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你,我也不會被困在台北,我本來有大好機會可以在英國念書,現在也不會只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平庸婦人。」
這段話是最近聽到朋友婚姻心靈雞湯,只要她老公對媽媽提出要跟老婆找一個新房子,一起搬出去住的時候,婆婆開始嚴厲斥責的起手勢。
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才讓一段婚姻走到了不可以挽回的地步,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是想愛一個人,可是卻把深愛的人傷得遍體鱗傷,到底為什麼呢?
因為害怕失去,因為無法掌握,然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來自不安全感。
我們常常聽到不安全感,在戀愛的關係中,我們絕對不會陌生這個關係殺手的存在:
「北鼻,你今天怎麼沒有說我愛你?」
「你看看你的手機,三十幾通電話,開會結束不會打回來說一下嗎?」
「你還有重視我嗎?明天是我們的紀念日,你如果還在乎就證明給我看,跟公司請假讓我知道你還是愛我的。」
在愛情裡我們很容易就看出「不安全感」在兩人關係裡面作祟。
因為這種關係很純粹,就是我愛你,可是我感覺不到你愛我,你有義務消除我的不安全感,所以你要有所行為,讓我看到,滿足我情緒上的需要。
但是我們往往忽視不安全感在「親情」裡的作用,因為親情並不像愛情那樣的對等,愛情的關係建立在兩個獨立的個體上,關係從零開始,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關係漸漸深溫。
可是親情的關係一開始就是傾斜的。
總是父母先愛孩子,對孩子好,然後等到孩子們長大成人後,這些從小到大父母的付出,使得他們「報答父母」成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點水之恩湧泉以報,何況是養育之恩呢,所以這個報答不計形式,必須盡可能地滿足父母的需求,畢竟跟父母逝去的青春相比,做什麼事情都不為過吧。
這就是所謂的「孝順」,在孝順前面,許多關係崩毀的因子都被視而不見了。
但其實上述的行為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感到不安,而對愛的人所做出的要求,也正是因為太愛了,太害怕失去了,所以需要得到的回應往往會越來越大越要越多。
就像口渴一樣,你選擇了喝比水強度更強的奶茶來解渴,來滿足你的需要,可是你發現你越喝越渴,喝了一杯還需要下一杯來滿足你越來越渴的狀態,直到你喝不下了,卻還是口渴不已。
這不正是所有關係的困境嗎,用錯誤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情感上的需要,讓彼此陷入泥淖,這般飲鴆止渴,只會讓自己和深愛的人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其實許多父母會對孩子這樣要求,多半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犧牲太多」,他們把自己「人生中的失去」建立在「養育孩子」的身上,覺得「#我的人生就這一個孩子了」,所以他們認為這些要求其實一點也不過分。
這種感覺其實不難理解,高中或大學考試的時候,總是會有自己特別重視的科目,對我來說,高中的「地理」還有大學的「物權法」是我特別在乎的。
甚至會挪用其他科目的時間去唸他們,所以當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就會覺得「我花那麼精力,還犧牲全部的玩樂時間,為什麼是這個分數。」
你覺得你的付出不等於回報,於是你開始責怪成績單,而父母開始責備孩子。
可是阿,成績單是死的,人是活生生有感情的。
孩子是該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但不該背負一個人的人生啊!
背負一個人的人生是很沈重的,小孩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不是屬於任何人的,真的不需要為你的犧牲負責。
父母們要給的愛,是關心是照顧是陪伴,而不是思想更不是控制,把孩子的靈魂困在自己人生挫敗的枷鎖,只會彼此傷害,小孩永遠做不到,而父母也永遠看不到想要的結果。
其實我一直不認為有了孩子就沒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把孩子出現導致的生活改變當作是犧牲,而應該當作是人生嶄新的開始,不要把孩子視為你人生的重心。
而應該是你人生的一部份才對,維持你既有的樣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帶著他去認識你的生活,去體驗你的人生,讓他了解:「喔,原來媽媽是這樣子的人啊!」
當你害怕失去了,要去認識自己真正的恐懼是什麼,而不是打著「孝順」和「報恩」去要求深愛的人來消除你的恐懼,發現了這些害怕後,應該要正確表達,而不是拐彎抹角的苛責他人。
情緒的問題不會因為隱藏而不見,只會因為坦誠而解決,隔著情緒的銅牆鐵壁是無法去愛人和感受被愛的。
不需要因為他人改變自己的生活步調,做自己喜歡的事,跟著自己的節奏走,那就是你的自信。
一個有自信的人是迷人的,是大家都喜歡的,有了自信你就會去相信深愛的人,也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你自然會知道怎麼祝福和支持他們的人生。
#家應該是所有人的避風港,當世界再亂再吵再鬧,都不會害怕,因為我知道當我打開家門,永遠會有雙最強大的臂膀,用最溫暖的擁抱來迎接我。
#不安全感
#自信就會相信
#祝福並支持自己深愛的人的人生
#黃靖芸律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