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很喜歡戲裡「環環」這個角色,我覺得他的角色個性很鮮明,敢愛敢恨不受羈絆,個性直接不拐彎抹角..雖然有時候說話太過於直接會被認為是白目,但是他沒有心眼藏不住任何事,他直率的個性不願把事情想的太複雜,也是值得被學習的🥰
在對戲的時候他有一句台詞我很喜歡:「一句話在人聽,你聽到的是白目,我聽到的是古錐,嫁去人家家裏當媳婦,要計較的事情已經很多了,有人講話誇奬隨喜讚嘆,收下來有什麼不好?」會說台語的朋友,用台語翻譯意思會更貼切。
「一句話在人聽」!何必往胡同裡鑽牛角尖呢?凡事想開一點不是很好嗎?😉😉
#炮仔聲
🧥SO NICE 粉絲團
👠Apple GIRL
👜ROBINMA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奧美蒂的日文筆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次重點 できる女の「さ·し·す·せ·そ」 さ さすがー! 不愧是! し 知らなかったー! 我之前都不知道耶~ す すごーい! 好厲害! せ センスいいですねー!好有品味喔~ そ そうなんだー! ...
翻譯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分享一本最近看到很喜歡的一本書:《致富心態》
《致富心態》這本書英文全名是 The Psychology of Money: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直接翻譯意思是:金錢心理學:關於財富、貪婪、幸福 永無止盡的一堂課。
在我自己最初剛開始學投資時,總覺得投資理財是一種技術問題,
認為只要學會足夠的知識、掌握某些技巧,就能得到好的成果。
但後來逐漸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我觀察到許多人學習同樣的知識、方法,但最終在財務上成果卻天差地遠,
顯然這些知識與方法並非財務成功的唯一關鍵因素。
知識與專業固然有用,但心理因素也占了投資結果很大的部分。
《致富心態》並不是一本談投資方法技巧的書,不過書中的許多觀念卻對於投資理財很有幫助。
以下市場先生筆記一些看完《致富心態》覺得印象深刻的內容,
包含比較喜歡的幾句話,以及我的一些的心得感想。
(以下全文約30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網誌完整好讀版:https://rich01.com/the-psychology-of-money-book/
➡1. 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實現目標後停止繼續追逐
前幾天跟一個老同學交流財務目標問題,他不在台灣工作,但收入非常不錯,超過一般上班族平均值3倍以上,夫妻兩人一年可以存下5萬美元用在投資上。
但他非常清楚,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一旦存到理想的數字達到財務獨立,就要用4%法則離開職場,把時間花在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不過也有許多人並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即便他們財務足夠寬裕,卻仍然汲汲營營追求金錢、然後一邊抱怨生活。
影響我們幸福感,不一定是擁有更多金錢,而在於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
我非常同意有錢會比較快樂,
但釐清「多少才夠?」並在達到財務目標後停下來,才是讓這個快樂能夠真正實現的關鍵。
➡2. 了解什麼是滿足感,避免去比較
例如20世紀初傑西里佛摩這樣的高人,擁有過人的投資技巧,人生巔峰時的財富可以用富可敵國形容,
但綜觀他的人生歷程,要思考的是在財務上他是否是值得學習的,畢竟你不會想要像他一樣一生經歷破產8次。
(不知道傑西李佛摩的,有興趣可以去看《股票作手回憶錄》)
而即便能力、成就如傑西里佛摩,其實也最缺乏也是滿足感,
滿足感也許不能幫他賺更多錢,但可以帶給他人生更多幸福快樂。
➡3. 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的獲益多龐大,永遠不值得冒險。
某些時候,承擔風險可能犧牲的不是只有金錢,
還包含名聲、成就、家庭、友情、幸福等等。這些很可能無法挽回,報酬再高都不值得。
沒有理由為了自己沒有、不需要的事物,賭上自己擁有、不可或缺的事物。
➡4. 財富的價值與你的需求相關
一年賺500萬比一年賺50萬好,這是肯定的,但這是收入,不是需要。
一年支出只需要50萬的人,會比一年需要500萬支出的人容易得到快樂,並且也更容易累積財富。
前者能存下更多,而後者則想要賺更多。
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有怎樣的目標,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你不能說一年花500萬有錯,不同人的需求本來就不一樣,其實也沒甚麼對錯。
一個跑百米的選手去說長跑選手跑太慢,或者長跑選手說跑百米的人沒耐力,其實都是沒意義的比較。說到底,財務好壞也不是跟別人比較。
必要的支出數字越低、儲蓄率越高,對財務累積上帶來的幫助會越大,
重點在於自己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標需求。
➡5. 在多數的情況下,「今天」並沒有那麼重要。
在投資領域,許多新手會有個迷思,就是覺得選股一選就能選到漲最多的、或者覺得能買最低點賣最高點。
以選股來說,報酬往往是少數股票創造的,如果把巴菲特持股中報酬最高的少數幾筆投資拿掉,那他的成績將會平平無奇。
以擇時來說,極少數的時間點影響絕大多數的報酬,但很難預測那些時間點何時發生。人們總想著避開少數幾次大跌,就能大幅提升報酬,這沒有錯,問題在於你只要錯過少數幾次大漲,你的報酬也將會大幅減少。
很多人很在意今天漲跌多少、在意今天哪支股票最有機會。但實際上也許你不用在意這件事,因為大多數時間點可能對最終結果來說都無足輕重。
這種少數的概念,在創投產業更明顯,
創投產業中,0.5%的項目創造了絕大多數的報酬,這些項目報酬超過50倍以上,足以抵銷其他全部的失誤並創造利潤。
有句話說:當雷落下的時候你必須在場。
所謂較佳的投資能力,其實說的不是你百發百中,而是多命中那麼一部分機會、避開一小部分的危機,如此而已。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買最低賣最高,或者選股選到報酬最高的,
那就等同是在說他能在幾萬個新創事業項目中,有能力一眼相中未來的FB或Amazon,你要懷疑的是為什麼這樣的人還沒變首富呢?
➡6. 我們從意外中學到的正確教訓,就是世界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承認不可知,和求知,其實並不衝突,兩者是可以並行的。
價值投資的安全邊際,或者資產配置策略,其實都是例子。
安全邊際和資產配置策略,都不是在追求報酬最大化,正好相反,很多時候這樣報酬有可能比較低。
例如你看好的股票,想在考慮安全邊際後的價格買進,但他就始終不跌到那個價位,就反彈往上漲了,最終你錯過一個個機會。
資產配置也是一樣,一但配置了風險較低的如債券部位,當股市大漲時報酬必然落後。
這些策略真正意義不是在追求報酬最大化,而是在追求控管風險,一但發生意外時,策略都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
買保險就是最典型的概念:你持續付出一些可承擔的小代價,換取可能不會發生,一旦發生會造成巨大傷害的小機率意外,在意外發生時得到保護。
反過來的做法就是動用槓桿,因為一旦動用槓桿,代表你可能無法承擔任何一丁點預期之外的狀況發生,
問題是只要時間夠長,意外一定會發生。
永遠預留犯錯空間。
➡7. 複利並不仰賴豐厚的報酬率
複利最難的,不是創造高報酬率,而是盡可能的維持下去。
在投資裡面,打斷自己長期計畫的人其實屢見不鮮,人們都以為自己是在做10年、20年的長期投資,實際上可能幾個月後遇到波動,就急著想賣出。
複利創造報酬的關鍵,不是在於透過分析多賺那1%、2%,而是在市場一片混亂與哀號絕望時,你仍然能保持自己的計劃,不去中斷複利。
為此,你需要的不是一個會照自己劇本走的完美計畫,而是你的計劃中原本就要包含遇到各種意外的可能性。
最終這個計畫才會為你實現複利帶來長期可觀的報酬。
計畫很重要,但每個計劃最重要的部分是,按照計畫持續的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計畫行事。
➡8. 把市場波動視為手續費或門票,而非視為罰款
我們平常花錢買東西時,並不會對金錢損失特別心痛,因為覺得當下有立即交換到價值。
反之,遇到罰款時,同樣是失去金錢,我們則是會很心痛。
人們面對股市波動時,對於損失的感覺往往更像在付罰款,
即使只是小小的波動都會覺得那是一種懲罰,即便只是帳面上的損失。
問題是,在投資中波動是必然的過程,你不承擔波動就到不了你想要的目標。
普遍人們的問題是不能承擔波動、對波動程度缺乏足夠預期。最後就會為了逃避這種被波動懲罰的痛苦、中斷投資與複利。
不過如果把波動想成手續費、門票的支出,你去迪士尼樂園時不會為了付出那張門票而特別心痛,因為你知道付出門票才能得到門後的事物。投資也是一樣,承擔波動,你才能得到波動之後的報酬。
你應該要喜歡風險,因為隨著時間經過,他會帶來回報。
我覺得承擔風險最好的模範就是保險公司,他們熱愛風險,並且合理承受風險,看看他們的財務報表,也許你會對風險有不同的想法。
➡9. 恐懼、悲觀主義、故事,會讓人高估壞事的機率
大概在2012年時,當時股市已經從金融海嘯谷底往上漲了幾年,當時我聽到許多人在說接下來會崩盤。
隨後每一年,我都聽到身邊有人在說「現在股市太高了,之後不知道何時會崩盤」,接著就一路漲到2021年,S&P500不斷的創新高。
崩盤、大跌,這些恐慌悲觀的劇情的確比較吸引人,我們很確定未來必然發生,但並不會知道是哪一天,人們卻過於高估他發生的機率、頻率,也過於高估自己預測時機的能力。
電影中,大白鯊的主題很吸引人,不過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是,全球一年被鯊魚咬死的人數,遠遠小於被椰子砸死的人數。大白鯊拍成電影很有戲劇性,很多人因此很怕鯊魚,但我想人們不會活在椰子的恐懼中。
—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書囉,《致富心態》這本書推薦給你。
這本書有很多好觀念是不會隨著時間改變的,我也會把它列在我的投資書單中。
《致富心態》網誌完整好讀版連結:
https://rich01.com/the-psychology-of-money-book/
我的投資書單
https://rich01.com/blog-page_30/
《致富心態》蝦皮連結(7折優惠)
https://shp.ee/4un5hrk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呢
翻譯意思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八卦
【最後一個全知者─湯瑪士·楊格】
楊格不到13歲就能閱讀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和法文書籍。一次到倫敦玩,看到一家大書店鑲金邊的拉丁文古書就唸起來,老闆翻了幾頁他都能翻譯意思,覺得厲害就將古書送給他。 #水準書局??
不過最有名的可能是對光的研究,楊格的「雙光柵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讓光提通過兩個窄縫,會產生光暗相間的平行條紋,闡述了光有波動的性質。
楊格還在各領域做出不少成果:他是最先研究翻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人之一;以「人的致命風險」評估保險費用,被稱為第一個保險精算師;大英百科全書第五版主編;成立大學和出版科普教材......今天是楊格的誕辰,戳戳文章看他厲害的經歷↓↓
翻譯意思 在 奧美蒂的日文筆記 Youtube 的評價
👩🏻💻本次重點
できる女の「さ·し·す·せ·そ」
さ さすがー! 不愧是!
し 知らなかったー! 我之前都不知道耶~
す すごーい! 好厲害!
せ センスいいですねー!好有品味喔~
そ そうなんだー! 原來是這樣啊~
📚課程介紹📚
👩🏻💻Amazingtalker線上家教
http://user13719.psee.io/EM4J7
👩🏻🏫Gogovisor線上特別講座
https://pse.is/CY5M6
▶️訂閱頻道
https://goo.gl/q6iUfT
📝日文筆記部落格
https://armitagejp.blogspot.com/
👥日文筆記臉書社團
https://goo.gl/3U3FeG
👩🏻🎓關於奧美蒂...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畢業
透過自學考取日本語能力試驗N1證書
經營Youtube頻道「奧美蒂的日文筆記」
分享經驗並提供自學管道與素材
背景音樂:http://www.bensound.com/
#日文 #日語 #教學 #唱歌 #歌詞 #カサネテ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Ifo96c9xV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QAw_oV3hsCeaTLmP53Ns7OcyMw)
翻譯意思 在 google 翻譯超快速上手谷哥從來沒告訴你的使用秘訣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