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醫師
跳脫開醫師這個身分,
我只想對酸民們大喊
『不是說不爽不要做?』
『沒醫德?』
『那就去跳大神喝符水啊』
但是我是醫師,所以。。。
只能告訴自己,
行醫的路上難免遇到逆風和荊棘
就當成上帝給予我們的挑戰吧!
今天要退房換飯店,趁孩子起床前,
幾點想闡述的:
1.公費生制度:
以公費醫師來說,這個制度根本政府就是最大的奴隸主。
想想,在你18歲那年,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要你選填志願。
你會知道公費生制度有多險惡嗎?
以學費最貴的私立大學店中國醫藥大學來說,一學期八萬,一年十六萬。
扣除實習的兩年,前五年的學費約八十萬。
但你選填公費的話,畢業後選填科系受限制,考完專科以後,要綁你下鄉服務四年。
我知道講這個不符合鄉民大多數的仇醫仇富的風向,但我還是想說。
舉麻醉科為例,一個麻醉專科醫師正常的薪水平均值是三十萬/月, 公費生的主治醫師我聽到最慘的薪水是5萬/月,比住院醫師還低。
一個月差25萬,一年差300萬,綁你四年下來,公費生的薪水和非公費生的薪水,差額可以差到1200萬。
而選填公費,只是讓你省下不到一百萬的學雜費。
而且還公費的地點,通常都是沒人要去的偏鄉,也不由你自己決定,通常是到了畢業那年,才告訴你,你可以去哪裡,不會是信義區,有可能是信義鄉。
除了地點,還有還公費的年數,也都是畢業分發時才告訴你今年的規則。
但一張空白的賣身契卻是在十幾年前,你才18歲,考完聯考分發時就簽出去了~
如果你家裡面沒有人是醫師,你會知道公費生的陷阱嗎?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和公費老師一樣,保證有工作分發給你,不怕變成流浪醫師找不到工作,念大學還不用錢,是個好選項!
#就是這樣的資訊不對等
2.這也是為什麼常常公費醫師還完就會離開,而不願意留下來服務的原因之一。
而這位綠島的醫師,還完公費以後,又留在綠島繼續服務。如果不是出於『愛』,我真的找不到理由。
其實我 #不想提醫德兩個字
我最討厭的就是拿醫德兩個字來道德綁架醫護人員了。
如你們所知
雖然我一直都有在去支援偏鄉醫療。
但其實我也很討厭聽到 #謝謝您的犧牲
真的,沒人應該要被犧牲。
犧牲兩個字通常背後也是一種道德綁架,利用醫師不捨病人的心,用醫德和良心的大帽子來冠在醫師身上,這太沉重了。
我們要的,
其實只是一聲謝謝,和一份尊重。
最後,哭爸一下這個恐龍媽媽
好心去綠島支援的醫師被公審。
https://ppt.cc/fM6aZx
血流滿面?流你老母啦,乾!
正常人,看到你自己的小孩傷口流血了,你是會拿紗布緊緊壓著不要讓血流下來,還是故意把傷口打開,讓血流出來佔滿整張照片,以逞你想公審醫師的私慾?
你以為風向這麼好帶?
那個血量有沒有3cc?
騙林北沒見過血484?
大概只有記者的智商才會被騙,
才會寫出這種人神共憤的標題。
偏鄉醫療有多匱乏你知道嗎?要不是這些熱血捨己為人的醫師,你連看個感冒都要後送到本島!每年台東有多少人是死在後送的南迴公路上,命長拼不過路長!台東都這樣了,更遑論離島!!!
想起來有一次去某離島支援偏鄉醫療,遇到一個腸胃道穿孔的病人,但他有嚴重的心臟病《severe AS》,如果是在西部的地區醫院,我一定把手術取消,請病人轉院到醫學中心,才有更齊備的醫療資源,但那是離島,病患家屬告訴我,他們沒有錢沒有資源可以後送本島,如果我不幫他麻醉,那他們也只能把病人他帶回家『順其自然』!!
註:severe AS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隨時可能出現猝死。
我清楚的知道,這個病人沒開刀就一定是死掉,我拒絕他就是放他回家等死,甚至他可能撐不到我短期支援結束前,就會先我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麻,有可能病人會因為急性的心臟疾病死掉,然後我要賠三千萬。
不麻,我要背負沈重的心理壓力,這病人我有機會救他,但我沒伸出援手。這條命要不要算在我頭上?
我不知道那位家屬還記不記得我,畢竟我胖了30KG。(笑)
但我永遠記得家屬那個悲傷的樣子,他懇切的告訴我,
『醫生我相信你,也拜託你要相信我,我不會告你的。』
這是屬於偏鄉居民的悲哀,也是去偏鄉奉獻服務的醫師常常要面臨的壓力。
先想想這些醫師們為你們付出了什麼?
#青春 #家庭 #生活品質 #甚至為了小孩求學要跟家人分隔兩地...族繁不及備載
他們大可以留在台北,下午去逛個百貨公司,喝個下午茶。
再看看你們對這些醫師做了什麼?
再看看記者,寫這種標題,
#良心不會痛嗎?
這個出血量,看起來就是幾cc的血,然後流下來暈開而已,月經的量大概是這個的幾百倍吧。
故意讓血流下來,不就是為了想要拍照po網,試圖帶風向攻擊醫師?
有時間拍照po網,幹嘛不把傷口加壓止血?
如果是你們的孩子受傷你會趕快加壓止血,還是看血流出來變成一大滴,然後流下來,再趕快拿相機拍照po網?
#公道自在人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綠 島 醫生 醫德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這兩天有一位住在 #綠島 的媽媽,在臉書社團PO出女兒頭部受傷的照片,指稱綠島衛生所的醫師 #沒有醫德,不願意在六點的休息時間立刻為孩子進行縫合,並說孩子在哭鬧可能無法縫,要有男人壓住,叫他先去吃飯,七點再來縫。
我們希望大家在這個議題,不必快速決定要選哪一邊站。我們可以一起從幾個角度,讓這個引發廣大討論的爭議,產生更大的社會教育意義。
一位媽媽看到自己女兒的頭部撞到流血,會緊張、擔心是人之常情。而在本島唾手可得的醫療資源,在綠島這樣的離島,往往是非常稀缺的,這種相對剝奪感,可能也是引發衝突的原因之一。
對這位醫師而言,他是 #島上唯一的醫師,如果沒有人來接班,他就得24小時,不管門診、急診都要看。根據綠島衛生所的說法,這位醫師曾經連上10天班。甚至今年3月醫師的姨婆過世,也因找不到支援醫生而未能送家人最後一程。
我們初步看過媽媽PO出的照片,孩子確實有頭部流血的狀況,但看起來不是血流不止的情形。在頭部、臉部的微血管分布很密,只要受傷,出血量看起來是容易比其他部位來得大的。
從醫療的角度來看,急診的醫師首先要確認的是「生命徵象」。如果這個孩子呼吸、心跳、血壓、意識狀態...等重要徵象都正常,也沒有出血不止到可能休克的狀況,就不是必須「立刻處理」的急症。
只要沒有持續出血的問題,這個傷口可以從長計議,根據不同的考量決定下一步。如果要求美觀,甚至是隔天出島再縫也可以,這也是當時島上醫師有提出的一個建議方向。
但當下似乎醫病雙方彼此的溝通狀況不太順利,我們不在現場,沒辦法說到底是醫師有講、民眾沒懂,還是醫師講不清楚,民眾也搞不清楚。但無論如何,發出了這個PO文,看起來已經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了。
因為事實狀況並沒有被完整還原,這件事情也很難論斷「對錯」。從醫療處置的角度上來說沒什麼大問題,從溝通的角度來說,在醫師、病人,或者說醫病彼此,看起來都有做得更好的空間。
我們作為醫療人員,其實很期待自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足夠的耐性,和每一位病人好好做溝通。但有時候忙碌起來,或者是各式各樣的壓力疊加在一起,就不一定每次都能維持最完美的表現。希望大家可以理解,醫師也是人,如果讓你有感受不好的地方,希望我們可以彼此都拿出更大一點的包容。
另外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在離島工作的醫師,真的不是很簡單。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常常就是「一個人」被放在島上,負責守護全島民眾的生命,幾乎沒有上班、下班的分別。除了幾乎無法下班以外,醫療資源,以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協助,往往也不太足夠,就算自己再強,也常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當初我們開始經營 MedPartner 這個團隊,就是因為相信最美好的醫病關係,應該是夥伴關係(Partnership),希望透過醫學知識的分享,降低醫病人員的溝通落差,讓醫病之間 #多一分同理,#少一分衝突。真心希望島上的醫師不要因為這次的事件而難過失志,也希望這位媽媽和孩子得到了適切的幫助。醫病之間真的不是對立的,更多的互信、互諒下,我們都值得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環境,不是嗎?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綠 島 醫生 醫德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八卦
關於這次綠島支援醫師被公審(https://bit.ly/2I2lGcz),我也想說話。
1. 美國醫生寫劇本的「急診室的春天」第一集,剛到急診當班的實習醫師,病人眾多,好不容易抽空到一個手指割傷的病人面前,剛坐下來要縫,問旁邊家人,「割傷多久了?」
家屬說:「已經超過12個小時了。」
醫師於是又把要縫合的針放下來,說已經過了primary suture的時機,要等delayed primary suture了。
---------------------------------------------
這種傷口,別說是在綠島,可能在哪裡都一樣,一定得等;
你看過那種出血像泉湧一樣的場景嗎?
我看過很多次。
如果在美國英國,這種傷口,可能半天一天都等不到,更別說可以掛急診了。
-----------------------------------------------
家屬說: 「醫德呢?別人的生命都不是生命嗎?」
只是這樣傷口哪裡會影響到生命?
如果是我自己小孩,我在醫師縫合之前,我一定加壓傷口止血,絕不會故意讓自己女兒流血流出來拍照,故意影響大家對醫師的觀感。
又、醫德是什麼? 妳要去問問美國英國醫師嗎?
2. 根據三總公開分享的核心課程(https://bit.ly/2OA0f3L),一般傷口12個小時內縫合,臉部傷口可延至24小時內縫合。
全綠島只有一個醫生,家屬妳希望多VIP的服務?
3. 我認識的一個婦產科前輩,接生數量非常大。有一次回家洗澡,肥皂剛打上,產房就打來,一個孕婦的胎心音減速,必須趕緊剖腹,這位前輩請產房總醫師先處理,說隨後就到。
一到產房,被家屬用相機伺候,記錄他到院的時間,強迫他簽下切結書,如果小孩未來發生任何問題,一概由醫師負全責。
----------------------------------------------
這位家屬(我很想問),你知道我這位前輩正在下班、洗澡中嗎? 人家好心下班後來醫院,義務幫你太太的忙,你這樣拍他照、強迫簽切結書,這樣對待你小孩的恩人,說得過去嗎?
難道醫師不是人? 醫師都不用休息洗澡睡覺吃飯嗎?
===========================
綠島支援的這位醫師,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待命,就算超人也會垮掉。
回來台灣本島好了,別人不珍惜妳,
這個世界一定有更值得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