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發生至今,我們除了進行現場救災工作、民宅與公共設施重建工作外,我們還有責任承擔災民的生活重建工作,替災民分擔訴訟風險,降低長年訴訟等待的痛苦。而生活重建包括災民慰助與損害賠償的請求,而截至目前已發放超過3億元慰助金,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幫助災民來進行求償。
「81石化氣爆民間捐款專戶管理會」通過依災民意願由高雄市政府提出以債權讓與方式,實現代位求償的精神。未來我們會先以善款進行墊支賠償給災民,市府再替災民向肇事方提出訴訟,訴訟的原則會以和解為優先考量,若和解不成再行訴訟,最後法院判決賠償的金額會再回到善款專戶。
主要的進行方式為:災民表達願意委由市府訴訟並提出相關證據後,由民間代表與市府相關局處組成的審核會進一步審核與估算,若審核通過,將會告知受災戶估算金額並問其債權讓與意願,同意的受災戶即可領取估算的災損賠償金並簽署債權讓與書,由市政府進行訴訟。
未來法院判決確定後,判決金額高於市府先行墊支的賠償金,市府會將差額還給災民,若低於墊支金額,市府則會自行吸收,不再向災民追討,相關申請程序等細節將於下周市政會議通過後執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肇事責任申請 在 黃柏霖 Facebook 八卦
氣爆五周年,市府欠給一個道歉
氣爆造成鉅大的損害,高雄市政府具有無可迴避的國家賠償責任。三千多名之被害人,只有十幾件申請國賠,案件均已全部獲得勝訴確定。迄今,未見市府對昔日轉移責任的聰明作法向被害人及社會大眾致歉。
氣爆國家賠償,是高雄市政府對於道路等公共設施之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
善款,除了已指定用途捐給市府外,大多是社會大眾對於氣爆被害人之無對價性贈與行為,捐贈之初應無減輕市府國家賠償責任之意思。
國家賠償,是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捐贈,是片務契約關係。兩者是不同的債之發生原因,對災民而言是可以同時併存的權利。高雄氣爆至今已五年了還搞不清楚嗎?先前高雄市政府假好意之代位求償的作法,還能迴避其國家賠償責任嗎?108.7.31
p.s.
個人以為,韓市長基於市公法人同一性,市政延續之法理,應該代表市府就氣爆的過失責任(法院認市府有百分之四十的過失肇事責任)及昔日之代位求償的作法,向被害人及社會大眾道歉!
肇事責任申請 在 許淑華 Facebook 八卦
近期交通部修正了「車輛安全檢測基準」,並規劃,2021年1月1日新型式大型車新車,應裝設符合車輛安全檢測基準規定的數位式行車記錄器,若未裝設將無法領牌,定檢未改善最嚴重可吊扣牌照。
另外,行車紀錄器的功能有插卡記錄駕駛工時等功能。現行大客車的行車紀錄器僅能記載車速、行駛時間,但記錄是依車輛為主,不能確實掌握究竟是誰開車,以後駕駛上車前必須於插入個人卡片,下班後取出,明確記錄駕駛工時、開車時間、待命休時等。
若駕駛上車後沒有插卡,車輛仍可以發動行駛,但行車紀錄器會發出警示聲。但是新制度是否淪為樣板,數字美化之下問題仍舊未解決,就是官方的課題。
有鑑於此交通部應設立一個標準,達到標準就無法啟動車輛或是警示相關單位作為重點列管項目,以及代替插卡或冒用插卡的加重處法,別讓政府美意成為意外的開始。
另前年11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經濟部技術處於去年10月25日開始受理實驗車牌的申請,台灣在短短幾年便將自駕車產業快速進展到實證上路的階段,目前有台灣智駕、勤崴國際、豐榮客運向經濟部提出實驗車牌的申請;工研院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動「Taiwan No. 0001」自駕車於去(2019)年10月22日在新竹南寮漁港揭牌上路,是目前唯一一張由交通部核發的試車牌。
城市的智慧化時代已經在眼前,生活型態將會與現在截然不同,法律如何修正成為了立法單位共通的課題,因此如何借鏡美歐及日本無人車的發展策略進行了解,讓我國自駕車上路也可以成為世界典範。
國內現行規範車輛上路的《公路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其相關法規,均以要求駕駛人全權負責車輛操控為立法基礎,但未來自駕車正式上路後,自駕系統訓練如何整合入現有考照系統中,或是另外加考項目,除此之外 肇事責任可說是社會大眾提到無人車最為關切的法律議題。
交通部可參酌先進各國之立法,以德國為例,德國於2017年5月修正《道路交通法》,直接針對第三級自駕車提出詳盡規範,包含駕駛人有義務在特定時機重新接管、提高事故賠償上限、釐清車廠與駕駛人的責任歸屬、自駕車需裝設黑盒子等。此外,針對自駕車所涉及的諸多利益權衡問題,德國則由14位科學家和法律學者組成道德委員會,並於2017年8月提出共計15條的《自駕車道德準則》,明確指出人類生命安全優先於動物及財產。
日本政策及立法重點則著眼於「釐清事故責任歸屬」與「道路測試」。日本警察廳於2016年5月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允許自駕車於道路進行測試,但駕駛人應坐在駕駛位上;2017年6月再次發布《遠程自動駕駛系統道路測試許可處理基準》,允許自駕車在真正無人駕駛的狀態下進行道路測試。
因此從國外經驗要如何借鏡,加上台灣特有的公路交通現象(機車較多等),交通部應該盡早研議。
肇事責任申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22號新北市五股區新興堂金紙店發生大爆炸,造成四死三十八傷,新北市政府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研判爆炸原因就是爆竹煙火裝卸作業不慎才引燃爆炸。
侯友宜表示,這批引燃大爆炸的煙火,確實是由桃園的萬達煙火公司運出,而且負責開車及搬運的盧姓司機並沒有經過教育訓練就進行違法搬運因此釀成大禍。
而經過調查,轄區內的消防分隊雖然都有依規定取締爆竹煙火,但對於新興堂負責人陳邱隆違法囤積爆竹煙火,情資掌握不全,市府認為,自己有督導不週的責任,因此消防局長黃德清和危險物品管理科長陳志瑋分別記申誡兩次、轄區大隊長和中隊長調離現職。
市府強調的確有督導不週的責任,而四位死亡的罹難者中,無辜受到波及的林文宏家屬,要求國賠,市府表示,一定會主動協助申請國賠,但還是得看檢調最後的調查狀況,而這起爆炸案中,造成五股區多處民宅、學校受損,市府30號早上將到成州國小和爆炸受災戶坐下來面對面談,要一起向肇事者新興堂金紙店、萬達煙火公司和貨運公司全面展開求償。
記者 林欣儀 許政俊 新北市報導"

肇事責任申請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評價
國賠恐高達200多億元,超過一年建設總預算
陳麗娜要求市府務必改善財政狀況
高雄市國賠償案正在訴訟金額約有200多億元,負債利息支出約20億元。市議員陳麗娜今天質詢時要求財政局設法改善財務狀況,不能一直賣市有地來籌措財源。財政局長簡振澄認為,市府財政狀況有改善,仍要繼續努力。至於國賠金額應該不會如外傳的高。
陳麗娜指出,氣爆案受害者申請國賠市府都敗訴,重要原因是市府施工時將業者輸送管道包在下水道,導致管線破損而釀災。今年5月法院將氣爆案宣布刑事判決,市府顯然難逃肇事責任。市府已先行用善款支付受害民眾,判決後市府可能要向市府索賠。
目前也在訴訟的義大國賠案,義大要求賠償約258億元。過去國賠個人金額最高的是江國慶案1.03億元,單一最高為台北東區土地盗賣案6.5億元。未來市府敗訴,求償金加起來267億元。高雄每年總預算1291億元,其中資本門(建設經費)201億元,全部用來支付國賠都不夠。
高雄目前負債2000多億元,平均每人9.2萬元。每年支付利息就要20億元。再把這些錢加起來,無論誰當選下任市長,都會很為難。
市府過去賣市有地籌措財源,財政局過去10年賣了883 筆,共179多億元。地政處賣得更多,两局加起來共1292筆,531億元,面積相當三分之一個旗津。市府賣地時機是否對市民有最大效益,或是只有財團得到最大利益?很值得探討。
年底就要換市長,花媽即將升任總統府書長,這段空窗期賣地的事應留給新市長決定。希望財政局長能促請花媽在中央務必協助免除高雄負債利息,及高雄獲得更多統籌分配款。

肇事責任申請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口頭質詢─
▶花蓮交通災害頻傳,連結宜蘭的蘇花公路落石崩塌封閉數日,現在依然處於預警式封路及有條件的管制通行中。至於鐵道部分,則是在6/4~6/22天內連續發生兩次出軌事件,本席認為不論是天災或人禍,政府都有確保人民公共運輸交通安全的基本責任,因此在發生了這些不幸事件後,我們不僅要進行檢討,同時要思考未來的改進方案。尤其第一次發生出軌事故後,臺鐵局原本說一星期後會提出檢討報告,卻未能兌現承諾,且按最新揭露的資訊,第一次的檢討報告中顯然有錯誤,第一時間媒體報導時都以溫度即天災為主要出軌原因,事實卻是該減速沒有減速,本席原本還對該位機靈的司機員有減速一事給予讚揚,可是從後來呈現的資訊中得知他並沒有減速,甚至在前一輛車經過該路段已察覺出現問題並警告後面列車時,後面的列車還是未加以注意並減速。本席上次質詢曾就臺鐵在網路上公開敘獎一事提出質疑,雖然這個事件發生後執行災後復原及危機處理者的確辛苦,且事故的發生並非他們的錯,但不應在沒有檢討的情形下就逕予獎賞。甚至導致第二次出軌事件也發生類似狀況,都是在進行施工後的隔天發生出軌事件。請問部長到底第一次事故的檢討報告何時可以公開讓大家檢視?
賀陳旦部長:原本評估狀況單純,所以認為可在一週內提出檢討報告,但後來得知真實情況,因此請了外部專家就客觀立場來衡量這件事情,以致耽擱了一點時間。
周永暉局長:這次是複合式事故有兩個肇事主因,有關司機的機靈部分,第一是他確實有限速,啟動時確實有加速但有控制速度。第二是他採兩階段制韌,使車子不至於翻覆,所以司機的獎勵原因很清楚,司機的警戒是防護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通報非常重要。至於報告,本周除會請行保會的10位外聘委員儘速召開會議進行檢討,也啟動了部裡的監理小組。
▶原本認為鐵道是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現在卻發生了這些事故,這已經影響到國人對鐵道運輸的基本信任感。請問火車有無類似這種可以保全相關行車紀錄和證據方面的機制?除了行車記錄器之外,若要進行後續的調查,就需注意證物的保留,包括移除的軌道、拆下的枕木、甚至是道碴及相關規格等都需加以檢視,地方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這些鋼軌是西部淘汰不要的才移到東部使用,如果此言屬實,本席認為東部人是無法接受的,希望你們提出檢討報告時,有關其規格是否符合新式傾斜式列車的安全需求、何時採購、何時更新以及採購和更新的標準、何時鋪設等相關資訊都能讓國人以及外部專家檢視。甚至不排除讓監察院、檢調來調查,因為可能這部分涉及到可能過失傷害的相關責任疏失。
周永暉局長:飛機有兩個黑盒子,我們是有一個行車記錄器,記錄列車的行徑,同時我們希望能再全面加裝一個路線的錄影設備。我們的行車記錄器不同於一般道路車輛的行車記錄器,能記錄更細節資料的設備,包括司機員和管控人員間的對話、整體行車速度以及經過特定路段時可能發生狀況的相關記錄等。其本身的規格不會有被人竄改的疑慮。
有關鋼軌部分基於現在都是高速行駛的狀況,我們希望能將東部目前使用的50公斤軌道整體提升為60公斤的重軌。西部使用的規格則是50公斤和60公斤的都有。另,要澄清地方上的謠傳,軌道工程皆有嚴格標準,當磨耗到10mm時就必須兩根鋼軌對換,如果磨耗到14mm,就必須抽換整根鋼軌。
▶本席再次提醒在程序上要確保這個調查過程是獨立的,且要求所有證據都務必妥善保存、並受管制,甚至是臺鐵內部人員皆不得去碰觸、竄改,以昭公信。
周永暉局長:6/22那兩列柴電自強號事故後拆換下來的鋼軌、枕木及傾覆的列車放置在放在花蓮。會請外聘委員包含車輛專家都到現場去檢視。
徐仁財總工程司:車輛當時在現場就用帆布將它保護起來,外人就不能侵入破壞,昨天已經將它運回花蓮後站,也在一個地區內將它保護起來,我們會確保現場。
▶另外,相關道碴本身的規格以及後續鋼軌軌道的規格,其實該提升的就應該要提升,畢竟最近東部不斷降雨,導致蘇花公路的落石跟地基不穩。本席曾質詢車輛是否準點的問題,當時臺鐵給我的回復是因為地基有可能流失等等因素,需要不斷填充、夯實這些道碴,這部分到底有沒有確實做到,也是我們必須要特別關注的。尤其現在漢本遺址的挖掘工作也在鐵道旁邊,如果再更深入去挖掘,遺址的移除保護以及鐵道安全怎麼達到雙贏?
▶最後,東部輸運還有另外一個選項,就是藍色公路,雖然它班次不多,也未必在每種天候狀況下都能夠運行,惟現行農產品的運輸,如果用軌道拖板車去運輸上車還要綑綁,時間延誤對於農產品本身的保存有所打折。如果可以同步補助,運用藍色公路,亦即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由花蓮到蘇澳再下車繼續運行,車子直接上船,節省綑綁、其他申請業務以及臺鐵管制區內相關的時間,讓我們農產品的運輸能夠有另外一條可行的方案,也希望這能納入你們後續的評估中。甚至在蘇花公路公路中斷以及時間管制、單向封路的這段時間,改由藍色公路來運行,能不能有相關配套的補助措施,降低農民的運輸成本。畢竟它繞著南迴,除非它是冷藏車,而冷藏車的成本又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賀陳部長旦:好的。公共運輸維持是我們的責任。

肇事責任申請 在 交通事故初步研判表申請時間? - Mobile01 的八卦
請問一下這個申請要多久?我看網路有人七天就拿到不是現場圖跟照片! ... 申請鑑定基礎是一個月,別懷疑 ... 肇事登記聯單拿出來看, 有的縣市要申請,作業時間到了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