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冒險號
開門見鮑和會所文化史
特首林鄭問:高官赴飯局,雖然敏感度確實不足,但不必苛責,而且在菜色方面,不能拒絕奢華美食,反問:是不是一見到鮑魚就要離開?
這個問題,在文化語意學上,有無窮的論述空間。
「鮑魚」在香港粵語之中,近年有另一種隱喻的發展,正如香港人說「去完蘭桂坊食洋腸」。此種食物,超過了口腔期,而是昇級到另一種慾望層次。然而當女高官不知道怎樣用八達通、女法官不知道連登是什麼,自然很難理解鮑魚這種食物之多重敏感。
不錯,當詞𢑥如「亂世」、「抗爭」在一首歌中出現,中學校長會查禁一樣,在政治交流和經濟利益複雜交錯的酒色財氣的場合,若某國地產商設一個豪華飯局,招待掌管土地審批的一名官員,席間有一個穿緊身鮮紅低胸旗袍的公關小姐作陪,而她說小時候美國電影的偶像莎朗史東(Sharon Stone ),然後一盤鮑魚上桌,該小姐翹起腿、挨偎過來作服侍進食狀,主人家說:「試吓剛由澳洲運來的新鮮雙頭鮑喇。」一面露出曖昧的笑容時——-你不必是一名和尚,當也明白此一處境蘊含的豐富中西文化典故(cultural references ) ,放下餐巾,起身告辭。
所謂外交無小事,連中學舊生聚會和濶太麻雀十六圈後的飯局,往往都有政治,何況會所飯桌上萬一有鮑魚。
會所(Clubbing ) 是英治時代的風氣:英國人的Club,傳統上有以下First Class 機構:
1,首席自然是香港會:此會至今仍然維持由洋人主導把關嚴格審查會員文化品味,故其Garden Lounge 自助餐雖然近年加入了Pak Choi 和咕嚕肉之類,但至今未見包括鮑魚和魚翅,令人欣慰。
2,馬會:此Club 近年許多藍絲資深會員私下不滿,其中國市場化程度相當嚴重,有人指出:近年六化廊那一層喧嘩指數直升、淪為茶餐廳;泳池多年前發生高官與名流毆鬥;嘉樂樓則有星期六旺角彌敦道倫敦酒樓之熱鬧,而Derby 扒房除了安格斯、和牛的menu 不變,氣氛基本維持殖民地時代紳士之寧靜成績——三年前我在哪裏看見不遠處唐英年與兩個洋人朋友另桌共餐,我無意見到Henry 喝湯將盡時,蘭花手拈着碟邊向外、湯匙向外輕扚,我心想:還是舊上海英租界過來的唐翔千老先生家族會教子女。而Henry 看到我,也親民地手持紅酒向我遙say hello。
今日加上新翼的日本菜維持水準,所以雖然很多人對馬會有今不如殖民地的看法,我略帶偏見地俾番馬會credit 。
3,深水灣高爾夫球會:二十年前葉劉淑儀請我在那裏食過早餐,餐廳經理說「李生」剛打完高爾夫球走了。那天我第一次在檢拾跌在地上的餐巾時近距離瞥見Regina 穿涼鞋塗了寇丹的白玉足踝。我輕咳一聲,對女主人說:這裏的太陽雙蛋好新鮮,我好impressed。
4,皇家遊艇會:銅鑼灣那間,吉列島歷史超過一百年。旁邊海底隧道口入到有一個警官俱樂部。Understandably,兩間完全不同。
然後就是Class 2 的蘇浙同鄉會、上海總會、浙江會。傳統上這些會所的始創人包括邵逸夫、包玉星、徐季良、滬上才子沈葦窗,俱要求嚴格,其獅子頭、鰣魚、餛飩在七十年代據說保有舊上海德興舘和春風得意樓時蔣夫人、杜月笙、和汪兆銘欣賞過的水準,所以也令人尊敬。
這兩等華洋會所,殖民地時代,布政司或也會在Hong Kong Club 的Jackson Room 與怡和的凱瑟克進午餐,商討文華酒店外是否不應該建一條天橋、影響生意景觀,這種聚會不一定涉官商勾結,但related 的會員賓客,不會爆出強姦或企圖強姦案。
時至今日,灣仔這種地方也出現了國企高層和高官飯局的會所,名稱吉祥新穎,會所傢俬或有酸枝椅,牆壁往往掛的是百鳥歸巢的貝殼彩雕,有中藝公司風格。我不懷疑中國由西方引進會所文化的效率,畢竟北京的盤古大觀和天上人間,也是GDP增長下名會所的兩大亮點,官商在會所聯誼,討論如何改善民生,也是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必然。
但畢竟中國政府也曾多番下令:官場開餐,要緊記四菜一湯。
所以火鍋若是滾魚蛋豬皮無所謂,官員一旦見到鮑魚,打鐵還需自身硬,對,Dear 行政長官:是應該表態離場的,即使鮑魚literally means 來自海洋。
同時也有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黃秋生搵食】 帶埋袁彌明鵝頸橋下打冷 秋生:我專心呃飲呃食 https://bit.ly/3kI9Nbz 灣仔鵝頸橋附近,有一間潮州菜館,正門張貼了很多名人用膳的照片,可謂名人飯堂。00:12 新光潮州菜館 地址:灣仔駱克道405號地下 電話:2572 083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5pm-...
灣仔黃店日本 在 譚蕙芸 Facebook 八卦
[個心唔舒服]
九月十五號,星期日。下午三時許,銅鑼灣,一場沒有不反對通知書,又沒有大台的遊行,香港人,知道甚麼時候做甚麼。
有人說,已經遊行了七到八次,由酷熱大暑,傾盤大雨,到秋老虎的乾熱也經歷過,眾人舉起傘,也敵不過刺熱的太陽在高樓大廈之間折射的熱力。和理非的中年人知道,晚上必有更大的衝突,新聞頭條必不關注他們,但他們還是要出來,適當的時候退場。
五十多歲的林先生林太太說,「示威者用到氣油彈,無可厚非,你乖無人會聽你講嘢,要『犯規』才得到媒體注意。我們這些人,只會趁人多出來,支持吓年輕人。別人幫你爭取民主,我唔出來,過意不去,個心唔舒服。」下午四時許,他們行到灣仔,急急腳離開。時間預算得剛剛好,這是一種練習了幾個月來的默契。中年人退場,年輕人上場,不用說甚麼。
另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阿樑從事餐飲業,娶了個斯文日本太太,日本太太也會說廣東話了。「現在都不是講撤回送中法,是講警察執法問題,香港變咗警察城市,亂捉人亂打人。淘大商場那天,拉人不公平,年輕的被拘捕,撐警的就沒事。」對於示威者的暴力,他內心矛盾,一邊覺得成功向政府施壓,但一邊覺得民生設施被破壞不好:「和理非做得不夠多,」他嘆道。
下午五時,阿樑走到金鐘,群眾開始躁動,轉一個彎,已經是另一道風景,警和民,按着831當日相似的部署,展開對峙。示威者守夏慤道,警察在添華道。不同的是,節奏像加快了。示威者在夏慤道向警察扔出多枚燃燒彈,有樹枝着火,建築物外牆出現火舌。防暴警察以催淚彈、橡膠彈還擊,但不敵示威者攻擊,一直向後退。
添華道水馬後,駛出了水炮車,示威者向車頂扔燃燒彈,水炮車頂着火燃燒,眾人歡呼。我旁邊的示威者蹲在路邊,討論着,法國黃背心示威者如何利用物件摧毁同款水炮車,又研究,有沒有化學品遇水會更大火,旁邊的人回答:「有的,(說出化學品名稱),但很難買得到。」
示威者的暴力,客觀上有所提升,但示威者的物資,其實在減少。由於現在攜帶物資容易被查截,交通工具上亦會被搜查,故此,不少示威者走在前線,連一個像樣的防毒面具也沒有,我看到做「滅火隊」的年青人,只戴了一個薄薄的手術口罩。
戴手術口罩的,是一名有點微胖的大專學生。父母淺黃,「不斷勸我們不要走得前,但我們還是來。有同伴被捕,我更加要出來。」我看到政府總部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塗鴉,字型歪歪的,像出自少年人之手:「還我暑假,開學了我還是要出來!」這個暑假,陪伴年輕人的不是暑期作業,而是三千一百粒催淚彈。
相比八月,示威者人數未有增多,但攻擊和節奏都更明快,似乎大家都沒有時間去浪費。警察指,燃燒彈數目大增,單在星期日一天,便有近一百枚扔出。一個小時,金鐘便成功清場,示威者退到灣仔,圍在一起,商討要扔出幾多枚燃燒彈,我聽到他們說:「扔哂就沒有剩了,要不要留下一點之後用。」但離去之前,又有一種動機想把它們全使用了,畢竟,帶走更危險。
於是出現了一幕,令警察非常大反應的境況。八月,示威者還可以乘地鐵退去,但現在,警察已派人駐守遊行路線的所有鐵路站之內,為的是防止破壞設施,也對示威者進行拘捕。出現一幕,灣仔地鐵站落閘後,防暴警察在站內,示威者在閘外放火,打破玻璃,示威者從高位扔雜物及燃燒彈入內。
警員在站內,如同處於一個失效的防空洞,但卻是一個讓示威者於制高點不斷攻擊的空間。據記者行家指出,警察反應非常大,我從高位的玻璃破窗看到,警員向着破洞舉槍大喝,情緒非常激動。於是出現警察工會的話:「若示威者再扔燃燒彈,警員應該用實彈回應。」
客觀上,示威者的暴力升級了,但為甚麼和理非的遊行人士,依然不割席?我在中文大學的同事李立峯教授,在端傳媒寫了一篇文章,詳細解釋現像,民調發現,政府對訴求的不回應,加上示威者暴力升級暫未傷及人命,又或者背後有其理念,亦有某程度的自我約束,於是變得可暫時理解。
最新數據顯示,認為「若和平示威政府不回應,激進示威變得可理解」,同意此話的市民有高達五成半,不同意的少於三成。示威參加者更加包容,「若政府一意孤行,激進示威可以理解」,在八月中更有高達九成半遊行參加者同意。
相反,公眾對警察武力的批判力度就強得多。調查發現,由八月到九月,認為「警察使用過分武力」的公眾人士呈上升趨勢,九月認同此說法的受訪市民有逾七成。
晚上,炮台山出現連串打鬥事件,自稱「福建人」的中年人士,與防暴警察一度一同推進(多名記者親眼看到,亦有片段紀錄下來)。一名白衣Polo Shirt男子,晚上八時在街頭向人揮動摺櫈,至九時我仍然看到他在警察之間行動自如,據警察表示,他翌日被拘捕。
至晚上近十時,明園西街出現另一中年白衣男子,揮動菜刀,之後他和同伴逃回「香港第一青年會義工團」的會址,該會是替商戶開張舞師的團體,多次出席福建同鄉會活動。
當時我和大量記者在現場,警察不斷把防線推遠,更勸說拍攝的記者指,別使用閃光燈「以免刺激會址內的人」。後來警方拘捕揮菜刀男子時,讓他用警方圓盾遮面登上警車。那邊廂,一位浸會學生記者,被搜袋時發現一把餐刀,則被帶上警車。學生記者表示,餐刀是早前中秋節帶出來切月餅留在袋中的。
無獨有偶,昨日「警員親屬連線」公佈一項調查,連線在八月至九月,以問卷訪問151名現任或退休警員,希望了解警察的看法。調查十分困難,因不少警員不回應,但至少可以讓我們一瞥部份較開明警員的看法。
部份受訪警員,表現出對示威者的不滿,有人留言指:「夠膽就不要報警」「警察和市民誓不兩立,不聽話就見一個殺一個」「射你就射你囉,吹呀?」如此態度和現場一些情緒躁動警員的表現切合。
但亦有8成參與民調的警員表示,不滿警方在721元朗事件的處理手法,有警員指出「警隊只係當自己軍隊,去擊殺所有反對聲音」「就算我是警察,也不要相信警察」。
一百五十名警員,說出的話,竟回應了市民的觀察。過半數受訪警員承認,「警隊濫用警權,過份暴力」。而近七成受訪警員指出,警隊是「選擇性執法」。
星期日晚上七時,大隊防暴警察被圍觀的便服市民指罵,「黑社會」,要求他們離開,他們用了十五分鐘,退入銅鑼灣地鐵站入口,不時舉起胡椒噴霧示警。當防暴警察成功入閘後,有港鐵職員隨即替警員鎖好閘門,讓他們全身而退。若不是記者隔着憤怒的群眾,一場衝突可能就會發生。記者在場觀看,也覺得場面尷尬。警員到那裡,都像不受歡迎人物。有警隊心理學家公開表示,警員不明白為何自己成為了別人的「殺父仇人」。
馬路的對面,正好是一間快餐店的透明閘門,我們一班記者想入內用洗手間和吃飯充饑,還以為店已關門,不歡迎顧客入內。我們做記者的,有時也是不受歡迎人物,怎知守在閘口的職員,熱切地招呼我們入內:「快點過來!行快兩步!」原來他們守著閘門,是擔心警察會入店。進入了這個小小的空間,用餐的年輕人給我們送上鼓勵,快餐店職員也溫柔地說,用洗手間要等久一點,只有一格。香港人互愛的溫柔,從未如此在街頭巷尾感受得到。
也就在周六的淘大商場,因為衝突而生意大跌,但小店招呼我們入內,也格外禮貎:「外出小心一點」,眼神十分溫暖。還記得,不只一位的士大哥向我表示,生意差了很多,但沒有怪責年輕人:「政府壓榨我們的生活太久了,整個社會都傾斜在一批富人身上,年輕人絕望好正常,替我們出了一口氣。」我追問,你不怪責年輕人搞亂社會?「怎會?賺少幾百元沒有所謂,條街無車更好行,怪責他們?那是沒有靈魂的人。」
灣仔黃店日本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平行管治論:那些年,香港有七個「政府」……
香港特區政府的抗疫舉措當中,最奇怪的其中一點,就是在諸如口罩一類物質的供應上無能為力,甚至呼籲有能力的市民捐贈,令各門各派掀起目的各異的口罩採購潮。但與此同時,不少本來應該流向政府的口罩,被直接送到各大建制組織派發,他們自行訂立派發章程、充實名冊,甚至繞過特區政府直接與中國對口,以圖在林鄭政權民望破產之時,另建權威。昔日承擔這類民生功能、事無大小都被諮詢的區議會,卻因為已變天,被特區政府直接繞過;新任區議員受政府冷待,自然更努力突破框架,雖然權力很有限,但姿態很進取,同樣希望另起爐灶。至於中聯辦在香港的角色,早已從「聯絡」變成「第二支管治團隊」,這是十年前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的公開表述;所謂「建制派」對「中環」習慣無視,只在乎「西環」臉色,人所共知。日前剛過了7.21八個月紀念,元朗當晚為何自成一國,港人無不心裏有數……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明香港從來存在多於一個權力核心的「平行管治」,今天也不例外。只是港英治下的「平行管治體」之間亂中有序,貌似利益對立,卻能和平共存、互為表裏,都是持份者,共同催生了香港奇蹟,和今天完全相反。談及「管治體」、「平行政府」這類名詞,很容易被上綱上線,說的是曹二寶自然「政治正確」,來自其他人就是大逆不道;但從政治學概念,「管治體」定義可以很寬鬆,「有效管治」也可以很bottom-up。舉一個最極端例子:19世紀後期,三藩市出現了一位「美國皇帝」諾頓一世(Emperor Norton I),成為市民心目中的cult icon、平民社交名人,他自行印製的「鈔票」被店舖接受,戲院、交通工具會因為他是「皇帝」豁免收費,報章會刊登他的「憲報」,警察街上相遇會向他敬禮。一切當然是cult(今天術語就是「玩膠」),但當時有評論員認為他不應受遊蕩罪管轄,因為已成為「local institution」,確實也很難徹底否定。
從這角度看,二戰後英國人回到香港,到主權移交過渡期前,香港這塊彈丸之地,並存多個自成體系的「管治體」,起碼達七個:
1. 港英政府:這自然是英屬香港的合法政府,由倫敦直接任命港督作為首長,以往通常來自外交官體系。但英國殖民採取小政府、間接管治原則,靠的主要是文官系統,和本地精英階層配合,而不是單靠嚴刑峻法。這是香港管治的宏觀框架,一般人都生活在體制之內,但由於上述特性,同時也有其他身份認同、社會資本和國際網絡出現。
2. 英資洋行:香港殖民初年,直接參與鴉片戰爭的怡和、太古等老牌英資洋行才是香港的真正管治者,後來逐步被港英吸納到管治頂層,在行政局代表真正的英國利益;他們的本地買辦,則主導了華人精英潛規則。對尋求上向流動的香港人而言,order不是來自港督,而是來自大班。由於他們比外交官出身的港督更紮根,往往能制衡文官體系,直到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怡和遷冊百慕達,影響力才退減。但就是那樣,很近期的港督衛弈信被撤換,依然是源自這個管治體的小報告,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3. 共產黨地下政府:以「新華社香港分社」之名運作,而中共得以在香港建立半公開官方體系,則源自戰後與英國的密約,時任社長喬冠華是外交元老,認為這個「紅色小政府」是對英首次外交突破;至於在港地下黨,則由廣東省的港澳工委負責。結果香港出現了「紅色經濟圈」,國貨公司、愛國報紙、親共機構等紛紛成立,附屬家庭、群眾自成體系,只聽單位號令,構成「港中國」,這卻是港英默許的,也符合英國在中美之間遊走的國策。直到六七暴動,雙方忽然攤牌,體系元氣大傷,但道統存續,中聯辦正是源於此。
4. 國民黨地下政府:曾幾何時,從大陸敗走的國民黨人和家屬聚居調景嶺,港英政府給予的援助有限,台灣當局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承擔了實質上自治政府的角色,建立治安隊,安排各種支援,聯絡香港各界,調景嶺居民視之為台灣代言人,日常高舉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一些來到香港的退伍軍人,則和地下勢力結合,形成另一種秩序。這體系在1956年的雙十暴動後逐步萎縮,但並沒有消失,只是化整為零存續下去。
5. 九龍城寨「大清」政府:大清帝國把新界租借給英國時,依然擁有九龍城寨主權,並對之駐軍,令城寨成為大清飛地。不久港英驅逐城寨清軍,但又被當地居民趕走,加上李鴻章重申主權,令城寨變成無政府狀態、地下秩序大本營。後來城寨居民成立「福利委員會」,作為名義上的自治政府,聲稱繼續根據大清律例「依法執政」。所以當全港禁食狗肉後,在城寨依然合法;各種各樣的黑市、黑工,都在城寨生根;直到九十年代,城寨才在中英兩國同意下被清拆。值得一提的是,「港版諾頓一世」「九龍皇帝」曾灶財,也是源自相關「法統」。
6. 鄉議局:1926年成立,但其實自從英國與新界原住民打了一場「六日戰爭」,就有意識把城鄉分流,看待新界大族、鄉紳,就像對待印度土王、阿拉伯酋長,容許他們保持自身權威、給予種種特權,換取他們協助穩定局面,與一河之隔的中國政權保持距離。新界原住民權益,都是作為這個管治體的一環予以准許,而且在鄉議局成立初年,甚至連民事案件也可辦理。七十年代的丁屋政策、「丁權」,自然是這管治體的產品;元朗7.21觸及複雜的鄉事關係,也是一脈相承。
7. 灣仔「小華盛頓」:正如今天有美國駐軍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地,美軍都改變了駐軍地的社會經濟面貌;美國沒有駐軍、但軍艦經常往返的英治香港,特別是芬域碼頭附近的灣仔一帶,也充滿美國色彩。這裏說的「色彩」,不只是《蘇施黃的世界》的酒吧配套般簡單;芬域碼頭海軍商場由港英以象徵式價錢交由「香港軍人輔導會」管理,儼然美軍勢力範圍;而當美軍消費壟斷區域經濟,美元自然成了灣仔非正式貨幣。美國在香港建立基地,也因利乘便:美國駐港領事館規模很大,各部門對口單位一應俱全,被稱為「小華盛頓」,實質上是觀察中國的前哨站。英國引入美國勢力、卻又偶爾壓抑,正是作為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之一。
回到2020年,香港理應依然是不同勢力持份的地方,但林鄭月娥連美國也說「no stakes」,反映昔日兼容並包的真香港,已經被西環獨大的「全面管治」支配改造。但一天香港依然對北京有價值、依然是單獨關稅區,平行管治體們,就不可能不存在。然而現在某些人試圖以文革方式,讓一切推到重來,除了把各方默契一併打破,也無視本土派等新生代的切身利益和理念追求,結果不同板塊之間天天進行無差別零和遊戲,造就管治全面失衡。民間在這段期間,爭取自身訴求制度化、體系化,催生挑戰建制和舊制度的劇烈意願,自屬理所當然。物極必反,本來誰也知道,但似乎唯有越俎代庖的「第二支管治團隊」不知道。
明報筆陣,2020年3月23日
灣仔黃店日本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跟黃秋生搵食】 帶埋袁彌明鵝頸橋下打冷 秋生:我專心呃飲呃食
https://bit.ly/3kI9Nbz
灣仔鵝頸橋附近,有一間潮州菜館,正門張貼了很多名人用膳的照片,可謂名人飯堂。00:12
新光潮州菜館
地址:灣仔駱克道405號地下
電話:2572 083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5pm-5am
【跟黃秋生搵食】食廚師發辦竟然唔敢食呢樣 秋生:食完會衝上雲精啪一聲
https://bit.ly/2IIhlxL
這個廚師發辦,提供五款刺身、兩款主菜、七款壽司、湯及甜點。食物應有盡有,時令的秋刀魚刺身、鹿兒島和牛,甚至少見的毛蟹壽司也有 02:53
靖
地址:尖沙咀赫德道2號金麟商業中心7樓
電話:2994 2789
營業時間:12nn-3pm 6pm-11pm
詳情: http://bit.ly/2AA4Iyc
【跟黃秋生搵食】西環靚料海鮮店 老闆三代做海鮮批發 秋生:我唯一食海鮮係呢度!
https://bit.ly/3kEasud
黃秋生一向怕食海鮮:不懂挑魚刺、不懂去殼,但卻偏偏喜愛到西環的海鮮角樂用餐,更揚言這裏是他唯一食海鮮的地方。 09:20
海鮮角樂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加多近街67號地下G16號鋪
電話:62929472
營業時間:從缺
詳情: http://bit.ly/2WEb4cs
【跟出爐影帝搵食】黃秋生至愛磚爐Pizza店:差不多係全港最好食!識食梗係加呢種菜
https://bit.ly/32N8ySc
這集跟出爐影帝黃秋生搵食,來到位於西環,被秋生評為全港最好吃的Pizza店吃薄餅。15:09
Piccolo Pizzeria & Bar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爹核士街1號地下E鋪
電話:2824300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2nn–3pm;6pm–10pm,星期六至日12nn–10pm
詳情: http://bit.ly/2V3jMzh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黃秋生 #袁彌明 #新光潮州菜館 #海鮮角樂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灣仔黃店日本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在日本群馬縣有一個關於性愛的成人博物館,叫「珍寶館」。日本綜藝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月曜夜未央)」,把一大群潛藏在日本民間的奇人奇事奇物逐一介紹,而群馬縣這間叫做「珍寶館」的成人博物館的事跡,在2016年的節目上被播出後多次被提及,人氣激增,現在已經躍升為群馬縣炙手可熱的B級旅遊景點。
「珍寶」也有秘寶的意思,即隱藏起來的寶貝。珍寶館是成人向博物館。不過真正的名物還另有其人:珍寶館館長清水ちん子(ちんちん就是小丁丁,ちん子直接取其意)。專門為了看ちん子來的人佔大多數。
ちん子既是館長,也是解說員。每15分鐘就有一場解說,這在15分鐘裏,ちん子既能一本正經地介紹收藏品,妙語連珠,像在聽單口相聲,同時也是個黃腔高頻噴射器, 每句話都不離開黃腔。「濕了吧」、「硬了吧」更是常掛嘴邊,和略顯威嚴的神態又形成鮮明反差。「這個館長不得了」,是所有人對ちん子的第一印象。
整個館內都展覽着以性愛為主題的展品,大家可以個人或團體入場。成人門票為1300日圓,40人以上的團體票1200日圓,殘障人士1000日圓(未成年人也可以入館,初中生以下免費,在成人陪同下也可入館)。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日本 #博物館 #日本性器官博物館 #珍寶館 #群馬縣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灣仔黃店日本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起樓,住一間屬於自己興建的房屋,在記憶中,7歲時喜歡買顏色卡紙製作一些建築物的紙模型,怎料到大個了竟然可以在東京實現起樓夢。」Ken及Amy因為工作關係移居了日本東京接近20年,大約10年前開始興建第一幢迷你樓,自此不斷在日本起樓。
記者參觀他們一家四口位於下北澤的迷你樓,全黑色長方形簡約風設計帶有神秘感。土地面積大約40平方米(430呎)有兩層樓高,樓梯中間偷了閣樓位打造成為兒子的睡房。由買地、設計以及聯絡建築商起樓,通通一手包辦, 花費大約300萬港元。下北澤本來屬於黃金地段,近年因為車站翻新,市價提升至400萬港元。「試過住一間大屋,有兩個車位、三間大房,實際只使用一間房以及飯桌。大房的管理清潔維修、假如有花園,修草都是厭惡工作。」Amy把心一橫放棄起大屋的念頭,主打實用的迷你樓。
果籽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瑞士最靚學校】30萬一年酒管學校讀啲乜?同總統子女做同學 五星級宿舍有情侶房 (果籽)(https://youtu.be/0fspyD1XI7s)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日本 #東京 #迷你樓 #移民 #下北澤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灣仔黃店日本 在 #灣仔黃店- YouTube 的八卦
灣仔 #如意冰室#如意冰室私房菜#黃店#勿忘初心#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