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替代性創傷」嗎?
替代性創傷主要是在描述「助人工作者」,他們在協助、醫治個案的過程中,其實無形對自己也帶來了很大的身心影響。
時常發生「替代性創傷」的職業類別,包括:醫護人員、社工人員、老師、社福機構工作者、心理師、照護人員、警消人員、NGO工作者等。
尤其在第一線面對患者,對精神、心理的壓力,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2003年SARS時期,那些第一線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憂鬱症發生率比非 SARS 病房高出 13 倍,失眠發生率高出4倍,甚至有近3成的人,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部分醫護人員不幸遭到感染,四年後,仍有語言記憶等問題。
即使此次COVID-19疫情,和SARS時的處境、症狀,雖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在長達好幾個月的防疫、治療病患工作下,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承擔了相當大的心理精神壓力。
至今我們仍沒有把握,這波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在你我都不能鬆懈的同時,第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絲毫不敢懈怠。
這些歲月靜好,依靠著多少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除了感謝之外,身為立委的我,應該還要做得更多!
因此,在此次紓困追加預算的主決議中,我要求衛福部,應該組成「心理衛生小組」,密切關注防疫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讓他們保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在疫情期間持續觀測、主動提供協助,並且在疫情趨緩之後也要持續追蹤,避免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因為疫情衝擊,而留下永久的創傷。
對此,我也要特別感謝衛福部心口司對於此提案的正面回應,司長表示,未來會邀集各個醫院,一同討論如何結合精神科資源,來協助醫院內第一線對抗疫情的醫護人員,並會著手開始規劃醫護人員的評估量表,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與協助。
面對這波疫情,我們仍然不能鬆懈,而在感謝醫護人員的同時,更要做他們最大的後盾。
我們一起,好好地往未來前進!
精神症狀評估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小黑教我懂得停下來
【文/洪仲清】
我把我的憂鬱狀態稱為「小黑」,我把它視為我的好朋友。它來的時候,我會好好休息,把事情排開,跟它共處,體驗那種無力面對世界,自我質疑到有時幾乎快要崩潰的內在搖晃。
小黑來的時候,常有特定週期,隨著我跟它相處經驗的增加,我也越來越能及早感覺到它的存在。它常常走得不知不覺,等我又能回復平日工作效率的時候,我意識到它已經離開我的時候,我會好好感謝它,謝謝它又幫了我一次忙。
然而,有些朋友的小黑,威力比我的小黑強大數倍,本質上也不太相同。現在跟憂鬱有關的情緒障礙症,是一個群體,除了常被提到的憂鬱症(或鬱症),還有持續性憂鬱症、經期前情緒低落症、侵擾性情緒失控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或躁鬱症)、循環型情緒障礙症等等。
憂鬱症是陣發性障礙症,也就是它會突然出現,也會消失,有週期性。每個人的週期不一定,有時候幾個星期,有時候幾個月,甚至有些未達憂鬱症標準的症狀會長達數年。
如果有朋友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我會請他們視不同年齡階段,填寫「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可以快速對自己的情緒困擾程度,有一個客觀的分數,以判斷是否就醫。目前在網路上填答相當方便,有些地方也可以索取紙本勾選項目。
要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有一個前提,是是否出現下列兩項症狀之一:平常就會感覺憂鬱,或者是平常會有興趣的事物失去了興趣或者是愉悅感。要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還需要看兩周內是否有其他幾項症狀同時出現。
我自己是習慣先從睡眠、體重的變化開始了解,因為最為具體,也可以考量是否有其他心理疾患的可能,也許單純是壓力反應也不一定。然後我會看影響日常功能的程度,評估身心反應的嚴重性,像是有沒有影響學業,或者是不是開始影響人際關係,或者家庭生活難以持續,或許工作方面有些困難,最嚴重的是連自己的生活自理都出現問題。
因為做很多事開始出現沒有動機的狀態,常感覺疲倦沒有精神,想集中精神也可能有困難,這些症狀會廣泛地影響生活各層面。有一個迷思需要破除,也就是憂鬱症並非當事人自主能控制,不是故意的,更不能簡化地說是抗壓性不足所造成。
我習慣在小黑來的時候,多靜心、運動,減少3C的使用,親近大自然。然後檢視自己的不合理期待,看到自己的有限性,認知到很多事不是自己努力就會有好結果。
這樣的態度,我也推薦給有憂鬱症的朋友參考。當然,要確診為憂鬱症,基本上要先到醫院就醫,量表只能是輔助參考,其他生理疾病的可能性也需要排除。除了配合藥物使用外,平常內在的心理工作不能忽略。
預防重於治療,心靈成長也不單單是為了預防,而是期待自己更能活出自己的樣子。這個世界快到幾乎失速,每次小黑來,除了憂鬱,我也有一絲絲欣喜,因為它讓我知道別在滾輪裡拼命奔跑,停下來,準備開始好好陪伴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迷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677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一個巨星的誕生、壁花男孩【9/15、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精神症狀評估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小黑教我懂得停下來
【文/洪仲清】
我把我的憂鬱狀態稱為「小黑」,我把它視為我的好朋友。它來的時候,我會好好休息,把事情排開,跟它共處,體驗那種無力面對世界,自我質疑到有時幾乎快要崩潰的內在搖晃。
小黑來的時候,常有特定週期,隨著我跟它相處經驗的增加,我也越來越能及早感覺到它的存在。它常常走得不知不覺,等我又能回復平日工作效率的時候,我意識到它已經離開我的時候,我會好好感謝它,謝謝它又幫了我一次忙。
然而,有些朋友的小黑,威力比我的小黑強大數倍,本質上也不太相同。現在跟憂鬱有關的情緒障礙症,是一個群體,除了常被提到的憂鬱症(或鬱症),還有持續性憂鬱症、經期前情緒低落症、侵擾性情緒失控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或躁鬱症)、循環型情緒障礙症等等。
憂鬱症是陣發性障礙症,也就是它會突然出現,也會消失,有週期性。每個人的週期不一定,有時候幾個星期,有時候幾個月,甚至有些未達憂鬱症標準的症狀會長達數年。
如果有朋友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我會請他們視不同年齡階段,填寫「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可以快速對自己的情緒困擾程度,有一個客觀的分數,以判斷是否就醫。目前在網路上填答相當方便,有些地方也可以索取紙本勾選項目。
要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有一個前提,是是否出現下列兩項症狀之一:平常就會感覺憂鬱,或者是平常會有興趣的事物失去了興趣或者是愉悅感。要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還需要看兩周內是否有其他幾項症狀同時出現。
我自己是習慣先從睡眠、體重的變化開始了解,因為最為具體,也可以考量是否有其他心理疾患的可能,也許單純是壓力反應也不一定。然後我會看影響日常功能的程度,評估身心反應的嚴重性,像是有沒有影響學業,或者是不是開始影響人際關係,或者家庭生活難以持續,或許工作方面有些困難,最嚴重的是連自己的生活自理都出現問題。
因為做很多事開始出現沒有動機的狀態,常感覺疲倦沒有精神,想集中精神也可能有困難,這些症狀會廣泛地影響生活各層面。有一個迷思需要破除,也就是憂鬱症並非當事人自主能控制,不是故意的,更不能簡化地說是抗壓性不足所造成。
我習慣在小黑來的時候,多靜心、運動,減少3C的使用,親近大自然。然後檢視自己的不合理期待,看到自己的有限性,認知到很多事不是自己努力就會有好結果。
這樣的態度,我也推薦給有憂鬱症的朋友參考。當然,要確診為憂鬱症,基本上要先到醫院就醫,量表只能是輔助參考,其他生理疾病的可能性也需要排除。除了配合藥物使用外,平常內在的心理工作不能忽略。
預防重於治療,心靈成長也不單單是為了預防,而是期待自己更能活出自己的樣子。這個世界快到幾乎失速,每次小黑來,除了憂鬱,我也有一絲絲欣喜,因為它讓我知道別在滾輪裡拼命奔跑,停下來,準備開始好好陪伴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迷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677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一個巨星的誕生、壁花男孩【9/15、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