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後浪賞》
又到了每年「#新一代後浪賞」的評審季節,所謂新一代後浪賞是在新一代設計展中尋找優秀作品,授與後浪賞 #以議題劃分 的各獎項後,放在設計發浪粉絲頁曝光。評選標準很簡單,第一、我喜歡。第二、不能在新一代設計展中獲得任何獎項。不過隨著台灣的畢業設計展北中南三強鼎立的趨勢越來越明確,加上從去年開始,有許多學校都獨立於新一代設計展外舉辦畢業展,因此從第五屆開始,新一代後浪賞正式更名為「#後浪賞」,評選標準也略變更為:#1_我喜歡。#2_不得在畢業展中獲得任何獎項。
這是一個 #遺珠沙龍 的概念,除了希望能從我的角度提供給同學與一般評審不一樣的價值觀之外,也希望讓同學認知,沒有得獎真的不代表什麼,你還是可以在外面找到認同你的天空飛翔。這個月我會分享一些關於畢業展中同學們應該要注意的事情,首先要先來宣布一件事:恭喜去年獲得新一代後浪賞的同學,所有獲得設計發浪肯定的同學作品被收錄在《#書上設計展:#設計有事嗎?》一書當中。
我一直覺得新一代設計展辦了這麼多年,#卻沒有好好將這些參展作品做成一個資料庫(類似碩博士論文系統)真的非常可惜。台灣的新一代設計展自1982年開辦以來已將近40年,是全世界以學生為主的最大型畢業設計聯展,看這個展10幾年來,卻覺得同學們經常選到幾年前就可能有人做過的類似題目,選到類似的不打緊,連解法也都類似。思考很久到底為什麼,想來只有幾個原因,一來同學偷懶,二來是真的不知道,甚至指導教授對每年到底他校有什麼作品參展也不甚清楚,因此無法告訴同學「這其實有人做過囉。」但如果有這個資料庫的話,同學們至少可以在進行前到資料庫撈看看,能看到一些當時發表的狀態,就還有機會在前人的設計研究基礎上,繼續做出更好的設計,甚至實際量產出來。
對,這件事我講過很多次了。但因為主辦單位至今絲毫沒有要做這件事情的意思,因此我用我的方式來做。今年我與出版社談好合作,一起做了一本台灣畢業生設計作品年鑑:《書上設計展:設計有事嗎?》我加入編輯企劃陣容,#打破一般以設計領域劃分的方式以各種議題收錄作品,前面200頁左右由出版社選擇2017年獲得國際獎項或金點設計獎等同學作品,後面則是由非官方的角度,收錄 ㄇㄞˋ點子/ 靈感品物挑選的《ㄇㄞˋ點子人氣賞》及設計發浪的《新一代後浪賞》。
只是收錄官方/非官方的作品介紹還不夠,我邀請 海流設計 Flowing Design 來做內頁設計排版,將龐雜的資訊用一種一目了然的方式來設計,非常方便閱讀,甚至將海流設計企劃的《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電車》重新編輯潤飾,收錄了#洋蔥設計 Andrew Wong 、 廖小子 (廖俊裕) 、 賴佳韋、 聶永真 Aaron Nieh 、 顏伯駿 等人的訪談,他們暢談了自己設計接案人生中的難題,能給即將畢業想接案的你多打幾劑預防針,知道社會不是這麼好混。
此外,我曾說過接下來是各位台灣創意人定位台灣風格的時候,因此我企劃了一個《FOUND TAIWAN》專題,用我的惡勢力(誤)硬是挖出四位舉足輕重的設計師朋友時間進行專訪,包括將整個城市當成設計對象的「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Agua Chou」、用包裝設計翻轉老飲料品牌印象的設計師「 空白地區(Peng Hsing-Kai) 彭星凱 」、用募資與社群力改變台灣文字設計未來的「 Justfont 曾國榕 Tseng GoRong」、及目前在世界舞台活躍的產品設計師「 PiliWu-Design吳氏設計 Pili Wu 」,由他們四位從不同設計領域的角度去談台灣設計目前現況與未來,以及所謂「台灣風格」到底需要什麼條件來形塑?
坦白說我很訝異有出版社願意掏出成本來製作這樣小眾的書籍,但像這樣的 #台灣畢業設計年鑑 的存在至關重要,我要給出版社100個掌聲。此外,這本書不僅可以讓你了解2017年的畢業設計趨勢,也能從集結這些頂尖台灣設計師的訪談中獲得靈感,刺激你思考未來想做的設計作品究竟該長成什麼模樣。更重要的是,能讓同學在翻閱時,#在官方與非官方的價值觀碰撞間找到自己嚮往的方向,進而建立自己做設計的信念,不要被學校或分數影響。希望這本書能給所有將畢業、或正在唸設計的你,有更多新的啟發。
我相信有設計發浪掌舵的台灣畢業設計年鑑你不需擔心內容品質,我也期待明年可以在這本書中嘗試更多有趣的事情。現在,勇敢地掏出錢,為自己未來的設計人生做個小小的投資吧!XD
#學校老師有大量團購需求請私訊我
#今年要是賣不好明年出版社可能就不敢再做了(哭)
#可以一次看到這種明星設計陣容深度訪談的書市面上真的就這一本了啦
#還不快按讚分享下單(粉絲顯示為很忙XD)
#還有講座喔敬請期待
#畢業展
#新一代設計展
博客來(95折)
https://goo.gl/wwzLjQ
誠品(85折)
https://goo.gl/GRcSVQ
金石堂(83折)
https://goo.gl/S9J4kA
讀冊(93折)
https://goo.gl/kfN7sJ
第五屆後浪賞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八卦
第五屆後浪賞,評審中!稱讚一下這次的新一代設計展,用設計領域分區變得好逛多了!
目前看了三分之一,覺得 度-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2018畢業展的平均完整度頗高,將作品分區,交通工具區、金工時尚區、家具區等等。我個人覺得結合app的物連網主題區很有意思,一個作品可能還好,但一次看了10幾個與生活相關的物連網作品之後,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會更加感到興奮。有空的話推薦大家去看看!
#後浪賞
#新一代設計展
#書上設計展
#設計有事嗎
第五屆後浪賞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八卦
#第5屆後浪賞 #難以歸類特別獎
众展 ZHONG EXHIBITION
嶺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畢業製作第十八屆
設計整合/蘇亮丞 Sue,Liang-Cheng、陳昱婷 Lee Chen
設計編排/成慧蓁 Hui Zheng Cheng
美術執行/陳也維 Yawei Chen
攝影執行/林珈均 Lin,Chua-Jun
展覽策劃/ 顏有倫 (YuLun Yan)
展覽紀錄/朴載悟 Pu,Zai-Wu
暑假期間正是所有設計科系準大四生如火如荼準備接下來一年的畢業設計製作前置期。過去我針對許多作品給了很多後浪賞的獎項,但其實我一邊在看作品時,一邊也在偷偷觀察每間學校的展場設計。一般而言新一代設計展由大四學生籌組畢聯會後,除了製作自己的畢業製作外也要分擔各項行政事務,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對學生來說是一場巨大考驗。各分組中尤以展場組與主視覺為重,#展場設計規劃直接關係到最後的展出品質,而一個好的主視覺不僅能在新一代設計展推廣期間搶先獲得網路關注度,也有助形塑學校設計系品牌形象。
看了這麼多年新一代設計展,每一年同學當然都絞盡腦汁希望設計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展場或主視覺,先姑且不論雙關語的標題命名設定有多氾濫(#真的拜託大家不要再玩同音雙關的梗了...這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玩法了),原則上大家不脫商展的形式——設計出一個空間,分區或均等擺放各式各樣的作品到展場上,原因是展場每塊土地面積都是錢,當然要講究坪效。但今年我看到一個非常讓我驚喜的展位,#跳脫出這種固有商展形式,連學校居然也通過這樣的展覽方法,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又為之欣慰。那便是 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他們以「众」(音同眾)為題,提倡未來將以為眾人做設計的社會設計趨勢為主要潮流之外,也呼應了目前眾籌制度的成熟帶來新一代的設計新浪潮,同學們挑選題目時也會以此大方向挑選自己的畢業製作專題。主視覺利用PS、AI等2D軟體中內建的3D功能繪製,設計出不同於一般平面設計的效果。
然而最讓我眼睛一亮的是,#他們以策展思維回顧創系18年來的世界設計趨勢演變,在展場中另外設置了一區「#設計編年史廊道」,用他們的角度回溯探索18年來的重要事件、台灣設計何時開始受到重視?甚至是世界性的社會設計趨勢演變。於是他們從2001年的「#台灣設計原力三金典禮」為起點(光是看這命名就知道嶺東科技大學的同學一定是設計發浪忠實粉絲XD),2003年《台灣設計展》誕生、2015年 格式展策的《設計城市展》在台北蔚為轟動、同時嶺東視傳的《淨愛高山》作品也獲得各方媒體報導等......一路回顧寫到2018年3位穆斯林研發口袋裡的真人翻譯,協助難民渡過語言不通的重重難關(社會設計)等。#這樣的策展方式應該是新一代設計展自1981年創立37年首見!
展覽其他觀展細節的安排上也別具用心,為了不影響觀展品質,#他們將所有組別的作品主視覺海報統一張貼在展場中最大的牆面一字排開,#展架設計兩種高度,依據作品特性分區放置,高的桌面配置給產品或包裝,讓觀賞者可以不用彎腰或用奇怪姿勢就能看清作品細節,低桌分配給插畫與平面較突出的組別,讓人可以俯瞰作品的震撼性。
#而他們甚至考量評審來評選時總是會封閉展場造成當時在觀展的民眾不便及不悅(沒錯就是我很常在評選後浪賞時被官方評審大陣仗驅趕出境XDD雖能體諒但每次總會有點不爽哈哈哈),#他們將入圍金點新秀設計獎的作品全數集中在第一道展區,讓評審來看作品時可以集中在最小範圍的展區,就不需要封閉整個展場。能夠具體而微地體貼觀展民眾的流程,這樣的細節規劃真的是要讓我起立大鼓掌!!!
詢問了策劃畢業展的陳也維藝術指導(Art Director),才發現嶺東視傳總指導為「中間研究室」的知名設計師—— Chung Yuan Kuo 郭中元,以及校內教授宋思明老師指導。而 陳信宇 (Hsin Yu Chen) 設計師、品墨設計 王慶富 設計師、 田修銓設計師、佔空間的 Argi Chang 設計師等人都是他們專題指導老師群之一。參與的業師們每個都是經常舉辦或協力展覽的好手,有這樣的品質呈現可以說不意外,#但真的能說服學校單位接受、最後藉由同學的手呈現,那樣的過程想必艱辛!
最後更要為同學把 #資料準備得非常齊全 這件事再次起立鼓掌!參展目的最後其實就是希望有媒體報導或是獲得廠商青睞有了量產上市的機會。我做後浪賞幾年來跟同學要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些同學不是覺得作品都展完了,還要補拍很麻煩、或是雖然有拍攝,但其實品質不太OK,直接拿到雜誌上刊登會有問題之類。但這組同學不但照片資料準備完整,展覽狀況也請攝影師側拍紀錄,我拿到照片資料的時候,不禁暗暗驚嘆,#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專業策展團隊執行後的成果。
希望正在準備2019年畢業設計的你,如果你剛好被分到展場組,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明年你們展出的時候希望怎麼被記得、被報導、被傳頌,是否可以超越嶺東視傳在2018年創下的驚人成果?
第五屆後浪賞所有得獎作品公佈到此結束(終於!)
2019年再見啦!(揮手下降)
#書上設計展 #後浪賞
#畢業專題 #畢業製作 #畢業展
#新一代設計展
—————————————————————————————————
2018年《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已經發售,當中除了打破設計領域以 #議題分類 來收錄各設計獎的部分得獎作品之外,也收錄了去年後浪賞作品,甚至邀來10位線上知名設計師進行深度採訪。感謝出版社鼎力相挺,在此跟大家玩一個小活動,要來送出6本《書上設計展3.0》!
活動參加辦法如下:
1.按下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粉絲頁讚
2.#分享任何一篇你覺得很有共鳴的第5屆後浪賞作品介紹文並設定公開(可分享多篇增加得獎率)
3.在轉貼文章當中或作品介紹文底下留言給作品的建議或簡單鼓勵話語
我知道有點麻煩,但我希望可以盡量幫助到這些新人們,你的建議或鼓勵的留言都是給他們力量的最好支持!讓我們一起建置出台灣畢業設計資料庫的正循環!一起給他們一些加油打氣吧!
※《書上設計展3.0》詳細介紹:https://goo.gl/Aio3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