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支援學校輔導室難以承接、需要予以高度關懷的複雜個案,在學校與校外組織間溝通協調,承擔連結、樞紐角色與整合系統合作的工作,在日趨複雜的台灣社會,是協助台灣兒少健全成長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許多實務第一線工作者都有向我反映專輔人員的待遇,諸如薪資結構、聘制、考核、年資等都亟待改善,以及地方有誤用輔導專業、長期支援非專業事務的情形,種種因素累積下來都深深影響學生輔導的品質與穩定性。我多次研讀相關研究報告,並在這周召開公聽會,與一群同樣關心學生輔導的委員邀集專家學者,與部會共同討論高中以下學生輔導體制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狀況,並謀求解決之道。
🔴待遇需要改革 #專輔人才流動太高
研究指出,現行專輔人員流動,主因是約聘僱待遇及升遷不如正式編制之公職社工師、專輔教師,以至於影響專輔人員久任意願。輔導是處理人的工作,經驗的積累與傳承是提昇輔導品質的重要關鍵。
有效的輔導,需要一定的時間以累積信任基礎。
但根據國教署10月份提供年資資料顯示,目前年資4年以下占全體在職人員近六成,105-109年間共有14個縣市平均離職率超過一成,其中更有5個縣市平均離職率超過二成,明顯影響提供三級輔導對象的服務連續性及服務品質。
無論是研究報告或是當天會議共識,一致認為需要調整專輔人員的薪資結構及聘制,讓專輔人員的待遇,可以趨近於相同資格人員可以從事的其他相似工作。
接受督導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非常重要,藉由被督導,助人工作者可以釐清工作上遇到的一些困難,並在專業能力上持續成長。
督導除了協助專輔人員解決實務困境,還必須依照專輔人員之能力分派個案,確保服務品質,並紀錄與各種報告之批閱,了解與掌握所有個案之服務狀況、進展與困境,並出席網絡單位之會議,依據個案狀況提供網絡單位輔導策略。督導的工作非常繁重,是學生輔導體制上非常重要的角色。
也因此擔任督導必須有一定的經驗。督導雖然從七等一階起薪,其與專輔人員六等四階的俸點相同,所以現行待遇結構上,督導與專輔人員的差別,僅在於最高薪等的差異。督導必須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與協調,卻沒有加給。更不合理的是,現行的辦法上,督導的年資在卸任督導後不被採計。
也就是說,如果督導回任專輔人員,他在擔任督導時期的年資無法並計敘薪。這些都影響專輔人員擔任督導的意願。
綜上,我會要求教育部調整相關辦法,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減少資深人才的流失,使輔導經驗得以傳承。
🔴切實督導各地主管機關 #縣市政府必須振作
實務現場上,屢有反應地方主管機關常以經費不足為由,未依法計算年資、未依薪點敘薪、考績甲等未晉級晉薪、未能享有福利,或被視為一般人力支援各式各樣任務。這些也都會打擊專輔人員的士氣,影響留任意願。
我也會要求教育部必須切實督導縣市政府,將相關規定的遵守納入考核項目之中,並定期關懷訪視各地輔諮中心,舉辦活動交流,了解各地專輔人員遇到的困難。
🔴完善專業及行政支持 #全心全意做輔導才有效
輔導效能的穩定,有賴於中心是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專業與行政支持。專輔人員存在行政事務凌駕專業的狀況,時常為過多行政瑣事所累,以至於無法專心於輔導工作上面。盡管督導的重要性已如同前述,法規並沒有要求中心必須聘任督導,以至於有近一半以上之縣市是沒有聘任任何督導的,以上種種都影響輔導品質。
學諮中心主任一職,需要規劃中心業務、管理專業人員、協調各校、跨局處溝通與跨專業網絡合作。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主導一個縣市學諮中心運行的方向,教育人員兼任卻沒有提供主任行政加給,行政年資及介聘積分也無法累計,造成難以找到有意願擔任的人。
另外與會學公會一致呼籲,為確保主任能理解專業人員之作法與需求,主任應具輔導相關學經歷。
學公會也表示,希望學諮中心能成為正式編組,才能強化組織的穩定性。
這些問題,我都會要求教育部,必須督導各輔諮中心依據規模大小聘任行政人員以及督導,並且將對於專輔人員的專業以及行政支持納入考核評鑑中,也必須一併檢討相關辦法。
以上這些事項,我都會持續要求教育部改進,希望能打造穩定、健全的輔導體制,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教育部 #學生輔導系統 #學生權益 #專輔人員待遇提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社工 年資 累積 在 Facebook 八卦
前一篇討論 「傳產究竟少了什麼?」
大部分集中討論在「#薪資不佳」
我們就從薪水這件事,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以 1111人力銀行 製作的「#薪資公秤」來參考
可以發現幾點
1⃣. #產業平均薪資排名 傳統製造業不僅起薪在後段班(32,158元)過了七年後居然也才成長到42,074元。起價和升值都比其他產業緩慢,起薪比傳統製造業低的只有 #宗教社福 (社工QQ)以及 #一般服務業
2⃣. #各職務類別薪資排名
和工業相關的「模具製程」(32,143元)、「維修加工」(31,003元)起薪直接吊車尾。
和電機資訊相關的「電腦網路」(35,595元)、「光電通訊」(38,824元)則是起薪其他行業追不到的車尾燈
3⃣.#公司規模各年資平均薪資
這時候看向公司規模,大家不難發現原因,太多的傳產屬於小企業。50人以下的公司極限薪資就是39,694元,大多數的小公司薪資天花板真的很低。雖然 #年資越來越資深,但若是工作內容 #沒有責任越重大 或是 #往專業獨特性發展,很容易薪水就卡在那裡,更慘的是被便宜又體力好的年輕人取代。然而在這階段的人,也很容易因為傳產的安逸與固定而願意留下來。如果追求的是薪資,那只能朝大公司去走或是開業,有升遷的可能以及追求薪水的空間。
4⃣.#各教育程度年資平均薪資比較
各位, #這就是現實。
如果你願意繼續學習深造,高薪的機率就越大。但如果你就不是一塊讀書的料,那殘酷的社會就會反映你的身價。
B U T!讀書絕對不是唯一標準,這也是超認真少年的真實故事。
老闆本身是閱讀障礙者早早就與學校絕緣,未成年就出來百業學技術,自己也花很多心力去和老師父討教以及不斷磨練自我。十幾年來的累積,讓他可以走一圈生產線就知道要改善哪裡;代理商要進口產品他一用就知道適不適合台灣市場;想要發想新產品,討論一下他就可以點出問題想法。
真實力讓他不用被傳統人力需求所限,他的經驗,也是做超認真少年的初心之一
#不斷的學習累積專業,就可以跳脫市場的限制,解放固定的薪資。
#你同意嗎還是有什麼想法
#本篇開放幸福企業留言徵才辣
📍上一篇討論在此📍
https://www.facebook.com/imseriou/posts/288860819266926
勞動部 中彰投分署 台中市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
台北市勞動局 技能競賽充電讚 技職3.0 Craftsmanship Insights
林立青
社工 年資 累積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清明連假的第一天,也是4月2日「社工日」,在今天,我收到一位資深社工的陳情,表達她面臨社工薪資新制的無奈。
去年9月,蔡英文總統接見社工人員代表,也大張旗鼓宣示,將提高社工人員的勞動條件,讓一直以來勞動強度高、卻普遍低薪的社會工作人員,有得以久任的勞動條件。
那社工人員薪資新制到底是什麼呢?
最大的改變在於,大部分的社會工作人員原先是「沒有起薪標準」,也「沒有累計年資」的,基本上是各單位依照單位內部慣例或社工人員的相關資歷來協商薪資。而社工薪資新制,主要就是針對「起薪」及「年資累計」做相關的規劃及保障。
這樣的制度變革立意良善,但至今卻依然還有許多讓人擔心是否能持續落實的未定之數:
1️⃣、第一年中央補助,第二年之後未明定財源,地方政府是否能負擔?
去年9月在總統宣示後,衛福部相關主管機關找了地方政府社會局處,討論社工人員薪資新制的相關規劃,但在增加的財源支出部分,卻只明確表示第一年社工新制的財源將由中央負擔,至於第一年之後到底中央會不會繼續支應,則沒有明確定論。
⚠️這有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社工薪資新制最大的改變在於——「年資累計」,也就是每一年在考核通過後,會隨著年資增加而有薪點的調整,也就是薪水會增加的意思。
白話來講,依照目前的規劃,社會工作人員的薪資部分,依照新制來計算,人事成本必然會逐年增加,也就是第一年的預算是可規劃的,第二年開始,隨著年資累計,就會出現幾個問題:
🔸若中央不補助,地方政府預算是否能負擔?
在去年中央與地方社會局處商議時,因短時間內無法估計「受影響的社工人數」,一直到去年底,衛福部才正式統計各縣市委託計畫及相關單位的社工人數,以及所需經費,由此可知,也難以估計地方政府的財務負擔能力。
因此,目前這個問題依然存在,沒有人知道隨著社工薪資新制的推行,第二年後,地方政府是否能負擔,而若無法負擔,社工薪資新制又該如何繼續落實?
🔸社工工會也提出相關憂慮,各縣市政府每年社會福利相關預算比例是固定的,社福相關預算是否能隨著新制逐年調整?若無法,隨著社工新制增加了人事成本,是否會排擠其他社福計畫的預算?
2️⃣、2020為「年資元年」,資深社工很心酸——
社工薪資新制的年資計算方式,不是採計各社工人員的原本年資,而是齊頭式平等的一律由今年開始累計年資。
⚠️這有什麼問題❓
👉這樣的方式,讓所需的人事成本較好計算、各級單位和主管機關也好管理,但同時,也讓許多資深社工感到五味雜陳。
不只一個資深社工跟我說,他們很認同社工薪資新制的建立,他們都樂見社工人員的勞動條件受到更多保障;但他們同時也很無奈,許多資深社工需要負擔較複雜也較費心力的訪視個案,但現在套用新制的話,其實就是跟任何一個新進人員的起薪一樣,這樣的狀況,讓他們夾在兩難的處境——不反對目前的新制,但又無法顧及到自己的權益。
「那這樣是不是在跟我們說,乾脆去其他單位當新進人員算了?」這就是他們的心聲。
👉就我所知,台北市社會局過去在許立民局長任內曾經考量要提升社工人員勞動條件、以及去年原先面對衛福部社工薪資新制的因應,都有考量過要採「原年資計算」的方式去建立社工薪資新制。
但在目前第一年經費由中央負擔的情況下,是以年資元年的方式去採計,因此若用原年資的方式計算,其餘經費要由地方政府自行負擔,同時也會連動到後續年資累計後的人事費用,因此目前台北市政府並沒有採用原年資的適用方式。
👉就算過去的年資不採用,但在目前待遇沒有影響的情況下,資深社工能不能接受新制?
我無法為所有資深社工代言,但目前的確有些資深社工表示,雖然目前的年資沒有被採用,當然會感到不太公平,但若未來能確保年資能累積、能逐年提升待遇,那還是會願意支持這個政策。
問題是,就如同上述提及的,在未來財源無法確保的情況下,誰能保證第二年開始,社工新制還能持續推行?
而就算財源無虞,年資就一定能累計嗎?
這就牽涉到第三個問題——
3️⃣、年資累計考核怎麼考核?應該讓各單位自由心證嗎?
社工薪資新制雖然開始明訂要採計年資,而且有一套清楚的薪點累計計算方式。
但是這就代表了所有社工,從今年開始就一律累計年資了嗎?
其實未必。
因為照新制的規定,要通過「考核」後,年資才得以累計。
⚠️這樣有什麼問題❓
許多社工擔心,年資考核的方式及標準一旦沒有明確規範,將會因為各單位的財務負擔能力或團體的組織調整,就算做一樣的個案訪視、達成一樣的訪視要求,卻因為身處不同機構,而會有不同的年資採計標準,變相成為同工不同酬的隱憂。
這就跟第四個問題有關——
4️⃣、各社福機構是否有能力負擔?
在整個社工薪資新制的調整過程中,各社福機構的負擔能力較少被討論到。
⚠️這有什麼問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政府要幫社工加薪,那關社福機構什麼事?
👉事實上,我們在講的社工薪資新制,包含政府的委外計畫相關的社工,而這些委託計畫,就是社福團體在承接。
而我相信,社工薪資新制想要達成的效果,絕對不是造成資深資淺對立與資源排擠,,而是希望可以由政府作為領頭羊,帶頭提升整體社工人員的勞動條件。
各社福團體不是只靠政府的委外計畫來維持經營,很大一部分的經費來源往往是各團體自籌,而自籌的經費不會因為新制的調整,來自社會大眾的捐款就增加。
因此,社福相關機構或團體是否有能力負擔,未來如何存續,就變成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這也牽涉到整個社工薪資新制是否真的是可長可久的制度。
———
最後,想跟大家說說心裡話。
這陣子以來,不論是陳時中部長、衛福部,或是各地方政府社會局處、社工人員,在防疫工作的付出,讓台灣人民都感到非常驕傲。
因此,提出這些問題,並不是為了批評衛福部或各縣市的社會局處。
事實上,我所接觸的所有社工,不論資深資淺,都樂見社工的薪資與福利能夠制度化;但不論什麼制度,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一次次修正中趨近完美,盡可能保障大家的權益。
一個好的制度,不應該讓大家擔心權益的存廢、不應該讓身處其中的人們對立。而要達成這些,需要大家的參與,如果大家對於社工薪資新制有什麼建議,歡迎跟我說,我會繼續跟大家一起努力。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社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