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接受我爹比本宮更討粉蝨喜歡,也想來秀一下智慧(心虛)。
我爹心善、賢慧、學識淵博,他就缺一顆理財腦。我覺得這和成長背景有關。爹的成長期都在毛主席執政下度過,每年被毛主席送下鄉一個月體驗勞動的偉大。理財概念與共產主義是互斥的,爹全靠古人留下的儒家思想文本學習金錢觀。
爹那一代人,鮮少和孩子討論理財相關話題。之前我寫過親子談錢的重要性,收到一則迴響:「我媽也有每天跟我談錢啊。不是說這個漲價了,就是那個貴得買不起」。孩子,那不叫談錢,那是情緒勒索。她老人家不是希望你掏錢,就是想藉此提醒你惜福。
順帶一提,我爹卸下精神科醫師的身份後,在美國主攻兩大領域:老年失智症、兒童心理學。您想必內心一定在哇凹,又懂老人又懂兒童鐵定親子關係很好。很抱歉,我爹和他親娘水火不容。再次驗證,懂得多不見得實踐力高。
在我青春期時,我對許多名詞是陌生的,儲蓄、預算、投資、風險等。我對家中的財務一無所知,問了只會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小孩子問那麼多幹嘛,妳的責任是好好讀書。」
爹擅長引用成語對我諄諄教誨,例如細水長流、積穀防饑。小孩子哪有耐心聽這些,我便把耳朵關上了。爹重複幾遍後不耐煩:「看來爺爺送妳的《小學生成語辭典》妳沒讀完!」讀完,不等於吸收啊。
長大後我半工半讀讀大學收入不少,卻因我沒有及時建立良好金錢觀,欠下一屁股債。在我二十二歲那年認識了班長,是他教會了我存錢、降低物慾、做長期規劃,婚後替我還清了債務另提供我本金學習投資。
我靠老公我驕傲,可人生終究還是自己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結婚六年,我沒有停止過學習。今後再為您示範,如何正確靠合法配偶累積財富。
若哪日我有了小孩,才藝可以慢慢學甚至不學,但是個人理財我立誓要從小教。有了錢,就能安心耍廢!
曾經看過我的猶太客戶教育他們的孩子,刷新了我的三觀。有次某客戶送給他的孫子一本理財書(如圖)當生日禮物,「把 $100 元滾成 $100 萬」,從小學習怎麼錢滾錢。
客戶除了陪讀還安排了實作功課,用心良苦。後來他把原本要送給孫女的那本先借給我,我帶去了早療中心讀給孩子們。談論基礎概念的那幾個章節,十歲以下孩童也能聽得懂。
早療中心的孩子需要點時間消化內容,那段時間我有反覆調整講解方式。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力,就算是遲緩兒也學得會,別輕易剝奪他的受教權。
不過請注意,此書有些內容充滿雞湯味,父母有責任幫忙過濾雜質。譬如說,記得其中有一篇章為了宣傳成功人士不怕起點低,竟舉例了巴菲特的第一份工作是十三歲送報紙長大後成為了有錢人。我在早療中心講解的時候進行了備註:「巴菲特變有錢人的主因不是因為摸黑早起送報紙,是因為他有個強大的爹爹!」
我很少推書,這本我真心推,何況它現在半價(購買連結請見留言區)。我前陣子囤了兩本想著可以送給乾兒子們,但搬家後書找不到惹 QQ。
ps. 我對此書的建議閱讀年齡是 7 歲+,需父母引導幫助吸收(我看很多大人自己也需要跟著學)。7 歲以下學齡前孩童能從生活中學習類似概念,下回再說。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
漲價心理學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八卦
在經濟學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在探討「人」的研究中,討論一種矛盾的行為,我覺得很有趣,寫下了這篇和大家分享。
這是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 ,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的決策分析中,
一個很奇特的測驗,訪問受訪者的問題,如下:
1如果社會爆發疾病,你願意花多少買特效藥。
獲得的答案是,平均受訪者願意付五十萬美金。
2如果老闆要求去可能面臨死亡風險支付多少你願意。
獲得的答案是,受訪者卻開出更高的價錢,二三百萬美元以上才願意去工作。
而經濟學家探討,但一樣是人命的價值,這兩者應該是要差不多的回答卻落差很大。而這樣的現象經濟學家稱之為不當行為。
為什麼兩者會產生不同價值的答案,因為一種是自己掏錢一種事被給予。
又例如 :
一個過敏者不願意請10元美金的工人來幫他割草,冒著過敏發作的風險與困擾,表示他對於他的成本時間與忍受花粉的不值10元,
但鄰居想付20美金請他割草,卻請不動他,表示他認為自己時間成本超過20美金。這是不是很吊詭。究竟為什麼一個人的時間成本可以比10元便宜又比20元貴?
在比喻,有人有一張免費球票,但是遇見大風雪,他們不願意風險颱風去看,但如果自己花錢買票不管風雨多大都要出門去看球賽,要把它賺回來。
因為一種是自己付出,一種是被給予。
還有暴風後剷雪器漲價,經濟學家認為店家應該如此,因為剷雪供應的量只有固定,突然來的需求,必須確保給真正需要的的人,漲價到足以讓每個人願意支付漲價到人買到雪鏟,漲價是一方式,確保最後得到雪鏟的人是看重它們的人。
但另一方面的消費者也可能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敲竹坑。
而關於另一種人們的心態,還有一種比喻:
一個娃娃熱賣,在聖誕節只剩最後一隻拍賣,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認為聖誕節搶不到已經心急如焚店家卻還想對賺一點,但如果標上賣出價格捐贈給公益,接受度就提高,因為不是落入老闆口袋(但一樣都是得不到娃娃,為什麼反差如此)
但是,如果娃娃變成了一包特效藥,全村得了流感只剩下這包藥被拍賣,既使捐給慈善機構這就讓大家無法接受,因為我們都明白奢侈品富人負擔得起,但絕大多數人來說醫療照護不屬於這類商品,所以這種事情會招來反感。
我覺得經濟學有很多的角度,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對於一項行動是否公平認定不僅是看誰受到幫助與傷害,也要看它們如何被包裝。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但是行為經濟學,人類並非完全理性,我們不如愛因斯坦聰明,也沒有苦行僧的自制力,而是有熱情有偏見有衝動的人類。
我們需要的是以真實人類為主體的經濟模型,才能幫助個人、企業,以及政府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覺得經濟學結合心理學之探討實證研究和理論洞見,加速行為經濟學的擴展,可以為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經濟學
#不當行為
漲價心理學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八卦
在經濟學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在探討「人」的研究中,討論一種矛盾的行為,我覺得很有趣,寫下了這篇和大家分享。
這是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 ,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的決策分析中,
一個很奇特的測驗,訪問受訪者的問題,如下:
1如果社會爆發疾病,你願意花多少買特效藥。
獲得的答案是,平均受訪者願意付五十萬美金。
2如果老闆要求去可能面臨死亡風險支付多少你願意。
獲得的答案是,受訪者卻開出更高的價錢,二三百萬美元以上才願意去工作。
而經濟學家探討,但一樣是人命的價值,這兩者應該是要差不多的回答卻落差很大。而這樣的現象經濟學家稱之為不當行為。
為什麼兩者會產生不同價值的答案,因為一種是自己掏錢一種事被給予。
又例如 :
一個過敏者不願意請10元美金的工人來幫他割草,冒著過敏發作的風險與困擾,表示他對於他的成本時間與忍受花粉的不值10元,
但鄰居想付20美金請他割草,卻請不動他,表示他認為自己時間成本超過20美金。這是不是很吊詭。究竟為什麼一個人的時間成本可以比10元便宜又比20元貴?
在比喻,有人有一張免費球票,但是遇見大風雪,他們不願意風險颱風去看,但如果自己花錢買票不管風雨多大都要出門去看球賽,要把它賺回來。
因為一種是自己付出,一種是被給予。
還有暴風後剷雪器漲價,經濟學家認為店家應該如此,因為剷雪供應的量只有固定,突然來的需求,必須確保給真正需要的的人,漲價到足以讓每個人願意支付漲價到人買到雪鏟,漲價是一方式,確保最後得到雪鏟的人是看重它們的人。
但另一方面的消費者也可能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敲竹坑。
而關於另一種人們的心態,還有一種比喻:
一個娃娃熱賣,在聖誕節只剩最後一隻拍賣,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認為聖誕節搶不到已經心急如焚店家卻還想對賺一點,但如果標上賣出價格捐贈給公益,接受度就提高,因為不是落入老闆口袋(但一樣都是得不到娃娃,為什麼反差如此)
但是,如果娃娃變成了一包特效藥,全村得了流感只剩下這包藥被拍賣,既使捐給慈善機構這就讓大家無法接受,因為我們都明白奢侈品富人負擔得起,但絕大多數人來說醫療照護不屬於這類商品,所以這種事情會招來反感。
我覺得經濟學有很多的角度,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對於一項行動是否公平認定不僅是看誰受到幫助與傷害,也要看它們如何被包裝。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但是行為經濟學,人類並非完全理性,我們不如愛因斯坦聰明,也沒有苦行僧的自制力,而是有熱情有偏見有衝動的人類。
我們需要的是以真實人類為主體的經濟模型,才能幫助個人、企業,以及政府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覺得經濟學結合心理學之探討實證研究和理論洞見,加速行為經濟學的擴展,可以為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經濟學
#不當行為
漲價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餐飲服務業的服務流程裡面,我們都知道「洗手」很重要!
然而你有沒有很好奇喔,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但是到底大家有沒有都遵守這些規定呢?
美國的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他們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於是呢,CDC的人員,造訪了美國數百家餐廳,公開的記錄他們員工的衛生習慣。
結果發現喔,居然有62%的餐廳員工並沒有洗手;其實這造成的光只是在美國,每年就有6萬人,在外用餐之後,因為食物引起的身體不舒服而就醫。
那你會想這是餐飲業啊,那醫療相關的產業,會不會好一點呢?很遺憾的告訴你喔,在美國的研究,醫院並沒有比這些餐廳的衛生提高多少。
因為有38.7%的醫院員工,他們依照規定洗手;所以注意聽喔,是38.7%的人,他們依規定洗手。
但反過來說,有61.3%的人並沒有依規定洗手;這跟餐飲業裡面,有62%的人沒有依規定洗手,它是差不多的數字。
那麼接下來你可能就會想,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促使這件事情,不要只是理論上大家知道,而真正變成做到呢?
在2008年,紐約州有一群研究人員,展開了一項計劃。他們有24個月的時間,大概5萬美元的預算,來大幅提高醫院員工的洗手率。
他們選擇了美國,東北部的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作為對象。這個加護病房已經在所有的地方,都裝設了便利洗手的噴霧。
而且每間病房都有洗手台,到處都有提醒員工「必須洗手」的標語;可是呢,遵守程度還是低到讓人很擔心。
那到底該怎麼樣改善呢?研究人員喔,他們腦力激盪了好幾個禮拜,然後去買了21台監視攝影機。
這些攝影機被裝設在加護病房裡,分別對著洗手噴霧和洗手台,他們要把即時的影像,透過網路傳輸到印度。
然後由印度當地20位監督人員,每天24個小時監看醫護人員的行動,去計算出他們洗手的洗手率。
每次有人員進出病房的時候,裝在門口的行動感應器,就能夠提醒印度的監督人員。然而比較妙的是喔,這不是隱藏式攝影機喔!
因為醫護人員都知道他們正在被監看,可是令人感覺到驚訝的,就算是這個狀態底下,遵守洗手規定的也只有1/10。
這表示哦,光只是讓人覺得「他正在被監看」都還不夠,要有更好的方法;結果呢,他們就想到了另外一個計畫。
他們接下來做的事情,幾乎改變了所有醫護人員的行為,讓洗手率大幅提升。研究人員呢,他們在每一個病房,放置一個電子的看板,讓員工馬上看到他們的表現到底是什麼。
每次有醫生、護士,或者是其他員工洗手的時候,這個電子看板上面的數字,就會立刻增加;這個數字代表目前的轉變、目前員工的洗手率,和一周的洗手率。
結果呢,這個洗手的規定,它的遵守程度驟升到90%。這個結果非常的驚人哦!而且好到有一點不可思議。
所以呢,他們還在醫院的另外一個部門,做了相同的研究;然而在其他部門,也得到一樣的結果。
在其他部門裡,在加裝電子看板之前,只有1/3的員工乖乖的洗手;而這個數字,跟全國的平均差不多。
在電子看板出現之後,馬上飆到90%的洗手率。那你會想哦,這個做法它到底好在哪裡?
其實呢,這個做法好,就是好在它緊緊的鎖住,我們人性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叫做「取得回饋」。
就好像是你用智慧型手機拍照,其實如果以智慧型手機,它的一個拍照原理,它是根本不需要有快門聲的。
但是你會發現,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如果你沒有調整設定的狀況底下,你一按下拍照的按鈕,它一定會給你一聲「快門聲」。
這個快門聲,並不是用機械運作的原理;這個快門聲,其實是模擬給你聽的。因為只有那一聲「快門聲」出現之後,你才會確定自己的確拍下了這張照片;而有一種安心跟滿意的感覺!
所以其實不管是洗手,還是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它都在告訴我們,其實人類做任何事情,都會渴望有一個回饋~叫做我至少確定我做了、叫做我至少我確定做了之後,會有什麼影響。
尤其以「洗手」這個行為來說,其實在沒有回饋的狀態底下,常常會讓人有一種,叫做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我一次不洗手,有差嗎?
可是呢,這個實驗的操作,好就好在你只要一洗手,電子看板就會明確的告訴你,還真是有差呢!
那你想想看,人在這樣的刺激底下,他很明確自己的行為,能得到什麼樣的好處跟回饋;他就會更有意願的再去做它。
好啦!那這個研究談到這裡,到底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喔,我常常遇到很多朋友,他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觀念,就是他覺得人生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所前進。
可是呢,當他花了時間學習、當他很努力的前進,而得到的是一次一次的挫折,搞到最後有一種為了做而做、為了努力而努力的感覺。
那到底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說喔,這種人喔都是好人!而且呢,都是努力的好人,但是他沒有幫自己設定「回饋機制」。
就像喔,我為什麼要做「一天聽一天」?因為「一天聽一點」是我每天閱讀,跟體會生活、實踐生命的回饋機制啊!
我把我每天的閱讀、體會生命,跟實踐生命的這些東西整理出來,錄成「一天聽一點」;而錄成「一天聽一點」之後,分享出去。
然後你可能會觀賞、你可能會按讚、你可能會給我回饋;然後呢,它在回到我的事業裡面;你可能聽完之後覺得很棒,會來報名課程。
哪怕都沒有來報名課程,也沒關係!至少我確定這些東西被留下來之後,是有人在聽的;就算沒有人在聽,我也把它當成是寫日記一樣。
如果你有過寫日記的經驗,一旦你養成了習慣,你就會發現,根本不用有任何監督者,監督著你;其實你的生命,自然就會過得比較正向、比較有價值一點!
為什麼?因為你很清楚知道,你每天都要寫下你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不成你好意思寫下「今天沒事、今天在混、今天在當遊魂」…
而如此這般,每天都這麼重復嗎?我想喔多數人,他只要一有一個東西要留下來,那就是他的「回饋機制」。
所以囉,回到你身上,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在努力、在學習,在造就你的人生;那你有沒有幫自己設定「回饋機制」呢?
那關於「回饋機制」的設定,我還蠻鼓勵你,可以加入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在這一門課裡面,我提到你要圓滿你的人生的四大能力,而這四大能力的第一個,叫做「創造結果的能力」。
其實「創造結果」,就是幫助你「創造回饋」。如果你很好奇,我的人生不管從「有聲書評」到「一天聽一點」;從實體課程到線上課程。
我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實踐,並且讓自己越活越開心、越來越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在所有小小的學習與前進裡面,我幫自己設下了「回饋機制」。
想知道更多嗎?歡迎你加入【過好人生學】;而且特別提醒你一下,我們【過好人生學】的優惠價,在10月31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之後就會再漲價。
所以期盼你把握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跟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當然了,也包含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我們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9xOrTF1-KA/hqdefault.jpg)
漲價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過去在「一天聽一點」當中,我曾經好幾次跟大家分享過,《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一本書裡面的一些有趣內容哦!
那今天我又看到了一篇,跟你做分享。這一篇的標題,叫做「念大學,還是要找工作?」
我想喔,可能當年你就有過這樣的抉擇;又或者是你足夠年輕,你現在就面對到這樣的一個選擇關口。
是這樣哦,有一位芝加哥的女孩,就問這一位經濟學家,她說:「我17歲,我想成為一個職業的樂手。」
她自己是彈貝斯的,她的爸媽堅持要她去念音樂系。所以囉,她到底應該要去念音樂系,還是要直接去演奏?
其實在我繼續往下跟你分享之前,你不妨也想一想,同樣的問題掉在你頭上,你會怎麼選擇?
你會覺得去念音樂系,有個學歷的保障,未來找工作會比較方便;還是毅然決然的,投入演奏這一件事情,成為一個知名的樂手呢?
其實喔,我們在想這件事情,往往是很容易掉入自己的感覺。可能當下哪一根神經接到了,或哪一根神經沒接到,你可能就做出了一些決定。
然而運氣好的話,可能你還真是走對了路;但是多數人運氣都不是很好!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多數人,常常會在後悔自己當年做的決定,大概的原因都是因為這樣子!
所以呢,我們來看看這一位經濟學家,給的答案是什麼?
他告訴這一位女孩說:「你怎麼決定哦,你要比較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分別是『人力資本的報酬』,跟『其他選擇的報酬』,看看哪個比較大?」
什麼意思呢?事實上呢,我們可能聽過「機會成本」這個詞彙。就是呢,我們因為選了一個選項之後,我們勢必要放棄掉別的選項。
然而我們放棄掉的那個選項,它能夠為我們帶來的可能的好處,我們要把它當成是「成本」;因為我放棄了這個機會,所以這也就相當是我付出去的成本。
所以他就告訴這個女孩說,當你實際投入演奏的時候,所獲得的經驗、還有賺的錢、還有省下的學費,這些總和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如果你預期到了21歲大學畢業之後,這個總和會低於你念完大學,到底能夠賺到多少收入?那麼你的父母親,要你去念音樂系的看法,就是對的。
可是呢,談到這裡這一位經濟學家,也提醒這一位女孩,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假如一個樂手跑去念大學,那他的報酬又應該怎麼算呢?
他就說喔,有一位伊利諾大學的湯瑪斯.史密斯,他也是爵士樂的貝斯手。他曾經仔細研究爵士樂手的收入資料,他發現了一個很驚人的事實。
那就是哦,古典音樂或者是非爵士樂的演奏家,他上學的報酬率是10%;然而爵士樂手的報酬率,如果他去上學的話卻是負數的。
說個白話文喔,就是如果這一位女孩,她打算演奏的是爵士樂,那麼他花在學校的每一年的代價都很高。
因為這個報酬率是負的;等於說,在她想成為一個爵士樂手的前提底下,她去念書才叫做「不務正業」。
所以囉說到這裡,經濟學家有時候跟心理學家很像;就是呢,我們會分析很多的前提,去爬梳很多的資料跟思考,把什麼是重點提煉給你;但是呢,我們不會給你答案、不會幫你做決定。
因為如果回到了一個女孩身上,她只提出選項,叫做「她到底要去念書,還是要直接投入演奏?」;但是呢,她卻沒有說清楚「前提」。
前提就是如果如她所說,如果她真的、真的很想成為一個職業的爵士樂手;那麼直接投入演奏,不由分說,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選項。
可是她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想要呢?還是只是一句話,叫做「我17歲想成為一個職業樂手!」
我想哦,你回想自己17歲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不是嗎?
可是隨著時間的演進、自我的沈澱,加上你又更加的認識你的狀態,你就會發現,有些選項是真的可以堅持一輩子;然而有些選項,可能只是一時興起。
所以回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很難說什麼樣的選項,那種所謂「正經的選項」,才叫做可以終其一生的,我也不這麼認為!
因為我發現有很多人,他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他選擇的是多數人認為「不正經」的選項,可是他卻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所以呢,回到心理學家跟經濟學家一樣的毛病,叫做邀請你思考~你到底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沒有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個世界給你任何資源、任何機會、任何選項都是白搭,不是嗎?
除了呢,你要釐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之外,我想可能在人生的過程當中,你也必須要培養「做決定的能力」。
就如同這一篇跟你分享,它其實裡面有很多關於「或然率」的思維。
我們常常在面對人生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是非黑即白的;我們是沒有灰階的,我們沒有弄清楚,其實這一切都是或然率、都是機率!
我怎麼樣在確定自己要的狀況底下,幫自己選擇那個可能性是最好的?這是需要學習的、這也值得你投資自己去學習。
所以你聽到這邊,如果你還沒有加入我的【過好人生學】的話,請你務必把握,我們最後$1099優惠價的機會。
這個優惠價呢,我們會在10月31號,晚上12點就終止了!之後就會漲價。投資自己是你的機會成本最低,但是可能報酬最好的一種決定。
歡迎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當然,也包含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再一次邀請你,把握最後優惠價的機會,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_szsCicd-M/hqdefault.jpg)
漲價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想要回答一個問題,叫做「我要怎麼樣讓自己變得快樂,而且這一份快樂能夠繼續持續下去?」;那麼今天的內容,你就千萬不要錯過!
我先談一個研究哦,這個研究呢,有兩位學者;一位叫做「肯農.薛爾頓」,而另外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柳波.莫斯基」。
那我們知道喔,柳波.莫斯基是研究「快樂」這個領域的權威,先前我也有分享過他的書籍。
他們研究發現喔,「快樂」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達到的,希望你聽到這邊,不要覺得太挫折,我們繼續聽下去!
他們的幾個實驗裡面,他們找來最近經過兩種生活變化的參與者,第一種變化稱為叫做「環境改變」。
指的是喔,整體環境出現比較重大的變化這一群人;比如說搬家啊、加薪啊、買新車啊…;這些叫做「環境改變」。
而第二群人叫做「刻意改變」。「刻意改變」指的是他們努力追求目標,或者是展開一些活動;比如說加入社團、培養新的嗜好,或者是投入不同的事業。
他們呢請這兩群參與者,去評估他們在這幾個禮拜裡面的「快樂程度」。結果一致顯示哦,這兩種參與者,雖然一剛開始的「快樂程度」都大幅提高;不管是「 環境改變」,還是「刻意改變」。
但是那些經歷「環境改變」的人,很快就會恢復到原本的快樂水準;而那些「刻意改變」的人呢,他們的快樂持續比較久!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產生了這樣的不同?這兩位學者他們認為喔,這是所謂的「享樂慣性」的現象;那當然也有別的說法,叫做「享樂適應」啦!
就是呢,我們的確可以從新的正面經驗,獲得很大的快樂;不過呢,我們也會很快的「適應」這樣的變化。
也就是說喔,你第一次吃到一個很棒的甜點,你會覺得實在是太美味了!然而這個甜點你吃第二次,還會覺得這麼美味嗎?第三次呢?
這在經濟學裡面,你也可以說是一種「邊際效應遞減」。我們的主觀感受上,是充滿的這種「邊際效應遞減」的。
所以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或者是你的新車、你的新家、你的新衣服,一旦你適應它之後,它在那第一次給你的那種快樂感、那種爽感,很快的就會消失無蹤!
而很可惜的一點喔,就是環境的改變,通常他們都會很快的產生享樂的慣性。不管是新房子、加薪,或者是新車。
帶給你那種最初的興奮感,雖然是很美好的,但是這種改變,很快的會成為你的日常生活。所以呢,最初的喜悅很快就會消失了!
而相反的「刻意改變」,通常可以讓你持續開心下去。因為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培養新嗜好,可能你剛開始還很陌生、還有一點挫折感呢!
但是隨著你越來越熟悉,請問你有沒有那種經驗,就是剛開始很「肉腳」;但是後來越來越熟悉之後,成就感越來越高,而快樂感是不是越來越高?
如果你參加一個組織、參加一個團隊,剛開始很陌生,還有一點手足無措;而後來是不是越來越如魚得水?
如果你展開一個計劃,在剛開始還有一種「兩眼一抹黑」的感覺;可是後來你就會漸漸的,看到自己的計劃開花結果。
而新事業是不是如此,交朋友也是這樣子啊!剛開始陌生,而你後來漸漸的發現這個一人的優點、這一個人能夠為你帶來的資源。
所以呢,不管是投入活動、展開計劃、投入新事業,或者是學習新的技巧;這些都會觸發我們的大腦,去長出那些新的連結。
因為新的經驗、因為新的能力、因為新的結果;而這些部分的刺激,就可以避免我們「享樂慣性」;而延長了我們主觀上,感受到快樂的時間。
所以呢,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快樂,而且一直快樂下去;你應該要選擇的是「刻意的改變」,而非「環境的改變」。
其實當我們在看待「環境改變」的時候,心中隱隱約約的,也是一種很被動的心態啊!
我們總希望很被動的,這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到你的生命裡。簡單來說,是不是有很多人每天想著發財的夢,而沒有真正去做那些,讓自己會發財的事情呢?
可是那些真正認真、努力,去做讓自己會有錢的事情的人;他是不是在努力嘗試,哪怕是嘗試錯誤的過程,他都見證了自己生命的前進跟改變?
然而所謂的「嘗試錯誤」、然而所謂的「突破舒適區」,這是一個自然的發生,還是一個必須要刻意的結果呢?我想你已經有了答案!
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快樂,我想快樂是一個「刻意」的結果;而如果你想要讓自己過好你的人生,「好人生」也是刻意的結果啊!
然而如果要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快樂,我想刻意的起始點,你可以先從學習開始。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的最後優惠期限,就在今天。
今天晚上過了12點,就沒有這個優惠價了!之後我們就會漲價。如果你已經參與了這一門課的學習,很鼓勵你用心的去實踐裡面給你的引導。
然後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其實給自己下一個決心,參與【過好人生學】,它就是你刻意改變的一個起始點。
希望你的加入,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的最後優惠期限的【過好人生學】。
我們所有的相關課程連結,在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你的加入;好人生是「刻意」的結果,學習是「刻意」的起始點。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Wx_9B6Q4/hqdefault.jpg)
漲價心理學 在 蔡英文才拋民生3指示「穩定物價」民間企業各種喊漲「狠打臉」 的八卦
這樣的政策,民間會以什麼樣的漲價方式來回應呢? 話說蛋價要不要先處理一下,還是主委先換人較實在? ... 還是我們與俄有仇,心理因素比日本高嗎? ... <看更多>
漲價心理學 在 你相信漲價是一種藝術?:心理學教會我們的九種漲價策略 的八卦
近日企業 漲價 已經變成一種必須面對的常態商品 漲價 沒有消費者會是心甘情願地接受這牽涉到公平知覺所以如何減低客戶覺得不公平的 心理 抗拒成為 漲價 是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