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飲募集貳點零 #募集中
布咕 Boogoo Cafe
「被咖啡廳耽誤的咖哩店」
BooGoo cafe 布咕咖啡 位在敦化北路的巷弄中,老牌中式餐館、義法西廚、日式燒肉、文青咖啡環伺,是百家爭鳴的一級戰區,布咕頂著咖啡的名號,卻以一盤咖哩打天下,號稱「被咖哩耽誤的咖啡廳」。
布咕咖啡環境舒適,在午後有溫煦的陽光灑入,靛藍色牆面與木紋桌地交織,磁制純白飛鳥點綴,有天空翱翔的遼闊氛圍,即便桌數不少也不感壅擠,本來二樓天花要打造一個巨大鳥巢,但原屋是民國38年建成的老厝,難以承受過度裝飾,只好漆成如今的黑木斜頂,反而樸實溫馨,令人安逸。
布咕可愛呆萌的外表下,有著「重食咖啡廳」的靈魂:咖哩份量壯闊,豬排半張臉大,唐揚雞、牛肋條也給得大方,如此不夠,還能用銅板價加倍份量,與尋常咖啡廳的小品截然不同,James 直言 「既然要坐下來就要能吃飽,你到咖啡廳待著,每次吃一些小小的很不爽,肚子還是餓的!」,眼前的他高壯挺拔,額間有汗,像剛從籃球場下來的大男孩,店鋪是經營者個性的延伸,布咕萌甜可愛下的豪邁便是來自他的手筆。
但今日汗水不來自球場,而是勞碌,James經營三間店舖,日日奔波,絲毫不懈,想與他聊聊近況,椅子還沒坐熱他又起身匆忙。布咕咖啡是他的第二間店,與高中同學合夥,宛如餐飲版的五月天,唱而優,便精進為製作人,他成立「開吧 餐飲加速器」,孵化更多對餐飲有熱情的經營者們。
畢業自電機系的 James 擅長控管餐廳的整體經營、策略擬定,合夥人是資管、數學背景,看似全與餐飲毫無淵源,但「心裡知道想做哪個料理,就專注做好,也不見得會輸」,在寸土寸金的市區開店,不憑愚勇,靠綢繆:
「最終食物是一個完整的事情,意思是不只賣食物好吃,還要會銷售、還要知道客群、還要懂控管成本,很多都不是只學會做菜就可以的事情!」對James來說,開店必須是一門生意,只有生意好,美味才可能永續。
其實咖哩就如經營,分工精細,卻又共鳴出甜香濃郁;所以在拍攝上,我們以「 #逐格動畫 」的費工手法呈現布咕的動態影片,從食材到食物的烹煮過程,再擺盤綻放於餐桌上並大快朵頤,透過逐格紀錄「美味是動態且永續的歷程」。
而臨走前,有幸嚐了布咕的甜點,雖然咖哩已然成為了鎮店之寶,但他們的甜食依然不遜,限量供應的珍珠奶茶磅蛋糕,英式茶香優雅,法式鮮奶醬似雲朵輕拂,回應了「BooGoo 布咕」的童趣浪漫;冰沙「莓大沒小」如其名,活潑淘氣,果香馥郁,讓原先就已飽滿的味蕾,有了更豐饒的用餐體驗。
:: Photographer Nick Li ⠀⠀⠀⠀
:: Foodstyling Pin Ting Lo
:: Cinematographer 彭勇錦 (David Peng)⠀⠀
:: Assist partner Chia Hua Chou
:: Copywriting 陳宣澍
:: 合作單位 BooGoo Café 布咕咖啡
#舌尖上的攝影師
#尼克的饗食天堂
🔍 報名資訊
2.0方案頁面:https://omodesign.myportfolio.com/no5
直接報名:https://forms.gle/MQaioBapmPNn1W1fA
加入官方Line:https://line.me/R/ti/p/%40pgnick95
---
我們尋找各地風格飲食餐廳,歡迎介紹推廣有意思的優秀餐廳,我們不是在美食的世界裡,就是在前往美食的道路上!
We are constantly looking around for interesting and unique restaurants the world over.
We are on a quest to capture the taste of season, the sensation of flavour, the savor of food through the lens.
If you’re a gourmet , introduce your secret spots to us.
If you’re looking for collaborations, feel free to send us your best dish!
精進不懈意思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學佛Q&A】常聽佛教徒稱讚人「很有善根!」善根從哪裡來?要怎麼種呢?
善根的梵文kuśala-mūla,意思是破惡、生善的根本,因此又譯為善本、德本。善根是眾生本有的,若自己不親自加以培養,善根就不會增長、顯現;《法華經》便說「不種善根」,指不修學佛法的人,也就生不起本有的善根了。
舉凡受三皈、五戒、八關戒齋、菩薩戒等,都是種善根。在佛陀的時代,佛制比丘要沿門托缽化善緣,原來的目的不在飲食,而在讓大眾有機會種植信學佛法的善根,因此即使不是佛教徒,只要對三寶生起一念的敬意或信心,禮佛、念佛、布施、供養……等等,就都是種善根的行為。
佛教也指出幾項人的行為類型,用來說明善根的多寡:修學佛法是「有善根」;精進於佛法修行叫做「多善根」;修行時而懈怠是「少善根」;不學佛法叫做「缺善根」;不學佛而又多造惡業、不善業,則是「增不善根」。
個人的善根也有深淺,就好像學生讀書,有程度的不同。用功的學生,自然培養出深厚紮實的善根,根深而大,生長力便會增強;如果荒廢不用功,善根也就停滯無法成長,根小而弱,遇到風雨烈陽,就容易受環境影響,還可能因而起退心。因此,種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愈種愈深厚,學佛修行不懈怠,就有助於修行時減少障礙,也更有著力點。
進一步來說,善根是成佛的直接因,成佛必須具備五種善根,是一種修行次第,即「信、精進、念、定、慧」,善根發起之後,修行的工夫才算著力,而能繼續精進修行。這五種善根都是修觀和修定所扎穩的根基,每一種善根的根基都有力量,是解脫道和菩薩道的基礎,所以稱為「根」。這些善根的增長,全賴自己用功努力。
◎本文摘自《人生》367期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39kvyp
#學佛問與答
#善根
精進不懈意思 在 Facebook 八卦
「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
最近參與了一個有意思的「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據說問題的來源是大陸科技媒體36氪從1000位年輕朋友們的困惑中,挑選出了18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並請來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經濟學家集體來解惑。
我擷取了幾個問答分享出來,也許這些答案並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最標準的」,但看完相信你一定有所收穫。
原文來自:Kr Lab 後浪研究所微信公眾號。
▎問題:學歷真的重要嗎?
李開復:「唯學歷論」和「是否去大廠」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先來看唯學歷論。 學歷不是衡量一個人優秀的唯一標準,但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確是用人機制中的一個重要考察維度。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非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的確比戴著文憑學歷的大學生要弱勢。
大學四年,有很多改變的機會,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提前做好規劃並加以執行。 你需要有「三力」:規劃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執行的魄力。 計劃的能力——多管道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考專業技能很高的從業資格證(CPA等)、參加含金量高的競賽奪獎等都能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 大學四年,多參加能提高專業能力、同時符合自身發展興趣愛好的第二專業也是很大的加分項。
如果找到了符合自己興趣愛好且發展前景很好的專業,申請調換專業也是一個選擇。 這過程,需要你追求的毅力和執行的魄力。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開始主修的是學校王牌專業法律,畢業后保證有個金飯碗,但後來發現自己所愛計算機專業后,在放棄已有學分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更換專業,在大學時光勤奮刻苦,最後以最高榮譽畢業。 這個選擇讓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不僅做得更深更好,也讓我受益終生。 在大學四年提高自身競爭力后,你選擇的機會變多了:是去跟同學一起創業,還是去互聯網大廠? 或者選擇讀研讀博繼續攀登學術高峰?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你有規劃能力,追求毅力和執行力,夢想會照進現實;但如果大學四年毫無規劃、碌碌無為地混日子,就算你是985、211 學歷的學生,大廠也很難向你招手。
▎問題: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重要,還是融入集體更加重要?
李開復: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和融入集體並不衝突,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專業度。 一項任務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該任務不切實際、無法完成,但為了逃避責任,都心照不宣地隨大流集體性選擇「沉默是金」,誰都不願將實際情況告知上級領導——這是典型的「負面默契」。 這樣的「負面默契」有百害無一利。 這時候,擺脫「負面默契」,做出冷靜客觀的專業建議才是最為重要的。
正確「融入集體」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保持專業度,避免個人英雄主義的團隊合作方式。 不只創業團隊需要高度的team work合作,學生的報告與社團、甚至大公司內的各部門分工都需要團隊合作。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的。 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
像Windows 2000這種產品的研發,微軟公司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 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靠個人努力、單打獨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團隊合作越來越重要。
因此,必須時刻警惕「負面默契」的出現,同時悉心學習團隊合作的原則和技巧,保持自己的專業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現代社會。
▎問題:在沒有其他特長技能的前提下,發展副業重不重要?
李開復:要發展副業,一要認真評估是否符合興趣愛好和自身特長;二要計算投入產出比。
副業至少要符合興趣愛好,或者自身特長兩個要素中的一項,兩者兼而有之最佳。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甚至可能把副業發展成為主業。 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也無任何特長技能,那麼不建議你發展副業。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需要認真考慮幾個因素:
首先,評估自己主業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其次,評估自己崗位的天花板是高還是低。
如果行業發展趨勢是良好的,且崗位的天花板很高,那麼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主業,職位上去了,薪水也提升了,如果有額外的精力,再考慮接洽一些能輔助主業繼續精進的副業也不遲。 否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精力分散主業副業都做不好,得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你的工作處於夕陽產業,或者處於簡單重複勞動的「螺絲釘」狀態,則可以考慮通過從事適合自己的副業,實現人生突破或者切換跑道。
再一點重要提醒,人工智慧時代已然揭開序幕,請認真檢視你所從事的主業副業,是不是有可能5年內被AI取代,確保自己站上正確的賽道!
▎問題: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你覺得你的人生成功嗎?
李開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 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 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 」 。
當前社會有個急躁的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 尤其是在今天的社會,人們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 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 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 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凌志軍在其《成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瞭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精進不懈意思 在 如何保持精進不懈的道心 :: 全台寺廟百科 的八卦
全台寺廟百科,一貫道精進,精進年訓文,修道精進,勤學勤行,精進的重要,一貫道精進是成佛的原動力,精進不懈意思,精進不懈道必成. ... <看更多>
精進不懈意思 在 老人言| 道心如何保持精進而不退轉? - YouTube 的八卦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