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華爾街日報
*【拜登料將提出6兆美元預算案】
知情人士透露,總統拜登料在周五提出一項6兆美元的預算案,這將為其實現國家基礎設施現代化並擴大政府在提供醫療、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礎。
https://tinyurl.com/yhbg92bq
*【參議院接近通過幫助美國保持技術優勢的議案】
美國參議院似乎準備周四通過旨在幫助美國保持技術領先優勢的議案,這一立法的背景是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技術競爭日益激烈。
https://tinyurl.com/yelgtbs5
*【中美兩國貿易代表首次舉行線上會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周三晚間與中方談判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貿易問題進行了坦誠交流。
https://tinyurl.com/yzn725s9
*【FDA和嬌生接近達成協議恢復巴爾的摩工廠新冠疫苗生產】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嬌生公司預計最早將於周五宣布,巴爾的摩一家新冠疫苗生產廠的污染問題已得到解決,為增加數百萬劑的疫苗供應掃清了障礙。
https://tinyurl.com/yhyac3b6
*【《美國醫學會雜誌》刊文稱國藥控股兩種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均超過72%】
一項大型後期臨床研究的首個詳細結果顯示,國藥控股兩種新冠疫苗的保護效力均超過70%。這項經同行評議的研究刊登於5月26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https://tinyurl.com/ygesx57m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疫情後新低40.6萬人】
美國5月底的首次申請常規失業救濟人數連續第四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在新冠疫情緩解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復甦促使企業僱用了更多員工。
https://tinyurl.com/yk5akjc6
*【瑞安航空CEO稱白俄羅斯迫降飛機是有預謀的劫持】
瑞安航空駁斥了白俄羅斯對其一架飛機周日改道的說法,在一封私下信件中憤怒地譴責了其飛機被迫降落的行為,並要求政府提供三名乘客的身份。瑞安航空稱,該公司懷疑這三名乘客是安全部門的特工。
https://tinyurl.com/yhqrxwz4
*【美國稱不會重新加入與俄羅斯的開放天空條約】
美國國務院表示,拜登政府決定不重新加入與俄羅斯達成的開放天空條約,此前美國政府認定,俄羅斯違反了該條約,且未能採取行動恢復遵守條約。
https://tinyurl.com/yehxbe22
*【拜登政府推動私營部門投資中美洲】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將公布12家公司和組織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投資的多項協議,這是拜登政府應對美國南部邊境中美洲移民激增的舉措。
https://tinyurl.com/yk6m6bha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提出9,280億美元基礎設施提議】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向白宮提交了一份9,28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縮小了與白宮最新提出的1.7兆美元的差距,雙方試圖打破圍繞基礎設施方案的範圍和資金出自何處的僵局。
https://tinyurl.com/yg65x3ge
*【拜登的預算提案假設資本利得稅上調計劃已於4月底生效】
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拜登的預算提案假設他提出的資本利得稅上調計劃已於4月底生效,這意味著如果獲得國會批准,高收入投資者已無法在較低稅率下實現收益。
https://tinyurl.com/yh7z9tyb
*【中國的綠色債券通常不夠綠色】
在某些情況下,最高可達一半的中國境內綠色債券所籌資金可用於企業的日常現金需求,而不是氣候相關項目。
https://tinyurl.com/ygto5kux
*【中國政府出手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銅和鐵礦石等主要工業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中國政府正試圖給市場降溫,以確保新冠疫情後的整體經濟復甦不會受到原材料價格瘋漲的傷害。
https://tinyurl.com/yznuyqo2
*【中國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6倍,4月增速大幅回落至57%】
受上年同期基數逐步抬高影響,4月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7.0%,增速較3月回落35.3個百分點。
https://tinyurl.com/yjb5ggpw
*【Google接近就法國廣告技術反壟斷案達成和解協議】
知情人士透露,Alphabet旗下的Google接近就一起法國反壟斷案件達成和解,該案指控Google濫用其在線上廣告領域的力量。Google可能因此支付罰款並進行運營改革。
https://tinyurl.com/yeqmkftu
*【比爾·蓋茲和梅琳達·蓋茲討論改變其基金會結構】
比爾·蓋茲和梅琳達·蓋茲正在討論改變其基金會的結構,以加強治理和獨立性,這兩位慈善家的離婚計畫使這家全球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未來方向引發疑問。
https://tinyurl.com/ygwg7wh4
*【特斯拉更改安全功能後不再入選《消費者報告》頂級汽車榜單】
特斯拉的Model 3轎車不再出現在《消費者報告》的頂級汽車榜單上,此前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說,它將改用一種基於攝像頭的系統,一些汽車上不再安裝雷達傳感器。
https://tinyurl.com/yzhw6rss
*【報導:日產汽車希望英國政府出資支持其建造超級工廠】
據《泰晤士報》報導,日產汽車正與英國政府就在桑德蘭建造一座超級工廠一事進行深入談判,這家電池生產廠規劃的年產能可供應多達20萬輛電動汽車,並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
https://tinyurl.com/yhpf7um8
特斯拉雷達供應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首次曝光!城區道路混行無接管,遭遇逆行也不怕,特斯拉Waymo路線二合一
本文來源: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QbitAI 作者:李根
…………………………………………………………
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宏觀印象:學霸創業、中國無人車獨角獸、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加持、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玩家……
產品業務:高速場景方案產品、L4級自主泊車產品交貨、最高等級高精度地圖資質……
一千個維度有一千種答案,但也頗顯盲人摸象。
只是從今往後,Momenta的技術路徑開始完整清晰。
在通往自動駕駛實現大道上,之前有漸進式的特斯拉,也有一步到位的Waymo,天下方案,莫過於此。
而現在,Momenta集二者之所長,避二者之所短:
Tesla+Waymo,就是Momenta。
▌完全無人駕駛發佈
12月26日,Momenta對外正式發佈L4級無人駕駛技術MSD (Momenta Self Driving),開始支持城市內完全無人駕駛場景。
如果說2019年來Momenta發佈的前裝量產產品Mpilot,更像是特斯拉方案。
那麼現在,MSD上馬,則顯出Waymo路線雄心。
萬萬沒想到,自動駕駛業內一度紛爭的兩種路線,如今讓Momenta實現二合一。
但MSD究竟是一套怎樣的方案?
區別於量產前裝方案,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方案中最明顯不同在於多了雷射雷達。
在其測試車中,共搭載12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整套系統感測器方案以攝像頭為主,雷射雷達為輔,多感測器冗餘。
而且Momenta強調,除去雷射雷達,方案中的硬體選型與前裝量產保持一致——這也是Momenta“兩條腿”向前的關鍵考量,後面還會詳細講到。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無人駕駛——還得以身試乘看一看。
MSD方案的試乘,選在了Momenta(蘇州),地點毗鄰蘇州高鐵北站,屬城建頻繁區域,路線全程約12公里,沿途經過30餘個紅綠燈路口:
既包括無保護左轉等典型場景,也有非機動車混行、立交橋下長路口等複雜路段。
路線中還有多處工地,也有學校、居民區、寫字樓、商業中心等生活場景。
符合Momenta該方案目標所指:城市區間內,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路段基礎設施也沒有過V2X改造,依然拼的是單車智慧實力。
車流交匯交互,也是最有意思的場景。MSD方案雖初發佈,但智慧程度已有老司機風範,在試乘的幾次交互場景中,有讓行、也有選擇先過,並不基於單一規則。
同車試乘的Momenta研發總監夏炎解釋,這能體現MSD在預測規劃方面的實力和學習能力。
不過整體試乘而言,因為城市區間不同高速場景(無人車混行)和停車場(低速),Momenta的AI司機給人的印象是:安全第一,寧慫不偏激。
比如在蘇州相城道路,會出現不規則的異型車——挑戰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識別。
其實從當天道路實際情況來看,系統完全可以“偏激”一些,讓路不減速通過。
但安全第一思考下,Momenta工程師打造的該系統,在交通中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先減速,甚至刹車,確保交互雙方的安全。
而且相比人類老司機,MSD雖初生牛犢,但也展現出不凡實力。
遭遇人類司機深為苦惱的大貨車時,既要對大貨車的載貨品類多樣、形態各異準確感知,還要對大貨車行為上的激進行為有應對:
MSD跟隨慢速行駛的大貨車一段時間後,“決定”變道超車,但在超車過程中仍保持對貨車一定的安全距離,通過接近路口的實白線後才拉大橫向距離超車,保證了超車過程中的安全性。
▌完全無人駕駛新速度
12公里左右里程,按道路交規限速行駛(40公里每小時為主),近40分鐘,歷經城區內各種場景——有臨時施工、有不規則車輛,還有逆行,但全程無接管。
這樣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起步最早的穀歌用了近十年,百度從開始研發到落地也超過5年,一眾自動駕駛新勢力從無到有也走過了快3年……
雖然深度學習、大數據和大計算帶來的指數加速,已再明顯不過。
但得知Momenta的速度,依然讓人不可思議:
50人左右的團隊,5個月左右的時間。
沒錯,從今年下半年交貨量產自動駕駛產品後,Momenta才開始囤積重兵,依靠公司長期的技術和數據積累,以及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通用的平臺支持,開始攻堅完全無人駕駛。
至於能夠達到城區開放道路全程無接管,之前行業內最快的友商也差不多用時1年,且積累了至少十萬公里以上實際路測里程。
所以Momenta之速,背後究竟有“引擎”?
Momenta CEO曹旭東認為,與他們內部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和戰略選擇有關。
Momenta創辦,從一開始就明確目標,要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這並非傳統汽車產業內“換輪子”,而是行業開始AI化變革後,供應鏈環節中的新機會。
汽車產業鏈中:
有最基礎的Tier1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在系統層面、硬體層面提供產業支援。
再往上則是OEM廠商,賓士、寶馬、豐田……即車廠。
還有智慧化的基礎——計算晶片,如TI、NXP、瑞薩和英偉達。
最後,核心新增的玩家,一方面是提供出行網路的滴滴Uber等,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自動駕駛所需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技術公司。
比如定位“自動駕駛大腦”的Momenta,就處於這一層。
但即便如此,如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如何最高效擁抱未來,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
至少在打造自動駕駛大腦這件事上,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度不可調和。
▌兩個路線的爭論
所謂特斯拉路線,是按照自動駕駛等級的劃分,從低級往高級不斷升維,通過量產汽車對場景、數據和演算法的反覆運算,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正是因為堅定量產路線,也為了最低門檻獲取數據、場景和功能回饋,偏執狂馬斯克完全依靠攝像頭方案、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雷射雷達。
所以即便2019年發佈為完全自動駕駛而生的FSD硬體,外界也不相信馬斯克2020百萬RoboTaxi的豪言。
而Waymo路線,則認為只有從一開始L4才能實現RoboTaxi。該路線中,人機共駕的高級輔助駕駛被認為有天然Bug——既要機器輔助駕駛,又要人類在緊急時刻接管,顯然不靠譜。
於是Waymo從2009年正式推動後,逐漸明確了實現方式:
原型車、規模化路測、在豐富場景中不斷反覆運算,區域內落地,終極場景是讓無人車行駛運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場景。
但Waymo路線中,最難的是無窮無盡的“長尾”問題,現實中總會有出乎預料的新場景、特殊挑戰,這就要求自動駕駛系統足夠聰明、且學習反覆運算得足夠快。
所以概括而言,二者優缺點都很明顯。
特斯拉方案:想依靠低成本感測器方案不斷升維,難且有道德挑戰;但好處是數據“眾包”,能在量產中獲得現金流和數據流程。
Waymo路線:希望一己之力不斷擴大無人車隊規模,最終真正實現完全落地,險且依賴融資燒錢;而好處是安全性相較而言更可控,不用把車主當小白鼠。
但如今Momenta之行動,所謂“兩條腿”戰略,卻實現了特斯拉和Waymo路線的二合一。
即,通過量產自動駕駛產品獲得海量數據,持續研發數據驅動的核心演算法,打造閉環自動化工程體系,發揮數據價值,高效反覆運算數據技術,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同時,MSD的技術框架中不同感測器的感知演算法相互獨立冗余,並非完全依賴某一種感測器,因此目前量產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如視覺、地圖、軌跡數據等可以無縫應用並有效助力MSD演算法提升。
最終,一個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閉環搭建完成,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真正互相補益。
但為何能打通?又為什麼是Momenta?
一切要從Momenta創立之初對自動駕駛的認知說起。
▌終局視角思考無人車
Momenta 2016年創辦,當時就分析過特斯拉模式和Waymo路線。
但並非為結合二者而生。
曹旭東回憶,從一開始就希望從本質出發、從終局角度思考問題。
Momenta的思考中,自動駕駛的終局,一定是L4級以上,不需要方向盤、不需要人類司機。
但要實現這個終局,結合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新浪潮,兩大要素就格外關鍵:
一是數據驅動。
二為海量數據。
之所以要數據驅動,是因為完全無人駕駛中的長尾問題——幾乎是難以窮盡的。
唯一的可能性只有數據驅動,自動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例如99%問題。
所以Momenta內部,“架構師”文化興盛,他們目標是架構能夠自動化解決問題的系統。
在當前系統中,Momenta的 “閉環自動化”方法論就已發揮作用,通過建立對問題自動化發現、記錄、標注、訓練、驗證的閉環過程,為技術和數據提供自動化的反覆運算能力。
而關於海量數據,這是數據驅動的原料和前提。
之前有粗略估計,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需要100萬輛車跑一年,每輛每天跑10小時以上。
如此海量數據,完全依靠自建車隊採集,幾乎不現實。
量產自動駕駛數據流程能夠助力完全無人駕駛,源自統一量產感測器方案。
MSD感測器方案包括視覺感測器、雷射雷達與毫米波雷達,均覆蓋360°範圍,該感測器方案子集與量產感測器方案保持一致。
所以理解了無人駕駛終局的兩大要素,或許也就不難明白Momenta此次談及的兩條腿戰略:
一條腿是量產自動駕駛;
另外一條是完全無人駕駛。
量產自動駕駛,人車共駕,以人為主,但解放人類在高速環路、停車場等場景下的駕駛時間,提升駕駛安全性及駕駛體驗。
而且通過量產自動駕駛,實現海量數據獲取——學特斯拉又超乎其外。
進一步,量產自動駕駛可以給完全無人駕駛帶來數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去自動化地解決99%的問題。
未來隨著量產產品上市,像 “活水”一般源源不斷注入MSD,推動MSD演算法不斷升級,使得完全無人駕駛系統不斷進化。
這是數據流程上的打通。
而通過完全無人駕駛,還能給量產自動駕駛回饋技術流,不斷提升體驗和能力,讓量產自動駕駛持續進步,提升行業份額。
當然,數據流程和技術流形成閉環,聽起來不算稀奇。
但真正實現這樣的戰略並不容易,關鍵是量產感測器方案的一致性、互補性,並在量產自動駕駛戰略中真正快速低成本交貨、落地。
這也是特斯拉和Waymo難以跨公司二合一的原因。
另外,作為創業公司,在數據流程和技術流閉環之外,靠融資燒錢顯然不可持續,必然還需要現金流。
所以Momenta創辦3年來,先在量產自動駕駛發力,實現數據流程和現金流方面的驗證,然後發力完全無人駕駛,同時著力於打通兩者之間的數據流程和技術流。
現在,完全無人駕駛方案發佈,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戰略雛形形成,現金流也能讓公司不受輿論和資本市場變化而左右。
曹旭東說, 目前Mpilot 和MSD的原型發佈,標誌著兩條腿的雛形期形成。預計到2019年-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大規模上市,以及MSD真正的完全數據驅動,完全自動化,則是“兩條腿”戰略得到驗證的時刻,也是戰略的成型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不過,也還沒到一腳定江山的時刻。
雛形初現,一切還只不過是開始。
更何況這樣的戰略完整披露,一方面會面臨質疑,另一方面也有被複製的風險。
但曹旭東並不擔心。他說:“戰略沒有優劣,戰略是選擇。這個戰略有其優點,也有難點和挑戰。我們在選擇戰略同時,也必須克服和解決其背後難點。我相信,戰略發佈後,看到的不是抄襲,更多的是爭議。在戰略執行時,遇到困難,可以選擇繼續走下去,也可以去選擇其他戰略,但我們選擇迎難而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按照Momenta的說法,執行層面主要面臨兩個維度的挑戰:包括技術難度和商業難度。
技術層面的難,例如數據流程的打通。曹旭東認為,行業主流都是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解決方案,但Momenta是以統一量產感測器為主,需要打通量產自動駕駛到完全無人駕駛的數據流程,而他們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在矽谷拜訪時,曹旭東也講到Momenta的戰略和已解決的技術難題,得到很多行業專家的認可和欣賞,因為Momenta在做原始的技術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複製跟隨。
商業層面的難,包括如何深入行業、理解客戶,如何拓展能力邊界及更好的服務市場。
曹旭東進一步解釋:“To B是系統性的業務,面對的是一個組織,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一線客戶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很高的技術標準,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技術評測。而我們經過層層驗證,最後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進入了量產體系。”
Momenta也有相對長遠的完整時間表。
他們內部,認定2016年-2019年是戰略雛形期,2019年-2024年是戰略成型期。
然後2024年-2028年才是真正的戰略爆發期,那時候在完全自動駕駛“這條腿”上將加速趕上Waymo。
只是現在開始,自動駕駛“面壁者”Momenta,戰略意圖一覽無餘。
▌告別盲人摸象
作用力也才剛剛開始。
從Momenta自身來說,徹底告別被“盲人摸象”狀態。
高精度地圖供應商?高級輔助駕駛玩家?量產自動駕駛交貨……
都不準確。
大道至簡,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Momenta = Tesla + Waymo。
而且這種結合帶來的新場景新技能,還可能不是線性相加。
或許也是聚變反應。
比如特斯拉一直是從車角度提供方案,Waymo則是運力技術維度……
但二者結合,就是完整軟硬體集合體,載人載貨,私家車共用車,都有了可能。
簡而言之,能做的更多,可以做的更多,新價值已經展現,新邊界也就要重勘。
自然還會進一步帶動行業新格局重塑。
自動駕駛發展中,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次次被提起,一次次被模仿,一次次被對標。
這樣的新玩家新勢力,無論中美,都可以舉出很多。
但今日之Momenta,在理論上真正達到二合一,並且驗證了可行性。
於是,之前衡量自動駕駛的時間表,曾經理解Momenta的框架,可能是時候刷新了。
▌One more thing
雖然Momenta是中國自動駕駛的獨角獸,但作為Momenta的船長,曹旭東最關心的並不是公司的估值。
他認為商業世界一切有為法,一定離不開價值規律本身,估值並不需要過分關心。
他關心什麼?
作為CEO,他說核心還是人,組織的學習、進步和提升。
這位Momenta創始人,今年來自上而下改變了一件小事:不再把“創始人”放在對內對外的任何地方,僅以職務——CEO示人。
他解釋說,Momenta正在最大限度通過組織變革、文化塑造,形成合夥人文化。
合夥人不分加入先後,不論年齡資歷,核心關注的是技術、貢獻和志同道合。
他希望以此吸引最頂級的牛人,讓更多有識之士加速自動駕駛終局到來。
《道德經》裡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真正能邁步實踐者,少之又少。
如今,無人車獨角獸Momenta,宣示兩條腿,放下“自我”,立志要做推動終局實現的那個玩家。
這就是Momenta。
特斯拉雷達供應 在 我是產業隊長 張捷 Facebook 八卦
#騰輝電子-KY(6672)
2019年4月16日掛牌
✔️屬炎洲集團,為銅箔基板廠。大股東萬洲化學(9.97%)。
✔️生產:CCL銅箔基板、PP黏合片、鋁基板及特殊材質基板。
✔️用於:LED散熱、汽車電子、軍工及航太PI、5G基地台雷達天線。
✔️LED車頭燈散熱鋁基板客戶:日本小糸製作所、長城、長安、東南、比亞迪、吉利、BMW、Benz、特斯拉(Tesla)。
✔️生產高階特殊軍工及航太PI硬板(高耐熱/低膨脹/耐高濕),獲航空工業品質管理系統AS9100認證,打入NASA、波音、空中巴士、GE、Rockwell、勞斯萊斯供應鏈,全球市占率10%。
✔️為歐洲「伽利略衛星定位計畫」供應商。
✔️5G高頻高速低耗板材獲思科網通設備周邊產品的認證出貨、打入中興通訊供應鏈;成為聯想5G筆電用銅箔基板的主要供應商。
✔️推出遠距雷達偵測使用的鐵氟龍基板及半導體封裝應用的BT樹脂材料等新產品,已取得數家終端應用測試打樣機會。
✔️前年EPS6.85元、去年EPS5.28元;今年第1季EPS2.72元、1月~4月3.92元(獲利小輸台光電(2383)第1季2.89元)。
✔️今年5月營收6億9,000萬元續創新高,年增92%,連3個月新高。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秋季直播班(7~9月)→ https://reurl.cc/o9YOmv
✔️下半年直播班(7~12月)→ https://reurl.cc/pm9Egb
特斯拉雷達供應 在 《特斯拉自駕再進化?"4D毫米波雷達"扮利器!》【錢 ...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特斯拉 自駕再進化?"4D亳米波 雷達 "扮利器!非凡新聞台、台視財經台【錢線百分百】週一~週五晚間21點(首播) 晚間12點半(重播)#更多0424錢線精彩影片#葉 ... ... <看更多>
特斯拉雷達供應 在 [新聞]特斯拉捨棄雷達,採用「視覺感測FSD」挑- 看板Stock 的八卦
原文標題:
特斯拉捨棄雷達,採用「視覺感測 FSD」挑戰 Level 5 全自動駕駛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4/12/tesla-fsd-new-beta/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04/12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特斯拉全新的自動駕駛 FSD Beta V 9.0 版本即將上線,這次的更新內容打破不久前特斯
拉剛發布的 FSD beta 8.3,取而代之的是未來特斯拉電動車將棄原有的雷達感測技術,
以全新的攝影機鏡頭,來捕捉視覺資訊達到 FSD 完全自動駕駛。
這樣的消息一出,讓現在使用雷達感測技術的特斯拉車主,質疑未來用「鏡頭」取代「雷
達」感測的安全性,而馬斯克也在 推特 上指出,現有的視覺運算的技術已相當成熟,未
來將 移除 所有特斯拉電動車的「雷達」感測。
FSD 全自動駕駛成為特斯拉炙手可熱的金雞母
馬斯克自 2020/10 月開始 積極 的投入特斯拉電動車在 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
動輔助駕駛)的測試與應用,每一次的改版與測試發布總是吸引許多車主 報名 。然而特
斯拉 FSD 雖名為「全自動駕駛」功能,但現有的技術仍為 Level 2 的「自動駕駛輔助系
統」,目前還不能做到全自動駕駛。
但也因馬斯克曾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的
採訪中表示:「我認為在 Tesla 我們已經非常接近 Level 5 等級的自駕能力,我相信我
們將在今年完成 Level 5 的 基本自駕功能。」讓外界對於此次新的 FSD Beta V9.0 版
本的更新上線充滿期待。
FSD 系統費用未來將採 訂閱制 ,且每個 FSD 系統僅能綁定一台特斯拉電動車,若是購
買新的電動車則需另行購買服務。想當然造價不斐的特斯拉,其所搭配的 FSD 的價格也
受到外界矚目,從最初的 6 千美金逐一調漲至 1 萬美金買斷(約 30 萬台幣),也有外
媒 指出 未來特斯拉的訂閱制價格有機會落在每月 150-200 美金不等。
特斯拉在 FSD Beta V9.0 的眾多新突破
聽過或是開過電動車的人多少都知道,電動車的「電池」續電力跟耗電功率,會因為天氣
的因素受到影響。在這次特斯拉 Beta V9.0 的 更新 中便有改善了這項問題。
馬斯克在 推特 上進一步的解釋,用攝影機鏡頭感測(bits/sec)相比過往的雷達感測的
技術,攝影機鏡頭的感測器捕捉道路的狀況更精準,同時也降低了 開發成本 。
同時,特斯拉也在前陣子的推特 影片 中,展示出 FSD Beta V9.0 全自動駕駛上路的影
片。馬斯克也在推特上回應表示,這次的測試便移除了雷達感測裝置,以攝影機鏡頭感測
的模式順利上路。
馬斯克專屬的秘密隧道也將啟用 FSD 技術
馬斯克成立的 The Boring Company 公司的 Vegas Loop 隧道的初步公告未來將使用特斯
拉的自動駕駛系統,透過列車將乘客從機場運送到城市的會議中心。馬斯克也 透露 ,這
項應用將根據特斯拉 FSD 技術,僅需幾秒鐘的時間便可從地下設施中運送人員通行。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太屌了 當其他家一面倒在用光達時
特斯拉卻反其道而行 連原本的雷達都捨棄了
光靠攝影機 就能做到Level 5自駕的話
很多特斯拉供應商看來要洗牌了 不知道會不會帶起一波連鎖效應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2.180.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18325473.A.9B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