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said. Thank you!
Written by 卓韻芝
今天醒來,該有些人懷著矛盾心情:我該如何看待昨天在金鐘發生的一切?
毋須利申,堂堂正正做個人:我很簡單,有點錢,可以退休,也可以free style工作的「自由身」。因此,此文非因我發窮惡、冇工開好有閒,或求取任何光環。我只希望堂堂正正說一句:請繼續站在他們的一方。請聽我的看法——
也許閣下認為,他們破壞了整場和平的運動——答:對,他們破壞你想像中的運動模式,但他們沒有破壞運動,因為你的運動目的跟他們相同。就像你認為不吃飯會瘦,卻沒有瘦下來,朋友逼你做帶氧運動,你說「本來就是被動的捱餓嘛!怎麼變成主動的帶氧運動?這朋友真討厭!」這朋友並沒有毀掉你的目標,事實上雙方目標一致。畢竟,如果捱餓有用,你瘦了,朋友才不用將行動昇級,即是說,如果上街有用,林鄭立即下台,立即撤,有人卻竟去爆玻璃,那才是「破壞」運動。因此他們最多只是破壞了你合意的運動方式,但他們並沒有破壞「你的」運動。
也許閣下認為,「我爭取,但沒說過要爆玻璃喎!我說過要罵人,但沒說過要動手喎!他們破壞公物!」——答:我看,請你放心去支持,或至少不反對這一群示威者。他們昨天的行為所顯示出的,並非「瘋狂」,而是恰恰相反:理性。他們的目標極度清晰,半秒沒忘記目標,不破壞具歷史價值之物,沒有發洩性的、無定向的發洩,完全沒有(如果是發洩性的,你認為海富麥記還能存在嗎?他們晚上仍在好端端做生意哦。)真正的暴徒會趁火打劫,不顧他人安危地摧毀(當年六七暴動周街放爆彈,是真正的暴動與暴徒),豈會像昨天一樣,入立會,見文物、圖書竟加以保護?整個金鐘除了立會,沒有一片玻璃碎過,連漆油都沒有一滴。在我看來,他們今天的目標相當明確,破壞特定的公物,是透過這行為來作出宣言,manifesto。你欺凌我,欺凌到上心口,合法地打我,合法地拉起我的上衣,強搶我全家的自由,我都沒有動手打你,僅塗污你辦公室,作出宣言:你別再蝦我!於我,這像跪求,多於暴力抗爭。
(順提:我反對高舉暴力之抗爭——作為女性,我不能支持一種抗爭方式是首先撇除女性;叫我站去後方,叫我在後排搞搞物資,諸如此類。昨夜的,並非販賣暴力的抗爭,其抗爭方式並沒有高舉體格力量,相反是極度被動,幾乎文弱。見防暴警員,大家一起退,而不是叫女孩先退。噴黑官員的照片,文弱到密。)
也許你認為,「現在可能弄得阿爺大條道理地出手,豈不弄巧反拙?屆時想遊行都難」——這種說法是未來•先驚,即是,首先假設還未來臨的三步棋,再倒轉頭此刻首先惶恐。上司非禮你,你想放聲叫「唔好」,但你想起這上司跟大老闆很熟,你可能因此失掉工作,再想起大老闆認識很多同行,你可能自此難找工作,一想到這裡,你就不敢叫「唔好」,任由上司將手伸進去,為的就是怕「可能」會「弄巧反拙」。面對暴政極權,不能假設「惡果」而首先退縮,極權最愛的就是恐懼,你越恐懼,就越聽命;恐懼餵飼極權,極權依靠恐懼。阿爺很強勢,但他亦非無所不能,至少他不能阻止的,就是你伸手進我的裙子時,我會大叫「唔好」,我會拚命掙紮。別未來先驚。
也許你認為,「反正廿幾年後都係大陸㗎啦」——答:可能是,如果廿多年後還有大陸嘅話;你怎麼知道?一年前都沒有任何一個人猜到今天如是吧,廿多年後?未到2046,北極可能已經消失,你怎麼知道?「其實廿幾年後都係大陸㗎啦」,這概念反映在一個人心中,什麼謂之「承諾」?「承諾」到底在你心中有否價值?你跟我訂個生日蛋糕,我應承你,你女友生日那天30號送到,那我是否可以10號就送來,說「反正之後個蛋糕都是你的啦」。你向銀行借錢,銀行說12月你要付清,莫非銀行可以7月找收數佬上門,說「反正你12月都將會欠我哦!7月還,一樣啦!你不還錢,我現在就斬你,一樣啦!」香港社會的運作運作基礎就是承諾。如果承諾不存在,就沒有法律。你的結婚證書無效了。
也許你認為,「有沒有其他方法?無論如何,我不會參與主動性破壞公物囉,有沒有其他辦法?」——答:當然有,五花百門,任君選擇,現在不就是各人用各人的方法嗎?有人用「血債票償」,有人用鏡頭評理,有人捐物資,有人捐錢給立場......絕對珍視任何方式,用自己的方式就好了。 Use yor own way. Feeestyle babe.
也許你認為,「我只是支持警方執法,不談政治的」——答:抱歉,警力是政權賦予的力量,當你談警力,已是政治。接受「我為撐而撐」,不能接受「這不是政治」之談。至於「法」,難得你說起「法」;法,是寫在書上的,但那是誰家手持的書?誰可以隨意改動的「法」?難得你說起「法」,今天一切,豈不就是因為法律可以「隨時修改」而牽動的?他們追求的,就是撤回惡「法」哦。說一切跟政治無關,或高舉法治基礎的,是自打嘴了吧。
也許你認為,「我已經是中產/中上,反正抵抗無用,不如我安穩渡餘生算了」——答:此刻我們面對的是前所未見的香港政府,我們80後、70後,之前幾十年都沒見過這種政府,可謂人生風平浪靜,從沒感受過極權,所以可能反應也就大了點。幾十歲,事業穩定,銀行戶口又有錢,會覺得,也許聽聽話話過下半世ok?是的,如果你讀到任何大陸恐怖新聞,是真的絲毫沒有感受,就ok,要直至你完全沒有感覺,才能ok,否則下半世人都真是極難捱落去。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育成背景,我們香港80後的育成,是有視野的,知道道德觀和正義感的,就很難告訴自己,我合上眼就算。
後感:人生嘛,沒有所謂「好」與「不好」,好事,也許後來發現原來在人生中屬壞事;壞事,也許在將來明白是好事......閣下的人生定必試過無數次這檔兒事吧,由友誼到職場,由失戀到喪親。所以我覺得呢,生命是難於用「好」「不好」來判斷的,我們是難於在時間恆河中洞釋一切的,洞釋到就是神了。那麼我們手執什麼呢?就是很簡單的,你此刻覺得對,還是不對。你覺得強權不對,就堅持。昨夜有人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強權不對,他們跟你並沒有走上分岔路。說到底,一切只剩你心中的、最基本的對錯。
我丁點沒覺得任何人需要為我爭取未來,從沒向年輕人道歉,沒回答過年輕人一句感謝,畢竟始終相信,未來,是我自己fight出來的。這就是我的信念。I don’t need to thank you you la, no one is fighting for me, because呢,I am fighting with you.
同時也有5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在聖城】 嫁到世界邊端的愛情故事總教人嚮往,但如果展開新生活的地方,需要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婚姻更複雜的隔膜,就不是那般容易。以色列法律規定,猶太人不能與非猶太人結婚,除非對方先皈依信奉猶太教,婚姻才有法律效用。嫁了給猶太人、在耶路撒冷住了十七年的香港女子王謹菱(Achutan),卻沒有為...
端新聞背景 在 Facebook 八卦
76歲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退休了!他從1968年23歲就開始在中央氣象局擔任氣象預報員,在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前,一直是中央氣象局最具代表性的發言人;之後他又陸續在台視、中視、華視、TVBS等電視台擔任新聞氣象主播;2021年5月31日,任立渝在TVBS光榮退休,長達53年的氣象預報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影片:https://fb.watch/5TumfMQoSG/
左上圖攝於1991年4月26日;每逢颱風季節,最受民眾信賴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任立渝。(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上圖攝於1993年10月8日;自中央氣象局退休的任立渝被台灣電視公司聘為氣象主播,以「氣象先生」的新身分,在台視晚間新聞播報氣象。(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左下圖攝於1997年3月22日;中視新聞主播沈春華歡迎氣象主播任立渝加入中視新聞陣容。(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下圖攝於2021年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完最後一次氣象預報後的「氣象先生」任立渝從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手中接下TVBS金麥克風獎盃,光榮退休。(圖片來源:TVBS新聞部)
《任立渝的氣象預報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氣象系(1982年更名為大氣科學系)畢業的任立渝,當兵時被選進海軍氣象中心擔任預報員,1968年(23歲)退伍後考進中央氣象局服務,從預報員一路做到預報中心主任,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後,隨即轉戰電視圈,擔任過老三台及TVBS的新聞氣象主播,直至2021年5月底。
1990年5月~1992年7月: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1992年7月~1993年10月:中央氣象局一組組長
1993年10月~1997年3月:台灣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1997年3月~2006年4月:中國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06年5月~2009年8月:中華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10年6月~2021年5月31日:TVBS新聞台氣象主播
2021年5月31日:正式宣布退休,自TVBS新聞部光榮引退。
下面是幾篇相關新聞報導:
*1993年10月8日《民生報》第12版:
任立渝 掀起三台 氣象 戰
中視祭出「雷達氣象」
華視借重卡通動畫
將與「專家」比高下
【記者 姜玉景/報導】光輝十月,三台「晚間新聞」將展開一場「氣象大戰」,台視新聞部花了一番心血,從氣象局挖來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選在雙十節登台亮相;台視新聞添加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則由任立渝一手調教的「徒弟」劉蕙苓,擔任氣象小姐,造成「師徒同台對壘」的緊張情勢外,中視還要亮出百萬元添購的祕密武器「雷達氣象」,告訴觀眾更準確的天氣;華視「晚間新聞」則以上卡通動畫的天氣圖,使氣象的播報更生動、活潑。
和「氣象」結緣近30年的任立渝,往年,每逢颱風季節,他都會出現在三台新聞中說明颱風的最新動向,十月起,任立渝成為台視氣象主播後,專屬台視一家,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台視晚間新聞」中,和觀眾分析明天天氣是晴天,還是會下雨。
談到氣象知識,任立渝是專家,可是,上電視播氣象,他還是「新手」,這幾天,任立渝在新聞棚練習播報時,發現播報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主播李四端還傳授他幾招「保持你自然、輕鬆的態度,就對了。」
台視新聞部聘請任立渝報氣象,主要是借重他的權威,在觀眾心目中樹立一個形象,不只「重大新聞,必看台視」,連氣象也看台視。
長期以來,中視新聞對「氣象」人才和器材的投資,都花了不少心血。迎戰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選在雙十節當晚,也要秀一下百萬元購買的「雷達氣象」,「氣象小姐」劉蕙苓解釋,這套機器,在梅雨季或是有颱風來臨前、或有大雨發生時,預測比衛星雲圖更準確。
中視氣象除了有「雷達氣象」助陣,劉蕙苓覺得,目前國外重要城市的天氣,只能作到分析明天的天氣,可是我國一年有200萬人出國旅遊,服務這些人口,中視新聞將與國外氣象機構合作,取得國外重要城市未來一周的天氣,讓國人出國旅遊時,只要收看中視氣象,就可以知道要帶厚重的冬衣,還是輕便的夏衫。
台視打出「任立渝」專業形象牌,中視以「雷達氣象」添增準確度,華視「晚間新聞」靠「晴時多雲偶陣雨」的電腦動畫作背景,再配上周明華和孫紀蘭兩位年輕可愛的氣象小姐播報明天天氣,華視的用意是,透過活潑且生動的畫面,讓觀眾以輕鬆的心情看完短短五分鐘的氣象。
*1997年3月24日《聯合晚報》第10版:
台視 vs. 中視
氣象主播大戰 今晚正面交鋒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台視與中視的氣象主播大戰今晚正式登場,由台視跳槽到中視的氣象主播任立渝,將在斥資兩百多萬的三度空間電腦動畫設備輔助下,進駐中視氣象主播台。
台視從氣象局新挖來的專業主播熊台玉也將在體育部經理傅達仁的陪伴下出現。另一方面,台視第二「冠軍」頻道今起對外試播,除在晚間7時30分播出一小時的全新閩南語新聞外,任何重大新聞也將在此新頻道以現場方式播出。
*2006年5月2日《民生報》C8版:
任立渝 為跳槽 上教堂禱告
打造華視新氣象 兒子提醒他既簽約就不能背信
【記者葉嫦芬╱報導】華視總經理小野最嫉妒的男人竟然是氣象主播任立渝,小野說,「我老婆每天晚上都要看到任立渝報氣象才肯睡,實在讓我太嫉妒了!」任立渝昨天到華視報到,小野親自迎接,還幫他戴上華視員工的帽子、穿上華視員工外套,小野幽默的說,「從這刻起你就是華視的人了,以後要習慣說,我們華視」。
華視新聞部將於9日全面改版,任立渝和他的氣象團隊,昨天起正式加入華視,小野說任立渝到華視,可說是天上掉下來的寶,也是天意。華視在加入公廣集團後,積極建立正面形象,為了區隔以往,任立渝的「華視新氣象」是小野的第一砲,未來任立渝在早、晚間的氣象播報外,更會增添一段夜間氣象播報,讓晚回家的觀眾也能知道隔日的天氣預報。任立渝也表示未來將加強氣象教育的推廣、漁業氣象的深度報導,以及國內外旅遊氣象的在地報導,與民眾更接近。
提及和任立渝洽談一直到簽約的過程,小野透露當初任立渝合約到期後,兩人接觸相談融洽,為了讓任立渝的氣象播報成為華視重要的品牌,他下令不論多少錢、什麼條件都要把任立渝請來。
任立渝說他在面臨老東家誠意的慰留、以及華視所給予的尊重和寬廣揮灑空間時,心裡確實掙扎了很久,曾到教會去禱告,還被小野的友人撞見,也開了家庭會議,兒子提醒他既然跟華視簽約了就不能背信。
*2010年6月1日《聯合報》C2版
任立渝 T台復出播氣象
【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國內資深氣象主播任立渝去年8月自華視氣象退休,休息了10個多月後,本月1日起正式在TVBS復出。從事氣象工作30年,任立渝自豪是「人體測量機」,他更笑說:「我現在憑感覺就可以知道現在氣溫大概幾度,風速是幾級風。」 4年多前,任立渝與旗下的氣象團隊被華視以年薪千萬元價碼,從中視挖角過來,這回退休後再復出,少了原有的氣象團隊,但T台仍相當禮遇,外傳年薪百萬元,且如遇特殊天候如颱風季節,還會再視增加時段按件計酬。
昨天在任立渝的T台歡迎記者會上,主播莊開文也特來站台,她透露當年跑新聞在氣象局巧遇擔任發言人的任立渝時,和幾個小女生超興奮。而任立渝休息的10個月內,也和老婆去了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地,決定再復出,任立渝坦言:「看了線上的氣象主播,都覺得還差一點,看自己身體還可以,又有機會所以就再出來播報。」
*2021年5月31日《聯合新聞網》即時報導:
傳奇再見!
氣象主播任立渝最後一報光榮退休
2021-05-31 21:28
聯合報 記者林怡秀/即時報導
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的氣象先生任立渝,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最後一次氣象後,光榮退休,任立渝感性表示:「在TVBS是最愉快的工作經歷,在TVBS的這11年是最快樂時光。」任立渝也在鏡頭前,以一貫溫柔的語氣,祝福觀眾「在疫情期間都健康平安,也希望缺水能快快解除」、「謝謝大家這麼長的時間的支持」,簡單幾句話,感受得到任立渝對氣象的熱情,始終如一。
受到疫情影響禁止群聚,同時配合任立渝行事低調的個性,TVBS在內部為他舉辦了小型歡送會,由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送上TVBS金色麥克風獎座,感謝任立渝為氣象專業的付出。任立渝也自爆最後一天播報,「一早就嚇到,小學六年級的孫子看到退休的新聞還大叫。」
任立渝一再強調對於各界的讚美他不敢當,同時,任立渝也跟年輕後輩分享兩件事:「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本領;第二點則是要記得,吃虧就是佔便宜。」而11年前任立渝到TVBS的歡迎會上,代表獻花的主播莊開文更是哽咽表達感謝,「曾經在颱風新聞對談前,問任先生是不是要先給他要提問的問題,結果任先生直說不要緊、儘管問」,顯見任立渝的氣象專業「早就準備好!」
歡送現場並播出TVBS主播主管們預先錄製的感謝影片。主播方念華感性地說:「在這個講求血脈賁張的名嘴時代,您不疾不徐、像春風一樣的風格,永遠讓我敬佩。」氣象主播彭志宇則回憶:「每一次颱風播報,您就是拉一張躺椅在辦公室稍做休息後,整點又繼續播報,敬業精神令人佩服。」已76歲的他如今離開螢光幕,專業形象依舊深刻留在所有觀眾的記憶中。
端新聞背景 在 Facebook 八卦
以前常常會有朋友告訴我,「好奇怪,你常常會成為我們那個群組的話題,有幾個朋友都會一直酸你,我都不懂他們為什麼嘴巴那麼壞,有好幾個還是你FB上的好友,你要注意一下喔~~」「你跟花蓮那個老師很熟嗎?為什麼他常常在臉書上批評你?轉發你的照片和文章笑你?」
在正常上課期間,從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開始,我就非常忙碌,寫文章、做早餐、送哥哥上學、準備讓妹妹和弟弟起床上學、上班、下班、買菜、接弟弟、做晚餐、收拾廚房,開始上線回覆私訊、聯絡媒合送米送資源到各校,每天累到晚上十點一到倒頭就睡,沒有一刻空閒。
就連在學校,從踏進教室的那一刻起,除了上廁所喝水,我沒有離開教室半步,忙著上課、改作業、處理孩子們大大小小的事情,連午休都在整理衣服鞋子...
沒有任何時間也沒有興趣去跟任何人閒話家常,更別說是完全不認識的一個網民。業配事件的新聞裡有人說:「聽說沈老師的人際關係很差!」他真的說錯了,我是沒有任何人際關係,而不是人際關係很差,沒有互動,要怎麼差?就算差,影響了誰?在那個風頭上這樣說的人,真是缺德到了極點。
已經讓自己的生活單純到這種地步,呈現半自閉的狀態,我還能成為遠處某個群組裡、一個遠在台灣另一端的網民臉書上酸言酸語的話題,真的很神奇。我從來不主動批評攻擊任何人,但是有些人的眼睛總是容不下別人一丁點的努力。
我一點也不在意,不聽、不看、不猜、不想。
「沒有閒情逸致去了解別人議論我什麼。」
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沒有時間管別人的閒事,希望那個群組能找到更重要的事情去討論,我這個人很無趣,又沒緋聞也沒搶錢、沒欠錢也沒團購,別浪費時間在議論我,太無聊。
「狗吠火車,沒看見火車停下來過...」
這句話是一位網友送我的,貢丸湯的事件給我很大的震撼和磨練,讓我嘗盡人情冷暖,在最危困的時候,也才能清楚沒有人能夠依靠。讓我知道除非自己強大,所有的限制和批判才影響不了自己,才能繼續前進,不懂的人還是不懂,沒有必要為了他們而活,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當面的吠叫我都不以為意了,更何況是躲在群組裡或是在自己的臉書小世界裡的議論酸語,那算什麼?傷不了我的一絲一毫。
有些人的人生大概太無趣,只能專注在別人身上,不管什麼都看不順眼,不管別人做了什麼都要質疑批評。剛開始我只覺得這樣的人很可憐,可能太想成功卻一直失敗,只能批評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秀,但是忍耐無法讓惡意停止,我不需要接收他的惡意。
有時候封鎖一個惡人,會後悔封鎖得太晚。
我總覺得每個人的言行跟生長的環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來留言或是分享文章的人只是站在不同立場和角度,很理智的提問、表達意見,我一定給予尊重,負面沒有惡意的,我會忍耐,但是惡意攻擊批評的,我就會直接封鎖,不看就好了,不需要忍受這個人的惡意一絲一毫。
不需要浪費任何時間和情緒在心存惡意的人身上。躲在群組裡面專門議論別人,心壞,天會知道,跟著一起議論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有一天惡意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嘴巴長在別人身上,我們都管不了從他們口中吐出的是什麼,眼睛長在別人身上,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看到的是什麼。」不喜歡你的人,你解釋什麼都沒有用,他們的想法和說法一點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在做什麼。當我們自己內心強大,就聽不見任何雜音。
現在很少聽到有人跟我反應這些惡意,我想是因為除了家人和社區以外,我沒有加入任何的群組,不想加入任何的是非,也不想聽任何人的是非。當我自己沒有是非的時候,就失去了被議論的價值。
端新聞背景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人在聖城】
嫁到世界邊端的愛情故事總教人嚮往,但如果展開新生活的地方,需要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婚姻更複雜的隔膜,就不是那般容易。以色列法律規定,猶太人不能與非猶太人結婚,除非對方先皈依信奉猶太教,婚姻才有法律效用。嫁了給猶太人、在耶路撒冷住了十七年的香港女子王謹菱(Achutan),卻沒有為婚姻而皈依伴侶的宗教,而是堅持自己獨特的信仰生活。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端新聞背景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的訴求與爭議!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2 【 長榮空服員為何罷工? 】
04:07 【 政府可以介入勞資爭議嗎? 】
06:30 【 我們的觀點 】
10:38 提問TIME
10:54 掰比~別忘了訂閱
11:15 這集拍攝背景是哪裡?志祺為什麼在這裡?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 歡歡
|剪輯後製:在日本熬夜の志祺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不知道有沒有被取消航班ㄉ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報導者|罷工2年後的華航:漠視勞裁,一手給糖一手興訟:http://bit.ly/31MsGSo
→ 長榮勞資協商破局 工會:下午4時開始罷工:http://bit.ly/2WSUUqR
→ 華航機師工會:沒有預設華航罷工截止期限:http://bit.ly/2FmzyvY
→ 勞資達成共識,台灣華航罷工落幕:http://bit.ly/2Y3n3wz
→ 新聞幕後/長榮空服1.5小時前的突襲罷工 倒楣是旅客:http://bit.ly/2RpwYKD
→ 長榮航空協商不到1hr就破局 勞動部:大門永遠敞開:http://bit.ly/2XsfyCo
→ 關鍵評論網|【總整理】長榮空服員罷工投票通過,7個QA看懂工會為何要抗爭?:https://reurl.cc/5yYbq
→ 端傳媒|零工會神話的「破滅」:從華航到長榮,台灣航空業何以一再走向罷工:https://reurl.cc/3lvbM
→ 全國法規資料庫|勞工爭議處理法:https://reurl.cc/7v5b5
→ 風傳媒|長榮罷工》交通部提應變計畫幫資方?王國材:總不能讓旅客滯留機場:https://reurl.cc/2kpar
→ 聯合|長榮若罷工 交通部將啟動應變中心、國防部擬支援軍機:https://reurl.cc/ooWv5
→ 苦勞網|長榮空服罷工 交通部搶疏運,工會質疑圖利財團:https://reurl.cc/Qkz2O
→ 中央社|IATA理事長:航空業罷工有賴政府介入:https://reurl.cc/Rlx2g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長榮空服員若啟動罷工 政府該介入解決航班缺口嗎?:https://reurl.cc/Yrym0
→ 新頭殼|謝步智觀點》是不為也 非不能也! 華航罷工政府為何選擇裝死?:https://reurl.cc/xjneZ
→ 聯合|政府介入勞資糾紛 誰來當裁判:https://reurl.cc/xjnoZ
→ 新頭殼|最會溝通的政府 小心變成最會討好的政府:https://reurl.cc/YryG0
【 延伸閱讀 】
→ 報導者|【效應篇】運輸業工會風起雲湧,抗爭攻防進行中:https://reurl.cc/pjOX8
→ 關鍵評論網|什麼是「勞動三權」與「勞動三法」?:https://reurl.cc/dj68g
→ 報導者|160h25m歷史時刻──台灣首次機師罷工,華航勞資協商全記錄: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na-airline-pilot-strike-record
→ 維基|勞動三法:https://reurl.cc/NmVgx
→ 報橘|為什麼歐洲國家不會被罷工拖累?因為他們擁有台灣社會一直缺乏的「談判機制」:https://reurl.cc/Rlxm9
→ 關鍵評論網|#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https://reurl.cc/7v5m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端新聞背景 在 卡提諾狂新聞 Youtube 的評價
【0220】卡提諾狂新聞 #259 不釣魚 不統神端火鍋 不跌倒 有一說一 說到做到 傳說廚具:asiagod桶
《三國志・戰略版》
👉🏻立即下載光榮革新大作,與林書豪一同加入最真實的三國古戰場!https://apps.apple.com/TW/app/id1530758357?mt=8
※ 台灣醫學奇蹟
※ 魔鬼藏在細節裡
※ 又是時空背景之術?
※ 小心騎車
※ 新春首刮
卡提諾狂新聞粉絲團設為搶先看!
搶先收到第一手狂訊~
#追蹤狂新聞IG #追蹤的都30cm/G-cup
本集新聞來源:台視、蒼藍鴿的醫學天地YT、愛莉莎莎 Alisasa YT 、即新聞、三立、黑色豪門企業、華視、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YT
端新聞背景 在 日幫派背景男子走私毒品遠端遙控他人「赴日製毒」遭逮 的八卦
... 新聞 」是完全HD數位化的電視 新聞 台,提供全方位即時報導,以及現場直播。現在您可以透過壹電視APP,隨時隨地收看即時 新聞 與節目。 【壹電視】 https ... ... <看更多>
端新聞背景 在 [新聞] 當「新媒體」都不再新《報導者》《端傳媒 的八卦
當「新媒體」都不再新,
那《報導者》、《端傳媒》、《臺灣吧》怎麼在媒體之路繼續走下去?
https://www.inside.com.tw/2016/11/19/road-of-new-media Chris
在網路平台架設簡易、資訊傳播快速、內容大爆炸的發展下,連「新媒體」都已經不再是
新的現象時,那麼,我們到底還需要怎樣的「媒體」?-《泛‧知識節》
在 2016《泛・知識節》上,主辦方邀請到了《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端傳媒》主編
李志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謝政豪(DJ Hauer)等三位,召開了一場以「新媒體已經
不新」的論壇。從組織型態來看,這三個媒體各自代表了一種特定媒體型態:《報導者》
號稱號稱台灣第一家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媒體,而《端傳媒》可說是目前相當受歡
迎的跨境外媒之一,《臺灣吧》則是以動畫為主,致力往智慧財產(IP)路線走向的新媒
體。這三間內容與商業模式都十分迴異的新媒體,再加上主持單位《泛科學》之間會擦出
什麼樣的火花?
自介:他們為什麼各自選擇了這條路?
DJ Hauer:臺灣吧是大部分從企劃到劇本完全自製內容的一間新媒體。在 2014 學運剛結
束完那種劍拔弩張的社會對立氛圍下,我們發現需要一個媒體能專注在促進社會溝通,並
在不同族群間建立起議題連結這件事,因此想用「內容」與「故事」的力量,好好的做這
件事。
李志德:我這 20 年來只做新聞這件事,但經歷過地方版、國會線與兩岸線等不同崗位,
也從第一線記者、半第一線當到主管。會進到端傳媒,比較大意義是《端》希望在國際、
中國與香港這些地方裡,努力做出跟主流不一樣但重要的新聞。從目前所有的讀者來看,
台灣讀者大約佔了 40%,這也讓老闆很意外,因為事實上兩岸三地很多人其實是把台灣看
得比較邊緣的地方,但 相對來說,台灣讀者對知識與高品質報導卻是非常強烈的 。另一
個會進端傳媒原因是明明當初想找張鐵志,但結果他跑去報導者只好找我(笑)。
何榮幸:很清楚我就是一隻明知前路不可行,但還是要闖新媒體的老白鼠(笑)。在我們
年輕,大概 2000 年時也創了鬥陣網這個媒體,所以當初也有跟 DJ Hauer 一樣的網路花
名叫 Turtle(烏龜)。不過我們想創辦了《報導者》是察覺到了幾個趨勢:現在的年輕
世代都不看舊媒體了。而且現在記者這一行也逐漸不受尊重,相信大家有聽過「小時不讀
書,長大當記者」。這讓我聽了就很生氣,而且不甘願看到台灣媒體品質下降。所以抱著
「自己的新聞自己救」的心態開始了《報導者》這條路,因為 年輕世代不信任媒體是民
主最大的危機之一 。
為什麼叫新媒體?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何榮幸:其實很多人都說過新媒體的定義,但我認為要有 跟讀者「互動」、「分享」、
「參與」三個要素 。不管電視或紙媒,舊媒體事實上是把這些都跟讀者隔開的。所以不
是以媒體本身是否網路有關,而是要看這間媒體有沒有徹底體現這三個要素。只要這個媒
體有這三個要素,也有一定的公共性,能與社會貼切互動,不管它是不是商業媒體都稱得
上新媒體。
DJ Hauer:我可能要講政治不那麼正確的一個觀點。臺灣吧某種程度上並沒有那麼完全與
社群緊密互動。我認為不管政治商業層面,主體自身都必須要做大眾不知道,具不可期待
性的東西。在商業領域裡面,業者只做讀者喜歡東西的話,那它可能只能賺到一時的收入
,但若要想要更多利潤,就必須挖出別人想像不出的東西。
這的確有點菁英主義。但現在是個沒什麼人聽你內容的年代,而原因只有一個:資訊太多
,太繁雜。以經濟學角度來說,資訊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所以現在應該是「引起
興趣」的年代。 新媒體該做的,不是用五分鐘全部讓讀者看懂全部的事情,而是接下來
願意讓你花五個小時喜歡探討這個問題 。
李志德:我們自己就有 一篇文章 在探討新媒體在台灣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象,把所
有同業都盤點了一遍,這也讓不少同業不爽就開始反擊:「你好意思說我們?端傳媒自己
才舊!字數都超過三千,還有一萬的。」後來內部自己想也對,端傳媒有個很古老的內核
。例如我們點擊最高文章一篇是超過一萬字,有關台南割喉案的深入報導。
某方面來我很認同 DJ 的說法,新媒體該用 5 分鐘引起讀者接下來願意投入五個小時的
興趣。媒體很大程度被網際網路這個結構改變了產製方法以及讀者間關係,而在其中不斷
嘗試做法試圖找出路的,才能叫新媒體。另一方面現在也因為網際網路出現了 Google 跟
Facebook 這種超級托拉斯,所以要拼命想其他商業模式的出路。泛知識節本身就是泛科
媒體集團的因應方式之一。同時新 媒體也是一場重建大眾對媒體信心的運動,也是對舊
媒體的反擊;但要注意的是,這也可能被拉到很墮落的一面,很多被利益團體,甚至被政
治影響而偏頗的路線也會大舉出現 。
新媒體需要什麼樣的組織文化?
何榮幸: 傳統媒體是不理會讀者意見的,老闆的意識或廣告主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會讓
新聞報導受到很多來自老闆人情或廣告主方非專業因素干預,但又卻包裝了一層專業外皮
。不過現在年輕世代不吃這一套,他們會很在意你的新聞到底有沒有被受影響。另一個
更大的挑戰是在新媒體內部文化與溝通。傳統媒體依照傳統科層組織運作,但新媒體大多
數都非常扁平化,沒有官大學問大這件事。雖然需要比較長的磨合期,但這才是新媒體該
有的面貌。像我《報導者》第一場編輯會議,所有人都拿電腦開會,就只有我拿筆記本被
笑。所以中年大叔馬上改造自己,才能迅速的快速反應,並好好跟外部溝通。
DJ Hauer:其實整間公司我最年輕(笑)。但臺灣吧在處理第一線製作時,執行長未必比
其他管理層或資方權力大很多。但我覺得目前的組織架構,變化還不夠劇烈,不夠快。新
媒體更可能轉向專案的方式合作,也就是只剩下編輯、導演這些核心內容創作者,但其他
工作用專業分工,以合約的方式進行。新媒體的管理者只要能認知到這件事,就會是好事
情。
李志德:在《端傳媒》基本上只要厲害記者說什麼,我都會說好啊(笑)。不過端傳媒可
以特別拉出來談的是, 它是一個連翻譯都無法統一的媒體。像 Trump 就有川普、杜林普
,特朗普等等翻法,所以也常被人罵(笑)。但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端》要面向全球華
人,甚至會牽扯到各地背後的政治角力。更嚴重的例子就像馬習會,到底該叫馬習還是習
馬?所以最後決定,記者本身是哪裡人,就照他所身處地區的習慣下去寫 。從這還可以
延伸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同地區的主編,檢查其他地區的文章到底有沒有意義?就像中國
寫出來的,對台灣香港來說意義在哪?例如端傳媒談論醫師過勞最早是從中國開始的,但
後來就逐漸讓台灣與香港意識到,原來他們社會也有類似的狀況,這也是我認為《端》有
意思的地方。因為《端》的讀者有三分之二是來自不同地區,所以就算在寫本土的議題,
就必須從頭說明社會脈絡,並暗示這議題對你的社會以有意義。
從事新媒體,非得來自新聞傳播科系?
DJ Hauer:《臺灣吧》有(新聞系畢業生),但只有一兩個。我們在找人的時候其實最重
視作品集,也不會用那些 104 的格式。我個人認為是不是科班出身其實也還好,像我自
己就台大農經(笑)。但我覺得像是娛樂或教育這種內容產業,可以越來越回到「敘述事
情的本質」,因此大學教育中,大一不分科的通識教育非常重要,他能讓學生們以多元角
度去觀察事物。
何榮幸:《報導者》多一點,大概四五個。他們有新聞背景又有對新媒體有濃厚興趣,也
很擅長以數位新方式講新聞。但其實我們也相信背景跟資歷都不重要,像去年的海選記者
行動其實被內部稱為在找海鮮,無非只是想找不同性質的人,產生多元觀點,也不迷信傳
統業界做法,探聽其他公司的好手去挖角。雖然《報導者》中第一批員工很多都是老時代
的記者,但我們要求新記者只要能用新的手法,把故事好好講出來就可以了。像急診人生
新聞遊戲,就是徹徹底底,從頭玩到尾的一個小遊戲;原本我期待是那種十秒鐘就會停下
來,補充你知識的遊戲,但我們的年輕人就打槍:「每十秒就停下來,誰要玩啊!」他們
希望遊戲就不要被任何資訊打斷,之後在自然引起看長篇報導的興趣。
李志德:目前《端傳媒》一級主管都還是相關科系出身。但我們這邊想談另外一件事,那
就是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新聞科系?如果你把視角稍微放大一點,很多新聞人員的生涯,他
們都會在第一線比較低階的部分度過一段長時間,我認為這是必要的一段專業養成時間!
同時社會也不能沒有新聞學院。我提到新媒體運動有所張力,一端是重建媒體公信力,但
另一端新媒體也被政黨或組織使用,作為宣傳工具。這是兩端在鬥爭。
回顧報紙出現的歷史,一開始它就是政治團體的宣傳工具。人類花了一百多年擺脫這種色
彩,讓媒體變成公器的一部分,但沒想到一百多年新媒體出現後有走回頭的傾向。我認為
要解決這件事應該回到學院,需要老師或學生討論,想清楚這件事。尤其現在出現更弔詭
的現象,像 Google 推新演算法刪掉壞網站、假新聞,某種程度上違反網路自由的精神。
但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又有那麼多人受到假新聞之苦,該怎麼辦?另外也要提泛科學的「
林鳳營」事件,原生廣告也是需要畫紅線的部分。這些都需要新聞學院作為大腦,去深入
討論。
Google 與 Facebook 用演算法掐住了媒體的喉嚨,怎麼辦?
何榮幸:今天很嚴峻的狀況是大家都必須屈服。《報導者》自己來自 Facebook 的流量少
則六成,多則七八成。媒體現在只能搶 Google 跟 Facebook 吃剩的部分,甚至文章還必
須下贊助經費給 FB。Facebook 也創造另一個同溫層的問題,讓議題只在社會特定的小圈
圈發酵。其實,也的確需要新科技與工具去展現網路民主的時候了。在新主流出現之前,
對媒體來說只能做好防禦性策略,做好典範轉移的準備。
DJ Hauer:這其實就像拉曹操打董卓,再拉劉備打曹操,結果全盤被司馬懿端走的狀況
。當新競爭者出現時,初步一定會盡量吸引大家,但當他自己變成壟斷者時,也會做一樣
的保護策略。你還是要假設這個新進者是混蛋,從商業角度來說我不會去批評他邪惡,但
也不覺得他會永遠壟斷。
李志德:《端傳媒》在防禦手段上主要採取 APP。現在《端》的流量,來自網站跟 APP
都各一半,網站中 Facebook 也佔了一半,所以 Facebook 佔整體流量差不多是四分之一
再多一點。我認為媒體還是要培養讀者的品牌忠誠度,透過很多做法,讓讀者在想看新聞
的時候第一個想到你。
那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到底在哪裡?
何榮幸:我算是最糟糕的示範(笑),作為一個聯考數學考 18 分的人,我完全沒商業頭
腦。我認為現階段一方面也無法扭轉 Facebook 的狀況,所以最後選擇了一條完全跳脫的
路,以非營利的方式經營,現在《報導者》唯一的老闆就只有董監事。當初成立之際就已
經評估過要發揮小而美的精神,現在一年的經營成本約 3000 萬,人事佔七成,而目前最
大的捐贈來源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每年的兩千萬。
但我們現在很努力提高中小企業、定期個人小額捐款的佔比部分,目前已經有一百多位固
定的小額捐款人。在發展策略中透過前三年凝聚品牌,盡量降低大捐款佔比到一半以下。
此外,非營利不代表沒有收入壓力,仍然要靠各種努力增加收,像是透過跟今周刊跟傳統
媒體合作,共同分攤採訪經費,這會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李志德:其實媒體的商業模式可以分兩塊講。第一就是靠文章得到點擊量換成廣告,但《
端傳媒》從文章來看是成本非常高的一個媒體。我們一個比較的正規打法就是找到商業投
資,但要注意,這些投資者投資你,就是要獲得商業性的回報。追逐利益是人類天性,但
我們該做的,就是讓他發揮到在對的事情上。新創 95% 在兩年內就會死掉,我們盡力跳
出來。第二是建制付費牆、群募或打賞的做法。同時也有點像泛科把媒體做為一種綜效,
讓大眾相信品牌建立信賴感,再去承接其他案子衍伸出其他商業模式。
DJ Hauer:很開心我們撐過兩年,成為了那 5%。《臺灣吧》從第一天就是盈利媒體,其
規模成本也跟報導者差不多。而我們最後是想要走到智慧財產的路線。我們反思過除了霹
靂,台灣內容產業沒有比較強的 IP,但如果你要去學日本 ACG,美國影劇的路線,我們
已經晚了人家 20-30 年,不過新媒體與教育等是個台灣適合的新切入點。像米老鼠大概
是全世界最強的 IP,但他是一個幻想色彩強,讓人娛樂的 IP,而我們選擇教育是因為它
是長時間的硬需求。你可以看到在這一塊巧連智、芝麻街都很強,但他們是學齡前的產品
。真正要成為大眾流行文化,就必須鎖定青春期作為主力,這件事看起來全球沒有太強的
角色出現。
QA 集
Q:新創媒體與公共電視的關係?
何榮幸:我們當然比較像公視,但最重要的是公視是國家立法所成立。我們當然是希望當
「網路的公共頻道」,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政黨與政治人物捐款,自己畫下了這條紅線,
除此之外民間捐增有超過 100 萬,需董監事三人組審核的規定。我認為任何想走公共化
路線媒體不可能對所有收入都照單全收,每個人都要設下自己的紅線。
Q:對媒體來說,使用者付費是有希望的商業模式嗎?
李志德:當然可能!現在已經很多成熟的支付工具或平台,可以損害更多成本來實現這件
事。對媒體來說可以跟讀者產生意見與經濟上互動回饋,可能是最好的模式。
Q:《端傳媒》怎麼回應中國的審查壓力?
李志德:其實非常多。最早在成立之際就碰到一個問題:要不要進中國?我們找了一條不
算正面回答的路:先不管它,做自己想要的新聞。因為中國意見審查那個牆事實上是浮動
的,果然過不久就被放到牆外了(笑)。其實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天津爆炸案,在
那之後我們申請進中國採訪都很不順利,而來自中國的同事是沒遇到直接暴力迫害,但像
關說、寄信這種軟性的壓力一直沒少過。
Q:新媒體怎麼配合台灣人每天習慣?
DJ Hauer:現在台灣收視習慣早就劇烈改變了!以前固定每天等八點連續劇一天看一部,
但現在網路出現以後,大家會一天只看一部嗎?《臺灣吧》不會想一昧滿足你每天的需要
,而是回到商業本質去思考這件事。想迪士尼拍了《冰雪奇緣》,重點之一是要賣周邊商
品,那它會關心你是在飛機或房間裡看艾莎嗎?回到媒體本質就是做好內容,並可以找到
好平台商一起承擔風險。好的內容品質被策展到對的地方就能發揮價值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68.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ia-chaos/M.1479698034.A.177.html
※ filmwalker:轉錄至看板 Media-work 11/21 1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