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方艙醫院的一個不知名病患,躺在病床上,被拍到在讀書,讀法蘭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時洛陽紙貴。的確,中國人要好好讀一讀福山的偉著,好好想一想中國的政治制度問題,因為如果福山的理論是對的,中國就沒有政治秩序可言。福山說的政治穩定三大條件,「非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國家機器」、「法治」和「對人民負責的政府」,中國本來就一缺二,沒有法治,沒有對人民負責的政府,而從秦始皇開始就經營的超強國家機器,也在紅色血統的污染下,逐漸喪失能力。
但福山的政治秩序三條件,不只是應用在中國,在瘟疫蔓延、政治不行的時候,我們也看出不少民主國家,其實是沒穿褲子,就下海游泳了。
馬英九現在就像一隻乾扁的青蛙,嘓嘓大叫,引人生厭。但他在當總統的時候,最令人討厭的,不是他的無知,而是他的condescension,「降貴紓尊」。黨國培養的權貴子弟,進入民主時代,受盡眾人竉愛,完全不知民間疾苦,「我把你們當人看」只是他的諸多名言之一。這種權貴出身的「菁英」政治領袖,在民主社會,也許風光幾年,但沒多久就會被人民看穿,而被打入冷宮,順便賠上他的政黨執政地位。
但不是所有民主制度,都可以對「菁英政治」有所制衡。以德國和日本作例子,這兩個外力建立的內閣制民主國家,對民主的認知,不如美、英的深厚,內閣制的設計,變成菁英統治的最好擋箭牌,讓他們可以築起高牆,把人民擋在外面。當人民要政黨為了人民利益爭鬥的時候,主政菁英卻以「國家團結」的名義,組成大聯合政府,把政客和人民變成兩個不相干的團體。日本人對自民黨壟斷政治的冷感,造成自民黨政客的自大,民意不能傳到政治中心,承平時期就算了,現在碰到傳染病蔓延,一下就發現政治中心腦死的問題。
新加坡是這種菁英壟斷政治的極致典型。菁英政治除了有對民意遲頓的問題外,更容易產生類似現在中國欺上瞞下的問題。因為統治菁英不管世局變遷,都能控制權力,因此不習於直接對人民負責。他們要負責的對象,是領導核心,因為領導核心才是權力的真正來源。如果這個核心,像是李光耀一樣,那民意有無上達,李光耀會自己處理,不會讓國家腐敗。但如果這個核心,本身就是腐敗的,如安倍,那菁英政治,就會產生最壞的結果,「麻木」與「欺騙」。麻木的原因我們知道了,欺騙的原因,就來自不需對人民負責的粉飾太平。我們看李顯龍好像是他父親一樣,但我們不知道真相。新加坡的政府固然以效率聞名,但如果在冠狀病毒的肆虐下,官員開始欺上瞞下,製造假數字,我也不會意外。
說到新加坡。新加坡的疫情得到關注,因為這是個熱帶國家,SARS不耐熱,眾所周知,如果新冠也不耐熱,那我們可以預期疫情在春天後,可以逐步得到控制。但新加坡的病例不少,讓許多人擔心,新冠其實是耐熱的。這一點,還有待觀察,因為新加坡雖然熱,但新加坡人愛開冷氣,也是知名的。所以對新冠是不是耐熱,還真要等到春天到後才知道。
內閣制的麻木,更因為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合而為一,而變得嚴重。本該是對抗行政機關的立法議員,因為政黨政客和行政官僚的同流合污,而加重和民意的脫節。總統制的國家,比較能避免這種菁英政治的麻木與欺騙,因為人民隔一段時間,對菁英主政不滿了,就會選出一個民粹總統,用民粹來矯正菁英政治的問題。所以美國有第七任的傑克遜,第四十任的雷根,還有第四十五任的川普等知名的民粹總統,這些粗俗,但貼近民意的總統,專門修理在政府裡自滿的菁英份子。但總統制只是提供一個方法,讓民意可以到達國家社會的上層,如果內閣制的國家,也有激烈的政黨惡鬥,為了權力,引民意來鬥菁英政客,也可以避免菁英政治麻木的問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英國,兩黨鬥爭之激烈,不下於美國總統制的兩黨政治,所以也沒有政府麻木的問題。
受世人尊祟的美國CDC,之所以這麼專業,權力這麼大,不是像日本、德國的組織,讓菁英由上到下建立出來的。CDC是在兩黨惡鬥的政治下,逐步取得今天的地位。因為民意的反應,所以聯邦政府建立疾病管制的中心組織,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裡,一次又一次被國會議員的質問和羞辱下,CDC越來越強力。因為有監督,所以有進步,因為要做事,所以民意代表授權給CDC,就是這樣靠著民主制度,美國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機構。
鑽石公主號包機載美國遊客回美的時候,日本在最後一刻通知說有十四個染病乘客在其中,CDC非常憤怒,不准這些人上機,因為會感染其它乘客。國務院負有外交壓力,在日本人請託下,國務院硬逼CDC,硬把染病的遊客載回,也不讓其他乘客知道。生氣的CDC官員,要國務院在記者會裡,不能提到CDC有參與決策。現在載回國的乘客,再覆驗的結果,光奧馬哈一地,就有十一個,很可能包含在感染名單以外的乘客。CDC原本的顧慮是對的。
負有政治責任,要為人民負責的國務院和CDC,就這樣公開鬥爭,而決定責任歸屬。
民主制度,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但在權力和人民之間,民主制度把所有的高牆推倒,民氣也好,民憤也好,都在選舉裡得到舒發。我們要假設,不管是什麼制度,主政的菁英官僚和政客,都是笨蛋,都是自大鬼,唯有公開透明的監督,才會有進步的空間。政府一定會犯錯,重點是你能不能有方法能讓它進步。
當然,再能為人民負責的政府,一旦選出親中的總統,就是簽下死亡同意書,藥石罔效。看到文在寅的下場了嗎?
總統制起源 在 公民不下課 Facebook 八卦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
.
2020年11月美國將迎來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雖然總統制是起源於美國,但與大家所熟悉的台灣總統大選「一人一票直選」不同,美國是採取「選舉人團」制度。
.
美國這套「贏者全拿」的間接選舉制度究竟怎麼運作?在實現上又有什麼爭議?公民不下課今天帶你來了解!
.
#美國 #usa #america #unitedstates #選舉人團 #electoralcollege #總統大選 #presidentalelection #選舉 #election #贏者全拿 #間接選舉 #共和黨 #republican #民主黨 #democratic #第46屆 #美國總統 #台灣 #總統直選 #公民不下課 #socialclassonline #學測 #指考 #讀書 #升學 #時事 #社會議題 #社會科 #考題
.
➤ 參考資料:
・美國總統大選Q&A》10個問題搞懂「選舉人團」制度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3862
・United States Electoral Colleg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Electoral_College
・CNN:The Electoral College, explained
https://edition.cnn.com/2020/03/01/politics/what-is-electoral-college-history-explained/index.html
➤ 圖片來源:
・The road to 270
https://edition.cnn.com/2016/10/07/politics/what-is-the-electoral-college/index.html
總統制起源 在 施正鋒的冥想 Facebook 八卦
民進黨組織走向內造化的商榷
施正鋒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針對民進黨總統大選失利所做的檢討,目前為止的重點放在政黨轉型,特別是中國政策是否必須調整。另外,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近日也發出黨務改革的呼聲,主張民進黨應該朝內造化改革,具體作法是將黨團三長、縣市首長、以及地方議會幹部納入中常會,以強化政策的溝通、以及民意的反映。這樣的看法,大體上是要改善當下民進黨中央與國會黨團之間的聯繫,尤其是協調雙方的政策立場,以免再度出現黨主席與黨團總召因為「老農津貼」看法不同而齟齬的情況。
在民進黨執政之際,陳水扁總統採取以政領黨,不是兼任黨主席、就是派人代理,甚至於可以指定三席中常委,包括副總統、行政院長、以及總統府秘書長。目前在野,已經沒有行政部門的代表,黨團三長、以及直轄市長都是當然中常委,而其他縣市長互推一人為中常委,因此,接下來的可能想像,除了酌增地方議會的聲音,再來就是大幅擴張黨團在中常會的決策權。
其實,所謂的「內造政黨vs.外造政黨」,基本上是指在憲政體制採取內閣制的國家,政黨的起源是在國會的內部、還是外部。內造政黨往往是由志同道合的國會議員組成,黨團是黨的核心,由黨魁率軍在國會衝鋒陷陣,並掌控黨機器;相對之下,外造政黨是由國會外部的社會力量起家,把國會當作體制內的競技場而已,因此,黨團必須聽命於黨中央。至於在總統制之下,眾人把競爭放在總統大選,黨的機器不被重視,沒有內外造的意義。
至於政黨內外造的最大指標,在於黨魁的推派、以及候選人的產生。一般而言,內造政黨的黨主席由國會議員相互推派,並且由黨團決定候選人;至於外造政黨,不論是黨魁、還是候選人,會給黨代表、或是黨員較大的參與度。我們以這兩個指標來考察現有的政黨,親民黨、以及台聯黨比較像是內造政黨,而國民黨、及民進黨的外造性質較強。不過,即使是前者,黨主席並非國會議員,可見,當黨主席著眼的是總統大選之際,雖然可以勉強稱為外造政黨,黨務其實並不重要,頂多只是如何確保候選人如何順利產生。
以美國的經驗來看政策制定,行政部門主導立法,總統必須與國會黨團有充分的聯繫溝通;至於在野黨,主席只是掛名的,並沒有真正的黨機器,而政策的核心在參眾兩院的黨團領導者。經過1997年的增修條款,台灣的憲政體制傾向於總統制,然而,黨主席的定位仍在摸索之中。馬英九總統的作法是將國民黨中央虛無化,黨內中常委的選舉乏人問津;不過,對於民進黨來說,面對以候選人為中心的選舉,似乎還在調適之中。
總之,中常會雖然有決策權,並非細部討論政策的地方,因此,即使增加立委的中常委人數,並無助提高政策的品質,所謂的內造化也是治絲益棼。以目前國會黨團的運作方式來看,總召的功能在政黨協商,並未有實質政策整合功能;而依委員會編制所成立的各政策小組,仍然流於形式。如果單純考量政策的規劃,民進黨應該強化政策會的功能,而非可有可無的雞肋;此外,政策會如果無力約束立委,也是虛應故事,可考慮由三長之一兼任執行長,並至少要由秘書長來主導,以落實與黨團之間的關係。
總統制起源 在 總統制vs內閣制 超好記口訣| 適用於✔️高中公民✔️ 國考公民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0:00 開場0:30 表格整理2:11 口訣分享2:58 試題演練 推薦影片1️⃣【佩佩陪你聊聊天】情侶必看交往周年卡片!手工書縮時和你們聊聊手作 ... ... <看更多>
總統制起源 在 Re: [請益] 為何歐洲多數是議會制美州是總統制? - 看板historia 的八卦
※ 引述《kiuyeah (說我帥,太沉重)》之銘言:
: 現在的政治體制 可分為總統制,半總統制,和議會制
: 可是仔細看 卻發現歐洲大多數是議會制
: 最有名的是英國(君主立憲議會制) ,德國則是議會聯邦制
: 除了法國和幾個東歐國家 全部都是以議會制為基礎的制度
: 但在美洲 卻多數是總統制國家
: 亞洲不計算英國前殖民地 總統制也佔多數
: 兩種制度最大的差異是權力的分立
: 歐洲人為何會傾向議會無上 美洲和前蘇聯國家則是傾向總統制?
因為同樣是共和制但根本上起源不同
議會內閣制以英國為代表 可以追溯至北歐民族傳統的議會習俗
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由當地各族族長之間開會討論協調
等到英國進入王權時代 各地貴族依然很有影響力
到了王權又讓貴族不爽被光榮革命掉之後
就逐漸形成議會凌駕王權 再慢慢落到君主立憲制 的議會主導政治
行政首長同時也是議會多數派的黨魁
西歐各國在開始初步搞民主化時多半還是君主立憲國
因此也就多引進議會制度
就算後來部分國家廢除君主 也繼續沿用議會主導政治的模式
只是另外選出一個代表國家象徵的總統
像是北歐諸國中的挪威跟芬蘭都是從有君王的瑞典分離出來的
也是採行議會主導
美國式總統制跟現在的法國式半總統制
起源於武裝革命 立國之初局勢混亂
就像古代羅馬共和那樣
戰時需要獨裁官能迅速確實處理各種問題
中間各種決策的副作用等緊要威脅結束再來一一檢討
所以總統的權力大能夠迅速決定很多事情 但部分需要議會的事後承認來去制衡
只是弄不好會發生行政權(總統)跟立法權(議會)對立
美洲國家很多在混亂中成立又受到美國支援
因此推行美國式總統制的國家較多
部分原因也是這種制度比較好懂
我國目前也歸類於半總統制
這原因也是可以追溯到戒嚴時代的獨裁政權
雖然表面上採行內閣制 行政院長由議會決定
但實務上總統同時掌控政黨 再透過政黨掌控議會 也就掌控行政權
再加上當時搞個人崇拜跟造神
所以我國國人都習慣總統掌握行政大權的事實
對其中的制度實務面並不了解
(也不希望你了解啦)
等到解嚴之後民主化過程中修憲
行政院長不再由議會決定而是改成由總統決定
行政院長變成總統的代理人 也就是半總統制
讓總統掌握行政大權這狀況落實到現實法制中
但民主化後
總統就算能掌控政黨也不再一定掌控議會
就有機會形成行政權跟立法權的分離(這是比較健康的)
像是在扁政府時代就有總統跟議會多數派不同政黨的府會對立問題
至於為什麼我國解嚴後還要讓總統掌握行政大權
因為台灣民主化時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總統改成直接民選
而且國人也習慣大權力總統的習俗
(突然告訴國人總統沒有大權可能很多人一輩子不懂)
既然是直接民選=反映選民總意
也就賦予總統名實相符的行政大權
當然在修憲時也有一點政治計算
就是對於當時民主派來說 改成現在這樣
只要總統大選選贏 就能一戰獲勝
因為當時的局勢在野黨要在議會拿下多數席次還非常困難
但總統大選賭一把還有機會 實際上也成功了
(一切都在阿輝伯的手掌心上)
至於總統制跟半總統制的主要差異在於
美國式總統制由總統直接掌握行政大權 所以必要時總統也要去議會備詢
以及發表演說
半總統制底下總統透過掌握行政院長(或者在其他國家叫總理)
人事權來間接掌握行政權
去議會備詢的也是行政院長 出事也是行政院長扛責
總統任期內可以換很多個行政院長
國際上半總統制的代表是法國
法國為什麼變成半總統制就跟其政治史一樣複雜
主要也是總統跟議會鬥爭後的一種妥協產物
就穩定度來說
因為議會主導的內閣制 行政首長一定獲得議會多數派支持
不容易發生行政權跟立法權對立
但如果議會沒有任何一個黨派能掌握過半席次
就有機會像以前的義大利一樣三不五時換首相
什麼事情都搞不定
嚴重者甚至像幾年前的比利時跟愛爾蘭那樣政府停擺
超過一年以上沒有正式的行政首長
總統制簡單好懂 政策施行迅速
但總統跟議會多數派不同政黨時
就會發生對立 容易亂糟糟
而且總統有大權所以短期力推新政策
也容易引發混亂
現在美國川普總統就是了
但總統制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就是改朝換代之後改革可以很快
總統制的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像法國革命之初那樣
容易演變成獨裁政權甚至君王復辟
但這部分也因為革命的混亂需要由總統掌握大權來鎮壓
這過程中總統很容易動手腳來穩固自己的權力不放手
就變成獨裁政權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之所以偉大
就在於他完全有機會成為革命後轉職獨裁者的第一代表(就像拿破崙那樣)
但他是民主信徒 當了兩任之後自己退休
初期百廢待舉的美國才沒有變成獨裁國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0675450.A.18F.html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9/21/2020 16:23: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