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高等教育吧!(五之三)
深耕計畫四大面向
深耕計畫大致有四個具體方向:推動「大學社會責任」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計畫、翻轉學制及教學方法、營造創新創業校園、策略性國際連結。
這四個面向各有其含意,第一、大學社會責任 (USR) 計畫,是以學校所在地為圓心,希望學生到當地就學,不只是過客心態,而是能參與、促進當地社會進步。老師能有熱忱及責任心的帶領學生,讓學校、學生與在地文化、社會、產業需求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發掘地方的需要,讓所知所學可真正幫助地方,也讓地方人士看到大學生的價值,讓知識再度因貢獻而得到尊重。如此也可以讓大學有與地方關聯的特色。我在對教育部內同仁解釋時說,就是要讓大學生「刷存在感」,讓大學生有被需要的感覺,以激發他們願意付出、願意學習的動機,學習不一定只是為自己個人的未來,為幫助社會進步而學習,為奉獻而學,應該也是教育的積極意義。而了解在地產業,也可創造進一步促成學用合一的機會。執行上,會透過成立在地實踐聯盟,創造區域內實質化有組織性、有機制式的互動模式,引導學生看到地方上真正的問題,透過群體合作,讓師生的研究題材和成果可以協助當地產業解決問題,甚或新創產業,提升就業機會和價值,也產生地方上自我認同的社會效益。日本這幾年來積極推動「在地創生」,精神也著眼於此。
第二、翻轉學制及教學方法,有學習動機還要輔以良善有創造力的學習方法。分別有幾個策略:改變學制和學位頒授型態以及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制的重要意義就是要翻轉大學師生都被系所牢牢綁住的關鍵,以強化跨領域學習,包括以院校為教學規劃的核心單位。教師可以屬於單一系所,但學生的修課和學位應該盡量鬆綁,給學生真正充實的跨領域學習,期待能打開系所的籓籬,培育社會所需的T型人才。除了顧及一二年級的跨領域做人做事的知識,也兼顧三四年級開放式的主修 (Major) 概念,以能跟上社會快速的變遷,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應變能力。讓學生所學能快速的與未來社會對接;導入翻轉教學法,提倡「計畫目標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翻轉教學的做法這幾年極為火紅,芬蘭是其中翹楚,他們的教育部在全國各級學校大推 PBL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甚至在2016年新課綱中要求全國學生從小一開始,每年至少要研修一門專題式課程。國內以葉丙成、張輝誠、王政忠等老師為首,也已在高國中教學推動多年,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有顯著成效。所以計畫目標導向學習法的內涵,在於強調教與學創新方法的改變,而且教學方法遠勝於教學內容。網路世代的知識內容已隨手可得,培育學生從「做中學」,體會資料分析、資訊整理、資源彙整的解決問題能力才是王道。同時,應善用網路群組的優點,推動各種不同專業、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師社群,提升教師們的人脈網和教學能力。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hoppinglin歌唱教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口稿word下載連結: https://goo.gl/nmJEe9 想更了解兩個系統的教學,它們在臉書都有開粉絲頁以及社團喔! “VBS與Mr.voice的歌唱教學差異?為什麼傳統講共鳴與支撐?” (影片口稿) 嗨 我是shopping,目前是一位歌唱老師,我很喜歡VBS跟Mr.voice的...
目標導向學習 在 Shoppinglin歌唱教學 Youtube 的評價
影片口稿word下載連結: https://goo.gl/nmJEe9
想更了解兩個系統的教學,它們在臉書都有開粉絲頁以及社團喔!
“VBS與Mr.voice的歌唱教學差異?為什麼傳統講共鳴與支撐?”
(影片口稿)
嗨 我是shopping,目前是一位歌唱老師,我很喜歡VBS跟Mr.voice的教學理念,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會從發聲方式切入,然後再從傳統教法的呼吸支撐共鳴角度切入。
如果你是新觀眾歡迎看完影片再決定是否訂閱,順帶一提我以前是在仁聲歌唱音樂學苑學習,後來也有跟科學歌唱的富安老師請教過問題也去試上過,他們也都是目前很知名的教學系統,但在這就暫且不提。
再提出看法之前,先聲明一下,我沒有上過VBS的課,但幾乎每支影片都看,也有私下問過Leo老師一些問題。而Mr.voice主要是看了威宇老師的書,覺得獲益良多,也有去過一堂試上課程,跟那位老師聊一些內容。一開始兩邊的內容都讓我滿頭問號,現在我覺得都很合理。
會分享的原因除了我很喜歡這兩個系統的主要理念外,也因為我有好幾位台北學生,都曾經在各系統上過課,甚至來了又被我勸去多試上幾間的,我都會詢問它們當時怎麼會離開遇到什麼瓶頸。
另外就是我自己也高中大學唱合唱團出來的,所以也會上過一些聲樂課,共鳴位置阿~ 氣息阿~支撐阿 大概也是略懂略懂。 小弟還不算個咖,唱的也不好。
好啦 已經浪費兩分鐘了,我趕快來提一下。這影片我猜會很長阿…
我會從發聲方式切入,然後再跟大家提一下傳統教法的支撐共鳴這件事。
我想先試著先簡單的幾句話形容這兩個系統。
VBS : 聲門閉合程度、喉頭高低位置、音高,三者可以分別獨立控制,而氣息的順暢跟口咽腔的肌肉則維持講話或嘆氣般放鬆。
Mr.voice: 音高並不是高低的概念,只要我們做好口咽腔的發聲連動肌群的協調性,我們就可以利用講話的本能去講出各種音高,不要去聽自己唱歌的聲音。
差異點在於VBS希望給大家一個發聲動作的範本、希望大家去察覺、感受、控制、維持它,進而拿掉多餘的喉部緊縮動作,聲音的特色或情感可以離開九宮格中心但不要建立在喉部緊縮上。
而Mr. voice會訓練所有跟發聲連動的肌肉群,但希望大家唱歌時不要去感覺甚至不要去控制喉部的肌肉,而是把思維放在別的位置,也許是專心在表達上,或是專心在舌尖的位置等等。
就音域問題上,我會這麼告訴學生,在開始學習控制動作後,(包含送氣、喉部空間、咬字形狀等)
“任何音高,你可以用各種動作來做,而且要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動作,是你想做的動作嗎?”,
然後,你要去想”為什麼你要用這個動作” (詮釋)。
“當你專心在表達上,喉部自然想用什麼動作,你不要阻止它,但也不要因為害怕因高而做出多餘的動作中斷你的表達,去做出你想像中希望使用的動作與詮釋,去對嘴去想像自己希望演唱時的表情與喉部狀態,照做吧,頂多有點像假音而已,但它不會是你以前的假音,也不會是你以前的真音”
所以你會發現,這是種殊途同歸,它沒有真假音的概念,而是在各種音高做出各種詮釋。
(但兩邊的老師應該都無法接受兩邊的訓練方式..)
稍微提一下小缺點,
這兩個系統在入門的動作訓練(拿掉舊習慣),都必須花很大的心力去投入練習,最好是完全的相信你的老師,暫時不要去接觸別的系統,對於舊習慣與舊有音色越執著的人會很不習慣。沒有耐心好好練放鬆接受一開始的弱混聲在VBS會很慘,沒有耐心一天練個一千次以上的抵伸捲舌半小時以上的i母音而且心存懷疑的,在Mr.voice也會很慘。
以及這兩種很花時間的入門,都蠻吃先天的動作協調性與控制力,也都還不夠製造出”後天”的宏亮胸聲感覺的高音,或是比較健康的撕裂感沙啞感的高音,因為這些動作對大部分的人並不直覺,你必須要刻意去練習,而且你要能靈活運用你所學到的內容,但你可能還沒接觸到後期應用,你的預算或想學唱歌的衝動就沒了….
相對來說,科學歌唱或是仁聲學苑的系統,比較會將學生在舊有演唱習慣中去做引導微調跟開發,學生一開始挫折感比較不會那麼大,也比較不會被正確動作的觀念限制住,當然長遠來看也是希望能踏入殊途同歸的目標,是個有利有弊的做法。
所以傳統教法的共鳴支撐、或是科學歌唱的肌力訓練還是有它的優勢存在。
在Mr. voice最新的幾支影片中,提到的是”輕鬆唱高音”,所以他們”不吸飽氣”、”不找支撐”、也不會去講氣息,”過多的吸氣或送氣只會造成聲帶與喉部負擔”。
而VBS講求的是順暢的氣息,並建立在重心向下的吐氣方式上達到自然的聲門閉合,在加強向下的力道上可以慢慢加強聲門的閉合來”擋住更多的空氣,而非夾緊聲門掐住空氣”。
在傳統教法上,有些人的支撐是這麼教的,首先是腹式呼吸一定要吸到全開(前肚後背腰間兩側),而演唱過程中,你可以將這一圈膨脹的力道留著,它會自然製造出較強的內壓力與閉合。並且,你可以多嘗試體會橫膈膜的肌肉位置去訓練橫膈膜的靈活與壓力調節來達到想要的高音或音量,所以會有一種”用氣息”來控制音高與音量的概念,而氣息的集中度與方向性、共鳴,則會造成音色上的差異。
(VBS跟MR.voice是不講共鳴的,但傳統教法有些會以主動追求共鳴為導向)
從一開始,我們用個”閉口mm”讓大家感覺一下,
然後用1234567的講話,大家應該可以簡單的做出分別的體會,
接著再用真音音域的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以及混聲音域的不為誰而做的歌跟大家舉個例子。
但最後的最後,請大家不要忘了唱歌的本意,它一定要有對於你的意義存在,不然歌詞是”十年之前我不認識妳”,還是”ABCD,54321”又有何不同? 如果歌詞對你沒有意義、詮釋對你沒有意義,那你為何而唱,你開心嗎? 不要成為被原唱或發聲方法綁住的歌匠,你不是發聲機器,也不是旋律美化機器,你就是你,請問,你想怎麼唱,為什麼?。
「Kevin MacLeod」創作的「Airport Lounge - Disco Ultralounge」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806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u6gr6cxxCs/hqdefault.jpg)
目標導向學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說:「一個人的語言,它反映了一個人的信念;而一個人的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
不知道你會不會常常習慣用「必須」這兩個字,特別當那個主詞是「我」。比如說「我必須如何…、我必須做什麼事…」,或者是「應該,我應該做什麼事…」
當我再繼續往下分享之前,我想邀請你先想一下,這種所謂的「我必須如何…」跟「我應該如何…」;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指向自己該做的事、指向自己的行為。
但是在實際上,它真的有幫助你嗎?它真的有幫助你,更欣然接受眼前的任務,或者是讓你覺得更自由、更有自主性嗎?
我常常聽到有些人跟我分享,他的自我對話是這樣的。就是「我應該去做,但我不想做,但我必須去做,因為他們叫我去做。」你聽出來了沒有?
這種自我對話好大的矛盾,而且那個說話的人、那個心中有這個念頭的人,其實常常是處在一種「受害者」的位置;那麼可想而知,其中的抗拒、壓力、混亂、矛盾,就是一個自然而然會發生的結果。
其實,無論是「必須」或者是「應該」,這樣的自我對話,常常會加強一種內在的信念,就是自己是受到其他人的逼迫,不得不做違反自我意願的事情。
於是呢,你可能會常常感覺到自己被日常的瑣事擊垮了、負荷非常的重;你拼命的工作,人生卻沒有任何的樂趣。
其實,這種「必須去做」的自我對話,在潛意識裡面的語言,其實是這麼樣推演的。當你的心中想起一個「我必須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的潛意識語言是這麼說的。
你的潛意識會說:「其實我不想做,是他們違背了我的意願、逼我去做的;可是我非做不可,不然就慘了。」
「不然會發生某件很恐佈、很糟糕的事情,我會恨我自己。而這個局面,無論如何我都會輸,要是不做我就會被懲罰;但如果我做了,就是違反自己的意志。」
其實這些潛意識的念頭,會創造出龐大的外界壓力。而且呢,會加深你無助受害者的心情;這樣的情況,非常容易讓人採取「拖延」的防衛機制,所以我們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其實這是很正常的。
誰都會想要保護自己,當我們有這樣的「自我保護」的需求的時候,我們面對那些傳達出「我必須去做」的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猶豫、抗拒,甚至於是一種憤恨的情緒。
那當你聽到這裡,你發現糟了!我真的常常說「我必須如何…」,或者是「我應該如何…」,那這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如同開頭說的,語言會反映出我們的信念;那麼我們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自己的內在語言跟外在語言。
你可以試試看這麼做喔,當你不管是心裡還是嘴巴上,要說出「我必須」或「我應該」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用「我選擇」跟「我決定」來取代。
比如說,「我選擇」做這件事、「我決定」我要做這件事。當你試著使用「我選擇」或「我決定」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信念,就可以把你的專注力,導向一個是屬於你要做的目標。
而且呢,也能夠讓你心中很清楚的明白,是自己要為這個結果負責任。你成為一個「主動者」,你不再是一個「受害者」。
所以,再強調一次,當你心中浮現起「我必須」跟「我應該」的時候,請你使用「我選擇」跟「我決定」來取代。
然而如果延伸來看,「你選擇」跟「你決定」的事情,如果太大、太不合理,我想你的自我崩潰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說,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外在語言,跟內在語言,也就你的信念。把你的決定跟你的選擇,成為一個能夠幫助自己有持續動力,而且專注在你該做的事情。
那關於這個部分的話呢,我很鼓勵你哦,你可以試著幫你即將要前去的地方,去拆分出很多的「小目標」,去幫自己建立很多、很容易,幾乎不可能失敗的小習慣。
讓你所有的自我決定,都能夠成為一個毫無阻力、不可能失敗的前進方針。如此這般啊,你的潛意識的信念就會相信,只要你想做的都能夠被完成。
然而,要怎麼樣建立小目標,要怎麼樣建立小習慣呢?談到這裡喔,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除了讓你掌握「提升效率」,跟「避免拖延」的關鍵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示範,跟很多的引導。
讓你能夠在生命當中,為自己建立起幾乎不可能失敗的小習慣;去打磨你的信念,讓你內在的潛意識深刻的相信自己,只要你想做的都可以被完成。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時間駕訓班」裡,一起跟你前進。
那當然了,回到今天的主題。無論你會不會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我都很期待,你能夠試著在你的生活裡,把那些所謂的「必須」跟「應該」,慢慢的淡出你的生命裡。
在每一次它即將要出現的時候,你都可以有意識的,無論是在你的嘴巴上,還是在你的心裡,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我選擇」做什麼事,或者是「我決定」要做什麼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談到的「時間駕訓班」,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As18Hb4g10/hqdefault.jpg)
目標導向學習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學習,期待學生能將課本裡學的知識帶著走,實踐應用。旅行正是把知識立體化、應用生活能力的絕佳情境。旅途中,大人如何陪伴孩子又玩又學?
《親子天下》第116期整理出4條社會史地路線、5條自然數理路線、以及4條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路線,讓親子旅行好玩又有深度,學習不必刻苦、玩樂不等於耍廢,《2021跟著課本去旅行》現在就出發!
更多精選路線,請見:
親子天下第116期:2021跟著課本去旅行
https://cplink.co/VxiPMPHP
108課綱|學習&升學全攻略
https://feature.parenting.com.tw/issue
【製作人:曾千倚|採訪:蘇岱崙、楊若晨、許家齊|攝影:楊煥世、黃建賓、曾千倚、高穎婕、蘇岱崙|企畫:曾千倚、相昀佑|剪輯:相昀佑】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4ityc-Df78/hqdefault.jpg)
目標導向學習 在 提供有時間範圍的學習目標導向教學【YesOnline線上英文】 的八卦
YesOnline線上英文教學老師Amel介紹: https://www.yesonlineeng.com/portfolio-item/amel 看更多YesOnline線上英文家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