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昨天來我的「公開議政」,我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公開討論市政。以下是我昨天所講的內容,想來卻無法來的朋友,也可以透過這份文件,了解我做過的政策及關心的議題。關於昨天最後的QA,我會再另外發一篇文讓大家了解。
這三個會期以來,我實踐了哪些政見、哪些政策在推動上窒礙難行,我會跟大家誠實報告。
【主要政績】
#公開議政
本來在今年初,我就預定要舉辦座談會,邀請大家一起面對面討論市政議題,不過因為疫情影響,只好到現在才與大家見面,這點是我比較抱歉。但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舉辦公開議政,往後還是會有機會像昨天一樣,跟大家一起討論對市政議題的看法。
#透明選服網站上都看得到
我們經手的選服,都會在「選服魔鏡號」選民服務系統上公開回應。
比如說,大家關心的交通議題(機車路權、交通動線規劃、道路壅塞、公車駕駛問題、行人安全等等)就佔了選服案件的三分之一。在確定成案之後,我們會評估,是要透過市府索取資料來取得回應、召開協調會(例如建照因為其他戶都更發不下來),還是現場會勘(例如塗銷禁行機車、行穿線退縮),來解決市民陳情的問題。這些回覆,都可以透過系統內的搜尋功能,找到我們的回應。
「選服魔鏡號」改版後,新增了一些新功能,包含案件數統計、類型分析、關鍵字分析、甚至可以「抽牌」看我們的案件有哪些回覆內容。也有一些神秘功能,歡迎大家多上去玩玩看。網址:https://service.froggychiu.com/
#不是所有選服都會在一開始公開
有一些很特殊的選服,為了保障當事人,我們在第一時間不會公開,但完成之後會與大家報告進度。
像是員工說公司違反勞基法沒給加班費、要求超時加班、不合理的勞動契約等等,希望我們協助匿名勞檢;也有一些是讓人很遺憾的案件,例如導師不當體罰學生,甚至有學校隱匿性平案件的證據,讓同學身心受創。這些案件,為了保護當事人、特別是未成年當事人的權益,我們絕對不會在魔鏡號提到個資,但會希望通案性的回覆,能夠幫忙到其他遇到類似案件的市民。
#我們也有不受理的案件
不受理的案件比例大概只佔8%,其中很多是屬於中央權管的案件,或者是外縣市的案子,原則上我們也會盡可能轉介給在地的市議員或立委協助。包含先前入境檢疫的問題、其他縣市學校老師霸凌的問題等等。
#做選服的感想
我做選服到現在有一個感想,就是我過去認為萬惡的「喬罰單」、「喬病床」,其實最終反映的都是一個問題:在市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能不能夠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幫助到對方?如果真的是我無能為力的案件,我能多做些什麼,讓陳情人好過一點?例如有一些案件,是我怎麼樣都無法挽救的生命,例如在醫院被霸凌後自殺的醫師,或者在馬路上被公車撞死的祖孫;有一些案件,是歷經各個議員、立委、甚至陳情人寫信到總統辦公室,都無法獲得回應的。這些案件,不一定是我職權能夠協助的,甚至往往超過了法律可以協助的期限,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在大家覺得求助無門的時候,找到一個可以聽你說話,而且聽得懂你說話的人吧。
#針對社宅活化進行多次質詢
每個會期的總質詢,我都會質詢市府公宅進度、營運管理問題及未來規劃的進度。包含公宅的用地取得及建設工程,是否落後市府自己的目標;市府其實有逐年審核資格來調漲租金的疑慮;許多市民對於公宅建設期間的綠地或停車空間縮減也有質疑,我們也敦促市府一定要在規劃階段就開始公共工程說明。除了建案進度外,我們也一直在追蹤市府成立專責行政法人的進度,來積極管理至少要用五十年的社宅。
當然,社宅因為數量相對稀少,更多買不起房的市民,也同樣需要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的政策,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質詢的重點。
不過,社宅活化是一個很難在短期看到成效的政策。很多在魔鏡號反應的市民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央地方都積極在主張居住正義,房價卻還是那麼高?蓋公宅又抽不到,租金也降不下來,我要如何在台北市生存?我認為,複雜的問題無法有單一解方,居住正義要能落實,除了我持續關注的社宅進度外,我也會在議會持續推動囤房稅的調升,讓更多空屋可以在合理的價格被釋出。
#道路平權從微小的改變開始
在我的「未來交通」政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精神是「道路平權」,也就是不論行人、機車騎士、汽車駕駛,都能夠在尊重對方用路權益的前提下行進。
這包含我透過會勘協助塗銷了禁行機車道並開放直接左轉、擴大路口,讓人行道更能順利銜接行穿線、增設Youbike 2.0的新站點,或透過質詢要求市府增加充電站位、請市警局嚴加取締南京東路、基隆路、中山北路二段、延壽街、羅斯福路四段等地的違規停車、儘速決定民生汐止線方案等,都是我這三個會期關注的重點。
我知道很多市民不一定會滿意現在市府對於道路平權的作法。不過,就像我在民主開箱EP11提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一點一滴地發動微小的改變,但我希望,這樣的改變不只是結果,更是改變市府思考問題角度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我之外,更需要團結的市民才能夠做到。也希望大家之後可以持續提供更多你們認為應該改變的路段。
#對於五分埔商圈將會重新調整政策
過去,我在政見中提到,原先是希望比照首爾東大門的服飾基地,讓五分埔再度活化,成為台北市的商圈亮點。而這必須改變目前在住宅區所規範的土地用途。
然而,經過我與其他熟悉在地的朋友一起討論後,我發現到若真的放寬土地使用類別,很可能留下的不是五分埔商圈,而是另一個信義新天地的商辦大樓區,或者成為建商炒作豪宅的新地段。這與我原先的想法相互違背,所以我也得很坦白跟大家說,我先前五分埔商圈的政策會有大幅度的調整,我會希望優先透過都發局針對信義區的通盤檢討,重新檢視五分埔在未來都市規劃的定位,才能夠檢視未來這裡真正適合的商業型態。
#持續追蹤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後續規劃
從我在教育委員會時,我就持續關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工程進度;現在我在民政委員會,我也仍然趁著考察的機會,在六月底實際走訪北流考察南北區的設施,以及董事會未來對扶植藝文產業的規劃。
以北流來說,雖然已經在上週六舉辦完壓力測試,也即將在九月初正式開幕,作為十月金曲獎的主舞台,但未來對於小型藝文團體是否有實質幫助?會不會反而擠壓民間經營者的空間?未來要如何培植下一代的創作者?我當場也與黃韻玲董事長討論這些問題。北流未來將規劃三間分別為200人、800人、1600人的livehouse供表演者使用,目前正在規劃辦理招商作業當中,我也將持續追蹤後續收費標準,在未來提供合適的空間、價位給需要的團體提出申請。
#針對小巨蛋開放政策的質詢
今年,許多藝文活動在疫情初期被迫取消。隨著疫情趨緩,商業演出和防疫的拉鋸如何平衡,是許多民間業者的難題。中央當時雖然開放了國家級場館,但北市府對於所有場館解封,是否有統一的政策,在當時並不明確。
我針對小巨蛋的開放政策就做過一次質詢,當時要求市府要明確訂定一個開放標準,在疫情到什麼階段,可以讓業者得以憑市府公文,向國外廠商協調取消演出後的費用計算。5/30時,市府終於訂定原則及減租方案,我希望這能讓後疫情時代的演出單位,能在動盪中找到可以依賴的遊戲規則。
#調整演出娛樂稅
另外,在這次會期,我也針對娛樂稅課徵的標準,向稅捐處提出除質疑。主要是台上有沒有人唱歌的音樂表演,稅率居然相差四倍,你能想像晨曦光廊跟滅火器的演出,對Livehouse課的稅居然不一樣嗎?另外還有不合時宜的說書、馬戲等項目,我們也藉著這次的部門質詢,一併向稅捐處提出修改建議。
最終我與稅捐處達成共識,將演出娛樂稅調整至1%、2.5%、5%,針對票價高低來做調漲,基本上Livehouse的收費將維持在1%,除非一場演出的票價超過1500元才會調漲。這樣一來也相對減少的場地方成本支出,能夠更支持他們舉辦更多藝文活動,在這個疫情時刻,給予大家抒發的空間。
【其他重要政績】
・交通運輸
推動公車上下車刷卡
公布公車評鑑審議紀錄
宣導捷運手扶梯定點站立
質詢(大巨蛋旁)光復南路路型改善工程
・公共設施
松榮公園綠地保留
質詢共桿竣工勘驗不完全問題
・衛福勞動
誠實蜜蜂平台倒閉記者會
愛評網勞資爭議記者會
BOT租客紓困方案
防疫期間協助保障員工配戴口罩權益
推動租屋糾紛處理統整網站
爭取聯合醫院獎金依法發放
針對北捷夜點費勞檢
爭取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獎勵金發給要點提撥總額提高
・文教科技
質詢愛叫車使用率低
質詢悠遊付成效不佳
推動高中學生自主分配社團預算
質詢彩虹媽媽入校
聲援社工應提高待遇並稽查機構違法核銷
爭取吳興國小特教空間
號召終結放榜新聞
・環境建管
協調雙連市場攤販
清除興隆整宅廢棄物
改善百齡、迎風足球場場地設施問題
要求整頓無照攤販佔用道路問題(攤販精進計畫)
持續推動公園符合零流出標準
・警消政風
爭取消防員外勤勤修制度改革
專案查緝統促黨(包含2019/10/1在北車違法搭台問題)
退役消防犬領養制度
完善查察消防栓埋沒機制
因應疫情取消計算住警器績效
質詢警察防疫裝備不完善及減少降低不必要勤務
・市政議題
爭取索資電子系統
敦促市府爭取大巨蛋重新議約有利條件及參與歷次都審會議
提案調高囤房稅
性平教育委員會及其他府級委員會開放錄音錄影
環保局徵件簡章修正,取消著作權不平等條約
舉辦公聽會,確認無人機專章實施後的使用原則
修正競選廣告物自治條例
推廣彩虹經濟及設置地景
組成性平連線及民政委員會政團
研議日租套房合法化
質詢市府未登記遊說
防疫租金優惠回饋給實際使用人
・長期關注案件
牯嶺街小劇場整修工程
TMS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大巨蛋工程安全性與法律、議約等問題
濫用救護車機制
松菸場館營運狀況
龍山文創數位內容實驗場
公車行車事故問題
勞檢人力不足,勞檢覆蓋率偏低
提案修正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其他
幫忙香港抗爭者勸募防毒面罩物資
協調申請台大地下道作為聲援香港連儂牆之用
聲援樂生保留運動
聲援巴奈訴願案件
聲援華航及長榮罷工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
「績效評估怎麼寫」的推薦目錄: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我十分認同Keynes的看法,環境變了,看法自然要變,以前的美債殖利率,跟現在的美債殖利率,天差地遠,如果美債能產出的債息也非常接近零利率,美元基礎利率維持零利率水準,那麼無法產出利息的黃金,在通貨膨脹的環境,其實未必比較差,對於長線投資人來說,我不認為美債是需要的投資組合」
S&P500下周可望創下1986年來表現最佳的8月,本月已漲6.8%。若周一能守住如此漲幅,將創下34年來最輝煌的8月漲勢,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表示,美股8月漲勢反映「充沛而(央行)可預測的流動性,注入市場更多資金,投資人目前只在乎流動性,美國企業獲利前景也好轉,S&P500成份股企業第2季每股獲利衰減1/3,但優於分析師預期,高盛在內的分析師已紛紛調高今年企業的獲利預測。
S&P500中市值最大的蘋果,本月一口氣漲了18%,是本月助攻最大功臣。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臉書如今市值超過7兆美元,占S&P500市值比率,由疫情前不到20%增為近25%,五大科技股如此出色表現,所反映的是疫情爆發之下使經濟更偏重科技的結果。不過,部分投資人轉向押注價值型股票,看好這類表現落後的股票可能補漲。若美國經濟加大復甦力道,市場重心可能由大型科技股轉向這類含能源、銀行、工業類相對便宜的價值型股票。
在聯準會(Fed)主席(Jerome Powell)宣布放寬通膨目標超過2%,以抵消長期通膨。Fed之前的通膨目標是長期平均達到2%。這項政策變化意味著Fed可能將利率長期維持偏低水平,New Street Advisors創始人Delano Saporu表示,Fed對貨幣市場的支持可望讓投資人擁抱黃金,貨幣供應量仍在增加。避風港投資人正在尋找另外一種釋放價值的方法。由於利率偏低,其中一些投資人會轉向黃金來讓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就歷史而言,偏低的利率和疲軟的美元有助推升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
Saporu說:「我認為市場正在等待的是最低限度能與黃金資產掛鉤的動量交易。」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投資長Nancy Tengler認為,在這種環境下,投資人將繼續青睞黃金,像是實質負利率、政府債務激增,加上目前唯一的避險手段是買進蘋果、微軟和臉書股票。因此,我的確認為情勢並沒有改變,但是我更喜歡以不同方式發揮黃金投資效益,黃金的吸引力仍然存在。這無法透過指標來評估,因此我們對採礦業更感興趣,如果已經擁有,最好堅持下去。如果想買進,前幾周的拉回已證明買點已至。現在可能是可以小幅進場之時。
股神」Buffett本周將年滿90歲,Berkshire Hathaway過去55年來在他掌舵下茁壯成龐大企業集團,投資人雖樂見Buffett繼續領導公司,但也對「Buffett時代」的落幕開始有心理準備,Berkshire備受華爾街理財顧問青睞,因為「讓客戶能投資美國經濟各行各業,就像一支資產多元的共同基金一樣,且持股成本低」,Berkshire股價2019年表現落後美股大盤約20%,今年仍落後。但最近買回庫藏股—第2季買回價值51億美元自家股票,比2019全年總額還多—令投資人士氣大振,根據10-Q報表,Berkshire買回股票估計金額超過20億美元,重量級持股蘋果漲勢凌厲,目前Berkshire持有的蘋果股權約值1,20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Berkshire市值的25%。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演算法股神Ray Dalio曾說「市場沒有任何東西是確定的」,他擁抱非債券資產,股神Buffett則是買進金礦股,從1975年創立至2020年初,Dalio的橋水創造585億美元淨獲利,「我們為客戶賺的錢比任何現有的對沖基金還要多」,Dalio曾如此自豪宣布。
然而疫情卻讓此戰績黯然失色。橋水旗下有兩大基金,一是「Pure Alpha」,這主要押寶總體經濟預測,總體策略型對沖基金今年上半年平均報酬率正 1.4%,Pure Alpha卻是-13.5%,過去5年獲利幾乎全數回吐。橋水另一主力「All Weather」基金,投資股、債等資產,第一季虧損7%。
績效不佳導致投資人離場,橋水管理的資產由2月底1,630億美元降至4月底1,380億美元,縮水逾15%,橋水已裁掉數十名員工,「為橋水工作逾15年的員工也在視訊會議上被解僱」,市場以成敗論英雄,Dalio這次績效不佳,要歸因於他「股債背離」策略失靈。
Dalio首創「風險平價」(risk-parity)投資組合,其概念是「將各種資產的風險程度維持相等。」此時投資組合的「總」風險可以達到最小──這是經濟學「邊際相等原則」的運用,因此橋水一方面保持高股票配比,同時又借錢去買安全的長期債券,以公債來平衡股票的高風險,如此確保各種狀況下能將總風險降到最低,這正是「全天候」之名的由來,橋水的投資組合將波動幅度控制在10%至12%間,但「風險平價」能奏效,條件之一是各資產相關性不變。具體來說,Dalio的策略是建立在「股債背離」上。這個條件在金融海嘯時成立,他也因此發大財:2008年S&P500下跌近40%,Dalio總體策略基金卻交出8.7%正報酬率,這套策略也吸引人們仿效,2020年3月數據,市場模仿Dalio「風險平價」策略的基金,規模最高達4千億美元。
但今年3月疫情爆發,投資者幾乎把手上所有資產全部拋售,股、債同步大跌,「股債背離」變「股債同步」,Dalio績效也跟著失色。仿效這套策略的基金操盤者Michael Mendelson說,「什麼都跌,『風險平價』也跟著跌」,《經濟學人》形容Dalio:「再成功的經理人也有失足之時。」展望未來,Dalio策略的考驗將越來越嚴峻。
在央行不斷放水下,公債殖利率低迷。Dalio自己也預期,疫情期間政府大舉印鈔,將導致通貨膨脹,公債實質報酬率將被進一步壓縮,這意味著它越來越不足以抵銷股票的高風險,可貴的是,市場雖然和風險平價唱反調,Dalio的反應,卻是認錯,並修正策略,橋水在今年7月報告表示,「用黃金與抗通膨債券,取代傳統債券來平衡股票風險」,今年第二季Dalio花4億美元買進黃金,無非是因應股債背離可能失靈下的路線修正。
除了Dalio,另一修正路線者,還有股神Buffett。已經九旬高齡的他,向來看不起黃金。他曾說:「股票是會生蛋的鵝,黃金不但不生蛋,還吃掉儲存費和保管費當飼料。」黃金也向來被排除在股神投資組合之外,然而這位抗「金」老將,今年第二季卻斥資逾5億美元買進全球最大金礦股「Barrick Gold」,讓過去聽慣Buffett唱衰黃金的人一陣錯愕。財經網站CNBC就稱Buffett此舉「反常(unusual)」,有些輿論為Buffett辯護,稱他買金礦股而非買黃金,不算違背信念。但這家金礦公司市值逾500億美元,最值錢的就是它在全球有十幾處礦藏,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漲逾50%,正要拜金價大漲之賜。
如果說Buffett買進該股,卻不看好黃金,是說不通的。經濟學的啟示是:不要看人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股神買進這家公司,就是以實際行為說明他對黃金的看法,為何Buffett從「抗金」變「拜金」?
主要是他手上現金逾 1,300 億美元,在聯準會狂印鈔、美元指數看跌下,現金將持續縮水,股市又已高處不勝寒。手握巨資的他苦無投資機會。他在今年寫給股東的信就坦承:「合適的購併機會已十分稀少。」
各種資產價值,是相對比較而來。在正常年代,股票有公司獲利及股息支撐,在Buffett眼裡相對於黃金更有價值。但2020年是個反常年代,從疫情肆虐到央行放水,股市居高思危、債券殖利率趨於零,通膨山雨欲來,兩害相權取其輕下,黃金就成為Buffett「無法拒絕的提議,從Dalio修正,到Buffett拜金,反映的是這些投資大師「勇於認錯」的生存哲學。當投資理念與市場走勢相左,有些人或許會堅持己見,靜待市場修正到與我同行。但他們卻選擇修正自己理念,未因面子就拒絕低頭。
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曾被質疑看法變來變去,他回答:「環境變了,我的看法自然要變。」這話對投資者或許更重要。市場沒有天天過年的,若Dalio和Buffett死守過去理念,早在反覆無常的市場裡滅頂了。他們能縱橫市場數十載,正因為不被教條束縛,在大環境改變時低頭修正,才能存活至今,市況未來如何,連大師也無法預見。但他們勇於認錯、修正做法,卻值得人們學習。
https://www.worldjournal.com/7121536/article-%e5%8f%b2%e5%9d%a6%e6%99%ae500%e6%8c%87%e6%95%b8%e9%82%81%e5%90%911986%e5%b9%b4%e6%9c%80%e4%bd%b3%e6%bc%b2%e5%8b%a2-%e7%a7%91%e6%8a%80%e8%82%a1%e5%bc%b7%e5%88%b0%e4%bb%a4%e4%ba%ba%e8%86%bd%e5%af%92/?ref=%E8%B2%A1%E7%B6%93%E6%96%B0%E8%81%9E%E7%B8%BD%E8%A6%BD
https://www.worldjournal.com/7120479/article-fed%e8%aa%bf%e6%95%b4%e9%80%9a%e8%86%a8%e6%94%bf%e7%ad%96-%e9%bb%83%e9%87%91%e5%88%a9%e5%a4%9a/?ref=%E8%B2%A1%E7%B6%93_%E7%BE%8E%E5%9C%8B%E8%B2%A1%E7%B6%93
https://www.worldjournal.com/7119550/article-%e8%82%a1%e7%a5%9e90%e6%ad%b2%e4%ba%86%ef%bc%81%e6%b3%a2%e5%85%8b%e5%a4%8f%e6%8a%95%e8%b3%87%e4%ba%ba%e9%96%8b%e5%a7%8b%e6%8a%bc%e6%b3%a8%e5%be%8c%e5%b7%b4%e8%8f%b2%e7%89%b9%e6%99%82%e4%bb%a3/?ref=%E4%BB%8A%E6%97%A5%E8%B2%A1%E7%B6%93%E4%BA%8B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0/08/30/ray-dalio-warren-edward-buffett-gold/?fbclid=IwAR0FToEB6iEJUfTGKgKkjjqg1nueWwS-duH47lThDmrlGDQ__y_fq8P2rTM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八卦
好的,這是 Stan 的文,真的寫太好了,果然是大boss。
當我跟 Stan 說想寫有關 KPI 的題目時,Stan 說好,然後兩個禮拜就自己交稿了,完全沒有催,真的非常乖巧啊哈哈哈,這也讓半冬眠狀態的我,深覺自己應該努力,奮起( ←只會有三到五天的熱度)。
Stan 的經驗是非常有趣的,他在 Morgan Stanley 擔任過交易室主管(請容我提醒一下,他是股市大多頭年代亞洲交易室的四大天王之一),帶領過菁英體制的公司;後來回到台灣,也帶領過綜合業務的金控大部隊。他來講 KPI 我真的學到很多,實在很感謝台灣在全盛時代還留下了一些全球視野的人才,我們現在想做點事還不至於什麼資源都沒有。
好的,這是我的好朋友,歷任大摩亞洲區交易室主管、大華證券董事長、永豐金控總經理,蕭子昂談KPI的文章,現在可以大口服用了。
﹍﹍﹍﹍﹍﹍﹍﹍﹍
【 2018,新的 KPI 】
我必須要坦白承認,我2004年回台之前不知道什麼是 KPI。
在美國、在香港工作的時候,我都在金融業,但是從來沒有經歷過像台灣一樣的KPI考核。雖然後來聽說其他公司也有KPI指標,然而我自己的確是回到台灣才有「KPI經驗」的,這種把工作成果細化成各種各樣量化指標的評估方法,對我還是頗「台」的經驗。
一家國際金融機構竟然沒有KPI考核,那怎麼能達到全球運作的效果呢?我說說以前在香港Morgan Stanley的經驗。Morgan Stanley是在每年11月做年度員工考核,那大概是每一個主管的夢魘。當年公司有三萬多員工,每一個都要做360度考核,也就是來自上中下,上級、部屬、同級的同事,都要參加你的個人考核。
每年10月底,雖然部屬們分散在各個不同國家的分行,但是當主管的人,必須親自跟每一位部屬溝通考核名單。舉例來說,員工A要提出3-5名同僚和3-5名上級主管的名單,這些人可以給A打考績;A的直屬長官有權利更改名單,因為 A 可能會指定同僚好友打他的考績。
雙方同意之後,名單就進入人資系統。如果A是主管階層,他的直屬長官另外會挑選幾位 A的部屬,請他們不具名地打考績。名單上的同仁會在11月初收到通知,要求他們在期限內,在電腦系統中完成對A的考核(evaluation)。
一份考核有二三十項需要評分,例如團隊合作、溝通、跨售、對 franchise 的貢獻等,另外也有五六個問答項目,需要用簡短的句子回答,例如A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何更能夠發揮A的強項等。
每份問卷認真回答至少要半個小時。主管整合了其他員工對A的意見之後,會約時間與 A單獨坐下來,主觀地對A提出回饋與建議。 當然A也可以對他的批評與建議提出即時回應。
Morgan Stanley 當年全球有三萬多名員工,但是員工對公司文化的認同度高,員工的同質性也高。再加上又是菁英管理制,每一個主管面對不超過30個直屬部下。主管與部屬每天都有互動,公司也要求每一個主管清楚了解每一位部屬的行為,所以公司不認為有KPI 的必要。再加上金融市場千變萬化,KPI、甚至預算都是多餘。
當主管的應該知道每個員工是否有把握市場動態,提供客戶即時的建議與服務,是否有將公司獲利最大化。考評的目的,除了檢討員工過去一年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讓員工了解公司與同仁對他的期望,以達到他未來在職場的成長。
很多人以為投行就是賺多少錢分多少獎金,就算是個性惡劣眾人厭,只要賺錢多,都可以分巨額獎金;而業務人員的績效又是計算得清清楚楚(交易室為了計算當日績效幾乎每周都有人跟財務 controller 吵架)。在這種環境裡,考績似乎並不重要;但實際的情形是,獎金分紅並沒有計算公式,而是用很主觀的方式分配,獎金的重點是獎勵與留才,要公平但不是絕對公平。
考核打完之後,當主管的還需要跟更上一層去爭取每一位部屬的獎金,然後面對部屬,要求他們接受被分配到的獎金。你必須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個部屬的貢獻,然後主觀地跟他們討論,讓他們就算不滿意也接受被分配到的金額。必須面對的事實是,客觀可能是一種偽裝,主管在打任何考績時都是帶著主觀的,只是你需要瞭解自己的主觀依據是什麼。
賺大錢的年份,獎金分紅跟個人財務貢獻有很大的關聯。但是不賺錢的年份,考績差的員工就會被犧牲,因為有限的獎金是保留給公司要留的人,也就是考績好的員工。當然考績好的員工在升遷上一定被優先考慮。 獎金分紅是短線考量,考績則是長線人員布局。
Morgan Stanley算是金融業特種部隊的管理模式,國內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則是大部隊的管理,一個主管可以面對數百名部屬,這時候KPI 就是一個必要的管理工具,但是卻不應該是唯一的考核標準。我認為一個僅用KPI 來做數字管理的主管是一個不合格的主管。
第一種僅用KPI管理的主管是「懶惰」,不夠 hands-on,不認真領導部屬,甚至不敢或者不會對部屬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這類主管不花時間在人事管理,只會將工作分配給部屬,任由個人發揮。他們執行能力或者強,但是對於團隊創新成長是不足的。依照KPI指標罵人誰都會,然而能夠允許部屬犯錯,教導他們成長才是有管理能力的主管。
第二種僅用KPI管理的主管是「不會授權」,他們凡事親力親為,幾十個員工或者幾百個員工的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不願意也不會授權,公司部屬對他們來說是隨時可以更換的消耗品。KPI對他們來說有點像是一種表演,用KPI 打考績是為了對員工有個交待罷了,事實上部屬對他們像是工蟻,他們才是蟻穴的中心。
很奇怪的是,台灣不授權的老闆特別多,而且喜歡用這種類型的主管。也許因為這些人都很努力認真工作,認為其他人都做得都沒有自己好,所以自己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下面的部屬就算沒事做也會跟著加班瞎忙。
但是這種認真主管往往是公司的進步成長最大的阻礙,他們不願意或者不會教導部屬,怕部屬犯錯什麼都自己做不願意授權,他們更不會培養接班主管,哪一天出門被砂石車撞死可能公司真的會出狀況(Emmy:Stan你是有多怕砂石車啦!Stan:其實我前世可能真是被砂石車壓扁。。。)。這些人懷著「公司缺我不可」的心態,不了解公司永續經營的理念,自己勞累無法成長,同時也阻礙了公司與部屬的未來。
要改變這些公司的企業文化,主管的考核或者KPI 裡面恐怕必須加上一些人力資源要求,例如接班人培訓計畫、員工成長規劃等,讓主管們意識到這種情況是有問題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KPI 用在數字指標例如財務數字、業務績效上有一定效用,但是用在比較不具體的目標,例如團隊合作、跨售服務,就功效不佳。另外,員工職能經驗參差不齊,內部文化尚待整合的公司,談共同的 KPI 也不妥當,就好像要求台北市的兒童與屏東山區的孩子用同樣的考試標準一樣不公平。
就算在文化認同性高的公司,KPI 也不應該當作考核唯一的標準,甚至在 KPI的設計上也切忌將業務數字切割得太細。台灣人對於考試向來在行,如果上面只看數字,下面就會在分數上鑽牛角尖。例如銀行在 KPI 上要求分行提升存款量,用意本來是要求改善客戶服務品質,提升客戶黏著度,客戶自然會將錢轉進來。
設計 KPI 的原本用意本來如此,但是分行卻會出些招數拜託客戶幫忙,例如在基準日請客戶賣掉某些商品提高帳戶存款,過了基準日再重新買回商品的作法。 這樣增加了 KPI 分數,卻增加了分行的作業成本,跟原先設定KPI 的用意完全相左。
2018年就要到了,新的一年會有新的目標,而如何達成新目標,或許也可以從新的KPI設計開始思索。
#好了現在舉起爪子猛烈分享快快快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想要有一個超能力,你會想要有什麼樣的能力?
我曾經把這個問題,問很多人哦,我得到很多各式各樣的答案。但是其中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很多人都會告訴我,他希望有「讀心術」。
他能夠透過一些方法,通過一些工具、途徑,去瞭解一個人真正在想的是什麼?我想或許在你剛剛聽到我的問題的時候,心中可能也閃過類似的能力。
所以,因為這樣的出發點,很多人喔對於那些可以懂人、瞭解別人,不管是星座、血型、命理…還是各式各樣的占卜象徵,都非常有興趣。
而今天呢,要跟你分享的,就是關於「筆跡學」這樣的一個概念。先不說「筆跡學」它可不可靠,我先談一個例子哦。
在2005年的時候,有一個經濟論壇,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領袖,都齊聚在瑞士。他們討論整個地球面臨的一些重大議題,從貧窮到民營化,資本主義到氣候的變化。
雖然這些議題很大又很多,但是當時有很多媒體,把焦點集中在某個與會者,不小心留在會場上的一張紙。這一張紙呢,是當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在開會的時候隨手寫的紙張。
然後,接下來媒體就請了很多所謂的「筆跡專家」、「筆跡學家」,根據布萊爾的「筆跡」去做一些心理評估。
這些筆跡專家,就立刻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們指出布萊爾的字體的一些特色,包含不連貫的字母,右傾的字體,寫「d」那個單子的時候,是很奇怪的寫法。
這些跡象都顯示出布萊爾當時的心理狀態,是處於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骨子裡又是一個樂觀的夢想家,卻沒有辦法完成眼前的任務。他的潛意識裡,對於眼前的政治生涯,抱持著一種失望的情緒。
如果回到2005年的那個時候,布萊爾他們面對著很多政治上面的問題,還有一些醜聞案。包含呢,他們當年即將要舉行英國的大選,所以看起來好像這些筆跡專家,似乎精確的洞悉布萊爾的個性,和心理狀態。
不過這件事情經過了幾天,情勢逆轉。因為布萊爾首相的辦公室,否認那張紙是布萊爾的,而是另外一個參與者,是誰呢?
就是微軟公司的創辦人,也是當年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
然而,當出了這麼大的包之後,這些筆跡學的支持者,他們還認為搞混布萊爾跟比爾蓋茨的筆跡,對於他們的推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呢,一個人的筆跡,可以精確透露出他們的個性、智慧、健康,甚至於是犯罪的意圖。很多公司的人事部門都這個理論,然後呢去進行人員的評選。
有調查指出喔,有5%到10%的英美企業家,會定期在人才招募的過程當中,根據「筆跡」去塞除那些不適合的人選。
但是你聽到這裡,你真的相信「筆跡學」嗎?還是它只是一種迷思呢?有一個學者,叫傑佛瑞.迪恩,他就投入了很多時間來研究「筆跡學」。
他蒐集了數百份探討「筆跡學」的科學研究,然後用那些研究,來檢視支持「筆跡學」的人,所宣稱的理論。然而,他的研究結果很令人驚訝喔。
在一個分析裡面,迪恩他核對了16份,探討職場筆跡學的學術論文,而去比較筆跡學家,去預測這員工的績效,還有他們的上司實際打的考績。
結果顯示呢,筆跡學家的預測,和工作成就根本沒有關係。然後迪恩還說,筆跡學家所預測的準確度,和沒有接受過筆跡學訓練的門外漢,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在另外一個分析裡面,迪恩就去找科學家做過的研究,那些研究比較筆跡學家做的個性的判斷,和科學化的人格測驗的結果。然而他蒐集了許多期刊,這一次他找了53份期刊,去分析那些研究結果。
發現喔,筆跡學家的判斷不僅不太準,而且呢,沒有受過筆跡學訓練的對照組,其實準確度跟所謂的專家是差不多的。簡單來說,就是筆跡學的那些推論,跟瞎猜跟瞎矇,沒什麼兩樣。
好的,當我把這個例子跟你分享,這個時候回顧一下,今天開頭問你的那個問題,就是你想要哪種能力?
如果你的答案,可能也跟「讀心術」跟理解一個人有關的話,那麼你為了這件事情,你有沒有經過一個真正系統科學、可以被印證的學習,還是你選擇的其實跟瞎猜沒什麼兩樣?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不是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途徑,去認識人、瞭解人,而是在於喔,當你選擇了某個途徑之後,你是怎麼樣不斷的自我合理化;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去不斷的反復證明,自己的認為是對的,可是卻忽略了其他的本質。
就像這些筆跡學家一樣,事實上所有的研究都證明,他們的推論跟一般人的瞎猜,根本沒有差別,但是他們卻緊緊的抱著「筆跡學家」這樣的名號。
所以,如果當你還在用這樣的詞彙,叫做「我是B型的人」、「我是摩羯座的人」、「我是雙魚座的人」,所以我會有怎麼樣的個性、言行舉止,和決定判斷。
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可以清楚的知道,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認識自己跟認識別人。然而,讓你是否願意去接受,很有可能你選擇的工具,跟瞎猜其實沒有什麼兩樣。
或許人生的進步跟超越,是從接受這件事情,作為一個重要的開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內容所分享的,如果你想要認識人、瞭解人;你所需要學習的,是一個經過反覆驗證有效的方法。
那麼我在『高難度對話』這一門課裡,即將要讓你學會的,就是一個真正怎樣去看懂、聽懂別人,他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系統化學習;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去創造出共識的可能。
希望在這方面,想要有所前進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_ZPY09feyI/hqdefault.jpg)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出來行走江湖久了,你可能會認識一種人,尤其在職場上喔,就是這樣的人喔,他們每天幾乎都是最早到公司,而最晚下班。
他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可是他的工作績效並不好;每到年終考核的時候,他都會標榜自己有多努力、有付出多少的時間。
然後最後撂下一句話,你看我的出勤記錄,我是多麼早進公司,而多麼晚離開辦公室…。
然而今天呢,我就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跟你分享這樣的一個狀況,對於其他人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在心理學裡面,把這樣的狀況標定為一個名詞,叫做「輸入偏差」。
「輸入偏差」的意思,就是我們常常會用事情的表象資訊,比如說對這一個人來說,他在辦公室的時間來判斷結果。
好像他時間待的越久、待的越長就是越努力,但其實呢,這個資訊跟結果其實是不相干的。
一個人在辦公室花很多時間,只能證明他花很多時間;不等於他花的這麼多時間,是有質量、是有價值的。
可是呢,也因為「輸入偏差」這樣的概念,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叫做如果我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去努力一件事情,我就能夠得到高品質的結果。
就像我常常說的,這是一種為了做而做、為了努力而努力,但是卻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一個反應。
其實這樣的內在狀況,有一些公司還利用了我們「輸入偏差」的心理,來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產品。
比如說,在國外有一個國家自行車產業公司,他們是專門生產客制化的腳踏車。他們的作業流程,是在收到訂單的三個禮拜之後出貨。
可是事實上,組裝一台腳踏車只需要花三個小時,如果以這家公司的生產方式,它要提升出貨的速度,根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可是他們卻認為哦,消費者可能對於他們快速出貨會有所誤解。
他們想法就是,如果一個商品需要等很久才拿到,那麼消費者,就會覺得他們所定制的客制化商品,是經過長時間精心打造的;所以價值絕對可以比那些快速出貨,大量製造的商品來得更有價值。
所以你看「輸入偏差」這樣的想法,對於一些商人來說還真是好用哦!
而且不止如此,在佛羅里達的大西洋大學的教授,奇耐德跟史衛澤,他們也一起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來測試「輸入偏差」的現象。
他們先找一個人,針對電子墨水做了一個七分半鐘的簡報,並且錄影下來。
而接下來,他們邀請了63個大學生,來聽這一場簡報,並且回答有關簡報品質,就是簡報到底說的好不好的一些問題。
不過呢,在他們聽完簡報和回答問題之前,實驗人員會先告訴這些受試者,這一個講者,他花了多少時間在準備這一場簡報。
有一半的人,被告知這一個講者花了8小時34分鐘,去準備這一場簡報;而另外一半的受試者,則被告知說,這一個講者的準備時間只有37分鐘。
在接收到這些訊息之後,所有的受試者就要針對簡報的幾個面向,包含簡報的資訊品質、組織架構…等等的細節,去做一些評估。
而受試者也必須回答,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長短之後,會不會影響了他們的評估結果,以及他們是否認為講者準備時間的長短,應該納入評估的指標?
結果你知道嗎?實驗告訴我們,認為講者準備時間很長的受試者,打的分數都會比較高;就算是他們已經先表態,準備的時間不應該納入評估的標準的受試者。
其實所有的受試者裡面,有65%他們的主觀意識上,覺得準備時間的長短,跟他們表現是無關的;但是最終評估簡報者表現是否足夠好的結果,顯然沒有支持這樣的一個表面意識。
而且呢,也有67%的人認為,就算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也不會影響評估的結果;顯然到最後他們覺得這個講者講的好不好,也沒有支持他們自己的主觀認知。
因為所有的結果都告訴我們,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很長,他們幾乎都會給那一個人打比較高的分數。
可現在問題來了,因為這樣的輸入偏差,我們呢,不管身為一個消費者,還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者,我們都會有一個錯覺,叫做「花越多時間越好」。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在我自己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一再強調的一點,就是呢,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叫做「堅持妄想症」。
我們常常會以為戲台下坐久了就是你的,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搞清楚狀況,戲台下坐的再久,你只會得到滿身的灰塵。
其實我聽過有人說一句話,叫做「人生喔,選擇比努力來的更為重要」。基本上我認同,但是如果要我來講,我說選擇跟努力「一樣重要」。
現在的關鍵就在於,如果你已經先願意努力了,那麼你的選擇有沒有去評估,你有沒有在每個過程當中,去為自己設下一些檢核點,去看看自己的結果如何,並且去調整自己的腳步?
這就說到,其實為什麼我要推出【過好人生學】?
因為我發現太多人,要麼呢就期待一個終極版本的答案,好像人生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從此以後就萬事太平,其實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我回觀我自己的人生,我無時無刻的在重新做選擇;但是我重新做選擇的每一次,之所以能夠幫助我生命更能夠前進,是因為第一個我先願意選擇,第二個我不斷去檢核結果。
然而第二個部分呢,在這個過程當中,反而我會很嚴格的去檢查我自己,如果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如果我已經這麼努力了,那到底我有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呢?
可是我發現有太多的人,他真的只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花時間而花時間;好像呢,還把自己塑造成一種悲劇英雄的感覺。
你看!我有多努力,你看!我花了多少時間,你看!我花了多少心力,所以…怎麼樣呢?所以老闆就要給你加薪嗎?所以你就可以得到你要的嗎?
其實真實生命不是如此,記得「輸入偏差」到最後偏差的是你的人生,還有你看待人生的方式,切記、切記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
我想生涯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所以呢,這一門課並不是要給你答案,而是幫助你建立找到適合自己答案的方法。
很期待你的加入,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讓我們一起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H_oYyEwOI4/hqdefault.jpg)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五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們常常都會直覺的認為「人多好辦事」,畢竟團隊運作多一雙手腳,總是能夠多出一份力。然而呢,「人多」真的會好辦事嗎?
在你的經驗裡面,某一個報告、某一個案子,參與的人越多,一定就等於所有成員力量的加總嗎?
還是有可能哦,反而因為「人多」了,稀釋了注意力,而造成裡面有些人,分明就是來摸魚打混,然而你又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的名字叫做「英格.漢姆」。他的實驗如果從一個俏皮一點的角度來看,簡直是把「拔河」這個比賽給毀了!
他做什麼實驗呢?他在1974年的時候,他矇起了受試者的眼睛,請他們抓著一條繩子,而繩子另一端就去測試,他拉著個繩子的時候,到底出了多少力道?
第一次測試的時候,受試者被告知他還有很多人,跟他一起在同一個隊上,一起進行拔河比賽;所以會測量大伙一起的力道。
而在第二輪的時候,實驗者就告訴受試者,你是一個人在拔河,然後再度測量所出的力道。
其實實際上,不管是第一輪還是第二輪,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拔河。
但是呢,當受試者以為自己和一群人一起拔河的時候,你猜猜看平均出力,會是更多還是更少呢?答案就是「更少」,少了多少?少了18%。
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社會性懈怠」,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林格曼效應」。
「林格曼」呢,是一個法國的工程師,他在1913年的時候發現喔,他請一群人一起用力拉著應變規,這個「應變規」也是一種測量的儀器喔!
結果就發現喔,一群人合起來的力道,會低於他們個別在同一個機器上,測得的力道的加總。
所以呢,不管是英格.漢姆,還是林格曼;他們的研究都讓我們瞭解到「社會性懈怠」,它真實的存在。
所以回頭想想,今天開頭所說的,「人多」真的好辦事嗎?
其實如果進一步來理解的話,「社會性懈怠」其實通常會出現在,我們手邊的任務很簡單。
比如說,像「拔河」這件事情。雖然是一群人一起出力拉,但是每個人的動作都很簡單,而且很難區分喔,到底誰出了多少力?
而相對那種比較複雜的任務,尤其是有一定複雜性的分工的時候,它就比較容易看出,到底誰沒有用盡全力?
「人性」在這裡的作用就是哦,一旦你意識到你的怠隋會被發現,你就會比較努力;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評鑑覺察」。
然而「評鑑覺察」是說起來比較好聽啦!白話文就是哦,當你知道自己會被單獨檢視的時候,你就會比較在乎。因為這個時候,被大家發現你偷懶、你摸魚,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你不妨可以回頭想想,你現在的工作任務、你現在的工作分組;尤其是,你是一個領導人,或者是你是老闆,你是怎麼樣進行所謂的「團隊合作」?
以我自己而言,我在「啟點文化」的經營,除了每一個人,在共同事務上面的努力之外;我都還會特別的去做一些分工。
而且呢,這個分工不只是功能任務的分工;有些還是喔,可以讓每一個成員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那個空間。
當這個部分一旦劃分出來,只要我們的成員裡面,有任何一個人,針對自己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能夠有一些表現。
這個時候,身為老闆跟領導人的我啊,根本不用多說任何一句話,其他人自然而然,也會想要起而效尤。
這種做法就有一點像是在Google裡面,每個人都有20%的時間,可以發展自己想發展的、有興趣的事物。
所以呢,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要帶團隊的,永遠記得喔,最無效的領導就是「喊口號」。
大家一起喊的很大聲,但是在這裡面誰該做什麼?而又如何去評估每個人的表現,卻是一點明確的指標都沒有。
這樣的團隊,表面上大家好來好去,好像其樂融融;但是事實上呢,卻是一個毫無績效的團隊。
然而回顧我過去的經驗,這樣的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業務團隊」跟「NGO組織」。
因為這樣的組織,很容易造成「口號」喊得很大聲,但是評做每個人的表現的具體指標,卻是付之闕如的。
所以呢,如果你本身發現,你在帶團隊的時候,你的團隊充滿著「社會性懈怠」,你最先要做的,不是去罵你的團隊成員。
而是去思考一下,到底你要怎麼樣去調整你的領導?到底要怎麼樣去設定,每個人可以獨自被評估,跟被看見的具體評估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會讓你回到文字跟書寫的本質,透過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的教練式的帶領;你會從這一門課裡面,找到自己的文字風格,而產生自己的影響力。
然而如果你在乎的,並不是文字的影響力,你只是希望透過文字,成為你生命的好朋友;這一門課同樣的,也會為你帶來非常關鍵的前進。
希望你不要錯過12月7號的這一門【寫作小學堂】,因為它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課程了!
如果你錯過的話,下一次的【寫作小學堂】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希望呢,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期盼我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u2Zr8VHA7U/hqdefault.jpg)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績效考核怎麼做?才能讓你得償所願得到你要的結果!【白白給你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1 · 怎麼做好年度目標和計畫! · 怎麼跟老闆談加薪? · 【HR进修】 常见 绩效 考核的方法(上) #HR #系列课程#职业 · 能力不差,為什麼升官的總不是我? ... <看更多>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工作心得想換工作嗎?在年底前你可以做的4步驟! - 工作板 的八卦
那就是你現職的績效考核紀錄,企業一般一年做一次,如果你還未滿一年也 ... 寫履歷#履歷#履歷技巧#職場新鮮人#職場菜鳥#履歷健檢#職場日常#求職#求職 ... ... <看更多>
績效評估怎麼寫 在 年底績效考核自評表各位要怎麼寫 的八卦
年底績效考核自評表各位要怎麼寫- 年底績效考核自評表各位要怎麼寫自評表分數自己會打高一點嗎?自評表的自我缺失會怎麼寫呢自評表對公司建議會怎麼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