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鎌倉跨年,原本想度過海街日記風格的跨年時光,但因為太冷,全部團員都長期待在airbnb附的暖被桌裡。
在鎌倉退房前,去吃了一家網美店。
成為網美店的原因,是因為這家店的設計,會讓江之電從你的座位面前駛過。去年來鎌倉經過這家店的時候我就已經對這可愛留下深刻印象,這次朋友再跟我認真介紹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家每天都會大排長龍的網美店。
聽到是網美店後我心中想吃的火反而消了,不以為意的看了一下這家店的早餐菜單,只有烤竹莢魚和烤鯖魚定食兩種選擇。看到這菜單設定後,我腦中的火再度點燃,突然有個預感這家店可能不是想像中的網美口味。
所以全團集體在六點半爬起來去吃這家店的早餐!!!(七點開張)
最恐怖的是到現場已經客滿!我們還等到第二輪才進場,點了比較貴的綜合定食,可以一次享有竹莢魚和鯖魚。
上菜之後我吃了幾口之後,深呼吸說:
「先等一下,各位網美不要鬧!江之電有沒有經過妳面前根本不是這家店的重點OK一點也不是!這家店的絕對精華就是master的烤魚技術完全是masterpiece好吃到可以發狂好嗎!!!網美們妳們再給我繼續擺姿勢拍江之電試試看!!!全部過來低頭吃烤魚!!!好好品味這人間美味!!!!!」
用網美店來評論這家店和烤著魚的老闆真心太不公平!!!我必須以完全專業的美食專欄作家(只寫三期無限拖稿中)角度給他喝彩!他值得這一切!!!
希望不會吃魚和噌魚刺的網美不要特別來這家店佔位子,這家店值得被更多愛吃烤魚的人用真心疼愛!
我最後把烤魚吃的精光,展現台南囝仔的吃魚魄力,希望烤魚老闆感受到我的讚許。
友人:「你吃成這樣到底是有多愛!」
我:「我現在最想認識的人,第一名是會教我經營社群的阿滴,第二名就是這個烤魚老闆。」
友人:「OK好我懂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撰寫美食專欄聞名的香港作家李純恩首辦畫展,還「口出誑言」,跟太太說:「我60歲後賣畫養你!」而替他辦畫展的,竟是將國畫大師吳冠中推向國際市場的一畫廊創辦人方毓仁!(更多內容:http://topick.hket.com/article/1691754/)...
美食專欄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八卦
今年初因為發現照片中的自己肥到跟豬一樣(人如其名不好嗎?),決定開始管控飲食。
到了春天又因為看《昨日的美食》日劇後,決定開始自己做午餐便當帶去公司,理由是西島秀俊當律師每天上班這麼忙要打官司還要接受客約諮詢,回家居然還可以買菜比價又做飯(非常入戲),為什麼我一介廢物平民會做不到呢?(難道不是因為自己是廢物的原因嗎?)
做了這兩個重大的決定後,我就偶爾會收到 舒康雞 HOLSEM 從天而降送來的小禮物,有雞腿肉、雞松阪、雞絞肉等等的生肉系列,對控制飲食的人來說,雞肉是不可或缺的法寶,我感到感恩與法喜充滿。
我當下覺得廠商真的非常主動幫助我中年轉型,彷彿自己的人生邁向下一個階段了,從劇評變成美食專欄作者(拖稿中),又因為開始做便當所以收到廠商寄來的生肉!下個階段也許是要轉型料理阿豬師!
──
最近舒康雞出了兩款醃好口味的雞胸,有香草鹽和白味噌口味,做法就是從冷凍庫裡面拿出來、不用退冰直接拿進烤箱或氣炸鍋裡烤完就馬上可以吃,相當之方便,雞胸肉畢竟就是減肥人士們最好的朋友(基本上每一兩天就要見到他一次)(比見到家人的頻率還頻繁),這產品馬上成為我帶午餐便當的主菜首選。
我是一個不看食譜的天然系料理人,我做菜時腦中想的都是:唉呀希望等下能煮熟、希望洗鍋子的時候不要撞到洗手台、希望熱油的時候不要有一兩滴彈太高噴到我的手臂那邊的皮很嫩等等非常實際的問題,比較不會認真思考調味,之前做便當的雞肉主菜味道都差不多,大概就是韓式辣醬雞、韓式辣醬雞跟韓式辣醬雞。(嗯?)
所以這次的醃雞胸對我來說是很不錯的新開始,我的便當主菜正在走出一條新的康莊大道,最讚的是放進烤箱就能直接做好,所以我中途還可以去看個日劇或韓劇,非常歡樂。
──
那我在這邊也來向大家推薦幾個,會讓上班族看完想做便當的節目,希望大家一起加入我的便當團:
《昨日的美食》:
誠如前文提到,這部戲會讓你忍不住想跟西島秀俊隔空較勁。(為什麼!?)最厲害的部分,在於這片的主題是一對熟男情侶的日常生活,藉由每天共食的時刻討論自己所遭遇的日常瑣事。不過他在每一集出現的餐桌料理上,都會有非常清楚簡單的重點步驟,雖然不像食譜的條列式說明,但是從採買、備料、到料理實作和盛盤,最關鍵的時間點都有拍出來,而且透過同志角色的特性讓整個料理製作過程看起來有條不紊,感覺自己也做得出來,就會讓你更想下海動手做一波。
《姜食堂》:
迷上韓劇和韓綜後,基本上我就掉入了無止盡的韓式料理深淵中,家中冰箱必須常備辣醬和泡菜,不知道東西要怎麼料理的時候,我就會把所有的東西跟泡菜和辣醬炒一炒端上桌直接吃,然後覺得自己很有才華。(嗯?)姜食堂這個實境綜藝,主軸就是把一群環肥燕瘦長幼兼有的藝人們丟到某個地方經營食堂,有時賣麵有時賣披薩有時賣炒年糕,所有的料理都由明星們親手製作,看著他們從笨手笨腳逐漸邁向大廚的樣子,甩鍋切菜調味那帥氣的姿態,你心中就會想:拜託!這些明星都可以!難道我不行嗎!?(等等,這跟昨日的美食不是一樣嗎!)
《廣告公司男子宿舍的料理日常》:
這部深夜劇的內容非常淺白,直接寫在劇名裡了,就是四個廣告公司員工,住在公司宿舍裡,他們每週都有一天的料理日,會分別由一人準備主菜、其他三人負責飯、湯和小菜醃漬物,一起在房間裡晚餐聊料理和公司瑣事。沒有什麼主線劇情,主要就是看四個感情很好的男子在那邊腦力激盪,想著今天該用現有的食材做出什麼料裡呢?你一邊看著這部深夜劇,一邊就會想:拜託!這些廣告公司上班族都可以!難道我不行嗎!?(等等,這跟昨日的美食不是一樣嗎!)
──
好的,總之呢,因為有了舒康雞和這些節目的激勵,讓我持續做便當做到了今天,雖然廚藝沒什麼長進,擺盤也是相當的平民百姓便當風格。
(我每次做完便當拍照的時候,都會很敬佩料理社群網紅們,為何他們可以一邊做菜一邊拍照一邊錄影一邊擺盤最後還真的都端出長相很美的料理,我們凡人真的做不到喇!!!)
不過在我勤奮努力的展開飲食控制又自做便當和狂吃雞胸之下,半年後的公司體檢,發現自己比去年同期瘦了十幾公斤!我想這才是比拍出美麗的料理照更重要的事!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愛吃雞胸!希望我能中年轉型成功!
美食專欄 在 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 Facebook 八卦
今年初因為發現照片中的自己肥到跟豬一樣(人如其名不好嗎?),決定開始管控飲食。
到了春天又因為看《昨日的美食》日劇後,決定開始自己做午餐便當帶去公司,理由是西島秀俊當律師每天上班這麼忙要打官司還要接受客約諮詢,回家居然還可以買菜比價又做飯(非常入戲),為什麼我一介廢物平民會做不到呢?(難道不是因為自己是廢物的原因嗎?)
做了這兩個重大的決定後,我就偶爾會收到 舒康雞 HOLSEM 從天而降送來的小禮物,有雞腿肉、雞松阪、雞絞肉等等的生肉系列,對控制飲食的人來說,雞肉是不可或缺的法寶,我感到感恩與法喜充滿。
我當下覺得廠商真的非常主動幫助我中年轉型,彷彿自己的人生邁向下一個階段了,從劇評變成美食專欄作者(拖稿中),又因為開始做便當所以收到廠商寄來的生肉!下個階段也許是要轉型料理阿豬師!
──
最近舒康雞出了兩款醃好口味的雞胸,有香草鹽和白味噌口味,做法就是從冷凍庫裡面拿出來、不用退冰直接拿進烤箱或氣炸鍋裡烤完就馬上可以吃,相當之方便,雞胸肉畢竟就是減肥人士們最好的朋友(基本上每一兩天就要見到他一次)(比見到家人的頻率還頻繁),這產品馬上成為我帶午餐便當的主菜首選。
我是一個不看食譜的天然系料理人,我做菜時腦中想的都是:唉呀希望等下能煮熟、希望洗鍋子的時候不要撞到洗手台、希望熱油的時候不要有一兩滴彈太高噴到我的手臂那邊的皮很嫩等等非常實際的問題,比較不會認真思考調味,之前做便當的雞肉主菜味道都差不多,大概就是韓式辣醬雞、韓式辣醬雞跟韓式辣醬雞。(嗯?)
所以這次的醃雞胸對我來說是很不錯的新開始,我的便當主菜正在走出一條新的康莊大道,最讚的是放進烤箱就能直接做好,所以我中途還可以去看個日劇或韓劇,非常歡樂。
──
那我在這邊也來向大家推薦幾個,會讓上班族看完想做便當的節目,希望大家一起加入我的便當團:
《昨日的美食》:
誠如前文提到,這部戲會讓你忍不住想跟西島秀俊隔空較勁。(為什麼!?)最厲害的部分,在於這片的主題是一對熟男情侶的日常生活,藉由每天共食的時刻討論自己所遭遇的日常瑣事。不過他在每一集出現的餐桌料理上,都會有非常清楚簡單的重點步驟,雖然不像食譜的條列式說明,但是從採買、備料、到料理實作和盛盤,最關鍵的時間點都有拍出來,而且透過同志角色的特性讓整個料理製作過程看起來有條不紊,感覺自己也做得出來,就會讓你更想下海動手做一波。
《姜食堂》:
迷上韓劇和韓綜後,基本上我就掉入了無止盡的韓式料理深淵中,家中冰箱必須常備辣醬和泡菜,不知道東西要怎麼料理的時候,我就會把所有的東西跟泡菜和辣醬炒一炒端上桌直接吃,然後覺得自己很有才華。(嗯?)姜食堂這個實境綜藝,主軸就是把一群環肥燕瘦長幼兼有的藝人們丟到某個地方經營食堂,有時賣麵有時賣披薩有時賣炒年糕,所有的料理都由明星們親手製作,看著他們從笨手笨腳逐漸邁向大廚的樣子,甩鍋切菜調味那帥氣的姿態,你心中就會想:拜託!這些明星都可以!難道我不行嗎!?(等等,這跟昨日的美食不是一樣嗎!)
《廣告公司男子宿舍的料理日常》:
這部深夜劇的內容非常淺白,直接寫在劇名裡了,就是四個廣告公司員工,住在公司宿舍裡,他們每週都有一天的料理日,會分別由一人準備主菜、其他三人負責飯、湯和小菜醃漬物,一起在房間裡晚餐聊料理和公司瑣事。沒有什麼主線劇情,主要就是看四個感情很好的男子在那邊腦力激盪,想著今天該用現有的食材做出什麼料裡呢?你一邊看著這部深夜劇,一邊就會想:拜託!這些廣告公司上班族都可以!難道我不行嗎!?(等等,這跟昨日的美食不是一樣嗎!)
──
好的,總之呢,因為有了舒康雞和這些節目的激勵,讓我持續做便當做到了今天,雖然廚藝沒什麼長進,擺盤也是相當的平民百姓便當風格。
(我每次做完便當拍照的時候,都會很敬佩料理社群網紅們,為何他們可以一邊做菜一邊拍照一邊錄影一邊擺盤最後還真的都端出長相很美的料理,我們凡人真的做不到喇!!!)
不過在我勤奮努力的展開飲食控制又自做便當和狂吃雞胸之下,半年後的公司體檢,發現自己比去年同期瘦了十幾公斤!我想這才是比拍出美麗的料理照更重要的事!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愛吃雞胸!希望我能中年轉型成功!
美食專欄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評價
以撰寫美食專欄聞名的香港作家李純恩首辦畫展,還「口出誑言」,跟太太說:「我60歲後賣畫養你!」而替他辦畫展的,竟是將國畫大師吳冠中推向國際市場的一畫廊創辦人方毓仁!(更多內容:http://topick.hket.com/article/1691754/)
美食專欄 在 香港旅遊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跟隨長居香港15年的馬來西亞美食專欄作家謝嫣薇先遊走菜市場,尋找新鮮食材,感受在地人情味;再前往高級餐廳,享受震撼視覺和味覺的粵菜美饌。
美食專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美食專欄 在 王潔的《美食專欄》休屯尋味之日式豚骨拉面 - YouTube 的八卦
拉面是世界上多數料理中很有人氣的一種,不僅在亞洲,在歐美國家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請看本臺記者王潔的《 美食專欄 》,休屯尋味之日式豚骨拉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