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開始投資的前幾年,績效並不好,整整4年時間,沒從股市裡賺到任何一毛錢(前4年的投資績效損益兩平);雖然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看了不少投資人公認的經典著作,但報酬率就是不如預期,後來我發現最主要的關鍵,是我不懂得如何評估一檔股票的實質價值。
直到我認識了《祖魯法則》書中所提及的本益成長比(PEG)公式,並將此公式運用在選股策略後,我的投資績效開始明顯向上攀升,創造長期優於大盤的報酬率,才擺脫投資初期無法順利獲利的窘境。
《祖魯法則》一書,出自於有「英國巴菲特」之稱的成長股投資大師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之手;他的投資風格聚焦小型成長股,強調集中持股,而本益成長比正是發掘小型成長股的絕佳公式。
先來談談本益比,很多投資人常用本益比作為評估股票價格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據,我剛進股市的前幾年也是如此。
記得當時常常聽到電視上一些分析師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因為是熱門生技股,40倍的本益比也不算貴」,不然就是「因為是屬於傳統產業,所以本益比不超過10倍」。剛聽到這些說法,覺得似乎滿合理,後來慢慢認真思考,發現這樣的邏輯是有盲點的。
本益比是股價除以每股稅後盈餘,意思就是指本金與收益的比值,本益比愈高,預期回收資金的速度就會愈慢。有些公司之所以能夠享有30倍本益比,而另一些公司只有8倍本益比,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30倍本益比的公司,未來獲利有望大幅成長,看重的是它們未來的成長性。
雖然短期來看,公司的本益比會隨著市場氛圍所波動;但長期來看,一檔股票的合理本益比並不是因為它屬於何種產業,而是該企業未來的獲利成長性。因為只要獲利不斷增加,不論是反映在股價的上漲,或是股利的增加,最終都是回饋到股東。
合理本益比應考慮未來獲利成長性!
因此,獲利成長對於本益比的高低有絕對的關聯性,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只使用本益比作為進場的依據,應該改採用加入獲利成長的本益成長比來計算。
我們以A、B兩家公司為例子,計算其本益成長比:
A公司:
本益比為20倍,預估未來淨利成長率為8%
本益成長比=20(本益比)÷8(預估未來淨利成長率)=2.5倍
B公司:
本益比為12倍,預估未來淨利成長率為20%
本益成長比=12(本益比)÷20(預估未來淨利成長率)=0.6倍
如同吉姆.史萊特在《祖魯法則》裡的建議,本益成長比在1倍代表目前股價合理,在1倍以下,代表股價被低估,如果低於0.75倍以下(低於0.66倍以下更好),就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相反的,本益成長比在1倍以上,則代表股價已經慢慢高於合理範圍;如果高於1.2倍以上,就可以評估是否賣出。
本益成長比是以成長性為首要考量的投資策略,當出現低於0.75倍的買進訊號,往往代表該檔股票具備成長潛力,且目前價值被市場所忽略或低估。
因此當未來市場發現或認同此檔股票的獲利爆發力,股價往往會很快一飛沖天;而持有股票的投資人,就能夠享受到盈餘的成長,加上本益比調升兩者所帶來的雙重威力。
下次如果有外資法人喊出某某股票的目標價上看XXX元時,你可以透過Excel來計算一下,就能知道那檔股票合理的本益比是多少,是否真的有那麼高的價值,或者單純只是外資準備出貨的拉抬手法。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輕筆記的威力》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category/80401/post/201…/
稅後盈餘意思 在 【名詞知識】EPS - 真.新.學.習.之.家 的相關結果
用來計算EPS的盈餘又有稅前、稅後之分,稅後盈餘是扣除公司所得稅之後的淨利,為公司最終所賺得的利潤,一般都以稅後盈餘來計算EPS;而若使用稅前盈餘,則 ... ... <看更多>
稅後盈餘意思 在 營業收入, 毛利, 營業利益, 稅前淨利, 稅後淨利的解釋和說明 的相關結果
營業收入, 定義:企業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取得的各項收入營業收入是企業尚未扣除任何成本和費用前的收入, 上市櫃公司強制每個月都得公佈,因此是財報中最即時的 ... ... <看更多>
稅後盈餘意思 在 稅前淨利率vs 稅後淨利率:一分鐘看懂兩種淨利率 的相關結果
2022年1月25日 — 也有一些稱呼淨利是盈餘,例如:稅前盈餘、稅後盈餘,在中文盈餘和淨利都是一樣的意思。 淨利計算公式:. 淨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業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