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致敬」,山岳政策與公民運動的里程碑 》
今天在行政院舉辦的這場記者會,很榮幸能受邀參與,和多位曾一起為山岳政策努力發聲的前輩們,一起見證這場由蘇貞昌院長、張景森政委等人所主導的,台灣山岳政策革命。
「山,是大家的;山,是台灣的;我們要向山致敬。」
蘇院長以這段話為引子,帶出了「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和「責任」的五大主軸(詳見文末p.s.1 ),宣示台灣未來國家層級的山林經營目標與展望,也透過媒體的記錄與播送,更加強化了這份改革的決心。
會場內瀰漫的,是期待,與欣慰。
今天的登山代表致詞也很精彩:
崔祖錫的登山聖殿崔祖錫
冒險精靈的李美涼
中華山岳理事長 黃楩楠
中華健行理事長 黃一元
登山補給站的蔡及文
從祖錫提到台灣山岳多樣性、美涼姊的對山岳政策改變的期盼與驚喜、兩位黃理事長縱貫古今的眼界分享與未來展望、到及文哥再次提起當今搜救法制面的改革必要,幾乎全方位的描繪出了我對台灣山岳環境經營的願景。
除了黃楩楠理事長較為不熟外,其餘四位和我都是互相認識的朋友,也是在山岳政策議題上的戰友,所以當我坐在台下聽他們一位位分享時,就好像這幾年來,每一次的封山、自治條例惡法與搜救議題討論與遊說的日子,一幕幕從眼前閃過一般。
那真的,很感動。
集眾多前輩共同努力、更多的人的關心與討論下,台灣的山,終於從封閉,走向開放。而且不只山,水域、岩場,不可能不比照辦理,只要我們持續的關注、討論、監督、遊說。
曾經,反對黑山的我們,被社會嘲笑、被唾棄違法。
如今,團結一心的我們,讓行政院長,
願意為山林、為開放背書,讓登山終於不再可能是一件「違法」的事。
這是何等珍貴的事?
一顆名為民主的果實,就此熟成。
各位啊... 記得我曾說過的,假如有那麼一天,我們需要挺身,為自由而站出來的話,我願意嗎?我們已經等不到那一天了呀!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
陽明山還在封溪、
壽山還在封岩封洞、
蚯蚓坑還在封溪、
東北角又要封海岸了...
對,這些我也知道。但你知道嗎?
今天由最高行政長官宣示的開放,
是我們能夠用以監督基層機關的最充分理由。
因為這些濫權封閉的下級單位,都是有主管機關的。
你敢封?沒關係,我們光用講理的、向上級陳情的,就足以讓他們備感壓力。那種基層機關愛怎麼封就怎麼封,你們拿我沒轍的迂腐過往,已然離我們而去。
台灣,正在往前走,以堅定而穩健的腳步。
-
要感謝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從蘇院長、張政委、林華慶局長,到默默在這條路上努力耕耘付出的眾多山岳前輩們,再到每一位願意耐心看完各種山岳議題討論、與動手分享的你,全部,都是推動這場山岳政策改革的最大功臣。
我由衷的感謝每一位長官、前輩,與在座的你。
今後,讓我們繼續監督基層單位,是否依然走在這場山岳改革開放的路上吧!首先,就從關注自治條例惡法是否全數撤回或者修正、還有無用的登山險砍掉重練開始吧!(宜蘭縣,登山自治條例這麼明顯的惡法,你們當真要訂?這麼急著羅織罪名給求援者,再喊著登山安全的幹話,是一件正義的事嗎?)
過了這個里程碑後,讓我們一起在這座改革的大山上,繼續努力走下去!
---
後記:
今天我以一個28歲的青年,成為一個受邀主體參與記者會——全場最年輕的受邀「單位」(最年輕的受邀者是健行筆記小編盼盼,小我1歲XD),這本身就是一個網路奇蹟,由看到這邊的你所親手製造。
我坐在那裡,長得根本就是某單位的小編,又或者是誰的助理,不認識我的人根本不會想來跟我寒暄(但這也挺好的,我有需要找誰再去拜會就好),每一個受邀者都幾乎大我至少10歲起跳,這種不和諧的畫面,非常的不可思議、非常超現實。
如果不是你們的關注與認同,今天我不可能在那裡。我真的非常榮幸,能受到大家的委託與信賴,進到最核心的區域,去關注、去監督、去批判、去理解、參與討論、最終凝聚成共識,推動環境的進步。
雖然說過很多次了,但我仍要在這個小段落再一次的跟一直以來支持著我的你們說:「謝謝你們,真的,謝謝。」
謝謝你們願意把力量借給我,匯聚成一股政府願意傾聽的聲音,成為一個方便的傳聲筒,建立起與政府溝通的管道,讓改變,再也不是癡人說夢。
不要再覺得網路上討論都是怨天尤人、不會有用了。
看看我們的山岳政策,國家機器不就動起來了嗎?
想要改變?
沒問題!
首先,就從按讚與分享開始吧!
讓我們繼續抱著讓山林更好的初衷,一起走下去吧!
---
p.s.1
開放山林五大政策主軸內涵
「開放」為「開放山林,簡化管理」,政府不應該以危險為理由,限制人民走進山林,各山域除國安及生態保育區外,以全面開放為原則,依《國家安全法》所劃設的山地管制區,亦持續檢討和縮減。具體措施如,林務局轄管所有林道全面開放、管車不管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全面取消登山能力或經驗證明審查,改以申請人線上自行檢核方式辦理;進入各類核心生態保護區和山屋住宿,申請截止期限縮短為5天前。整體而言,大幅簡化入山、入園及山屋申請程序及條件,提供國人開放便捷的登山環境。
「透明」為「資訊透明,簡化申請」,預訂今年11月啟用一站式申請平臺,整合現行國家公園入山入園線上申請系統、林務局山屋申請系統及警政署入山管制區申請系統,並可隨時查閱申請情形,達到作業簡化、訊息公開及便民的目標。此外,亦推動山林政策網路參與,歸納山友需求並蒐集公眾意見,以使用者導向優化申請介面。
「服務」為「設施服務,便民取向」,包括山屋改善、步道及牌示系統改善、全面劃設營地及改善山區通訊品質等。內政部及農委會預計於年底前完成23座山屋的設備提升,並規劃5年內新(改)建12座、整建23建山屋;步道改善方面,於109年底前完成78條步道整體維護及牌示設備檢修;全面劃設營地,提供59處高山露營地,每日最多1,514人使用;山區通訊改善,玉山北峰行動通訊基地台於今年啟用,未來將逐年提升山區行動通訊品質,以利山難救助效能。
「教育」為「登山教育,落實普及」,從社會教育及學校教育雙管齊下,教導並鼓勵大眾及學生親近山林、走進山林、淨化山林。教育部今年在上百所學校推動山野教育計畫,亦鼓勵高中以下學校自行規劃系統性之戶外教育課程活動,學習冒險犯難精神,擴大教學場域,連結生態及環境教育;社會教育部分,林務局與各機關已共同推行無痕山林運動,教育部體育署每年結合登山月系列活動,宣導傳播各種登山知識、技能,提升民眾具備登山素養。交通部觀光局也將2020年訂為脊梁山脈旅遊年,在海外推廣臺灣登山觀光。
「責任」為「責任承擔,觀念傳播」,法務部已提出《國家賠償法》修正草案,落實登山自主管理、責任承擔的觀念;內政部消防署正與各縣市政府協商,朝鼓勵開放、統一標準的原則,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此外,金管會及產險公會正研議推動更符合登山者需求之保險商品,為登山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新聞稿)
---
p.s.2
誰說戶外品牌穿到正式場合會很奇怪?
我身上都是啊XD 重點是產品線,不是牌子啦~
上衣:NORRØNA (老人頭)svalbard cotton
褲子:Fjällräven (小狐狸) Greenland Jeans Regular
鞋子:美國買的踢不爛
---
p.s.3
蘇貞昌比我想像的還要...可愛...(欸
「登山知識 課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Re: [問題] 登山知識及體能訓練-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登山課程|自主登山的第一步:給登山者的十堂進階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登山課程短版試看|溪流通過與判斷-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登山知識 課程 在 擁抱山的知識:給登山者的十堂必修課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登山知識 課程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八卦
【戶外豆知識】在山上迷路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台灣環境得天獨厚,七成都是山地地形,良好的山林條件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山林。經調查報告中得知,「迷途」是山難事件中最常見的類型。
如果在山上迷路了,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 停留在原地通常是最佳方法
所有的戶外安全課程都會強調在迷路時留在原地。
理論上,如果有完善的登山留守計畫,通常搜救活動會在你失去連絡的隔天開始進行。可惜的是,因為慌張,很少人會採取這樣的方式。
💡 擁抱一棵大樹
山上迷路的驚慌,很容易使人腦筋一片空白,加上腎上腺素分泌,很容易加快腳步,但是這對於迷途的狀況可是沒有任何幫助。如果附近剛好有一棵大樹,擁抱大樹、待在大樹下可以給人安定、依靠的感覺。
停下腳步深呼吸,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大腦才能再次思考,盤點身上的資源並評估各種可能的作法及結果,決定最佳的作法。
💡 不要往溪谷走
在台灣,失蹤者最後在溪谷被尋獲的比例很高,但是往往都已死亡多日。結論是迷途者往往下意識往溪谷移動找路、溪谷中經常有無法克服的地形而導致進退兩難,最終導致山難。
💡 讓自己放大,以利被發現
你可以用任何任何人為的方式留下線索,讓被發現的機率變大。例如用簽字筆寫在垃圾,把垃圾綁在樹上、或是留下顏色鮮艷並與安全無關的物品或裝備。
💡 待援 333 原則
失溫 3 小時、沒水 3 天、沒有食物 3 週。在待援的狀態下,身體的保暖是最迫切需要保護的。如果感覺到有失溫,身體必須要消耗很多能量才能恢復正常體溫。
人在沒有水不是在特別炎熱的情況下,只要身邊有點水,在保暖的情況下至少能維持五到六天的待援,一般而言是沒問題的。
💡 求生意志是關鍵
有一個好方法,把每天的糧食分成三份,吃掉其中的一份後,再把剩下的食物重新分配成三份。這樣一來每天的食物會越來越少,但是永遠都能保有三天的存糧。這樣是一個很棒的做法,不僅讓人有食物無虞的支持,更讓人可以一直待援的心理支持。
多數的迷途成功獲救者都有相同的信念,相信自己能等到救援者到來,許多案例中求生意志是獲救者最重要的一項裝備。
💡 GPS、衛星電話通訊器材
近年來衛星電話器材進步,費用已經非常親民,體積也輕小,非常適合登山隊伍都備著,每天可以跟留守人保持通訊,如果需要救援也可以利用衛星電話傳出座標簡訊給留守人。對於搜救人員可以輕易地找到待援者。
越充足的事前準備,越多的登山知識、技能以及完善的登山裝備,都是幾個能讓戶外風險大大降低的方式。
資料參考:米亞桑 林政翰
💡 豆知識,小知識,戶外超實用 💡
#迷路第一件事先不要慌
#找一顆大樹先冷靜
#百岳米亞桑迷途講座
#戶外豆知識
#巨石阿賢說我們下周見
登山知識 課程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八卦
幫雪羊大大應援個!
(繼續趕稿)
《 你罵的是一群白目登山客,還是有教育熱枕的老師? 》
昨天,一群淡江學生攀爬大霸尖山,受困大鹿林道,媒體用了非常負面的詞彙來報導,如下:http://www.appledaily.com.tw/…/artic…/life/20170602/1131827/
但事實,總與某些第一時間搶快的記者所看到的表相,有很大的出入,甚至用詞有抹黑的疑慮。經整理後,在此整理出本次事件的真相,一共9點如下:
1.
本次受困大鹿林道的隊伍,是淡江大學一門登山課程的「期末教學」,所以他們是去「上課」的「學生」。
不是去玩的,不是「登山客」,不是「大學登山隊」,更不是「淡江登山社」,要還淡江山社一個清白啊...人家很無辜的!
2.
這門課程的名字叫做「運動休閒與競技實務-登山運動」,是單學期1學分的選修,課程目標「介紹登山健行運動的正確觀念及登山安全教育。」
課程綱要在此:http://ap09.emis.tku.edu.tw/105_2/105_2_2096.PDF。
這樣的課程規劃,應能讓認真上課的學生,在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之後,成為一個好的健行者,足以帶領隊伍前往大眾入門路線健行,或以此為基學習更進階的登山知識。
3.
他們是為「登山」這門運動而上山,不是體驗、更非挑戰。據淡江學生表示,上課的體育老師本身就對登山有熱誠,也有參加專業的嚮導課程。他們這趟,是為總結一整個學期所學的實務演練而上山。
4.
根據氣象局的雨量累積圖,我們來還原當天天氣狀況:http://imgur.com/a/z7HxO。
6/2當天早上9點,觀霧地區雨量累積尚未達到100mm,而且9點到10點的累積雨量斜率極緩,推測他們入山時雨勢或許沒有傳言中的巨大,對登山運動而言,那個「當下的狀態」,或許是「看起來可以」入山的。然而,下午2點,觀霧地區開始下起暴雨,由雨量累積斜率可以發現,2~3點觀霧地區下了將近80mm的雨量,直逼前24小時的累積雨量,再加上林道地質因為曾經伐木而脆弱,導致了坍方,因而在3點受困。這點是非具有氣象專業知識的人,很容易遇到的始料未及。
但是忽略了長期預報與氣象專家的一再呼籲,而用現地情境判斷是否入山,便是此隊伍犯下的第一個過失。
5.
在「登山安全」這一塊裡,是沒有什麼比壞天氣還要能震撼人心的教育了,唯有經歷過壞天氣洗禮的登山者,才能造就謙卑的心胸。但這並不是說「壞天氣就是要硬闖入山讓山神考驗」,那叫北七。
今天隊伍遇到的情況應是「常識與當下情境誤導的誤判」。
6.
該老師是知道天氣會差,在不以「玩樂」,並且「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入山,能讓學生學到許多終生難忘的登山態度,「適度壞天氣」的磨練,一天經歷抵的上一學期。
因此,早上9點老師以一般人對梅雨的認知「不停歇的細雨」加上「林道很多安全躲避點」來判斷狀況,才會婉拒管理員的勸退,以山屋為目標入山上課。
所謂媒體標題「執意登山不聽勸」、「強硬登山」等已經用詞過當了。我覺得要寫也是「課程如期舉行卻遇坍方」才是。
7. 為什麼我說安全呢?因為大鹿林道是台灣維護狀態最好的林道之一,整條都可以「開車」。並且在林道15.2k處有工寮、林道19k終點處有高級研究站、步道4k處有全台最大可以容納300人的九九山莊。
台灣幾乎沒有一條路線有這麼多的緊急住宿點可用了,是上課的正確選擇。一般人約需5~6小時從0.3k登山口走到19k林道盡頭,再花4小時左右從登山口上升到4k的九九山莊。
然而,11點左右開始變大的雨勢也讓該隊伍吃了苦頭。
據現觀霧場消息指出,他們是入山之後,發現雨勢變更大、決定撤退後,折返途中在8.8k遇到坍方受困。而老師遇到坍方的處理也很正確,第一時間以衛星電話報案,並不強行在大雨中通過崩塌,就地等待救援。
8. 注意,當天9點的時候,台北可是幾乎沒有雨的天氣,只要不是非常關心氣象的人,誰也沒料到11點會降下災難級的豪雨導致各處淹水,顛覆所有人對「梅雨」的認知。該隊伍會受困,是因為輕忽了氣象局雨量預報的準確度,以現地天候為考量入山。
這一點怎麼看,都不是一個登山者應有的氣象素養,一定要改善。
9. 除了誤判天候趨勢,該老師第二個疏失就是「低估了歷史對土地的影響」。大鹿林道全線都是伐木遺跡,30年前是呈現幾乎砍光重新造林的狀態(日本人少量,林務局大量)。林業對地貌帶來了擾動,讓地質不穩的機率大增,尤其開闢林道切穿山脈,上方岩層失去支撐,導致滑落的可能性增加,加上為了讓森林復原、不會蓋護坡,於是遇到豪雨便容易崩塌。
全台灣的高山縱走路線,很多都是從林務局在1960年代開闢的林道入山,這些林道在豪雨中是最危險的崩塌高風險區,很容易被困住。反而真正的「登山步道」,在不論怎麽樣的大雨之中幾乎都是穩定的,除了颱風把樹吹倒以外。所以,遇到不穩定天氣,避開林道就對了。
(原有10點,但發現造成很多人的誤會,為免誤會擴大,已進行大幅度修改讓本意能更清楚,欲見原文請點“編輯紀錄”,謝謝!)
----------
總結,今天會發生受困事件,是因為:
1. 沒有聽從在地工作人員的指示是第一個肇因。入山上課,不可能只挑晴天,適度的風雨是最好的教材,讓學生學會謙卑,或許因為這樣,而婉拒勸退
2. 誤判風雨趨勢,氣象素養有待進修
3. 對林業歷史不了解,輕忽了林道地質不穩的可能
而學生今日能安全在工寮躲雨,是因為:
1. 他們是上山「上課」的,所以有自備足夠維生器材,才能在風雨中度過只有10度且極度潮濕的夜晚。並且備有衛星電話可以在第一時間報案。
2. 路線選擇正確,大霸線是安全的大眾路線,沿線建築多且山莊有人駐守可以幫忙。如果今天他們挑的是沒有山屋、沒有人的進階路線,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老師的選擇正確。
3. 因為有辛苦的救難人員,在獲報後第一時間調度得宜,據觀霧警察小隊的描述:「6/2 15:30通報,我們馬上帶繩索裝備出發,途中0.8遇土石流,因為雨勢太大不允許摸黑,我們撤離並聯絡九九山莊協作,務必走到15公里工寮,我們急的像熱鍋螞蟻,深怕他們失溫有任何閃失,一直到他們安全我們方才入睡。一早6點立刻又進入救援,但是依然無法挺進,下午好不容易接觸受困者,我們各單位無不卯足全力以赴......」,在此向所有參與救災的同仁誌謝,辛苦各位了,謝謝你們!
----------
綜觀整個事件,這是一位希望能藉體制內課程,達到登山教育提升登山安全的老師,帶領學生冒著相當風險進行的期末課程驗收,卻因誤判情境碰上意外。而這個意外,是天候判斷上可以避免的,的確也是人為疏失。
但許多媒體在不了解事件全貌的狀況下,用相對片面的言詞,作出了報導,造成許多人的誤解。
綜觀台灣教育界,有幾個老師敢在體制內開設這樣一門登山健行課?連第一學府台大都沒有!又有誰願意冒風險為岳界培養種子人才的呢?
人難免犯錯,但就一個教育者而言,不管他犯的是該不該犯的錯,發生意外後,沒有卸責也沒有責怪任何人,第一時間聯絡救難人員、後續與救難隊配合處置得當,人員均安,讓學生上了一堂真正「永生難忘」的登山課程,難道只能被嚴詞批判嗎?一定要一罪定生死嗎?這些學員,一生之中只要談到登山,絕對難忘這次受困經驗、面對天氣的變化必定更加謹慎,並能影響他們的友人,讓台灣正確的登山安全知識能傳得更遠更廣,提升整體登山安全的風氣。
浪費資源?對啊,我們應該支持訂定山搜的專業法規,來保障救難人員的權益,並且讓該對自己負責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而非每次登山者在錯誤的評估之中發生風險,卻要讓所有人疲於奔命、置搜救隊員於原可避免的險境之中。
-----
這是參與搜救的觀霧警察小隊,昨晚給我的話,我代為向大眾傳達:
「希望未來大家能注意當地氣候及遵從第一線執法人員的規勸建言,因為最了解在地氣候的,正是長年在該山區活動的工作者們。我們一個個也都會為進入他們轄區的登山者擔憂,畢竟有任何閃失,就算沒有責任,我們一樣會義不容辭地前往第一線。」
-----
我想,該位老師必然會銘記事件,在往後課程中作為檢討案例,教導更多的學生「天氣判斷」與「聽從指示撤退」的寶貴經驗。
事件中,老師毫無疑問有判斷上的疏失,但在該負的責任如救難費用、家長的責難等負完之後,社會是不是還要如此嚴厲批判他的行為呢?
社會該做的,就是等風雨停歇,等他們出來,好好檢討這次為何會受困、該負的人負責,淡江大學也應盡可能幫助這位老師,他在這次事件裡絕對學到了「天氣」與「步道歷史」與「聽從指示撤退」的重要性,將在未來為台灣的登山界培育更多具有正確觀念的學生,長遠而言,是為國家節省資源的寶貴熱情啊!
至於媒體們,我要說,以後登山相關的新聞請不要在第一時間下過重的定論,在全盤了解前也請先不要用負面的言詞來形容登山人。否則,你們將不知道自己是電飛了一群白目,還是抹煞了一個全心投入教育的老師的心血與熱情。
請用你們的公眾力量,帶著社會朝正面發展,一起讓台灣越來越好吧!
登山知識 課程 在 登山課程|自主登山的第一步:給登山者的十堂進階課 - YouTube 的八卦
嗨大家好我是秘密基地的普魯圖,去年我們以個人的 知識 與技能為出發點,推出了入門的線上 登山課程 ;今年我們以此為基礎,推出進階的 課程 。 ... <看更多>
登山知識 課程 在 #登山課程短版試看|溪流通過與判斷- YouTube 的八卦
嗨大家好,我是秘密基地的普魯圖,去年我們以個人的 知識 與技能為出發點,推出了入門的線上 登山課程 ;今年我們以此為基礎,推出進階的 課程 。 ... <看更多>
登山知識 課程 在 Re: [問題] 登山知識及體能訓練-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 引述《for32ever (快樂順心)》之銘言:
: 想請教各位前輩,
: 因為這一年才開始培養爬山的習慣,
: 登山知識的除了上網看看健行筆記、爬文或偶爾去書局翻翻書外,
: 還能從哪裡補充呢?
大概就是這三個管道吧,不然的確就是要上課囉。
: 北部地區有開課的的社團推薦的嗎?
: 例如如何正確使用登山設備、遇到特殊地形要如何應對?
: 或者有在教學野外的求生知識的課程等....
請參考
1.登山補給站各項活動
多數為剛入門的登山者開設的基礎課程,有實體店面在龍山寺站附近。
【登山補給站講座伍拾回】- 地圖判讀與定位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368bfa45-dad7-e611-80c6-901b0e54a4e6.html
2.米亞桑
米亞桑的活動比較特殊,有跟原住民獵人一起開設的課程
https://miasan.com/events
3.ZA垂直探險
ZA的課程很多元,如果要從登山入門開始可以考慮這堂
基礎登山課程 (Mountain Backpacking Course)
https://www.zaadventure.com/2014/09/outdoor-adventure-basic-course.html
4.艾格探險
艾格的課程也很多樣化,老闆自己另外有開一間「岳人」戶外用品店,
在台電大樓站附近。
奇萊主北,類別:山岳探險
https://www.adventuretaiwan.com/events/ma170421
5.其他各大小登山協會
其實網路資訊很多,不過因為年齡層分佈不同,上面四個團體帶團的人常見約為30上下,
可能跟版友們年紀相當,會比較好聊吧XD
提供給大家參考。
: 目前自己爬過都是偏較簡單的路線合歡群峰、陽明山大縱走、北大武山等
: 平常有空都是爬北區郊山(五寮尖、金面山、四獸山等)
: 如果想要再上更複雜的地形好像要做足準備才能再到更高的山脈去..
: 所以想問各位如何能做更多的準備呢?
: 體能訓練方面除了爬郊山外,有在訓練半馬、公路車爬坡等,
: 這樣菜單夠嗎?
其實循序漸進本來就是最適合的方式,
玉山、雪山、嘉明湖、四秀等等,都可以當作入門經驗。
而且你去過的北大武山上大武祠前那部份也算是陡峭了,除了時間長度外,
多數大部分百岳大約都可以應付。
: 是否要加上負重的爬坡訓練會更好呢(每次都偷懶不想負重訓練)?
: 因為想趁在台灣的幾個月多爬點台灣三千多公尺的高山,
: 預計九月過後去爬中國稻城亞丁還有西藏轉山,
: 所以想要多一點訓練讓自己去更高海拔的山能適應。
四川的稻城亞丁跟西藏,我以前去過。
(亞丁景區內甚至有電動車,從洛絨牧場上到五色海等處才需要徒步。
也很多資訊可以參考囉。)另外這些地方難的其實都不是路程,而是高海拔的適應。
以上,給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2.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485275752.A.6F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