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數字的魔咒】
(本文為杜書伍先生2013年交通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內容)
不能免俗的,還是先恭喜在座畢業同學順利畢業!畢業後,在座大部分人將進入職場或繼續唸書,但都可視為「生涯的重大里程碑」。爾後,即將面對的就是「自作自受的生涯」,也就是你所有的決策判斷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你都得自己承受。
在座的同學雖然以相近的成績進了交大,今天也將同時起跑,開展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式的「生涯長跑」。根據過往的經驗,長跑的結果將會是「南轅北轍」甚至「天差地遠」,套用一句流行用語來形容:「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雖然每個人的職涯歷程將會「南轅北轍」,但人人都要經過相同的年齡歲月,而且年齡數字對於生涯抉擇,像是「魔咒」一般,當下會帶給同齡者相似的心理、生理的影響,而不自覺的做了重大決策,指引到迥異的生涯方向。往往年齡數字到來、時光流逝,恍然驚覺年齡帶來的意涵時,失去的再也喚不回……
人生中「千金難買早知道」!此時此刻提醒大家了解「年齡數字的魔咒」,對大家應該有幫助!
像今天大家畢業20來歲,這是年齡的第一個魔咒。有些人想「還年輕慢慢來」,有些人要尋找「人生的無限可能」,有些人則是「要玩趁年輕」……;但也有人選定方向、開始埋頭苦幹!一晃過了25!心想:還是20幾,不急著做決定。漸漸到了28,有人開始感知30快到了,而趕快定下心,專注在職涯的道路上;但有的人還沈迷在2字頭,繼續自我洗腦:「人生有無限可能」。
30到了!這數字對所有人都是震撼,没有人再敢說「時間還早!」時間開始在心理產生急迫感與壓力,這是年齡的第二個魔咒。對30之前就已經選定職涯全力投入者來說,職涯已經略具基礎、甚而已是組織的幹部,正要快步向前邁進;有人在此時則是被迫死心,開始注重職涯的選定,但是已然落後。當然還是有人依然陷入迷惘,仍在摸索、嘗試,尋找那「人生的無限可能」。
過了35,看著40就不遠了。有準備的人,職涯已累積了10年的基礎,逐漸獨當一面,正朝中階主管邁進,前景滿懷無限的希望。起步較晚者,有些會因為自知落後,而加緊腳步急起直追;但有些反而陷入惶恐急迫,甚至會病急亂投醫,結果欲速而更不達。但還是有人硬撐著,堅持尋找「人生有無限可能」。
到了40這個「不惑之年」,卻有一籮筐的人感到「疑惑」。40是個重要的數字,因為剛好是職涯的一半、生涯的中途;球賽都打完上半場了,賽局結果如何?幾乎每個人在此時此刻,都會回頭思考與自我檢視。
有的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有志難伸」;有的人對工作感到乏味無趣,驚覺「我不願意這樣子過一生!」……一堆的不安、疑惑、不滿、沮喪瀰漫心頭,因此也是觸發「中年危機」效應的危險期。因此,40歲這個年齡魔咒,造成相當比例人的職涯大逆轉,也發生很多家庭的所謂「家道中落」。
在40這個關鍵數字,微笑、帶著高昂的士氣向前邁進的有之,中年危機而冒險轉換跑道者有之,仍陷於自我催眠、夢想「人生有無限可能」者有之。但是大家都不可避免開始面對生理特徵的轉變──「老花眼」。
年齡走到45、50,時間好像越走越快,也是人生際遇的掙扎、翻滾與定調的關鍵時期。面對「半百」的逼近,有些人早已蓄勢待發,努力躋身高階主管的層級;有些人則是漸漸有「知天命」的「認命」;有些人甚至已暴露在「結構性失業」的危險中。
年屆「半百」的這個年齡魔咒,「人生有無限可能」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種的内在原因、表面說法,高喊要去尋找、開創「人生的第二春」。
50過了!有人順利接班主導企業經營,滿懷壯志迎接開展無限的未來;有的人則認為工作也將近30年,總算看到6字頭的「職涯終點線」,「退休」的字眼逐漸浮上心頭,漸漸形成「待退心態」,不思積極學習改變,只求不犯錯而能「安全下莊」。但是環境的變化實在太大、太快,用既有過時的能耐想要撐到退休是很困難的,因而反倒會不預期的、被提早請出職場。
最後,終於盼到60的職涯終點線,你卻赫然發現,這超長的職涯馬拉松賽跑的終點線,卻是會往後移動!這都得怪醫學太進步、壽命太長,退休年金無法支應,法定退休年齡只好往後移。這時你才會真正了解、體悟到,甚麼是真正的「人生有無限的可能」!
以上的描述,一則是我走過四十年的經驗與觀察,一則是經營管理中看到現階段各年齡層的心理生態,提供給各位參考。簡言之,職涯的上半場決定下半場,第一局影響第二局,第二局影響第三局、第四局。雖然可能敗部復活、反敗為勝,但是基於機率,最好還是儘早做足準備,不要走到那種情境;期望大家一路走去,能產生「早知道」的效應。
未來的世界,没有人可以預知它的變化,但變化一定是比過去要來得快、來得大,「M化」效應必然會更加明顯!來得快去得也快會是常態,一不小心就會從高峰瞬間跌到谷底。所以,儘早開始累積扎實的實力,才是應變之道。
#連結閱讀:
1. 職涯成長的認知與突破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55010388029359
2. 公車理論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00545866809145
3. 年輕人的資產與負債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08171679379897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請八旗文化自制。
📚 ✦三月新書2/27起陸續上市,五本新書,各自不同,歡迎讀者對號入座,先為這週四即將到來的228連續假期暖暖腦喔 !
════ 三月新書 ════
🔎#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 (2/27上市)
❖ 三月 誠品書店 / 博客來網路書店 選書 /金石堂書店強推 ❖
──拚經濟,但有多少拚進你的口袋?
育兒、教育、住房等生活成本飛升,實質薪資卻成長停滯,
作為被剝奪感最深的一代,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為自己找到出路……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義大利傳奇思想家里歐帕迪的厭世奇想對話集(2/27上市)
這是一本厭世之書。
在十九篇跨越時空、虛實交錯的奇想人物對話中,集戲謔、諧趣、悲觀和犀利於一體的傳奇厭世之書。歷經二百年而不墜,哲學家叔本華與尼采的最愛!
🔎#人類何以陷入戰爭:李德哈特的歷史哲學(3/06上市)
人類的弱點就是 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3/06上市)
全球媒體大一統的中國夢,正快速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大外宣」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滿洲國:從高句麗、遼金、清帝國到20世紀,一部歷史和民族發明(3/13上市)
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 三月新書 ═════════
➤➤➤零工經濟時代另類必讀之作
📕《#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 作者:艾莉莎.奎特(Alissa Quart)
❖ 三月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 選書 ❖
//. 當律師、教授、會計師、工程師、醫療人員……都不再是中產階級, 你是否也會掉入貧窮線之下?//.
〔 中產階級理應是消費力強大、帶動經濟成長的中堅族群,然而,在所得成長緩慢,以及維持社會地位成本上升的夾殺之下,不得不改變自已的志向與工作型態,做到累死,結果卻不如預期。
但這些,都不是你的錯!看清經濟趨勢與制度的本質,才能找出解決之道。〕
═══。。═══
《被壓榨的一代》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在訪談過程中,作者發現有許多家庭無力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即便是看似不用為錢煩惱的單身貴族,也為維持生活水平而苦惱。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受訪對象,有教授、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護理人員……等等,他們曾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事實卻不是如此。教師不得不在放學後開Uber賺錢、機器人取代藥劑師、護理師等醫療工作者,高知識分子只能在大學兼任授課,永遠等不到正式教職。他們對財務焦慮、對工作氣憤、甚至對深陷膠著的自己感到羞愧不已。
本書作者艾莉莎.奎特是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的執行主編,該組織致力於報導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面對當前困局,奎特試圖從政策面、現實面,與心理面給出解決方案。本書不只忠實呈現中產階級的難題,更流露出深切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在一個選擇有限的經濟環境中,本書促使受薪族檢視自己的生活、剖析當前局勢,避免隨波逐流。
📖═ More…. .https://goo.gl/KivzKr
════════
➤➤➤「人是最可悲的動物。」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義大利傳奇思想家里歐帕迪的厭世奇想對話集》
作者:賈柯莫・里歐帕迪Giacomo Leopardi (1798-1837) /著
//. 這是一本厭世之書 //.
{ 作者是義大利浪漫主義重要代表人物,兼具哲學家、詩人、語言學家、作家等多樣身分。里歐帕迪的孱弱體質和成長背景,使得其個人內在思想帶有強烈悲觀氣質,同時反映在作品當中。}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取自十九世紀義大利傳奇思想家賈柯莫・里歐帕迪的Operetta Morali一書。里歐帕迪在世僅三十九年,但兼具詩人、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散文作家等多重身分的他,卻獲義大利人公認是繼寫下《神曲》的但丁之後自家最偉大的詩人。〕
═══。。═══
里歐帕迪的思想世界如奇花般斑斕豐富。在本書收錄的二十篇文章中,他採用獨特的對話形式,在神話與歷史的架空世界裡,建構出一個個令人匪夷所思、卻也教人讚嘆不已的哲學思辨情境,討論人類「存有」的價值究竟何在。他讓人與非人、概念與實體、過去與現在,在虛實之間相互對話;於是,時尚與死亡、地球與月亮、自然與靈魂、哥布林與地精、希臘神話中的海克力士與阿特拉斯,解剖學家與木乃伊等各式奇特角色紛紛開口,在彼此精妙、凝練、譏諷的語言中,闡述這位思想者對於存在與生命意義的觀點。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是一場緊接一場的思想盛宴,緊湊而豐富,箇中對於「存有」的深沉看法,時而引人驚嘆,時而令人失笑,最後更教人深陷沉思,無怪乎尼采及叔本華深受此作吸引。這位早逝的思想家無疑用了一種奇詭而華美的厭世姿態對抗這世界。
📖═ More….. https://goo.gl/qoU6ub
════════
➤➤➤重新檢視歷史對今日的教訓
📗《#人類何以陷入戰爭:李德哈特的歷史哲學 》
作者:李德哈特(Sir B. H. Liddell Hart)
//. 人類的弱點就是 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 //.
{ 作者為英國戰略家和史學家,有「二十世紀克勞塞維茨」之稱,其作品極多,以戰略與戰爭歷史為主。本書集戰略與史學大師的思想大成 }
(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德哈特即慨嘆,人類基於本身的愚昧,未能擺脫戰爭的苦難,而以Why Don't We Learn from History?為名寫下了這本他個人對歷史的反省。本書是李德哈特的研究成果與思想之精華,也是填補作者其他的大戰史和戰略論等書的寫作背景與個人觀點的論述。是理解他的二戰史、戰略論等作品的重要思想背景。 )
═══。。═══
作為一個史學家,李德哈特力求嚴謹、客觀,以維持他個人在研究、判斷和發表的獨立性,這造就了他的作品在他辭世50年之後依然有突出的參考價值。人類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向歷史學習呢?
1812年的拿破崙征俄失敗,是個在歷史上人們總會談論的重大錯誤,可是在129年後,希特勒再次做出誤判,為什麼?一個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暗殺事件卻把整個歐洲帶入萬劫不復的戰禍之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什麼?英國對波蘭曾提出在危難之時,對華沙提供必要的援助,可是英法兩國是沒有能力實踐這個諾言的,但英國人還是讓波蘭人相信了這個空泛的承諾,為什麼?人們總相信己方發動的戰爭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勝利,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推估是毫無根據的,但在一戰、二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一再發生同樣的錯誤,為什麼?
李德哈特研究歷史問題時,經常採取透視的方法,從過去透過現在而進入未來。在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發展時,他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他引用俾斯麥的名言:「愚人說他們從經驗中學習,我則寧願利用他人的經驗。」歷史是普世的經驗,比任何個人的經驗都更長久、更廣泛、更複雜多變。因此他的預測往往準確。李德哈特總結現代戰爭對於人類歷史的影響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一百年,科學和技術使物質條件和生活工具所產生的變化,遠超過前二千年的總和。但人類把如此巨大的新力量用之於戰爭的目標時,在使用態度上的肆無忌憚,還是和他們的祖先使用原始性工具時完全一樣,從未考慮到工具在效力上的差異。近代國家的政府在戰爭中大都是從不考慮戰後的結果,而過去的政治家反而有足夠的睿智,能夠把此種考慮經常擺在心裡。
即使重看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短短的十八年歷史,你會發現,李德哈特的論點正好反映在我們今天周遭發生的戰爭與政爭之中。「那些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決定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層級不高的個人考量。」人類似乎還沒有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李德哈特所說的教訓。本書正是李德哈特針對人類的弱點——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敲出最為沉重的警聲。歷史意識能幫助人類在「危難的時候」保持冷靜,度過難關。歷史指出最長的隧道還是有其終點。即使我們看不出前途存有任何正向的希望,但是一種對於未來演變而對歷史的關注,還是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活下去的。
📖═ More…..https://goo.gl/tJdUCD
════════
➤➤➤毛澤東:「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作者:何清漣
//. 「中國大外宣」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
{ 本書研究結果被2018《胡佛報告》所引用,促成美國對中國大反擊! }
〔 毛澤東曾經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這並非危言聳聽。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新聞背後的真相嗎?長期關注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的學者何清漣提供了她的精彩分析和答案。 〕
═══。。═══
🔸世界華文媒體已呈現粉紅色狀態
中文媒體、華人社團與中文學校,一向是中共「海外統戰三寶」。按照中國政府的統計,目前全球有4500多萬華人、二萬多個僑團、5000多所中文學校、數百家中文媒體。如何控制、管理這些中文媒體,影響華人的思想,增強對中國的凝聚力,被中共視為相當重要的「海外統戰工作」。
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的海外滲透,世界各國的中文媒體就已經開始在政治上重新定位,2009年之後尤其如此。中共支持的世界中文媒體的目的,用中共的術語說,是教育「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華人」。
中國的手法五花八門,從統一與中國相同的詞彙開始、進而是發音,甚至把許多傳統的粵語廣播與新聞都加入普通話時段。中共還專門開辦海外中文媒體研究中心、網站、雜誌;舉辦各種海外研修班,規訓海外華文媒體的從業者,讓他們變成中國的「宣傳先鋒」。而在採訪角度上,也改為對中共有利的角度來報導。全球華文媒體陷入單一新聞取向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許多媒體都已經淪為北京的傳聲筒,基本上是中共宣傳機器的延伸。
🔸西方媒體面臨收買和打壓
非洲是中國最大利益之所在,在這個傳播媒體較為弱勢的世界,中國式的宣傳早在上世紀五、六○年代就取得話語權,是「紅色宣傳」最早、也最為成功的例子。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大量紅色文化進一步滲透,在黑色非洲大地上,中國已經等於新殖民主義的代名詞。
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採取直接收買的方式。比如據印度傳媒The Print報導,為了配合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宣傳,從2016年開始,中國外交部每年都會招待大約100個來自亞洲和非洲的記者,完成一個以10個月為期的所謂「獎學金課程」。免費住,免費旅遊,而且還可獲得每月5000元人民幣的開銷津貼,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媒體報導。
而對媒體發達的先進國家,中國則轉而採取「外宣本土化」策略。中共編列了巨大資金,或是直接建立媒體分社、或是收編或聘用外國的記者編輯、或是入股或併購外國的媒體等等,旨在各項外宣計劃要「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而對於多個國家在該一帶一路計劃下出現的「債務外交」等惡果,則是隻字不提。
然而作者認為,「傳播力不等於公信力,信息發布也不等於信息的到達、信息的到達也不等於受眾按照發布者的意圖解讀」。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歸根究底是由其「國內」政治社會狀況來決定的。其外宣內容充斥的正面形象,在中國內部各種腐敗、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生態災難、暴力鎮壓人民等議題下,明顯缺乏公信力。
🔸香港和台灣成為紅色滲透重災區
香港媒體的內地化已經成為事實。亞視早已被戲稱為「央視第十台」,即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台,而TVB也被戲稱為「CCTVB」。在香港,登廣告這種商業活動,被中共做成了政治誘餌。而利用黑社會威脅記者人身安全時有發生。其結果是,「無國界記者」(RSF)歷年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在全球排名第34位,尚屬「接近自由區域」;2016年排名第69位,進入「新聞受限制區域」;2017年度下降4位,排名第73位。
中共滲入台灣媒體業,在2008年以前採用的是迂迴繞道的方式,借道海外中資入股台灣媒體。2008年以後,北京勢力滲透台灣媒體走的完全是陽光大道,無須隱身。這一現象被概括為「在台灣媒體場域」的「中國因素」。此外,本地媒體也因為中國的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而開始「自律」,中國的負面新聞幾乎都不見。作者引用並讚同台大教授張錦華的觀點: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台灣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中國的大外宣會成功嗎?
何清漣認為,「金錢外交+大外宣」不是國家軟實力。既想受到專制國家擁戴,又想受到民主國家歡迎的「中國形象」,事實上不存在,更不可能通過「大外宣」塑造。將烏鴉塗成白色之後,最多只是在短時期內讓部分觀者產生「烏鴉是白色的」這種錯覺,久而久之,黑烏鴉還是會露出底色來的。所以中國的大外宣計畫,一開始就註定是白白耗費金錢的「面子工程」,留給後世的歷史笑柄。中國「大外宣」的手法,終究無法長久改變各國原生的媒體生態與言論自由環境。而事實上中國已經踢到了鐵板。在澳洲、加拿大,官方已經採取反間諜滲透的行動,杜絕中國的紅色宣傳。在美國,孔子學院的教師被調查,《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啟動,都是要打擊「大外宣」對自由世界的干擾與影響。
——
作者何清漣是中國罕見的既有外部視野、又有內部經驗的經濟學者,她曾經出版《中國:潰而不崩》分析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走向。她更是少數研究中國媒體的學者,曾出版《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分析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而美國2018年底的《胡佛報告》,也引用《紅色滲透》的研究成果,該報告用22頁介紹中共對美國境內中文媒體的控制,及反西方意識形態的運作(見《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部分),從而促使美國開始反擊。
📖═ More…..https://goo.gl/XoTwrF
════════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通史。
📓《#滿洲國:從高句麗、遼金、清帝國到20世紀,一部歷史和民族發明 》劉仲敬
//. 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
〔 作者認為,從滿洲的地理、歷史和憲制演化來看,「滿洲民族」具備豐厚的基礎和一致性。而從這一視角窺探滿洲,也發現藏在考古發現和漢文史料下面的「另一種滿洲史」,比如高句麗和唐國爭奪朝貢體系主導權、比如契丹和渤海的關係猶如國共對峙、比如「Easy Money」使勃極烈制度由盛轉衰、比如「滿洲大憲章」的覆滅和政治自由的喪失,等等,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慣常認知。這也是本書作為歷史書寫的獨特之處。〕
═══。。═══
本書的滿洲國,不是狹義上1932~1945年日本扶植下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的概念,指的是歷史上在滿洲這片廣袤土地上建立的各個政權、它們之間的憲政演變關係、及可能被建構出來的民族共同體。因此,本書跳出古代東亞的王朝譜系和20世紀的中國中心正統觀,也不以「東北」這種「地方」身分來書寫,而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滿洲」(Manchu)是皇太極創造的詞彙,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生活在遼東但已經滿化的漢人等新的人類集團、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滿洲」(Manchuria)一詞也是英語系國家用來稱呼今日包括中國東北、東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在內的土地。本書作者劉仲敬借用了這個概念,但他指出,「滿洲」的歷史地理範圍,不僅僅是指今天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包含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這一塊廣袤的土地;它和古代日本的關係也一直非常密切,「滿洲海盜」出沒的日本海一直是古代滿洲、日本和朝鮮之間的交通和文化紐帶。
作者採用了文化人類學的分析方法,放棄「中國」這個政治概念,而是以東亞、內亞和東北亞文化區作為分析和詮釋框架。作者認為,中古以前的滿洲都是內亞文化的一個東北亞分支,強烈受到內亞草原文化的影響。蒙古高原到滿洲之間的「黑貂之路」就像「絲綢之路」一樣,是內亞技術和文化的輸液管道。13~15世紀的蒙古帝國,意味著內亞在文化和政治上主導東北亞和東亞的時代。之後內亞衰微,東北亞崛起。對應傳統的中國史學解釋,就是清帝國統治了中國、蒙古、準格爾地區和西藏的17~19世紀。如果從政權更迭的角度看滿洲的二千年演變,則在興隆窪與夏家店文化(上古時代)之後,首次出現的國家組織形式是燕國(前10~西元2世紀)、之後大致有高句麗(5~7世紀)、渤海國(7~10世紀),再次是遼(10~12世紀)和金(12~13世紀),然後是滿清(17~19世紀)覆蓋整個東北亞、東亞和內亞,終止於溥儀的滿洲國(1945年),滿洲最後被納入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通史。作者的關切點是從憲制的角度分析滿洲國家的歷史演化。比如作者認為,高句麗自身的政治組織,最初是比較鬆散的專業集團聯盟,其王權隨著軍事和戰爭而加強,逐漸變成軍國主義和封建聯盟體系並存的二元國家。高句麗在和唐帝國爭奪朝貢體系的主導權而失敗,意味著東北亞取代內亞而主導東亞(中國)的過程,要往後三百年才由遼金部分實現。渤海國則是高句麗的後繼國家,也承襲了高句麗的二元性。
本書是劉仲敬「民族發明學」理論架構下的產物。民族發明是一種17~20世紀的全球現象,民族發明的結果,是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取代了過去的封建王國和帝國。最初發生在西歐、比如英法德的民族發明,引發了鄂圖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崩解,從而在歐洲出現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在東亞也是如此,滿清帝國朝貢體系的瓦解,導致亞洲東部出現了中華民國、蒙古國、東突、北韓、南韓、滿洲國等新興民族國家。梁啟超發明的「中華民族」,就是現代中國想承接大清五族共和的疆域和遺產,打造民族國家而使用的政治概念,本身也是民族發明的一部分。然而中華民族本質上是一種「帝國超民族主義」,它試圖整合不同的語言和文化族群而打造現代民族國家,難度巨大,故產生種種問題。
📖═ More…..https://goo.gl/vLgS5M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在 元毓 Facebook 八卦
一堆連鴻海財報都沒讀過的人在嘴鴻海,而更多書生淺薄之見如同我幾天前的短文所言,這些人除了把郭台銘說成「不過是個商人」之外,其實連理解郭台銘成就的能力都不具備。
光是鴻海早年在塑膠模具方面的開發與管理對整個世界大量生產的貢獻,就打趴一堆嘴砲政客。
經濟學來看,唯有工業化大量生產,才能快速降低邊際生產成本,使得世界上更多人能以更低代價滿足生活需求,從而:1. 釋放多餘資金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與2. 釋放多餘時間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
此投資包含自我人力資源提昇、生產要素投資乃至於金融投資,毋庸贅言解釋。
換言之,整個工業大量生產創造的邊際成本快速且大幅降低本身是提昇了整體人類的財富與未來。
與此同時,我一再強調,人類財富增長才是真真正正改善人權與個人自由的重要因素,從言論自由到遷徙自由,從工作權到財產權。甚至同志婚姻或關係能公開存在,也是因為整體社會富裕程度夠,方可容忍這種「不再產出人力資源」的社會契約安排(socially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而上次我曾提供資訊:
"根據107年財報鴻海精密公司在台灣一年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達$165億新台幣。郭董個人所得稅金額早在2002年見報就達$8億新台幣;2016年報導更是年繳$60億元。
捐款部分,被媒體大肆報導郭董光是台大就捐款$150億元!"
先甭提現在嘴郭台銘財大氣粗、只是商人的書生魯蛇哪個人繳了比他更多的稅、捐了比他更多的錢。
我們就單看鴻海2009年以來發放的現金股利(單位新台幣):
81.6億、172億、96.6億、160億、178億、236億、562億、626億、780億、347億。(共3,229億)
不看股價市值,單看鴻海對台灣股東發放的現金股利,試問貶低郭台銘者哪個人10年來為台灣股民創造3千多億財富的?
(也別跟我嘴股東有外資;鴻海股票並不貴,近8年來每張多在12萬新台幣以下,台灣多數人願意都能購買享受郭台銘團隊替你創造財富)
再強調一次: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是租值耗損最低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而透過市場交易創造財富也是對整體人類實質貢獻最大的一種方式。
因此以經濟學角度觀之,郭台銘對台灣、中國乃至於世界的實質貢獻遠遠超過檯面上所有政客總和。
另一方面,許多人智識與能力並不足以"理解(appreciate)"如此成就。這些人其實很可悲,卻也是我等專業投資戶的獲利來源。
補充:
忘了一個重點。
事業經營者都知道,無論事業規模放大亦或是服務產出項目擴大,對主事者而言都是「快速學習能力的考驗」,
鴻海從最早的塑膠射出代工廠到具備大規模開發與管理模具能力,到金屬加工、精密加工、電子加工、液晶螢幕、自動化機器人....等等各項領域的涉入,以及高達百萬員工的產銷人發財管理,在在都是考驗主事者。
這種學習能力,豈是只會在書本上打轉、靠著一兩個花拳繡腿理論訛誆學生一生的「學者」所能比擬?科科。
之前蠅蠅們說「假新聞要關三天」,我覺得可以關進去了,三天內不准用網路發文!(我不需要為郭護航,只是秀下限到我無語了,在此推一下)
開始攻擊郭的點都是郭從2007年一路到2015年沒做到的事─投資設廠,引用資料是CNN我想各位可以從英文版的WIKI大眾編輯版上找到相關資料,根據唐納德所說,CNN就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假新聞製造商,這句話可以給覺青知道,不能要川普美國支持蔡台灣,又拿柯林頓媒體打郭,真的很瞎,如果要這樣,要不要質問一下蔡的前瞻計畫進度完成多少了?這也太巴爾幹主義了!
鴻海的合作夥伴都是大陸公司!
羅列一下!美國公司:亞馬遜、蘋果、思科、谷歌、戴爾、惠普、英特爾、微軟、摩托羅拉移動,加拿大:黑莓,日本:任天堂、索尼移動、東芝,芬蘭:諾基亞HMD,台灣:宏碁,大陸:小米、華為。都是大陸嘛?就兩家!就是全部了,不然當美國公司都是塑膠的?
設廠都在大陸會被中共掌控!
我從其他地方講起,沒有錯!鴻海投資最重的地區都是大陸,從美洲巴西開始。
巴西:聖麗塔-杜薩普卡伊、索羅卡巴、容迪亞伊是螢幕生產基地,馬瑙斯、因達亞圖巴是手機工廠,鴻海本部也聲明將加大在巴西生產線,除了馬瑙斯是亞馬遜邦的首府擁有兩百萬人的城市外,其餘都是在廿萬上下人口的城鎮,現招募六千人。
墨西哥:奇瓦瓦州有摩托羅拉移動的手機基地、思科的網路機上盒工廠、索尼液晶螢幕基地,已經全部收購,並且重組改編為在華瑞茲城、聖赫羅尼莫有手機和電視生產基地,華瑞茲城與最靠近德州埃爾帕索形成擁有兩百萬的大都會區,而且還是大農莊,聖赫羅尼莫是靠近新墨西哥州雷斯,為USMCA重點出口城市,成為一日生活、工作圈。
美國:威斯康辛州和賓州皆有投資,可惜,兩州皆由民主黨執政後,就以環保理由擋下,可鴻海在威州是一英里生產地協助建立兩英里濕地或生態保護地為代價,威州起初以1.3萬人招募,而後再擴大,投資威州一百億美金,至於賓州最初想法就是只與賓州卡內基美隆大學簽產學研究協議,大學研究結果是鴻海與該校資產,鴻海每年都要投資研究預算,可雙方都不能將技術轉出任何國家、企業,投資招募哈里斯堡的五百名員工是先暫停了,投資賓州四千萬美金,美國的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都有向鴻海示意。
印度:鴻海2006年開始在清奈、泰米爾納德邦生產部門的工廠在2014年出售,2.5萬人的失業,可是在2015年分別與蘋果和印度阿達尼集團合作共同擴大在印版圖,後續阿達尼沒有後續,可蘋果在印度的部分,鴻海是招募了各部門人員達一百萬工作機會,工廠達12座,皆已完工,重點城市仍放在清奈,目前因全球手機需求量下降原因,只招募一萬人的需求。
馬來西亞:在柔佛州有七座工廠,目前完工四座,並開發一座鴻海園區。
印尼:目前並沒有下一步動作,原因在於政府不給土地許可。
澳洲:目前在西部設有工廠和倉庫。
歐洲: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芬蘭、土耳其均設有工廠,在捷克帕爾杜比采設有歐洲營運總部暨製造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設有第二大歐洲基地,原因在於關稅同盟與歐洲經濟區的環顧效應,以及德、英、法的工業公司均有設東歐總部或營運中心,近期歐洲需要大數據超市,螢幕等消費性電子大量需求,可從鴻海出貨。
大陸:從北京到廣州,從上海到鄭州,從南陽到貴州,均有鴻海旗幟,總共9座城市12座工廠,員工超過五十萬人,不過從2016年開始,鴻海已經解雇了六萬人,另外要撤資有關低廉生產基地轉投馬來西亞、印度和加強墨西哥,目前鴻海在大陸有生產群、設計群和伺服器,將逐年將勞力密集最高和人工費用最高的生產群全部撤出,美歐相關經濟研究指出每六萬人一同失業等於折損1%GDP,而鴻海在大陸佔有最大比例是生產,現在設計群又有美國和歐洲的新投資標的,又可再移出,如此就只剩貴州的伺服器基地。
自經區會讓大陸製造變台灣製造!
目前經濟部無論本資或外資在台投資設廠開公司都必須向經濟部商業司和工業局開辦營業登記、工業登記,還要向財政部國稅局登記公司營利所得稅及從業項目,還有向一般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分別遞出相關的技術、商標等智慧財產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文件向經濟部智財局申請,會計會處理公司帳本送往商業銀行、投募平台和財政部國稅局,勞動部會要求員工數量、工作時數、提高基本薪資、投入資本額是否成正比,如果沒有,就必須增加員工、輪班機制、休假時數、投入械具資本,如若不照將開罰,以上,對知名大企業商譽會有受損幾乎不敢,對中小企業來說,沒有那個屁股是不會吃那種瀉藥,兩者大部分都取向增加輪班機制和投入械具資本來補償公司營利成本。
經濟部也對大陸資本來台投資,是不能註冊營造、生產等相關事業或影響台灣出口外銷品質的從業別,也併禁止從第三地來台註冊之大陸資本,外資來台投資生產、營造必須符合台灣品質標準、聘僱人員與投入資本要符合台灣法規,查證外資來源會與當地國聯絡查詢該公司營運狀況和財務狀況以及申請過專利權、智財權等知識保護產權文見過,大陸假外資也會從第三地得知。
大陸來台投資都是電商、網路、運輸商和快遞,例如:順豐快遞。這也是大陸較擅長並能向海外擴張,再比如在台灣比較大的新加坡商的蝦皮即是。
所謂的自經區就是免關稅、免消費稅,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港口,外資和本資都只會做生產轉進出口的從業,並不會有太多經濟成長,只是解除勞動密集之失業率,並沒有帶來資本密集產業,而大部分包括台灣在內的審核部門都會納入上述申請手續和障礙,防止本土技術或製造遭到污染或貶低,自經區是屬非國土境內,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自由港也會搭配避稅港的功能,所以,要以台灣製造必須在自經區之外設廠開公司才能算台灣製造!
#歡迎各位轉貼分享!
#還有假新聞是不是要先關三天禁止使用手機三天呢?
#這叫作腦不行人也不行!
#非商學院的人不要置喙企業管理等相關知識避免又再誤導
#商學院不出聲社會學院的人真把商學院當塑膠的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5115669253/posts/2197680663587679/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成長的年代裡,有很多電視節目,特別是綜藝節目,非常喜歡用那種「罐頭笑聲」;就是那種你一聽喔,就知道是做效果,而且很假的笑聲。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我一聽到「罐頭笑聲」,也會跟著傻笑起來。雖然每一次事後,都覺得自己好蠢…這有什麼好笑的!或者是,啊這就是假的效果啊!
可是呢,當我自己學了心理學之後,我才發現喔,這是一種叫做「社會認同原理」造成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會很習慣的拿其他人的反應,來判斷這個節目是否好笑。
所以,當我們聽到「罐頭笑聲」的時候,我們就會跟著做出笑的反應,而沒有去考慮它本質上,到底有不有趣?
其實「社會認同原理」,在我們的生活裡是無所不在的。比如說,如果你去酒吧,你會發現那些調酒師,他會在自己的小費罐子裡,先放上一些鈔票,或者是一些零錢。
他絕對不會在剛開始營業的時候,放一個空的罐子在那裡。因為,當他放了空的罐子在那裡的時候,它造成的結果,要麼就是沒有人會丟小費;再不然就是呢,當大家要丟小費的時候,心裡沒有一個標準,我到底要丟多少?
所以你會發現,無論是調酒師的小費罐,或者是慈善團體的募款箱;甚至於是街頭藝人,當他表演完之後,他可能都會安排暗樁,首先的走到前面,丟一點錢到他的打賞箱裡。
這些都是同樣的原理,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這麼做、因為有人先這麼做,而我們跟著這麼做。
其實不只是這樣子,在「克服恐懼」這個主題裡,心理學家班杜拉,他也做過了一個設計。他讓那些患有恐懼症的人,擺脫了極端的恐懼情緒。
他找了一些怕狗的學齡兒童,讓他們看一個小男孩快樂的跟狗玩耍,這樣的影片,每天看20分鐘。透過這樣的影片的示範,那些怕狗的小孩,在反應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僅僅過了4天,有67%的小孩,就願意爬進圍欄跟這些狗玩耍,而等其他人都離開了房間,他們仍然願意繼續的去撫摸、逗弄這些小狗。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後,研究人員再次測試,這些小孩對狗的害怕程度。他們發現喔,小朋友好轉的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減退;反而比從前更樂意跟狗互動。
其實,在後續更多的實務工作裡面,我們都發現,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這些所謂的「示範作用」,透過「社會認同原理」都能夠有效的克服恐懼。
那如果順著這樣的邏輯,再繼續往下推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對於生命當中,一些讓你感覺到困擾的人際關係。
你會發現你每次見他、你每次跟他相處,你都不舒服;但是每次一想到,要放棄掉這些關係,或者是至少在這些關係裡劃清界限。
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些關係,你可能沒辦法放棄,因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但是至少你要劃清界限。有太多人只光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好難、好可怕。
然而這些難、這些可怕的原因,通常是來自於,你身旁那些能夠放下這些關係的人,他可能也不會再跟你提這些事情。
所以,你也就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社會認同理論」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但是,那些跟你有同樣困擾的人,你們有可能會很習慣的在一起取暖、舔傷口…;於是呢,你得到的更多的示範,就是無能為力的、更害怕、更恐懼的。
如果你已經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狀態,那麼我很鼓勵你,要為自己找一個好的示範;而嘉玲老師推出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就是為你產生這樣的作用。
其實讓我們困擾的關係,不一定要選擇那種很決斷式的切割,我們反而可以用一個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建立起自己心裡的界限。
當建立好這個界限之後,你會發現他固然還是在你身旁,但是他已經不為你造成任何影響了。就像那些怕狗孩子一樣,狗依然是狗,可是他已經不會再害怕了。
那麼我想「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就是能夠幫助你走過這個過程。它不只是從觀念到實務,讓你能夠一步一步的前進。
更重要的一點是,嘉玲老師精心設計了,很多實際的做法跟練習;讓你能夠在自己真實人生裡面,再面對那些讓你辛苦的關係,怎麼樣長出自己的力量,取得一個最有效的平衡?
我常常說啊,任何事情可能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我們或許缺乏的,只是一個示範。我相信「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會為你帶來很好的示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還是我們的實體課程;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在 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的波波玩偶打擊實驗|鉛繪心理 - YouTube 的八卦
大人的行為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孩子們是如何通過觀察進行學習的呢? 班杜拉 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社會學習理論 : 班杜拉 的波波玩偶打擊實驗|鉛繪心理|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