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蔦屋書店集團來台首號店TSUTAYA BOOKSTORE,將於1月24日於統一時代百貨五樓開幕,堅持「書」是最強生活提案的媒介...
《文茜的世界周報》蔦屋書店專題回顧
【全世界最美的書店蔦屋書店 與設計大師原研哉合作打造「森林中的圖書館」 蔦屋書店不僅賣書 更提供一種”生活提案” 以人文.食.衣.住.設計與旅遊六大主題為主軸 就像在家中享受愉悅的時光】
竹製蜻蜓四五公尺長,停駐建築物中庭,綠色大樹造景上,樹蔭下的人們,各自靜默地安坐褐色皮沙發裡,上午九點,一杯咖啡,幾本書,距東京都心半小時的二子玉川市民,就這麼開啟一段晨間時光。
長方桌上攤開電腦的人們,專注盯著螢幕,像在大學圖書館,但圖書館禁止飲食,這裡則依循慣例,吃喝由人,「蔦屋家電」五月新開幕,獨創結合書店,科技,家電,藝術,複合式的生活型態店。
「「蔦屋家電」是以家這樣的概念設立, 畢竟在網路時代客人還會專程來我們這裡 買買書 買買家電 就是因為我們營造出來的環境 讓消費者可以在店裡享受在家的感覺, 感受這些家電在家裡空間的感覺,」連說三次"家的感覺",顯然這很重要,書店也好,家電也罷,最希望傳達的氛圍,就是像居家一樣自在。
早在2011年代官山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率先打破書店只賣書籍期刊的傳統,結合錄影帶租借和音樂CD銷售,成為革命性的經營模式,結合英國建築師的白色編織詩意建築外觀,和台灣誠品書店的內裝空間設計啟發,成為一時風尚,現在"書店"概念再進化。
「有些書店或是跟lifestyle相關的商店的陳列方式會是某一區專門放家電, 某一區專門放書, 但這樣的陳列頂多只能被看做是陳設而已, 不會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所以家電跟書籍的分配顯得非常重要,」兩千坪空間配置,音樂,影像和部分書籍在一樓,二樓的家電則和書籍期刊,以關聯性陳設擺放,在美容書籍旁,就有美顏美體塑身家電,以及整面的吹風機。
「一樓有星巴克, 這裡秉持book & caf?的主題, 顧客可以邊喝咖啡 再邊看書看家電. 然後這家店有賣啤酒, 所以我們蔦屋家店是可以把啤酒帶到裡面 邊喝啤酒邊看書。」不跟一般家電賣場競爭,也無意和網路比價格戰,「蔦屋家電」複製居家的生活場景,提供市面少見的商品。
經典的義大利咖啡機,「這個商品是本店象徵性的商品, 它外觀設計佳, 可以長久使用, 而且長期受消費者愛戴。」
金屬質感的古典烤麵包機,「這個燈飾本身是interior燈飾, 可以擺放, 也可以掛著。」
或者具有設計美感,通過嚴格驗證的加濕器,「這裡可以讓我聯想到實際的生活 可以有很多想像跟組合 可以邊想像商品在生活的樣子 再實際購買 (我)你覺得呢 (女)覺得非常新鮮。」
「蔦屋」代官山效應,成功翻轉當地落寞人潮市況,許多都市開發者競相邀請進駐,東急集團開發的二子玉川車站旁的最新商圈,向CCC集團遞出合作意向書,「蔦屋」開發出家電結合書店的型態,再以各類店中店滿足附近家庭需要,花藝,音響,家具,餐廳,護膚美甲的沙龍也在書店裡。
小孩可以放心在二樓的兒童館遊玩,「為了讓消費者感受科技, 所以在兩邊提供活動區不定期舉辦體驗活動,」蔦屋家電館長說,世界熱門的機器人,很能勾起大人小孩的好奇。
「bye bye,」這才發現Pepper也滿會搭訕的,「我是Pepper,你在幹嘛,要聊個天嗎,這個感覺,讓我想起了甚麼耶~,你想到甚麼呢,想起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啊,讓你久等了~,確認相框之後,請看我額頭上面的鏡頭喔,要照囉 3 2 1,非常謝謝。」
距東京一小時的湘南,是大都會看海最近的地方,周邊開闊,延伸,新建築低矮簇新,一如美式郊區新市鎮,Panasonic開發的藤澤智慧城,戶戶太陽能,智慧電網低碳節能,家電設備全面連網,未來化全新社區,開發商同樣驚豔於「蔦屋」代官山,湘南「T-Site」落腳這個度假勝地,主婦幸福排行榜第一名的區域,「對於居住在湘南這裡的顧客, 我們想要讓他們喜歡店裡的氣氛, 希望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愉快舒適,遠離都心的塵囂。」
「T-Site」,指的是佔地廣大三連棟的「蔦屋」建物,T是「蔦屋」Tsutaya英文字首,書店之外,每一處「蔦屋」必不會少的自行車店,最顯眼處正好是由台灣製造,獲得紅點等設計大獎的品牌。
飲食烘焙書籍期刊旁,有麥香洋溢的麵包店,同樣有美容院,還有提供投資和金融理財訊息的簡便型銀行。「這裡有租車公司 (手機照片有),還有占地寬廣設備俱全的烹飪教室 (手機照片有),這裡著重在slow food, slow life. 比擬湘南的relax生活. 食物的部分也比較多有機食品類的產品書籍。」
「綠狗」寵物店,提供動物們美容,剪指甲服務,房間裡收容活潑的流浪狗,等著好心人士領養,對一個新興社區來說,這裡幾乎可以滿足所有生活機能需求。
每一家蔦屋書店雖然各有定位,但都用柔和的調性,溫馨的感覺,營造家的氛圍,凝聚社區情感,創辦人增田宗昭一再強調的,它們不是賣東西的商店,而是不同lifestyle(生活型態)提案者。
尤其要把人和書的連結找回來,日本曾經是全世界最愛讀書的國家,卻同樣不可免於網路時代的衝擊,第一家蔦屋書店的發想,原本瞄準六十歲以上金字塔頂端族群,提供舒適周到的生活空間,因此代官山店早晨7點開門營業,來客可以在任何一處空間,坐下來享用飲食,盡情閱讀,聽音樂,甚至附設全年無休的內科小兒科診所,很快地,包括年輕人,推著嬰兒車的媽媽,牽著寵物的時尚男女也流連忘返,到現在,旅人和生活趨勢家從世界各地專程造訪。
「代官山蔦屋創立時就不是以商店,而是以家的概念為出發,想要讓大家在這裡感受到愉悅的時光,就好像是家的感覺一樣,所以希望營造讓人舒適跟放鬆的空間.」一座森林間的圖書館,不高大,不突出,綠蔭涼風中,再次親炙太陽的溫度,沉浸在人與大自然的呼吸中,指尖撫觸紙張的肌膚,嗅聞印刷墨水的氣息,重新打開的五感,世界最美麗的書店。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Zoey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的英語學習歷程是從我七歲回台灣後開始講,而這個是回到最開始接觸英文的時候。一路上,上帝帶領我從南投到雲林到台中,我都遇到了非常棒的英語老師及同學,從一個國中讀空中英語教室會覺得非常困難,高一考全民英檢中級的寫作都有點障礙,到高三離開台灣時不但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也達到托福理想成績並申請上理想美國大...
翻轉教室英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八卦
【由語言學看「晶晶體」的 6 種形成原因】為什麼那些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那樣點餐?有些東西用台語說就是比較爽?party 的中文講成「派對」(你真的用?) ?
因為從小在天母長大的關係,家裡附近剛好就是台北美國學校 (TAS),當時還常常碰到美國人。步行到家裡後面有一家漢堡店叫「茉莉漢堡」、還有一家常常有很多美國人光顧的「吃吃看」甜品店。
改裝、搬家前的茉莉漢堡店,長得有點像美國、或日本的食堂,每個人拿個一個盤子,跟廚師直接點要怎樣的餐點。小時候每次去的時候,都會聽到 TAS 的學生,這樣點著餐:
「老闆 Can I have a cheeseburger? Ummm 那個洋蔥少一點 , like, 非常少, 謝謝。」
「Ummmm 我想要一個 chocolate 的奶昔。Thanks.」
(所以訓練了我長大後眼球挺靈活的,隨時可以翻轉)
長大學了語言學,才知道那樣的行為叫 code-switching。但在你 hasten to 說那是 pretentious (假掰) 之前 (這樣講話討厭齁) ,先讓我娓娓道來 code-switching 的 multi-functionality (多功能性)。
在這先提供給大家簡單的定義:Code-switching refers to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a conversation (Gass & Selinker, 2004).
Code-switching 這樣的概念,最早在 1935 年由學者 Bloomfield 所觀察並定義,後來隨著 bilinguals、polyglots (講多國語言者) 的數量的增加,日以吸引眾多的語言學家加以研究,並歸納出 code-switching 的眾多特色和功能。
每個人混雜語言的原因不同、目的也可能不同。下面介紹幾個時機:
1️⃣+2️⃣ 有時去 code-switch 是因為那個概念只有在該文化當中存在或較容易表達)、有時則在刻意展現特定身份 (identity)。
例如,在日本留學會講一些日語的美國人,可能跟同在日本留學的美國朋友講「加油」時,轉成日文「頑張って!」「ガンバ!」「頑張れ」。除了因為該日文在
日本人生活中出現的「高頻度之外」(frequency),也可能跟想要表現彼此都是 「會講日文的美國人」的身份有關係。 (identity construction)。
另外,像我自己的日本朋友,也會用濃濃的日文腔,很認真地說「魯肉飯食べたいね!」(好想吃魯肉飯),因為那不是日本有的食物(因此沒有該詞彙,硬翻無其必要性)。
而台灣人在講中文時,有時跑出的「台語」,也很多時候是這個狀況。
3️⃣ 有時 code-switch 會因為社會背景、情境下而出現 (social context)。
例如,語言學家很喜歡研究「移民」的 code-switching 現象。例如,美國加州早期就有不少台灣或中國搬過去的移民,在當地奮鬥後成立家庭。其後代常常雖然小時候在
家裡偶爾會聽到中文(因為第一代母語還是中文),但因為環境中以及在學校受教育時使用的語言是「英文」,所以這些二代和父母講話時可能不時會中英交雜。
這就是受到社會情境下所影響的 code-switching 現象。
(這樣的研究在美國很常做的是英文跟西班牙文的 code-switching、在加拿大魁北克則是英文和法文的 code-switching)。
4️⃣ 而在語言教室當中常常出現的 code-switching 則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某一個語言的 level of proficiency 不足的原因,以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溝通策略) 的方式出現。
例如,學生可能會說 "I don't usually use....行動支付 because..." "I didn't enjoy it because it tasted too 澀. "
(這跟第1種不一樣喔,因為行動支付和澀都是英文中可以輕易表達的概念)。
5️⃣ code-switching 也很常在 stand-up comedy (脫口秀) 當中出現,主要目的是用來藉由製造不協調 (incongruity)、衝突,來製造幽默。
“Code-mixing assists in the built-up of the incongruity that produces humorous effects." (Mutheu, 2015)
6️⃣ 因為每個語言在不同的環境、社會情境下,都難免會有一些人民所給它的不同的形象、價值。有些人會以 code-switching 的方式來製造 superiority (優越感) 、authority
(權威性)。
這篇文章就先分享 6 種 code-switching 的功能給大家。因為畢竟不是社會語言學的論文,文章就不寫更長了。
因為韓國瑜的演講,晶晶體再度受到討論。這篇文章
希望能有協助到大家更了解晶晶體背後的形成原因。至於每個人在 code-switch 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就留給大家去想像、猜測、分析了!
Photo credit: 自由時報
翻轉教室英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八卦
【由語言學看「晶晶體」的 6 種形成原因】為什麼那些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那樣點餐?有些東西用台語說就是比較爽?party 的中文講成「派對」(你真的用?) ?
因為從小在天母長大的關係,家裡附近剛好就是台北美國學校 (TAS),當時還常常碰到美國人。步行到家裡後面有一家漢堡店叫「茉莉漢堡」、還有一家常常有很多美國人光顧的「吃吃看」甜品店。
改裝、搬家前的茉莉漢堡店,長得有點像美國、或日本的食堂,每個人拿個一個盤子,跟廚師直接點要怎樣的餐點。小時候每次去的時候,都會聽到 TAS 的學生,這樣點著餐:
「老闆 Can I have a cheeseburger? Ummm 那個洋蔥少一點 , like, 非常少, 謝謝。」
「Ummmm 我想要一個 chocolate 的奶昔。Thanks.」
(所以訓練了我長大後眼球挺靈活的,隨時可以翻轉)
長大學了語言學,才知道那樣的行為叫 code-switching。但在你 hasten to 說那是 pretentious (假掰) 之前 (這樣講話討厭齁) ,先讓我娓娓道來 code-switching 的 multi-functionality (多功能性)。
在這先提供給大家簡單的定義:Code-switching refers to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a conversation (Gass & Selinker, 2004).
Code-switching 這樣的概念,最早在 1935 年由學者 Bloomfield 所觀察並定義,後來隨著 bilinguals、polyglots (講多國語言者) 的數量的增加,日以吸引眾多的語言學家加以研究,並歸納出 code-switching 的眾多特色和功能。
每個人混雜語言的原因不同、目的也可能不同。下面介紹幾個時機:
1️⃣+2️⃣ 有時去 code-switch 是因為那個概念只有在該文化當中存在或較容易表達)、有時則在刻意展現特定身份 (identity)。
例如,在日本留學會講一些日語的美國人,可能跟同在日本留學的美國朋友講「加油」時,轉成日文「頑張って!」「ガンバ!」「頑張れ」。除了因為該日文在
日本人生活中出現的「高頻度之外」(frequency),也可能跟想要表現彼此都是 「會講日文的美國人」的身份有關係。 (identity construction)。
另外,像我自己的日本朋友,也會用濃濃的日文腔,很認真地說「魯肉飯食べたいね!」(好想吃魯肉飯),因為那不是日本有的食物(因此沒有該詞彙,硬翻無其必要性)。
而台灣人在講中文時,有時跑出的「台語」,也很多時候是這個狀況。
3️⃣ 有時 code-switch 會因為社會背景、情境下而出現 (social context)。
例如,語言學家很喜歡研究「移民」的 code-switching 現象。例如,美國加州早期就有不少台灣或中國搬過去的移民,在當地奮鬥後成立家庭。其後代常常雖然小時候在
家裡偶爾會聽到中文(因為第一代母語還是中文),但因為環境中以及在學校受教育時使用的語言是「英文」,所以這些二代和父母講話時可能不時會中英交雜。
這就是受到社會情境下所影響的 code-switching 現象。
(這樣的研究在美國很常做的是英文跟西班牙文的 code-switching、在加拿大魁北克則是英文和法文的 code-switching)。
4️⃣ 而在語言教室當中常常出現的 code-switching 則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某一個語言的 level of proficiency 不足的原因,以 "communication strategy" (溝通策略) 的方式出現。
例如,學生可能會說 "I don't usually use....行動支付 because..." "I didn't enjoy it because it tasted too 澀. "
(這跟第1種不一樣喔,因為行動支付和澀都是英文中可以輕易表達的概念)。
5️⃣ code-switching 也很常在 stand-up comedy (脫口秀) 當中出現,主要目的是用來藉由製造不協調 (incongruity)、衝突,來製造幽默。
“Code-mixing assists in the built-up of the incongruity that produces humorous effects." (Mutheu, 2015)
6️⃣ 因為每個語言在不同的環境、社會情境下,都難免會有一些人民所給它的不同的形象、價值。有些人會以 code-switching 的方式來製造 superiority (優越感) 、authority
(權威性)。
這篇文章就先分享 6 種 code-switching 的功能給大家。因為畢竟不是社會語言學的論文,文章就不寫更長了。
因為韓國瑜的演講,晶晶體再度受到討論。這篇文章
希望能有協助到大家更了解晶晶體背後的形成原因。至於每個人在 code-switch 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就留給大家去想像、猜測、分析了!
Photo credit: 自由時報
翻轉教室英文 在 Zoey何 Youtube 的評價
之前的英語學習歷程是從我七歲回台灣後開始講,而這個是回到最開始接觸英文的時候。一路上,上帝帶領我從南投到雲林到台中,我都遇到了非常棒的英語老師及同學,從一個國中讀空中英語教室會覺得非常困難,高一考全民英檢中級的寫作都有點障礙,到高三離開台灣時不但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也達到托福理想成績並申請上理想美國大學,這一切都要感謝上帝! 希望我的菜英語翻轉故事能激發你對於學習英語的熱情! 加油!
- 我的英語學習三步驟:
1. 找到學習英文的熱情與動力!
2. 在老師教導時一定要帶著謙虛的心,就算老師的腔調非常有台灣味也要相信今天老師能夠當到老師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3. 英語口說方面,流利度比所謂道地腔調還更重要! 當別人聽不懂你說的英文時,不要害怕自信地重複一遍!
- 推薦文法書:
1. 文法從頭學
2. 活用圖解英文法 A/B

翻轉教室英文 在 夏榮慶Jimmy Youtube 的評價
|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88cevg 只要有新影片上架,你就會收到通知,立刻可以觀賞精彩內容。
影片內容
Illustrator 是Adobe的一套向量繪圖軟體,可以運用在卡通、插畫、地圖、商標及海報製作,你可以隨意修改向量圖形,都可維持乾淨俐落的邊緣及線條。
2013年接了幾位私人家教課程,受到翻轉教室的啟發,錄了12段影片給學生,讓他們在家裡也可以複習,今年去大學講課時看到他們正在積極推動MOOCs,就把這些私人影片公開出來,重錄了第一段影片,也加了這段開場影片,希望對Illustrator的初學者能有所幫助。
~~~
這個Youtube頻道主要介紹一些軟體功能及使用技巧,國外網站有許多很棒的學習資源,但是大多是英文的, 我會精選內容翻譯消化後,用中文版重新錄製適合初學者的教學影片,有些是我自己的使用心得。
| FB 粉絲頁 |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h519/
我在FB會介紹Adobe軟體教學影片、設計師精彩作品、學習筆記
| 好學校 |【Photoshop最重要的基本課】 https://hahow.in/cr/jhsiapscc

翻轉教室英文 在 夏榮慶Jimmy Youtube 的評價
【從MOOC到Youtube】系列影片第二部分,從觀眾的角度介紹一些Youtube的使用小技巧,共有三支影片。
1. 搜尋Youtube影片http://youtu.be/OKJMVhG_KN0:利用篩選器和關鍵字搜尋
2. 瀏覽Youtube影片http://youtu.be/P-m3QWikVps:建立播放清單、發表留言、訂閱頻道
3. 分享Youtube影片http://youtu.be/4UOO6pPe4T8:利用Email、Facebook等社群分享影片
這些都是蠻常用到的技巧,不過因為要在三小時內講完這個題目- 從MOOC到Youtube (請參考部落格文章http://jimmyh519.blogspot.tw/2014/11/moocsyoutube.html) ,所以都介紹一些可以省時省力的實際操作,在準備課程時也發現Youtube自己也製作了許多小短片,都在這個頻道裡- Youtube Help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DQxm7cUx3yXkfeHa5zJIQ ,英文講解,有興趣看官方版本的可以去瞧瞧。
~~~~~
在國外網站上有許多很好的學習資源,但是大多是英文的,這個Youtube頻道主要介紹一些軟體功能及使用技巧,有很多都是我從國外網站精選過的,也有我自己使用的心得,希望你會喜歡。
** FB- https://www.facebook.com/jimmyh519/ 我在FB會介紹一些國外設計師的作品,好用的手機app 及技巧
** 好學校【Photoshop最重要的基本課】- https://hahow.in/cr/jhsiapscc

翻轉教室英文 在 "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繁中字幕) 的八卦
翻轉教室 利用科技跟最新的教學理念讓老師則是扮演一個教練導師和導引的角色,上課能同時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 Show less Show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