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活動】
#地糧‧新糧 http://bit.ly/2uf21B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紀德 冥誕150週年紀念
不要仰賴別人告訴你怎麼活,為你自己的靈魂尋找食糧吧!還沒醒來的人,睜開眼,縱身投入世界吧!
——當代的異端・後世的先驅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劃時代經典作
◎跨越百年的精神典範 啟發卡繆、沙特、德希達等名家的一代大師
◎法文直譯本首度在台問世 「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首屆獲獎譯者擔綱翻譯
◎譯者專文撰序,說明紀德風格、《地糧》與《新糧》於宗教、思想、文學界之重要性,於今世更是具備足以撩撥現代讀者的豐富閱讀形式
◎超過百條詳細注解
◎承繼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引渡無數青年走向覺醒道路的經典
【內容簡介】
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重生——
寫作如一面直照心靈的明鏡,
一代大師紀德在這面鏡子裡試著辨識自己真正的面容,
於是得以從渾沌的舊世界裡睜開眼,像個新生嬰兒。
紀德婚後首度遊歷北非和義大利,大受震撼,深感在此之前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是靈魂的束縛,於是狂熱地揮筆寫下《地糧》,試圖掙脫心智牢獄,破除當時矯枉過正、無法與現實接軌的文風。他的思索坦率奔放,背離天主、違抗傳統,勇敢談愛、孤獨、欲望,在天主教教義為主流價值的當時,謳歌「當世」,而非死後的「永生」。《地糧》問世後,嚴重觸犯當代的審美價值,發表十年內竟只銷售區區五百本。二十八歲的他,也深深明白這是一部後世才能閱讀之作。
多年以後,六十六歲的老作家歷經愛欲折磨、生死離別,再次踏入當年深受震撼的這方思想領域,不禁寫下試著回應少作的《新糧》。文中屢屢呼籲「應只在乎自己」、「不要崇拜偶像」,堪稱為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作品。紀德一生的自我對話大膽動搖了歐洲知識分子的性別意識、宗教權威、道德傳統等框架,使他即便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仍受教會視為異端。他的自我超越有如尼采的超人理型,啟發了沙特、卡繆、德希達等當代歐洲大師,如今,仍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走向自我覺醒的道路。
【名句摘錄】
#談愛
納坦奈爾啊!在你的靈魂尚能向快樂微笑時,請好好滿足你的快樂;當你的雙唇還能感受親吻的歡暢,當你的擁抱還欣然激蕩,請你恣意滿足你對愛情的想望。
#談靈魂
我們的行為依附著我們,就像磷光依附著磷。固然這些行為在耗損我們,但它們也化成我們的光采。假如我們的靈魂有點什麼價值,那是因為它比其他某些人的靈魂燃燒得更熾烈。
#談智慧
但願你的視覺時時更新。
智者,就是對一切感到驚奇的人。
#談孤獨
我再也無法理解「孤獨」一詞的意義;在內心獨自存有,形同不再身為任何一人;而萬物早已與我同在。——再者,我始終心繫四海,無處不是家,而且欲望還要不斷將我驅向別的境地。最美好的回憶,於我不過像是幸福的殘痕。最微小的水滴——那怕只是一粒淚珠——只要它濡濕了我的手,在我眼中它就成了彌足珍貴的真實。
#談死亡
「人生在世,納坦奈爾,寧可大悲大愴,不要平靜安詳。除了死亡的長眠,我不要別種休憩。我惟恐此生沒法滿足的欲望、未能揮灑的精力為求存續,還來百般糾纏。我希望自己能在人間大地盡情表達一切在內心蟄伏等待的事物,然後全然不再有希望,圓滿地死去。」
📙看更多 #麥田出版《地糧‧新糧》http://bit.ly/2uf21BL
===========================================================現在只要在2020/02/18(二)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官方粉絲團,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地糧‧新糧》為自己的靈魂尋找食糧,為自己決定人生該怎麼活‧大師們的導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啟發無數青年的覺醒經典。」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地糧‧新糧》1本哦!
【2020國際書展正式場】http://bit.ly/2EUXk1D
✨超殺折扣等你拿✨
>>> 全館79折,城邦全書系3本75折
>>> 全館單筆消費滿$999折$150(可累折)
>>> 全館單筆消費「滿$1,299再送$50購書金」(單筆訂單限送一張,不累送)
>>> 全館2折起! (售完不補)
>>> 下單抽「萬元旅遊金」/ 周周抽「尊閱6折購」
✨會員/VIP超好康✨
>>> 「登入」送$30
>>> 「VIP」紅利2倍送
>>>「新會員」加入就送$200,「首購」再折$50
※得獎名單將於2020/02/18(二)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當時小明月」介紹 訪問作者:林佳樺 內容簡介: 再活一次,誤為遭棄的童年 找家的過程,就是找到自己的光 林榮三散文獎得主林佳樺 第一本散文集 「我開始記下有關宜蘭的一切;書寫時,我的心也是穿行在長長的隧道,一個人,進出一座又一座的山。」──林佳樺 ...
無處不是家 在 劉士銘-赤子之心闖世界 Facebook 八卦
穿越絲路Day122:伊朗無處不是家
卡尚認識的伊朗朋友Kavandii,一聽到我要回德黑蘭,馬上邀請我去吃晚餐,以及過一夜。
前進首都德黑蘭的小資家庭,緊鄰地鐵站2分鐘路程,房內空間不大但溫馨,我又看到超可愛的Nick,我實在太喜歡這嬰孩了。
一整晚被拼命餵食,先是招待蛋糕和水果,接著是豐盛到不行的晚餐,最後還有點心,以及被禁止的飲料。
雖然他們的英文不是太流利,但有翻譯軟件護航,那顆熾熱的心還是能無縫的交流。
Sole和Mila是初次見面的朋友,他們有組一個樂團,現場還大秀歌藝,讓我聽得如痴如醉。
伊朗有2/3的日子,我都住在平民百姓家,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作息,以及深度探討伊朗的各式議題,不時小酌被禁止的飲料。
伊朗暴動被斷網多日,目前跟伊朗朋友全數處於失聯狀態,願你們一定要安好,我在伊朗的家人們。
敬請持續關注🧳穿越大絲路,德黑蘭連載
#絲路 #穿越絲路 #伊朗 #德黑蘭 #silkroad #iran #tehran
🤗歡迎追蹤我的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k640640/
🤗還有Youtube頻道:https://bit.ly/2OEUrtc
無處不是家 在 詩聲字 Facebook 八卦
※有鹿文化 散文集分享※
「無論天再黑、夜再深,也一直會有深愛的人們候在家門口,等我回家。而迷路再久,也總是會找到路、找到家。」
分享張以昕散文〈返回家園〉(《瑜伽這檔事》),但願所有離家的遊子、迷途的旅人,都能找到路、回到家。另,在肺炎疫情持續擴散的期間,並願大家審慎對待,及出入平安。
※
張以昕Phoebe Chang〈返回家園〉(節錄)
幾年前第一次上山守靜時,總是找不到家的我,回家了。
頭兩天入夜後,有許多情緒浮現。或也是容易認床的關係,一直睡得不安穩,多夢易醒。晚間獨自漫步時,腦中常像跑馬燈般,播放著記憶的殘影。我總是一邊走路、行動,一邊持咒穩定心緒,並不斷告訴自己,放下、放下。
那是一個剛下過雨的夜晚,山區的氣溫很低,庭院一片漆黑。我披著厚外套,在室外獨坐許久。眼前層疊的山巒覆滿濃霧,螢火蟲在草叢中穿梭飛舞,猶如滿天星斗落入凡間,很是壯觀。即使在如此黑暗的地方,無從照見陽光,卻依然擁有如此動人的景色。
我沉思著,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總有路,總有光。
不久之後,感到寒氣逼人,於是想進屋拿圍巾。走了幾步路,遠遠地便望見廷宇推開大門走出來,佇立在門前鵝黃色的燈光下。
緩步走近,她朝我綻開燦爛的笑容,我也報以微笑。然後她展開雙臂,我們開心擁抱。
那次深長的擁抱具有十足的力量。我輕輕闔上眼,靜下心來,在彼此和諧一致的呼吸節奏當中,慢慢將心與身體一圈又一圈地鬆開了。
入內取了傘和圍巾,又回到方才那張椅子上,凝望遠山,直掉眼淚。
好安心、好放心。無論天再黑、夜再深,也一直會有深愛的人們候在家門口,等我回家。而迷路再久,也總是會找到路、找到家。
生命中總有無數的家,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只為抵達一處能夠安頓身心的所在,然後再出發、再回家,反覆不斷,最終找到心內的家,不再流浪,也無處不是家。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張以昕(#PhoebeChang) 創作,粉專 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
#海綿體 手寫、襯圖,粉專 海綿體 himantee,Instagram:himantee
※本篇收錄於張以昕散文集《#瑜伽這檔事》(#有鹿文化,2020年2月7日)
※出版社粉專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公開分享本篇,並在動態時報上複製有鹿文化,或是張以昕粉專的連結(直接tag亦可):
https://www.facebook.com/uniqueroute.culture/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yoga.with.phoebe/
我們將抽出一名讀者,贈予散文集(已公布結果)。
※張以昕 Phoebe Chang(1985-)
彰化人,現居台北市。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創作包括散文與小說,曾獲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等獎項。
現為全職瑜伽老師。自碩士班二年級開始接觸瑜伽,二○一三年取得美國瑜伽聯盟Yoga Alliance RYT200認證,持續練習及教授瑜伽至今,對象包括成人、兒童、親子及孕婦,並數度赴印度接受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師資訓練、靜默研修。目前任教於台北忻瑜珈(粉專 忻瑜珈 Shing Yoga)、心悅瑜珈(粉專 Chitta yoga 心悅瑜珈、光點瑜伽(粉專 光點瑜伽 Light Yoga)、參諦瑜珈(粉專 參諦瑜珈)、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粉專 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AHYMSIN,Taiwan))。著有《#愛動女孩瑜珈課》、《瑜伽這檔事》。
業餘文字工作者,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希望透過書寫分享瑜伽生活化的一面,讓一般對瑜伽的認識僅限於體位法的大眾,或者從未練習瑜伽的朋友,也能親近瑜伽之學的智慧,並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
※3月29日後公布抽獎結果,感謝有鹿文化,及其聯絡人彥如;並感謝海綿手寫支援。
#瑜珈 #返回家園 #總有路 #總有光 #不再流浪 #無處不是家 #散文
無處不是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當時小明月」介紹
訪問作者:林佳樺
內容簡介:
再活一次,誤為遭棄的童年
找家的過程,就是找到自己的光
林榮三散文獎得主林佳樺 第一本散文集
「我開始記下有關宜蘭的一切;書寫時,我的心也是穿行在長長的隧道,一個人,進出一座又一座的山。」──林佳樺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故鄉一直是寫作者追逐的光點,回到自身,找到根源,並更理解自己的故事。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分離的焦慮、恐慌,懷著似乎被父母遺棄的忐忑,埋下成長的不安;四十歲再度回頭,用書寫擁抱內心自卑與匱乏的小孩……
但,書寫文學可以療癒嗎?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嗎?林佳樺一次次揭開結痂的疤痕,唯有面對彼時傷痛,找到家的路,才發現原來,無處不是家;只是,至今,仍在尋覓。
■卷一「石磨記」:
以鄉下藥鋪子為主,回憶在外公外婆三合院所歷經的點滴,跟著外婆以石磨碾豆米、抓藥包材、曬藥種蔥。她的童年是一枚酸甜回甘的仙楂片。
■卷二「吹笛人」:
寫三合院外的村里庶民,已消逝的閹雞師傅、撿拾荒物的鄰人、沉迷於方城之戰的表哥等,紀錄家鄉今昔變化、家族鄰人從事的行業變遷與時代的興衰。
■卷三「時鐘路」:
回鎮上父母家後,重新與父母、姊弟磨合生活,找到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位置,也寫下回到鎮上後,感受到小鎮與村裡的同與異。
■卷四「捉迷藏」:
是以書寫與作畫捕捉飄動的心靈,在藏與被找到之中,幽微的放置自己的故事。每次書寫,都是乘坐時光機,到過往歲月挖鑿,找尋殘骸、碎片……
作者簡介:邱家宜
一九七四年生,宜蘭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現職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任教十八年。
一名時間空間被切割零碎的平凡婦女。常走在繞的路上,幸賴將就居,在彎路上指引了一道光。喜歡書寫的自己,更喜歡閱讀時的自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組二獎、旺旺時報文學獎散文組三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佳作等。作品散見《幼獅文藝》、《聯合報》、《自由時報》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等報章雜誌。
出版社粉絲頁: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無處不是家 在 【TV】縱橫線面大玩空間創意我的前衛時尚宅 - Pinterest 的八卦
【TV】縱橫線面大玩空間創意我的前衛時尚宅-設計家Searchome. 前衛的造型,俐落的線條,身處在空間中,不難發現無處不是亮點,大膽之中,帶著細膩的心思,值得令人細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