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聽聞李爸爸過世的消息,非常難過。
許多媒體都來詢問,是否要受訪或說一些什麼話?我想了一整天要說什麼,但卻什麼都說不出來,我很希望能減輕李媽媽及其他家屬的傷痛,但我深知這種巨大的悲慟,不是誰說些什麼話就能減輕的。
如果有任何我能協助被害人家庭的地方,我一定義不容辭,盡力做好。
我想對每個關心這個案件的朋友們說,我除了曾是被害者家屬外,更是大家賦予期待的立法委員,我必須擔起責任,努力讓這個制度更加完善。
在進入立法院之後,我與我的團隊始終思考著,如何讓制度能更健全,讓被害人家屬能得到更完整的保障。
今年 4 月,我舉辦了犯罪被害人保護公聽會,與我們分享了身為被害人或家屬,所觀察到制度上的不足、所面對的無助與困境。
「面對孩子逝世時,一連串不熟悉的司法,甚至是必須透過媒體,才得知相關訊息」
「在當時我們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與心理支持,家屬面對無法控制的悲傷情緒,不知道能找誰求援」
「讓不熟悉被害人業務的工作人員到第一線接觸被害人,常常會造成對方的二度傷害,甚至變成檢討被害人」
「當年被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好意催促去申請補償金,但審議的過程,不但駁回申請,更在過程中造成了再次傷害,那些尖銳的言語、問題,再一次錐心地敲打著家屬受傷的心靈」
悲傷、茫然、孤立、無助,在事發之後,被害人家屬仍要面臨一連串的司法程序、警詢、後事等,這些都一再提醒我們,國家在給予被害人家屬協助時,仍有非常多待改善的空間。經過這幾個月的討論,我們也擬定了數個改革方向:
一、針對《犯罪被害人保護法》進行全面性修法
從「國家恩給」移轉至「權益保障」的角度,進行整體性的改革。以國家責任的高度,提供即時、有效且具有品質的保護與支持服務。
二、擴大保護傘
對於被害人家屬的適用範圍,應擴及三親等內的親屬或具共同生活事實之人,由國家提供即時的保護與支持服務。
三、補償金制度改革
家屬申請補償金時,除了補償金定位不清且審議延宕之外,更疑似被「檢討」,我們必須修法做出改變,即時保障被害人與家屬的經濟安全。
四、確保犯保服務的品質
應該建立以「被害人的需求為中心」提供具整合性、計畫性的保護與支持服務,落實一路相伴的支持。
除了上述《犯保法》的改革之外,過去我也多次提出目前社會安全網與精神衛生制度面所面對的困境,無論是質詢、公聽會,或是召開閉門會議,與第一線人員務實討論改進的方向,都是希望能夠更加傾聽實務現象,讓我們的修法方向能更貼近現況。
真正面對問題核心,唯有讓整個制度更加完善,才有可能減緩家屬的無助,避免下一個家庭的破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心好累R #不想上班QQ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
社會補償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陳文茜與華文最受歡迎的解愛作家張小嫻筆談文茜新書:終於,還是愛了》—全文刊登於今日6/1聯合報副刊—全部對談內容,收錄於陳文茜新書《終於,還是愛了》
*題目:1)兩個老女孩。2)戰地鐘聲。
*摘要:「兩個老女孩」
張小嫻:一口氣讀完文茜的新書《終於,還是愛了》這個女子太堅強了,堅強得讓人心疼。
這樣的女子,得要一個多麼棒的男人才配得上她?而這個男人在哪裡?他是否曾出現在她生命裡卻來得不是時候?
那時她正忙著做大事,忙著談邱吉爾、大蕭條和社會運動;那時她不喜歡在愛情裡沈淪,她不喜歡把愛情當成人生的第一目標;那時,她也吝於付出。抑或,這個人一直都在,就是她筆下那個三十年來她始終在心裡留一個位置給他的幸運兒?
她說自己是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可是,對於文茜,我從來沒想過她是什麼年紀的。她身上幾乎是沒有年歲的,有些女人,她活得太優秀,你會忽略她的年紀,歲月只會給她更多智慧。每個女人心中也有一個最好的年紀,也許是過去,也許是現在,我不知道我認識文茜的時候是不是她自己心中最好的年紀,我只知道,假如我是男人,我會愛上她。她聰明,風趣,感性又性感,即使我是個女的,也很難不去注意她驕人的身材。她腿那麼細,聲音那麼溫柔,哪裡像她自己說的,不像個女人?
假如我是女人,我也會愛上她,她有見識,也有情趣。她比許多男人都更有男子氣,這和她的外表格格不入。作為女人,除了性徵,誰又能夠給我們下定義?我有一個很要好的詩人朋友,在我們認識很多年之後的一天,他對我說,我只有外表像女人。他這是讚美我還是取笑我?我把他的話當成讚美好了,但他沒有看清楚我,他只看到我身上男人和女人的部分,沒看到另外兩個我,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他們都是我。
文茜說她第一次聽到別人敘述她嫵媚風情的時候,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嫵媚有什麼不好啊?除非太年輕的時候有人這麼說你。作為女子,文茜是嫵媚的,別再否認了。「嫵媚」二字,是我曾經想要擁有的「成就」之一,那是最性感的風華。從來就沒有人說我嫵媚,曾經有一個男性朋友,不知道為什麼,他老是在其他朋友面前喊我尤物,我真是全身寒毛直豎。他太不懂用詞,他若說嫵媚,我會笑靨如花。
天下間的男人和女人是否都在乎歲月?誰會不在乎?
只是,有一天,無論我在不在乎,它也悄然降臨在我兩個肩頭上了。它很沉,但它也是輕的,它是繫在我肩頭上的兩朵美麗的氣球,讓我飄飛到一個高度,能夠用今天的智慧和人生經歷回首過去的自己,回首我年輕時的好與不好、我的執迷與天真。
我雖然老了,卻不是夕陽,而是星星。人到中年,遙望星河,有了另一種意義,年少時看到了浪漫,而今看到了時光。跟千億歲的星星相比,我們兩個老女孩有多年輕啊。但願我永遠都還年輕去相信希望,相信愛情,相信諾言,相信人性的美善,也足夠年老去面對人生的風雨和聚散。
*陳文茜:《戰地鐘聲》
和古老的星辰相比,我們多麼渺小。和未來真正衰老的我們相比,現在的我們多麼年輕。
至少,至少,現在的我們還會惦著愛情這件事。
一個女人只要還惦著愛情,她就不會衰老。
不管她是否找到了所愛之人。
親愛的小嫻,我的生命力固然強大,但正因為我的人生一直不知為何,總是選擇了過於龐大複雜的工作環境,它符合了我的使命感,卻未必適合過度浪漫純真的我。
我是丘吉爾,我是香奈兒。我是阮玲玉,我是桑塔格。而我不是王爾德,也不是張愛玲。
我是戰地鐘聲中,渴望愛情慰藉的戰士。我無法進入張愛玲一堆女子算計的第一爐香,我記憶最深刻的反而是她「半生緣」小説的最後一章,男女主角最後一面,最後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我並非追求悲劇傾向的人,但我對情愛的渴望,太純潔,太簡單,太不俗世。曾經有一名男子和我談到愛情的必然性痛苦,你想要多少歡愉,就得用多少痛苦來償還。因為愛情必然充斥著愛⋯⋯佔有⋯⋯嫉妒。我回答他:我對佔有和嫉妒不熟,我對放手比較熟。人們説:愛,不釋手。我卻喜歡:愛,要放手。
我所以如此對待愛情,並非全然是我的美德,更不是自卑,而是我的戰地鐘情觀。
工作幾十年來,儘管換了好幾個不同角色,但我始終過得有若戰壕裡的戰士。是的,我如邱吉爾,不輕易投降,我周圍的工作環境炮聲隆隆作響不斷。在堅持理想的過程中,我難免會對薄涼的世界感到傷悲。
如果我的內心還需要情,那很像處身前缐的戰士,當戰火稍歇,我夢想中的愛情,只有最簡易純粹的情感。我不問天長,我不問地久,但問此刻情意之美、之誠。愛情是我迴避現實,在無情殘忍世界中尋藏躲身的山谷。在那裡我不必面對權力爭奪中令人不堪的人性,在那裡戎不必看令人傷心的人性本質。
戰爭往往殺害最善良的人,最溫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
愛情也是。
張愛玲筆下書寫的愛情是真實的愛情,愛情需要心機,需要計算,需要排擠,需要自私,才能得到。撰寫七巧,創造流蘇的她,讓女人或者保住了以身相許換來的錢,或以時代傾倒換來的相依相愛。而丟了筆以後的張愛玲呢?她已經在創作中打完了愛情的戰爭,她不想成為其中之一的戰士。於是她無可救藥地愛上胡蘭成,不在乎排山倒海的指責。幾年之後,又靜靜地看著一個男人變心,終而守著他幾天,認清了結局,一個人孤悲度過殘山流水,終生回到孤寂中的更孤悲。
我的戰地愛情,不是張愛玲式的。我做不到男人的寡情,我也享受不了自小身為許多男子環繞身邊崇拜愛慕的虛榮之戀。
我的戰地情聲成了我這個人一生奇特的一部分。或許是這樣的吧?它使得我既無法輕易動情,又使我一不小心即跌入愛情的織網,便無條件地由衷地痴情地愛一個人。
是的,痴情。這和我平日的瀟洒,剛好形成一部大反差片。連我自己也難以置信。
愛情是我在殘酷世界中的慰藉,因此我不需要儀式,也不在乎形式。正如身處無情泥濘的濠溝中的戰士,我只要知道遠方有一個相愛之人,他的心與我彼此連結。分隔兩地,那一點點思念之情、之痛,使戰壕中的我,在陌生危險中,少去了孤寂害怕,同時一往情深。
我生下來不為愛情而活,似乎把愛情看得很淡,一生身邊匆匆也走過了許多男子,但真愛,很少。
我不是玩情,也非戲情。當我從現實的戰壕裡走向愛情之谷時,我已無法接受過度平庸的愛情關係。當我真的身陷情網時,我不會也不想以計算、爭奪獲得我渴望的情感。
我對愛情的信仰,停留於浪漫的想像:更明白地說這份情感,不是為了經營一樁婚姻,尋覓一個白頭偕老的人。或許這樣的愛情,註定使我老來會孨然一身,
但它望似不著邊際,卻始終很美。
對於我,很美,很美,就夠了。
我的愛情,永遠是詩,乘著芬芳的微風,輕輕吹送無數白色絨球的種子,送給或是身旁或是遠方的他。
小嫻,如果我是男人,我會愛上妳。不只愛妳的「尤物身體」,更迷愛妳對情感的通透,愛妳的不糾纏,愛妳在情感中的堅強。
妳説:所有不愛你的,都配不上你。
妳説:天空不會永遠灰暗。
妳説:困境終究會成為過去,只有某個人永留心中,超越了時光。
所以我那麼痛恨自己是異性戀者,男人少有像妳如此明白之人,他們對於愛情,糊裡糊塗,鮮少有深入的思考。即使寫情詩,也只是求個詩情之美,一個大驚嘆句!他們未必了解愛情的複雜。多半時候,他們只是在品嚐愛情的蜜汁。在愛與不愛、責任與利害關係中徘徊。
沒有幾個男性作家可以處理地好自己的情事,他們的驕傲,恰恰好是他們的脆弱。
愛情中的男人,除了徐志摩,鮮有深刻的柔腸迴轉,穿過了女人的黑髪,他看到還是自己的手。
妳又説:等到老了,與一人,靜靜地過日子、無欲無求、不喧鬧、不生氣、不跟人爭、不容易沮喪,但願也不會因為聚散離合而過份感傷,因為都習慣了,也明白了。
我常常夢想人可不可以轉世活著。出生時攜帶著前世的智慧來到人間,今生這樣我們便能更清楚在愛情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伴侶。在第一個迷惑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已經從前世之痛,知道該向左轉,還是向右轉。
於是今世的我們可以從容地愛著,前世的悔,由今世補償。
而不是抵達一定年齡,更成熟了、慈悲了,儘管我們仍有愛的渴望,已老去,想尋一人,或許太難。
對於生病的我,此時生命倒數的鐘聲,已響起!
它輕輕地,落在我的身上,肩上,臉上,一分一秒,滴滴答答。鐘聲像是同情,像是嘲諷生命,每一次到點的敲打聲,都是提醒。
我的一生已如擱淺的小舟,快被吹近岸邊,那裡遠望似乎沒有等待之人,似乎又有個恍忽的身影。此時我會怕――怕潮近時看清真相,也怕潮來時又把我送回那失去彼此的大河 。
於是與其執著思困憂傷,不如淡忘於孤獨的航行,於風浪的隱喻,於戰地鐘聲下的純情。
等再相逢時,有了一點驚喜。
花謝,不必悲。浪止,沒有痛。
社會補償定義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八卦
萬、眾、期、待,神探阿槿回歸!新案子是花蓮地震善款一案。我知道我知道,此案子不新鮮了,但是極具教育意義呀。就當俺為了前些時日的沒營養砲火連連,做點補償行不!事先聲明,此文很長,拜託您有點耐心。
事情是這樣滴~ 花蓮地震後,共收到近二十億民間善款。不久前花蓮王投下震撼彈,決定將四成善款(八億元)用於補助石材業者以及觀光業者紓困利息。為何只補助這兩大產業呢?根據花蓮王的解釋,因為它們各自撐起花蓮的一片天。
此話倒是不假,花蓮是台灣石材加工業最大的產業聚落。花蓮目前約有近兩百家業者,佔台灣石材市場約八成以上。觀光業更是花蓮的命脈,花蓮的觀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是全台灣最高的。地震後,官方公佈的因災損失資料為:「石材業四十億、觀光業八十億。」
聽起來好慘好可憐,神探想秀秀,但是關鍵有兩點:一,損失數據前後不一。先說石材業三十億、觀光業二十億,後來又改數字。二,數據無明細佐證。損失慘重我們都相信,可是明細要有,無論是申請中央撥款還是挪用善款都需要明細!
我給花蓮王一個建議,勞煩數字待確認後再公開,也請準備好明細。您也不是什麼信譽良好之人,民眾信賴度原本就低,拜託萬事準備好再投震撼彈。
果然,館長已怒:「老子捐錢是給災民用的!!」,四八六先生跟著森 77,倆人已申請拿回善款。雖說要不要拿回捐款是個人自由,但我也想藉此機會向館長大人科普一件事。災民的定義,不是由您來定的。
在許多年前,紐約九一一事件後,我爹隨即投入災民的心理健康調查工作。我一廢柴沒啥用,是事隔數年後才加入,當時負責的專案是培訓紐約下東城地區居民再就業。第一天上崗報道,主管說的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
「災民分短期受災及長期受災,短期指的是兩年內受災民眾,包括當日死傷者及其家屬、因救災罹患肺癌的救護人員等。長期指的是十年內受災民眾,例如事件發生後下東城經濟蕭條(包括唐人街),許多商家因此倒閉。因為九一一導致失業的人,他們難道就不算是災民?」
花蓮王決定用四成善款補助業者,不無他的道理。業者不是只有老闆、股東構成的好唄?平均來說,一個資方,底下有至少六名勞工。資方關廠,苦的是勞工,反正老闆早已賺飽一輩子不愁吃穿。那勞工可以去哪裡?
不少人拿花蓮地震與台南地震、高雄氣爆做比較,我必須得說,每一次的救災及善後工作,都需將其視為獨立案件來做決策。花蓮產業較單一,災民丟了工作後該何去何從?且八億元那是暫列金額,不能與結案後的金額做比較。
何況,法律也沒有禁止地方政府用善款補助業者,但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 我個人也是持反對立場,不支持花蓮縣政府以民間善款為業者紓困利息。為啥?因為救災、善後事宜,不能照本宣科按照條例走,是要動腦子的,同時也必須在意民眾觀感。
我後期在多家機構專負責募款,遇到善款專案組的人就頭痛。他們做事先想著解決眼前問題,卻不想想下一次募款怎麼辦。有些事情不受明文規定限制,但不代表就可以做。
花蓮王,拜託您動動腦。在台灣民眾普遍對於「災民」的定義還沒有擴大到「產業災民」的前提下,宣佈補助四成善款用於業者身上,是不明智的。下一次若是再發生重大災害,其它縣市該如何募款?民眾會擔憂啊。
依照目前花蓮石材業者受損狀況估算,約 3%~5% 的工廠將因地震倒閉。政府想幫助他們,我能理解。可是補助業者這個行為,牽涉到政府監督、中飽私囊等問題,政府應當另想辦法尋找資金,而不是挑戰民眾觀感。
救災是社會議題,民眾觀感大於法規。
至於花蓮觀光業,的確有許多民眾地震後不敢去花蓮。在此台灣好媳婦我表示,太魯閣是真的很美(如圖)(順便炫耀本宮有腰!)。回紐約後我常對我爹說,下次爹娘再去台灣,我想帶他們去花蓮走走。災後更是要去!!
台積電用補貼員工旅來支持花蓮觀光業,我表示欣賞。若各位信不過花蓮王,不妨找個週末,去花蓮觀光、消費,支持當地商家讓勞工能留在家鄉工作生活。幫助災民,有很多種方法。謝謝大家。
社會補償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心好累R #不想上班QQ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給可能有職業傷病的你 ——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病鑑定:https://reurl.cc/6nW0y
→ 勞動部職安署|各科職業性疾病診斷準則:https://reurl.cc/bKMEl
→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https://reurl.cc/eKqOM
各節重點:
00:48 職業倦怠的定義
01:59 台灣的過勞認定是?
03:51 困難重重的精神疾病認定
05:21 我們的觀點
07:24 提問
07:42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關鍵評論網|WHO首度把「工作倦怠」視為疾病,但台灣如何認定「過勞」 的?:https://reurl.cc/aKQGY
→ 風傳媒|職業倦怠也是一種病!世衛組織認證:有這3種症狀,表示你已經工作過勞了:https://reurl.cc/ZLDbp
→ TechNews|憂鬱症也是職業災害!精神疾病成現代職場新難題:https://reurl.cc/6nWLy
→ 商周|每7人有1人過勞、因「工作倦怠症」請假達242天...這真的是勞工、社福制度完善的荷蘭嗎?:https://reurl.cc/G27Xp
→ 關鍵|過勞現象舉世皆然,但歐洲和亞洲的「職業病」卻大不相同:https://reurl.cc/9mM1a
→ 關鍵評論網|心靈也可能「過勞」 別輕忽職場精神傷害:https://reurl.cc/VbKRA
→ 華人健康網|學者:職場心理壓力應列職災補償:https://reurl.cc/7zORy
→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精神疾病也是職災!:https://reurl.cc/59eMM
→ 維基|職業過勞(心理學家赫伯特·弗洛登伯格和蓋爾貝利論,工作倦怠的12個階段):https://reurl.cc/Drame
→ 維基|Herbert Freudenberger:https://reurl.cc/qWykE
→ 報導者|台灣勞工職業病圖譜:新興的風險與隱藏的黑數:https://reurl.cc/8xQj4
→ 關鍵|《職災之後》:缺乏勞工參與及社會信任的「職災保險」,如何去污名?:https://reurl.cc/pe76x
→ 〈邊陲案例:心理壓力職災工作坊〉現場筆記:https://reurl.cc/1ND1X
→ 壹週刊|《壹號人物》傷後人生:https://reurl.cc/3qGx9
【 延伸閱讀 】
→ 台灣職業健康安全連線|【職安講座.過勞系列2】工作讓你不開心嗎?:https://reurl.cc/VbKLA
→ 台灣職業健康安全連線|台灣職業傷病的樣貌:https://reurl.cc/NK3y6
→ CUP|城市隱性「流行病」:Burnout:https://reurl.cc/y926D
→ BBC NEWS|職場健康:如何知道自己「過勞」身心快要被掏空:https://reurl.cc/2RXEv
→ TechNews|人資專家警告,美國企業應正視勞工倦怠危機:https://reurl.cc/gX9ab
→ 《 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 》:https://reurl.cc/4VEWK
→ 報橘|血汗的醫療體系殺死了無數個「陳怡君」,你還接受「訓練期」這種剝削的謊言嗎?:https://reurl.cc/eKqdj
→ 報導者|#職業災害:https://reurl.cc/nGkr1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TPf6eUnmC0/hqdefault.jpg)
社會補償定義 在 社會補償,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 的相關結果
社會補償 原理建立在「共同體責任」的基礎上,也是對受特別損害者之損害予以衡平,由國家稅收提供給付,而非以社會保險、社會促進或社會救助方式進行。 ... <看更多>
社會補償定義 在 焦點判決 - 元照出版 的相關結果
而社會補償,則是屬於「有因性、原因取向」而基於社會國社會連帶思維,目的在彌補國家對受害人虧欠之給付。 ... 犯保法規定的補償屬社會補償。 ... 犯保法係為 ... ... <看更多>
社會補償定義 在 042.社會補償(Social Compensation) -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 的相關結果
社會補償 的基礎理念可回溯至共同體責任的思想上,意指著當為了促進公共福祉而使個人蒙受特別的損害時,共同體應予以適當的補償,因此,社會補償的給付係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