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人 高雄魂 高雄立場】
我是正港高雄人。
除了旗津跟小港,舊高雄11個行政區我住過9個。在鳳山讀書、大樹當兵。大學推甄的時候,我有兩個選擇:「高雄大學」vs「北部私立名校」,我也毫不猶豫的留在高雄。
這輩子,除了出差跟擔任幸福路上製片的時間,我一生都在高雄度過。有人問「住在高雄就叫做正港高雄人?」我當然說不是。
八八風災時我屆退,分庫長讓我們自己選要不要去支援,一句當然要,就去了大樹、六龜、美濃、龍泉等地救災,做我可以的事情,為了高雄,其實很幸福。
幾年前,前公司因人力成本原因,找我去中國創一個同質的團隊。我說「這樣是跟高雄團隊競爭,我沒辦法同意」,就放棄了去中國的機會,因為這不是我要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堅持「讓高雄好,我個人才過的好」的價值觀。我認為這是身為高雄人的基本,高雄人自我的驕傲。是一種打從心裡認同高雄就是我們的母土,不管她有多少優點和缺點,我都愛她,願意用我的方式為高雄打拼。
從小到大我做過很多工作。退伍後,跑到地方壘球協會當總務,成為少數可以領薪水的大學壘球員。後來進了電影公司,成為第一號高雄員工,做出魏德聖導演的《KANO》這部戲,讓我相當有成就。近期,擔任《幸福路上》的製片,看完劇本後決定一定要把它生出來,真的很辛苦,但大家協力還是完成了。
但身為一個正港高雄人,這次我要應徵一個人生中特別的工作。
這個工作,要跟34萬人面試。要有至少15000人,願意在11/24走出來蓋給「陳柏惟」,我才能錄取。這個新工作叫民意代表,是高雄三民區的市議員。
以前的工作經驗,讓我學習到「補位」的概念。團隊不是英雄主義,覺得非自己不可。而是每一個位置都有人,團隊才能有效運作。因此,大學的時候我去練投手、體育協會做總務、在電影公司做PM、幸福路上時又變成製片。團隊中,哪裡有空缺,我就補位。這些補位的經驗,讓我清楚的認識團隊應該要有的面貌。
而市議會也是一樣。我們缺的到底是甚麼?
是傳統的地方樁腳政治?是有背景的金權政治?台北觀點的在野政黨?
還是,我們最缺的,是高雄立場的年輕頭家,是把問題放在心上,抽絲剝繭地解決的民意代表。
高雄立場不是一刀切、高雄立場不是媳婦命。不是中央要的我們都給、不是別人不要的我們都吞。而是勇敢爭取、冷靜溝通的性格。高雄立場不是喊什麼「拚經濟」,但不知拚到誰口袋的經濟,而是建立市民與市府的互信,在現況找到最好的平衡。高雄立場是站在「高雄」的立場,權衡得失、榮辱與共、性格堅毅的城市風格。國際知名的城市,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要以身為高雄人為榮,我們要落實社會福利、追求公平正義、邁向以人為本、實踐生態民主、城市共存共榮。
我們是我們,驕傲的高雄人,那個人稱熱情的城市。
(如果你都看到這裡了,下面是捐款連結,讓我們一起打拼。如果你的伴侶沒有在旁邊,多按幾個零也是可以接受的,感恩)
線上捐款:https://donate.spgateway.com/chenpowei/chenpowei2018
(可用信用卡/ATM/超商繳費)
戶名:107年高雄市議員擬參選人陳柏惟政治獻金專戶
銀行:016高雄銀行 三民分行
帳號:203102063390
—
基進黨高雄市議員參選人:
三民| 三民惟新 陳柏惟
鳳山| 鳳山李雨蓁
左營楠梓|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前鎮小港| 陳信諭 醫師
旗津鼓山鹽埕| 洪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還記得突尼西亞嗎? 九年前,這個位於北非的小國,有一個賣水果的小販,為了抗議當地政府的貪腐及剝削,在廣場上自焚,結果引發了突尼西亞人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這就是阿拉伯之春的起頭。 九年後的現在,有多少地方出現了大規模抗爭呢? 光是在亞洲就有香港、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
生態民主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氣候變遷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重點,早在2017年,我們準備競選市議員時,我們的市政政策就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也積極關心 #重工業轉型、 #綠色交通發展、 #生態民主、 #生態正義與 #生態經濟 的治理目標。
👉2000年代之前:
從1960年代起,台灣在威權體制下,追求經濟成長,犧牲環境、健康、勞動權益,產生出高耗能、高排碳、高污染,耗損空氣、土地、水資源的「 #高碳產業」,並和特定企業與政治利益團體,組成了 #高碳社會複合結構。
👉2000年以後:
特別是近4年,政府大力推動「 #低碳經濟」,包含綠色能源、破除特定產業壟斷優勢的改革,但在轉型過程中,舊有的利益團體對改革設下重重障礙,包含行政體系,舊有法律限制,從上而下的決策模式,都讓我們實現減碳目標,達成低碳社會有很大困難,這是一種「 #結構性路徑依賴」。
我們認為高碳社會規避社會責任的體系,加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衝擊下,城市遭受災難頻率上升,而受災最嚴重,最慢復原的,往往是城市中社會資本最低的弱勢族群。
因此,台灣基進在「 #社會自由化」的黨綱之下,就主張加速產業轉型,推動綠色城市基礎建設,促進國土平衡發展,鼓勵公民參與相關議題,來解決「高碳社會複合結構」,對減碳目標的阻礙。
我們也特別強調,減碳並不是為了道德理想、或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是為了破除舊有無視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的低效率經濟體系,避免這些成本轉嫁在國民身上,從「國民的福祉」出發,是我們強調低碳轉型的理由。
我們從解決自己的問題出發,接下來是進一步和 #國際接軌,台灣雖然在國際上屢遭打壓,但在目前國際局勢的發展下,台灣最大的外交武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價值,除了自由、民主、還包含對 #永續發展等進步議題的成果,也可以是我們輸出經驗,發展外交的破口,這就是我們說:「Taiwan can help」的國際定位。
最後,感謝由「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 及「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的邀請,開啟我選後第一場「2020 氣候緊急關鍵年,NDC 氣候治理 6 元素缺一不可」座談會,分享我的看法,3Q,一起努力!
生態民主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氣候變遷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重點,早在2017年,我們準備競選市議員時,我們的市政政策就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結合,也積極關心 #重工業轉型、 #綠色交通發展、 #生態民主、 #生態正義與 #生態經濟 的治理目標。
👉2000年代之前:
從1960年代起,台灣在威權體制下,追求經濟成長,犧牲環境、健康、勞動權益,產生出高耗能、高排碳、高污染,耗損空氣、土地、水資源的「 #高碳產業」,並和特定企業與政治利益團體,組成了 #高碳社會複合結構。
👉2000年以後:
特別是近4年,政府大力推動「 #低碳經濟」,包含綠色能源、破除特定產業壟斷優勢的改革,但在轉型過程中,舊有的利益團體對改革設下重重障礙,包含行政體系,舊有法律限制,從上而下的決策模式,都讓我們實現減碳目標,達成低碳社會有很大困難,這是一種「 #結構性路徑依賴」。
我們認為高碳社會規避社會責任的體系,加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衝擊下,城市遭受災難頻率上升,而受災最嚴重,最慢復原的,往往是城市中社會資本最低的弱勢族群。
因此,台灣基進在「 #社會自由化」的黨綱之下,就主張加速產業轉型,推動綠色城市基礎建設,促進國土平衡發展,鼓勵公民參與相關議題,來解決「高碳社會複合結構」,對減碳目標的阻礙。
我們也特別強調,減碳並不是為了道德理想、或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是為了破除舊有無視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的低效率經濟體系,避免這些成本轉嫁在國民身上,從「國民的福祉」出發,是我們強調低碳轉型的理由。
我們從解決自己的問題出發,接下來是進一步和 #國際接軌,台灣雖然在國際上屢遭打壓,但在目前國際局勢的發展下,台灣最大的外交武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價值,除了自由、民主、還包含對 #永續發展等進步議題的成果,也可以是我們輸出經驗,發展外交的破口,這就是我們說:「Taiwan can help」的國際定位。
最後,感謝由「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 及「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的邀請,開啟我選後第一場「2020 氣候緊急關鍵年,NDC 氣候治理 6 元素缺一不可」座談會,分享我的看法,3Q,一起努力!
生態民主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還記得突尼西亞嗎?
九年前,這個位於北非的小國,有一個賣水果的小販,為了抗議當地政府的貪腐及剝削,在廣場上自焚,結果引發了突尼西亞人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這就是阿拉伯之春的起頭。
九年後的現在,有多少地方出現了大規模抗爭呢?
光是在亞洲就有香港、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更何況還有歐洲、非洲。
這些抗議也許散布全球,但抱怨其實是很類似的,就是為什麼我的生活越過越爛?錢都到哪裡去了?政府究竟在搞什麼鬼?但為什麼全球都在氣氣氣氣氣啊?
很多專家己經說了,這是全球化、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三者加在一起引發反作用力。它導致受過教育、繁榮發展的大都會區,和落在後面的農村民眾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衝突越來越嚴重。全球化強調的地球村概念,我們大家都是地球人,這就讓很多人感到自己的民族文化正在被剝奪。
反彈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民粹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在中歐和東歐,它以民族主義鐵腕人物的形式出現,像是匈牙利的奧班、俄羅斯的普丁、波蘭的法律正義黨黨魁卡臣斯基。在拉丁美洲,則是以粉色浪潮的形式出現了一群左翼經濟民粹主義者,像是委內瑞拉的查維斯跟馬杜洛。在美國是川普,在英國是強生。在中東是穆斯林極端主義。在中國是習近平日益增長的威權主義。在印度是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
但這些民粹啊、極權啊靈不靈呢?很不幸的,它非常不靈。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公布的數字,全球經濟現在正在全面走緩當中,目前的成長率是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成長最緩慢的時候,以智利為例,1990年代是6%,2000年代是4%,過去五年只剩下2%。傳統上最富有的G7國家,這十年的成長率是前20年的一半,德國這個歐洲的經濟引擎,以德國央行的估算,己經進入衰退了。
而民粹政客帶來的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腐敗。
比如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被指控試圖操縱選舉。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在國民連生存都有問題的時候,給了一名比基尼模特兒1600萬美元。在美國,川普脅迫烏克蘭的行為,很多人也都認為是貪腐。根據全球清廉指數的數據顯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覺得腐敗正在抬頭。
所以我們就看到反民粹反極權的反抗勢力,像是香港跟印尼的中產階級,上街抗爭保護原有的自由與民主社會。
但現在全世界抗爭這麼多,我忍不住要想,已經風行了七十年的全球化,是不是要玩完了?
這麼大的問題要去問誰?一定要找個大師級的來問問,於是我們就找到了上星期到台灣來演講的債券大師Dan Fuss。
但大師講課都是從盤古開天開始介紹,他講了美國共和黨的生態,民主黨的生態,還講到英國跟西班牙,順便把上次美國選舉結果也分析了一下,但很貼心的我幫大家把重點劃出來,基本上來講,Dan對全球化的未來還是頗樂觀,他也覺得中美兩國不可能全面決裂,兩國將來無論如何,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必須找到共識。
你同意Dan的說法嗎?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生態民主 在 20150418「與大自然和解」研討會-- 生態民主 - YouTube 的八卦
20150418「與大自然和解」研討會主講人:Klaus Bosselmann/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環境法中心(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Law)合辦單位:台灣地球憲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