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閱讀」?閱讀,對你人生至關重要!》
去年的今天,我們號召了一個線上讀書會,超乎想像的,超過2,800的職場人士加入,今年此刻,我們全新一季的「商戰名人讀書會」開始報名!從個人成長、到社交談資,再進一步到達職涯成就,一年讀完100本書,保證你一定會看見改變!你可以馬上加入,全台最大的線上讀書會:http://bit.ly/2I2Hscm
這是一場「閱讀革命」,不能沒有你....因為,養成閱讀習慣,將讓你成為更好的人,一位受歡迎有思想的人!
【為什麼99%的人,沒有閱讀習慣?】
離開學校十多年後,一次同學聚會,我才發現我是個異類。因為,同學當中,有閱讀習慣的人,少的可憐。沒時間(閱讀,重要排序在很多事後面的後面?)、沒動機(沒有考試?沒有強烈的目的)是聽到最主要的理由!後來,一位長年待在外商企業的朋友跟我說,下班之後的同事,有固定學習者甚少,「定期閱讀」養成就更別說會有了!
前陣子,我跟一位資深出版業交流,他更明白的跟我說,台灣的讀者很大一群是帶著清楚「目的」去閱讀的,因此若「目的性」非關緊急重要,那麼這讀者也很難培養成閱讀習慣。試著想想,你有閱讀習慣嗎?什麼阻礙你閱讀了?你是不是也覺得沒有閱讀,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真是如此,建議你要看完此文。
【閱讀跟有沒有吃飯一樣重要,真的嗎?】
閱讀是一種精神食糧!沒有習慣閱讀者,知識也就愈貧乏,久而久之,你就會活在自己的「認知框架」,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會告訴你,你就構築了一個舒適的同溫層,從此你只是反覆在做原本你懂的事,你的進步早已停滯。以上這段話,是我的體會。當然,你可以不相信,「閱讀」帶來的價值,真值得你花一定的時間固定投資?!但你應該得信,股神巴菲特說的,當他在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都在看書;而他把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進行一對一交談。
巴菲特甚至表明:「我什麼都讀,企業年報、傳記、歷史書,每天還會讀5份報紙。讀書非常重要,讀書讓我致富。」先不論讀書是否會讓你致富,巴菲特所說,「閱讀」對每一個人一生中的學習、思想不斷更新至關重要者。同樣支持此論點者,包括你我熟知的諸多商業巨擘,如:蘋果的賈伯斯、軟銀的孫正義、阿里巴巴馬雲、華為的任正非、台積電的張忠謀...等,皆曾發文闡述,「讀書」是他們如日常如吃飯一樣,必要而且必須。
五年前,35歲的我也開始培養「定時閱讀」,忙的時候,也會撥個十分鐘都好;旅行時,背包裏一定要有本書,手機裡也有很多電子書,隨時可看。出社會之後,當我越是讀書,越會覺得自己無知。現在我一年至少讀50本書,讀書時間越長,越覺得有很多事,舉凡:社交、活動、娛樂...等,都沒有比「閱讀」更重要的。如果說「閱讀」跟吃飯一樣重要,那是因為,人的思維若不時時更新,閱讀經典,建構思考模型,那麼腦中的思想肯定長期非常貧窮。
【啟動你的閱讀?將開啟無限可能】
去年的6月13日,我覺得「閱讀」真的對職場人士太重要了!可惜,我周遭的朋友、臉友,很難堅持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於是我與憲哥、貴婦奈奈發起了一個線上讀書會,我們用影音說書的方式,一本書濃縮18分鐘精華,以『一年讀完100本書』希望號召朋友們一起訂閱/展開行動。走過了一年365天,這個線上讀書會,遠遠超乎我的預期,超過2,800人線上訂閱,而且我們每週都收到許多來信、來訊的會員心得反饋。不過必須要誠實的說,要讓每個人一年讀完100本書,連我都做不到,但我很清楚,重點不是聽/看了多少本書,而是每一位訂閱者在這個過程中,是否真的開啟了他們閱讀之旅?開始培養了閱讀習慣?或是,因為看完某一本影音書,打破了他原本舊有思維框架,開啟了新的認知!我想,這才是最關鍵、重要的事。
我印象很深,有一位線上訂閱「商戰讀書會」的牙醫師遇見我,跑來跟我說,我們的線上影音說書中,不止幫他篩選了好書,聽完我們影音說書,如果覺得這本書值得深入閱讀,他會馬上買回來看,一年來他時間再忙,也培養了每週閱讀一本書的習慣。同樣是訂閱「商戰讀書會」的一位新竹工程師,他寫了封長信,跟我們反饋他的所得與看見。他說,回家開車時他會打開我們的影音說書,聽完一本18分鐘的說書,常常一本好書甚至會聽個3~4次不誇張,他覺得從一本書中學以致用,又有人幫他精煉書中精華內容、主要觀點,對他工作、生活都有很多啟發。
【行動吧!加入新一季的閱讀革命!】
我想誠摯的邀請你,加入我們新一季的閱讀革命:一年讀完100本書!你無需100本都讀,你只需挑選你有興趣的書籍,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從看/聽一本影音說書開始!
我明白,職場上班族的時間精力有限,你該如何鎖定好書、精準閱讀,是現代追求知識提升的共同難題!我們就是要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人,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幫助你培養「閱讀習慣」、建構你更多有價值的「思維模型」,快速提升你知識的內涵,並融會於日常生活。
從個人成長、到社交談資,再進一步到達職涯成就,一年讀完100本書,保證你一定會看見改變!
【商戰名人讀書會】現在就是加入最好時機(馬上訂閱):http://bit.ly/2I2Hscm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歐馬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未來每週一晚上九點半會進行線上讀書會 這些書改變了我的思維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希望可以以影片的方式留下來,也帶給你的生命一些正向的改變 這一集是正式直播前的測試集 主要目的是測試器材有沒有問題 內容則順便分享了: 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個重點 二、深植在每個人心中的金錢藍圖 三、倖存者偏誤...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讓我們痛苦的常常不是工作本身,
而是工作中會遇到的那些人
現在有多少人,好想要這一天趕快結束?
說實話,我遇到的某些朋友,常常是掙扎著起床的,硬撐把自己撐起來的。所以如果現在精神飽滿的朋友,讓我們先感恩,感恩我們至少有這樣的能量,讓我們迎向一整天的挑戰。
可是,有人連起床都幾乎要耗盡能量,身體好像用拖的,拖到辦公室、拖到學校。不想看人的眼神,打招呼都感覺負擔好大,笑起來像戴著面具。
我跟各位講一個改編的故事,有一位朋友,長年上班,每天都要被主管罵好幾回,報告不管怎麼改,主管就是挑得出錯來。請問,如果我們在這種環境工作,誰會想起床?誰會覺得朝氣滿滿,即將有美好的一天?
讓我們痛苦的常常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會遇到的那些人。大部分的工作,只要有方向、花時間、願意努力,就可能會有完成的一天。可是,當我們面對某些人,他們則可能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候,不論我們多用心。
也不是都不會滿意,我認識某位主管,只要他滿意某位員工的表現,接下來,就是交代更多工作。有時候員工的好表現會反映在考績與獎金上,不過,大部分還是以主管的個人喜好為主。請問,這位員工會因為主管的滿意,而感到滿意嗎?
人生閱歷越多,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不堪就會越明顯。所以有些人曾經跟我說,不要把事情做那麼好,因為通常表現好,會有更多事要做,至於是不是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真的不一定。
做事就是這樣,今天做到80分,人家習慣了,有哪一次只做到70分,就可能會被罵,即使已經及格了。哪天做到100分,從此變門檻,跨不過就被指責偷懶。
人性如此,在各個領域,職場、學校、家庭,都可能看到這樣的現象。
我們沒有特別要談人性本善或本惡的問題,我們只講我們大致上感受得到的現象。有權力的人,表現出來的態度,常是「剝削」多於「體恤」。所以弱勢的人,常因此更弱勢。
各位知道,很多賣場、商場,是晚上10點,甚至是11點才能關門的嗎?真正下班時間,可能還更晚喔。然後,從市區回到郊區的家(只能住得起郊區),那都已經晚上幾點了?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學生明天要有精神的上學,這時候早就要睡了。所以這些幾乎快凌晨才能回家的父母,連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都少得可憐,那還談什麼教養?能活著都很拚了,講再多顯得虛假無謂。
然後,各位知道單親家庭的比例,約佔所有家庭的十分之一嗎?所以低薪、過勞的普遍現象,對單媽或單爸的考驗尤其險峻,這時候,即使遇到不合理的對待,或者職場霸凌,換工作這個考量就更是不容易。
這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我想跟各位朋友說明的是,請理解這些遇到困難的朋友。然後,請理解有人面對我們覺得輕鬆的事,他都覺得沉重。
各位知道,有人要伸張自己的合理權益的時候,會緊張到發抖嗎?有人被罵了,也許當場沒哭,但被罵完之後,就只能狼狽地找地方鑽,眼淚撲簌簌,還不敢被人聽見、看見嗎?
所以我常會提到,活著很不容易,能把一天過完就很值得感謝自己,這是我的真心話。我們也不知道別人把我們講成幾種版本,但是只要發現自己有能力平靜地看待曾經讓我們痛苦的瞬間,不管是笑著哭著我們都還在自己的崗位,我們就要記得給自己按個讚,別人要怎麼討厭我們,都請自便。
就是因為沒人疼,更要學習自己疼惜自己。別人的閒話少在乎一點,那些在乎,常把我們弄得更累。誠心祝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金石堂網路書店獨家親簽年曆卡(尺寸11*17cm)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Google電子書50元促銷專案
優惠期間1/11~1/31
https://goo.gl/S8iH22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金石堂網路書店
◎洪仲清作品,精選二本75折!
優惠時間:2017/12/20 ~ 2018/2/28
https://goo.gl/MScUJP
.
新書分享會
第一場台北國際書展遠流攤位B809
時間:2018年2月10日(六)16:00~16:45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世貿一館
第二場金石堂汀州店
時間:2018年3月3日(六)15:00~17:00
地址: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84號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社團正在進行「評估罪惡感指數活動」
(需先申請加入社團)
https://goo.gl/kk9a7T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一位家長講了很有智慧的話:「把孩子教得過度順從,孩子長大會無所適從!」
這段話,真是讓我深深地認同。只可惜,「聽大人的話」、「聽話才是好孩子」的講法,依然是我們文化中很被重視的價值觀。
這邊有個很弔詭的地方,是我常注意到,部分相當強調要孩子「聽話」的家長,其實本身的個性很自我中心,也不見得聽他父母的話。簡單來說,是用傳統的大帽子,像是「孝順」來要求孩子,但是家長自己可以不用被要求,不管使用了什麼講法,只是想要他人來配合自己的需要而已。
以前資訊不夠流通,很多檯面上的講法過於單一,無法被檢證。現在資訊爆炸,即便是高學歷、高成就的知識份子,講法也可能偏頗,甚至論證的基礎薄弱,其說法有其明顯的利益與目的性,不見得是事實,說不定他們自己心裡也清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開始重新思考,大人說的話都對嗎?聽大人的話,能促進孩子思考,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嗎?大人說的話,是為了大人自己,還是為了孩子呢?
大人說的話,當然可能不是為了孩子。我遇過長輩或者是父母的某一方,因為離婚的關係(有時牽涉到監護權的爭奪),一直灌輸孩子仇恨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的想法。細究大人的心態,基本上比較沒那麼在意孩子的心理健不健康、快不快樂,大人主要是想為自己出口氣。
有一位家長,也曾經很憂心地表達:「如果讓孩子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那我不就有可能失去他了嗎?」
所以顯然是為了大人自己的情緒,不想協助孩子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至於這樣對孩子有沒有利,那是其次。期待用一些方式(例如打壓、扭曲、愚弄…),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代價就是,孩子沒機會好好地探索自己的心,以及不敢表達自己對另一方父母的喜愛。
我甚至遇過有位單親媽媽,明白表示自己不喜歡某個孩子,覺得管不住他。所以對這個孩子,媽媽特別不上心,聯絡簿經常沒簽名,很多跟這個孩子有關的事放著不處理。不過,即使孩子清楚表達想跟爸爸住,爸爸照顧孩子的意願也很強烈,父子關係很好,但媽媽就是不放手。我不清楚媽媽的目的,但我知道這種情況下,沒有人得到多少好處。
不是只有現在才發生這樣的事,我也聽長輩講過,即使在以前民風保守的時代,把孩子賣掉、推下海,換取金錢去賭博的例子,也時有所聞。大人也可能不夠成熟,大人也可能利慾薰心,大人也常常做出錯誤的判斷。
人性之惡,其實我們有了一定的人生經驗,就能領略。聽話,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孩子聽話,大人在管理上、教養上,會比較輕鬆方便,但這真的是為了「教育」孩子嗎?
孩子過度順從,沒有磨練出自己的判斷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在投入職場與社會之後,需要大量的決策。這時候,父母的知識不見得跟得上時代,更不見得在孩子身邊,孩子便可能無所適從。如果遇到願意幫忙的貴人還好,但通常機率比較小;如果遇到想要藉著孩子的信任,而進行欺壓與剝削的人,那要靠孩子自己跌跌撞撞摸索出一條路,不知道要多久?!
其實,大人要孩子聽話,只是把孩子遇到問題的時間往後拖而已。有時候大人不想想那麼多,只想要眼前輕鬆。
讓我們從根本想起,為了讓孩子「聽話」,我們用了什麼手段?
正向一點的方式,是鼓勵,偶爾我們也說理。不過,相對來說,負面的方式通常頻率更高、強度更強,像是威脅、恐嚇、欺騙、命令、碎碎念、處罰(包括斥責與體罰)…等,是教養中非常常見的方式。換個方式來說,就是通常我們比較不希望孩子在跟同儕相處時進行的互動,我們拿來用在孩子身上。
說理、鼓勵,很花時間,需要有很多愛心與耐心,父母自己需要刻意去培養,在思想上要做很多準備。而且正向的方式,雖然長期來說,有助於孩子內化,但是卻難以保證立即見效。有些父母也不是故意的,是因為他們也沒有好的榜樣,所以這種比較成熟的思想與行為,可能這輩子都學不會。
不過,想學就有機會。
有心教育孩子,就是要花時間,要想清楚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有要求的理由。我們有什麼困難就明說,不用呼攏孩子,讓孩子早一點知道,父母也不完美,很多能力也有限。這一步能踏出去,我們自己會先變得更成熟,孩子更有機會從我們身上學習與成長。祝福您!
.
ps. 在「聽話才是好孩子」的傳統價值下,有自己的思考、願意表達、希望得到討論的孩子,很有可能被標籤為「壞孩子」,或者「叛逆」。
pps. 思想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遇事回應的方式,也有多種可能性。標準答案式的教育,到底是鼓勵我們思考?還是要讓我們知道,別想太多,學著揣摩上意比較重要?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評價
嗨,未來每週一晚上九點半會進行線上讀書會
這些書改變了我的思維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希望可以以影片的方式留下來,也帶給你的生命一些正向的改變
這一集是正式直播前的測試集
主要目的是測試器材有沒有問題
內容則順便分享了:
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個重點
二、深植在每個人心中的金錢藍圖
三、倖存者偏誤
如何快速的知道一本書的內容呢?【如何閱讀一本書】教我們怎麼看書,他認為看書應該先從:
1. 書名、副標題
2. 書封、書底
3. 作者、譯者
4. 目錄
5. 作者的序、前言、導論
(其他人寫的序可以跳過無妨)
以此順序看起
直播最後的Q&A回答了如何分辨成功人士是否為倖存者偏誤?
以及說了一個鼓勵人心的故事
未來我們每週一晚上直播見了
(每週四晚上九點也會上新影片,在等呱吉直播前,先看一波暖身吧)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barleyorange@yahoo.com.tw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自己的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來幫影片上個字幕吧:http://bit.ly/2ZwKgZ8
#金錢藍圖 #改變人生 #讀書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rJYmbWBGSY/hqdefault.jpg)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吳所不聊的天元君 Youtube 的評價
我覺得這本書分析架構和描述方式都值得稱讚,也因為收穫實在太多,覺得自己不順道整理分享一下自己的讀後心得太對不起這本書的三位作者!
企業需要有平台經濟模式的 DNA 而這DNA就是:
用平台思維模式研究所屬產業,建立自己的價值創造生態系
記住這句話:
企業存在是為了媒合並促進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
最後、我個人的心得:
閱讀完這本書並不會讓你的企業變成獨角獸公司!
但它確實能讓你避免許多的錯誤也許因為這樣你會更接近成功!
平台經濟模式- 從啟動、獲利到成長的全方位攻略 這本真的很值得各行各業都認真組個讀書會研讀並分享彼此心得與交流,想想自己身處的產業該怎麼面對這巨大的影響和改變~
並且我自己也想試試看讀書心得是不是還可以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呢? 所以我自己試著整理簡報、順邏輯、也進行一個不太長的線上影片錄製的方式,如果看不過癮~ 來聽聽我說書吧~~~
文字版本 請看這網頁
http://www.9i543.com/26381/boo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WokrRsafA4/hqdefault.jpg)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劉北元 Youtube 的評價
打破空間限制,超過100人同步上線。
穿越座位距離,每次都是學霸第一排。
在家就能發問,即時舉手、訊息找解方。
2021劉北元讀書會(原夏季班) 招生開中🔥 2步驟 手刀刷卡搶報名 🔥
1️⃣填表登記:
https://forms.gle/qqSvEjgurd7XSwBZ9
(內有完整上課時間、地點、費用可參)
2️⃣ 刷卡,完成報名:
https://core.newebpay.com/EPG/MS3452026288/scpJRc
📌#三班名額僅剩 ❗
|台北9席|
|台中8席|
|高雄4席|
還在猶豫嗎?快完成報名及刷卡!
▪️▫️▪️▫️▪️▫️▪️▫️▪️▫️▪️▫️▪️
🌟頂尖名師劉北元-保險法權威
|20年王牌律師、業界唯一法庭訴訟實務經歷,北宇管顧公司總經理。
🧠獨家傳授的課程內容
|由法院實務案例建構你攻防的邏輯思考!
|保險法、民法、稅法,訴訟分析與商業模式,五大專業一次完成!
|最快時事見解、工作難題排解、課堂隨時發問,疫情期間給你的依舊不減!
.
客戶在乎的,是你為他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的一刻;
來劉北元讀書會,讓你創造 #超出客戶期待 的每一刻!
#快用行動實現你的年度目標
#報名專線0928510014
▪️▫️▪️▫️▪️▫️▪️▫️▪️▫️▪️▫️▪️
ℹ️ 課務組小提醒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室內禁止五人以上的集會,本課程在中央指揮中心解封前,將採 #線上課程 方式進行,嗣中央指揮中心解封,放寬室內集會人數後將回復實體課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lnigBXjhUc/hqdefault.jpg)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愛讀書也愛遊戲:簡老師的讀書會|預告片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讀書會 ,是一群朋友以書會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分享, 進行 有方法、有條理的討論,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洪建全基金會精心錄製「愛讀書 ... 線上 輕鬆讀書 ... ... <看更多>
線上讀書會進行方式 在 [心得]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八卦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讀後心得和五個啟發
水很柔弱,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物質,水很平靜,卻能流進任何可能的地方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be-water-my-friend/
在 2023 年 6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帶大家討論了《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這本書,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收聽 Podcast 「下一
本讀什麼 EP.295」的讀書會對談。這篇文章是我自己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摘錄,跟讀書
會有少量重疊的部分,歡迎搭配閱聽。
這本書在說什麼?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是一本描寫傳奇武術家李小龍的人生哲學的書,由他的
女兒李香凝親自執筆撰寫。李香凝是「李小龍家族企業」(Bruce Lee Family Companies
)的首席執行長和「李小龍基金會」的主席,她想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到她父親的哲
學和生活方式。
書中廣泛地探討了李小龍那句經典名言「Be Water, My Friend」的哲學內涵。從這句話
出發,李香凝詳細解釋了「水」的多重意義,像是水既柔軟又堅韌,適應萬物卻又能匯聚
為強大的力量。這本書不僅記錄了李小龍在武術、影視界的地位和成就,還深入他的日常
生活和思考,包括他是如何面對阻礙和挑戰的。
我自己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除了深入了解李小龍的多層次人格和多才多藝的一面,還能
掌握他的一些生活哲學和處世智慧。比如,如何像「水」一樣在生活中游刃有餘,如何面
對人生的阻礙和挑戰,以及如何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對於身為創作
者的我而言,李小龍的這句「活著,就是透過創作來自由表達自己」更是讓我感動到無法
自己。
1.從師傅葉問的懲罰悟出道理
起初李小龍是在練武時理解這個道理,「化為水」是為了體現人生的柔軟與自在。水能夠
隨著容器調整形狀,可強可弱,永遠保持自己簡潔自然的狀態,卻又能找到方向往前流動
。
或許有些讀者已經知道,大名鼎鼎的葉問曾經是李小龍的師傅。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
事,葉問在教學生如何放鬆、忘掉自己、見招拆招。可是當時的李小龍既聰明又好鬥,一
直沒辦法順其自然地放鬆。葉問跟他說:「這星期就不要練了,回家好好思考我說的話。
」
這對李小龍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師傅竟然不讓我練武!?」在不能練武的這段期間,他
有一天從香港的一個小港口划船出海散散心。他在搖晃的船上非常生氣,用力搥了海水好
幾下。突然間,他靈光一閃,他悟出了兩個道理。
他的第一個領悟是:「海水不就正在向我闡述功夫的原則嗎? 我搥它,但它毫髮無傷。
而且我是用盡全力去搥的,但它還是沒受傷!然後我試著用手把水抓起來,但根本不可能
辦到。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人們可以將它裝在小瓶子裡,讓它看起來好像很弱。事
實上,它能夠穿透世界上最硬的物質。這就對了! 我想要跟水一樣!」
接著,他又看到一隻鳥從頭上飛過,在水面上投射出倒影,他得到了第二個領悟:「我在
面對對手時的思考與情緒,不就該像鳥的倒影掠過水面嗎?這就是葉師父的意思:心境不
能被拘泥或阻礙。因此,為了控制我自己,我必須先接受自己,也就是順從我的本性,不
要違抗它。」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學會像水一般有彈性與感受力、既柔順又無法阻擋,那會如何呢
?對像李小龍這樣的武術家來說,這就是武藝的極致。李香凝也註解道:「對我來說,則
是自我表達、力量與自由的極致。」
2.全心投入生活的活在當下
假如我們想充實自己的潛能,就不能自滿或停下腳步。我們必須找到向前邁進的路,然後
一次又一次的充實自己。而為了找到我們的路,我們必須隨時留心周遭發生的事情。 我
很喜歡李小龍這句話:「為了成長與發掘新事物,我們必須投入生活,而我每天都很投入
,有時過得好,有時卻很挫折。」儘管知道生活有起有落,但仍然全心投入。
不過呢,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感官都有在運作,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
知覺、自我意識與潛能。我們既沒有主動引導人生的方向,也沒有留意或運用自己的能量
、所處的環境與關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被動」地看著人生將把我們帶到何處。
曾經,我也是一個被動的乘客,追逐著眼前的金錢和名利,用職等和薪資看待別人。當時
的我沒有多加思考,只是順應著世俗的價值觀在過我的人生。直到我深切反省,且誓言奪
回人生主導權的很久以後,我才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必須從乘客變成駕駛,」我繼續
寫道:「如果凡事缺乏計畫,還強迫自己活在當下,就像是閉著眼睛過生活;如果不對過
去進行回顧和反省,還催眠自己活在當下,就是對生活心不在焉,忽視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的可能性。」
我認為那些老是聲稱自己「活在當下」的人,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會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且對未來胸有成竹,因此在當下活得十分從容的高手
;第二種則是對生活心不在焉、走到哪才做到哪,只關心顧自己死活的混蛋。
贏家和輸家都一樣懂得活在當下,但是背後的心態卻大不相同。能夠瞻前顧後又活在當下
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卻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
如同李小龍所說:「如果你熱愛人生,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就是時間構成的。」維
持自己的精神力並專注於實現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嚮往什麼,才能夠真正有效的運
用時間。
3.保持空杯開放的心態
「化為水」這句名言,是以一句鼓勵的話開頭:「放空你的心」(empty your mind)。
這個要求不但擺第一,或許也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為它才能讓我們準備好面對接下
來的所有事情。李小龍認為這個動作(拋開成見與定論的拖累)本身就是在解放力量。事
實上,假如你先專心進行這個步驟一陣子,你的心靈將會大幅拓展。
這種保持空杯,做好準備的態度,也就是武術當中所謂的「警戒姿態」。
像是李小龍認為:「基本架勢是一切的基礎。」這句話帶有了一種生活態度,打好基礎,
架勢就會穩固,能夠反應任何情勢並移動。在放鬆與緊張之間取得平衡,就能立即且有效
率的回應現況。只要能夠簡潔、輕鬆的移動與調整架勢,你就不會被腳跟上的重量拖累。
相反地,用簡單且有效率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理與心理,就是最好充實及應對人生的姿態
。
仔細想想,水永遠都是放鬆卻做好準備的。有句俗話叫做「一發不可收拾」,當水被某種
障礙物擋住時,它會平靜等待,卻又伺機而動。一旦移開障礙物,水就會立刻奔流過去,
毫不遲疑。即使處於流動中,它也能夠毫不費力的回應所處環境。
如何讓混濁的水變清澈?只要讓水靜止,它就會自己變清澈。如何充分的休息?只要保持
平靜,任由時間流逝,最後就能充分休息。
這個觀念也讓我回想起一段經典金句:「水的清澈,並非因為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
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那些能夠看清楚目標、勇往直
前的人,往往是採取「減法」策略。
你必須透過減法,果斷放棄。當你放棄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聚焦於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情時,筆直的目標之路才會展開在眼前。適當的放棄並不代表你很脆弱,只是代表了你把
時間和精力,用在對目標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當你離目標愈來愈近,你會遇到許多「機會」和「分心」。成功達標的關鍵在於:分辨哪
些事情是機會,哪些事情是分心,值得把握的機會很少,需要被捨棄的分心很多。
4.不完美就是成長和改進的機會
「化為水」並不是要我們嚮往完美,因為完美就像是難以伺候的主人。
書中指出,化為水並不是要控制一切,因為控制就像勒緊脖子的枷鎖。現在我們就先把完
美與控制想成這樣吧。人生持續在我們眼前展開,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每次不完美都能
替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藉此成長並付諸實踐──而這正是人生的完美之處。
只要實踐那些曾挑戰我的事物──接受、耐心、愛、改變──我就能夠獲得自信,直到實
踐的技能成為習慣。真正的完美,應該被視為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我們實現的最終成
就。如果能夠接受這個概念,你就能把人生的不完美之處,當作為了達到完美的課程,與
成長和改進的機會,而不是將之看作成功與否的指標。
李小龍曾經說過:「請記住,我不是老師;我只能充當迷途旅人的路標。該往哪個方向走
是由你決定的。我可以提供經驗,但絕非結論,所以就算我說了什麼話,你還是要澈底審
視之。我或許能喚醒你的意識,幫你發現與檢視問題。好老師的功能是指點方向,而不是
給予真相。」
他也提醒我們,不是要努力尋求資訊,而是要「努力尋求理解」,因為「重點不在於你學
到多少事情,而在於你吸收、實踐了多少學到的事情。」這個觀念也很像我自己曾經寫下
的:「不要求記得,而是求理解」,我們是因為先理解了,才記得住;是因為實踐過了,
才變成自己的養分。
書中提到,不管什麼時候,李小龍都會寫下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檢視自己的學習過程。他
並不是寫傳統的日記,當然也就沒有保存日記的習慣,但他的確會追蹤自己的學習進度,
誠實寫下自己的想法、目標、夢想與假設。
5.當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凡人
李小龍曾經說:「當我觀察四周,我總是能學到一件事,就是永遠要做自己、表達自己、
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到外頭尋找成功的人格並複製它。從你的根開始,也就是『我如何
成為我?』」他相信達成這項核心價值、穩固自己,正是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
書中又進一步解釋這個觀念:我們要成為說到做到的人,成為真實且完全活在當下的人,
成為技術熟練的人,成為擁有強大能量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振奮所有我們接觸的人
。李香凝指出:「你並不是要努力成為李小龍。你要成為說到做到的人,成為真實且完全
活在當下的人,成為技術熟練的人(因為你有花費時間與心力練習重要的事情),成為有
強大能量的人──你要振奮所有你接觸的人。」
這不需要什麼外在的頭銜,像是「史上最偉大的武術家」、「諾貝爾獎得主」、「本月最
佳員工」、「最棒的媽咪」。因為頭銜是一種標籤,甚至會產生限制,也只描述了「你」
這個人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但假如我們一定要有個頭銜,她認為最棒的頭銜或許可以是
:「充分表現自己的凡人」。
這讓我體悟到,充分表現自己,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而是砥礪自己前進。
看別人出版暢銷書時,每天寫 100 字好像不怎麼值得。看別人打破紀錄時,每天運動
10 分鐘好像不怎麼厲害。看別人多益高分時,每天背 3 個單字好像不怎麼有用。但是贏
得「下一個十分鐘」,是偉大的一種展現方式。
人們總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資源,但總是無法去善用「已經在自己手
上」的時間和資源。成功的訣竅就是把握下一個十分鐘,對每個時刻持續地投入。傑出的
表現不是一時浮現的,而是一直投入的。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208.18.87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6927287.A.E0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