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雄要從高齡往下依序施打疫苗?
美國致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已在傍晚抵達台灣。
患難兄弟般的情誼,就像 美國在台協會 AIT 酈英傑處長常說的:台美是「真朋友·真進展」。
.
我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解釋高雄市的 #疫苗施打策略。
首先從世界衛生組織WHO「年齡別」與「重症率」、「致死率」相比較(圖1),65歲以上染疫的人數佔整體染疫人數20%,其中死亡率佔整體染疫人數83.48%,跟15-24歲分別為11.7%和0.21%,兩個族群相比,致死率相差245倍。
看完WHO的統計,再看回來國內我們台灣疾管署的統計。(表1)是今年4月20日至6月13日的「年齡別」與「重症率」、「致死率」。80歲以上會有43%的人會是重症,而致死率是26%。也就是說十個80歲以上的人得到武漢肺炎平均會有四個人重症住院,而染病的人其中每十個人2.6個人會有生命危險。
鍾飲文院長也分享美國疫苗施打的經驗,
目前美國有52.71%的人口至少施打過一劑,自疫苗開打以來,美國住院人數在各年齡層中皆明顯下降,尤其65歲以上個案最明顯。(>65歲疫苗注射率:84.7%)
而80歲以上死亡率顯著下降。其次為65-79歲人群,特別提醒真的要施打疫苗,對我們才能形成比較好保護力。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根據相關風險評估,決定從高齡長者,按年齡依序施打疫苗。
因為,就重症或死亡風險而言,年齡層越高、重症風險越高、住院後的致死率越高。
疫苗接種對於防疫來講是最有效工具。
尤其面對武漢肺炎病毒,時常有潛伏期長、無症狀的情形,非常狡猾。
符合施打對象者,要把疫苗打好打滿,以建立群體免疫。
.
高醫鍾飲文院長、疫苗專家,來向大家分析施打疫苗「利大於弊」,並說明施打疫苗常見的Q&A:
Q:老人打疫苗很危險嗎?
A:疫苗對老年、高齡長者,保護力非常重要。
接種之後我們還是要注意,要觀察15-30分鐘,主要是接種完很怕有嚴重過敏反應,有時候開始皮膚會有疹子、紅腫出現,嘴巴眼皮腫,聲帶水腫,會有呼吸困難、有休克現象,這些比率其實非常低。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其實這幾個都不是疫苗的禁忌症,只要控制非常穩定。尤其是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長照,或者是有一些高危險群的病人,其實反而建議要去施打,當然我們要非常注意,是不是有副作用的產生。
Q:疫苗接種後要注意什麼?
A:第一天要注意加壓止血不要揉打,之後留觀15分鐘到30分鐘非常重要,回家之後要定時的量體溫記錄、多喝開水。
一般都會建議,一天要2,000CC左右並多休息,還有均衡的飲食。那第二、三天,我們同樣要持續去量體溫、多喝水、多休息,均衡的飲食,如果不舒服時,稍微有一點燒,可以吃一些普拿疼,如果有不適的症狀未改善,就要儘速就醫。接種的地方,有時局部紅腫、熱痛,可以適當的冰敷,每次五分鐘,一天三到四次。
.
也感謝很多醫護同仁的用心與耐心,體貼長輩的需求。
在 #左營區,長輩打完疫苗後休息30分鐘時,醫護立刻遞上自製的衛教大字報,細心提醒打完疫苗後注意事項。
#六龜區,我們旗山溪洲醫院團隊派了十幾位醫護,奔走數百公里,為育幼院工作同仁施打疫苗。
#杉林區,特別安排會講客家話的醫師,以長輩習慣的語言問診,讓長輩更安心。
雖然偏鄉,但我們一個都不會漏掉,一樣服務到位。
另外,今天的「藝起陪伴 -高雄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行動」,感謝小提琴家黃奐瑋和鋼琴家陳澐禎、手風琴演奏家陳沛彣及大提琴演奏家薛珮薰演出。
中場休息時間,在鼓山中學接種站也安排歌仔戲表演,邀集 #緣龍文化體驗戲館、#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等在地歌仔戲團隊,結合宣導社交距離、高雄好家載,讓現場接種疫苗的長輩看得捨不得回家。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
男性常見疾病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八卦
財經網美 Emmy追劇時間 對於台灣生育率提出了她的看法, #終於有人提出不同觀點了啊謝謝妳 我也簡單回應了一段:
#生育決策不是單一原因,光是每年農曆虎年少生、龍年多生,都能看見生育考量有其理智與不理智面。
先進國家在發展過程經歷少子女化十分常見,而傳統儒家思想使婚姻與家庭制度對婚姻中女性不友善的那些隱形壓力,也是台灣跟歐洲國家相比額外增加的困難。
與其整天討論催生,不如先把公托、幼托資源補足,同時改變傳統文化對於媳婦的那些壓力、解除男性必須有房有車有地位才值得婚配的偏見, #讓有生育意願的女性早點生育、不要裹足不前,而且 #生小孩之後不用因為缺乏幼托而不敢再生,比較實際。
⋯⋯⋯⋯⋯⋯⋯⋯⋯⋯⋯⋯⋯⋯⋯⋯⋯
🙄 #診間裡的女人 第一部,那個因為先天疾病被男朋友媽媽嫌棄的女孩,那個堅持要糖尿病媳婦放棄懷孕的婆婆 #診間裡的女人2 聽到腹中是女孩就摔門而出的先生、「婉轉表達遺憾」的婆婆、對於再次生育會有生命危險的媳婦說出「沒有(男)孫子,我死不瞑目」的婆婆;更不要說多少女人不過結婚二個月就被當成每天排卵的母雞一樣催生「不然怎麼對夫家交代」、只要是生育年紀的女孩,其他生涯規劃都不被支持只被恐嚇她「太老了會生不出來」、隨便一個陌生路人都能評論女性「哎呀妳該再生一個(男的)」。
更別說台灣女性農曆年要在自己娘家過年或孩子想要跟母姓,都還得在非常特別的狀態,專業女性積極參與公眾事務、投入職場,還常常得對於先生、婆婆「沒有怨言」感激涕零🙄
我不會說不婚不生完全沒有經濟考量,但是,據我所知,「母豬教」還那麼多支持者、厭女仇女思維都還深入各議題,「女生不要那麼強/優秀/老/有意見/收入高不然男人受不了」的社會文化天花板沒拆掉過,談生育議題到底有沒有聽過女人真正的想法啊各位😒
診間裡的女人
#各種女人婚姻生育處境鬼故事
#這種性別不平等之下男性也很辛苦尤其經濟地位壓力
男性常見疾病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好過日醫學研討系列
國家機器要害我? -一位長期酗酒後妄想思考的個案
63歲男性,自行前來門診就醫,主述是:「已經遭到國家機器監控超過半年」。
#個案病史:
回顧病史,案主已婚,最高學歷為北京大學博士班,45歲後約十多年工作不穩定,有時失業在家,在岳家的砂石、建商、學校等生意幫忙,有時則能靠著煽動群眾一次收入數千萬。
根據案主自述,過去個性外向,愛交朋友,社交關係佳,否認曾有感覺、思考、情緒方面的困擾,自述家族中亦無精神疾病病史。但案主成年早期就開始喝酒,40歲左右越喝越多,長期使用高粱等烈酒,曾因喝酒後喪失定向感(自述在高雄出差時不知道是哪裡)無法工作,亦有連續三年無法正常出席工作會議的狀況(公司會議出席發言率紀錄接近零),曾有強烈的自責感、認為工作、人生缺乏意義,導致案主失業多年。約半年多前案主換新工作,但喝酒問題惡化,有許多親友建議個案戒酒但案主並未聽從,案主出現無法準時上班(白天常爬不起來,下午才能去公司),會議中突然忘記業務內容(公司門口的路名也不知道,公司各部門業務都只能找屬下回答),工作能力下降(應徵時承諾公司的業務目標數字全部無法達到),導致公司中已經有連署要開除案主的動作。
近半年多,案主換新工作後,便開始懷疑辦公室被監聽,以及有組織性的「產業鍊」對他迫害,並且表示,近期工作與社交上的挫折,都是「國家機器害的」。包含:國家機器監控我峇里島打麻將(害我說謊抓包);國家機器害我麥克風沒聲音(害我造勢漏氣);以及國家機器在我車子裝追蹤器(害我翹班被抓)等等狀況,導致案主近期容易情緒焦慮、暴怒,因而尋求協助。然而,案主缺乏病識感,雖然沒有證據,仍對目前感覺被監視、被迫害的狀況深信不疑。同時,也認為自己喝酒的問題不嚴重,不需要戒酒,對治療的意願極低。
#個案討論: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以及被監視妄想(Reference delusion)常見於許多種精神疾病或生理疾病惡化時,然而案主在成年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出現,亦無家族病史,較可能影響案主的是長期大量飲酒。在酒精戒斷時,可能會短暫出現妄想及其他精神病症狀(Psychotic symptoms),在戒斷期後一般會消失;但在20世紀前期,針對長期大量飲酒的一群個案追蹤觀察,發現可能產生酒精引發的精神病,其預後與特徵和其他病人不同。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AIPD)包含下列診斷準則:(A)出現顯著的幻覺或妄想。 (B)從病史、理學檢查或實驗室發現中有證據顯示症狀在酒精中毒或戒斷時或一個月內出現。 (C)無法較佳的用非物質引起的精神病解釋。 (D)並非在譫妄的病程中出現。 (E)造成明顯的臨床困擾,或職業、社交或其他重要功能的缺損。 在酒精成癮的病人,只有少數(不同研究狀況下,在0.4%~12.36%不等)會出現AIPD,而此群病人的預後較差,死亡率也較高(8年的死亡率達37%)。
在臨床症狀分析上,AIPD的病人妄想種類最多為被害妄想,且是在意識清楚,思考連結完整時仍持續出現。失眠、焦慮、憂鬱,也常是伴隨出現的症狀。在病因學上,AIPD病人被發現與其他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有遺傳學上的連結,因而可和一般酒癮區分開來;而在神經生物學機轉上,包含多巴胺失調、血清素失調、腦中抑制性胺基酸神經傳導物質濃度下降、味啉生物鹼活性、必需脂肪酸、和感覺神經傳導路徑異常等假說都曾被提出,影像學研究則發現此類病人前額葉大腦血流下降,伴隨大腦萎縮,在PET中則顯示前額葉與丘腦的葡萄糖代謝都下降,雖研究仍未有定論,但顯示可能有長期的腦結構改變。
根據案主病史資料,過去的飲酒狀況,已經影響案主的社會、職業功能超過二十年,然而案主狀況時好時壞,在他人協助下,仍可發揮原本專長,從事說服與煽動群眾之職業。但半年多來,案主在轉換職業後的角色適應上有所困難,雖然無法完成公司的期待,但仍一心想謀求更高的職務,個案的期待和自身能力的落差已達脫離現實的程度,明顯的妄想思考,也大約在此時出現。這顯示,外在的社會與心理壓力,可能讓個案的適應更加惡化,除了可能讓個案飲酒量更大,也可能容易誘發症狀出現,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脆弱大腦更容易出現病徵。
至於案主強調 #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此一政治術語,可能和其職業與就學背景有關。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解釋,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工具。其含義是,統治階級必須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執行機構,並依賴於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構才能實現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案主長期於共產黨控制下的北京大學就讀,並從事相關職業多年,其妄想內容,便會和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臨床上也是常見的情況。
#結論
在酗酒個案中出現明顯的妄想思考,往往代表病情的急性惡化,或已達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診斷,有較差的預後和較高的死亡率。這樣的個案常常需要住院治療,並會有較高的傷人自傷風險。在此報告中的個案,若未就醫,可能會使精神症狀與社會職業功能持續惡化。根據目前相對有限的證據顯示,輔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及持續的戒酒,才能有較佳的預後。
#參考資料(節錄)
Jordaan, G. P., & Emsley, R. (2014).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 review.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29(2), 231-243.
Masood, B., Lepping, P., Romanov, D., & Poole, R. (2017). Treatment of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lcoholic Hallucin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lcohol and Alcoholism, 53(3), 259-267.
Kranzler, H. R., & Soyka, M. (2018).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a review. Jama, 320(8), 815-824.
男性常見疾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去年(2018年)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所幸經治療已平安出院。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患者約有200萬人,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人,也因此落入?洗腎之島」的惡名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其實已是早期腎病的患者,國民對慢性腎臟病的疾病認知率只有8%,埋下隱憂。本次就邀請到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替我們解析究竟台灣慢性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那麼高的原因在哪?
慢性腎衰竭5大元兇
台灣有超過9成都是慢性腎衰竭患者,洪永祥醫師說明,慢性腎衰竭是一個下游的結果,也就是有些疾病會經年累月地破壞腎臟,經過20~30年的破壞慢慢就會走向末期腎病變,達到尿毒症就得洗腎。至於有哪些疾病會引發慢性腎衰竭?他歸納出5大原因如下:
糖尿病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名糖尿病患者,約有3至4成的患者經過20、30年後會走到需洗腎的程度,是第一名的元兇。
高血壓腎病變
當血壓升高,微血管就會漸漸硬化,洪永祥醫師解釋,腎臟的小單位稱作腎絲球,血壓愈高,硬化的速度就會愈快。高血壓患者經過20、30年後,約有2成患者會必須洗腎。
慢性腎絲球炎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便有泡泡,出現血尿、蛋白尿等族群。洪永祥醫師表示,這類患者常有家族性遺傳,有時候會整個家族來洗腎。
間質性腎病變
例如:腎結石、尿酸、痛風等,也占了一大族群。
遺傳性腎病變
洪永祥醫師舉例,像是多囊腎,又稱作水泡病,患者的腎臟會在20歲左右就長出一顆顆的水泡,因此到40、50歲就必須洗腎。
預防腎病:從避免代謝症候群開始
洪永祥醫師強調,導致台灣人腎臟生病的前兩名原因,是糖尿病跟高血壓,而再往回推,就可以發現我們應該從「代謝症候群」開始預防。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多半都跟飲食、運動、身體代謝等息息相關。
「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洪永祥表示,當我們的內臟脂肪開始堆積(肚子變大)、血糖稍高但又還沒到糖尿病、血壓稍高也還沒有到高血壓的程度,此時若我們置之不理,不做任何改變,就很可能走上糖尿病、高血壓那條路;如果開始改變飲食、增加運動,又可以走回健康的那條路。
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
洪永祥醫師指出,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因素有兩個:老化,也就是代謝下降;另外就是飲食過量,超出身體的代謝功能。他說明,40歲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及關鍵期。年輕人的代謝功能旺盛,但過了40歲之後,身體代謝就開始老化。因此就要開始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
然而,代謝症候群究竟是指身體代謝什麼的速度開始老化?洪永祥醫師認為,引發代謝症候群的起始點叫做「胰島素阻抗」,也就是澱粉類的代謝開始變差,而過多的澱粉熱量就會轉化為油脂,導致血糖升高、油脂變多,就會開始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濃稠,血壓就會升高;脂肪一多就開始堆積在內臟,就出現鮪魚肚。
「你在40歲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你的身體代謝維持在年輕狀態。」洪永祥醫師說明,做法不是吃藥、吃健康食品,而是靠生活習慣。
導致代謝下降的原因
熬夜
飲食過多油鹽糖
PM2.5
喝到不好的水
過多食品添加物
活化代謝的方法
運動
喝乾淨、足夠的水
多吃新鮮蔬果
提及多吃蔬果,洪永祥醫師表示,一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3蔬2果);但他更建議,壓力過大的成年人,或本身是慢性病、代謝症候群患者,男性一天要攝取9份,女性則要攝取到7份的蔬果。
此外,也要盡量早起,避免熬夜,因為熬夜很傷害代謝。洪永祥醫師舉例,許多糖尿病患者若前天熬夜,今天測量血糖時,通常都會突然飆高。他強調,健康之道無他,就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改變,「恢復一個健康、幫助你代謝的生活習慣。」
傷腎的3大行為
不對的飲食
喜歡吃油鹽糖、精緻澱粉等,都十分傷腎。
用藥習慣不對
洪永祥醫師指出,台灣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愛吃藥,而且是吃止痛藥。他進一步解釋,許多人吃止痛藥又不遵照醫師指示的劑量,自己額外增加劑量。甚至有些患者會吃「黑藥丸、草藥丸」,但這當中的止痛劑含量可能是4倍劑量,還含有一些類固醇,都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洪永祥醫師強調,吃藥一定要經過醫師指示,同時?該吃的藥要吃」,包括血糖藥、血壓藥在內,都是保護腎臟的藥品,一定要按時服用。
水分補充不足
洪醫師表示,台灣人不愛喝水讓他非常擔心。夏天一到,許多腎臟疾病患者就會出現,包括泌尿道感染、腎結石、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他說,喝水是一種習慣,每天要喝體重的3%~4%,若你是一個60公斤的人,就要喝1800~2400cc的白開水,而非飲料。
若不喝水,尿液就會結晶,產生腎結石,包括草酸鈣、尿酸鈣結石等等;同時尿液濃縮也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泌尿道感染;此外,不喝水就沒辦法排熱,夏天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熱中暑;若是運動當中又不補充水分,更容易造成急性中暑、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5月號《40歲養好腎》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78
【相關影片】
護腎,排毒不如避毒!一招降90%風險︱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37S9kQZYJFM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40歲,養好腎,讓腎活到100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34
10人就有1人腎臟有毛病!台灣人3大傷腎行為,你中鏢幾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611
一覺醒來突然中風並不是意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040
#洪永祥 #腎衰竭 #養腎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1-mKpmLKL4/hqdefault.jpg)
男性常見疾病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總是把這個好發於寒冷季節的疾病,跟年長的男性聯想在一起。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除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其實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比男性更高,甚至遠比我們常說的乳癌、子宮頸癌等女性常見癌症死亡率還要高得多。
根據研究,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症狀其實和男性並不相同,以致於很容易被忽略而失去了搶救的先機。到底兩性有哪些不同的症狀?還有,心肌梗塞一定都是突然發作的嗎?我們能不能從外表找到發病的前兆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要怎麼看呢?
健康大來賓:
李貽恆/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李紹榕/萬芳醫院外科部副主任
許堯欽/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
洪素卿/醫藥記者
【健康2.0】整集精彩內容
http://videos.tvbs.com.tw/show/health/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陳月卿
TVBS官網:http://health.tvbs.com.tw/index.html
FB粉絲頁:https://goo.gl/zV7X1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EJKPpRYr1s/hqdefault.jpg)
男性常見疾病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根據統計,台灣有8成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超過50歲,且女性多於男性,是非常常見的關節疾病,
許多人擔心關節卡卡、紅腫脹痛、甚至嚴重變形,不但影響行動力和活動力,人生也會變得無趣。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恢復嗎?
蔡凱宙醫師說明,人體有損耗也有再生,若再生的能力下降,損耗增加時,就會走向退化。
因此,我們要將損耗減少,提升再生能力,就是要提高身體的「自癒力」。
骨科醫師蔡凱宙說明,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分為下列兩種:
外因性:抽菸、喝酒、肥胖、受傷等
內因性:遺傳基因、停經後婦女、年長者
蔡凱宙醫師指出,我們都可以透過調整緩解退化性關節炎,「它不是沒有希望的,它是會好的病」,
但重點是要給細胞一個良好的環境,改變飲食習慣及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蔡凱宙醫師指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要從「骨正、筋軟」開始,骨架要弄正、肌力要鍛鍊、韌帶穩定度要重建等等,
此外,我們要把呼吸及血液循環也調整好,才能告別疼痛並使軟骨再生。
膝蓋問題要從腳開始治療
蔡凱宙醫師說明,腳指的是「足踝」,因為此處歪斜的話,膝蓋內側的受力就會增加,「就好像二樓壞掉,地基也要弄好,上面才會好」。
他表示,透過矯正鞋墊、腳部運動等方式,來讓腳部循環變好,藉此也調整膝蓋。
蔡凱宙醫師補充,臨床上也發現病人腳部長黴菌,造成足部水腫得很厲害,此時透過治療腳部的黴菌,膝蓋也跟著好轉。
「所以人體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你不可以只有想要治療膝蓋而不管腳,那這就沒有辦法好。」
膝蓋退化如何預防?
蔡凱宙醫師回應,要從飲食及運動兩方面改善。
飲食:不吃糖
醫師說明,首先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甜食、糖不要吃,就能降低腹部肥胖的機率,膝蓋壓力也會因此減小。
運動:扶桌正踏及推揉膝眼
扶桌正踏
可以幫助膝蓋循環,緩解關節炎,同時鍛鍊肌肉力量。蔡凱宙醫師表示,利用桌子輔助,可讓膝蓋壓力減少,手則要用較大的力氣。
1、手肘微彎扶桌,兩腳合併不要內、外八。
2、踏步時雙腳盡量抬高,大腿與軀幹趨近90度,也就是與地面呈現水平狀態,再放下。一次踏步30至50下,一天最少要能夠踏到300下最佳。
推揉膝眼
膝關節腫痛、活動困難或是腰腿無力時,可以按摩內膝眼穴。蔡凱宙醫師指出,若感覺酸軟,就表示有點阻塞、水腫,愈按摩讓膝蓋放鬆,就愈不容易磨損軟骨。
1、坐在椅上,膝蓋彎曲90度。手握膝蓋,找出膝蓋內側凹陷處的內膝眼穴。
2、將腳伸直、腳跟著地,以拇指按摩內溪眼穴10秒。每回3次,早晚各2回。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1月號《逆轉脂肪肝》,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相關影片】
找回行動力!每天這樣做關節不退化【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6U4J_1NBQl8
每天3招 遠離膝關節炎【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W6AhqItELKQ
消除發炎、防護軟骨 逆轉關節退化的6道防線【陳怡孜醫師/骨力顧健康】
https://youtu.be/4blduzRvHa0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
https://youtu.be/9CjcYu5yMQk
【相關文章】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842
揪出傷害關節5元兇!醫:正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應該要...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352
痛風、關節炎反覆發作!少碰這4種讓你痛到不行的食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018
#蔡凱宙 #退化性關節炎 #骨科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YbKW5N7uQI/hqdefault.jpg)
男性常見疾病 在 8.3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 YouTube 的八卦
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无限的,生殖让我们的生命得以无限的延续,然而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殖远不限于延续生命这一本能,它涉及到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