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到70%,桃園人辦到了!
從去年開始,久旱不雨,水情吃緊。到了今年5月,#石門水庫 蓄水率甚至只剩7%,是有史以來第二低,幾乎要分區供水或定點供水,將會嚴重影響大家的生活用水。面對歷史上數一數二困難的,市府從去年9月開始,提早啟動抗旱整備,開源節流全市水源,避免市民朋友面臨無水可用的狀況。到了今年6月,終於供水無虞,感謝大家的努力,我們順利完成任務了!
市府去年啟動抗旱工作近9個月,超前部署整備措施,這段期間水情燈號曾經從「綠」變「黃」再轉「橙」,警示也從提醒到減壓供水,再到減量供水,今年6月30日水情燈號轉為提醒綠燈。我想,抗旱是中央與地方努力合作的可貴經驗,包括北水南調、加強開源節流等,再加上6月梅雨鋒面降雨挹注石門水庫,才能讓桃園順利度過缺水危機。
水是桃園的生命線,民生、產業都需要水,市府抗旱超前部屬,2020年9月16日桃園水情轉為提醒綠燈,就成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監控水情,經濟部10月14日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並調整水情燈號為黃燈,隔日我們也成立「#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即將展開節省水資源大作戰。
抗旱要面對問題、找到方法,桃園邀請中央單位參與市府抗旱應變會議,一起研擬抗旱對策,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已召開34次,包括水源全力調度、抗旱整備、農業節水,及產業節水措施等,提早整備可調配用水,減輕對桃園的衝擊。
我們配合中央政策,包括2020年第二期作及2021第一期桃竹苗地區1.9萬公頃停灌,並實施停灌補償措施;桃園第三灌區一期作今年2月21日開始供灌,市府協助在新街溪、老街溪設置抽水機抽水到桃園大圳,可以減少石門水庫水耗。
水也是國家的重要資源,「#北水南調」讓水源調度更有彈性,也提升桃園的供水能力,大漢溪畔 #頂山腳加壓站 是樞紐工程,每天可以從大漢溪調水40萬噸到桃園大湳水廠;#板新二期 讓翡翠水庫主要供應新北板新地區用水,每日最大達81.6萬噸水,板新給水廠回供桃園每日最大51萬噸水,可以減少石門水庫供水量;桃園再透過 #桃竹備援管線 送水22.5萬噸到新竹,讓北部地區水資源可以共享。
市府開源水源,多元利用埤塘、河川、地下水、放流水等,包括將埤塘及地下水抽水返送淨水廠、桃三灌區支援6台抽水機每日抽水6.91萬噸、7座水資源中心放流水每日供水7.8萬噸,提供民生及產業次級用水,核發 #全國首件自行取用放流水同意書,鼓勵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每天開源出水量約70萬噸,占石門水庫出水量1/2,可以延緩蓄水量下滑。
桃園配合中央和災應變指揮中心政策,產業節水須達7%以上,我們加強節水措施,每日用水量1,000以上的廠商專案輔導24家、節水宣導130家,並鼓勵使用水資源中心放流水。另外,透過有線電視、社群媒體發布節水資訊,校園舉辦節水5%以上的抽獎活動,以及垃圾車廣播呼籲大家一起珍惜水資源,達到民生及產業節水率6%,總節水量1,223萬噸,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省水的成果。
進入水情紅燈分區供水前,桃園提早完成整備可使用的水源,包括24口民生備用水井、增購199個水塔、681處取水點、98輛水車、5706箱礦泉水,並盤點民間水井5,202口、學校水井78口並採樣水質,增加民生可用水資源,我們必須提早演練下階段限水前的準備工作,不能讓用水成為市民朋友生活最大的煩惱。
中央地方齊心合作抗旱,謝謝經濟部、水利署、農糧署、台水公司及工業局、市府等各單位同仁,每週參與會議研擬抗旱政策;另外,感謝陸軍第六軍團五三工兵群從3月19日動員整備清淤、加強陸挖共計73天,石門水庫清淤量達成20萬立方公尺的目標,增加水庫儲水量,目前蓄水量超過70%,比去年同期更多。
去年下半年石門水庫蓄水量維持在4成以上,今年2月到5月降雨偏少,水量降到個位數,我們請桃園游泳池、三溫暖、洗車業者等配合節水,謝謝大家落實政策。桃園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我相信,這些抗旱應變措施都是重要的經驗,也可以成為其他縣市參考的範例,也期盼大家養成節省用水的好習慣,一起珍惜水資源。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萬的網紅彭昱凱(阿凱):09-1688-1688,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004/19 在浴室開熱水的時候,在熱水還沒來之前,你都是讓水白白的流掉嗎?...
節省用水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石門水庫蓄水量已經是1964年啟用以來的最低點,44%的水位,蓄水量只有8千多萬噸,經濟部及農委會因此忍痛決定桃竹苗灌區停灌,並宣布水稻一公頃補助14萬元。
桃園市水情已經進入一階段減壓供水(二階段為減量供水,三階段為分區供水),今天上午我主持了「抗旱應變會議」,市府團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自來水公司、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等單位,共同研擬未來對策,面對民生用水、工業用水及農業停灌三大挑戰。
經過充分研商後,我要求做好以下應變措施:
第一、盤點現有100個備用水井地下水、7個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埤塘水源管理、600個臨時水塔、100輛消防水車,並且預先規劃各里臨時供水站。
第二、執行戰備水井供水演練,並邀請水利署移動式淨水站(Qwater)參與,以提高民生用水品質。
第三、工業區用水需求準備,也請應搭配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抗旱工業井地下水等取水演練。
第四、如有農民申請停灌補助不及,期盼請農田水利署桃園、石門兩個管理處延長申請期,同時補助對象應為實際耕作者為主。
桃園和中央持續合作抗旱,目前水利署抗旱備用水井35口以及桃園65口工業抗旱井合計每日約5.2萬噸;以及大溪、石門、復興、復興三民、龜山、楊梅、桃園北區共7座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每日約8萬噸;農田水利署桃園、石門管理處埤塘概估有效蓄水約3千400萬噸,經濟部水利署也評估可採埤塘水源估計107萬噸支援公共系統。感謝水利署也提供移動式淨水站(Qwater)與備用水井結合,我們會盡力強化水資源,維持用水穩定。
目前桃園水稻部分停灌補償開放申請到10月26日,而非水稻的其他作物也將研議開放補償申請。我們也希望農田水利署桃園、石門管理處考量情況,將申請時間延長。
市府持續因應水情,即時做好應變,希望在民生、產業或農業用水,做好最完善的資源調度。也請大家一起珍惜水資源、節省用水,一起努力維持穩定的日常生活!
節省用水 在 Facebook 八卦
看到全台大缺水也大缺血的報導
缺水只能節省用水與求雨神
但缺血可以馬上行動!
出去捐血是幫助醫療量能的,是被允許的外出行為唷,所以請大家不必擔憂成為防疫破口
出門口罩戴好戴滿小心社交安全距離就可以了👌🏻
希望這幾天的雨能改善缺水危機
也大家的行動力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耍廢夠了元氣滿滿去捐血
歡迎追蹤IG我的台灣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marilog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