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是責任】
肌力訓練不像一般的運動,訓練的目的不只是流流汗,消耗一下熱量,事實上肌力訓練在促進排汗和消耗熱量上面,效果並沒有比在大熱天出去走一走好到哪裡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肌力訓練有一個別的運動沒有辦法輕易取得的好處,就是用巨大的壓力激發人體神經肌肉系統以及骨質的適應性,讓肌肉和骨骼以及神經系統都向上提升,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肌力訓練才會對人們如此的重要,無論你是運動員或是一般人,無論你是青少年還是年長者,都可以從肌力訓練獲得好處。
人的身體是活組織,活的組織就會對環境產生適應性,如果生活型態非常安逸,身體就會逐漸降低肌肉骨質的強度,「反正用不到,何必辛苦維持?」但是,這樣的適應性其實等於加速了退化,讓人在年輕時代就開始喪失身體活動能力。生活在便利的現代社會裡,年輕人未必會發現自己的身體正在退化,可能在逼不得已非得要搬一些重物,或是必須要爬幾層樓梯的時候,才會覺得有點使不出力,不過這樣的感受通常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頂多就是下次記得搬東西要多找幾個幫手,或是有電梯就盡量搭電梯。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吃力感其實已經是肌力和體能下滑的警訊,這樣的現象通常會被忽視,然後忽然之間二三十年過去,人已經步入中年。
中年時期,肌力和體能的下滑可能已經累積到無法不注意的程度,你可能也已經習慣避免各種會累的活動,或是最能夠接受的活動只剩下走路,其他稍微需要用力的事情,都以年紀為藉口避開或請年輕人代勞,此時此刻,肌力和體能其實已經下滑到足以影響正常生活的程度。但是大家因為缺乏訓練觀念,所以通常應對的方式是再次減少可能挑戰自身能力的日常活動。
不知不覺人就步入初老的年紀,第一次重重的跌在地上的時候,才忽然驚覺身體已經虛弱至此,你開始思考晚年是不是有人照料,有沒有足夠的金錢來維繫活著的品質,或是思考著自己是否已經步入需要醫療照護的年紀,你突然發現,而原來人一輩子真正擁有過的,也不過就是這個身體,但是年輕和活力卻已經用什麼代價也換不回來,無論年輕時如何呼風喚雨,如果連起身都要人攙扶,還能怎樣重拾年輕時的自信?
這樣的現象背後,其實有著非常簡單的生理機制,我們過去所謂的「正常老化」,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身體流失了有用的組織,更具體一點講,身體在長時間缺乏刺激的情況下,逐步流失了肌肉和骨質,然後才讓身體變成垂垂老矣的樣子。
但是,老化的故事劇情未必需要如此發展,訓練科學的進步已經讓我們知道,所謂的老化,其實很大程度來自於缺乏刺激導致的肌肉骨質流失,而人生的各個階段其實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肌力和體能,提升的方法不是靠針藥,而是靠鍛鍊。人體的骨骼和肌肉對於壓力都有超級強大的適應性,經過刺激的骨骼可以一層又一層的累積堅強的骨質,經過刺激的肌肉更可以舉起比原先重好幾倍的重量。你或許會覺得,又不是要當選手,為什麼要舉那麼重?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一個壓力如果要對肌肉和骨質有所助益,一定要對其產生「夠強的刺激」,這個刺激必須遠高於人體平常習慣的水準。而所謂夠強的刺激就是夠大的壓力,在肌力訓練裡,就是要舉起夠重的重量。
夠重的重量就像是一個訓練有無效果的「門檻」,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因為重量訓練而變強壯,是因為我們舉起了平常不會接觸到的大重量,這個重量對我們目前的肌肉和骨骼產生衝擊,讓身體覺得「如果將來還要面對這樣的壓力,我最好變得強壯一點」,因此,一次巨大的壓力襲來,身體開始累積更高的骨質在骨骼裡,累積更多的蛋白質在肌肉裡,同時也把神經系統「升級」,讓神經系統在徵召肌肉的過程更有效率,無論是一次能啟動更多的肌纖維,或是用更快的速度啟動肌肉的動作,都是身體因為壓力的刺激而開始「向上適應」的現象。
由於身體向上適應的程度是依照刺激的程度而產生的,所以,讓身體做平常已經習慣的、輕鬆愉快的動作,即使做得大汗淋漓通體舒暢,但是在肌纖維和骨質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刺激卻是不足的,這一點是許多人怎樣也想不透的,在公園做做操,甩甩手,到郊外號稱爬山的走一走路,或是拿起麥克風大聲的唱歌跳舞,這些都會讓人覺得「今天有運動到」,但是這些活動裡通常大多數都是人們已經熟悉的動作,已經熟悉的強度,身體不會因此得到刺激,也不會有向上適應的現象。
也有許多人覺得,如果我在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的跑步,跑得氣喘如牛、兩腿痠軟,甚至還流掉一兩公斤的汗水,如此艱苦的運動,需要恆心和毅力(還要昂貴的護具和跑鞋),總該要有效果了吧?其實,這樣的運動不是無效,但是「主要效果不是提升肌肉和骨質」,身體的確會因為辛苦的慢跑而產生了適應,但是這種訓練提升的是忍受疲累的能力、忍受痛苦的能力,以及節約能源的能力,至於肌肉和骨質,不但沒有像肌力訓練一樣顯著的提升效果,身體更可能會因為長時間的疲勞,把建造肌肉的蛋白質拿去燃燒當作能源,而幾萬次的腳步踏地,次數雖然驚人,卻因為每一步都不夠「重」所以難以藉此持續提升骨質,高反覆的衝擊性反而可能讓骨質累積各種細微的裂傷,時間久了就變成顯著的受傷。同時,身體也會為了適應長期的耐力需求,有時會乾脆調降自身的肌肉量,因為較小的肌肉量讓身體變輕,讓能量輸送的效率變高,讓身體在跑步過程中忍耐的痛苦減少,這對於耐力來說,可能是提高效率的適應,偏偏對於建立肌肉和骨質來說,卻是造成剛好相反的功效。要知道,耐力跑是一種競技運動,需要高度訓練的運動員才能參與,而且即便是高度訓練的選手也難免承受各種大小損傷,一般人不應該以此為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
若要藉由運動來確保終身使用自己身體的權力,甚至不斷「升級」自己身體的能力,關鍵是使用「夠重」的壓力,不過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深知巨大的壓力令人望之卻步,許多人會怕受傷、怕舉不動、怕長不高(成年人為什麼還要長高?)甚至怕變太壯(分不清胖或壯?),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好的教練和正確的知識才會有的誤解。在有經驗的教練帶領之下,對動作品質的要求會非常嚴格,讓肌力訓練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安全性大於絕大多數的運動項目。
我們已經大聲疾呼了無數次,也已經沙啞了好幾年,但是社會上仍然充斥著無效的訓練方式,輕則害人浪費時間,重則讓人累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我們必須嚴肅的說,在少子化高齡化嚴重的社會裡,肌力訓練必然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下一個典範,在未來,肌力訓練會像刷牙洗臉一樣,成為維持健康的必要生活習慣,過程未必很有趣(刷牙其實也不有趣),也未必很熱血(刷牙也不熱血),但是累積的訓練效果可以帶來長達數十年的進步,以及遠遠高於日常生活所需的身體能力,到時候人人可以開始使用強大的肌力拓展生活的範疇,許多過去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到,許多過去以為自己不能嘗試的樂趣都能嚐到,不必在年輕時就困在虛弱無力的舒適圈,更不用在老年時需要依賴別人提供照護和安養,生活將會更美好。但這一切,必須要人人都先負起肌力訓練的責任,才能夠實現這個願景。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肌力訓練不再是樂趣,而是一種責任。
「甩手功的好處」的推薦目錄:
甩手功的好處 在 Facebook 八卦
前一篇分享的正負能量的評估表,就像所有統計資料只能說略約不代表全部,但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正能量的圖表,至少撫平清理壓抑在我心中許多的陳年垃圾。
遇見不對的人,總是要消耗許多的正能量去換取平衡。
以前心中好多為什麼???
現在知道是他人的負能量,造成傷害、跟壓力。
不對的人以前一直包容、嘗試理解,現在我知道磁場不對就是不對,人所站在的點不一樣,不勉強離開就是。
至於’離開不了的,就當消業障繼續承受了!
*
看大麥町吃力的砍木頭,於心不忍也戴起手套出去幫忙,明明有一台花十幾萬買了切木頭的機器,偏偏要用劈的把自己搞的很阿信。
說起來是他自己的問題,兒子都說不要管他,照顧好我自己就好。
但是兒子不理解,他如果倒下對我也沒有好處,我們是繫在一條線的蚱蜢🦗啊!
看看房子四周,沒有規劃塞的到處都是木柴,新砍的要堆哪兒?
大麥町說;往房檐下的空間堆。(有空間就塞的概念?)。
是啊,很多時候ㄧ沒注意木頭都推到連窗戶都遮住,如果不罵人厲聲警告⚠️,我看窗戶外看的不是風景,是木頭。
堆房檐下?
哪兒有一台大型機器,有事沒事他還要用機器工作,地點變窄小很危險,說起來他總是回說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是沒腦袋的他說的。
我是有腦袋的不然不管,既然想幫忙就解決問題。
找一塊他原來亂塞的位置騰出空間,先將不屬於房子壁爐的木材移走,移到下面的小木屋(柴火有分用於不同爐子。)
空出來的窄小空間,鏟平,弄整齊。
大麥町的木頭是有地方就塞,塞的雜亂無章。
房子邊的斜坡將木材移後整地,用小鏟子慢慢鏟,鏟除的沙土過篩成石塊跟沙土。
石塊留著做舖底,沙土甩倒在花園填土。
挖土、篩石頭很辛苦,你覺得大麥町會幫忙嗎?
不‘他不幫還生氣,氣我又增加他的工作。
問題是,生氣後他動手幫嗎?
我的脾氣也硬,是我自己要做的除非看不過去幫把手,不然我不會開口。
埋著頭做也不知道效果如何,還繼續或是可以了?
問大麥町覺得如何?還可以嗎?
大麥町的回應是氣呼呼的說;不知道,不是我的事,是你自己要做的。
不是他的事,總是當甩手掌櫃。我出來不也是幫忙他嗎?
搬移原先堆積適合小木屋的木頭下去,山坡路陡費力,一個人上上下下推著車、又搬、又排!
挖土的工作也沒叫他做,只是問一下就哇哇叫!
哇!我火🔥來了。
我說;這就是我不願意出來幫忙做事的原因,眼不見心不煩。
做事沒章法,不用腦袋,亂七八糟。
無法收尾。到最後再來怨天尤人的矯情!
劈裡啪啦大罵一頓,交給他鏟子說現在你鏟、篩砂石,我進去煮飯。
有人做事不願幫忙,飯還是知道要吃的。
明明可以一起快速完成的事,一定要搞的不愉快!
吃飽飯,沒有消停立即再回到工作鏟土,不想求人。
他老兄吃飽可以睡午覺一小時,起來再喝咖啡吃點心,就是不出來工作。
硬氣的我自己要做的事,不會拉下臉來要求,但搭建需要的材料我沒辦法,請他幫忙鋸木材底架還有兩邊支撐。
將地基挖的夠深後添回石塊,這樣可以防止底部木頭潮濕,才能保持乾燥也保持久一些。
對著站著刻意保持距離,又不敢離開的大麥町說;做事情不能只想解決眼前看的問題,而是要想以後的可能?
這跟蓋房子一樣,一個房子拆了再蓋,跟一開始就蓋好,這拆比蓋還麻煩,沒有成就感,還浪費時間跟金錢也沒有效率。
得到冷「哼」一字。
不管他聽不聽的進去,我知道他就是不高興。
不高興,事情完成後他是沒有功勞可以沾沾自喜的。
我可以想像,如果以後有人問說這個位置真好看,他一定是不願意面對。
這個情境讓我想到,也永遠不會忘記一幕。
花園裡美美的木頭階梯,現在大麥町走起來很自在的階梯,當初也是我ㄧ鏟、一鏟的挖出來的。
建階梯也是我的想法,我提出想法大麥町的回應跟今天一樣;「你要做、自己去做。」。
ok. 我就自己做。
我這個人很認命,與其花時間妥協浪費我的細胞,我就盡我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做多少,過程是我享受自己的成果跟樂趣。
至於大麥町,就坐在我身旁不遠處喝啤酒聽音樂。
當我努力挖掘敲地基時,耳朵聽到大麥町的爸爸杵著拐杖,走到我們家跟他家中間的馬路上咆哮!
似乎聽到什麼?發生什麼事?
放下鋤頭⛏️過去問大麥町,爸爸說什麼?
因為公公腳不方便,基本上很少走過來我們這兒。
只見大麥町一張臉臭的拉的好長,跟之前愛嬉皮笑臉不一樣,不悅的回我說;他在罵我。
罵?為什麼?
因為妳!大麥町沒好氣的說。
為什麼?我怎麼了?
因為妳挖妳的屎階梯。
說完,轉頭進屋子。
歐!公公來罵人了。😄😄我開心。
罵的好。欠罵。
不過罵歸罵。大麥町還是沒有來幫我完成階梯,而是整理行李借工作之由離開,去了德國。
這樣的人,有時候真的是不用對他太擔心,因為他永遠都是只做他要做的,或是他想做的,別人的擔心都是多餘,包括他父親的不悅,也沒讓他檢討自己的錯誤,幫忙工作。
人的個性在哪兒不太可能改,只是現在退休生了場大病,知道自己的優勢不再,也知道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態度有一點妥協,但沒有改變太多。
或許現代的年輕人會很灑脫的說,不對的人就離開!
人生中我相信,很多人也不少選擇離開不對的人,但‘ 到最後一定是對的人嗎?
我們覺得不對、對方一定也會覺得不對,對不對以我現在年齡,一路看過來的認知是,人生就是一場要來做的功課。
深刻的覺得僅是一場短短的人生,卻感覺是一種不斷的輪迴。
身邊遇見的人事物,都在眼前似曾相似的播放,或再重複。
如果懂得反省,當人生中的輪迴再轉回來時,就可以避免或修正曾經的錯誤,當然就會越來越好,因為我們已經學習到。
人生的輪迴考驗沒有改變,但智慧增長。
當考驗來時,更懂得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也自然;
承受比抱怨多。
感恩的心情比抱怨多。
豁達比抱怨多。
最後套佛家的開釋就是;以平常心去接受所有一切考驗,好好愛自己,繼續走完人生道路,才知道自己通過多少考驗。
甩手功的好處 在 今周刊 Facebook 八卦
【醫生活影片】國寶中醫師董延齡 每天勤練甩手拍打功
觀看更多:http://goo.gl/EbPWen
甩手功最大的好處,就是很容易做。「站立時與肩同寬,膝蓋微彎,全身放鬆,呼吸調勻,心情平靜,就可以開始做。」
甩手功的好處 在 甩手功的好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甩手功的好處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甩手排毒、甩手功糖尿病、甩手功副作用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甩手功的好處 在 甩手功的好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甩手功的好處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甩手排毒、甩手功糖尿病、甩手功副作用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甩手功的好處 在 Re: [問題] 請問平甩功- 看板Chi-Gong 的八卦
恕刪...
我是在梅門練的,的確是貴,但是只學個平甩其實不需要花錢
有所謂的普傳課,一般的養身氣功班是學一整個系列的鬆軟功夫
師父有經精心設計的,能夠從頭到腳都達到氣機鬆軟
至於貴的原因,可以去看精華區,有提到是為了怕大家不來練
不過我個人有點意見是,人類世界只要有團體出現,組織的運作就很難完善
畢竟他們道場都是用租的,很多師兄師姊有的都是作義工的方式去
另外我也猜測他們也有進行文化薰陶的計畫
像是舞台劇與梅門精神的文化推廣
老實說有在練氣功的人,難道不知道心性和語言的差距嗎
不用從表象去判斷任何人,特別是一些修行高深的師父面前
投射的都只是自己的自我,如果認為矛盾則應該去找出原因
科學的態度不應該是先入為主,事實上普傳是不用錢的
精華區也有說要去學個甩手也都是OK的
只是或許人類就是以為做善事的人可以不吃不喝
事實上可以批評他們太貴,或是教學都行,但是一個班級的上課和單學甩手
是不一樣的,先入為主只會讓自己失去機會
其實 如果學氣功從未想到身心靈的部分 那麼看到的只是表面
要知道 把一個功法轉化簡單又不易走火入魔的方式有多難
況且還真的對身體好 人類的大腦喜歡挑戰難度 否則自我無法滿足
甩手的境界很多 若用瑜珈的中脈七輪來說 能量輪上升的越高
身體就越輕鬆 鬆而不垮 走路像溜冰 而甩手可以是個自我檢測
鬆度與心境的 簡單又深厚的功法
以下要講我的經驗 免得被版眾以為我在替梅門背書
一開始是我媽在學 她很多慢性病 是西醫無法用實證醫學找出病因的
中醫的調理也未能根治到身心靈的協調
我媽去梅門練了五年 她的排毒過程盡收我眼底 她好很多了
性情更豁達也好溝通 我爸也練了 但是在家裡
但是家人的關係變得更圓融 這只是期中之一的好處
不過練功的心路歷程很多的 因為排毒是換勁 身體會有很多舊疾被逼出
會有很多難熬跟恐怖的現象 如果沒有道場的人員可以諮詢和加油
非常難撐過去 而我也是一開始覺得這樣的功法有什麼好練 我懶
而且我對甩手姿勢 有點尷尬它的簡單
然而後來我練了 開始換勁 很想死 因為我的海底輪 與腰很不好
學生病 一度以為我的上下半身會分開 但是也是靠我媽支撐與問道場的人才撐過來
但是我是在家裡練喔 只是我媽是在道場 她也是幫我問道場的人喔
我沒有付錢去上課 但是練甩手功救了我 身體的毛病清除了
後來練到沒有去在乎時間後 我的身體有了變化 內容不多說
以免被不知者認為是怪力亂神 總之 「我醒了」從我出生到現在睡了20幾年
因此我下決心去道場練 我媽幫我先付錢 其實我一開始也很猶豫
但是因為要控制源源不絕的能量 所以得去 因為目前能確信的都是這邊來的
或許可能是我個人的靈性體質 但那不是重點
重點是 道場的環境 有助於練功最難的竅門 「鬆」
除了問問題外 一定要把握機會去求得鬆的法門 因為不鬆
練功練一輩子 都是在練體操 環境有幫助外 一定不要浪費錢
去問 與分享 花錢花在刀口上 我承認貴 但是做什麼都要仔細考慮過
那麼沒有什麼決定是絕對的標準 他們都很有愛心
但是 也都是人 不是每個人都像師父的修為夠深 就我觀察
李鳳山師父是個正直傻氣的青年 他很單純 表達能力不等於否定他的慈悲
若是這樣 耶穌也不是故意的 新世紀的奧修也被很多人誤解
如果懷疑 但是有心 那麼就去挑戰梅門 真金不怕火練
真的會留下來 會成為你由內心生出的「信任」
相信是別人說的 還不是自己生出來的經驗
我非常的叛逆又不喜歡照別人的話做
所以我這些挑戰的經驗都是自己創造的
沒錯 梅門確實貴到爆 我是擔心過如果要繼續學的困難
因為我喜歡練功 我很享受又開心
但就把身體顧好的甩手 是不用錢的
金錢也是一種考驗 如果你能有錢去 又能過輕鬆生活
那你就是高人了 因為練氣功會產生慾望的變化
開銷也會有變化 這是很巧妙的變化
總之練甩手的好處 已經超越金錢的價值
很多忙碌的有錢人 卻在晚年用大筆鈔票一不一定會好的癌症
這當中的問題很容易懂
甩手功不只練好身體 還能養成穩固的好習慣
去看看精華區吧 總之 我說這麼多 是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健康有提升心靈深度
練功是一輩子的事 身體好不只是肉體 像我現在換勁的部分 已經不是肉體了
希望有興趣的人給自己一個機會
有普傳的時候 可以去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74.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