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RAW X AKAME
RAW 辦過這麼多場餐會中,這場獨具意義。這是第一次,江振誠主廚邀請自己的徒弟來客座,也是第一次,台灣南北二大訂位困難餐廳合體。
RAW聯手AKAME,五個餐期十分鐘內完售。
#師徒傳承
我恰巧在六月中旬前往屏東採訪了AKAME的創辦主廚彭天恩(Alex),提到師父邀請北上,他不掩開心。彭天恩曾是江振誠的新加坡旗艦餐廳「Restaurant ANDRÉ」裡最老的學徒,在那邊工作了一年半,是江振誠當年口中「唯一待得下來的台灣人」,返回台灣幾個月後就在屏東家鄉開了「AKAME」,魯凱族語「烤」之意。今年三月,AKAME歡慶五週年,江振誠特地前往祝賀,也就在不久後,彭天恩收到了江振誠的客座邀請。
「Alex以前在我們餐廳負責炸churros(吉拿棒)」,江振誠告訴我們,「他要離開的時候,我跟他說你可以回台灣賣churros。」AKAME真的有賣!「五葉松吉拿棒與62%巧克力」是AKAME的招牌甜點,這回在RAW也有登場。似是為呼應這段往事,江振誠也端出了Restaurant ANDRÉ的名菜「Memory」— 溫鴨肝凍與黑松露醬,濃濃的法國風味和餐會的山林氣息其實南轅北轍,卻貼切至極,師徒傳承的情感一嚐入心。江振誠重溫這道菜的意義,彭天恩一定懂。
六月受訪時,彭天恩原本說北上客座想做簡單一點的菜,最後當然不是這麼一回事。怎麼可能簡單!AKAME的粗獷直率,還是被收束得秀氣了些,單人餐盤裡的呈現,醬汁與配菜只會多不會少,和RAW的菜色就會協調。江振誠制定的題目是「原生」,以「火、木、石、土」來表達,一道菜代表一種元素,RAW為此開出全新菜單,且餐會限定,以後也吃不到。如此大費周章,江振誠說這場餐會就是為了「做一次給Alex看」,怎麼設定題目、怎麼發想菜色、怎麼設計活動、怎麼策一次展。師父終究是師父。
#RAW餐會限定菜色
這一天,江振誠也擔綱料理老師。餐會剛開始,我們被喚到出餐檯前,江主廚不藏私,完整公開第一道菜的製作流程。他使著杵,用二個研磨缽將彩色小番茄搗碎,收集起汁液,再把所有小番茄放入冰凍過的大缽裡,連同生鮮的甜蝦一起搗搗搗,夾出蝦殼,抹入刺蔥冰沙與紅蔥頭,先前的番茄汁則調和橄欖油、羅勒磨成醬汁。將冰沙番茄泥盛入盤中,再擺上一隻完整的胭脂蝦,淋上醬汁,置放香草,即完成。
入口一嚐,整個人都醒了。沁涼的溫度冷卻燥熱的身體,刺蔥、羅勒、蒔蘿跟著安撫,有若森林,酸甜與清鮮瀰漫在齒間,小番茄有脆有軟,綠番茄尤其清脆,觸感驚喜。啜一口搭配餐點的飲料,竟然,真像走進了一座山,木頭芬芳蓊鬱清新,鮮味隱然繚繞,問這杯是什麼,原來是浸泡過檜木的澄清番茄水,「也是喝的芬多精」,服務生說。一秒把人傳送回部落山地。
「原住民料理為什麼好吃,我想一想,應該是因為梅鈉反應。」原住民擅長火烤,江振誠擷取食物加熱後因為褐變產生複雜風味的「梅納反應」,為我們示範另一道料理:如果只是把沒有關聯的、發生過梅納反應的食材湊在一起,會產生什麼風味呢?他又請出杵與臼,用噴槍炙燒臼裡的綜合香草,搗碎後,依序投入炭烤過的堅果(夏威夷豆、榛果、南瓜籽)、炸過的蛋、炸過的樹薯籤,一次次敲搗,混入烤雞的雞汁與雞油,以鹽、馬告、花椒調味,即完成。
江振誠拿湯匙挖了一口,遞給大家,我張嘴一含,香味像萬花筒一樣璀璨噴射。香死了!不同食材經過加熱產生不同的風味化合物,就算原不相關,交織起來就產生強大的爆發力,非常有趣。江振誠把這「香味炸彈」盛盤,配上抹了烤生蠔泥的脆皮豬五花,淋上豬骨醬汁與胡椒粒,把梅納反應發揮得淋漓盡致。
看到甜甜圈上桌,去過AKAME的客人一定會心一笑。這不是AKAME的鄰居「莉姆姆的歌」的小米甜甜圈嗎!RAW將之重現,與小米酒粕麻糬冰淇淋、布拉塔起司送作夥,嚐來有如「貝果與奶油起司」,趣味盎然,而且味道很好!小米酒粕融入濃醇的冰淇淋與布拉塔起司中,散發明亮酒酵,橄欖油多添青草氣息,辣薄荷、糯米團葉、山胡椒葉放送涼感清香,用Q彈的小米甜甜圈沾著吃,酒酵與酸味被凸顯了,超級對味。
#AKAME來城市做部落事
AKAME來RAW客座,把經典菜色打包上來,烤窯卻搬不走呀。RAW特別為AKAME設置炭爐,彭天恩親自看顧,整個人埋在廚房裡出不來,與他在自家餐廳背對客人站在烤窯前出菜如出一轍,被江振誠笑稱為「南台灣最帥背影」。
回以「正面比較帥」的彭天恩,很高興可以來台北城做部落事,也打趣地說很久沒聽到江振誠在廚房裡罵人,「一時之間想說我在哪裡?」AKAME是家族事業,彭天恩的太太與小姨子負責外場,表弟擔綱副主廚,姪子正在實習,一起長大的好兄弟將負責籌備中的「太陽時間的餐廳」,他們全部一起北上,一起呈現AKAME的部落經驗。
由於烤爐不同,彭天恩特別準備了煙燻油,將相思木炭浸泡油中二天,刷在食材上,以逼近AKAME原有窯烤的效果;彭天恩也帶來了石板,同樣用來燒烤。稻草燻過的乳鴿,直火炭燒,再用石板煎烤骨頭,使熱力傳達進乳鴿身體,最後刷上煙燻油、撒上山當歸葉粉。乳鴿熟度一流,不見血而有肉汁,鮮嫩味美,火炙的魅力全開,炭香交雜山當歸葉渾厚的芹菜香十分迷人,吮指回味。一旁搭配魯凱族的傳統料理「吉拿福」,傳統是以 風乾芋頭及豬肉做餡,外包假酸漿葉,AKAME將豬肉替換為乳鴿內臟,更加貼切。
台東野生小龍蝦,同樣炭烤,佐以細香蔥蛋黃醬,以及煙燻油與龍蝦頭湯做的醬汁,點綴以刺蔥花籽、皇宮菜花與韭菜花。龍蝦熟度依舊佳,斷生而彈脆,醬汁十分濃郁,比在AKAME店內吃還重口味。
彰化的台灣黑山羊,不崇尚細嫩多汁,要品其蒼勁粗獷,韌而香的肉,愈咬愈有滋味,刨上「慢慢弄乳酪坊」的鹽膚木煙燻乳酪,蘸上龍眼乾小米樹豆味噌,更增鮮鹹回甘。
招牌的五葉松吉拿棒不可少,同場加映的是小米愛玉,粥狀的小米是愛玉的清秀配料,野野的香檬芬芳搭著紫蘇糖水吃,妥貼舒爽。
如果傳承是主題,現場還有另一種傳承。來自花蓮的泰雅族少女,特地趁此機會前來RAW的廚房學習。原住民料理可能正在長成下一個世代。
「糯米椒要去籽嗎」的推薦目錄:
糯米椒要去籽嗎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八卦
明天是小年夜,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在過年前再度邀請中華廚藝學院單元的掌門人,曾秀保保師傅回答聽眾有關年菜的提問,滷味有更多吃法,醉雞如何醃泡,蒸肉粉怎麼做,還有公布保師傅隨王瑞瑤回娘家時,用白飯快速煲出有鍋巴,讓全家大小都驚豔的速成臘味飯。
在此先也用這些好菜,祝福所有朋友,猴年吃喝不盡,萬事如意。
聽眾問一:您教做的醉雞食譜中使用的是魚露,如果無法接受魚露,可用何種調味料替代,味道才不會差太多?
保師傅答:魚露有很多種,以虱目魚為原料的台灣高雄廣生魚露並沒有泰式與越式的強烈氣息,但若仍不習慣,可用白醬油或味原液取代。
既然問到醉雞,也順便教一下。
一,公雞兩隻,每隻重2.4公斤,請雞販剁去雞爪。
二,大鍋煮水,提著雞脖子讓雞身入沸水燙兩次。
三,待水再沸,兩隻雞入鍋,轉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約攝氏98度,加蓋煮12分鐘。
四,開火令水沸,離火加蓋浸泡1小時,撈出蓋濕布1小時待其冷卻。
(以上也是白斬雞的做法,若是還看不懂,就去買曾秀保保師傅所著的「大廚在我家」的白斬雞基本法)
五,雞湯煮沸,打去所有浮油,加鹽巴,味精,花椒粒調味,放到全冷。
六,公雞大卸六塊,雞胸,雞翅,雞腿各兩塊,兩隻十二塊。
七,雞皮朝下平鋪在鐵盤中,撒上一點點鹽花,倒入一瓶廣生魚露、花雕酒,倒入調味雞湯淹過雞,今天做後天吃,最佳賞味時間為五天。
聽眾問二:過年一定要準備滷味,請問保師傅滷味有更多吃法嗎?
保師傅答:帶湯的料理都適合冷凍,如滷蹄膀等等,但是家庭主婦多半沒有充份利用滷味,以為滷味只能冷拼盤。
滷味除了單吃原味,滷汁加糖加香油勾芡淋上,味道又不同。另外還能改刀切丁,加蔥蒜,香菜、辣椒醬或辣油、白菜心或小黃瓜或燙芹菜,花生米或烤松子等一起涼拌,調味料就最易取得的三合油(醬油,白醋和香油)。
炒滷味又是一個變化,就像炒雜碎,不光是滷味,拜拜的豬與雞也一併適用,食材剁塊炒麻辣,酸辣,沙茶,椒麻,椒鹽,都是剩菜再利用的好味道。
聽眾問三:請問三杯雞要如何料理,肉和骨之間才不會有血?
保師傅答:有血就是沒熟啦,燜久一點不就沒有血了唄!也順便教大家做三杯雞唄!
一,剁塊的一隻仿土雞腿,先抓一點鹽巴和料酒,熱鍋貼皮先煎,再鏟動煎肉,煎到雞塊收縮立正站好,同時在空隙中放入蒜粒煎香,一起取出。
二,炒鍋燒熱加黑麻油,下老薑片煸至脫水,倒入雞塊與大蒜,紅辣椒,蔥段,米酒,醬油膏炒香,加水、糖與白胡椒粉調味,煮沸加蓋10至12分鐘。
三,將整鍋雞肉倒入塗油又燒熱的砂鍋裡,撒上九層塔,加蓋即可出鍋。
聽眾問四:蒸肉粉如何自製?
保師傅答:有現成的可用,想自製亦可。
一,白米4碗洗淨,瀝水一晚(若要口感黏一點,則為白米3碗加糯米1碗)。
二,米平鋪鐵盤,放入花椒半大匙,八角半個,草果半粒需拍裂。
三,放入攝氏100度預熱烤箱烤五十分鐘至一小時烤到全乾,再拉高爐火溫度至150度烤五至八分鐘上色。
四,米放冷,入調理機打碎成粉。
順便教做川味老菜「粉蒸南瓜排骨」。
一,豬子排就是五花肋排一斤,剁小塊拌入辣豆瓣醬,紹興酒,蔥末,薑末,甜麵醬,紅豆腐乳,醬油,糖,以及少量的水和一碗半的蒸肉粉,水要足以讓蒸肉粉充份吸汁長大。
二,靜置20分鐘,將肉扣在碗公裡,封保鮮膜入電鍋蒸五十分鐘至一小時。
三,南瓜選圓形,切開上半部約四分之一當蓋子,刮除籽,蓋好蓋,入鍋蒸12至20分鐘至熟。
四,粉蒸肉裝進南瓜裡,撒上蔥花和花椒粉,澆上一匙滾沸熱油,即可出菜。
王瑞瑤問:葛格,能不能教聽眾做簡易臘味飯呢?
保師傅答:過年吃剩的臘腸與肝腸,以及吃了幾天都吃不完的白飯,就拿來做簡易臘味飯。
一,蔥切丁,臘腸肝腸切小丁,蝦米和乾香菇泡水也切丁。
二,豬油爆香上述所有材料,加入紹興酒,醬油,一丁點兒水,糖和白胡椒粉,倒入白飯拌勻。
三,砂鍋塗豬油燒熱,倒入臘味飯鋪平,加蓋用中火燒5分鐘即可,若要鍋巴多一點則燒久一點,油再多一點。
糯米椒要去籽嗎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新文章 RAW X The Bridge廊桥
江振誠說,他對「正宗」二字很有意見。
「正宗限制住中菜的發展。」
他與倪鶯珂、李順洪、黃以倫排排坐,像是警匪片裡會出現的小隊成員,每個人擔負不同的功能與任務。倪鶯珂是成都「The Bridge 廊橋」的創辦人,召集團隊提供資源的大頭目;李順洪是廊橋的行政總廚,維繫川菜精髓的定錨者;黃以倫是RAW的營運中樞,每一場餐會解任務都靠他;江振誠,當然了,就是那個出鬼點子的軍師。
成都的「廊橋」來台北的「RAW」客座,二個團隊各自呈現他們心目中的川味與台灣味。
「二間餐廳有相似之處,一開始也都是不被理解的,」江振誠解釋著這場餐會的緣由,「川菜與台灣菜都不是今天才開始,但是我們讓大家看到原來可以這樣做,還有更多可能性。」
二間餐廳打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正宗」。
#川菜的DNA是二十四味型
然而川菜確實有自己的DNA,所謂的「二十四味型」。江振誠說,中國八大菜系裡,川菜是唯一有編訂味型的菜系,並且是由國家制定的。
對照法國菜,江振誠提到了《Larousse Gastronomique》,宛如六法全書一般的法國料理百科,以及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名廚Escoffier。因為法國料理有法典化、架構化,所以繁衍到世界各地。
江振誠認為,川菜為何傳播深遠,為何廣受歡迎,就是因為川菜有清楚的結構。結構可以被複製,不論用什麼材料,在什麼地方烹調,只要能掌握二十四味型,就能做出川菜。
以訛傳訛,江振誠認為是中菜發展的一個困境。他也提到了粵菜,他認為相較於川菜有清楚的味型,粵菜的傳播仰賴於「人」,誰誰誰說的,誰誰誰做的,「這就是野史,而不是家譜。」其他菜系也有類似的問題。
「傳承DNA的永遠是味道,而不是菜色。」
台灣必須建立自己的味型嗎?
#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問李順洪師傅,會怎麼向台灣顧客介紹川菜,他拿出流言終結者的口吻說,川菜不是只有麻辣。
「川菜的味型很多,還有怪味、魚香、紅油、糖醋、鹹鮮、甜香......。」
倪鶯珂補充說道,廊橋其實沒有太多辣的菜色,一份二十九道菜的套餐中,辣的菜只有三道。
然而為何普世對於天府之國飲食的印象,就是麻辣呢?
「恐怕是麻辣味比較好掌握,其他味型比較不好做。」倪鶯珂給出四川在地人的見解。江振誠則說得貼切:「辣就像副歌,人們往往忘記一首歌的前奏,卻想得起副歌。」
攤開這次廊橋與RAW聯彈的菜單,我感覺還是有好幾首流行曲呀。
當然還是有台灣川菜館吃不到的菜色。譬如「煙燻魚子葉兒粑」,彷彿湯圓又似麻糬的糯米粑粑,裡頭包著四川醬肉,連同羅勒風味的炭烤鮪魚油及谷關魚子醬咕溜入喉,草本清香與渾厚魚鮮一起襲來,味蕾瞬醒;又譬如「杏桃洋薊排骨湯」,江振誠本人鍾愛的一款夏季湯品,老母雞與無花果乾燉出來的清湯甜潤卻深沈,每嚐一口就多一層鮮美,表現出二十四味型中的鹹鮮味。還有現場手工製作的「蛋烘糕」,就在一台推車上現煎現烘,夾藏了杏仁豆腐餡,彷彿有裙邊的雞蛋糕又像半開口的紅豆餅,膨膨QQ的身體鑲著脆脆的邊緣,十分討喜。
幾個關鍵字卻還是抓住視線,鎖定印象。紅油、魚香、怪味,夫妻肺片、擔擔麵,這些台灣人也習慣的元素,對於引起共鳴不可或缺,就當作是朗朗上口的副歌好了,唱出來的旋律和台灣也就是不一樣。
#簡直廊橋精選輯
紅油太棒了!廊橋從成都帶來的紅油,讓夫妻肺片浸潤其中,捲起來的牛肺片吸滿了湯汁,香味從鼻前鼻後噴湧而入,舌面刺刺點點,不那麼熱辣,卻是一股清涼感逐步蔓延,彷彿電影裡的急凍情節,舌頭漸漸僵了,麻了,動彈不得。我齜牙咧嘴,倒吸空氣,猛灌清水,一時半刻都消除不了麻痺感。那是四川花椒的真本色。
和另一道「祖傳紅油拌耳絲」相比更明顯,所謂「祖傳」其實是江媽媽的配方啦,台灣人做的紅油就是幼幼秀秀,有香味卻不麻,不侵門踏戶,予人熟悉的安心感。
李順洪師傅先前在成都已接待過RAW團隊,這次來台灣做活動,問他有什麼是非四川不可的食材,他馬上就說花椒,再來是菜籽油。「四川花椒的香氣悠長一些、濃一些;菜籽油有特別的香味,做紅油才夠濃,會掛碗。」所謂掛碗,是指那紅油會攀附在碗壁上,沾裹食材的效果特佳。
#魚香與怪味的重新詮釋
魚香味的菜色通常不用魚,廊橋偏偏用了魚,而且是淡水魚的筍殼魚。筍殼魚本身處理得好,熟度佳、肉質嫩,魚香醬的調味更出色。
不太吃辣的黃以倫說,以前在台灣吃川菜,從來不知道魚香醬是這個味道;我一嚐也覺得,嗯,這酸甜好有水果味呀,和一般魚香茄子予人的濃膩晦暗感不同,竟然是輕舞飛揚的,卻又未削弱蔥薑蒜的辛香。
李師傅說,魚香味必須「鹹甜酸辣兼備」,而其酸靠的是泡椒,夏天用美人椒做的泡椒,醃了一年以上,於是那恰到好處的酸來自天然發酵。
「魚香的辣和怪味的辣也不一樣,」李師傅進一步解釋,「怪味是乾香,魚香是泡椒的香。」
怪味著重各種味道的調和,鹹、甜、麻、辣、酸、鮮、香必須達到平衡。廊橋將怪味用在牛排配酪梨,有點摩登,我切一口鋪著香酥豆的牛小排一嚐,脆脆蹦蹦之中首先觸及味蕾的是甜,不太麻不太辣,但有與甜味應和的鮮蔓延開來,活潑的椒香與芬芳的堅果香繼而揮發。
「這是加了刀口辣椒吧?」我問出口,李師傅予以肯認。
刀口辣椒是一種調味辣椒粉,用上三種海椒(四川人說的辣椒):二荊條、朝天椒、子彈頭,以及花生、芝麻,一起風乾再用菜刀剁碎,必須用刀剁而不是用機器打,因為刀剁才不會打太細導致變濕,香味也才濃。
其實桌上裝飾的三支試管中,有一支就是刀口辣椒(另二支是花椒及紅油)。江振誠特別來桌邊,打開刀口辣椒叫我們吃,「香死了!」我們喊出聲,彷彿黃飛紅花生那樣的鮮鹹噴香,「撒在薯條上一定很讚!」江振誠露出一個賊笑。
#傳承DNA的始終是味道
到成都與倪鶯珂合作「廊橋」,接觸了川菜的二十四味型,江振誠萌生了為台灣編纂味型的念頭。
「其實味型說穿了就是數據(data),用大數據的概念,把所有與台灣相關的菜色找出來,做mapping,出現最多的菜,就是台灣的味型。」
江振誠說,目前他已歸納出十二種味型,好比三杯、紅糟。「不過這應該是國家政府該做的事。」他語帶保留。在四川,他有去拜訪編訂川菜味型的老師傅,人家花了九年。「四川歷史那麼久,人口那麼多,人家可以花九年編完,沒道理台灣編不完。」
傳承DNA的始終是味道,江振誠的新視野帶他找到新途徑。
糯米椒要去籽嗎 在 糯米椒皮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在糯米椒要去籽嗎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ddisontw也提到泰國食物感覺超不健康的阿打拋豬綠咖哩椒麻雞月亮蝦餅熱量都超高的口味重不知不覺又配一堆飯泰式 ... ... <看更多>
糯米椒要去籽嗎 在 豆豉糯米椒小魚乾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 的八卦
2022年4月23日 — 豆豉糯米椒小魚乾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提供豆豉糯米椒小魚乾,糯米椒要去籽嗎,豆豉糯米椒小魚乾,青龍椒炒小魚乾相關Youtube影片,找豆豉糯米 ... ... <看更多>
糯米椒要去籽嗎 在 糯米椒皮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八卦
在糯米椒要去籽嗎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ddisontw也提到泰國食物感覺超不健康的阿打拋豬綠咖哩椒麻雞月亮蝦餅熱量都超高的口味重不知不覺又配一堆飯泰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