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我最喜歡的是枝裕和作品了。
⠀⠀⠀⠀⠀
這當然是一部拍給過世母親的私人電影,但他卻說自己與這部電影有難以言喻的距離感,可以坐在電影院非常客觀地像個觀眾一樣看這部電影,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這麼抽離,只說:「也許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我自己吧,這不是一部建立在『愛』上面的電影。」
⠀⠀⠀⠀⠀
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在於做好四個動作:料理、吃飯、走路、停留。
⠀⠀⠀⠀⠀
在這四個動作裡,充滿對白,充滿話語,可它從頭到尾就沒有說到「愛」這個字,但這部電影,不折不扣充滿了愛──是一部是枝裕和描寫現實人性,才能拍出來的「愛」。
⠀⠀⠀⠀⠀
特別是片名的歩いても歩いても(中國譯名精準:步履不停)的「走」的其中一場戲:良多一家人及母親一起去掃墓,墓園在山坡上,攝影師山崎裕鏡頭一帶,夏風吹拂,樹木綠蔭,三個大人跟一個小孩已經到了墓園(敘事省略掉走上去的過程),但不知為何也不知何人,墓碑旁的花瓶裡已經插了束向日葵,老媽媽隨手一拿,把那向日葵抽起來,「幹嘛拿掉」,「不然會放不進去啊」,她就把她自己帶的花,放進去了。
⠀⠀⠀⠀⠀
這個舉動乍看有點自私──說不定是喜歡哥哥的人先來掃了啊──但卻又十分合理,她一年就等這一天的這一瞬間,當然沒有別的東西比她對孩子的思念重要。一邊拿著勺子澆水一邊笑唸著「今天一整天都很熱吧?很舒服吧」,鏡頭又一帶,旁邊與她無血緣關係的「孫子」,看到奶奶這個舉止,有點嚇到,但回程一走,才是重頭戲。
⠀⠀⠀⠀⠀
觀眾都看到了,在良多還沒到家前,與自己女兒在抱怨「他為什麼就要選帶個孩子的寡婦呢」的媽媽,因為腿腳比較不方便,與良多走在後面,而與老媽媽相處往來始終很客氣的母子倆走在前面,兩對母子,各自說著自己的碎唸,年輕媽媽說的是已過世的生父,下次也去幫他掃墓吧這種溫柔的話語,但拿著那束向日葵的老媽媽,說的,卻是等你爸死了你就可以搬回來啊(而YOU飾演的女兒角色回家只有一個目的:跟媽媽討房住,但顯然媽媽沒有要理她),又問「小孩的事你想了沒?有了孩子之後就很難分開哦」。
⠀⠀⠀⠀⠀
對啊,在兒子面前何必客套,她完全不掩飾對那個女人的不看好,她也不說什麼漂亮話,她確實毒舌,她確實自私,自私的只為這個小孩想──這太真實了。
⠀⠀⠀⠀⠀
她希望兒子有了家庭後,有事業有房就可以買車,一起帶她出遊,所以在這場走路戲,走著走著,偶然看到汽車,她是隨口說「這坡每年越走真是越吃力了呢」,兒子當然懂得她心意,但他只回她「走路對身體比較好啦」就草草帶過。
⠀⠀⠀⠀⠀
但電影最後一幕,是枝裕和讓阿部寬的獨白說著「直到她過世,我還是沒完成她想坐車的心願」,緊接著的,就是兒子一家人去祭拜已經過世的老媽媽及父親。
⠀⠀⠀⠀⠀
同一條路,同一個坡道,兒子帶著當時一起去拜哥哥的妻子及兒子,還有已經生下與她有了血緣關係的小女兒,坐上了她無緣坐上的汽車,離開這條路,結束了這部電影,而那場景依舊夏風吹拂,樹木綠蔭,就像他這輩子,都要帶著這樣一點遺憾,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
但人生在世,誰不悔呢。
⠀⠀⠀⠀⠀
是枝裕和說這部電影不是建立在「愛」上,但是有愛,才有恨,才有悔。
⠀⠀⠀⠀⠀
也才有樹木希林在年年忌日找來大兒子拯救的那人,像是折磨他,教他「不要忘記了」每年消磨自己一點點的恨意;也才有樹木希林在夜晚看見有如哥哥化身的蝴蝶,像是在說終於遇到你了那執著神情──這些都是太真實的感情,再真實不過的愛。
⠀⠀⠀⠀⠀
⠀⠀⠀⠀⠀⠀⠀⠀⠀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在二十出頭,覺得沒意思,太平淡了,說是電影,其實更像舞台劇啊,就這樣看過去了。第二次看,在《小偷家族》得到金棕櫚獎後,誠品電影院辦一系列是枝裕和的回顧影展,完全不知為何,那次居然感動到流了幾滴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我的哭點在哪裡,這部電影究竟哪裡打動我了。
⠀⠀⠀⠀⠀
第三次看,就在去年成瀨巳喜男影展結束之後,知道是枝裕和在拍這部片之前,做為參考,有重新鑑賞幾部成瀨名作──我懂了一些了,因為是枝裕和太懂了,他像成瀨一樣把那些真實的感情都藏了起來,藏在料理、吃飯、走路、停留裡,但那其中,確實是有愛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湄南河是泰國的著名大河,河岸開闊,水流湍急,風吹浪湧,碧波漣漪,龍舟擊水,顛簸不已。南行不久,漸入小港,開始了泰國人引以為豪的東方威尼斯-水上市場之行。說是市場,其實開頭的一段並無趣聞可言:河既不寬,水且混濁,雜草以至生活垃圾在河面蕩漾,空氣也不新鮮。河的兩岸是低矮的住房,船過橋樑,甚或可以看到居住...
綠蔭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日本蔦屋書店集團來台首號店TSUTAYA BOOKSTORE,將於1月24日於統一時代百貨五樓開幕,秉持「書」是最強生活提案的媒介…
《文茜的世界周報》蔦屋書店專題回顧
【日本蔦屋書店首次舉辦大型國家展 臺灣就是唯一個主題 透過設計家俬.生活民藝.食味.電影、音樂與讀物 玉兔鉛筆.李宗盛.江振誠都是lifemaker 向日本民眾提案臺灣lifestyle】
甜蜜生活的感覺,有時竟會如此幸福地夢幻一般,和東京都心的喧鬧有段距離,多人合抱大樹,綠蔭隔開塵囂,大使館和高級住宅錯落,代官山原本略嫌僻靜寂寥的城區,2011年「蔦屋書店」亮相,三連棟純白T字形交錯鑲嵌外牆,滿滿的人氣和活力被輕易編織進去,驚嘆它是「世界最美麗20家書店」之一,全球生活型態產業的聖地。
「「蔦屋書店」不只是賣書與租借DVD和CD,還結合企業理念,透過書本,電影,音樂提供顧客,關於生活型態的提案,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舒適到即使夜深,閱讀的人還不捨離開,就要12點了,有些櫃檯空出來,準備換展。
登場的是「蔦屋書店」,開幕以來最大的國家特展,台灣展,「我們這次的主題就叫絆 KIZUNA,其實所有就是製作東西,或者製作一個刊物,或者是做一份料理,或者是做一份音樂,它其實都是跟人有關係,是牽扯,是斷不掉的。」
台灣的氣味是什麼,如何傳遞台灣人生活的溫度,體現文化品味的厚度,策展團隊從五個角度放射演繹,設計家俬,生活民藝,食物,電影和音樂,分別由五位lifemaker(生活創客)選物代言,「小時候有用過這個嗎,當然當然,對啊,我們小時候用這個,很懷念,現在日本人也用,可是他們是用黃色小鴨子。」
「這是玉兔鉛筆,玉兔原子筆,是我們小時候用的,但是我們覺得放在這裡,其實也沒有違和感,」「當然日本人沒有切仔麵的概念,但是如果把它放綠色,或是做一些陳列,台灣味也可以很充分表現出來,」「因為日本現在流行七零年代的一些東西,大同電鍋現在就是在日本,因為青木由香的關係,它在日本漸漸受歡迎。」
許多亞洲觀光客,拚命把日本電子鍋搬回家,書店裡熱情的日本人這時站滿走道,眼巴巴地等著見識台灣電鍋的魔法,「覺得(電鍋)外觀設計比日本電子鍋可愛,」稻葉說。
高麗菜摻或著馬鈴薯,外鍋內鍋加上水,按下開關,十幾分鐘後蒸騰逃逸的水氣,就把電鍋烹煮時的蔬菜味夾帶出來,伴隨熟悉的鍋蓋彈跳聲響,鄉愁恣意飄散在異國的書肆。
電鍋美食是家鄉味,國際知名的主廚江振誠,也和日本賓客分享他的台灣味,「台灣不管是在生活,在食材,或是人的生活行為裡面,都跟24節氣有關連,」「蔦屋書店」最美麗的角落,二樓Anjin餐廳,江振誠改造台灣傳統甜點和賓客交心。
「在鳳梨酥的方式,我們是用有一點半冰凍的方式,所以裡面會有一點那個,我們還是希望保留,原來鳳梨酥的概念,只是我覺得希望它可以更輕一點,」「不論鳳梨酥的溫度或者什麼的,真的讓人五感都打開了,真的很棒。」
二號館二樓音樂區,玻璃門打開,台灣音樂人李宗盛的CD陳列,精選作品集,音樂會現場,還有最近的「山丘」,另一大片櫥窗,是他打造好幾個世代,台灣流行樂的身分證明,搭配一把亮晃晃黑金鑲嵌,阿里山漂流的楠木手製的李吉他,華語樂壇大哥大創作心法難得公開,「50歲以前你可以為了一些小便宜,為了一些聲名,為了一些什麼你可以妥協,你可以什麼,50歲以後你不能再做混蛋了,我最近一個歌叫山丘,」「李宗盛說故事的方法,跟以前是不一樣了,我如何去從台灣出發,可是找到一個共同地帶,一個語言的氣息,是大中華都能夠快速接受並且被感動的。」李宗盛說。
「您的那麼豐富的創作過程裡面,有沒有哪一首歌是跟東京,或者日本的故事,或是戀情或者語境有關係的。」
「殘念啊,有一次跟我的女朋友,給狗仔隊追得很嚴重,唱片公司就很緊張,就在中目黑車站旁邊租了一個房間,在那邊基本上寫了兩個,這樣子,另外一個,一個叫做寂寞的戀人,是給莫文蔚唱的,那個歌詞我非常喜歡,固執的7-11 尾聲的夏天,太亮了,霓虹燈,天空的顏色好淺,傻子才爭吵,落葉是樹的風險,情感是偶發的事件,用偏方治好失眠,」李宗盛說。
全日本最具指標性的書店,讓台灣全面大方地露臉,這是前所未有的鋪排,有意思的是,主辦策展單位,是一間在台灣知名度不高,瀕臨結束收攤的雜誌,卻意外地在「蔦屋書店」,成為第一本中文雜誌,同時也是銷售量最高的外文刊物,「我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我想是因為雜誌刊登的照片,非常漂亮的緣故。」
日方對雜誌報導的台灣生活型態,因此感到好奇,專程前來參訪同時敲定特展,不到十人的雜誌社在兩個月內,幾乎找不到贊助商的情況下,多虧所有參與代言名人熱情地義務相挺,咬著牙黑著眼圈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他們(「蔦屋書店」)真的是把雜誌出版,當做是一個文化的根基,然後我只是一個中文的出版者,也不是日文版的出版,他們卻是這麼樣子的尊重我們,就是也很感動也很感慨,台灣什麼都好,人情味什麼都好,但是只要再稍微用點心,其實我們也可以跟世界接軌。」
代官山台灣展為期三周,接著將巡迴日本所有「蔦屋書店」,包括面積更大,配合智慧城開發的「湘南T-Site」,和新近開幕引發話題的「蔦屋家電」,也讓我們有機會一探這個,無懼網路時代挑戰,的實體"書店"王國。
綠蔭意思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八卦
可能是我最喜歡的是枝裕和作品了。
這當然是一部拍給過世母親的私人電影,但是枝裕和卻說,他與這部電影有著「難以言喻的距離感」,他可以坐在電影院,非常客觀地花上一小時又五十四分鐘,像個觀眾一樣看這部電影,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這麼抽離,只說「也許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我自己吧,這不是一部建立在『愛』上面的電影。」
是的,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只用了四個動作完成整部電影:料理、吃飯、走路、停留,在這四個動作裡,充滿對白,充滿話語,可它從頭到尾就沒有說到「愛」這個字,但是,這部電影不折不扣充滿了愛,是一部是枝裕和描寫現實人性,才能拍出來的「愛」。
我最喜歡這電影的那個部份,在於那個片名的歩いても歩いても(喜歡中國譯名:步履不停)的「走」的其中一場戲:良多一家人及母親一起去掃墓,墓園在山坡上,攝影師山崎裕鏡頭一帶,夏風吹拂,樹木綠蔭,三個大人跟一個小孩已經到了墓園(是的沒拍走上去的過程),但不知為何也不知何人,墓碑旁的花瓶裡已經插了束向日葵,老媽媽隨手一拿,把那向日葵抽起來,「幹嘛拿掉」,「不然會放不進去啊」,她就把她自己帶的花,放進去了。
這個舉動乍看有點自私(說不定是喜歡哥哥的人先來掃了啊)但卻又十分合理,她一年就等這一天的這一瞬間,當然沒有別的東西比她對孩子的思念重要。一邊拿著勺子澆水一邊笑唸著「今天一整天都很熱吧?很舒服吧」,鏡頭又一帶,旁邊與她無血緣關係的「孫子」,看到奶奶這個舉止,有點嚇到,但回程一走,才是重頭戲。
觀眾都看到了,在良多還沒到家前,與自己女兒在抱怨「他為什麼就要選帶個孩子的寡婦呢」的媽媽,因為腿腳比較不方便,與良多走在後面,而與老媽媽相處往來始終很客氣的母子倆走在前面,兩對母子,各自說著自己的碎唸,年輕媽媽說的是已過世的生父,下次也去幫他掃墓吧這種溫柔的話語,但拿著那束向日葵的老媽媽,說的,卻是等你爸死了你就可以搬回來啊(而YOU飾演的女兒角色回家只有一個目的:跟媽媽討房住,但顯然媽媽沒有要理她),又問「小孩的事你想了沒?有了孩子之後就很難分開哦」。
對啊,在兒子面前何必客套,她完全不掩飾對那個女人的不看好,她也不說什麼漂亮話,她確實毒舌,她確實自私,自私的只為這個小孩想──這太真實了。
她希望兒子有了家庭後,有事業有房就可以買車,一起帶她出遊,所以在這場走路戲,走著走著,偶然看到汽車,她是隨口說「這坡每年越走真是越吃力了呢」,兒子當然懂得她心意,但他只回她「走路對身體比較好啦」就草草帶過。
但是電影最後一幕,是枝裕和讓阿部寬的獨白說著「直到她過世,我還是沒完成她想坐車的心願」,緊接著的,就是兒子一家人去祭拜已經過世的老媽媽及父親。
同一條路,同一個坡道,兒子帶著當時一起去拜哥哥的妻子及兒子,還有已經生下與她有了血緣關係的小女兒,坐上了她無緣坐上的汽車,離開這條路,結束了這部電影,而那場景依舊夏風吹拂,樹木綠蔭,就像他這輩子,都要帶著這樣一點遺憾,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但,人生在世,誰不悔呢。
是枝裕和說這部電影不是建立在「愛」上,但有愛,才有恨,才有悔,才有樹木希林在年年忌日找來大兒子拯救的那人,像是折磨他,教他「不要忘記了」每年消磨自己一點點的恨意;也才有樹木希林在夜晚看見有如哥哥化身的蝴蝶,像是在說終於遇到你了那執著神情──這些都是太真實的感情,再真實不過的愛。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在二十出頭,覺得沒意思,太平淡了,說是電影其實更像舞台劇啊,就這樣看過去。第二次看,是在《小偷家族》拿下坎城金棕櫚獎後,誠品電影院辦的一系列是枝裕和的回顧影展,完全不知為何,那次居然感動到流了幾滴淚,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我的哭點在哪裡,這部電影究竟哪裡打動我了。第三次看,就在最近,在成瀨巳喜男影展結束之後(有機會再寫),知道是枝裕和在拍這部片之前,做為參考,有再次鑑賞幾部成瀨名作,但這一次我懂了,是枝裕和太懂了。
因為他像成瀨一樣把那些真實的感情都藏了起來,藏在料理、吃飯、走路、停留裡,但那其中,是有愛的。
--
現在在CATCHPLAY+上,就可以看到這部電影:https://bit.ly/3ffu4E5
搭配現在金馬57,CATCHPLAY+辦了一個「CP+無限看方案首月$57元」,只要輸入代碼【TGHFF57】,就可以用$57元,優惠暢看許多金馬影展相關電影,當然,也包括這部電影與是枝裕和導演的其他經典作品:https://bit.ly/38XlvfV
綠蔭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湄南河是泰國的著名大河,河岸開闊,水流湍急,風吹浪湧,碧波漣漪,龍舟擊水,顛簸不已。南行不久,漸入小港,開始了泰國人引以為豪的東方威尼斯-水上市場之行。說是市場,其實開頭的一段並無趣聞可言:河既不寬,水且混濁,雜草以至生活垃圾在河面蕩漾,空氣也不新鮮。河的兩岸是低矮的住房,船過橋樑,甚或可以看到居住在橋孔裡的流泯,一張殘破塑膠紙也算是抵擋風雨的大門,這種有妨觀瞻的景象在曼谷並非偶見獨聞,在曼谷的街頭路口,“嚴禁乞討”的禁令牌也不止一次地出現。不久,兩岸漸見芒果、椰子和鳳梨,水上也不知從何時開始飄來一艘艘雙人舴艋小舟,有的停歇在椰樹蕉林下,有的正劃向遊覽的龍舟兜攬生意。婦女們或在她們小小的舢舨上賣水果和蔬菜(芭樂、芒果、鳳梨、榴連和紅毛丹只不過是眾多誘人的蔬果中的幾項), 或賣扇子、涼帽,或賣魚類、海鮮甚至簡單的泰國點心,而小艇上那一束束美麗的熱帶花朵(像是蘭花)和一個個清香豔麗的花環更為這幅怡人的景致增添了瑰麗的色彩。言語不通,遊客便用手勢比劃,據說幾百年前的水上市場就是如此。近村寨處,還可看到一些老年婦女駕船擺攤,有茶水,有水果,甚至有傢俱雜物,據說這些人只是政府組織的旅遊景點的輔助場景,只擺樣子不賣東西。在湄南河上,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船隻在河道中航行,遊客可以沿著分支出來的狹小水道去觀賞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到了一個較大的村寨,大家上岸觀光購物。村寨沿河一路都是店,那是一些臨河的高腳木屋,地板底下面的木頭柱子牢牢地插入河中。商店的大門臨河開著,店門即是船埠。店內旅遊商品極多,有寶石、戒指、玉器,也有衣物。初到泰國旅遊難免情況不明,看著東西急於購物的不在少數,店裡也著實忙碌起來。水上行程二個小時,商店夾河相連,沿岸聳立的村寨古廟不時從綠蔭叢中探出金色的塔頂,皮膚黝黑的村人在河中沐浴,而成群的孩子也在水中嬉戲。
鄭王廟--又稱黎明寺,泰人稱“瓦倫阿”廟,是達信王鄭昭的皇家佛寺。在“黃袍之國”的泰國,全國城鄉有大小廟宇4萬多座,而位於湄南河畔的瓦倫阿廟則是全泰的四大名刹之一。這不僅因為它建築雄偉,更因為它昭示了四世泰皇-華人鄭達信拯救國家的偉大功勳。鄭昭,又名鄭達信,原是廣東人,250年前,他從廣東澄海出發闖南洋,最後落腳泰國。在西元18世紀60年代的泰緬戰爭中,緬軍攻破泰都大城,大城王朝滅亡。鄭達信率領以華人子弟兵為主的義勇軍浴血奮戰,沿湄南河長驅直入,收復大城,被泰人推舉為四世泰皇。為了紀念鄭達信領導泰國各族人民奮驅外敵,重整江山的豐功偉績,泰國人在他死後建廟紀念。整個鄭王廟建築恢宏壯觀,氣勢磅礴,依山而建、高達79公尺的鄭王塔凝重雄偉,正像偉男子頂天立地,予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主塔廟堂現供有鄭昭王像和其遺物,殿內懸有中國式的燈籠。四周有四座形狀相同的小塔環繞拱衛,構思獨特。
佛統大塔(Phra Pathom Chedi)是泰國最高的佛塔,也是佛統府的象徵,塔高127公尺,塔底直徑為57公尺,佛塔約建於7世紀,19世紀獲得重建和保護,佛統一座非常古老的佛塔,在古代時候可是個繁榮的大城市,且是印度佛教最早傳入泰國弘揚佛教的地方,後來在西元11世紀時由繁榮逐漸沒落,直至拉瑪四世時代才重新修建大佛塔。「佛統」一詞在巴厘文中的意思是「第一座城市」,佛統大塔在泰語中稱「帕巴統者裡」,意思為「第一佛塔」,從佛塔下方眺望佛統塔,看起來挺高的,在佛統塔的入口有三輪車出租,可用人力車的方式繞一圈佛統塔。從遠處望去,金塔就好像一座巨鐘,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極為壯觀。金塔中有一尊金佛和一尊臥佛,藏有珍貴的佛骨和佛祖的舍利子。另外,拉瑪六世的骨灰也埋藏在塔中。約在公元九世紀上葉,拍耶功王(Phya Gong)以干乍納武里中心統一了素攀那蒲密地區,周邊的小城邦如佛統、叻武里、碧武里等均向干乍納武里稱臣納貢。時拍耶功王妃懷孕,星相家預言王子成年後必將會弒父。至王子拍耶攀(Phya Phan)出世,拍耶功即令將他殺掉。但王妃將王子偷偷交給老婦媚紅撫養。拍耶攀成年後,媚紅把他送給叻武里城主當養子。後拍耶攀繼養父為城主,拍耶攀不願向干乍納武里進貢。拍耶功遂起兵征討叻武里,與拍耶攀進行騎象決鬥,前者不敵,死於拍耶攀刀下。拍耶攀進入干乍納武里城內,見到拍耶功王妃。王妃告以實情,拍耶攀真相大白之後,痛悔不已,於是修建佛塔以贖弒父之罪,該塔即今日的佛統大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kYwBRnQw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JW33txP3Hbc6BYMpx3sXMkJP3dQ)
綠蔭意思 在 玉美翡翠》主播玉姐2月16日10点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源於西班牙語pridre de yade,其 意思 是指佩戴在腰部的寶石。 ... 翡翠名稱,翡翠掛件,翡翠手鐲,翡翠戒面,珠寶,翡翠珠寶,祖母綠,翡翠觀音, ... ... <看更多>
綠蔭意思 在 韓漫雜談#綠蔭之冠- 動漫板 - Dcard 的八卦
... 就是在推(ㄔㄨㄢˊ)薦(ㄐㄧㄠˋ)啦~ *****我是可愛的分隔線***** 《綠蔭之冠》 ... 知道自己被利用還是心如明鏡,趁勢重申了自己跟尤斯同盟的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