不想要取那種strong啊 losing fat之類的減脂增肌名字,我一直強調的,健身是為了愛自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這套計畫的名字叫做「Blooming Fit🌸」,Blooming除了有開花的意思之外,更有容光煥發、健康美麗的意思,和我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一致的!如果說上一套入門計畫是Love the new me,那麼這一次我要你們在愛上自己後,更加健康、更加容光煥發,散發出從裡到外的自信💃🏻 我自己超喜歡這個想破頭的名字,希望你們會喜歡❤️
這套我們設計超美的BLOOMING FIT計劃套組裡將包含:
△一本觀念書籍
△一本6周運動課表
△一份6周飲食指南
△一組彈力繩(含五條不同磅數的彈力繩及兩個把手、一個門檔及一個腳套)
✔️跟著計畫執行肌力訓練不盲從,臀腿、上半身、手臂、肩膀等都有系統的安排,並且一樣有燃脂的課表設計。
✔️彈力繩運動在歐美非常流行,許多職業運動員除了重訓之外,也會在訓練中加入彈力繩訓練,研究顯示,彈力繩訓練的效果和重量訓練的效果並沒有太大差異。
✔️輕盈方便攜帶,外出旅行想要持續進行課表也沒問題,不需要帶著笨重啞鈴與沙袋等器材一樣也能執行。
✔️掛歷式課表方便掛在牆上執行,隨著每天運動的過程,體驗翻頁的成就達成感。
✔️一本詳細指導正確飲食與肌力訓練、有氧運動的觀念書,讓你在健身之前可以先健心。
✔️整套計畫包含盒子、課表、書籍甚至是彈力繩,都是經由我們精心設計出最符合Blooming訊息傳達的色調與呈現,讓您整個運動過程都能沈浸在Blooming Fit的質感氛圍中!
✔️配合六週針對緊實線條的飲食比例,幫助妳搭配運動更有效率朝著目標前進!這一套的飲食指南,是比較針對緊實線條的營養比例,熱量赤字會比較少,讓肌肉有空間能生長,並且增加了蛋白質的營養素,搭配肌力訓練後比較有緊實肌肉線條的效果
✔️六週結束後,超美的系列彈力繩一樣可以繼續使用於日常運動中👌或是重跑一次課表,將阻力持續往上增加,達到更近一步的鍛鍊。(想要增加阻力,我們除了附上五條不同磅數的彈力繩之外,亦可以自行組合,一次同時使用兩條、三條、四條彈力繩等持續增加阻力)
✔️附上握把、門擋、腳套,任何部位、任何場所都能執行!
✔️好處與特色好多,等你自己來發掘❤️
另外...這次上市還特別為大家爭取史上最強預購禮,讓您從裡到外都很blooming!! 這次特別和我一直以來最愛的美團隊 - 玫瑰莊園日式沙龍合作,為大家爭取到總價值$2000的療程金!名額有限請大家好好把握哦!
RoseGarden 玫瑰莊園日式沙龍 是我這幾年來每次回台必去放鬆變美的秘密基地,是為質感女生而生的美學沙龍,正統日式無感接睫/ 專業手足護理/臉部護理/紋繡設計,專業美團隊全包了!
除了場地質感溫馨舒適、服務貼心之外,更棒的是玫瑰合作的設計師作品都是品質保證。玫瑰合作的設計師和講師,都一定是各界的資深設計師及有兩把刷子的講師,而且在技術上也是不斷進修和拿取國際的認證,認真積極卻又謙虛的精神非常深得我心。
我覺得,變美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愛自己、呵護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而玫瑰莊園日式沙龍,就是一個可以讓您完全放鬆好好愛自己、找回自己的地方,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合作的贈品❤️
誠意十足的預購禮內容:
●價值2000元之療程金,含接睫毛/指甲/臉部護理/半永久彩妝 四大項目各500元療程金)
●各項目消費滿千,可使用其療程金
●此療程金不得兌換現金
●使用期限至2020/06/30 (貼心的考慮到住在國外的人,久久回台一次也能使用,不用擔心過期問題!)
●此療程金可指定轉贈,不限本人使用(來不及用完不用擔心,送朋友或親人都可以!)
數量非常有限!所以看到被燒到的人千萬不要猶豫了,錯過就沒有囉!
趕快這邊開啟你的Blooming之旅!https://goo.gl/ZHzy5Y
註: 此為預購商品,預計出貨日為12/30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了媽媽後,自己的時間好像愈來愈少了!根據早安健康與YAHOO健康大調查發現,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媽媽,都極少或幾乎沒有運動習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時間」。 媽媽照顧家庭之外,也要記得照顧自身健康,若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擠出零碎的時間運動,相信對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加分效果。本次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
肌少症運動器材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八卦
【生活作息改變兩個多月,成果報告】
最近對健美式訓練比較提不起勁,適逢天冷開始對麵包蜜餞充滿渴望,我的運動飲食生活調整如下,結論是:體脂未增加、肌肉量未減、水腫與經前症候群改善、過敏皮膚癢不見了,已經很久沒吃抗組織胺來止癢。
運動:一周大約4-5日,執行代謝壓力型訓練(用重訓器材),或是執行為學員編的bodyweight training,若周末就用跑步機在家做速度衝刺的間歇訓練。
生活習慣:九月開始,為了避免自己生病倒下,每天厲行24:00前就寢,能23:00以前最好;並且起床空腹灌水1000毫升以避免體內血液滲透壓高。另外,也不碰便利商店現成食物。
飲食:早餐優先吃優質蛋白質原型食物、再來自己打的蔬菜水果種子汁、最後是我不吃會憂鬱的生吐司加上果醬與cream cheese (讓血糖容易飆升的放最後吃)。中餐後就不碰碳水化合物了(蔬菜除外),所以中餐常常是吃健康餐盒。
#精神越來越好
#過敏越來越少
#習慣不好吃營養品也沒用
#好飲食好習慣是根本
#有人說我看起來不像有唸書
#挺好的讓人看不透
#筋肉媽媽
#我教的課程歡迎私訊我
肌少症運動器材 在 Facebook 八卦
轉載好文,勇敢面對COVID病毒
張凱銘醫師(美國紐約市立醫院感染科醫師)
5月14日下午1:21
發表於【COVID-19 醫療人員防疫戰術戰技交流中心】
**文章最後面補充以下章節:兒童,孕婦,COVID後遺症,COVID傳染途徑,疫苗副作用處置**
*再補充DVT prophylasix, ivermectin, 非嚴重COVID病人*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一年後再發一篇review。(註:本文特別是治療方法寫的很粗淺,以綱要提醒重點為主,裡面講的東西你如果搜尋多半有論文佐證,細節東西還是以有公信力的來源為主,此文非醫療建議)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目前僅有美國Pfzier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他們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去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深部靜脈栓塞預防(DVT prophylasix):
在美國不管什麼原因住院,沒有明顯禁忌症基本上都會每天皮下注射抗凝血劑enoxaparin SQ 40 mg daily預防DVT,這個是在COVID疫情之前就一直這樣。COVID的其中一個致病機轉是因為他容易形成微血栓microthrombi堵塞肺部導致缺氧甚至是到處形成DVT或肺栓塞PE。然而研究顯示,給治療DVT/PET的劑量enoxaparin 1 mg/kg BID一天兩次的高劑量用於COVID住院病人,對於預後並沒有顯著差異,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每個COVID病人都給抗凝血劑的治療劑量,建議一般住院病人給預防劑量就可以。然而我知道台灣或者說東方人的血栓機率本來就低於西方人,因此本來在台灣住院病人就沒有用enoxaparin DVT ppx的習慣,但我還是會建議要定期檢查病人有沒有什麼症狀,驗d-dimer,如果有升高可能要小心DVT or PE,如果真的有還是要給治療劑量。另外有研究指出,COVID病人可以給aspirin,算是輕度的抗凝血劑,對預後也許有幫助,這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Ivermectin:
Ivermectin是用來治療寄生蟲的藥,有些人腦筋動到ivermectin做研究有小部份說對COVID有幫助,但是美國感染科(IDSA)的建議是不要例行性的使用ivermectin治療COVID,只建議用在臨床試驗的情況。個人覺得用治療寄生蟲的藥來對抗病毒學理好像沒什麼道理應該不會有用。
#非嚴重COVID病人:
我不知道之後疫情會怎麼變化,但如果疫情非常嚴重在社區散開,那輕重症分流就會很重要, 多半人感染了實際上只有輕症而已,COVID不是黑死症!!希望台灣可以不要有獵巫的行為對患者指指點點。台灣醫療器材法規似乎很嚴格?在美國藥局或網路上隨便很容易可以買到手指的血氧機(pulse oximetry)一台很便20-30美金而已,因為COVID本身是病毒,意思是大部分還是症狀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缺氧hypoxia,那其實就沒什麼醫療治療可以做了,所以發燒等症狀還是吃退燒藥為,那在家用血氧機監測自己氧氣濃度,沒有缺氧其實就可以不用擔心。不過高危險族群還是會建議給單株抗體看能不能趕快中和病毒導致不會演變嚴重。如果嚴重病人在ICU插管住院甚至一個月以上,其實也跟COVID無關了,因為肺部已經嚴重受損, 高品質的ICU照護就會是關鍵(回歸到一般內科的基本治療).
肌少症運動器材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當了媽媽後,自己的時間好像愈來愈少了!根據早安健康與YAHOO健康大調查發現,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媽媽,都極少或幾乎沒有運動習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時間」。
媽媽照顧家庭之外,也要記得照顧自身健康,若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擠出零碎的時間運動,相信對身體健康就有很大的加分效果。本次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她自己善用時間的每日運動方法。
做家事的空檔運動:單腳跳繩
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己喜歡「單腳跳繩」,就常常在等洗衣機蓄水、等開水燒開的空檔,左右腳各跳100~200次。此外,也不一定要用專用器材,若用傳統跳繩繞個圈在腳上,一樣可以跳,不見得一定得花錢買。 她提醒,在家從事這個運動時,建議在地板上鋪上地墊或瑜伽墊,避免造成樓下住戶的困擾。
譚敦慈老師表示,自己的生活也很忙碌,所以並不會刻意規定自己「幾點幾分一定要做什麼」,都是利用做家事的空檔時間運動。雖然沒辦法稱上是強度的運動,但若能將零散的時間累積起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她也說,做家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運動,像是擦窗戶、拖地等等。
通勤:走路、騎YouBike代替坐車
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己有時候會直接從高鐵站走路回家,或是搭捷運時提前一、兩站下車走路,或改騎YouBike回家,這些都是很好的運動方法。她強調,多運動除了可預防骨鬆、肌少外,更有研究發現對於防治憂鬱症也有效果。
譚敦慈的5分鐘伸展操
譚敦慈老師表示,由於本身是護理師,以前在學生時期有學過一套運動,主要是協助臥床的患者活動關節,同時也能鍛鍊到肌肉,而她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會做這類的伸展操,在家就能做。
肩部後拉運動
功效:伸展上臂肌肉群
步驟:
1、雙手交插枕在頭部後方,並將雙臂往後方伸展,可感覺手臂內外側都拉緊
2、維持5秒後放鬆,休息一下再拉緊。
低頭、轉體運動
功效:伸展頸部、腰部肌肉群
步驟:
1、手臂放鬆,慢慢將頭部往下壓。
2、以手臂帶領頭頸肩等部位往身體左方旋轉,回正,再往右方旋轉。
向上拉臂運動
功效:伸展後背肌肉群
步驟:
1、右手在身體後側搭在頸部,左手繞過頭部上方按著右手肘。
2、左手施力將右手肘往左邊方向推,藉此伸展右手臂。
3、改伸展左手臂,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雙手交叉向上伸展運動
功效:伸展手部、腹部肌肉群
步驟:
1、雙手在身體前方,手指反向交扣。
2、手臂伸直,越過頭部,向身體後側伸展到極限,維持10秒。
3、稍稍放鬆,讓雙臂貼在耳朵,休息一下再往後伸展,維持10秒。
手肘後推運動
功效:伸展後背肌肉群
步驟:
1、右手在身體前側搭在左肩,左手按著右手肘。
2、左手施力將右手肘往左後邊方向推,藉此伸展右手臂。
3、改伸展左手臂,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體側彎運動
功效:伸展背部、腹部肌肉群
步驟:
1、左手插腰,右手向上伸直。
2、身體向左側拉伸,伸展上半身右側肌肉。
3、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站立轉體運動
功效:伸展手部、背部肌肉群
步驟:
1、兩腳打開站穩,左手臂伸直,手掌貼在牆壁上,注意五指方向是朝身體後側。
2、右手插腰,上半身向右轉,維持 5 至 10 秒鐘,伸展左半身肌肉。
3、左右相反重複以上動作。
拍手運動
功效:訓練心肺功能
步驟:
1、兩手上臂向側後方伸展,兩前臂則稍微垂下,讓手掌朝後方。
2、以此姿勢讓手掌從下方以畫圓弧的方式拍掌。
3、藉著畫弧拍掌的前進方向,讓兩隻手掌大約向上抬升到與眼睛水平部位。
拍手運動二
功效:訓練心肺功能
步驟:
1、手臂伸直,往身體前方拍掌。
2、手臂伸直,往頭部上方拍掌。
3、手臂伸直,往身體後方拍掌。
【相關影片】
減重名醫: 跳繩加這招持續燃脂6小時
https://youtu.be/qRjiTGD5tjA
每日3分鐘 神奇骨盆伸展操 矯正兼瘦身
https://youtu.be/QK_AjbxYTsU
洗出農藥菜蟲!蔬果保鮮清洗輕鬆搞定|譚敦慈 X 陳之穎
https://youtu.be/Awd1JwoN2iE
【相關文章】
譚敦慈這樣打造不骨鬆生活:6撇步+空氣跳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394
乾淨空氣是最佳養肺良方!譚敦慈:做到5不就能安心呼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336
掌握「跳繩減肥」4要領, 燃脂效果延長6小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706
#跳繩 #譚敦慈 #伸展操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肌少症運動器材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隨著健身風氣興起,愈來愈多人一下班就換上運動服往健身房跑,認真鍛鍊身體肌肉。但現代人生活忙碌,究竟怎麼運動效率最高?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又該怎麼分配最好?史考特醫師一次替你解答!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
很多人會疑惑,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該如何分配最有效?史考特醫師回應,其實現代人要能夠維持運動習慣就已經很難得了,所以建議大家視自己的時間分配,「維持運動習慣遠比順序來得重要。」
史考特醫師也說,若今天你是運動員、很在意自己運動表現,或時間上沒問題的人,最好的情況是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分天」進行,彼此比較不會互相干擾。
「若要集中在一天做的話,絕對是先重訓再有氧。」史考特醫師舉例,假設我今天上健身房先跑步30分鐘,接著再去重訓的時候,可能早已手抖腳抖,重訓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此外,由於身體已經疲勞,若還要負重訓練,就有跌倒受傷的風險。
30、40歲推薦重量訓練動作
1、徒手訓練:後弓箭步
史考特醫師說明,後弓箭步是將全身重量分布在一隻腳上,就能提升訓練強度。
STEP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STEP2:挺胸收腹並往後跨一大步,後腳的膝蓋往地面彎下,前腳的小腿盡可能保持與地面垂直。
STEP3:當後腳膝蓋輕微碰地後,大腿與臀部發力將自己撐起,回到原先站姿。
小提醒:下蹲時動作放慢,避免讓後腳膝蓋大力撞擊地面,造成受傷。
2、器材訓練:槓鈴深蹲
史考特醫師分享,槓鈴深蹲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動作,更是有「訓練之王」的美名。下蹲的動作再加上槓鈴的重量,能夠有效的鍛鍊全身大肌群,包括背肌、核心肌群、大小腿及臀肌等,是一個全面性的運動。
STEP1:面對蹲舉架(槓鈴),先將槓鈴調整至低於肩膀2-3公分的位置。
STEP2:雙腳與肩同寬站穩,背部打直、穩定核心,槓鈴放置於脖子後下方,斜方肌上,雙手抓穩槓鈴。
STEP3:與徒手深蹲技巧相同,臀部像找椅子一樣向後推,彎曲髖關節,膝蓋彎曲下蹲。
STEP4: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用大腿及臀部發力站起。
小提醒:槓鈴深蹲的危險性較高,初學者建議找專業教練指導動作,確保安全。
有氧運動推薦
史考特醫師分享,雖然自己平時運動多以重量訓練為主,但每周還是會安排有氧運動的時間。「有氧運動對於身體健康,以及其他的運動表現都非常有幫助。」
1、走跑步機上坡
「這是我很喜歡的有氧運動,」史考特醫師說,自己家中有一台小型的跑步機,在家跑步樓下住戶可能會抗議,此時建議可以將跑步機的斜坡調至最高,並用走路替代跑步。這樣一來關節的負荷也會小很多,很適合沒有跑步技巧或年紀稍長的朋友執行。
2、爬樓梯
如果真的完全沒有器材,又不想上健身房的話,史考特醫師則推薦:爬樓梯。他分享,自己在醫院時若是想要運動,就會去爬醫院的樓梯,爬到最高層再坐電梯下樓,如此重複幾趟,也能達到高強度有氧運動的效果。「比起下樓梯,上樓梯的動作對於膝蓋的壓力也比較小。」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40
【相關影片】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40歲後每年流失1%肌肉【宋晏仁醫師】
https://youtu.be/iLwQwlqAGy4
復健科醫師詳解,姿勢對了!疼痛不再來【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TBnQxNz6JUA
【相關文章】
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一窺3位名醫的私房養肌秘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578
深蹲重點不在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醫師親自蹲給你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44
深蹲有比慢跑還傷膝蓋?醫師這樣說給你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762
#史考特 #深蹲 #重訓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肌少症運動器材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評價
默默來取暖吧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筋膜放鬆好物
✨【TRIGGER POINT】http://bit.ly/2ZwwcSB
✨【折扣碼】👉🏻Ashlee
-------------------------------
更多影片
✨減脂失敗我學到的 https://youtu.be/RpiLi71pi8k
✨差點回不了家|臀部訓練 https://youtu.be/yD8BGPTROpw
✨我被突擊了 https://youtu.be/nbtXUPQfmyM
✨女生健身疑問? https://youtu.be/tQjvdMAsCcY
✨10個減脂失敗的原因 https://youtu.be/ehkcdfrVgPg
-------------------------------
✨ 二手出清 👉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嗨大家好我是Ashlee
歡迎來到我的頻道
我想要聊一個
大概兩個月前
我在ig story上面發問大家
不是健人不懂的事
跟健人才懂的事
其實這兩個是一樣的意思
然後非常多的人留言
我們就來聊一下這些
從來沒有用過這種東西
然後我要吃的這個宵夜就是
我最愛的那個
低卡高纖蛋白棒
記得是焦糖花生口味
焦糖花生最好吃
不是健人不懂的事
所以負負得正
就是代表
只有健人才懂的事
長一公斤肌肉或掉一趴體脂肪要做多少努力
這真的是一個沒有嘗試過或不懂人不知道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追求體態
或是說我在健身的時候會
如此的斤斤計較
就因為對我來說
我知道人生要過得很舒服
人生的目標
就是快樂
可是呢有一種東西會更接近我的快樂
就比如說我現在想要減脂
那我就是斤斤計較我的每天的熱量
每天的營養素
斤斤計較我的體重
斤斤計較我的體脂
斤斤計較我每次訓練的強度
因為斤斤計較對我來說可以更快的達到目標
那我達到目標之後我就會
我可以轉換下一個模式
或是比如說增肌模式
那對我來說
我覺得當我要達到一個目的的時候
我就是全力以赴然後趕快達到
達到之後你就可以有下一個目標
這是我對於健身的價值觀
長肌肉跟掉脂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輕鬆的事情
但是有什麼美好的東西不是用努力換來的呢
如果是簡單輕鬆就可以達到的事
那就不會多美好
不了解食物的macros就難以下嚥
講到這個食物macors有個小故事想要分享
一開始加入健身房然後到現在
應該有個五年的時間了
那一開始我去健身房的時候
我是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訓練的
然後看到那麼多的器材
然後又覺得
鵝大家都在看我
就覺得很不好意思
很怕自己做錯
然後會被笑
矮額 這到底要怎麼用啊
我應該把它弄在梳子上
然後我總會走路ㄅ
所以我就直接上了跑步機
接著就上了跑步機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自己
然後那個時候的我上跑步機好一陣子
然後也非常努力的在作這些運動
可是就發現我自己的身沒有太多的變化
才知道原來我要做的是重量訓練
然後我就開始接觸一些固定式的器材
然後老實說我那時候的身材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我現在才知道是我那時候的飲食觀念並沒有很好
一直到我認識了我的前任男友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才在約會而已沒有交往
第一次還第二次出去吧
我那時候就答應他要去找健身房
因為他那時候剛回台灣
他剛回台灣
然後他想要找一個健身教練的工作
所以我們就一早就出門
然後就陪他看了幾間健身房這樣子
一直到晚餐的時間我心裡一直在想說
阿等一下要去吃什麼
結果他竟然跟我說
我要回家吃飯所以我先送你回家
大哥
你第一次帶女生出來約會
然後你在外面這樣耗了一整天
你不餵飽她
你到底是
然後我當時就很傻眼
就是跟他不熟
所以我也不好說
你怎麼這個樣子
就是沒有帶人家去吃飯
所以我就是默默的
讓他送我回家
下車以前他還跟我說
我等一下吃完飯來找你
然後我就覺得
就是很納悶
你送我回家
然後你要回家吃飯
然後你吃完飯還要再來找我
我當時就也不知道是發生什麼事
但是我也就沒說什麼
結果後來晚上他吃完飯
果然真的有來找我喔
我那時候就覺得這個人怎麼怪怪的
神神密密的
可是我也沒有想太多
然後一直到我們越來越熟
然後到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
他有時候就是會帶便當來我家
永遠記得
那時候他的便當
就是有一部分
有幾顆堅果
可能差不多15 20顆
然後我看到我就手癢啊
我就把他抓起來吃
結果他竟然生氣
然後我就心裡想說
怎麼會有這麼小氣的男生
吃幾顆結果要在那邊
我不是要講他壞話
我想要講的是
我完全可以理解
他為什麼要這樣子
當你有在on track
當你有在認真地記錄你的營養素的時候
你真的那一顆堅果你都要斤斤計較
所以我現在的我就完全懂
就是為什麼他那時候會有這些奇怪的行為
這些東西可能是
不是健人不會懂的
又或者是說你不是這麼極端
這麼像我這樣覺得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你只是練身體健康的人
可能是不太懂這個邏輯在哪邊
用個有點重 隔天就是健美選手的感覺
真的很多人 尤其是沒有接觸過健身的人
蛤你真的要我用這個重量嗎
這樣我明天會不會變很壯
他們會覺得說自己會變成一個金剛芭比
不好意思你搞錯了
肌肉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好練
你看我練到現在大概4、5年
然後也才這樣子
可是我覺得我現在這個階段講其實也滿沒有說服力
因為我最近就是一個飲食訓練非常混亂的狀況
因為最近工作比較忙
然後我最近大概一個禮拜才練一到兩天
然後飲食也是最近這幾天有點
想要給自己休息一下
沒有在記錄我的飲食
對所以我現在的身材是很沒有說服力的
所以我才穿那麼大件
你們要知道喔
如果你是我的頻道的sugar
當你看到我穿衣服
肚子這邊是這樣鬆鬆的
然後是這種會遮住身材的衣服
就代表我那陣子
吃胖了
看著手上的繭會有一種成就感
這個我是健人我也不太懂
因為我是女生吧
我不太喜歡自己手上有長繭
所以我都一定會戴手套
不過手套有時候說真的滿悶的
所以我現在有時候都是用那個Versa Gripps的拉力帶
然後因為他那個拉力帶也有一種就是當手套的功能
所以我現在是少戴手套
但是還是會用拉力帶保護我的手讓他不要長繭
因為我覺得女生的手上有繭
我跟別人握手的時候
尤其
跟健身人握手就也還好
但是如果是跟一個
比如我舉個例
例如大老闆
或是一個合作的廠商
在握手的時候就會很怕他想說
阿這個女生應該
你們知道的
反正我就會覺得有點害羞
我就會避免我的手長繭
我真的是把自己搞得很
很累ㄟ
你看又在染頭髮然後我手
又不能按手機
然後一直要把我手套脫下來然後看下一題
我到底在幹嘛啊
買不到牛仔褲
所謂的買不到牛仔褲是指
當你的臀腿練的越來越壯
然後你的腰比較窄的時候
你真的會很難找到合的牛仔褲
像我通常買牛仔褲的時候臀圍剛好的
我的腰一定會超鬆
就是這邊會露
會露一陀空隙出來
那如果你選一個腰剛好的
你的屁股就塞不下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煩心
因為呢
現在也是出一堆彈性很好的牛仔褲
到時候再分享給你們
好下一題
其實健身後才發現可以吃得比平常吃很多
亂吃之後其實也不會馬上變胖
沒錯
這就是因為你有定期在健身
你的肌肉量多
你的代謝增加
然後再加上你平常都有在運動訓練
所以你的消耗量也增加
沒錯
我們就是這樣開心的吃開心的動
漂亮的健康的心理
看到食物腦中開始分析營養素
真的是這樣你們知道超白癡的
前幾天nana來我家
我一邊在工作然後nana突然跟我說他肚子餓
我就想都沒有想
下意識的就直接問他
你要吃蛋白質還是碳水還是脂肪啊
然後講完之後他就安靜
我才反應過來想說我到底在問什麼問題啊
一般人不是都是問什麼
ㄟ你要吃蛋糕還是吃水餃還是牛肉麵
然後我竟然問他奇怪的問題
我想這應該是健人才懂的事
其實健身房沒人在看你
真的是這樣
就像我一開始講的那個故事
我一開始進入健身房的時候
我那時候真的覺得oh my god
就是好
好不自在
我自己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
我好害羞
我好害怕旁邊的人都在笑我
一直到我現在自己應該已經算是健身房的老手了
誰有空理你啊
大家都在訓練
我們不會嘲笑你
因為我們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大部分人都會想要去幫你
想要去教你
但是我自己的話
我比較少做這些事情
因為我不希望被誤會
因為我今天如果跑去教一個人
他可能會以為我要推他課
或是健身房的人會以為
我要黑私教
所以我覺得與其就是可能會造成這些麻煩
我不如就是好好訓練一下自己
除非真的是
有時候看到一些我真的看不下去的
像我之前看到一些女生
他在做臀推
他竟然沒有放
沒有放那個軟墊
也沒有放瑜珈墊
或是毛巾包的那個鋼片
就是直接他的胯下
去把那個棒子扛起來
我心裡想說大姐你應該很痛ㄅ
然後我就去關心他一下然後就
我就拿那個我的槓鈴的套子給他看
我就說你可以去買這個
可是當我講完之後我就覺得
他會不會以為我在推銷他這個
反正我就是有各種
就是擔憂
所以我在健身房看到沒有很熟悉的新手小白
我會想要幫
但是我就是
避免麻煩
默默地不幫
但是說真的
我們真的不會去笑你
我們根本是
大家都是忙自己的
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想太多
所以如果你今天看到影片的你
你是健身房新手小白
別擔心
做就對了
但是
安全的前提之下
你真的可以找一些像是巡場的教練啊
或是旁邊練得很好的阿伯叔叔哥哥弟弟
你就很有禮貌很有誠意的跟他說
可不可以請你幫我看一下這個動作
我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做對
那我相信大家都會非常樂意地幫忙的
健人才懂的
吃飯沒有肉會很緊張
真的是這樣
我覺得我自己有點蛋白質恐懼症
從我健身這麼多年以來
我的健齡大概是五年的時間
我真的去吃飯
一整桌是很少蛋白質或是缺乏蛋白質的話我貞的會恐慌
我就會完蛋了那我今天蛋白質要怎麼補
然後我就會想說家裡冰箱是不是還有雞肉
是不是還有魚肉
阿沒關係櫃子裡應該還有乳清
各種的幫蛋白質先做設想
那我想這應該是只有健人才知道的
妝都還沒卸
就為了做這個影片都收尾
我希望你可以留言讓我知道
你喜不喜歡這種閒聊
或是你喜歡乾貨的主題
你還是喜歡看旅遊
或者是生活的vlog
還是喜歡看感情的東西
還是健身的東西
想看的影片都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那我真的要去睡覺了
我要去卸妝了
所以
我們下次見
Peace
#健人 #健身 #健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