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戰爭過去了嗎? 台灣會受到什麼影響?】
週一油價大漲,汽油漲2元,柴油漲2.2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排隊加完油了?
最近兩個月,大家加油應該很有感,但大家或許會有疑惑,為什麼聽說原油當期期貨都跌到負值,我加油卻沒跌這麼多呢?而在兩個月的低油價過後,油價會漲回來嗎? 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 要知道背後的故事,就要說從世界能源三大角力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之間的愛恨情仇說起。
1. 沙烏地、俄羅斯、美國三方角力形成的油價崩跌與金融危機
3月6日,武漢肺炎已從中國擴散席捲世界,全世界經濟急凍,油價需求大減,但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卻未能就延續減產達成協議,俄國堅持「我要增產」,引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
於是在三天後,第二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發動了「油價戰爭」,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價,並擴大增產,沙烏地阿拉伯聲稱這種七傷拳招式,是為了懲罰俄國拒絕配合減產。
那俄羅斯又為什麼不願配合減產呢?這就要說到美國的頁岩油。美國因為頁岩油,直追OPEC會員國產量,甚至「超俄趕沙」,重登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認為,每次減產,都讓美國的頁岩油搶佔市場客戶,俄羅斯對此非常不爽。
因此,這看似沙烏地阿拉伯對俄羅斯的報復行為,衝擊最大的卻是美國頁岩油。 早在2014年時,產油國就曾經透過增產,想以破盤價打死頁岩油,但頁岩油最後靠著借貸生存了下來。
這次油價戰爭,雖說起因是俄羅斯不想減產,但沙烏地也跟進,除了是兩生產國角力,其實背後是順便想藉機打死頁岩油,也想逼各國重回談判桌。
2. 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選在武漢肺炎時機點出手
因武漢肺炎,全球石油需求明顯降低,航班不飛了、貨運減少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此時大幅增產,讓油價暴跌態勢遠超過2014年,頁岩油因為需要技術與設備投資成本較高,對於許多靠著融資生存的中小型廠商,立刻造成壓力。 兩國在此時間出手,看似非常完美,可以讓美國頁岩油廠商壓力暴增。
但一個月後武漢肺炎疫情擴大,美國進入準戰爭狀態,政府權限擴大,聯準會丟出無限QE,美國並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運用外交、軍援等手段條件多方施壓。
美國政府注資能源業,甚至揚言最後不排除祭出「石油關稅」等手段。 而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只靠著外匯存底打石油戰爭,對照美國整體金融實力與外交影響力,這場油價戰爭,時間拖得越長,就越是捉襟見肘。沙烏地阿拉伯眼看自己收入大減又被施壓,俄羅斯境內的能源公司巨頭也群起不滿,因此兩國內部的壓力並不小。
於是,到了4月,在川普直接和俄、沙領導人聯繫與施壓下,4月12日OPEC+終於通過減產協議,在5、6月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然而,由於在疫情肆虐下,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短缺,4月中油價繼續狂瀉,甚至西德州原油即期期貨一度跌到一桶-40美元的破天荒新低價。
要搶救這個危機,川普祭出擴大戰備儲油(SPR)、研擬政府入股原油產業等措施,甚至強硬表示不管國會通不通過都要買。但最後,挽救油價的還是從5月起疫情預料放緩,各州與歐洲國家研擬開始經濟解封。最終經濟復甦的態勢,才是決定油價的最大因素。
那麼,油價戰爭誰是贏家呢?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則新聞,台灣外匯存底超越沙烏地阿拉伯,躍居世界第四。原因之一就是油價戰中,沙國消耗大量外匯存底。同樣的,俄羅斯在油價戰中,也因油價快速下滑,嚴重影響其政府收入。對於石油業國有的沙、俄兩國,雖然開戰容易,但是收入短少的受傷也更直接。
相對的,美國的石油產業多半是民營,政府的角色在於如何拯救石油業,以挽救大量失業,避免石油公司失去償債能力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美國政府無法強硬要求減產,但頁岩油產業早已依市場機制「自動」減產200-300萬桶,更已有油商開始倒閉,頁岩油產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榮景。
但,這表示OPEC+勝利,頁岩油垮了嗎?這倒未必!
3. 美國頁岩油革命始末和未來趨勢
1970年代羅馬俱樂部認為石油即將在21世紀就耗盡,但諷刺的是,當時的專家學者萬萬沒想到,人類解決這件事的方式,不是透過節能減碳,而是升級挖油技術,讓石油潛在蘊藏量大增,其中開花結果的技術就是頁岩油(shale oil)。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蘊含頁岩油,但美國特殊的環境,才得以開花結果。
頁岩油開採技術,早已在1940年出現,理論上很簡單,挖一個很深的洞,直抵含有油氣的頁岩層,然後打進一種液體,造成足以打碎岩石的壓力,把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出來。
然而,由於頁岩普遍深度較深,大多公司不願意嘗試,或是試了也失敗收場,直到一位叫做喬治.米契爾(George Mitchell)的仁兄出現。
米契爾活脫是個我們在《世界末日》之類電影看到的鑽油狂人,他擁有地質學與石油工程學位,就像傳統的德州牛仔一樣,他認定那些悲觀論者都錯了,他花了20年在德州東北部的頁岩層拼搏,但這些年鑽探的成本遠遠超越收益,到了1990年代,他已經年近80,患有前列腺癌,妻子得了阿茲海默症,公司也搖搖欲墜......
這時候,米契爾能源公司裡面一名年輕工程師,想到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裂解頁岩:水。
在和其他獨立業者技術交流下,他們成功的用水沖裂頁岩,釋放巨量天然氣,而且源源不絕,勢頭不減。消息傳開後,眾多獨立業者紛紛跟進,不但鑽出天然氣,也開始鑽出原油。米契爾名利雙收,在2001年把公司以30多億美元賣掉,活到94歲的高壽才在2013年過世。
這個故事,體現了頁岩油技術會在美國開花結果的原因:一是美國的頁岩油離地表較淺,開採難度相對較低。二是美國政府對於開採頁岩油,多採取正面態度,且採油點多是私人產權土地,爭議小。三是美國能源市場競爭激烈,獨立業者眾多,形成頗富創意、大膽冒險與願意嘗試失敗的社群(甚至曾嘗試用核子裝置鑽油,相當成功,但鑽出的油有放射性不能用),孕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鑽油技術。種種因素,造就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一支獨秀。而這樣的特質,在俄羅斯、中國等同樣有頁岩層的國家並不存在。
過去 OPEC可輕鬆控制全球油價, 但自從美國有了頁岩油後,OPEC 對世界油價的掌控逐漸消退,OPEC會員國內部矛盾也不少,加入又退出的戲碼已不是新鮮事。
2007年以來,每年靠著能源產業,有一千億美元注入美國經濟,每年創造超過10萬的高薪工作機會,2016年,美國從油氣輸入國變成輸出國,大大影響地緣政治,其他能源輸出國,以能源影響、要脅其他地緣國家政治的程度開始鬆動,而頁岩油也成為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一大資本。
說到頁岩油,也要提一下頁岩氣。本來美國的傳統天然氣產量銳減,但技術突破後,有了頁岩氣這項生力軍,美國天然氣產量因此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可說是「頁岩氣革命」。過去俄羅斯常藉著天然氣這項資源,掌控其周邊地緣政治,但頁岩氣革命後,俄羅斯牌桌上叫陣的聲量仍在,卻難免削弱了不少。因此,頁岩氣重要性絕不輸頁岩油。
能源就是國家安全、能源就是國家戰力、能源就是國家保障、能源就是國際政治籌碼,這點可從頁岩油革命、頁岩氣革命的故事上,充分感受這道理。雖然頁岩油產業在這波油價戰中受到重創,但美國作為能源出口國的地位,已經是OPEC+無法改變的了!
4. 世界能源供應重組,台灣戰略態勢調整
我們把話題回到台灣,去年,台灣的原油1/3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而1/3來自其他海灣國家(大多是OPEC會員國),剩下1/3來自非洲和印尼等國。至於天然氣,1/3來自卡達,1/3來自澳大利亞,剩下1/3來自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俄羅斯等國。
因為台灣沒什麼從美國買油,所以大家加油的油價,公式中也不是以西德州原油計算,最大宗的是以杜拜原油計算。
大體來說,台灣能源的命脈,仍然是從波斯灣->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這條路線,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油路」,其中,8成的原油和98%的天然氣,都會經過南海,也是中國想要完全控制的水域。
2019年很微妙地,中國、俄羅斯、伊朗,以護油、打擊海盜為名,在印度洋和阿曼灣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在中東向來活躍,中國也一直試圖深入中東,就是想控制這條「海上油路」。
而美國開始把突然暴增的頁岩氣半賣半強迫地,供應日本、南韓、英國與歐洲。也就是,這會削弱俄羅斯、中東的優勢,俄羅斯也不能再靠天然氣勒索歐洲,這會重新創造以美國為核心的能源供應網。
這也是為何,俄羅斯找到機會就要在石油戰上突襲美國的原因。也或許是,美國開始整肅親俄、親中勢力的一個引發點。
看似是能源戰,其實早已是戰爭。
目前看起來,這場戰還沒打完,減產量並不足夠,但已經能確定,「沙俄突襲珍珠港」,忘記炸掉珍珠港的油庫,或許這就是一個注定好的命運,終究無法打垮美國頁岩油氣的崛起。
這場頁岩油革命,應會成為美國對戰俄羅斯、甚至間接對付中國的籌碼。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美國、中國,都趁油價跌落的此時,大量購買戰備儲油。台灣目前和石油以法律訂定的方式,儲備在民營機構,比如中油、台塑等油槽。
這些戰備儲油,除國防外,還可用於調節油價失衡的狀態。曾有報導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個現代超級大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石油儲備。」
美國靠戰備儲油渡過了幾次石油危機,中國則在2007成立了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未來這些戰備儲油,能讓中國在能源戰中取得部分籌碼。相較於中國,美國有地理優勢,有先天地下鹽岩洞穴可儲油,中國則必須使用價格較高、很容易在空中辨識的地上儲油罐。
那台灣在這樣風雲詭譎的情勢下要如何調整戰略?
值得注意的,中油也取得了美國頁岩氣的權益,去年以以4.75億美元(約142億台幣)購入美國路州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氣礦區三成油氣權益,每年約分得1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此案預計年底簽約,投資長達35年,預計總收入達57.6億美元(約1700億台幣)。
現實來說,台灣是能源淨輸入國,這短中期都很難改變。
但是,如果能源輸入方向從中東=>東南亞=>南海=>台灣,變成美國=>太平洋=>台灣,台灣的生命線就此劇變,也會改變台灣海上生命線的戰略。兩條路線風險不同、掌握該區域的海權勢力的國家不同,對於台灣的國防、外交、經貿傾向,從此就是滿舵迴轉的方向。這當然會影響我們的外交、國防路線,甚至海軍該買什麼武器,該做什麼演訓,其實都和台灣對外的生命線息息相關。
戰爭,從來就不只是拿槍拿砲,也不只是比誰的人多。
戰爭,早就在你我生活之間,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超前部署,就是台灣掌握命運的唯一法門,公衛醫療如此,國防外交亦是如此,資源經貿更是如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創業什麼時候可以請人、請助理?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常用的...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的推薦目錄: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高嘉瑜 Facebook 八卦
嘉瑜與財政部蘇建榮部長,就前兩會期長期追蹤的各項議題,以及財政部第三會期的重點法案,進行意見交流,重點如下:
✅貨物稅應整體改革,朝綠色稅制發展整合
雖然在上個會期末行政院針對汽機車汰舊換新補助延長提出院版草案,且該政策獲得朝野支持,在第三會期開議後就會迅速排審並通過,但嘉瑜仍要重申,汰舊換新補助政策立意良善但治標不治本,無論是減輕國人購車負擔,或是改善國內車輛車齡老化問題,乃至於最終達到節能減碳、改善空汙等政策目標,根本之道還是在於直接調降汽機車貨物稅稅率。
由於行政院先前答覆嘉瑜稱「不宜單就(汽機車)特定課稅項目個別進行檢討」,嘉瑜今天也再次要求蘇部長,財政部應就貨物稅整體稅制進行通盤檢討,並會同經濟部及環保署朝能源稅的方向進行改革,當前國際趨勢皆是朝綠色稅制整合,課徵項目多是對能源、水汙、空汙、碳稅等名目,將貨物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外部成本由企業負擔,目前的貨物稅稅率不一且將外部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對於國人來說非常不公平。
✅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將於今年底截止,至今仍未能確定是否展延!
起初為了鼓勵消費者選購電動車,政府於 2012 年 1 月 6 日起電動汽車、12.1HP 或 12.3PS 馬力以上的電動機車實施 6 年免徵牌照稅,在 2017 年再展延一次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同時還免徵貨物稅。
電動車高額的牌照稅始終是勸退眾多車主的一大主因,以特斯拉為例:按車型差異,牌照稅徵收金額可從最低1萬元到最高近12萬元!在全球推動綠能發展的趨勢下,如此高額的負擔必然會阻礙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電動車的稅務優惠政策有展延的必要性。
然而隨著 2021 年到來,對於今年年底即將到期之免徵牌照稅及貨物稅政策是否繼續展延?財政部至今卻仍在評估,無法給嘉瑜一個確切的答覆,嘉瑜呼籲財政部應考量國際電動車發展潮流,盡速確定展延電動車免徵牌照貨物稅,促使民眾購買電車誘因,以落實綠能發展與國際接軌,嘉瑜在此會期提出相關修法草案。
✅本會期應盡速通過,稅捐稽徵法第41條提高逃漏稅之罰則!
由於現行稅捐稽徵法對於有心人士透過法律逃漏稅行為,刑事處罰過低且常發生刑罰與行政罰失衡情形,嘉瑜提案修正逃漏稅行為所課之處罰數額,希望能達到遏止逃漏稅之目的。而今日嘉瑜也與蘇部長討論提高罰則之可行性與稽查逃漏稅的人力量能是否完備等問題,與部長對談後有些收穫。
除此之外,財政部新會期重點修法,也將聚焦在土地增值稅、稅捐稽徵法等修法,回應司法院釋字第779號解釋,都市計畫內案件免土增稅,而非都市計畫內沒有免稅,違背租稅公平,修法後將一體適用免稅。嘉瑜也將會在新會期中持續監督、並提出相關修法草案。
✅房地合一稅漲價歸公、囤房稅稅基稅率偏離現實 財政部須面對!
房地合一稅、囤房稅問題,嘉瑜長期關注許久,也提出許多落實居住正義的提案,其中囤房稅稅基與各縣市政府稅率執行問題,早已引人詬病。
目前看來囤房稅落實仍是難題!現行單一家戶第四屋才加重稅率,早已被公認是有名無實。最近財政部僅公布個人全國總歸戶,而未公布家戶總歸戶的情況來看,財政部仍是避重就輕。不只提高稅率而各縣市房屋稅基偏離實際市價,原因出自評定現值之計算,雖有一套看起來完備的公式,但和現實卻完全脫鉤,根本是各縣市自由心證。
嘉瑜也趁著今天之機會,向蘇部長提出除了盡快研議囤房稅稅率外,也要求財政部在新會期,盡速通盤檢討現行的房屋稅基(即房屋評定現值)過低等問題,盡速研議變更房屋現值評價方法;另外,關於評定房屋現值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嘉瑜也認為專業性並不足夠,翻開房屋稅條例,專家學者組成不超過一半,甚至地方民代也能成為委員,評價委員會做出的評定專業性是否足夠?令人存疑。
✅自用宅勾稽 落實包租代管 釋出空屋抵稅
依照房屋稅條例,「房屋無出租使用」、「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三戶以內」才能適用自住房屋1.2%稅率。但是,實務上只要房屋合計未滿3間且未被查到出租,即會被判斷為自住房屋,稅捐稽徵機關並無法有效勾稽。
嘉瑜曾在質詢時要求財政部應研議其他有效勾稽方法,同時,應輔導房東加入包租代管計畫,讓其房屋能適用公益出租人適用之稅率,降低租屋黑數。
今天也向財政部強調嘉瑜的主張,認為包租代管政策應由財政部與內政部,共同研擬相關政策誘因,促使房東能將其所有之房屋出租、並能優惠抵稅。
另外,也應訂落日期間,若逾期仍有逃稅狀況,應予裁罰,蘿蔔與棒子兼施。高房價問題真的是台灣人的噩夢,解決高房價問題當然也不是單憑房屋稅改革就能達成,需要跨部會共同努力,方能達成。嘉瑜在立法院也會持續關注房屋稅、土地稅法規不合時宜之處,落實居住正義。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台電阿凱 Facebook 八卦
鄉民shrines在兩年前(2014年)在PTT寫的文章,
現在來看,真的是有神快拜,以下為全文,
不要問阿凱電業自由化,阿凱立場中立。
---------------------------------------------------
民營化?我笑了...台灣什麼都想抄,
沒那個屁股也沒有那個警覺性,
只想抄那個表面,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台灣人有些民眾和官員腦袋根本還沒update,
拿些舊資訊說嘴,
英國電力公司1990年民營化,
當初還被認為是世界各國的先驅和典範,
結果從2000年以來,電費已經加倍,
英國歷年來電費走勢:http://ppt.cc/nbLT
民營化到一半的日本人大驚,
調查並做了篇詳細分析報導,
才發現現實完全偏離初衷,
對民營化的發展大踩煞車並重新全盤檢討,
請問台灣有嗎?是台灣比日本厲害?
還是我們的公務人員最優秀?
歪國人比較笨?
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英國的電價為何十年倍增
不想搜尋的就看我整理的重點:
1.你以為是英國人競爭企業不夠多嗎?
真相:英國的能源企業足足有6間,英國戲稱六巨頭。
2.你以為六巨頭都由本土企業依靠地利優勢壟斷嗎?
真相:英國的本土企業只有英國天然氣和南蘇格蘭電力公司,
其他則是法國、西班牙、德國企業,在英國賣電生意賺爽爽,
連別國都來分一杯羹。
3.你以為他們不敢漲價嗎?
真相:六大巨頭公然聯合漲價,拿不漲價就斷電威脅,
(還沒民營化台電就敢靠政治關係硬漲了,憑什麼民營化後他不敢漲?)
(中油和台塑二個有因為互相牽制油價就下降嗎?)
4.你以為政府有用嗎?
真相:英國政府一點辦法都沒有!
首相只能講屁話叫人民更換不漲價的企業,(練蕭崴功力跟馬桶有得比)
但是六巨頭操控英國九成以上的市場,人民根本沒有選擇權。
5.漲價怎麼決定的?
六巨頭聲稱電價計算機制很複雜,(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但計算機制並未透明,(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漲價只是反映成本:(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1)為了執行政府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需要成本
(2)改造和汰換輸送電力和天然氣的網絡,需要成本
(3)國際主要市場大漲,所以調漲反映成本
(有沒有覺得似曾相似?)
6.你以為英國官員比台灣笨?
真相:讓我們看看1990年英國官員喊出什麼口號
(1)創設可以設定合理價格的現貨批發市場
(2)零售部門採用競爭機制,增加消費者選項
(3)分離輸配電部門
(4)分離發電和零售部門
(5)對殘留有壟斷現象的輸配電部門採取合理價格的規制
(6)將國有資產出售給民間投資者
要喊口號很漂亮,新聞什麼分割台電...ooxx,全部抄英國,
抄別人20幾年前的東西就是台灣現在進行式。
自以為滴水不漏,結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創造出所有選項都是貴死人的市場,消費者怎麼選都一樣
(2)創造出競爭者不競爭的市場
(3)(4)利用民營企業常用的水平和垂直整合的方式又變成多能工怪獸
(5)不漲價就斷電
(6)不用解釋
7.天龍人公務員和電廠附近居民還以為有電費補助?
真相:民營化後,廠家眾多,
自然電廠不再受到國家要求保有餘裕電力的限制,
發電量與電力消費失衡變成民營企業的"獲利問題",
發電過多,那多餘的電力必須以低價在一級市場販售,
如果短缺,就必須出高價購買,
因此最終電力企業業務模式逐漸變成
不在一級市場交易,自己生產的電力全部由自己的客戶消費,
因為企業只需要剛好滿足自己的客戶即可,若客戶數沒有增加,
新建發電廠沒有意義,對再生等新能源的發展也是一大打擊。
8.你以為民營化後台灣會跟英國一樣,有10年的蜜月期?
真相:英國最初憑藉境內北海出產的豐富燃氣,
火力發電勢頭旺,
讓許多英國國企和外企爭相投資,
確實創造10年榮景,
隨著英國國內資源逐漸枯竭,
英國現在陷入必須進口能源的窘境,
所以英國有蜜月期是因為當初有資源,
完全沒有資源一開始就靠進口的台灣,
根本不用幻想有什麼蜜月期。
------------------
千萬搞清楚一件事情,民營公司是要賺錢的,
所有一切追求利益的事態都必然發生,
請問政府的對策在哪裡?
中油現在還沒完全民營化,政府就已經連"黑箱的計價公式"都沒皮條,
民營化後還用講嗎?
這個政府只要認為(應該)是好的,一向都是先幹了再說,
自以為幹了以後事情(應該)慢慢會往好的的發展,(Z>B)
從服貿之後還有人相信這種邏輯?拜託別鬧了。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9748787.A.37B.html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評價
創業什麼時候可以請人、請助理?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追蹤我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高質感滾輪水壺
✨ MOBOT官網 👉🏻https://www.mobottaiwan.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出國上網會用的WIFI分享器
✨下面連結點入有特價+8折+寄件免運
✨http://globalwifi.com.tw/?pr_vmaf=QOLAdV1Gk5
来台湾租借WiFi 优惠连结:https://www.wifi-rental.com.tw/?apply_coupon=ashlee10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我今天忘記帶相機
有帶相機啦 忘記帶到記憶卡
我們現在來到這個拍攝景點
結果這邊有一個劇組在拍古裝劇
剛好抓緊他們放飯的時間
趕快利用時間來拍一下
這裡滿漂亮的
滿有感覺的
現在是中午12點20分
完全沒有人
因為不會有人像我們一樣這麼傻在這時間
我裡面是穿比基尼
想說等一下直接在這邊曬太陽
因為完全沒有時間去渡假
沒有時間去海邊
就直接在這邊曬
還帶了防曬油跟助曬油喔
終於到家了
快累死了
曬完太陽就有一種非常睏的感覺
如果你有看過 Tao 的Vlog86的話
我是想要延續這個話題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也沒關係
我就在這邊簡短的講一下
Tao 的Vlog86在講什麼
他裡面提到說我們最近壓力很大
公司的部分讓我們壓力很大
因為當計劃沒有趕上變化的時候
那種壓力是一點一點慢慢累積的
Tao 的Vlog裡面還有提到說
關於一些國外的健身youtuber
不一定是健身youtuber啦
可能不是做健身的
也可能不是youtuber
反正就是一些網路上有影響力知名人士
他們是如何用他們的知名度去打造他們的品牌
或是產品
他說大部分的人是
一開始都花很多的時間跟精力
繼續的做內容
繼續增加粉絲量 增加粉絲的忠誠度
然後增加產品的曝光度
這個時候他們賣的產品
因為沒有花很多心思在上面
所以可能也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
但是因為他粉絲多粉絲忠誠
所以大家還是會為了支持而去購買
在很短的時間他們公司的資本額
就累積的愈來愈多
那這時候他們有足夠的資本額
再去聘請一些專業的人士
好比說設計師 顧問等等
就是這個時候再來優化公司內部
他們公司就運作得很順利
但是我們的狀況剛好是相反
我們是一開始就花很多時間在顧產品面的部分
因為
如果有在追蹤我們應該知道
就是我們其實對產品要求標準是比較高一點的
當你要求高的時候
在很多細節上覺得不行的時候都要打掉重練
所以也會花掉很多很多的時間跟精力在上面
Tao 的部分在影片也有提到
他最近甚至覺得自己做內容
所謂做內容就是可能做影片啊
貼文啊 或是分享一些東西
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這個時間了
他把他的時間全部投入在產品上面
也因為我們是這樣反過來
所以相對辛苦一些
Tao 也提到當你畫出一個設計圖
他只是一個藍圖
從藍圖到產品真正生產出來的時候
這中間的過程是非常繁瑣而且耗精神耗時間的
非常的
說複雜也不複雜
就是非常多的問題要去解決
你才會一步一步的往前
愈來愈接近你滿意的成品的目標
有一點是他在Vlog裡面漏講的
就是其實我們大概從2018年就是今年開始
我們的生產流程有一些更動
以前我們配合的大部分廠商都是所謂的成衣廠
就是你把設計圖給他
跟他說希望做成什麼樣子
成衣廠會用他們那邊的資源
去把你要的這件成品的所有材料拼在一起
中間的過程中
假設
比如說衣服的標籤或是一些輔料
繩子 拉鍊等等
這時候成衣廠就會去搜集一些資源
問我們喜歡哪一種
如果不滿意的話他再去找
之前的方式比較是偏向這種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對那個成衣廠就好了
但是這也有缺點
缺點的部分就是成本會提高非常多
這些原料其實價格是非常不透明的
因為成衣廠說多少就是多少
你能怎麼樣
你覺得太貴那就拿差一點的
可是差一點的又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
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他合理的價格是多少
而且你再編列預算的時候也會不精準
因為你可能就只能算出這個款式
從沒有到生產出來是多少錢
你不會知道它的細分
比如說它布料是多少 輔料是多少
加工是多少 印刷多少 包裝是多少
你不會知道
成衣廠就報一個價格給你
他說多少就是多少
我當時就非常不滿意這樣的狀況
所以女裝的部分我就自己去找
就等於說自己去找面料 自己去找輔料
然後再請加工廠幫我把這些東西拼起來
自己上印刷 自己上包裝
這個時候呢
事情就會變得很複雜
因為你要跟每一個不同的窗口對細節
每一個窗口都需要磨合
所謂磨合就是工廠必須要知道我的標準在哪裡
我希望的品質在哪裡
我也要他們提供給我的東西是我可以接受的價格
反正中間有各種問題要處理
所以就算這樣子的做法讓我們成品的成本降低
但是 就非常的勞心勞力
就是非常的耗費精神
覺得每天都快要爆炸這樣子
這也是為什麼女裝的生產速度這麼慢
女裝出新品的速度這麼慢
就是原因在這邊
這段過程中我們有
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有些時候就會覺得說
這個成衣廠開這樣的價格是不合理的
或是說這些成衣廠變得比較沒有彈性吧
他說多少就多少
他說怎樣就怎樣
我們感覺當然是不太好
就覺得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做
自己做也就符合了我當初希望陶可以自己去摸索
因為不但我們可以更掌握這些東西
更了解這些東西背後是怎麼運作的
也不至於說我們未來找加工廠的時候被騙錢
就變成我找加工廠是我想要給你賺多少錢
我覺得這個單我願意讓你賺多少錢
而不是你說多少就多少
但是當我們現在真的這樣做的時候
我看 Tao 的壓力大到我都覺得有點心疼
也因為我們的生產流程改變
就像我剛才提到的
其實你用這樣的方式的話
尤其是在我們現在還不熟悉的狀況下
這個時間是拉得非常的長
貨期會拉得更長
你想像一下
只要布料輔料或是任何一個方面
一個小問題
整個產品上市的時間都會拖延
拖延會怎麼樣呢
拖延的話就變成我們的資金回收變很慢
而且像我們現在這種方式的話
我們開發一款面料
開發出來的時候就要先把貨款給布商
這件衣服設計出來了
我們希望它上面有
假設有logo
假設有鬆緊帶
那你就要把logo跟鬆緊帶先做出來
做出來也要先把貨款給別人
最後再把這些東西全部給加工廠
給他們加工費用 給包裝費用
最後拿到成品的時候
我們才可以將這些花這麼久時間投資的資金回收
當資金回收的時間相對變慢的時候
經濟上面的壓力絕對是有的
而且我們要付出去的成本跟相關的費用不斷提高
好比說開發的成本 開發的費用
因為我們預期在2018年的下半年
是有很多產品要出來的
還有一些薪資的部份
其實很多人說我們生意這麼好我麼銷量這麼好
一定賺超多錢
我們生活都是靠 TAIGER 在養
我跟你講 完全沒有
我跟 Tao都是領最低薪資
我們兩個平常的生活是我們自己額外的收入去負擔
他的車也是他自己買的
我覺得
看東西不要看表面
剛才講到薪資就呼應了 Tao 的Vlog裡面有提到說
其實他想要再請一個算是廠務助理
幫助他去對這些不同的廠商
但同時他又覺得我們公司都還沒有賺那麼多錢
這樣一直請人會不會擴張得太快
心裡有很大的壓力
這個部份我是有用一個小公式去計算
就在這邊跟你們分享
如果你們也是自己創業
或是以後你想要創業等等
我覺得這可以給你當作一個參考
之前我有一個影片講說創業要花少錢
裡面有提到毛利率的部分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
不記得的話你可以回去看
或是你還沒有看過的也歡迎你回去看
假設我現在要請一個人
他一個月的薪資要給他兩萬五
那我們來算一下年薪資的話就是
兩萬五台幣乘以十二個月
一年我要給他三十萬
你要怎麼算今天請這個人
會不會擴張得太快
或是你請這個人他可以帶給你多少值得的投資呢
這個時候你就用他的年薪資三十萬
去除以你們公司的毛利率
假設我們公司平均下來的產品毛利率是30%好了
那你就用三十萬去除以30%
這樣算下來是
一百萬
也就是說你每個月花兩萬五請一個人
一年你要花三十萬
這一年當中這位你請的人
可不可以為你的公司營業額帶來一百萬的效益
如果可以的話那這個人就請
我們來算一下一百萬除以十二個月
等於他一個月可不可以幫你多賺83333
這個公司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其實這種擔心或是焦慮
這種不確定性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你們想像一下
人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要活下來
那我們要活下來大腦就會產生一種保護機制
對危險或是潛在不確性的東西
我們就會產生擔憂 產生焦慮
可能會損失的東西比我們獲得的還要更敏感
雖然說我也是這樣子的人
我跟 Tao 比起來會更容易想到一些負面的東西
可能想到一些事情最壞的打算
他每次都覺得我這樣太負面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人格的特質
我自己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更有安全感的
因為我可以把所有事情最壞的打算都先想到了
當真的發生的時候我早就已經想過會發生
所以我早就已經想過應對的方法
對我來說是這樣
但對他來說他真的比較樂觀
我覺得我們之間就是有一點互補吧
我也可以從他那邊學到
就是做就對了
確實啊
你沒有做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這就是我今天這集的分享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如果你還想要看什麼其他可能關於創業
關於生活 關於健身
關於營養 關於飲食
關於愛情 等等
就是各種你想要知道的事情
都在下面留言給我
留言告訴我你想要知道什麼
我這邊也可以有題材回饋給你們
那我想今天的Vlog就到這邊
我現在超級累
只想趕快洗澡然後睡一下
等一下還要開會
所以我們下次見
peac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Inefbgd1tY/hqdefault.jpg)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評價
“2019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5.4%”
“2018國內生產總值高達3472億美元”
“人均生產總值高達1萬零7百美元“
這些句子是我們常在新聞或收音機聽到的
但是我們真的了解國內生產總值代表什麼嗎?
它對我們的經濟會帶來什麼影響?
它的成長與下跌會對國家帶來什麼?
它對國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聯呢?
這一集,
我就讓大家了解國內生產總值,到底是什麼
它是否一直在影響人民的生活
或對國家經濟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更多相关影片】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你的投资风险
https://youtu.be/YF63sqM4d-M
✔️懒人投资术 - 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
https://youtu.be/pubYLOv7r1U
✔️股票起起落落还可以赚钱?
https://youtu.be/wgP9CBNu_mM
【🙋♂关注我们,以获取更多理财知识💰】
Spark的FB▸ https://www.fb.com/sparkliang/
Spark的YouTube▸ http://bit.ly/sparkliang-youtube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Icon credit to : https://www.flaticon.com/home
#gdp #計算GDP #国内生产总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T41yXqQutw/hqdefault.jpg)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連漲五年的基本工資,明年可能要凍漲?
2016基本工資調漲1.5%的提案,被工商團體以「經濟成長率低迷」為理由,全力封殺,但同時勞工團體喊出的訴求:是26K,並呼籲勞動部制定出一個公開透明的計算公式,讓基本工資能夠真的保障勞工生活,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應該制定的是一個「參考用公式」,做為審議會協商時的依據。因此工資審議會決定,將2016年的調漲問題延到11月討論。其實台灣早在1988年就開始調整基本工資,但在1997至2007,曾因為亞洲金融風暴與大量產業外移,工資凍漲長達十年。面對工資到底怎麼算、需不需要參考公式,勞、資、學、政四方,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目前台灣主要參考的指數有三個:消費者物價指數、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但對於參考指數的採用,還是有很多爭議,到底基本工資應該要怎麼算?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作法。
在全球工時最短的法國,是由法定最低薪資委員會(SMIC)決定薪資調整,在每年1月與7月都會舉行工資調整的會議,除了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最低所得者購買力以及政府年度經濟報告外,只要通膨在一年內超過2%,政府就會馬上啟動調整機制,招開調整會議,就算經濟再不景氣,最低薪資還是必須依法參考物價指數調整,除了法律規定之外,法國更是經常性的發起大罷工,與資方進行薪資調整的談判。
而在韓國,最低工資則是由最低工資委員會制定,從2011年開始,近五年來的最低薪資調整,每年都超過5%,2016年的漲幅更高達8.1%,創下五年來新高,這樣的數字也不禁讓人好奇,到底韓國是怎麼算出來的?根據韓國最低薪資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韓國最低薪資主要參考的指標有三個:勞動生產力和利潤分配的比例、勞工生活開銷與比較性勞工薪資,2005年更加入所得分配比率,並且在每年的調整會議上,檢討上一期的計算方式。這些以勞工為主的指標,加上發達的工會組織,讓韓國就算受到MERS疫情的影響,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還是爭取到一定程度的調整。
當然,基本工資沒有完美公式,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但在台灣參考公式不明,勞資雙方認知落差的情況下,要確保基本工資能夠真的保障勞工生活,我們仍需要檢討與協商,現在勞動部已經著手擬訂基本工資的參考公式,能否在11月的審議會,提出兼顧勞工權益及企業成本的方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peHllF6c8s/hqdefault.jpg)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 在 【實用成本表完整教學】餐飲業「成本計算」的必備工具 ... 的八卦
如果您支持sandy的創作,別忘了按讚給我鼓勵喔!! 今天的主題可以學到什麼: 1. 餐飲業「 成本計算 」實用『 公式 』 2.「 成本 表」的組成架構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