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又ㄧ次被稱讚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身上沒有褥瘡,肢體沒有攣縮
還有力氣推拉護理人員
都說久病無孝子,6年夠久嗎?
我不想扛著孝女的美名,因為我知道老媽是千百萬個不願意和無奈,厭世是她經年給我看的表情,努力不被她影響,學著轉念或無視,等自己準備好,再堆起笑容裝沒事繼續耍寶逗老媽,情緒過得去就好。
我懂老媽的歡喜悲傷,多少次她自己伸手要拔掉氣切管,攔著她、抱著她,拍拍秀秀,再撇過頭不讓她看見我淚眼婆娑……
腦中浮現「安樂死」想起傅達仁遠赴瑞士,為最後的尊嚴付出巨大代價,壯烈呀!但是我真的不敢。
感謝松山醫院主動聯繫,協助安排老媽更換氣切管,順利完成,我笑著離開醫院。
我不斷道謝、頻頻鞠躬,用最真誠的感謝致意,謝謝您在病人需要的時刻承擔。
我不是孝女,我沒有逃只是承擔。
娥
理解照顧者的心情
#先來一杯我們再聊
歡迎訂閱分享
https://reurl.cc/R0G8y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介紹 訪問作者:吳品瑜 內容簡介: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
照顧者的心情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八卦
應該是幸運吧?二十五歲剛入社會不久,我就經歷了「照顧者」的過程。
還來不及有太多感覺,就懵懂度過兵荒馬亂的五年。
成為大人的現在,雖沒有到念念不忘,這些往事卻如影隨行的跟著。
/
曾經以為醫院是單純的地方,但照顧爸爸的日子,我發現這裡藏著商業氣息和銅臭。
有人像神棍一樣,在病房穿梭,推銷商品;有人暗地媒介黑牌看護;還有詐騙者混在其中,趁機敲詐,把這裡當成賺錢的地方。
他們嗅得到,這裡都是脆弱、無助,容易下手的對象。
/
醫院裡,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有的很底層,不識字、沒有健保、連住院的費用都拿不出;有的很老很弱,卻得照顧比自己更老更弱的另一半。
病房,是有經濟艙、頭等艙的分別。
有人能自費單人病房,但大部分的人只能擠在狹小的六人房裡,聽著不間斷的吶喊、呻吟、咳嗽、打呼聲。
到了晚上,照護者沒有床,得把兩張小椅子併在一起,自己想辦法休息;這裡,沒有人會去理會照護者的處境,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在忙著。
照顧者承受的不只是心理煎熬,更多是肉體上的。
/
請看護,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半天的看護要1600、整天要2400,比我當時的月薪多兩倍;能力不夠的人,只能下班、休假都往醫院跑,真的撐不住了,再花錢找終點看護,讓自己喘一口氣。
有時候,我到了醫院停車場,就會有股莫名的抗拒感,想賴在車上、不想面對。
但我必須振作自己的心情,必須帶著開朗的表情,給比更脆弱的媽媽依靠。
當照顧者越久,一個人的脾氣、稜角會被越磨越平,也會更謙卑;因為再多的情緒、抱怨,都解決不了眼前的事情、對抗不了命運。
/
有些被照顧者,到了假日才有家人、子女來探望。
對於這些不能陪伴在旁的照顧者,我能體會他們的無可奈何;不是不想孝順,而是這個世界,需要錢才能運作,他們必須為了生存而工作。
有人說,錢不是萬能,但如果用錢都不能解決的事,靠其他的東西會更難解決。
【口袋鈔票的厚度,決定世界對你的態度】,在這種時候才能身歷其境。
/
我很早就經歷了這些。
這些提早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高低起伏、這些為人子女逃避不了的天命。
現在回想起來雲淡風輕,已經內化成我的力量。
崴爺希望身為照顧者的你,好好對待自己、一切量力而為就好,辛苦了。
/
最近,讀了張曼娟老師的新書《以我之名》,被喚起快要被塵封的故事。
《以我之名》帶著你體會身為照顧者的心情,真的好看。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照顧者心情,崴爺想選出三位送給你這本書。
#名單六月一日
#公布留言區
照顧者的心情 在 村子裡的凱莉哥 Facebook 八卦
#小露11歲書單
小露看書的速度太快了!
這幾本書是我在IG限動推薦過的,原本都是我的書,結果小露一週看完。
#張曼娟 的兩本書是在講 #照顧者 的心情,本以為小露應該沒興趣也看不懂,沒想到她很喜歡,還會跟我討論裡面的故事。(遠見天下文化 出版)
最近很紅的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我才看幾頁,小露已經整本閱讀完畢。(布克文化出版)
#我想她一定跳著看
所以抽問了裡面一些故事的章節,她竟然都能回答前因後果。 #靠 看書速度太過分了。 #其實是在氣自己看好慢
#在顛沛流離的世界裡還有我啊 她又一小時看完,我又忍不住抽問問題,小至 #在尼泊爾寫明信片給誰 這種她都能回答出來。(布克文化出版)
#吼 #我又生氣我自己閱讀速度太慢
#有沒有想過寫書人的心要看慢點兒
這幾本小露看完都大推,尤其 #萬特特 這本,好看到她說要我一定要推薦給大家。(問題是我只看幾頁啊)
我從沒限制露、梨看書的年齡層,想看就看,看一遍不懂、第二次、第三次總會懂,我也很驕傲她看書這麼快速,可以閱讀更多的書籍。
#一週看完這麼多我苦惱
#每天都要我幫她買新書
#養書蟲好傷本
‼️限時動態只有IG才看得到,記得去加入才能發落即時訊息‼️
🌺 凱莉哥IG追起來:https://reurl.cc/NaEL7e
🎉 凱莉哥Telegram: https://t.me/kelly2525
🔍 凱莉哥一對一的Line「@kelly25」復活啦!
照顧者的心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臺灣女兒、德國媳婦的生命照顧現場」介紹
訪問作者:吳品瑜
內容簡介: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的無能為力;
從依附與壓抑,到活出真正的自己;
從渴望被人認可,到洞見自己的價值;
從永別親人,到彼此心靈相通,現實的永別反而成了內在的貼近;
用愛陪伴與被陪伴,不僅完整了自己,也有圓滿的人生。
❤最完美的陪伴是,在愛裡陪伴不完美的自己❤
在人生懸崖邊,
與另一位更接近實相的自己相遇,
並且以愛安在於陪伴與被陪伴的循環共生裡。
作者吳品瑜身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媳婦,回德國陪伴癌末的婆婆至往生。期間歷經各種自我的內在掙扎、與孩子的衝突、和婆婆的磨合、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漸漸明白被照顧者的心情……她最終領悟:
活著的美好不是物質世界的執持與擁有,
而是目睹了生命自然周序的律動與和諧,
更能踏實地在眼前這一刻,充分地活著、享受著、更覺知著,
並毫無抗拒地隨順滑入下一個階段。
她說:
在回首的長長黑暗甬道裡,
我與婆婆的身影交錯、故事重疊,
原來早在病榻邊的一線之間,
我已從照顧者翻轉成臨終者,
嘗試思索躺著的自己的所有想望與最後完成。
於是,「善終」成了活著的每一刻的在乎,
並且為自己許下一個夠好(good enough)的陪伴。
作者介紹:吳品瑜
政大廣告、中正電傳所畢業,多倫多大學麥克魯漢中心研究,國際扶輪社駐加親善大使與訪問學人。
曾任職文化總會、天下雜誌與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公司。
城市光榮感極強的府城女兒,研究日治臺南仕紳史與臺語古典詩,也嘗試臺語書寫創作。熱愛榮格學說的童話分析,嗜好蒐集與分享「夠好(good enough)陪伴」的生命故事,並且積極實踐「愛的業力法則」,期盼每個人都能在愛與被愛的無限循環共生裡。
住遊加、英、德、中、馬二十年,目前與女兒們旅居德國海德堡,繼續學習「那些女兒教會我的事」,特別是與才六歲的小女兒紫晴共同成長歡樂,享受「半個阿嬤半個媽」的返老還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