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歷史人物知多少 | 李時珍】🔺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主辦單位: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李時珍,湖北蘄州人,明朝時期醫學家、藥學家、博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與扁鵲,華佗,張仲景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醫,人稱「藥聖」。
李時珍一家是醫藥世家:祖父是一名鈴醫;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在蘄州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曾擔任過「太醫吏目」的職務(一種御醫官);哥哥李思珍,同樣學醫於父親。
李時珍自幼體弱多病,但性格活潑好動,喜愛讀書,自幼便觀察父親診症。父親醫術高明,鄉人云能治百病。耳濡目染下,李時珍的醫術有很大提升。由於李時珍天資較聰慧,李言聞本打算讓李思珍繼承家業,全力供養李時珍考取功名。父命為重,李時珍雖然熱愛醫學,也只好聽從父親的安排,專心考取功名。他天資聰穎,在十四歲時便已考中秀才。早早考中秀才,但李時珍其後連續兩次參加鄉試均未能考中舉人。李時珍22歲時,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武昌考試。他不幸在此之前感染了風寒,狀態極差之下,不但沒有考中,差點把小命都丟了。從此,他決心棄儒從醫,拜其父為師。父親早就看出他才能都在醫學上,加上仕途尚未開始便已如此不順,萬般無奈之下,還是讓他踏上了醫學之路。在其後的十年內,李時珍除了伴隨父親診症外,更是全心全意攻讀古醫藥書。他在這段時間精研的書籍典故包括:《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歷代名家所作的著述和有關花草樹木的書籍,幾乎所有與自然有關的領域均被其研究透徹,可謂涉獵廣泛。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李時珍當時33歲。他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的兒子困擾多年的怪病,聲名大顯。後來又治好了楚王兒子的病,楚王朱英襝十分欣賞李時珍的才能,騁用他為楚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嘉靖三十五年(1556),楚王推薦李時珍到太醫院工作。
三年後,他又被推薦擔任「太醫院判」的職務。在太醫院工作的年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由於「太醫院判」的身份,他得以飽覽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書籍,其中便包括了《本草品匯精要》這本將會成為《本草綱目》重要參考對象的書籍。太醫的身份使他能獲得接觸各類珍稀藥材的機會,他看到了不少聞所未聞及珍稀貴重的藥物標本。李時珍很早以前便立志要糾正古醫藥書籍的謬誤。他在太醫院逗留期間,曾多次向太醫院建議編寫新的本草注解,結果他遭到了嘲笑和打壓。李時珍明白到無法依靠朝廷,關鍵時刻還是只能靠自己,便辭官回鄉。
據《明外史本傳》 記載,李時珍發現當時草本書籍的描述「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許多毒性藥品,竟被方士吹捧為可以「延年益壽」。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仙道,命方士為其研製仙丹。所謂「仙丹」竟用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有毒物質,有人更相信古書記載的:食黃金能成神仙等內容。李時珍決心扭轉被歪曲的社會風氣,下定決心以科學的態度解決問題。
李時珍想著述的思想十分明確:糾正古代草本的謬誤;修改古代草本不合時宜的內容;補充新發現的草本藥物;補充最新研究的療法和製藥成果;總結歷代所有藥材的資料。一篇成功的論文,需要一手和二手資料輔助,才能顯得有內涵和說服力,這在古代也是如此。李時珍深入實際生活,特別注重從民間收集資料,總結他們的醫學經驗,這使他從遊學於各地的經歷中獲益良多。從文獻中記載李時珍的足跡至少遍及十餘個省份,苖傜少數民族地區,各種窮鄉僻壤,荒山野嶺等等。自1565年起,李時珍先後到訪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他先後拜過漁人,樵夫,車夫,農民,藥工,捕蛇者為師,學習各種知識。
1552年,李時珍在參考了大量的著作後,正式動筆寫書。他會為了弄清一個藥材的本質而徹夜不眠,甚至翻閱數十本書籍,直到找到正確的答案方才滿意。他為每味藥都排出了十個項目:正名、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制、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在發明的部分,他除了搜羅歷代驗方、驗案和醫論外,更加入了不少自己的發現和心得。李時珍尋找資料的方式可歸類為「通考據」,「詢野人」。「通考據」的意思就是,通過對文獻的校正、考據、整理,糾正過去的錯誤,尋求正確的知識。「詢野人」則包括了:社會調查、實地實物考察、以及自身的經驗所得等。對於從古書中得來的資料,他均會進行仔細甄別,「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既不兼收並蓄,又不輕率否定。經過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反復考證後,才把正確的結論收入書中。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他追求之真切、治學之嚴謹、態度之虔誠、文風之純正可見一斑。可謂是點點滴滴涂肝腦,字字行行淌心血。
花費二十七年,明朝萬歷六年(1578),《本草綱目》初稿完成,全書分為五十二卷,列為十六部,部各分類,類凡六十,標名為綱,列事為目(這就是綱目二字的由來)。全書共收錄藥物1892種,新藥物374種,附方11096首,插圖1109幅。
雖然《本草綱目》已經完成了,但如果沒能出版,世人並不會有機會享受到他的努力成果。成書後,李時珍馬上為了聯繫出版事宜,拖着老病之軀四處奔波。他首先去到離蘄州較近的黃州,武昌等地,嘗試借助官府或出版商的支持出版此書,卻因經費問題遭到無情的拒絕。他只好舍近求遠,去到當時全國最大的刻印中心——南京,尋找新的機會。當時南京在刻印書本的技術和經驗上領先全國。不論是雕版刻印還是活字印刷,南京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萬曆七年(1579),李時珍帶着他的畢生心血結晶,直赴南京。然而,並沒有書商對他的醫書感興趣。李時珍在南京周折了一年,依然毫無結果。後來,在王世貞的幫助下,金陵書商胡承龍決定出版《本草綱目》這本書。萬曆二十一年(1593),這本未來將會震驚全球的醫學鉅著啟動了雕刻工序。三年後,萬曆二十四年(1596),第一個版本的《本草綱目》正式在南京出版,這也是《本草綱目》的第一個版本———金陵本。此時75歲的李時珍已經再無遺憾,同年十一月,他在他的家鄉故土———蘄州,含笑離開了人世,終年75歲。
李時珍離開人世後,他的兒子李建元,帶著這本鉅作以及父親留下的遺表,覲見了明神宗。他相當重視這本醫學作品,批下了「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的聖旨,意思就是《本草綱目》可以在皇室書府中保留下來。至此,《本草綱目》的流傳已成水到渠成之勢。首版金陵本到底出版了多少冊,至今已難以考究。但保存至今並得到官方承認的金陵本本則是有所記錄的:中國2部(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日本3部、德國1部、美國1部(美國國會圖書館)。
李時珍所創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他創造的科學分類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傳統方法採用上、中、下三種品質作分類,許多學者將其稱為「古代最完美的分類法」。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它集歷代本草之大成,體現了本草知識的全面性;它準確地歸納總結,體現了藥性理論的系統性;它細膩的分析描述,體現了草藥內容的科學性;它清晰的綱目結構,體現了本草文獻的邏輯性;它豐富多采的筆法,體現了本草學說的廣博性;它創造的自然分類法,體現了藥物分類的先進性。
李時珍的貢獻受到了世人的認可。1953年,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時,把李時珍的畫像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鑲嵌在大禮堂的走廊上。蘇聯時期《醫務工作者時報》曾專門刊登關於李時珍的文章。著名中國科技史研究學家李約瑟博士這樣評價李時珍: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時至今日,《本草綱目》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各大科學史的重要知識泉源。而你怎麼評價它的作者李時珍呢?快來和我們說一說吧!如果你支持他,記得給他頭上寶貴的一票呀!
投票日期📝2020.11.06-2020.11.20
投票鏈接🔗https://voting-2020.cnhe-hk.org/
⚠️輸入的手提電話只供是次活動投票之用(發出OTP和確保選票的唯一性),活動完結後會立即銷毁
⚠️香港地區以外的朋友也可以投票啦!!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0 #歷史人物 #歷史 #中國歷史 #李時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津野直哉/ツ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Ⅰはこちら↓ 一般の人と薬学部生を見分ける10の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VWLKcBqjg&t=28s もう慣れすぎてしまって何にも感じなくなったのですが、生薬の読みってバチクソにむずいもの多いですわ。「茴香」「呉茱萸」「茵蔯蒿」「辰砂」「蘇葉」e...
硫化銀毒性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八卦
【職業醫學】~ 致命的顏色 (Part 3) ~ 紅色
元旦剛過完,緊接而來的就是農曆新年了;今天就來介紹最喜氣洋洋的顏色,紅色。
這次和前面兩篇不同,會有兩種東西有毒,分別敍述如下:
1. 硃砂:
硃砂,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礦「石」,是硫化汞 (HgS) 的天然礦石。羅馬的建築師,Vitruvius,活靈活現地記錄著這種酒紅色的石頭:冒汗似地生出水銀小珠珠!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冒汗了...XD)
在東方社會,硃砂是一味中藥,於「神農本草經」中有記載:能養精神,安魂魄。所以在一些傳統的中藥中,可能會含有硃砂。
而硃砂,也被用來當成紅色的染料,常聽到的如:硃砂筆、印泥,甚至是水墨畫中也可能會使用到。
紅色,在中國,長期都被當成是一種避邪的顏色,所以在很多宮廟儀式或是神像等,都會用上硃砂。
在西方社會,最早使用硃砂的記錄,要算在龐貝城 (對,就是那座被火山埋了的古羅馬城市) 的時候了,考古學家曾找到整罐的硃砂粉。
一直以來,硃砂都是個高貴的存在,直到鍊金術士,發現了用化學合成的方法也可以製造出硃砂,在西方才普及了起來。(中國則是在湖南盛產,所以很早就在用了)
也拜西方油畫普及之賜,在15世紀以來,朱砂紅 (Vermilion) 這個顏色,也成為畫作中常使用的顏色,因為硃砂,在油中比較能透光,很適合打底。大家可以看看那著名的 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Rubens) ,紅色的外套應該一眼就不會忘掉吧。
https://en.wikipedia.org/…/The_Descent_from_the_Cross_(Rube…
題外話,在西方,紅色染料很常是使用「蟲」來製作的,如胭脂蟲或洋紅蟲。
2. 紅丹:
在台灣常使用的防鏽漆,其主成分是四氧化三鉛 (Pb₃O₄),其特性有:滲透性好、潤溼性好,漆膜柔軟、附著力強。不過因為易沈澱,所以使用時常要另外加入揮發性的有機溶劑,更增加危害。
記得小的時候,真的不誇張,只要有上油漆的地方,幾乎都會先塗一層紅丹漆,例如:欄杆、水溝蓋、鐵捲門、鐵窗、鐵皮屋鋼架…等等。甚至連小朋友玩的公園攀爬架,外面的油漆脫落後,都可以看到裡面的紅丹漆!
在2008年,台北榮總蔡維禎醫師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有高達八成多的學齡兒童,頭髮鉛含量超過標準值!也可以看到那時候這種含鉛的塗料或是鉛水管等,在台灣造成的隱性危害了。
至於「鉛」所造成的危害,可以看看第一篇,在談鉛白的時候,就有寫了。
https://www.facebook.com/…/a.18821532820…/2338106643087062/…
《延伸閱讀》:台灣的含鉛塗料
http://www.taiwanwatch.org.tw/node/1196
那接下來就好好談談,「汞」所產生的危害囉:
※ 汞的吸收途徑:
呼吸道 (金屬汞的蒸氣)
腸胃道 (無機汞,如:海產中的甲基汞)
※ 汞對健康的影響:
1950年代日本所爆發的水俁病即是甲基汞中毒。
A. 急毒性:
短期暴露於高濃度的金屬汞蒸汽可能造成的影響,包含肺部傷害、噁心、嘔吐、腹瀉、血壓或心跳速率增加、皮疹以及眼睛發炎。。
B. 慢性中毒:
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對於所有形態的汞都是非常敏感的。
甲基汞和金屬汞蒸汽比其他型態的汞更為有害,因為很多的汞以這些型態抵達大腦。暴露到高濃度的金屬汞、無機或有機汞可能永久地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對大腦功能的影響可能導致易怒、膽怯、顫抖、視覺和聽覺變化以及記憶問題。
汞在母親的體內可以傳遞給胎兒並可能累積在胎兒體內,它也可以經由哺育母乳傳遞給嬰兒。包含大腦損傷、心智發展遲緩、不協調、失明、癲癇和喪失說話能力。汞中毒的孩童可能出現神經和消化系統以及腎損傷的問題。
《延伸閱讀》:食藥署對孕婦及孩童吃魚的建議
https://www.medpartner.club/fish-methylmercury-intake-myth/
※ 結語:
看到第三篇,是不是覺得接下來再出現什麼顏色都嚇不到我了!反正每個顏色都有毒就對了...XD
我是覺得多些了解,從生活中好好注意,就可以少些攝入,減低日後得病的風險。一方面還可以了解這些歷史來由,也是很有趣的。
硫化銀毒性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八卦
【燒金紙前你應該要知道的3件事!】
「耕夫召募愛樓船,
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
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唐 張繼
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要到棉山拜訪告老還鄉的大臣介子推,介子推隱居在綿山中,文公探訪不遇,命人放火燒山,希望把介之推逼下山,這一把火把燒了三天三夜,卻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活活燒死,留下「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的遺言,事後晉文公非常懊悔,於是下令將綿山改稱介山,把介子推被燒死的4/4~4/6定為寒食節,禁止炊火,以表追懷。
因此唐代的張繼才寫下「清明幾處有新煙。」,不過到了今日的台灣,清明不僅有新煙,甚至處處有濃煙,清明掃墓、返鄉祭祖是重要的傳統文化,而其中又有燒金紙、燃香等習俗,近年來政府推廣減香減金的觀念,傳統文化的習俗,怎麼卻成了破壞環境的行為?燒金紙錢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年焚二十萬噸金紙 #等於砍五百萬棵樹一起陪葬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台灣每年大約焚燒20萬噸的金紙,若按照營建署的計算方式,每噸紙漿約需砍伐24棵平均高12公尺、直徑15至20公分的樹木,等於每年就要砍掉480萬顆三四層樓高的樹木,來製造台灣一年所需燃燒的金紙數量。雖然目前市面上大多金紙都採用生長快速的竹子製作,也有部分廠商以再生紙製作環保金紙,但去年消基會調查指出,多數市售金紙標售不足,國內對於環保金紙也無統一標準。
此外,台灣護樹團體聯盟也認為,紙錢從製造到焚燒,所產生的濫墾濫伐及空氣汙染等問題已經造成「生人」和整個地球環境的巨大破壞,遠比森林大火還要嚴重。
燒越多死越快!? #空污與他們的產地
環保署空保處研究資料顯示,每燒1公斤的紙錢就會產生1.5公斤的二氧化碳,還會釋放出許多一氧化碳和具有揮發性的苯、甲苯、乙苯、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甲醛、多環芳香烴及細懸浮微粒等多種具有毒性的致癌物質,每年平均燒掉20萬噸以上的金紙,排放超過30萬噸的二氧化碳,等同台中火力發電廠兩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則表示,焚燒金紙所產生的粒狀污染物、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不僅造成空氣品質惡化,亦會刺激眼睛及呼吸系統,導致相關罹患疾病。環保局指出,減燒1公噸金紙可減少30公斤一氧化碳及2.4公斤PM2.5的排放,在兼顧宗教信仰與環保的原則下,積極的推動全年度「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去(107)年已達1,637公噸,累計減少286公噸的一氧化碳及23公噸的PM2.5。
森林野火頻傳 #掃墓祭祖勿釀災
除了空污問題,林務局也指出,台灣的森林火災絕大部分是人為因素,特別呼籲民眾祭拜祖先時應減少燃燒金紙,在山區要小心防火,一旦引燃雜草,極易造成森林大火。林務局表示,依據森林法規定,若未經許可在森林區域內引火,最高可處60萬元罰鍰。呼籲民眾清明掃墓謹記「四不」,掃墓時「不」燃燒雜草、「不」亂丟菸蒂、「不」亂撒冥紙、「不」燃放爆竹,且要記得熄滅灰燼、收拾垃圾,共同防範森林火災,維護無痕山林。
此外,台中市消防局強調,民眾燒金紙時應選擇空曠地點燃燒,若風速過大則不宜燃燒;並應注意附近是否有易燃物,避免燃燒中因金紙飄落引起火災。另外,燃燒金紙應避免兒童靠近,同時要準備水桶,待確認火源熄滅不再復燃始可離開。
(文/孫文臨;圖/https://www.flickr.com/photos/adikos/4492854883)
硫化銀毒性 在 津野直哉/ツナ Youtube 的評價
Ⅰはこちら↓
一般の人と薬学部生を見分ける10の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VWLKcBqjg&t=28s
もう慣れすぎてしまって何にも感じなくなったのですが、生薬の読みってバチクソにむずいもの多いですわ。「茴香」「呉茱萸」「茵蔯蒿」「辰砂」「蘇葉」etc…普通に「漢検の1級か!」とツッコミを入れたくなります。ちなみに辰砂はしんしゃと読むのですが、こいつは別名「賢者の石」と言います。賢者の石とか言っときながら中身は硫化水銀というね…
まぁでも今でも漢方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るそうなので、吸収がされにくく多分毒性が低いものだとは思われます!自分もぜひ手に入れたい鉱物です。
〇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Main 1】津野直哉/ツナ = 企画・ネタ・ラジオな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HCI_GJ2ZsueOlqgjApnFw
【Main 2】津野の薬理研究室 = 化学・薬学・勉強な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sMX_MRs1xFITi9Yi6mzIw
〇Twitter
最新情報や津野のムダ情報を最速チェック!
https://twitter.com/t_naoya_807
Twitterでは様々な企画をしていますのでぜひフォローを!
〇Instagram
オシャレにしている写真箱です。
https://www.instagram.com/naoya_b_g/?hl=ja
〇エンディングの動画↓
【裏技】本当に危険なモンスターの使い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kQUtFmY494
〇BGM・音楽素材
効果音ラボ
http://soundeffect-lab.info/
DOVA-SYNDROME
http://dova-s.jp/
#津野直哉

硫化銀毒性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近月爆出多宗長期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案件,有關當局懷疑無良中醫將禁藥朱砂及鉛丹滲入藥粉,導致病人出現牙齦發黑、腦功能受損等嚴重後遺症。藥材磨成粉狀,難以辨識其真僞,市民應該如何自保,才不會養生變傷身?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朱砂在香港屬《中醫藥條例》中列明31種毒性中藥其中之一,其毒性之高,極少中醫會將它入藥;鉛丹則屬外用藥,和朱砂一樣具鎮靜、安神功效。「有些中藥是礦物藥,當中又有一部份是重金屬,像朱砂的成份是硫化汞,傳統上只可融入散劑、丸劑服用,不可以煲藥方法處理,以防高溫烹煮釋出水銀,引致汞中毒。由於外觀相似,有不法商人將鉛丹充當朱砂,長期服用就導致鉛中毒。 」有台灣傳媒指驚風散、八寶散等民間配方含朱砂,可以減輕嬰孩兒驚悸、驚風,小兒服用之後停止哭鬧,但腦功能可能已經受損。蘇醫生解釋,燈芯草、茯神、酸棗仁等具安神清熱作用的草藥,已可以取代朱砂功效,在港合法註冊的中成藥不會含有朱砂。
蘇醫生提到,該名台灣醫師自行製造藥粉過程中,如錯用會釋出重金屬的容器,或含重金屬的輔料,都會增加藥材在加工過程受到污染的機會。此外,藥材受生長環境的土壤和水源影響,部份植物栽種過程會吸收泥土中的重金屬、農藥或肥料。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台灣 #養生 #中醫 #中藥 #港大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硫化銀毒性 在 硫化銀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硫化銀 ( silver sulfide ),灰黑色粉末。密度6.85~7.23。熔點825℃。在沸點分解。不溶於水,溶於濃硫酸和硝酸,並溶於氰化鉀和氰化鈉溶液。用於黑金鑲嵌術和制陶瓷等。 ... <看更多>
硫化銀毒性 在 硫化到底是蝦米!?黑黑的到底是不是銀!? - YouTube 的八卦

銀飾的表面處理很多種,拋光,電鍍,磨砂,啞光, 硫化 今天介紹 硫化 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表面處理方式可以將銀帶入黑色的元素將浮雕作品或是線條作品增加 ... ... <看更多>
硫化銀毒性 在 [問題] 銀針探毒... -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古代片都會演
拿銀器試試食物有沒有被下毒
可是銀不是活性很低的元素嗎
怎麼那麼容易起化學反應呢
還有 銀器可以試出所有的毒物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18.1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