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說笑話或者是聽笑話,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弱勢的人可以對強勢的人譏諷。好比說:開滿腦腸肥的有錢人的玩笑、開有權有勢的政客、興訟賺錢的律師、不知民間疾苦的貴婦……總是受歡迎的。
但反過來就不行了。好比說,開少數民族的玩笑、開弱勢團體的笑話、開窮人、殘疾人士……的玩笑,那就不行。
爲什麽會這樣呢?我也不知道。似乎人類內在的天性,有種追求公平的本能,因此,這樣的潛規則變成一種對現實的補償。似乎沒聽過什麽抱怨。
回到譏諷、抗爭這件事,我覺得遊戲規則和笑話也是一樣的。
弱勢的團體對政府、對資本家、對媒體、有權有勢的對象抗議、做種種譏諷,這很合理。但反過來,強勢、主流、當權的團體,如果被抗爭、譏諷了,反嗆可以嗎?在民主國家,公關專家都知道不宜。因為,這只會升高抗爭的層次。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很多人自認自己只是一般的市民、百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因為弱勢者的抗爭、對抗,造成了我的不方便,作為一個非特權、一般百姓的我有反嗆的自由和權利嗎?還有,如果我這樣做了,社會大眾會支持我的權利嗎?
根據我的觀察,反嗆回去顯然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這樣的行為顯然也不合宜。
我既不是特權,爲什麽我不能行使我的自由呢?
道理和笑話的潛規則是一樣的。因為, 儘管你不是特權,但相對於弱勢者,你的處境相對還是優勢的。更何況,正因為你是一般百姓,所以一不小心,你落入弱勢的機會相對的,就比比達官貴人高很多。因此大眾期待你有同情心,更要有警覺心。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大家有了不平,都來抗爭,社會不就亂七八糟嗎?
有這樣的想法,那更好。因為,首先,嗆回去,這個社會只會更加亂七八糟而已,不是嗎?再來,對許多弱勢族群來說,抗爭很可能是他們試過各種方法之後,最後也是僅剩的手段了。他們在為自己的生存發聲,你只是在為自己的不方便發牢騷,因此你的正當性低很多。
那怎麼辦呢?難道讓他繼續亂下去嗎?
換個思維想,如果社會有更多弱勢的人、被不公平對待的人,那麼亂七八糟的對立、抗爭,不但會繼續,恐怕還要增加呢。
所以,重點不是讓弱勢的人不要抗爭、對立,而是——要。減。少。被。不。平。對。待。以及,弱。勢。的。人。
因此看到社會有比自己更弱勢的人,如果不能幫助,起碼心裡也有用同理心。如果可以的話,進一步再思維,怎麼在自己能力、以及工作所及的範圍,給自己所及,更弱勢的人一些幫助,讓對方脫離現在的處境。這個社會少一個弱勢的人,也就少一個需要抗爭的人。不是嗎?
這是最好的方法了。
因此,下一次再看到這樣的場面,也許能多一點自我反省吧。他們跟我住在同一塊土地上,他們的處境不但關我的事,而且只要我願意,我能盡一份心力改變。
這是台灣轉向更文明的社會,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了。這樣的態度、行動,不用等下次選舉、不用等政府改組、不用等景氣轉好,是現在,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嗯,有感而發。算是新春感言吧。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諾貝爾經濟學獎 #窮人的經濟學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
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 Cheap Facebook 八卦
【作科普、知識型影片的難處】
上次不是有一個叫做蠹酸齋的人寫一篇文,用房價的觀點去看為什麼信義區、大安區沒有宮廟活動,然後被我用歷史的觀點反駁了? 後來我跟他說,很佩服他可以在自己不懂的議題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什麼議題都要蹭一下,顯示自己的"博學",但你不懂講出來就是令人啼笑皆非,長久下來就被看破手腳(其實也沒很久),而這人也不只第一次這樣了,之前講到台灣機車問題,也是把機車違規歸類為騎機車的都是窮人,也真好笑,但開計程車、開貨車,這種當職業的也是比較有錢? 反正文章就是三不五時透露出天龍思維
#知識影片最重要的是公信力
而我做歷史知識影片,就完全沒辦法像他這樣;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你不懂的東西去亂講,被人抓到就像這種留言一樣,我每部影片、每篇文章都盡力去找資料,都還是有人每天質疑你的真偽,雖然更多的是拿農場文質疑我
因為我不是大師,我也不會有什麼厲害的新觀點,例如「明朝滅亡於崇禎的勤政」這類新翻案文,我誰? 講這種話有公信力嗎? 我也沒時間去研究,光每天整理資料就忙死了,書上有什麼我就抄什麼,嘻嘻,但我也不是死讀書,那天你有來誠品,聽我最後的QA就知道了
Youtuber很多種,作科普知識的是最累之一,因為影片要經過千千萬萬的”檢視””批評”,但我承認我三萬訂閱以前,影片都抄維基百科的,啊又沒人看,那時候也還在上班,隨便亂做啊~現在不同啊,每天都有人踢館
#詞源問題
英語咖啡的詞源來自於荷蘭語的koffie,而荷蘭人是從鄂圖曼土耳其那邊聽來的,kahve,土耳其人又是借用阿拉伯語qahwah,一種葡萄酒。但咖啡有可能是來自於衣索比亞
馬鈴薯詞源來自於西班牙語patata,但實際上原產於秘魯南部和玻利維亞西北部地區
支那詞源...喔 我只是個槓精,想激怒他而已
#茶的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0K9kFDJ_I
這影片將介紹茶的起源
1.一開始茶並不普及,而且很貴
2.後來因為某皇帝下令推廣
3.日本抹茶源自中國,在中國消失與第二點有關
4.世界各種語言茶的發音分兩種,閩南話與廣東話
5.紅茶與綠茶系出同源,關鍵在於氧化
6.為什麼歐洲喝紅茶、亞洲喝綠茶,與歷史有關
7.第一個把茶葉帶回歐洲不是法國也不是英國
8.為什麼英國從喝咖啡變愛喝茶?
9.工業革命加速英國人喝茶的習慣
10.美式咖啡比較淡與茶葉有關
11.鴉片戰爭遠因其實也是茶
12.印度紅茶是英國人搞出來的
13.台灣也因為茶葉走進世界舞台
好影片,不看嗎?
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Garrett加勒特美國知名女記者普利茲新聞獎得主,曾成功預測了新冠病毒,她在1994年出版的暢銷書"逼近的瘟疫",對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這個大瘟疫曾提出嚴厲警告。1)她對所謂神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及疫苗何時能問世並不樂觀。2)加勒特認為新冠危機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對疫苗明年就能派上用場表示懷疑。3)她預測,需要大約3年時間。我們的生活才能恢復正常,而且這不是悲觀、是最好的結果。4)加勒特表示,疫情會像潮水那樣一波一波的漲落,而不是像海嘯那樣突然來襲,但隨後又全身而退,至少在美國將是如此。5)加勒特說,新冠疫情將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的許多層面。包括重新審視旅行是否重要、面對面的商業會議以及大眾交通必要性問題。6)從政治層面上,加勒特預言,如果此次疫情進一步加劇美國的貧富差距,即富人更富、窮人更窮。那屆時可預期的不僅僅是現在的四分之一失業大軍,還可能出現群體不滿所造成的政治動蕩。】
{內文}
5月2號,約時報刊登專欄作家布魯尼撰寫的社論「如果她成功預言了新冠病毒出現」「會如何預知未來」。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加勒特)
在我看來的最佳景況,是這個世界還要接受36個月,來自新冠病毒的磨難,但前提有個如果,如果我們確實研發出相當有效的疫苗,是負擔得起的價格,且全世界在短時間內都能取得
勞麗加勒特 69歲,美國普立茲得獎記者暨作家,報導過伊波拉及SARS,全球多場重大醫療「戰疫」,轉戰媒體前攻讀加州柏克萊細菌暨免疫學博士,也在史丹佛進行相關研究,1994年出版暢銷書<逼近的瘟疫>,並在後續演講中多次談到,人類毫無節制使用抗生素,加上動物跨州買賣等因素,導致病毒細菌功力大增,這群今非昔比 看不見的敵人,已隨時準備向人類反撲。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在齧齒類及貂類動物的餵食實驗中,我們從發現這些動物身上,出現了一般流感不會有的症狀,例如癲癇 中樞神經系統障礙 局部麻痺等等,總之,這絕非我們一般常見的流感,這種(H5N1禽流感),反倒類似我們重建出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那種的傳染模式,也就是跟上次的大流行疾病非常類似,它也是從禽鳥直接傳染給人類,然後隨著時間的演化,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死亡率,55%感染H5N1的患者最終死亡了,而且還存在著絕大多數人的無症狀感染者
2007年加勒特接受Ted邀請,探討新禽流感病毒H5N1,已具備引起全球瘟疫大流行的眾多特徵,當時她說這種病毒僅侷限於鳥類之間傳播,但病毒變異隨時可能發生,2005年她在美國權威期刊<外交事務>上也曾明確撰文示警,預測未來會出現某種流感病毒瘟疫,且會感染全球40%的人口,尤其死亡人數難以想像,對照2020年的新冠肺炎,5月15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確診444萬人,30萬人死亡致死率6%,各項數據都還在增加,西方世界因而把加勒特,冠上希臘神話中的「先知」美名,近來她頻繁受訪,談後疫情時代的先見之明,水晶球中的世界一片灰暗。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36個月,是我預測的最好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新冠肺炎將對未來世代,造成為一種永久的新常態,我想,大家首先要拋開一種既定印象,那就是想像疫情是一波浪頭整齊劃一的海嘯向全球襲來,這世界上的每個人只會感染一次,反正我們把城門關門上了,海嘯也就退潮了,接著心想:太好了,又可以重回海灘了,日子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了,假設你有在注意疫情發展,你就會知道新冠肺炎絕不是一種可一次阻絕的浪潮
(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勞麗加勒特)
疫情再次爆發,一下這裡一下那裡,傳到南半球又傳回北半球,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在不同時間再度爆發,人類移動就會造成病毒跟著移動,因此,當大家在封鎖令結束踏出家門,甚至是搭上飛機踏出國門,試著讓商業活動重新開始,進入面對面接觸的商業模式,又或者供應鏈開始全力重新整合,但全球化運輸意味病毒又開始全球化傳播
加勒特認為,新冠肺炎新藥瑞德西韋,不是世界重回正軌的入場券,真正有效的疫苗,也不太可能在明年問世,因此人們將重新評估旅行的重要性,重新評估大眾運輸的使用,重新討論面對面商務會議的必要,重新考慮是否該讓孩子離家求學,認為恢復正常是種幻想,因為歷史就擺在世人眼前。
加勒特以911為例,世界在那之後並未恢復正常,美國便用強大防護網,把國家武裝起來全面反恐,人們必須出示身分證明,走過金屬探測器才能進入建築物,再也無法以相同方式搭機,類似的一切世界都將再經歷一次,從經濟層面來看,會進一步加劇美國貧富差距,屆時看到的只怕不是眼前這25%的失業率,還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集體憤怒,近來取代V型反轉U型復甦的美國經濟復甦論調,是到了2021下半年,才能緩步回復到2019水準,類似Nike商標的對勾型復甦,新冠疫情爆發後,讓加勒特最震驚的是,是美國竟沒有能力領導全球應對這場危機。
(PBS主播vs.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加勒特)
還有一事請教加勒特,也就是你始終掛在嘴邊的,那就是美國從未在公共衛生上投入足夠資金,這也正是此次疫情的一大破口,完全正確,只要仔細檢視其中一項重要指標,一個人可能會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成為重症患者,且可能因此死亡的關鍵,在於他是否罹患高血壓,高血壓是最廉價簡單的醫療干預,想像一下,只要捲起袖子 測量血壓,就有一籮筐的藥物能為患者提供治療,可以替病患降低血壓,這也正是美國大眾無法獲得,一致性公衛干預及醫療照護的一個顯著標誌,只要新冠肺炎患者,在全美族群及階級分佈的狀況,就能清楚發現,正是那些沒有接受高血壓治療的人,正是那些沒有持續性獲得妥善基本醫療干預的人,但仍有很大比例的美國人,沒有獲得持續性的醫療照護,沒有配置到任何一位叫得出名字的醫生,有一種情況是,當這種疫情規模的危機來襲時,他們求助無門,美國的公衛系統基本上是拼湊起來並不完整,公衛指引及政府應對同樣如此,當你進入到另一個郡,是完全不同的公衛景況,這絕非阻擋全國性疫情的方式,完全是一團混亂。
不止痛批美國從未在公共衛生投入足夠資金,加勒特認為川普政府需為疫情在全美擴散負最大責任,直言美國當前,不需要政府鑼鼓喧天地宣傳美國篩檢量世界第一,
而是該從嚴謹進行的研究中,更深一層了解新冠病毒,以藉此判別特定族群的感染途徑,及病症持續的時間,好讓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可制訂適合當前狀況的社交疏離原則,及重啟經濟活動的限制,認為美國需要一個可以果斷,促進這一切的聯邦政府,而不是像佛奇教授和伯克斯博士那樣,墊著腳尖走在川普身旁,就怕傷了總統那脆弱的自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HTS9M2qB0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5.17《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zUKnrO1zM
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諾貝爾經濟學獎
#窮人的經濟學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6 失控的貧窮
02:48 做實驗找出原因
04:32 難以跳脫的惡性循環
05:57 拿下諾貝爾獎的原因
06:31 我們的觀點
07:30 提問
07:53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人為何貧窮?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打2006諾貝爾和平獎: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228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最年輕女性得主!三位經濟學家因「緩解全球貧窮」共獲殊榮:https://www.storm.mg/article/1826003
→ 《窮人的經濟學》前言、第一章、第三章、第八章、代結論章
→ 【書評】窮人經濟學—以科學精神檢驗失敗的扶貧政策:https://talkecon.com/poor_economics_intro/
→ 隨機對照試驗|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8F%E6%9C%BA%E5%AF%B9%E7%85%A7%E8%AF%95%E9%AA%8C
→ 諾貝爾經濟學獎 3學者研究緩解全球貧困摘桂冠: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145008.aspx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窮人的思維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 富人的思維|帶你了解富人窮人的差別!|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的八卦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的人能夠白手起家,從一無所有打拼到家財萬貫;而有些人則以一生人都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到頭來卻什麼財富都積累不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