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文藝復興緣起 巨星齊聚烏菲齊美術館】
烏菲齊美術館的起源,要追溯到西元1560年,當時梅迪奇王朝科西莫一世,邀請建築師瓦薩里,在佛羅倫斯政府大樓,和公爵領地行政辦公室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具有翅膀般兩翼造型的辦公大樓,義大利語烏菲齊(Uffizi)的意思就是辦公室(office)。
穩固雄壯的多利克建築立柱,彰顯統治者對希臘最偉大的半神英雄海利克斯男神的崇拜,每個壁龕裡都安放著藝術 文學 軍事領域中,知名的佛羅倫斯人物。
五年後瓦薩里用走廊,將這座大樓巧妙地以亞諾河上的老橋,與當時新建的比提宮及波波里花園連接,王朝的繼承人法蘭西斯科一世,1581年決定將大樓闢為典藏王朝珍貴藝術品的展示廳,歐洲最古老的美術館就此落成。
(艾克施密特\烏菲齊美術館館長)
烏菲齊這座建築以及收藏藝術品的中心,它是由梅迪奇家族創立,梅迪奇家族可以說是300多年來,最慷慨的藝術資助者,他們是如此地心胸開闊,他們只對擁有極致的藝術品感興趣,這種收藏原則即使在梅迪奇家族沒有男嗣繼承之後,得以維繫
烏菲齊擁有數以千計中世紀到現代的經典繪畫,包括波提切利的《春》,維納斯就像春天的象徵一樣,被「美惠三女神」以鮮花崇拜,更知名的是長髮裸身佇立貝殼之上,在風神的吹拂,春神的迎迓下,隨海浪緩緩推進的《維納斯的誕生》,還有年代久遠的人物雕像。
數量和品質世界第一的肖像畫收藏,梅迪奇王朝三個世紀以來的王公貴族,以及商人 銀行家 宗教機構熱衷收集作品,持續贊助藝術家,曾經活躍在同一座城市天空下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的作品,只有在烏菲齊相連的展廳
能夠如此近距離對話。
(艾克施密特\烏菲齊美術館館長)
我們把所有的達文西畫在一個展覽廳,然後我們把拉斐爾所有的畫,和我們擁有的一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放在相連的展覽廳,因此我們可以見到三位佛羅倫斯創造力巨人齊聚一堂,他們在16世紀前十年的一段時間裡,同時活躍在佛羅倫斯,他們呈現對話狀態,所以我們這樣佈展,你就可以看到一個藝術家,如何回應另一個藝術家的想法,採納對方的一些理念,做出一些改變,所以在這裡可以呈現出大師彼此對話的情境
《聖母領報》是天使告知聖母瑪利亞懷孕,基督將要出生,達文西依照真實鳥類的羽翼描繪天使翅膀,因為方才降落所以呈現張開狀態,《三博士來朝》則以神聖而充滿戲劇張力與神祕的場景,呈現對於生命 信仰 懷疑與不可知的叩問。
(艾克施密特\烏菲齊美術館館長)
這是一個尚未完成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有超過70個人物在這幅畫裡,它像是一幅素描,但並不是只有一兩吋大小的草圖,而是好幾平方呎的大作,你可以從中看到真正藝術家的思想
《聖家族》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留存的木板畫作,主題關於聖母 耶穌與施洗者約翰的誕生,圓形構圖象徵子宮,畫框由他自己設計,淺景深突出主體 模糊背景的描繪,彷彿現今大光圈相機下的作品,人物雕刻般立體具象,為何文藝復興是在佛羅倫斯肇發,什麼樣的城市能夠孕育天才如許。
(艾克施密特\烏菲齊美術館館長)
因為佛羅倫斯思想開放 非常開放,所以佛羅倫斯不僅富有,佛羅倫斯還是一個經濟中心,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實際上是國際貿易中心 ,他們某種程度來說也像是當時的"矽谷",因為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被齊聚這裡,人們有思想和言論的自由,至少在文藝復興時期最初的幾十年裡,人們可以跳出框架思考,甚至提出不同於教會諭令的看法
孵化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伽利略等天才的文藝復興教父是梅迪奇家族,這個15至18世紀中,在歐洲勢力強大的名門望族,以羊毛紡織加工起家,因為金融業務走向發達之路,曾擁有歐洲最興盛最受尊敬的銀行,產生四位教宗,多位佛羅倫斯統治者,兩位法蘭西王后和歐洲王室成員,對藝術和建築的襄贊,是給後世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所以大力贊助藝文的原因,熟諳義大利歷史文化的張安平說因為梅迪奇家族是富商。
(張安平\雲朗集團執行長)
就是對Christian來講的話,經商賺錢其實是一個邪惡。然後他唯一的可以做法,就是說我今天經商賺的錢是幫助這個城市,是幫助這個宗教的。就不是邪惡。變成他要正當化他賺錢的目的,他的正當性,就開始有很多的公共建築物 就是城市的發展,它的藝術的發展
作家艾瑞克魏納在《歡迎光臨天才城市》書中指出,當時教會推出的「贖罪券」,正是精緻的藝術品和建築物出現在佛羅倫斯的重要原因,歷史學家威爾杜蘭形容這個,即使不是世界首富,也曾是義大利財力最雄厚的家族,相當擅長在「藝術的吐納之間」,「釋放財富的芬芳」,文藝復興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是被罪惡感推動的
人類直到現在,依舊在享用它最華美的果實。
(蔡國強\藝術家 vs.文茜世界周報記者/屈繼堯)
其實是整個時代創造了文藝復興,藝術家只是成了文藝復興的那些結果之一,我們今天的各種各樣的政治的,這種人權啊 自由啊,還有個人的空間啊,個人的價值啊等等,都緊緊的跟文藝復興那時候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它最重要的精神應該是什麼),是一種給個人空間和一種自由的精神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成就一個黃金時代需要的是「財富與自由」,佛羅倫斯曾兩者皆具豐盈不缺,至於文藝復興最璀璨的標記烏菲齊美術館,能夠四百多年屹立不墜的關鍵性原因,得歸功於一位女性的遠見 安娜瑪利亞梅迪奇,她在1737年弟弟過世,家族男性斷嗣時,毅然決定將所有家族藝術藏品轉讓給新王朝,附帶條款是所有收藏不可流出佛羅倫斯,從此確保烏菲齊的藝術珍品,永遠福澤這座文藝復興之城。
採訪撰稿/屈繼堯 攝影剪輯/溫明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
聖母像拉斐爾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八卦
羅馬假期 – 米開朗基羅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藝術史, 宗教史, 義大利史都一竅不通;
而且也跟我一樣不知道米開朗基羅小時候被家裡逼著去做工匠, 而他堅持當畫家和家庭鬧革命的壯舉;
如果你也不知道他被當時佛羅倫斯的富豪家族梅蒂奇Medicis的Lorenzo de Medicis收留, 讓他讀書識字, 培養發展他的藝術天賦, 兩者親如父子;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知道米開朗基羅25歲就以一年的時間做出轟動全世界, 今日成為雕像藝術史上最了不起的傑作[聖殤](又稱[聖母慟子像]),以史上最年輕的藝術家被延攬進教廷當御用畫家(是的, 找他畫壁畫, 而不是他擅長的雕像. 這有點瞎);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不知道為何米開朗基羅畫作裡的人(比如西斯汀教堂裡的創世紀), 尤其是女人和天使都像男人: 粗腿闊臂, 體型魁壯, 肌肉發達… 因為當時人體模特兒只有男性, 沒有女性! 想畫女性也只能找男性當模特兒;
還有啊, 米開朗基羅對人以肌肉線條非常著迷, 甚至不惜觸犯法律, 找屍體剖解, 研究人體結構與肌理紋路. (好啦, 這種病態的事, 達文西也幹就是了.) 不過身為教廷御用藝術家是有護身符的, 他不必太擔心; (p.s.八卦一下: 當時他可以搞到的屍體都是死於非命-謀殺, 意外, 上吊...的, 所以不會有艷屍這種事.)
如果你也不知道, 米開朗基羅一生賺了不少錢, 非常敢跟他邀作品的富豪貴族獅子大開口. 年輕時就已經幾乎富可敵國了;
如果你還不知道米開朗基羅把賺來的錢都去資助他的家人, 保母, 鄰居, 以前的小鎮… 自己始終只住在一間幾乎沒有裝飾的小房間, 穿得像流浪漢, 常常幾天不洗澡…
不過我知道一件事: 米開朗基羅長得很醜, 對於比他長一輩, 出名更早, 且長相俊美許多的達文西, 頗有忌妒競爭之心. 後來的拉斐爾才華不輸他, 也比他有姿色;
我還知道一件藝術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 某教堂曾邀請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同時為一座教堂的兩側作畫. 兩人也都答應了. 可惜這個可能是藝術史最精采的大對決最終沒有發生. 因為兩人都忙到沒空將教堂畫作完成, 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
終其一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導致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同性戀天性, 更別提師生戀了. 他只有精神上曾與寡婦Vittoria Colonna成為多年的好友知己, 但是對年輕弟子Tommaso dei Cavalier的青春美貌非常仰慕, 寫過數百首情詩給他(p.s.米開朗基羅的文筆很棒喔);
如果你去羅馬, 去一下梵諦岡的西斯汀大教堂看看頭頂上那個壁畫, 不只是那個美有多震撼人, 還因為米開朗基羅以一人之力, (當時這類的大型壁畫都是一個工作室團隊合力的. 他只有2個助手, 一個調顏料, 一個搭架打雜. 換句話說是他獨力完成), 4年的時間, 在當時沒有電力照明, (他要戴著帽子, 在帽簷上點蠟燭照明), 需要一直仰著頭, 忍受冬寒夏熱的溫度, 克服不同季節的(顏料)乾濕度, 並且無法時時關照畫面全景的刻苦條件下完成的;
最後, 如果你跟我一樣很懶, 不想按指南找大師的作品, 沒關係, 羅馬是教堂的發源地, 在這個教堂比披薩多的城市, 隨便進去一間外牆不起眼的教堂, 裡面藝術品都可以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最後的最後, 記得去梵諦岡找找台灣的國旗. 在梵諦岡, 每個大使館都會插上國旗, 這是少數台灣可以名正言順地讓國旗飛揚的國家喔 ~
#MichelangeloRoma
聖母像拉斐爾 在 COLASA Facebook 八卦
《The Century:Forever Now, Forever Yesterday.》
最壞的時代,但也即將是最好的時代。(400 x 300 cm) #colasa
古羅馬詩人_奧維德(Ovid )在《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反映出古羅馬人的世界觀,將世界的演變,劃分為金(The Golden Age )、銀(The Silver Age)、銅(The Bronze Age)、鐵(The Iron Age) 四個時代。
奧維德筆下的黃金時代,大地富饒生機,俯拾即是豐沛的物資,人們過著很安和的生活;家屋沒有圍牆,生活沒有危險及焦慮,不需要制定法條公約,因為人們生來正義凜然。到了白銀時代,開始有了四季,於是形成造屋及農耕文化。而進入青銅時代,人類的特質開始有了侵略性、攻擊,但人的本質沒有惡意的,只為抵抗及防禦危險。直到鐵器時代,進入戰爭激烈的時代,人性的黑暗及邪惡展露無遺,無窮的慾望形成鬥爭、欺騙與算計。
諸如此類的神話原形概念(archetype),卻有一種共時性(synchronic)的引力, 幾乎 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不約而同地形成相似的原形:覺得時代逐漸地衰頹,一代不如一代,頹敗到谷底後又再次新生。若歷時性(diachronic)的觀照當下世代,社會逐步繁盛,看似最好的時代;然而自然萬物隨之耗竭頹圮,也是最壞的時代,種種跡象似乎印證了狄更斯所言--我們什麼都我們什麼都擁有,卻也什麼都沒有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台灣當代藝術家林軒毅COLASA創作自述論及:世紀依然走著循環的定律,如同哲學思想亙古恆常。奧維德用他的想像來為人類劃分世紀,我以創作的實踐為人類記錄當下歷史,即使只有片刻。
COLASA延伸奧維德 金、銀、銅、鐵四個時代的分野,以財富、階級、權力名聲為核心意念,注入新的詮釋意涵。全幅背景以文藝復興巨擘_拉斐爾(Raffaello Santi )的《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 )為背景,如劇場 般的再現,彷彿當下正在「表演」一齣資本與慾望之爭。作者將天使、聖母、勝利女神、聖喬治…等西洋藝術史上經典的宗教符碼,穿越時空環節下重新拼貼,同時巧妙的以自由女神像、千元新台幣等圖樣…混合現今社會語彙、流行圖騰, 嫁接於塗鴉語言與傳統美學基礎上。
此次以400 (寬)x300( 高)cm的16件組作品《The Century:Forever Now, Forever Yesterday.》呈現對當下時代的反思,細膩的思緒鋪陳敘事結構,隱含作者對於西洋藝術及文學史的深究,並敏銳的覺察時尚、傳媒的淺移默化及其背 後隱藏的政治意涵。 其中,林軒毅畫筆下幽默的植入英國塗鴉藝術家BANKSY的側身像:向來神秘未露面的BANKSY,拼貼上16世紀以來「理想美」的典範男性面容-大衛像 (David, Michelangelo ,1504),此隱喻頗耐人尋味。
抑或許,這真是最壞的時代,但也即將是最好的時代。
文/張馨之 (國北教大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講師、東森新聞雲撰述副總編)
聖母像拉斐爾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
聖母像拉斐爾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評價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第二次來佛羅倫斯(Firenze)ㄧ直以來對這個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印象都很好,比起米蘭我更愛佛羅倫斯的浪漫與人文氣息,雖然遊客也是非常多,但這裡光是名字(人稱翡冷翠)聽起來就有ㄧ種不凡的氣質,這個城市到處都樹立著博物館,到處都有文藝復興時期各門大師的作品,佛羅倫斯見證了藝術的歷史痕跡並華麗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次來最主要的目的是ㄧ大粒先生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約在這個城市,但ㄧ聽到要來到這(他的藝術魂又牙起來)他就立馬訂了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的門票, 早聽說裡面收藏了許多經典作品,所以當然非看不可!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y Uffizi)完工於1581年。在16世紀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科西摩一世
找了建築師打造了Uffizi宮作為政府辦公大樓,而(Uffizi)也是義大利文中的「辦公室」的意思。
梅迪奇家族的後代喜愛藝術,不斷贊助當時的藝術大師,像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都是其贊助對象,他們也十分熱衷於收藏藝術品,使得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作品均收藏在此。
1737年梅迪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後裔–Anna Maria Ludovica 以不希望家族收藏品流落出佛羅倫斯,於是將收藏品捐給佛羅倫斯政府,並於1765年正式對外開放,才有今日的烏菲茲美術館。
館內的珍貴典藏包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大師的作品,讓你從喬托(Giotto)的作品看到他改變了當時的畫風,到正式宣告文藝復興來臨的波堤且利 (Sandra Botticelli),再到最富盛名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曠世鉅作都在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館內以桑德羅·波提切利 繪製的"維納斯的誕生” (The Birth of Venus)"、米開朗基羅少見的親筆蛋彩畫作品”聖家庭”(Holy Family),聖母領報,是文藝復興時期李奧納多·達·芬奇的早期油畫作品”聖母領報”(Annunciation) 為鎮館之寶。
除了名家的畫作、雕刻品,梅迪奇家族的這座建築物本身的裝飾也非常奢華,不管是天花板的彩繪、鑲邊的金質雕刻都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人妻MerMer - 本來我不是一個多喜歡看藝術品的人,但因為家裡這位藝術魂(他說他讀米蘭理工時最想做的職業就是修補名畫),每當他看著名家作品(眼睛閃閃發亮),口沫橫飛的告訴我ㄧ件ㄧ件作品背後的故事與畫風的演變時,我就覺得「天啊!眼前這個男人好帥!我好像戀愛了~哈哈哈哈哈😍」
我們總共逛了約3個小時(其實跟本都看不完)但真的太累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頂樓有一個咖啡吧,室內或戶外都有座位,非常推薦大家逛累了可以上來點杯咖啡座著休息ㄧ會兒,順便看看外面的景色真的很美!
晚上跟在地的朋友約了吃晚餐,他們推薦了ㄧ家米其林1星的義大利餐廳,隱藏在巷弄內看起來很不顯眼,菜單的內容很豐富,有很多創新的義式料理,味道也蠻好吃的,氣氛也很好~
我們兩個人點了3樣主菜和1樣甜點加上2杯House wine (含小前菜、麵包)大概是€70 (約台幣2500),我覺得蠻推薦的,大家有到佛羅倫斯可以去吃吃看!
🔸Enoteca Le Barrique🔸
✔︎地址:Via del Leone, 40R 50125 Firenze Italia
✔︎電話: +39 055 224192 (需先訂位)
✔︎營業時間: 星期二~日 12.30 - 15:00 ,19.30 - 23.00
✔︎英文菜單:http://www.enotecalebarrique.com/MenuInglese.pdf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
#佛羅倫斯 #翡冷翠 #烏菲茲美術館 #藝文之旅 #florence #firenze #米其林餐廳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 #異國婚姻 #italy #travelvlog #arttour
聖母像拉斐爾 在 名画《西斯廷圣母》背后的故事丨为什么说拉斐尔的 ... - YouTube 的八卦
《西斯廷 圣母 》(Sistine Madonna)是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 ·桑西于1513年到1514年间为 ... 该画为 拉斐尔 “ 圣母像 ”中的代表作,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