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制度僵硬,而是人僵硬】
制度辦法的由來,是由有經驗的人,針對某項作業可能發生的不同狀況,加以整理、分類後,找出最好的處理方法。而後,要求每個人都依照此一方法來執行,讓作業的效率品質得以提升。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作業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其發生的頻度,往往有很大的落差。例如全部可能發生的狀況有五十種,最常出現的三種狀況,經常就涵蓋了九0%的發生率;最常出現的五種狀況,可能涵蓋了九八%的發生率;而其餘的四十五種狀況,合計可能僅有二%的發生率。也由於這四十五種狀況發生率極低,一般稱為「特例」或「異常」。
由於制度辦法是設計來讓人運用,不能太複雜;倘使五十種情況都要加以規範,制度辦法將變成非常龐雜,訂定的心力與時間成本,將會相當的高。更何況制度一旦龐雜,不僅個人很難一一記得,更會提高落實執行的難度。所以,一般只會選擇達九八%發生率的五種狀況作規範,而其他四十五種發生率只有二%的狀況,就不做規範。
雖然如此,並不代表發生率較低的這四十五種狀況,就不在制度規範內。一個條文完備的制度(法律、合約),往往最後都有類似「如有未盡事宜,由主管單位裁決」、「以上情況如經主管單位裁決,不在此限」等條件,其用意即在說明,這其他四十五種或更多的可能狀況,應經由功能主管來裁定。此一做法,讓制度不必龐雜,卻能因應例外狀況靈活變化;也可以說,加了此一條文,就可以因應所有的狀況。因此,制度是可以涵蓋所有的狀況的,也可以說制度是「活」的。
然而,為何組織內經常有人把制度執行得很僵硬?同時也有很多人誤認為,只要有規範,就是限制,就是僵硬?其問題是出在「人」。
一、大部份的人,不了解最後條文的存在及其用意,以為只有「被明確規範」的五種狀況才是「被允許的」,其餘狀況都不行。因此,當發生其他狀況時,就直接排拒之,而不知應呈報主掌的功能主管來裁決,當然就會發生「可行」而不行的狀況。
二、當功能性的主管在理解、判斷不在「明確規範中」的情況時,經常會因為成本、風險等專業考量,而裁示「不准」,容易讓執行者產生「特殊申請也沒有用」的印象。更何況功能主管偶爾也會裁示失誤,更加深執行者的這個錯誤認知。
三、具強烈「本能叛逆」者,他習慣暢行無阻,任何不順其「暢行無阻」者都會排斥,都認為有問題,更甚而會強烈批判;而不習慣平心靜氣的去了解、請教,以真正掌握制度的精神及其特質。所以長期以來,這類人會認為只要是制度就是限制,就是僵化,就是不對,而經常停留在制度的排拒者、批判者的情況;不知不覺中,形成組織的邊緣人,自然也很難成為稱職的管理者(因為管理的要訣就是要能善用制度化管理)。
所以,大家應該理解設計制度的觀念及方法,並應改變觀念─「制度是活的」。當出現「例外」、「異常」時,應報請主管來判斷、裁示,從中學習主管對「特例」、「異常」事物的判斷思考邏輯,提升自己的判斷力。
同時必須切記,不要因為特定「案例」已經主管判定過了,就以為可以自行決行(不管是「核可」案例或「否決」案例)。因為「特例」、「異常」會因為時空的不同,或是策略思考的改變,而出現相同狀況裁決不同的結果。而且,有時候為了讓制度辦法被「落實遵守」,主管會要求「特例」、「異常」必須經由裁決才可以執行,若非如此,制度辦法的基本精神將會逐步喪失,運作又將逐漸淪為混亂的局面。畢竟「特例」、「異常」會出現的比例很小,每次呈報並不花費太多時間;倘使「特例」、「異常」的比例有攀升的跡象,應修改制度將其增列到涵蓋範圍當中。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制度是活的,是完整的,只是「特例」、「異常」一定要經由主管來裁示而已。制度是人訂的,也會產生盲點,隨著時空的變化及經驗的累積,要靠人不斷的修改、提升。而提出建議修改的,就是使用制度的所有的人。(本文摘自《打造將才基因》一書:https://goo.gl/RE12Tq)
#連結閱讀:
1. 無能者的藉口:簡答「公司規定」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 width="500
2. 觀念、政策要徹底理解,才能真正做出「認同」與否的判斷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 width="500
3.是政策錯誤?還是執行錯誤?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
◎聯強國際為全球營收規模突破新台幣兆元之亞太第一大資通訊通路集團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杜書伍的觀念專欄,歡迎各位交流及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人們經常以「XXX之春」去形容某地區邁向政治自由化,而這個名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
神將的由來 在 Facebook 八卦
▍如紙鈔般鐵青的臉龐
抵達犯罪現場的人大都表情僵硬。被害者的家人和朋友們、警察廳的聽證監查室行政警察、轄區警察、鑑識人員、管理室職員和警衛等⋯⋯在同一天聚集到同一個場所的所有人,表情都一樣陰沉、淒涼。像我們這些為了清理血漬痕跡而到場的清潔人員,在前往現場的途中,或許都在車裡天南地北地閒聊,臉上表情柔和開朗,但當我們雙手提著裝備越過警戒線的瞬間,臉部表情就會像用不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炸過一樣僵硬。
現場的血變黑凝固,就像雷陣雨過後路旁的水坑一樣,呈現長長的橢圓形。四面牆壁上濺滿了血滴,室內空氣也截然不同。與因為孤獨死而長期閒置的地方相比,雖然沒有什麼難聞的氣味,但就像不成文的規定一樣,不管是誰一進入犯罪現場,都會對透著狠毒殘酷的空氣保持沉默。血淋淋慘不忍睹的現場,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沒有慈悲。
一般透過新聞報導了解案件或事故的普通市民可能不太清楚,為了保護因犯罪而受到不當傷害的人,流血傷害案件的現場通常會提供特殊清潔支援。過去主要由各地方檢察廳所屬的犯罪受害者支援中心負責,現在則由警察廳人權保護專員主管,全國各地的警察局參與執行。自大韓民國建國以來,檢察機關和警察機關一直在從屬關係中拉鋸,不相上下。現在隨著時代氛圍的變化,在人權服務方面也互不相讓。但對我們清潔人員來說,不管是哪個單位委託的,都沒有理由說三道四,也不能偏袒哪一方。記得有一次,我到某地方警察廳的聽證監查室,當時負責案件的警官曾試探性地問我:「最近檢方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我只能答非所問,敷衍帶過。
「我們啊,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罷了。」
委託者不管是警察還是檢察官,無論是信奉上帝還是供奉佛祖,我們都只是為了在現場清除一個個小小的血跡,把不知何時會被想起的噩夢種子清除掉罷了。不留下任何瑣碎的痕跡,進行完美的清掃,這就是我們這種從事特殊清潔的人最自豪的事。
湊巧的是,被委託的犯罪現場,大部分都是與金錢有關的殺人和傷害致死案件,偶爾也會接到清理性犯罪或約會暴力犯罪現場的委託。由檢方和警方協助接洽,我們提供一般人無法處理的殘酷現場清掃服務。在現場趴在地板上刮掉鮮血凝固後變得黑黝黝的痕跡時,總會讓人不自覺地想:「除了金錢,大概沒有別的東西會將人的感情完全推翻、動搖、瓦解啊!」也許錢在電腦、計算機上只是個數字,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切成一定大小的薄紙片,但它就像能逼迫人坦白的惡符咒一樣,在它面前,無數人跪倒在地,毫不掩飾自己低劣的真心。
我負責打掃過的現場,很多是因為錢的問題,與配偶或直系親屬發生衝突、爭吵而釀成不幸的案件。殺害親屬的案件通常會成為社會焦點,更不能輕忽人權服務的援助。而越是那類案件的現場,就越需要我們。
弟弟刺死哥哥、丈夫掐死妻子、丈夫打死了妻子的姐姐。雖然因珍貴的緣分而成為家人,但一旦牽涉到金錢,家人也會變成仇人。因為要錢而殺人、因為沒錢被看不起而殺人、因為借錢不還而殺人。
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連一向為自己刮鬍子的理髮師也不信任,懷疑某天他會拿剃刀劃了自己的喉嚨。如果他看到那樣的現場,肯定會獲得更多自信,「看吧,這世界就是如此無情,一點希望都沒有」。在那種現場,受害者家屬往往就是加害者的家屬,因此在現場最好不要說出任何安慰的話語。我們除了詢問打掃範圍以外,多半都保持沉默,集中精力工作。
今天因為各種理由來到犯罪現場,帶著嚴肅表情、保持沉默的人們,離開這裡各自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完晚飯,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床上時,會是什麼樣的表情呢?如果夢神摩耳甫斯(Morpheus) 能出現,希望他能像媽媽一樣,在夢裡俯視著我們的臉說「哎喲,忘掉惡夢吧」,整夜哼著搖籃曲,輕撫我們的頭髮。
「若說我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恩寵的話,那就是忘卻。從告解室出來的瞬間,我能輕易忘記教友們傾訴的那些困難、悔恨和心煩意亂的故事。有些神父沒能做到這一點,會因為壓力而痛苦不堪。我希望無論何時都可以不帶偏見,和前來告解的教友們再次見面。」
一名為了度過安息年的神父,搬到山裡住在用石牆圍起來的屋子,他在為訪客送上手沖咖啡時說了這段話。神將「忘卻」做為恩寵賜予人,當時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是恩寵。後來,輾轉全國各地見到許多因錢而破碎的家庭,我想比起像萬元紙鈔上有著鐵青臉龐的神,我更願意追隨能忘卻一切的神。
希望恩寵今晚也能來到我們身邊。比起面無表情的冷漠,囉囉嗦嗦、會一陣青一陣紅的臉龐更為溫暖親切。祈禱大家有些事也能忘卻。
今天因為各種理由來到犯罪現場,帶著嚴肅表情、保持沉默的人們,離開這裡各自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完晚飯,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床上時,會是什麼樣的表情呢?
註
希臘神話中出現的夢之神,他的兄弟佛貝托爾和芳塔索斯以動物或事物的形象出現在夢裡,而摩耳甫斯能以長相、聲音、走路、習慣都一模一樣的人類形象出現在夢裡。
.
本文摘自《#我是遺物整理師》
作者:金完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篇摘文,我猜對朋友們來說,大概又更沉重了。熟人犯罪,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狀況。即便面對至親,也可以痛下殺手。
我常常說,家人之間能有表面和平就好。這種說法,以這篇摘文為背景,就更清楚「表面和平」的價值了。
而且我說實話,很多關係,反而是對「關係一定要很好」,產生了執著,產生了高度的期待,忽略了現實,忽略了人的情緒也會有陰晴圓缺的流轉,而導致關係的挫敗。整個世界與社會的層層壓力,最後都可能落在關係裡化現,這一點我們要保持覺知。
家人相處,能不出惡言,就是成就。
「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在死者離開人世的地方,其實會更鮮明地展現他的生活與存在。」
死亡如果是終點,從終點回頭看來時路,有些體會可以異常清晰。生命的美好其實隨手可得,即使悲傷也能有美感,也許透過死亡為濾鏡,我們可以在同樣的生活裡看見不同的風景。
祝願您,能以「表面和平」為一種生活方式,感受因此帶來的輕鬆!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神將的由來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八卦
Herenow X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日本媒體herenow是一個針對亞洲各城市所作的文化資訊平台,當中有住在當地的director找尋適合的藝文工作者來編輯撰寫內容,設計發浪負責台北區塊,除了會為大家發掘有趣的空間場域之外,也會報導一些台北正在發生與文化、設計有關的事情。
這次要來介紹台北正火熱的變電箱設計計畫。目前已經進行到實際改造,如果最近大家有經過復興南北路就可以發現新的變電箱設計正悄悄於環境中出現,無論你覺得好或不好,這都是屬於台灣設計演變的過程,我們應該都要關心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以及實際行動!這才是設計之都在台北的核心精神,將設計落實於生活。
日文報導中文版獨家於設計發浪刊出!請看以下內容!
text(中、日文)/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photo/ 都市酵母
來過台北的朋友對於台北街景一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川流不息的汽機車,各式各樣的招牌文字,以及存在於路上畫滿山水植物插畫的變電箱。
變電箱的由來是因為需要將位於遠處發電廠所產生的電,以高壓電的形式保存電能運送到城市各處所需的中繼站,通常會在電壓不足處設置,因此才會在街頭出現一座座乍看突兀的箱體。而為了美化環境,台灣電力公司請來畫家彩繪,經過調查發現,變電箱上的畫作委託不同畫家繪製,主題各異,有時是瑞士山水,有時是日本櫻花。也有可能是請年輕藝術家來繪製當代藝術作品,不過存在於台北街頭的變電箱還是以山水風景及植物插畫最多。
曾因應 World Design Capital Taipei 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活動進行「市場小學計畫」的都市酵母團隊,長年關心台北環境美學議題,做過非常多深度的計畫,這次這個也屬於設計之都的計畫:「台北城市景觀改造計畫」中,選擇台北市幾條主要街道的變電箱作為改造主題。
「計畫本身其實並不是要提出一個標準解答,最大目的還是在於喚起市民對於居住環境美學的重視。」都市酵母創辦人agua說著。此計畫預計為期1年半,針對台北5條主要街道的114座變電箱進行改造。「顏色」對於都市設計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先以漆白變電箱作為計畫執行的「前導預告」,讓台北街景中最熟悉的角落忽然出現一個白色塊體,藉以引起市民注意,展開對話討論。接著從各街區背景的環境色當中研究出與變電箱之間的關係,討論出可能適合存在於環境中的變電箱配色提案,實際施作成數個打樣公開展覽,希望得到一般大眾的設計回饋,並交流意見,最後才會在114座變電箱上執行。
討論此計畫時也觀察到國外變電箱的安裝形式,以日本來說,雖然不同區域的變電箱顏色會有一些不同,但同一區的變電箱不僅顏色統一,跨區的變電箱形式、尺寸也幾乎相同,基座採取與變電箱整體一致性的設計,視覺上不會有突兀感。更重要的是,施工十分乾淨俐落,很少看見地上會有油漆滴滿地的狀況發生,變電箱也都放置於台座中間。
「雖然一開始對於台灣的變電箱只是模糊意識到尺寸很多,形狀也經常歪七扭八,但執行這個計畫後開始有確實的數據統計,才發現很多驚人的事實,包括光是這5條街道的變電箱就有17種組合尺寸之多,變電箱的基座、箱體更是充滿各種不同尺寸,甚至有些箱子不知為何會突出基座,但明明旁邊還有很大空間。」agua甚至觀察到,日本有些變電箱會刻意設計成與行道樹幹一樣的厚度,或者故意設置在地鐵站出口,但在變電箱貼上出口附近的街道地圖,使其增加實際功能性。
計畫目標主要希望民眾能關心自己生活的周遭環境,提升大眾對於環境美學的重視與討論熱度,agua也說,變電箱本身在尺寸形式的一致性上,以及施工品質上都有需要補強的地方,藉由此計畫也能促使相關單位來協助改善。目前此計畫仍是現在進行式,預計之後將實際展出設計好的變電箱新式樣,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設計交流意見,台北街頭將因環境美學意識覺醒而有新的改變。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6年為台灣設計元年
神將的由來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今日人們經常以「XXX之春」去形容某地區邁向政治自由化,而這個名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金牌守門員」趙國神將李牧▶ https://youtu.be/y9KKHz_c1iY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布拉格之春
#絲絨革命
#美蘇冷戰

神將的由來 在 《在地The Local》第二集蘆洲八大神將 - YouTube 的八卦
在地第二集現在繞境的活動都有神將但你知道 神將的由来 吗?有百年之久蘆洲八大神將? 百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