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高層訪台 + 中共恫嚇】
.
.
▍台美關係升級,中共武力威脅跟著升級
.
美國務院次卿柯拉克率團訪台,中共回應的方式是派出18架軍機侵擾(18日),甚至有好幾架次越過海峽中線。報導指出,這是繼1999年「特殊兩國論」提出以來,中共最大規模的一次侵擾行動。
❌最新消息:19日上午,共軍派出19架飛機來侵擾!
.
我國國防部釋出訊息指出這18架飛機的型號和路線圖,同時也以英文推特方式推播(空軍司令部新聞稿:https://pse.is/wcm36)。
.
空軍推特:“ROCAF scrambled fighters, and deployed air defence missile system to monitor the activities.”
.
✏️ 小知識:戰機緊急升空的英文動詞是:scramble。
.
正在圭亞那訪問的國務卿蓬佩奧,於一場記者會時回應記者提問時說道:「我們派了代表團去參加喪禮,而中國明顯地使用武力來恫嚇。我話就說到這。」語畢,蓬佩奧露出謎之微笑(意思似乎是在跟中國說:你各位啊自己看著辦!)。
.
“We sent the delegation to a funeral, and the Chinese have apparently responded by military blustering. I’ll leave it at that.”
.
駐美記者倪嘉徽這邊有發言影片(https://pse.is/v5lgx),大家可以看一下蓬佩奧最後的那一抹微笑(各位戰狼外交官們,好好回應啊!別讓美國國務院失望)。
.
蓬佩奧的謎之笑容或許跟中國這次擾台的「創舉」有關:上次美國衛生部長阿薩爾訪台時中國僅派出殲10及殲11,這次首次出動戰力僅次於殲20的殲16戰機,且擾台軍機架數為今年之最,擾台「規格」隨著訪台美國官員一起升級。
.
.
▍國務院訪台陣容
.
昨天,蔡英文總統po出了一行人在官邸會面的照片、小籠包、狗狗大合照(🥰)。這組照片的訊息量滿大的(https://pse.is/w9s8w),最大的亮點是同行的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
在這張大合照中(https://pse.is/w99mr),出現的人物由左至右分別是:
.
➤ 最後排: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AIT資深顧問洪士杰(Jeff Horwitz),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AIT台北處長酈英傑,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
.
➤ 中間排(右側)前國防部印太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國務院民主、人權暨勞工局助卿戴斯卓(Robert Destro)
.
➤ 前排:商務部助理部長史宜恩(Ian Steff),柯拉克次卿,Morris大大,蔡總統,美國全球婦女議題無任所大使柯莉(Kelley Currie),經濟部長王美花
.
➤ 最前排:Bunny,Maru,Bella(Maru應該要換到最右邊來比較好)
.
回顧18日一整天的行程:訪團進行了密集的拜會。早上時,柯拉克及史宜恩等人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針對台美供應鏈等經貿議題進行討論。中午與企業界代表午宴。
.
下午時安排會見中國人權受迫害者,由助卿戴斯卓(Robert Destro)主持,共同出席的有柯莉大使、前國防部助理部長薛瑞福(新聞:https://pse.is/v5lje)。應邀出席的包括流亡印度的西藏前國會議員凱度頓珠、中國八九學運領袖吾爾開希、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在第一線抗爭的香港反送中人士、以及目前在台灣避難的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秋雨之福」會友廖強和任瑞婷。
.
訪團傍晚會見了行政院長蘇貞昌,晚上則是前往蔡總統官邸。
.
補充:此次國務院訪團出訪的主要目的,是以出席李前總統的告別式為名義來出訪,這是一個國際禮儀:出席前元首的喪禮絕對會是外交任務的最優先考量,然後「順便」做拜會的動作和其他的任務,不可能直接跟大家講我們是要來談什麼議題然後順便參加喪禮。
.
然後,有一些統媒講說什麼經濟對話「破局」,這是很奇怪的說法。這個對話本來就還在成形當中,即使是柯拉克自己提的「經濟繁榮網絡」,也是今年才提出來的新概念。要談什麼對話本來就不可能是雙方首長一到場就坐下來簽協議,而是經過長期的溝通與談判。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王杰克告別式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杰妹與溫泉的邂逅 – 『傳教姊姊』在『大眾池』的傳教邀請 – 瑞士人在台文化衝擊(上篇)】
這幾天天氣又變好冷,昨天妹妹的手冷到無法用筆電打字。
昨天,她對我說:「台灣怎麼比瑞士還要冷!」😂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來台灣找我的家人跟朋友們都曾經對我說過:「這裡怎麼這麼冷!」。尤其是在冬天來拜訪我的朋友們,一發現台灣室內不一定有中央暖氣,就會覺得好冷,其實,瑞士人的家裡一年四季都在20-25度左右。不過最有趣的是,最常聽到抱怨太冷的是夏天來台灣的瑞士朋友。不管走到了餐廳,咖啡店或上捷運,冷氣通常都調低於20度,這件事很容易讓瑞士人無法習慣適應。冬天來的朋友都有帶溫暖的衣服,但是夏天來的完全不會想到帶外套來。
所以怕冷的瑞士朋友和家人不擔心,在台灣三年的我,有很好的解決方式來克服台灣的冷!來體驗台灣的夏天只要準備一件薄長袖,然後一直放在包包裡面,到室內就超好用。冬天呢,就可以多泡溫泉 !♨️ 😄
昨天,我帶我那快要冷死的妹妹去體驗一下我的 「 紓壓地+人間仙境 」-\-\- 北投溫泉!有看我上個禮拜寫的貼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有多愛泡溫泉。我想妹妹的性格跟我這麼像,她應該也會很喜歡。
到了北投溫泉,我讓她一個人去泡大眾池。沒想到在她獨自一人的短短一個小時內,竟然遭遇好多精彩的故事。 我們約了一個多小時後在餐廳區 (👇照片)一起吃宵夜。當我跟朋友看到妹妹臉上掛著大微笑向我們走來時,我就知道她有事情要跟我們分享了。她一坐下來就開始迫不及待的說:
「哇,我怎麼感覺我剛剛一直在做錯事,感覺好白癡。一進去溫泉,我在半滿的池塘開始泡腳。結果,站旁邊的阿姨拿著一條水管對我大叫並揮手動作。我其實也不確定她在念我還是在解釋怎麼泡湯。看到她一直用揮舞雙手,再指著水管,我想她應該是想要先用水管沖我的背,再繼續泡湯。」
妹妹還沒講完,我就已經爆笑了!因為那位阿姨應該是在清潔,應該覺得奇怪,怎麼突然有個阿豆妹仔,跑來快沒水的池泡腳 😂
聽我解釋完後,妹妹說:「難怪我對她用英文說“No thank you”,但她講話卻越來越大聲,還一直指著水管!」
幸好溫泉區有個年輕女孩來幫她,邀請她到蒸氣室。
「後來我跟著一個女孩子到蒸氣室,我們還一起泡湯。她好熱情,我們一起聊了個十幾分鐘。她問我怎麼來到北投,我是在台灣做什麼呢?我就解釋我哥在這,他一直說台灣多棒,我就想來親自體驗。我還問她的工作。就是一個簡單平凡的閒聊。」
我跟妹妹解釋,這種跟陌生人閒聊的情況也並不奇怪,在台灣,其實很容易認識新朋友。台灣人不像瑞士人,對於第一次認識的人會保持很大的距離。我一直覺得瑞士人很缺這種人情味,我很開心我妹可以來到台灣磨練一下她社交能力。當我開始多講台灣與瑞士社交文化的差別,我妹笑著給我插嘴:
「 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們聊了也才十幾分鐘,她突然看著我問 :Are you a Christian ?(妳是基督徒嗎?)我當下嚇瘋了,怎麼有人敢問這種問題?但我還是禮貌上敷衍一下說 :well, yeah!」
我傻眼的看著我妹妹:「 我們家哪是 Christian(基督徒)啊?我們是 Catholiques(天主教徒)!」不過我突然想起,法文裡面用的 « Chrétien » 跟英文的 “ Christian ” 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平常沒有跟歐洲人以外的人相處過的妹妹,應該不太知道差別。
我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差別。法文裡面很少用« Chrétien »這個詞,因為這個字指所有信某一種聖經的信徒。« Chrétien » 有包含三個主要的教派:« les Catholiques »(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歐跟中南美洲),« les Protestants »(新教徒,主要在北歐和美國)和« les Orthodoxes »(正教徒,主要是東歐)。美國的新教徒我們通常也用« les Evangéliques »來代表他們。不過,因為他們的信徒在美國已經佔約30%總人口,他們直接用原本的通稱 « Chrétiens » 來指自己美國新教徒的教派。對他們來說,我們就不算 Christians,因為我們是天主教徒。不過,從我們角度來說我們都是 Chrétiens,只是不同教派(我承認有點複雜 😅)。
「原來如此,我現在懂她怎麼突然好開心!她大喊:太棒了,感謝耶穌讓我們相會!我當然好尷尬,畢竟在瑞士如果跟熟人聊到這個敏感話題,我們還是會先問宗教,再問有沒有真的信神!」
沒錯,很明顯有受到法國文化影響的瑞士,其實也覺得宗教這個議題很忌諱。問一個不熟的瑞士人他的宗教信仰,跟問他一個月領多少薪水、為什麼沒結婚,其實會被認為很沒禮貌!法國大革命時,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人渴望著以民主去推翻國王和天主教的集權。自從那時候之後,法國人都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聊宗教。這個議題屬於私人空間,如果問對方宗教問題,就是侵犯他人的隱私。
瑞士對於宗教的社會風氣跟法國還是有點差別,因為我們國家有一半是天主教徒,另一半是基督徒。瑞士也曾因為宗教打了一場內戰,簡單來說,鄉下的瑞士人信天主教,都市的居民信基督教。對於一些長輩來說,還會想知道「家族的宗教」,是因為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背景。有點像台灣老一輩還會分「外省人」跟「本省人」,我們一樣會分 「山區天主教徒」和「都市新教徒」,雖然我這一代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個差別。所以,我如果被問到我信的宗教,我會直接回 「天主教」。不過這是因為我的家庭背景,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信這個宗教,就像一個第三代的外省人不一定會把自己認同成 「 中國人 」。我們才需要再問下一句 :Tu es pratiquant?Tu crois en Dieu?(你還做禮拜嗎?你會信神嗎?)。
「 以為我是基督徒,她還要我的Line!她說她想要帶我和哥哥去她的教會,感謝耶穌!讓我們有這個緣分。她當下超興奮,我也很不好意思跟她說,她好像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其實沒有信仰!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陌生人跟我聊這麼尷尬的事,我就維持微笑點頭,完全講不出話了。」
其實我跟妹妹解釋,這種情況離開了法語區是會遇到的。我也曾經被路邊的台灣人問過我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沒有要欺負我們的意思,只是一個不同的文化。我們瑞士山區還信天主教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在小學時,我們都還被逼要上聖經課,不過在14個小學同學中,沒有人會去做禮拜。我們只是因為告別式,婚禮才會進教堂。在歐洲,我們阿公阿嬤這一代是最後一個虔誠的一代。後面父母那一代開始失去信仰,我們這一代對於宗教已經覺得很陌生。這件事情在美國完全不一樣!如果我被問,美國跟歐洲哪裡差最多,我就馬上會回 「 宗教 」!有超過50% 的美國人經常做禮拜,信神。連他們國家因的鈔票上民有寫 「 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神),國家總統上台平常用聖經來發誓,這種畫面在西歐不可能出現,因為法國大革命長期把宗教趕出政界。美國畢竟沒有經歷我們的歷史,不同的歷史軌跡,留下了不同的創傷和禁忌。
台灣接觸到西方文化也主要是美國文化。宗教的部分也主要是美國來的基督教派。台灣人看到西方人,也會用美國文化跟我們互動。所以我相信平常跟我們聊宗教的台灣人,其實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在國外待久了,也會越來越失去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所以我覺得妹妹來這邊多多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也是讓她擴大自己的眼界。
事實上,我和在台灣遇到的基督徒,都有很棒的經驗交流和分享,幸運有很寶貴的機會跟他們相處,透過接觸,我也克服自己的一些文化禁忌。不過,我還是建議台灣的朋友們,如果遇到歐洲法語區的人,在剛開始的認識階段,避免去討論這個話題。
朋友們,我也好奇,你有沒有類似被傳教的經驗呢?
快來跟我分享吧!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妹的溫泉故事
#新體驗的感杰
#臺菜真好
王杰克告別式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八卦
【杰妹與溫泉的邂逅 – 『傳教姊姊』在『大眾池』的傳教邀請 – 瑞士人在台文化衝擊(上篇)】
這幾天天氣又變好冷,昨天妹妹的手冷到無法用筆電打字。
昨天,她對我說:「台灣怎麼比瑞士還要冷!」😂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來台灣找我的家人跟朋友們都曾經對我說過:「這裡怎麼這麼冷!」。尤其是在冬天來拜訪我的朋友們,一發現台灣室內不一定有中央暖氣,就會覺得好冷,其實,瑞士人的家裡一年四季都在20-25度左右。不過最有趣的是,最常聽到抱怨太冷的是夏天來台灣的瑞士朋友。不管走到了餐廳,咖啡店或上捷運,冷氣通常都調低於20度,這件事很容易讓瑞士人無法習慣適應。冬天來的朋友都有帶溫暖的衣服,但是夏天來的完全不會想到帶外套來。
所以怕冷的瑞士朋友和家人不擔心,在台灣三年的我,有很好的解決方式來克服台灣的冷!來體驗台灣的夏天只要準備一件薄長袖,然後一直放在包包裡面,到室內就超好用。冬天呢,就可以多泡溫泉 !♨️ 😄
昨天,我帶我那快要冷死的妹妹去體驗一下我的 「 紓壓地+人間仙境 」--- 北投溫泉!有看我上個禮拜寫的貼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有多愛泡溫泉。我想妹妹的性格跟我這麼像,她應該也會很喜歡。
到了北投溫泉,我讓她一個人去泡大眾池。沒想到在她獨自一人的短短一個小時內,竟然遭遇好多精彩的故事。 我們約了一個多小時後在餐廳區 (👇照片)一起吃宵夜。當我跟朋友看到妹妹臉上掛著大微笑向我們走來時,我就知道她有事情要跟我們分享了。她一坐下來就開始迫不及待的說:
「哇,我怎麼感覺我剛剛一直在做錯事,感覺好白癡。一進去溫泉,我在半滿的池塘開始泡腳。結果,站旁邊的阿姨拿著一條水管對我大叫並揮手動作。我其實也不確定她在念我還是在解釋怎麼泡湯。看到她一直用揮舞雙手,再指著水管,我想她應該是想要先用水管沖我的背,再繼續泡湯。」
妹妹還沒講完,我就已經爆笑了!因為那位阿姨應該是在清潔,應該覺得奇怪,怎麼突然有個阿豆妹仔,跑來快沒水的池泡腳 😂
聽我解釋完後,妹妹說:「難怪我對她用英文說“No thank you”,但她講話卻越來越大聲,還一直指著水管!」
幸好溫泉區有個年輕女孩來幫她,邀請她到蒸氣室。
「後來我跟著一個女孩子到蒸氣室,我們還一起泡湯。她好熱情,我們一起聊了個十幾分鐘。她問我怎麼來到北投,我是在台灣做什麼呢?我就解釋我哥在這,他一直說台灣多棒,我就想來親自體驗。我還問她的工作。就是一個簡單平凡的閒聊。」
我跟妹妹解釋,這種跟陌生人閒聊的情況也並不奇怪,在台灣,其實很容易認識新朋友。台灣人不像瑞士人,對於第一次認識的人會保持很大的距離。我一直覺得瑞士人很缺這種人情味,我很開心我妹可以來到台灣磨練一下她社交能力。當我開始多講台灣與瑞士社交文化的差別,我妹笑著給我插嘴:
「 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們聊了也才十幾分鐘,她突然看著我問 :Are you a Christian ?(妳是基督徒嗎?)我當下嚇瘋了,怎麼有人敢問這種問題?但我還是禮貌上敷衍一下說 :well, yeah!」
我傻眼的看著我妹妹:「 我們家哪是 Christian(基督徒)啊?我們是 Catholiques(天主教徒)!」不過我突然想起,法文裡面用的 « Chrétien » 跟英文的 “ Christian ” 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平常沒有跟歐洲人以外的人相處過的妹妹,應該不太知道差別。
我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差別。法文裡面很少用« Chrétien »這個詞,因為這個字指所有信某一種聖經的信徒。« Chrétien » 有包含三個主要的教派:« les Catholiques »(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歐跟中南美洲),« les Protestants »(新教徒,主要在北歐和美國)和« les Orthodoxes »(正教徒,主要是東歐)。美國的新教徒我們通常也用« les Evangéliques »來代表他們。不過,因為他們的信徒在美國已經佔約30%總人口,他們直接用原本的通稱 « Chrétiens » 來指自己美國新教徒的教派。對他們來說,我們就不算 Christians,因為我們是天主教徒。不過,從我們角度來說我們都是 Chrétiens,只是不同教派(我承認有點複雜 😅)。
「原來如此,我現在懂她怎麼突然好開心!她大喊:太棒了,感謝耶穌讓我們相會!我當然好尷尬,畢竟在瑞士如果跟熟人聊到這個敏感話題,我們還是會先問宗教,再問有沒有真的信神!」
沒錯,很明顯有受到法國文化影響的瑞士,其實也覺得宗教這個議題很忌諱。問一個不熟的瑞士人他的宗教信仰,跟問他一個月領多少薪水、為什麼沒結婚,其實會被認為很沒禮貌!法國大革命時,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人渴望著以民主去推翻國王和天主教的集權。自從那時候之後,法國人都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聊宗教。這個議題屬於私人空間,如果問對方宗教問題,就是侵犯他人的隱私。
瑞士對於宗教的社會風氣跟法國還是有點差別,因為我們國家有一半是天主教徒,另一半是基督徒。瑞士也曾因為宗教打了一場內戰,簡單來說,鄉下的瑞士人信天主教,都市的居民信基督教。對於一些長輩來說,還會想知道「家族的宗教」,是因為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背景。有點像台灣老一輩還會分「外省人」跟「本省人」,我們一樣會分 「山區天主教徒」和「都市新教徒」,雖然我這一代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個差別。所以,我如果被問到我信的宗教,我會直接回 「天主教」。不過這是因為我的家庭背景,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信這個宗教,就像一個第三代的外省人不一定會把自己認同成 「 中國人 」。我們才需要再問下一句 :Tu es pratiquant?Tu crois en Dieu?(你還做禮拜嗎?你會信神嗎?)。
「 以為我是基督徒,她還要我的Line!她說她想要帶我和哥哥去她的教會,感謝耶穌!讓我們有這個緣分。她當下超興奮,我也很不好意思跟她說,她好像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其實沒有信仰!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陌生人跟我聊這麼尷尬的事,我就維持微笑點頭,完全講不出話了。」
其實我跟妹妹解釋,這種情況離開了法語區是會遇到的。我也曾經被路邊的台灣人問過我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沒有要欺負我們的意思,只是一個不同的文化。我們瑞士山區還信天主教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在小學時,我們都還被逼要上聖經課,不過在14個小學同學中,沒有人會去做禮拜。我們只是因為告別式,婚禮才會進教堂。在歐洲,我們阿公阿嬤這一代是最後一個虔誠的一代。後面父母那一代開始失去信仰,我們這一代對於宗教已經覺得很陌生。這件事情在美國完全不一樣!如果我被問,美國跟歐洲哪裡差最多,我就馬上會回 「 宗教 」!有超過50% 的美國人經常做禮拜,信神。連他們國家因的鈔票上民有寫 「 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神),國家總統上台平常用聖經來發誓,這種畫面在西歐不可能出現,因為法國大革命長期把宗教趕出政界。美國畢竟沒有經歷我們的歷史,不同的歷史軌跡,留下了不同的創傷和禁忌。
台灣接觸到西方文化也主要是美國文化。宗教的部分也主要是美國來的基督教派。台灣人看到西方人,也會用美國文化跟我們互動。所以我相信平常跟我們聊宗教的台灣人,其實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在國外待久了,也會越來越失去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所以我覺得妹妹來這邊多多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也是讓她擴大自己的眼界。
事實上,我和在台灣遇到的基督徒,都有很棒的經驗交流和分享,幸運有很寶貴的機會跟他們相處,透過接觸,我也克服自己的一些文化禁忌。不過,我還是建議台灣的朋友們,如果遇到歐洲法語區的人,在剛開始的認識階段,避免去討論這個話題。
朋友們,我也好奇,你有沒有類似被傳教的經驗呢?
快來跟我分享吧!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妹的溫泉故事
#新體驗的感杰
#臺菜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