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當時醫院有一個規定:年輕的主治醫師,需要「被」派遣到廈門長庚醫院支援。
當時在廈門長庚,主要都是上急診班。所以面對很多急重症的患者。台灣的健保是「大部分政府幫你買單,少部分自己負擔」,對岸也有所謂的「醫保」,則是倒過來的:「大部分自己買單,政府只幫你少部分負擔」。
廈門長庚的地理位置,是位於廈門海滄區,那裡是一個比較外圍工業的區域,附近的居民,大多是民工勞動朋友。反而並不是台商、台幹子女來看診,大多數是純樸的當地平民百姓。
有一個患者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是一個3-4歲大的小男童,下方腹部疼痛。理學檢查看起來有腹膜炎的跡象,要懷疑是急性盲腸炎合併腹膜炎。
我們就緊急召會的外科醫師,外科醫師要求做電腦斷層掃描確定牽涉的範圍以及鑒別診斷。
開了電腦斷層的單子之後,衣衫襤褸的爸爸,手拿著單子抬頭問我:「要多少錢?」
我問了一下急診的書記,加上急診的處置,總共要1000多人民幣。
爸爸跟抱著小嬰兒的媽媽對望了一下,他跟太太說:「你先留在這裡,我先回去村裡面籌錢。醫生請你幫他先治療」
那時候是2009年(民國98年),當時在廈門的民工,大約月薪1000多塊人民幣左右。所以做一個檢查,生一個稍微不是感冒的病,對於很多當地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重的負擔,1-2個月的薪水就沒了。住幾天加護病房,可能一兩年的薪水也沒了。
後來確診了之後,外科醫師把孩子接上去手術室開刀。那位爸爸在我晚上快要準備下班的時候,匆匆忙忙從急診大門衝進來,拿著一疊零錢和人民幣的紙鈔,在櫃檯那裡付帳。想必是在村裡面跟親朋好友和鄰居拼拼湊湊借來的。我跟他說孩子已經上去手術室了,請他到手術是門外等候。當時候心想:開刀的費用怎麼辦?住院的費用他也要開始張羅了⋯
當時候有一個感觸:台灣的醫療環境對於醫療人員非常不友善,健保一直壓榨我們。但是反過來另一面,卻是救了許多人⋯
美國的醫療費用,是全世界出了名的高,跟他比,當然不能相提並論。鄰近的香港醫療費用,只要在公立醫院,都可以很少。但是卻要排隊,也不能夠讓你隨時隨地,想要指定看哪個醫生、哪一個科。都要經過層層轉介,還要排隊,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你不想等,當然可以!就要去「私家」醫療系統,付出高昂的醫療費用。
台灣今天的防疫工作,做得很不錯, 雖然不敢說全世界都在學,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有盡力守住,是有目共睹的。
靠著看文章的各位也同心協力戴口罩、洗手、少出門,背後政府投注了多少人力物力追蹤個案、把移民署的系統和健保署的系統連結在一起、製造口罩請藥局派口罩等等,而我們醫療人員則是負重前行的。
在台灣的大家,應該不必為了一個檢查,或一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的病,回大樓社區裡籌錢吧?(除了重病、癌症特殊藥物、罕見疾病特殊藥物特殊狀況外)
原因是什麼?是政府有在照顧你,也因為我們醫療人員長期被壓榨的結果。
回到剛剛護理師跟我分享的那件事情,沒錢出國當然不是有罪,心情不好我也能理解。護理師也沒有為了這件事生氣,頂多也是感覺到無奈而已。
但我們是為了防疫工作,配合政府的規定,才會「多嘴」詢問出國旅遊、接觸史,並不是要找大家麻煩。就是因為這一陣子很多醫護人員「多嘴」警覺又多管閒事,才會抓到那麼多案例。
生病固然身體不舒服,心情也跟著不會好,這一點我們都能理解。那麼也請大家體諒一下我們也在做防疫工作的責任。
也請珍惜台灣的醫療環境,這些都是得來不易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是說,沒有千萬不要在台灣當醫生。 *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加入會員享福利▶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方格子文章▶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購買蒼藍鴿新書▶ https://ppt.cc/ffUrkx 追蹤...
盲腸炎怎麼辦 在 黃暐瀚 Facebook 八卦
礦工之子,賴清德
賴清德的父親賴朝金,是個礦工。因為礦坑失火,引發事故,在賴清德出生沒有多久,就不幸去世。
一般的說法是,父親身亡時,賴清德只有兩歲;但萬里的「伯母」,卻一直堅持,那場礦坑事故,是賴清德「再兩天就四個月大」的時候發生。
一直還沒機會問問賴清德本人,父親到底是在他「兩歲」的時候過世?還是「三個多月大」的時候過世?下次遇到,我會記得問問。
今天晚上,我給孩子看了我今天做的這個賴清德的短版成長新聞,我告訴孩子們,政治上的喜好,先放一邊,光是一個孩子,知道家裡經濟窘困,花不得錢,也沒錢花,於是努力念書,念到全鄉第一,就非常值得敬佩。
升上萬里國中之後,賴清德有次上課時,身體不斷扭來扭去,老師見了奇怪,問他做啥?賴清德強忍腹部絞痛,緩緩回答:「老師,我肚子痛」。
這一看,不得了,老師趕緊帶著賴清德去醫院,檢查之後發現是盲腸炎,得開刀。
賴清德更痛了,他擔心,家裡沒有錢,這手術費?該怎麼辦?
全班的同學,立刻發起樂捐活動,很快的幫「阿德」湊了醫藥費。賴清德開心回家告訴媽媽,他以為媽媽會因為有辦法解決這個燃眉之急而高興,沒想到,媽媽臉色一沉,問他:
「國中就要畢業了,你的這些同學,以後可能見不到了,你拿了這些錢,以後,怎麼還」?
身為六個孩子的媽媽,賴清德的母親賴童好,娘家其實是小地主,經濟無虞。但他年輕時曾經選擇「逃婚」,放棄了爸媽所挑選的對象,成了通緝犯,執意嫁給礦工賴朝金。
誰知賴朝金不幸身亡,留下六個孩子,賴童好咬牙天天外出打工賺錢,拼死拼活,也要靠自己的力量,養大這六個孩子。
這麼窘困的賴家,這麼急需的醫藥費,媽媽居然堅持不收,這件事,令賴清德永生難忘。
礦工之子,靠著努力念書,成了當年「萬里國中」全校唯一,考上建國中學的學生。未來他當行政院長,會是如何?還有待觀望,但過往的這段歲月,賴清德與母親賴童好,都足以令人敬佩,令人學習。
暐瀚 2017-9-5 de 台北
https://youtu.be/U-LMz0K-hz8
盲腸炎怎麼辦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安倍可能即將宣布緊急事態宣言。
雖說根據防疫特別措施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可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但實際上此法沒有罰則,並沒有真正的約束力,怕效果不好。另一方面也怕日本民眾自肅(自我克制)的心理將更加強烈,無疑會對日本經濟帶來更大影響。安倍也承認,即使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日本也做不到像其他國家一樣的封城。
岩田健太郎教授再度放炮,但這次不是一艘郵輪而已了。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走在錯誤道路上時,日本需要勇於改變」,否則 #東京可能成為下一個紐約。
岩田在個人臉書上也發表長文論述東京應該要封城,我看了覺得值得深思參考。試著翻譯如下:
我認為東京應該要封城。反對者認為,“封城會導致太大的經濟損失”。
是的,封城有許多副作用。經濟活動的大量減少,這不只給人們帶來經濟風險,也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簡單的說,如果沒錢到沒飯吃了,人們將無法生存。
即使如此,我還是主張東京應該要封城。我希望政治家和官僚們要努力做到“在封城之下不會使人民挨餓”。讓專業人員來做出有關感染控制的決定。
再說一次,關於封城在政治判斷和行政措施上應該怎麼做我不是專業。我不知道怎樣的封城在現行制度下是可行的或是最適合的。
正如我先前所寫,封城原則是阻止人們進入和離開該區域,讓在該區域內的人們留在家中。但是,沒有任何所有國家和城市可以做到完全的封城。
賣食物的和藥房要繼續開店(美國),醫療人員和警察通勤(大多數國家),允許不與他人互動的外出,比方說慢跑(英國),允許帶小孩散步(義大利)。簡而言之,#封城是一個程度的問題。
我不知道東京封城的話是指東京的23區,還是要包括通勤距離內的千葉縣,崎玉縣和神奈川縣。
我不知道是否該只停止新幹線,只允許醫務人員和警察通勤,還是要停止所有電車和公車。
送貨和宅配可以嗎?我不能肯定地說。在伊波拉病毒疫情流行的獅子山共和國,人們有一個比較緩和的封城作法,人們被禁止出城,並禁止在晚上外出。這是封城的另一種形式。
簡而言之,封城是一個程度的問題。沒有一個一定正確的封城模型可以遵循。但是 #封城無論如何都會比保持現狀更好。
封城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這是“阻止感染途徑”的一種手段。傳播途徑對於傳染病的傳播至關重要,阻斷傳播途徑可以停止流行。這是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的時代就知道的真理。
東京都知事要求“克制不必要的外出”,目標也是在阻止感染途徑。簡而言之,封城是知事目前作法的延伸,兩者之間的差異只是程度的問題。
我想再次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我不是“封城派”。首先,這種派別之見不應出現在傳染病對策的討論中。
我是一元論者,我唯一目標是 #遏止傳染病的流行並解決問題。
所有二元論命題,例如“是否戴口罩”“是否該打疫苗”“是否給予抗生素”和“是否該檢驗”,都是“無意義,不值得討論”的命題。如果您問傳染病專業人士,“您是給抗生素派,還是不給抗生素派?”當然要給抗生素。沒有這樣的二元論。
一定不要這樣做的話,是意識形態,而不是科學。
諸如封城與否之類的二元論也是胡說八道。只有一個論點:#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封城?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封城?絕對不是當新冠大規模爆發(overshoot)時,那為時已晚。當感染規模較小時,由於副作用較大,封城是一種不好的做法。這對每個人都是顯而易見的。
天空中的星光實際上是許多年前發出的光。同樣,今天通過PCR發現的COVID-19病例數是 #反應著10或14天前發生的感染。如果觀察到感染呈爆炸性或指數級增長,這是10天或更早之前的現象。因此,看到才開始採取措施為時已晚。
這就是為什麼“還在勉力避免蔓延的階段”和“尚未發生感染激增”的觀點沒有道理的原因。
在東京,新冠確診數每天都在創新高,除了檢查數較少的星期天例外,從3月23日以來就如此。
將其視為偶然的群聚重疊是不合適的,將其視為的確看到有增加的趨勢才是正確的。
日本目前的對策是針對群聚(cluster)的偵查,追蹤和控制。換句話說,這是在從後面追捕傳染病。這不是不能做,但很困難。實際上,日本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追趕。
但是在東京,我們並沒有趕上。若有一天,一天之內就檢測到數千人的感染者,就根本追趕不及了。
因此,在發生大規模爆發之前或開始萌芽的時點,需要進行根本的戰略更改,提出一個計劃B。封城不是追逐被感染者,是優化環境,以使被感染者不再發生的方式。
我觀察傳染病的爆發已久,在之前經驗中,如果隨著傳染病情況惡化,選擇維持現狀情況從來無法自己改善。通常需要重新建立假說,審查已有資料,嚴格檢查當前狀況,重建業務,並做一些與昨天之前不同的事情。維持現狀是一個不可能的選擇。
有人說“封城會有大量經濟損失,所以反對!”但是,如果您避免在這個時點進行封城,那麼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也許是 #更大的封城。在感染已擴散到無法控制的狀態下封城。那將是更廣泛,更嚴格,更長期的封城。“封城”的替代方法是“更大的封城”和“更大的經濟損失”。哪一個是更好的計劃應該非常清楚。如果你盲腸炎需要開刀,但覺得腹腔鏡手術可能造成皮膚傷口而拒絕手術,之後病變嚴重則可能需要傳統剖腹手術才能處理,因為病本身已經變嚴重,這會造成更大的皮膚傷口。
當然,我說的可能是錯的。封城後,感染者的數量立即開始奇蹟似的減少(由於感染是在封城之前就開始了,因此不能算是封城的功勞)。我不相信這種超級樂觀的態度,但在現實世界中,有時候會發生超出人類預期的事情。這時該怎麼辦?很簡單,就取消封城呀。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儘管嘲笑錯誤的岩田健太郎。市民的臉上又出現了微笑,這是一件好事。老實說我真的很希望會是這樣的劇本。
我不是預測專家,所以我不做預測。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所有可能發生的劇本按照可能性的順序排列,然後尋求無論哪種情況,都可以有效的最佳解決方案。這就是醫師每天看病人面對的狀況。博弈論。臨床實踐是博弈論的運作,對每天無法預測病情變化的患者找出“可以應對任何情況”的判斷。我們醫療人員是經過博弈論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
使用博弈論,無論將來發生什麼情況,最佳解決方案都是封城。現在就應該封城。封城可以有程度的不同。但是,假裝且無效的“假封城”是沒有用的。我對形式不感興趣。我們需要的是要有成果。
當然,如果各位先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很想聽聽您的高見。再次強調我不是“封城派”。但是,如果只是一昧地說封城的缺點,無法施行封城的理由,都沒辦法解決問題。
p.s.GENECIALIST(ジェネシャリスト)一元論者,通才,是岩田的著作,相對於SPECIALIST,專才。
盲腸炎怎麼辦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或是說,沒有千萬不要在台灣當醫生。
*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加入會員享福利▶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方格子文章▶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購買蒼藍鴿新書▶ https://ppt.cc/ffUrkx
追蹤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最重要的▶按讚留言並分享出去!
#醫療糾紛 #植物人 #判賠2198萬 #新竹馬偕 #婦產科
#腹痛 #卵巢膿瘍 #卵巢畸胎瘤 #闌尾炎 #盲腸炎 #腹膜炎 #空氣栓塞
#超音波 #電腦斷層 #腹腔鏡 #併發症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健康/保健/蒼藍鴿聊醫學/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2nssVv8xNo/hqdefault.jpg)
盲腸炎怎麼辦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加入會員享福利▶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方格子文章▶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購買蒼藍鴿新書▶ https://ppt.cc/ffUrkx
最重要的▶按讚影片並分享出去!
#麻醉科 #麻醫 #惡性高熱 #Dantrolene #丹曲洛林 #單挫林
#Malignant hyperthermia
#盲腸炎 #闌尾炎 #麻醉科醫師 #麻醉科醫生 #麻護
#動漫 #動畫 #漫畫 #醫療劇 #劇評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健康/保健/蒼藍鴿聊醫學/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TlcMHlPRg0/hqdefault.jpg)
盲腸炎怎麼辦 在 社畜時代 Wage Slave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社畜時代► https://reurl.cc/pWO7e
免費貼圖!留言就抽!還不快來刷一波!!!
只要在影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獲得我們的第二代貼圖!!🎁🎁
我們將會在7/9(二)抽出10位送出貼圖唷🎉🎉~
想留什麼都口以!!是不是粉佛心啦!
《社畜》LINE貼圖第一彈購買由此入► https://line.me/S/sticker/4648057
《社畜》LINE貼圖第二彈購買由此入► https://line.me/S/sticker/7081307
ETtoday播吧職場社畜看更多► https://goo.gl/71xseq
加入社畜時代facebook► https://goo.gl/VJz6br
#社畜時代 #LINE #職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GRryhp4ZQ/hqdefault.jpg)
盲腸炎怎麼辦 在 孕期患上闌尾炎怎麼辦?對胎兒會有影響嗎?專業醫生告訴你! 的八卦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症,或許你身邊的朋友都有過患闌尾炎的經歷,癥狀輕的可能在醫院輸幾天液,消消炎就痊癒了,癥狀嚴重者者懷疑闌尾炎穿孔了, ... ... <看更多>
盲腸炎怎麼辦 在 剛闌尾炎開刀出院,怎麼辦? - Mobile01 的八卦
兩週前我遇上了奇猛無比的感冒病毒,自己請假在家跟病纏鬥一週後,好像引發了闌尾炎(俗稱盲腸炎啦),在溫哥華這個健保體系畸型的地方,逼不得以要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