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不吃魚
文:薯伯伯
宗教要貼地,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再調整其教理。一位很好的西藏朋友跟我說,她當年只有十歲的兒子,特別喜歡吃魚,朋友說:「我的孩子好像是鬼一樣,總是吃那些蝦啊,魚啊,太不好了!」有時跟西藏的朋友去香格里拉酒店吃自助餐,他們總會半開玩笑地說:「我不吃海鮮,感覺都虧了。」西藏人普遍不吃海鮮、河鮮,有很多解釋,有可能跟西藏的水葬風俗,例如寵物屍體的處理,大多都是放到拉薩河裡,所以拉薩河裡的魚都是吃這些。
較為符合藏傳佛教的解釋,有兩個說法,一是魚蝦蟹之類體積較小,一條生命都不足以填飽一個人的肚子,如果吃海鮮河鮮,會造成較大的孽障,理應避免。另一個跟西藏本土宗教有關的解釋,是因為埋葬在地下或水中的生物,都是「祿」或「魯」(ཀླུ། lu)的化身,像靈體之類,又或是《龍貓》卡通片裡的精靈一樣,不一定要害人,只是人類也不應該吃他們(不知應否用牠們/它們/祂們)。在布達拉宮北側後方,有個公園,就叫做「宗角祿康」(རྫོང་རྒྱབ་ཀླུ་ཁང་། Zonggyab Lukhang),這四個字表達的含意,就是「布達拉宮後面供奉祿的神殿」。有些中文翻譯把「祿康」譯作「龍王潭」,其實是誤譯。龍在藏語裡叫 druk(འབྲུག།),例如不丹國的藏語,是 Druk-yul(འབྲུག་ཡུལ།),即龍鄉的意思。「祿」最好的翻譯,還是直接按音譯。
藏人作家茨仁唯色在 2011 年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有詳細的解釋。「苯教(西藏原始宗教)把世界分為天上、地上和地下;每一區域都有兩種生命:神和神人,人和動物,鬼和精靈。地下世界就住著生活在水里、岩石里、樹林里的精靈,統稱『魯』,常常以這些形象出現:蛇、蛙和魚類等。大凡在水里潛來游去的動物都可視為魯的化身。當它在水里,它的附近常有上半身像女子的怪魚出現,若是有人在此捕魚或扔臟東西,魯就會讓那人生病。而當它在樹上,永遠是住在結滿鮮艷果實的樹上,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據說魯,還是人世間四百多種病惡之源,包括麻瘋病、天花、瘟疫、傷寒、風濕等等。」(注一)
宗教教義的發展,往往都要按著當地的情況,再提出符合實際的解釋。在西藏,就算現在交通較為便利,但如果不吃海鮮,其實也不困難,因為根本就沒有出產海鮮,河鮮也不算多。反過來說,若然西藏本身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卻又因教義放棄海產,便會造成大量浪費。而這一情況,正好可以對照另一個佛教盛行之地。
泰國本身也是佛國,但在教義的詮釋上,就跟西藏頗有不同。泰國佛教的說法,認為體積較小的動物,功德較少,吃牠們也無妨。在泰國有一種食物,叫作「陰功釘」(ยำกุ้งเต้น yum-gung den),把蝦毛連殼,伴以香料檸檬之類生吃。這道菜中的「釘」字,即 dance 的音譯,意思是蝦毛碰到調味,會像跳舞一樣,一小個膠袋裡,就有數百條細小的生命。
在泰國沒有禁食小生物的習慣,不單海鮮,甚至昆蟲也可以照樣吃下肚。反而對體積較大的動物,按泰國發出的佛教教義,因為認為其前世積累的功德較多,也就不宜食用,例如大象及牛隻。不吃牛的習慣,也許跟印度教婆羅門等有關。
西藏人在詮釋佛教教義時,認為不應吃小型動物。泰國人在發展佛學時,則認為不應吃大件動物。有次跟一位西藏高僧討論此事時,他說不認同泰國人的看法,因為佛教是把每條生命視作平等。其實西藏人也不是把所有動物都當作等值看待,例如對待狗隻的看法。藏人可能不太介意身邊的朋友吃海鮮,但如果知道同桌的人吃狗肉,肯定即場拍桌而走,難以接受。西藏的民間說法認為,積累很多的功德,才能轉世為狗,而狗再投胎,就會成人,所以不應食用。
西藏和泰國,同是佛土,卻在飲食文化上相差甚遠,其實說穿了,還是跟實際的情況有關。如果泰國人真的吸收西藏佛學的解釋,不吃海中資源,那豈非錯過了一個極龐大的海洋蛋白質資源?要在西藏發展出一套不吃水中生物的理論,相對容易,但在泰國發展相同的說法,就幾近不可能了,估計也會窒礙佛教在泰國的傳播。
不過藏人不吃魚的習慣,雖然有其普遍性,但例外的情況頗多。距拉薩不遠的曲水峻巴村,就有些漁民打魚活動,有次我經過,剛好遇上村民打魚,拍了些照片,但有一名漁民就用很尷尬的語氣說:「不要拍嘛,我們在打魚,被人拍到不太好。」說時也不是生氣,只是有點不好意思。傳統上他們會把魚拿到拉薩賣給本地及外地人,但不直接說賣魚,而是「曲蘿蔔」,也就是水中的蘿蔔。
我在西藏生活多年,感覺上雖然不少西藏人也不吃魚,但其實吃海鮮或河鮮的人也有不少,不算絕對的禁忌,以下說的事例,都是跟我的藏人朋友有關。有朋友雖然不吃魚,但會買魚肝油及奧米加三給小孩子服用,覺得小孩可能還是需要補一補。又有朋友跟我說,他自己也吃魚,但就絕對接受不了「點殺」,有次他們在成都吃魚,跟老闆說:「選一些已經死了的魚吧。」老闆一聽,當然非常高興,怎料同桌一名平時滿嘴佛偈的朋友聽罷,立即反對說:「吃魚當然要吃新鮮的!」然後硬要老闆點殺幾條。
另外在阿里的聖湖瑪旁雍措,有一種魚,當作藥用。有朋友去阿里某縣駐村(注二),回來就說要拿些聖湖的魚給我。我問:「聖湖也有人打漁嗎?」他強調說:「不是打漁啊,是那些魚自己跳出來(又或是被湖浪沖到岸邊),村民撿了,再拿去賣。」我最後沒有去拿這些魚,但據說聖湖魚有藥用價值,對消腫特別有神效。
說起來,我有一位藏語極為了得的日本朋友,外號是日本旦增。他在日本認識不少西藏朋友,他說:「我約新來日本的西藏朋友去吃飯,他們最初都不吃魚生。」過了數月,他又跟同一藏人見面,問朋友要吃甚麼,對方立即提議說:「去吃 sashimi 吧!」日本旦增笑道:「幾乎無一例外啊!」
注一:有關「祿」或「魯」的說法,參看茨仁唯色的文章〈那魚看了他一眼——獻給我的父親〉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12/blog-post_25.html
注二:駐村的意思,就是要求在市區工作的政府幹部,調動到農村地方工作,通常維持一年。理論上是「服務廣大基層農牧民群眾,實現村居服務全覆蓋」,但一個城市人跑到村裡,到底對村裡的管理有何得益,就見仁見智了。感覺上有些西藏朋友一提起駐村,語氣都是不太情願。
———
照片:攝於峻巴漁村,2010 年 10 月,當時看到有藏人村民在打魚,但村民顯得有點尷尬,好像不願意被外人看到他們捕魚時的過程。
———
多謝閱讀此文!
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 http://pazu.me/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pazu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無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作者:梅村真也 , アジチカ 雷電為右衛門 原名関 太郎吉 他是日本的相撲選手 他被認為是史上最強的力士 印度神 濕婆 是創造和破壞的神 也是印度教萬神殿的領袖 他有四隻手臂 和五隻金色的眼睛 當他平靜時 只有三隻眼睛睜開 他有靛藍色的皮膚和黑色凌亂的頭髮 他穿著金色頭巾和配有藍色腰帶的寬鬆金色...
濕婆神殿 在 劉天賜個人專頁 Facebook 八卦
上帝之由來,各一神教之唯一神名單
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種族,有不同文化,故此有不同的信仰。宗教信仰並非該是普世的,因為自以為乃唯一之宗教及唯一之神,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殺戮,災難!
先說中國的
天、昊天上帝、上帝,(不同於耶教的God),玉皇上帝是中華宗教信仰中的最高神。其他各種宗教中,同樣存在各種神祇,各種宗教中的最高神。
日本的神道教受到中國上帝信仰的影響,從古籍《古事記》、《日本書紀》,以日本天皇的祖宗神---天照大神為最高神。
印度最早宗教中,婆羅門教 Brahmanism中的神(梵天)Brahma為最高神。
印度宗教文化中發展下來,成了印度教 Hinduism,又有眾神之首因陀羅Indra,(佛教將之歸入護教之一改名:帝釋天)以及,主神梵天Brahma(大梵天、大梵天王)、毗濕奴 Vishnu(佛教將之歸入稱那羅延天或遍入天)、濕婆Shiva(佛教將之歸入)等,不同時代,不同教派各個神的地位也不盡相同,梵天神殿在印度境內也只有一座,可能因教義與地理限制無法深入民間生活而式微,傳到泰國勃興為四面佛,以其至高神的身分擴散各地。
佛教本只以釋迦牟尼為佛祖,不設人格化的神袛觀念,佛滅數百年後,引起瞭解釋的危機,法身佛逐漸成為了抽像的教主,後來成為了大乘佛教猶密宗奉為尊主,即大日如來或普賢王如來。
古埃及宗教中,太陽神,拉Ra被奉為最高神。
亞伯拉罕諸教Abrahamic religions,猶太教 Jedaism、基督教 Christianity、伊斯蘭教 Islam均源自同一個原始宗教即古猶太教,因起源於閃米特人Semites,又合稱閃米特宗教。一般認為,亞伯拉罕諸教均為一神教,崇拜的最高神為同一個神,亞伯拉罕諸教宗教乃至同一宗教各教派中最高神的形象又有差別。閃米特一神教以及其他一神教的神和中華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神教信仰文化的區別是,神在一神教中不但是最高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猶太教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中文譯為雅威(Yahweh)、耶和華(Yehowah)(後來依音改成)、耶威(Yahweh)等。猶太教徒,敬畏他們的主,一般都不敢直呼其名「雅威」,而以「神」(Elohim/God)、「主」(Adonai/Lord)、「上帝」(Elohim/God)等關係式的代名詞代之。與基督教不同,猶太教所信奉的雅威只有聖父一個位格,為猶太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不相信耶穌乃神之子,只是一位先知。
基督教光譜中主要分為:羅馬公教 Roman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希臘正教 Greek Orthodox Church、更正教(基督新教,耶穌教,誓反教)Protestantism中之最高神的名字為「YHWH」,由於教派不同,羅馬公教(天主教)譯為雅威(Yahweh)(已禁用),希臘正教(東正教)譯為耶威(Yahweh),更正教(常慣稱為耶穌教)則譯為耶和華(Yehowah)。基督徒通常會以「天主/上帝/神」(God),或以「主、上主」(Lord)等代名詞,來表達一種「天主/上帝/神人關係」、「主僕關係」。公教團體更奉教宗的口諭,為尊重猶太人的傳統,教友應盡量避免直呼主的名──雅威。與猶太教不同,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即聖父、聖子、聖靈/聖神,祂們是一體的,為基督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上帝以神的樣式造人,所以人性中具有神性,人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神)的過程,如同父生子,子所欠缺的僅止於經歷父的過程,故認所謂「人格神」是反推的說法。
伊斯蘭教中的安拉 Allah,又譯為阿拉、胡大(波斯語)等,中國的穆斯林稱祂為「真主」,為全宇宙中至尊及獨一的創造主,即《聖經》中的上帝,除祂以外,別無真宰,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彰顯其各項優美的德性,如至仁的或至慈的等等。
唯一神派自然神論者所認為的唯一神。
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 Zeus為最高神。朱庇特 Jupiter是羅馬的主神,羅馬統治希臘後,宙斯改為朱庇特。
蘇美爾宗教 Sumerian Religions文化中,最高神祇有三位:天神安努(An)、大氣與風之神恩利勒(Enlil)、水神恩基(Enki)。
瑪雅文化Maya cuture信仰中,最高神為羽蛇神Feathered Snake。
薩滿教 Shamanism沒有明顯的上帝觀念,常把長生天當成天帝。
基督教的神,耶威,YHWH最初,景教逃入大唐時按照敘利亞傳統音譯為阿羅訶(alaha,同阿拉伯語,安拉)。
《聖經‧使徒行傳16章7節》:「到了每西亞 Mysia(今土爾其境內)的邊界 、 他們想要往庇推尼 Bithynia(今土爾其西北部) 、 耶穌(求上帝差下)的靈卻不許。」 記載基督教前期未向東傳,而向西傳到羅馬乃至整個歐洲的原因為當時的聖靈不應許。
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
《天主實義》:『天主之稱,謂物之原。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 ; 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爲萬物始焉,爲萬物根柢焉。無天主則無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
《坤輿萬國全圖》:『天主創作萬物于寰宇。』
1595年的《交友論》:『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爲事有成矣。』
15994年,利瑪竇在《二十五言》:『上帝者,生物原始,宰物本主也。』除了『上帝』、『天主』之外,利瑪竇還創造了『聖母』(原爲皇太后的尊稱)、《聖經》(原指儒家經典)等詞。
《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謹以原攜本國土物,所有天帝圖像一幅,天帝母圖像二幅,天帝經一本。』他試圖以『驅佛補儒』的手段進行傳教,策劃通過『合儒-補儒-超儒』『陽辟佛而陰貶儒』、『貶佛毀道,援儒攻儒』的路線圖超越儒家的上帝觀,取而代之,達到以夷變夏的目的。引起了明朝士大夫和佛教學者極度不滿。崇禎年間的《刻辟邪集序》中說:『有利馬竇、艾儒略等,托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為名,攻釋教為妄,自稱為天主教,亦稱天學。』利瑪竇死後沒多久,儒士和僧人對天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崇禎十二年(1639年)批判基督教的合集《聖朝破邪集》八卷(亦題《破邪集》或《皇明聖朝破邪集》)出版。
同時,利瑪竇的傳教方式引起了道明會等其他傳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不滿。1715年3月19日,教皇克勉十一世 Pope ClementXI發佈教皇敕令《自登基之日》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天祭孔祭祖:『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鬥斯』(Deus [God]) 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併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只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後來遭受康熙皇帝的抵制,人稱中國『禮儀之爭』。
1877年,120位外國新教傳教士在上海集會,這次集會的會議紀要中有:『據《新舊約》所論之『上帝』,即《六經》所言『上帝』若合符節,其揆一也。迨後諸教士各執己見,辨論孔子之道。有說:『儒書所載之上帝,非造化主宰』。清末民初,法文《教務月志》載文詆毀利瑪竇和湯若望、南懷仁等,『罪其喜引古書上帝,而不專用天主名,罪其阿悅華人,而將順其禮俗』。
現在,天主教仍用『天主』名稱,但是約定俗成而是一個宗教各詞,God。同樣,上帝、神、聖母、聖人等亦成為宗教各詞,應該與中國歷史文化上的同名詞彙有所區分,不可以一己之意妄自証實中國古以有之的天、上帝、天主等同耶教的名稱,從而証明此神乃普世者。《希伯來聖經》,《聖經》從末說及亞洲大國之中國。他們所指的『世界』只是生活圈狹窄的中東地區,北非及地中海東南而已。
濕婆神殿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八卦
【高棉帝國留下的謎樣神殿:柏威夏寺】
與吳哥其他正方形基地的建築不一樣,他是一座長方形的神廟,入口是在泰國,而神廟主體屬於柬埔寨,也因此被當地人稱作「邊界上的神廟」。
柏威夏寺的歷史最早始於889年,是一座獻給濕婆神的廟宇,後來在蘇利耶跋摩二世時整座寺廟宣告完成,石板上刻有當時完工時隆盛的獻祭儀式。大概是這裏的地勢,讓這座神廟花了兩百多年才完工。
#柬埔寨 #柏威夏寺 #高棉帝國
濕婆神殿 在 無臉 Youtube 的評價
作者:梅村真也 , アジチカ
雷電為右衛門 原名関 太郎吉
他是日本的相撲選手
他被認為是史上最強的力士
印度神 濕婆
是創造和破壞的神 也是印度教萬神殿的領袖
他有四隻手臂 和五隻金色的眼睛
當他平靜時 只有三隻眼睛睜開
他有靛藍色的皮膚和黑色凌亂的頭髮
他穿著金色頭巾和配有藍色腰帶的寬鬆金色長褲
並且手腕和手指上有藍色紋身
0:00 雷電介紹
3:45 濕婆介紹
5:48 第五回合
9:00 最後時刻
終末女武神播放列表: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B0KPdEQn0A_velIut2yRFu1tNaCt6lWL
Guyver系列播放列表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B0KPdEQn0A_WfPYDspLDUBh741-nwrXg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ofacemoviepopcorn
濕婆神殿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評價
Om shrim hrim klim glaum gam ganapataye vara varada sarvajanamme
Ganesh 象頭財神咒 ~每天聽,跟著念,財源廣進,大發利市~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Ganesha象頭神
創始之王;障礙之王;賜福之神
也稱為:Ganapati
屬地:印度
象頭的象頭神可能是現代印度教萬神殿中最受歡迎的神靈;被數百萬尊敬。他也被佛教徒,耆那教徒和新異教徒援引。他對所有人都是仁慈和慷慨的。
創始之王,在創辦任何新企業之前,都要先尋求象頭神的祝福。
象頭神也是障礙之王,儘管有時也會引起憤怒,但有時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崇敬,因此消除障礙但也創造了障礙。 Ganesha的另一面是,必須在新的冒險活動之前將他消氣,以免他在您的道路上放置障礙。
Ganesha向奉獻者們授予成功,勝利,繁榮,物質安慰,浪漫,愛情,更好的性愛以及超自然的力量和技能;但是,他也可以阻止所有這些事情,如果它受到侮辱和激怒,. Ganesha 是一種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很快就會給予幫助。 脾氣暴躁,但也很快冷靜下來,可以得到撫慰和安撫。 (但請記住一句古老的諺語:大象永遠不會忘記!)
• Ganesha 是印度教儀式中首先崇拜的神靈。
• 他是所有遊行隊伍中頭一個的形象。
•他是所有印度教儀式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喪禮。
歷史證據表明,象頭神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為人所知。然而,在公元四世紀之前,倖存的描繪很少見。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左右,他才加入印度教萬神殿。
據信,Ganesha已開始化身,成為叢林部落尊敬的亞利安前大象精神。除了他的其他禮物外,他還被要求保護免受象群侵害。他被吸收到印度教萬神殿中,成為希瓦(Shiva)和帕爾瓦蒂(Parvati)的兒子。
• Ganesha 治愈身體,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疾病。
• Ganesha 有能力從前世的業力中解放出來。
• 他會被孤兒召喚
象神(梵語:गणेश,音譯葛內舍;梵文拉丁轉寫:Gaṇeśa)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於象頭神負責統領眾伽那(gaṇa,一群侍奉濕婆的、喜歡搞怪的小神),因此他又名群主(gaṇapati,意即伽那之主)。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體色或紅或黃,坐騎是他的老友、一隻狡獪的老鼠。在各種雕繪中,他一般是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對象頭神的崇拜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原始的印度教與更早的婆羅門教;早期在佛陀時代,印度北方已經盛行原始密教,後原始佛教結合密教,出現最早的密宗,其中更演化出各大神祇的不同於當地教派思想、與修行之法,尤其在中原隋唐左右初期,印度高僧紛紛傳法向東遠播至中原隋唐朝,以及東瀛日本,向北則是由印度高僧有第二佛陀之稱的蓮華生大士傳播至西藏。
後中原密教經過滅佛行動,如今佛教中只剩西藏與日本仍保有像頭神的祭祀與修行之法,而中國各寺廟已不復見。
在早期印度密教,和在婆羅門教不同的是,以佛教"出離"與"解脫"為主要思想主軸,但卻有各種術法,其義旨在於幫助修行人"方便"修行。象神在大藏經"佛經密乘部"記載多處,其威能與術法不可思議,其旨,以方便法幫助修行者得其所需,印度密教翻譯的佛經其名號在中文翻譯為 "大聖歡喜天"是為善神。
其起因是在久遠前象神曾向"密教祖師金剛薩埵"與"觀音菩薩"投誠皈依,發誓護持密教行者。後更與十一面觀音化身結為夫妻;其本尊法門被密宗的祖師集結,由印度早期發展而成完整的系列(後佛與密教因教義高深,不被當世接受,消失於印度史),由印度高僧傳至唐朝(唐密)再傳至東瀛(成為東密)。後來唐朝政治因素而滅佛,中國的密宗信仰湮滅,象神信仰亦然。
但從佛經佛典當中,仍然記載許多法門以及其思想,尤其是《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或《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唸誦供養法》等等。可見當時的印度密教的象神和原始婆羅門教以及至今的印度教,象神的信仰已有差別。《天神乘與佛乘之別》
其身有單身(二臂、四臂甚至多臂),在平常期多以財神(單身)之姿護佑眾生,若在密教圓滿次地上,則現雙身像以教化之(另一身是觀音)。
其本尊乃王者身、善神,經典更記載:象神源始自"大日如來",經雲《此聖尊自在天。即摩訶毘廬遮那如來。為饒益無福眾生。權化示現此像》;亦提到,此神有善身與惡身之別(乃深秘義旨),本尊王身是善神,其亦化身邪神(常隨魔、障礙魔)以及驕傲的天神之姿,常被密宗金剛神(金剛薩埵、觀音菩薩、大日如來的化身)踩在腳下,象徵征服自我邪念、魔難、障礙的意思。
濕婆神殿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吳哥王朝的歷史始於9世紀,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的統治,恢復了柬埔寨的獨立。公元802年,他自立為王,建都於庫楞山。經過幾代國王的努力,到12世紀初,吳哥王朝的版圖擴張到今日泰國的大半疆域。12世紀初葉蘇利耶跋摩二世弒叔君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奪得真臘國王位,新王遷都吳哥。因為蘇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統方法獲取王位,為了鞏固威望,必須大興土木,營造比前任所有國王建造的七百多座廟宇規模更為宏大的廟宇,作為國廟和他自己的將來升天的太廟。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太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建造時間歷時30年,趕在他升天之時完成。吳哥窟是吳哥古跡群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廟。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吳哥窟建成於14世紀前半。吳哥窟絕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教堂或東方寺院,而是一座宏偉的太廟,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窟結合了高棉歷代廟宇建築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迴廊。吳哥窟的廟山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台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廟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三道迴廊象徵須彌山所在地的土、水、風;廟山周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國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優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傑出的建築成就,而毫不遜色」。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各地來吳哥窟觀光的遊客一持續增加,從1993年不到一萬人次,迄至2007年已達二百萬人次,吳哥窟已成為旅遊勝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從1863年開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國旗上。
吳哥窟之廢棄: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復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蹟多不為世人所知。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蹟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