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不只一個
阿茲海默症惡化😰?中研院找到 #蛋白質幫兇!
👵👴👵👴
#阿茲海默症 是最常見的 #老年失智症。過去,科學認為阿茲海默症起因於:🧠大腦中的2種蛋白質錯誤堆疊:
1⃣:蛋白質Aβ(Amyloid-β)
2⃣:Tau蛋白(Tau Protein)
最近,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陳韻如研究團隊 證實,導致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還有另一個💢蛋白質幫凶:
3⃣:蛋白質TDP-43
👉本研究證實:大腦 #蛋白質TDP-43 錯誤表現後,會與 #Aβ 作用,產生更有毒的中間產物,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情惡化!
👩🔬陳韻如表示,「我們發現TDP-43在阿茲海默症裡扮演多重的角色:一方面會直接與Aβ反應誘發Aβ寡聚體形成,造成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以及記憶受損;另一方面TDP-43也會增加 #腦部發炎反應,讓患者對於空間的記憶能力降低。」
🌎全球約5,000萬名失智症患者中,有將近六、七成都是阿茲海默症病人。發病後會 #記憶力下降、#喪失語言功能、#空間感退化 #常迷路,造成自己及親友的生活負擔。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本研究有助於掌握更多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特徵及機制,未來,可望透過TDP-43,為神經退化疾病尋找🔍診斷及💊治療的新方法!
📍本研究起始於兩位博士後研究學者施耀翔與杜玲嫻博士,並由張婷宇碩士加入團隊協力完成。研究成果已於今(2020)年11月23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Curbing #TDP-43 May Ease the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re making more impacts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as human life expectancy gets higher and higher. The scientific world still doesn’t have many clues regarding these diseases. Dr. Yun-Ru (Ruby) Chen’s research has been circled around the protein TDP-43 and its role in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y have reported a new insight into how TDP-43 is affecting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eam designed and made several antibodies, they will look into a solution in finding a best antibody that can do a preempt act to interact with TDP-43. If less inflammation can be managed, less memory loss of AD patients could be feasible. A synergistic effect to disrupt TDP-43 and Aβ interaction may also ameliorate AD.
—
📍新聞稿: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721
📍Press Release: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721
📍論文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86-7
—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陳韻如副研究員
#神經退化疾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營養的力量-蘇聖傑醫師專訪 內容簡介: 不想再倚賴藥物來治療精神疾病了嗎?那麼這本書你非讀不可! 為何營養分子是矯正大腦功能異常的最好藥物? 精神藥物問世半個世紀後,最新的外基因學及營養基因學終於給我們答案! ◎不可不知!營養失衡也會造成人體生理變化! ●血清素、多巴...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 營養的力量-蘇聖傑醫師專訪
內容簡介:
不想再倚賴藥物來治療精神疾病了嗎?那麼這本書你非讀不可!
為何營養分子是矯正大腦功能異常的最好藥物?
精神藥物問世半個世紀後,最新的外基因學及營養基因學終於給我們答案!
◎不可不知!營養失衡也會造成人體生理變化!
●血清素、多巴胺及其他重要的神經介質在大腦細胞持續地被製造出來,原始材料就是營養素,而這些營養素的體內濃度可能不正常。
●營養失衡可以改變基因表現,進而影響神經突觸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活性。
●抗氧化物的缺乏使大腦容易受到毒性重金屬的傷害。
●有些精神病症其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包含許多在大腦生化障礙上可能根本截然不同的疾病的總稱。
●最新的營養治療可以促進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正常化,療效上不輸給藥物。
◎是矯正失常還是更不正常?精神藥物OUT!
◎精神疾病的治療新方向,放下藥罐,感受營養療癒力!
◎本書針對最困擾現代人的精神疾病,提出營養生化療法與治療案例,治癒大腦迎接健康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威廉.威爾許 博士 Dr. William J. Walsh
國際知名的營養醫學專家。
他在過去30多年間發展出多種精神疾病的營養療法,得到世界各地醫師的認同與採用,並已發表超過兩百篇學術研究論文,同時擁有五個美國專利,也曾在美國精神科醫學會、美國國會、及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發表他的研究發現。
他目前也是伊利諾州非營利研究組織威爾許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指導來自澳洲、挪威等不同國家的許多醫師。
■編審/譯者簡介
蘇聖傑 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萬芳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華功能醫學會醫師
美國功能醫學會AFMCP結訓醫師
台灣營養精神研究學會醫師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 在 梁淑鈴 - 生理暨藥理學科- 長庚大學 的相關結果
Glu為一種神經傳遞物質(neurotransmitter),從突觸前神經元的突觸小泡(synaptic vesicle)被釋放到突觸間隙(synaptic cleft) 後,除了快速的結合到突觸後神經元的Gllu受體外 ... ... <看更多>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 在 學習與記憶刺激如何增幅與調節神經下游訊號?鉀離子通道是關鍵 的相關結果
過往研究已經證實突觸會根據刺激的強度與時間間隔,產生不同突觸前神經元鈣離子濃度,進而以電訊號搭配神經傳導物質完成突觸促進(synaptic facilitation) ... ... <看更多>
神經突觸功能障礙 在 突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一個神經元的神經纖維與另一個神經元,肌纖維或神經膠質細胞之間的連接點。 隨著神經纖維接近突觸,它擴大成一個特殊的結構,突觸前神經末梢,包含線粒體和突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