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茶藝館風潮】
你有沒有到茶藝館約會過?
在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喝茶
店裡服務的小姐穿著民俗服飾
環境音樂播放的是古箏洞簫一類的國樂
30年前的台北西門町和東區
有不少間茶藝館
你記得那一個茶藝館呢?
一起來分享
圖片日期:1989-07-31
圖說:台北市東區的快速變遷,使得已有二十年歷史的愛群商城一樓十餘家廠商,將在今年八月底結束營業。
攝影:聯合報 王贊元
#大觀園靜心園 #傘影箏鳴飛瀑樹石
#凍頂烏龍金箮 #水仙梅杏仁豆山楂果
#小編喜歡去茶藝館點蛋蜜汁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89-07-31/聯合晚報/12版/天地】
港珠寶商揮軍頂好商圈
五百萬訂金進駐愛群商城 台灣最大賣場同業感威脅
【記者蔡春娉】台北市東區的快速變遷,使得已有二十年歷史的愛群商城一樓十餘家廠商,在今年八月底結束營業。佔地七十餘坪的一樓樓面,將在整修後,由香港謝瑞麟珠寶公司駐進,展開在台灣珠寶市場的攻略戰,成為台灣最大的珠寶賣場。
據瞭解,愛群商城包括一樓及地下一樓,分別佔地七十餘坪、三百餘坪。大部份租給服飾、皮件、錄音帶、書報雜誌等業者,可謂小型百貨賣場。即將改為珠寶店的一樓,是由十三位地主共同擁有;而屬於不同持有者的地下樓,營業項目則暫不變更。
【1982-10-01/經濟日報/09版/】
大觀園茶藝館 今開幕營業
【本報訊】茶藝館連鎖店──大觀園茶藝館,今(一)日上午十時開幕,由董事長張家榮主持。
大觀園茶藝館,裝潢高雅清靜,內設有噴水池、小花園等,是市區內適於休憩、談心、品茗的去處。
該館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一二○號愛群大樓四樓。
【1983-05-10/民生報/05版/家庭與消費版】
茶譚
藉「國飲」尋根
茶藝館匯成餐飲界一股清泉
【記者曾素姿】不論你是否到過茶藝館喝茶,開設茶藝館的風潮正由北而南、由西而東蔚為這一代人「飲」的新時尚。
從民國六十六年中國功夫茶館首開台灣地區的茶藝館風氣,迭經貴陽、仙境、陸羽、紫藤廬這些「茶藝館第二波」的激盪,目前在籌備的茶藝館及茶莊內所附設的茶座不算,其分佈情形是高雄七家,台中、花蓮各三家,台南、羅東、台東各一家,加上台北的卅三家,總共是四十九家。
茶藝館的聲勢能日漸茁壯,當初創始業者立意提供觀光客和茶友們富有民族風味的場所,及解決現代人喝茶方式的需求功不可沒。
青年人積極投入
滋生蓬勃新生命
茶,是我們中國人的「國飲」,隨著喝茶相關知識,如茶質、茶具、禮儀的被發掘、整理與廣為傳佈,傳統茶藝中注重品味的能力日受重視,促使今日的茶藝館能逐漸脫離早期只重裝潢或只重氣氛,「華而不實」的範疇。
「人」的因素,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的積極參與,也促成茶藝館的成立。一種急於擺脫心無所寄、蒼白迷失的心理,使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親近茶藝館即是在肩負「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國粹」的使命,因而樂於前仆後繼地投身於茶藝館業。事實上,目前茶藝館的負責人也泰半是由二、三十歲的青年男女所擔任。
不僅如此,在老成業者奠定的精神指標引領下,年輕業者大多對本行業有出人意外的向心力,在全體業者兢兢業業、維護形象的默契下,使大多數茶藝館慢慢地成為餐飲界的一股清泉,由而滋生出更豐厚、更寬廣的新生命,終使茶藝館蓬勃成型。
常去茶藝館消費的人,把時下的茶藝館歸納成:(一)鄉野式:如竹里館、松谷、客舍、楚留香。(二)日式:紫藤廬、古棠春。(三)民俗式:東坡居、年輪、漢坊。(四)藝廊式:嵐藝廬、太極門、茶藝館。(五)書房式:貴陽、養心小樓、九壺堂。(六)廳堂式:靜心園、大觀園、茶王樓、仙境、楚留香本館。(七)草庵式:西江月、白雲。就中又因陸羽具有多種功能,既是茶藝館又是茶藝講堂,且公認其對推廣國內茶藝功績最著,故不屬於以上七類之內。
傘影箏鳴飛瀑樹石
茶藝館各具情調
事實上,今天在市面所出現的茶藝館,已演變出「各具特色」的綜合式的風貌。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各式茶藝館內所能享受到的,實已不止「喝茶」一端。
例如,在藝廊式的茶藝館裡,可以欣賞到名貴的古瓷、古玉、當代的名家木刻、陶塑、繪畫;在廳堂式的茶藝館裡,可以享受流水、飛瀑、樹石盆景,配上古箏、琵琶的琤琮樂聲,令人陶然忘憂;民俗式的茶藝館裡,透過美濃傘影及紙燈籠的黃暈,或可重見寺廟鄉野之美,或可重溫三數十年前的生活情調,而最起碼,也還有幾隻樸拙的藤椅或蓆墊,讓您回味過去席地而坐、依墊而臥的愜意。
如同前面所說的,茶藝館的格式和內部設計既都向別具風格方面去發揮,茶及茶食以外的配合活動,也應運而生。
耗水費電成本高
喝好茶價碼不低
經驗人士認為,茶藝館雖然開拓出今天的局面,但一千八百萬人口僅近五十家的比例,只能判定茶藝館的萌芽期已算較前穩固罷了,為求其能生生不息,像陸羽茶藝館每月固定投資五、六萬元的茶藝講座便停不得。另外,書畫展、插花展、國樂演奏、中國結飾展、潮州式、宜興式、紹安式壺具展、茶藝書刊展、陶藝展、中國茶藝各種泡法示範、茶藝演講等,也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舉辦,形成茶藝館所提供的另一種服務。
茶藝館裡賣茶當然是主戲,其形式已從「茶」的等級到茶的質地、沖泡等的品嚐,可說已經由飲到品的階段。由於茶質不同,收費小有差別,從涼茶三十元起,蓋碗茶五、六十元起,壺茶每壺一百二十元、一百八十元、二百元以迄一壺六百元至一千元不等,新崛起的天目茶碗茶,一碗則是五、六十元起到一百元止。
老實說,到茶藝館喝好茶的平均價碼並不比喝好咖啡低,所予人的觀感也是偏高了些,但根據業者的說法,這樣作除港茶須仰賴進口,冠軍茶原本數量就有限,因而價碼都特別高外,需把整體價格略提高些,一方面是因泡茶費水、場地耗電、人事及附加服務等開銷也大,另方面也是出於「以價制量」,在整肅茶客素質之餘,還須把每個座位輪替使用的成本費一併列入計算,否則茶資低、茶客卻磨菇上一整天,縱使再有服務人群的雅意,若生計維艱,終非久長之計。
業者競爭漸烈
比茶也比茶食
好茶、壞茶,在大家都漸重茶質的時候,終不能太離譜,而茶價在茗者漸多的情形下,茶藝館業者間的生意拚鬥便加進了「茶食」這項。當然每盤三十元至六十元的花生、瓜子是最基本的,魷魚絲、綠豆凸、綜合蜜餞、豬油糕、羊羹、甘納豆,鄉土小吃如麥芽地瓜、豬油、茶麵,進口茶點如杏仁脯、甘草檸樣、水仙梅、杏仁豆、山楂果、餅乾甚至巧克力等也出籠了。為方便茶客,有許多茶藝館也代叫各種麵飯,有的乾脆自己動手供應人蔘雞飯、海鮮粥、快餐、豬、牛排等。
一般認為,茶藝館在國內的現況雖未臻成熟,其帶領人們培養正當嗜好,教育年輕人藉「茶」尋根,助長藝文活動的風氣和研究發展等,頗值得喝采,只要大家肯執守初衷不變,茶藝館的社會功能和未來遠景是一片光明的。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差別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御姊愛徐豫之"在家工作"書評及贈書抽獎活動 【已截止】
最近我收到寫樂文化的邀請閱讀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的最新大作: 在家工作。 因為近來工作有點忙, 有些猶豫, 但後來考量到: 1. 目前美國疫情嚴重, 加州已經從 3 月開始居家隔離長達半年之久, 許多科技公司 (包含敝司) 都宣布到明年 7 月讓員工遠端工作,我想要學習人氣作家是如何建議、提升在家工作的效率及品質。 2. 之前看到 矽谷,Bonjour!Nicole 訪談徐豫的文章,我從那篇訪談學習許多, 因此好奇想要閱讀完整的書籍內容。 3. 我也姓徐, 幾百年前是一家,現在是遠房親戚!XD 😆 4. 我也是御姊愛的粉絲,分享同時也可以蹭知性網紅作家的人氣,說不定還可以藉機認識一下知名作家 XDD 😝。 綜合以上考量, 我決定接受邀請閱讀並且寫下我的書評啦。
這本書已經於 8 月初上市,並且在暢銷排行榜上, 相信許多朋友都已經看到不同的介紹, 今天我用自身在美國的工作經驗來分享我的書評心得。
我在美國東岸首府華盛頓都會區,以及西岸加州於不同大小的科技公司工作, 一般來說, 不時在家工作是很正常的, 畢竟對於軟體工程師, 只要有電腦, 可以遠端連線,實際在不在辦公室都沒有差別,當然辦公室的面對面溝通還是比較有效率的, 許多溝通的肢體語言也是遠端無法完全克服。在這次疫情之前,我在家工作最長的紀錄是 12 月下旬到過新年,我有幾次連續 2 周多完全沒有進到我辦公室座位上的遠端工作體驗。
但今年 3 月以來, 加州 (以及美國) 被迫要 100% 遠端工作, 我和親愛的老婆第一次一起在家工作,真的體會到一天 24 小時生活, 工作都在一起的時候有什麼酸甜苦辣。
在家工作這本書首先也從這次的疫情,美國宣布緊急狀態及加州在家工作帶出這次全世界的在家工作大實驗,過往的在家工作可能侷限於自由創作者、創業家、或是比較接案性質等比較特殊的職業, 但今年的情況, 讓不是醫療人員、實驗室人員、或是工作有地點局限性像硬體工程師等的職業都開始全速在家工作。
我這半年的體會是, 在家工作一開始的效率是提高不少, 因為一天省下了大約 2 個小時的通勤時間, 多餘的時間可以投入到工作上。 但過了一開始的蜜月期後, 我發現因為工作地點就是家裡, 沒有工作及生活的轉換, 我工作的界線變得模糊, 我晚上也會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而白天因為長時間的工作, 不時會被其他生活上的事情影響分心。
徐豫也從自己及她的先生的情況, 帶出在家工作的一些歷程及看到的問題,為了每天有好的開始,她建議每個人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儀式感,過往上班通勤提示讓我們的頭腦清楚了解要開始工作, 在家工作的時候, 也可以用像是好好吃早餐、準備個熱飲、打扮成比較專業上班的服裝、使用工作專屬香氛、關閉電腦及手機通知等方式, 讓身心準備工作模式。 以往我搭 shuttle 聽 podcast 及在公司吃早餐算是我的轉換工作模式的儀式,我常在這個過程思考一天的優先事項,目前在家的情況,我個人的練習儀式就是早上帶女兒去保母家, 幫家裡的植物澆水, 並且泡杯熱咖啡或是熱茶放到我的位子上來做心境轉換。
書中也有好笑有趣的例子, 比如說藉由她時尚雜誌朋友的貼文, 寫著: “今日國際線上視訊最讓我困擾的事: 右下德國小帥哥的光是如何打的那麼完美又柔和?” 🤔 帶出視訊會議的各種技巧, 從技術面、環境面、個人面,面面俱到的把遠端工作的必修專業呈現給大家。
我覺得御姊愛徐豫是作家 + 創業家, 她的工作型態如同目前很紅的數位遊牧民族 Digital Nomad, 而不是一般上班族單純遠端工作不進辦公室的形式。 她因此在許多篇幅提及數位遊牧民族的概況、及一些適合 digital nomad 的國家介紹。 因為她的工作型態, 讓她可以工作 6 年玩遍海外 30 趟。 但一切要成功的關鍵因素, 是因為她有成功的個人品牌及社群經營。
許多文章最近介紹御姊愛徐豫是會用“從月薪 5 萬到月入百萬”的吸睛標題 (的確是超厲害!這比許多在美國工作,甚至矽谷軟體工程師還要高呢!),要從上班族轉變成在家工作, 除了專業能力,還要依靠強大的個人品牌,書中舉例, 從早期接案時期她發現知名部落客的業配貼文的報酬極高,但分析後不是因為文字的能力的差異, 而是因為她個人品牌的魅力、累積的粉絲,及高質量的互動, 才能達到更高的報價能力。
看完這本書後, 我理解到御姊愛徐豫對目前在家工作者提供她過往經驗的昇華總結,更對於有興趣發展自我品牌的個人,開展自己事業的朋友, 有一系列的準備介紹及個人心法。我從工程師角度開始看這本書, 但看完後不僅多吸收了在家工作的一些秘訣, 也對於我個人部落格粉絲頁分享及發展, 有更多的思考。
對於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因為疫情需要在家工作的朋友們, 或是和我一樣未來幾個月還會持續被關在家 (😭),在家工作的讀者, 以及有興趣朝向在家工作、發展個人品牌及事業的讀者, 這本“在家工作” 可以提供給你許多不同面向啟發及準備建議, 所以推薦給你們閱讀。
最後,感謝寫樂文化提供 3 本書給我的讀者抽獎, 讓大家閱讀學習,提升在家工作的能力,發展這個疫情時代不可取代的關鍵能力。
以下為抽獎辦法:
✅ 為「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粉絲頁按讚
✅ 按讚這篇文章、留言寫下你為什麼想要閱讀這本書, 寫的越個人化或是詳細的話越有機會被抽中!謝謝矽谷,Bonjour!Nicole 的引薦,這次會邀請御姊愛徐豫和我一起抽出中獎的讀者歐!
✅ 公開分享這篇文章的話可以多一次抽獎機會!
因為疫情關係, 紙本書只能寄送到台灣的地址歐。 加州時間 9/28 教師節晚上 9 點截止!
P.S. 徐豫提到職場上班族的白領三寶: 團購、韓劇、KTV, 因為都不是她熱愛的活動,在辦公室的社交也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也是內向型的人格,但因為沒有在台灣工作過, 不是很了解台灣職場文化, 在美國科技業算是個蠻國際化的行業, 各國人才都有, 大家也都蠻尊重每個人的喜好。 而在矽谷, 軟體工程師的組成很大部分組成都是內向性的人格, 所以我好像也沒碰到什麼太極端會強迫每個人參加的活動。 就算敝司員工平均年齡 29 歲,有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每天在公司的時間超級無敵長,但像我時間到就要下班回家照顧小孩的同事也是很多, 我也沒有收到不平的對待 (希望不是我的遲鈍,已經被排擠還不知道 🤣)。你有什麼辦公室文化的體驗、爆料、或是甘苦談呢? 歡迎也在留言分享, 很精彩的話也比許會被抽中呢!
如果你有興趣直接購買的話, 以下是書籍連結
博客來書籍連結: https://bit.ly/3hPsJ6A
Amazon Kindle 版連結: https://amzn.to/302iFRE (竟然美國的 Amazon 也有了!)
P.S.S. 感謝御姊愛徐豫特別親筆手寫鼓勵讀者的話! 百忙之中很有誠意的寫給大家的祝福, 我也附上一開始的 NG 版本, 我想除了我親愛的老婆, 大概每個人都無法正確的講/寫出我的部落格/粉絲頁名稱吧!😆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差別 在 綠黨 Facebook 八卦
出巷口的決心-曾柏瑜
「我的年齡和經驗,讓我看清世代正義、分配正義的問題。」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新北市第11選區立委候選人 ③ 曾柏瑜
來自大塊文化董事長、前國策顧問 郝明義Rex How 的推薦!
曾柏瑜:衝出巷口的決心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新北市第11選區立委候選人
「我的年齡和經驗,讓我看清世代正義、分配正義的問題。」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曾柏瑜是2016年所有立委參選人裡最年輕的一位。今年只有二十三歲。
和她見面的那天早上,下雨。她走進綠黨在台北辦事處,穿著雨衣的樣子,就和路上任何一位大學生的樣子沒什麼差別。當然,當她開始談話之後,就都不一樣了。
我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裡面有一章是<被遮蓋希望的年輕人>, 緊接在<沒有下一棒的經濟>之後。我談的,是年輕人在今天我們政府經濟發展思維裡的困境,以及因為沒有年輕人參與,我們經濟沒有新發展的困境。
但那一章主要談的是出了社會的年輕人。那天和曾柏瑜訪問的過程,則讓我第一次看到年齡層更往下的年輕人的困境,他們從還沒出社會,還在大學時期就背起的沉重負擔:學貸。
也正因為如此。我又特別為她是怎麼開始參與公民行動,以及走上參選立委的路,感到印象深刻。
曾柏瑜家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國小的時候,曾柏瑜父親收到平反的賠償金,雖然一人只有幾千元,但父親卻對政治產生狂熱。也可能因為父親的影響,曾柏瑜在高中就對社會學感興趣,上人文科學營隊,想做社會改革。然後大學就讀政大社會系。
也因為家庭因素,曾柏瑜很早就開始工讀。2013年,她讀大三,平時接學校很多助理的case study,當補習班的小老師,還兼打一些其他的工。
那年7月18日下午,曾柏瑜在一間咖啡廳裡打工。就在清理桌子的當兒,她不經意地看到了電視上播出的大埔事件的新聞。
「我受到很大的震動。」曾柏瑜說,「我突然警覺到打工是為了維持生活,可以做想做的事,而不是一直打工,反而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
#她知道自己不能只是讀社會系卻不投入社會運動。經過兩個月的摸索和思考,加入了黑島青。
次年,318學運爆發,她讀大四,就休學。全程參與,她負責的事都和人有關,像糾察站籌備和街頭審議式民主組長。後來退場晚會,也是她和蔡中岳一起主持的。
「結束後,有一兩個月我的情緒很低落。」曾柏瑜講話的時候,已經是在講別人事情的語氣了,「我覺得背負了大家的希望,卻又沒達成任何事情,而318,不可能再來一次。」
曾柏瑜說,她在那段低潮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是否社會運動並沒法造成社會改革?為什麼更多人進來參與社會運動的時候,卻會把力量分散?還是她自己不適合?
「然後我想通了,」她說,「社會運動和政治改革必須兩輪前進。否則,社會改革就會很慢,很小。」
這樣,2014年7、8月曾柏瑜當了綠黨青年部的召集人,進行輔選。也招募志工。
我問她為什麼選擇綠黨。
「#重視人的政治才是值得嚮往的。」曾柏瑜說,「綠黨比較老,沒有年輕人,但綠黨也比較溫暖。政治需要改革,而綠黨可以寄望。」
後來,在我訪問過的幾天後,柏瑜的競選服務處開幕。
我去新店,中興路一段288巷1號,和中正路的交口。
曾柏瑜的對手是國民黨的羅明才。當了十六年立委的羅明才,經費充足,買一個月廣告看板的錢,就等於曾柏瑜全部經費。曾柏瑜服務處巷口的路對面,就掛著羅明才大大的廣告看板。
我跟曾柏瑜說:她選的這個位置很有意義。看起來,他們是侷促在一個巷子裡。但是如果他們真正衝出去,一步之外就是中興路和中正路的交通要衝。
很像今天被壓抑的年輕人,如果他們繼續安於被壓抑,就一直被壓在巷子裡,但是如果決心衝出去,就可以扭轉情勢。
#所以這是一場小旗子對大看板的選戰,也是年輕世代要衝出巷子口的選戰。
@曾柏瑜自己說的話
我當選,進立法院的話,希望發生的改革主軸和分配正義、世代正義有關,其中包括社會福利、長照、居住。當然,這樣也就一定會涉及稅制改革。在稅制改革上,以我的個性,和我相信的,都不怕打到太多有資源的人而影響政治生涯。
因為我是最年輕的參選人,以我的年齡和經驗,#特別看到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和貧富不均有關。
許多年輕人,讀大學要背的學貸是很重的。一學期公立大學三到四萬元,私立大學四到八萬元的也有。四年下來大約要揹五十到一百萬元不等的學貸。
你讀書的時候打工,現在每小時120元。畢業出來找得到工作的話,每個月薪水 25,000元。這樣要什麼時候才還得完學貸?
所以今天年輕人綜合起來的問題是:
1. 低薪
2. 還學貸
3. 供養父母
4. 養小孩就更不用想
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存錢?當然就更不必想了。
我們父母的那一代,在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其實已經完成了很多的夢想,例如很多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在他們二十四、五歲時,其實已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了,甚至很快可以存到房子的頭期款,也有可能創立一間小公司。
簡言之,對她們來說,在二十多歲時成家立業是一件很普通、正常的事情,但是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不要說成家立業了,以現在的薪水來說,要存錢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我參選的選區是新店。
這個區有五個區,101個里。沒有一個里長是民進黨籍。這裡有中央新村、調查局、空軍宿舍,也可以說是一個和318 完全沒有關聯的選區。1129的選舉,游錫堃在新北市也是只輸新店、中和。
而我的對手是國民黨的羅明才,他在這裡已經當了十六年的立委了。
我之所以選新店來參選,有幾個原因。
我外婆因為美河市的徵收而搬走,所以有淵源。我讀大學的時候,因為政大和新店很近,以前做社會調查,在坪林和深坑都工作過,所以可以把我在政大的資源和經驗都延伸到新店。
和羅明才對打這場選戰,當然很辛苦。我們最不利的,就是彼此資源的不對等太大。羅明才可以一口氣買20面大看板。幾百萬,相當於我們全部經費。
羅明才也開里長聯誼會,開各種支票:修路燈、修水溝、UBike,等等。
我完全沒有這些資源。所以就是提前跑,提前努力。到十月的時候,我每一個里長都打過電話。見過面的也有一半。其中明顯願意支持的有三到四個,可以相對友善介紹活動的有三十到四十個。
而羅明才可以輕易開的那些支票,我都沒法保證。我想破解選民對立委那些修水溝、修路燈的「服務」的迷思。而我也明白這種迷思會出現的根由是什麼:大家對政治已經失望,不相信「理想」,所以只相信實質的回報,雖然那些回報都很瑣碎。
我也看到機會點。
首先,大家對國民黨太失望了。去年國民黨的市議員票少了兩萬票(但沒到民進黨那裡)。
第二,新店由農業而工業而衛星都市,外來人口多,住宅社區,不容易被綁樁。
第三,20到40歲的選民人口,佔40%。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我可以為他們提供不同於過去的服務。我想把我的社會學所學和所長,在新店實踐。
以今年八月蘇迪勒颱風造成烏來嚴重災情,我們參與搶救烏來,當時我們透過網路號召了大約一百人次的志工,進入烏來山上的原住民部落忠治部落,幫忙清理沖入民宅的泥沙。
也從這些出發點,我的競選政見裡最重要的是:#大台北行政區重劃,大新店溪流域併入台北市。
其實大台北生活圈可以說非常的緊密,而現階段如同甜甜圈一般、由新北市供養台北市的行政圈劃分,對新北市來說不但不公平,對於管理和規劃也會產生不便。
舉新店為例子來說,這裡的通勤人口高達40%,但是因為行政區的劃分,這裡許多聯外道路塞車問題嚴重,而大眾交通運輸,例如公車和捷運,卻欠缺整體的規劃。
另外,台北市的水源百分之百來自大新店溪流域,可是保護和治理的責任卻落在新北市居民頭上,不但大新店溪流域的居民不公平,也讓自來水資源欠缺整體的管理和規劃。
但我也知道這不容易改變,所以,只要大家願意聽聽,#接受一些理念也就是很大的一步。
我也很享受做這種溝通。因為我一直就相信:民主本身就有很大的溝通成本。
318學運,有些決策被批評不夠透明,坐在外頭二十四天的人,一直不知未來是什麼。包括最後的撤離,很多人覺得沒有參與討論。
所以,不論是參與318, 還是參加這次選舉,我都不奢望直接民主,但是我相信應該多花時間與心力來溝通。我們追求民主的運動,反對的就是不民主,因此本來就該承擔這種溝通成本。
我還有一個特長,是很會開會。世代差異使得年輕人在老師面前不敢開口。但我善於分析重點,也不怕吵架。#我相信這個特點尤其有助於我進了立法院之後的發揮。
現在,選戰打到只差選舉一個月。也看到當了十六年立委的羅明才緊張起來。根據這裡的當地記者透露,以前他在11月才會開始選舉活動,例如買看板、會面里長。而這次他九月就掛上看板,對於選情相對來說是比較緊張的。
最後關頭,還是需要大家更支持我。我拍了很多影片,在Youtube及FB上都有,可以幫大家更了解我。
政治人物太多也都是曾經有理想,但又墮落。所以有些人對年輕人也有疑慮。
我希望大家相信我、支持我的,是我確實走過一段摸索、實踐的路。
我也很感謝像是黃武雄、姚立明、史英、陳來紅、簡錫堦、夏聖禮、賴中強、魏千峰等前輩、長者,願意支持我,加入我的顧問團,把我介紹給更多的人。
我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陳季芳的側記
前幾天才看了《五花鹽》,嘆為觀止,今天就碰到了《五花鹽》的編輯曾柏瑜。她23歲,投入了今年立委選戰,選區很艱困,對手是財力、人脈雙雄的羅明才。
兩年前的七月十八日,她在咖啡店打工,電視上播出了拆大埔的畫面,她想,念的是社會學,社會不公動亂,自己卻困在生活裡,念書有什麼用?於是,她辭職了,投入了社會運動。
318,她奮力投入,退場後,她又想到一個問題,「社會運動真的有助於社會改革嗎?」所以,她投入了選舉。
曾柏瑜對貧富差距,對弱勢青年,有超乎常人敏感,講到激動處,雙拳緊握。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poyu-tseng2016
曾柏瑜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差別 在 教學法單元主題方案@ 這是私人考試重點(整理自阿摩. ... 的相關結果
(2)發展活動: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活動,如討論、練習、交換意見、創造思考、解決問題、實驗、嘗試等等。 (3)綜合活動:位大單元活動教學的最 ... ... <看更多>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差別 在 每堂課都要先引起動機?5個教案撰寫技巧與提醒 - 翻轉教育 的相關結果
因此不是每一堂課都需要按照「引起動機、發展活動、綜合活動、總結活動」這樣的架構,老師可以配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學進度來調整,不如趕快進入主題,中間 ... ... <看更多>
發展活動綜合活動差別 在 成功的15 分鐘試教秘訣--黃淑馨老師 的相關結果
時間分配. 準備活動(簡明扼要,開門見山),約2-3 分鐘,發展活動(進入主題掌握,核心概. 念)10-12 分鐘,綜合活動(歸納整理)1-2 分鐘。有些應試老師常因緊張或缺乏經. 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