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撰寫國立編譯館版本 #認識臺灣 (社會篇)教科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林富士,因胰臟癌於昨日辭世,享壽 61 歲。
林富士教授出生於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紅色印象》、《孤魂與鬼雄的世界》、《漢代的巫者》、《小歷史:歷史的邊陲》、《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等書。
他在與《研之有物》的訪談中提到:「學校想要教給我們的知識,離我們的生命太遠了!」
報導中也寫到:
「對林富士而言,他的研究主題多是在追憶他的過去。他認為歷史學家該關心的事,不該有善惡美醜、異常日常之分。帝王將相跟平民百姓,都是過去事物的一部分,不需要選擇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
「他只是在不同的時間點,找到自己關心的部分歷史,並將之抽取出來連結自身的研究,因此這些看似冷門的研究主題,對他來說是很自然的。」
「出生在戒嚴時期,歷經改革開放,他發現雖然解嚴之後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主體是人民,但在歷史教科書上卻沒有「人民」的歷史。」
「當教科書教授的歷史,與經驗中的日常相去甚遠,並且學界對於這些研究帶有歧視感,不禁讓人思考:難道不屬於上流社會的生活習慣,就不是歷史的一環嗎?」
「在歷史的書寫上,必須要有人勾勒出人民的真實形象,而不是任由在上位者或都市菁英來定義他們的輪廓。」
林老師不只鑽研古代中國與當代臺灣宗教與醫療研究,也長期推動數位人文的技術,謝謝他對臺灣歷史學界的貢獻。
*延伸閱讀
- 為什麼專門研究小老百姓?中研院研究員林富士:你我的生活,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https://bit.ly/35N4Sks
*圖片來源:研之有物張語辰攝影、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老葉提供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湞陽峽》張九齡五言律詩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英德湞陽峽風景點位於千年民俗古鎮——廣東省英德市連江口鎮,2017年1月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作為粵北唯一入選廣東省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漢代 王 在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Facebook 八卦
「後宮甄嬛傳」是少數我會看兩次以上的連續劇。
其實我不太喜歡它的安排。
流水帳式的劇情、繁複的人物、不合理的劇情,以及反派退場時的力道不足等等。
但我還是看完了,甚至重看了兩三次。。
理由無他,就只因每次看過,我都會感到難過而已。
一樣的對白,一樣的風景,花也一樣盛開。
「歡愉會使人厭煩,但悲傷會令人不斷沉溺。」
-----
人的存在真的是造物主的失誤之作。
明明記得許多開心的事,卻仍逼自己想起傷心的往事。
明明能避免一切,卻往往以遺憾作為結局。
而人跟人之間的相遇更是難以言喻。
以相愛結合,相擁度日,相怨而別,相思而生。
一切就是如此不合理。
就如寫好的劇本般,它就這樣發生了。
「噢,你也在這裡嗎?」
----
後來發現,甄嬛跟張愛玲其實某部分挺像的。
不管是愛過、痛過,還是年老的悔過。
而張愛玲大概是人世間最懂「相遇」的女人了。
最明白人在相愛時有多愚蠢。
最明白人在相怨時有多痛苦。
最明白人在相思時有多寂寞。
但同時,也是對「相遇」最無法自拔的人。
彷彿是詛咒,彷彿是絕症,人類對悲劇的嚮往是天生的。
而最美的花天生會在最冷的季節盛開。
甄嬛入宮時,看著梅花,嬌豔映著雙眼的期盼。
甄嬛出宮時,看著梅花,殘破的心隨著花瓣凋零。
但在凌雲峰跟果郡王相遇時,花又盛開了。
「人生若只是初見,我願與你在夢中相逢。」
但記憶是不可靠的,所以人們習慣以牽掛去記得某人。
而虧欠是最常見,也最笨的手段。
「歲月靜好,但合歡花卻落了。」
當甄嬛親手毒死果郡王時,花落了。
而遠方枝上的相思花,悄悄盛開。
----
比起決定命運,決定自己才是世間第一難事。
「做自己的主人」一直是一個假議題。
因為人生更多時候是「身不由己」。
而悲歡離合無非是「情非得已」。
七情六慾,像枷鎖般束縛我們。
但我們仍翩然起舞,任憑鐐銬叮噹作響。
縱然生命是如此可笑。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人世間的冷暖,不過戲一場,戲散了,人也就散了。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甚麼是牽掛,就是用最笨的方式記得彼此。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當你付出一切後,再失去什麼,似乎也不是太重要了。
張愛玲在十里洋場的五光十色中,駐足觀賞一隅的夜色。
而甄嬛,便在富麗堂皇的皇宮裡,守著一生的回憶跟寂寞。
----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是漢代才女卓文君流淚寫下的詩句,也是《甄嬛傳》中我記得最深的一句。
白首不分離,在悲歡離合下,似乎變得極為可笑。
但在夜裡,仍有人會為了這句笑話哭泣。
正因諾言難以遵守,所以才值得用一生兌現。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也許回首身上的斑斑傷痕。
才是生而為人的唯一樂趣吧。
----
「學妹,想不想看我袍上的跳蚤啊?」
「可是敏鎬,跳蚤都比你帥耶。」
漢代 王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八卦
所以啊,中國的朋友,在跟你們跟印度停戰以前,還是不要隨便跟人家聊象棋才好。依照你們的邏輯,這一題印度人最大唷。
昨天轉了一則拿象棋當梗的,今天就看到有中國人嗆說「台獨不要用中國人發明的象棋」。
呃,我小時候還滿愛下象棋的,還真的稍微查過。象棋目前可考的起源,是印度的「恰圖蘭卡」。後來傳到波斯,變形成「波斯象棋」,波斯象棋一般認為直接影響了中國象棋。中國人喜歡講漢代韓信發明象棋,但並無任何可靠的考古證據。(補個波斯象棋的圖,圖片來自維基)
我小時候聽過韓信的版本,就覺得很奇怪,韓信那個時代見過大象嗎?有用大象當作戰爭武器嗎?有些人會說那個「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又說「象」、「相」這兩個棋子是宰相的意思,我都半信半疑。
但如果對照印度和波斯的棋子,「恰圖蘭卡」就有王、士、象、馬、車、兵;而「波斯象棋」也有王、士、象、車、馬、兵。有沒有很眼熟?在波斯象棋裡,「士」的波斯語才是「宰相」,而「象」的波斯語就是大象。我覺得波斯版本的合理多了,宰相待在宮內,只能斜走保衛;相對來說,戰象才可以在外面晃來晃去。
其實從地理上看來也很合理。印度、波斯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央,從這裡發明的遊戲,往東西兩方擴散。到了東亞演變出中國象棋、日本將棋、泰國象棋;到了歐洲則演變出西洋棋。
所以啊,中國的朋友,在你們跟印度停戰以前,還是不要隨便跟人家聊象棋才好。依照你們的邏輯,這一題印度人最大唷。
漢代 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湞陽峽》張九齡五言律詩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英德湞陽峽風景點位於千年民俗古鎮——廣東省英德市連江口鎮,2017年1月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作為粵北唯一入選廣東省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的景點,湞陽峽風景點人文歷史旅遊資源豐富,自然山水優美:從秦漢的南越文明、唐宋的黃金水道到近現代的城市交通,底蘊深厚。地塊範圍內歷史遺跡衆多,有南越王萬人城、洭浦關、兵器庫、屯田司、江口咀曹主娘娘廟、纖道、纖石、荔枝古棧道、湞陽峽古碼頭粵漢鐵路等。湞陽峽兩岸奇峰聳立,峭壁險峻,水勢洶湧,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犯要地。漢代趙佗在南越稱王后就于湞陽峽下遊不遠的江口咀築萬人城,屯兵扼險,阻止漢兵南下。宋代在江峽西岸修築棧道。湞陽峽以其“秀、奇、險、幻”而聞名,江峽沿岸還有九道灣、盲仔石、犀牛石、將軍石等景觀,唐代名相張九齡、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寫有贊美湞陽峽的詩。湞陽峽雖然無長江三峽“兩岸青山相對出”的險要,卻勝在山清水碧,滿眼都是翠綠愜意。鬱鬱蔥蔥、峻美奇險、曲折回環構成“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的人間美景。江水清澈,青山倒映的秀麗景色,行船於如畫煙雨北江中,兩岸青山雲霧繚繞,仿佛置身於人間仙境,4000餘畝的內湖群山環抱,三江環繞,原生態的青山綠水、名峽美景,一段北江原始森林醉氧畫卷就此展開。
漢代 王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趙佗(約西元前240年-西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西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的謀劃;並當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 囑咐他“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趙佗洞悉廣州防禦要領,為了防止北方戰亂南延,加強對嶺南的控制,嚴封五嶺的四關——橫浦關、誆浦關、陽山關、湟溪關;斷絕4條新道——江西入廣東南雄一路,湖南入廣東連州一路,湖南入廣西賀縣一路和湖南入廣西靜江一路;構築了捍衛番禺的三道防線:樂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線,英德一清遠防線,石門要塞防線。北兵要逾五嶺攻南越,不破這三道防線,是到不了番禺的。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成為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西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執政期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下基石。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築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館展絲縷玉衣為西漢時期文物。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而成。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又是從未見於文獻和考古發現的新品種,其上衣採用對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出土時玉片散落在地,經三年時間完成修復。外形與人體形狀基本一樣,分頭套、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部分。為便於穿著,各部分分別製作。其中頭套,手套和鞋的玉片均在片角鑽孔,以絲線連綴;其餘玉片用麻布襯裏,每塊玉片表面用窄絲帶作交叉粘貼,然後再用寬絲帶沿玉片的邊緣作縱橫粘連。由於整件玉片皆以絲帶綴連,故稱之為“絲縷玉衣”。
漢代 王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評價
歷史文物陳列館隸屬於中研院史語所,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展出的文物不僅具備了歷史文化脈絡與考古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說明了史語所所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考古歷史的發展演進歷程,近年來更利用數位典藏技術來保存文物和促進世界知識交流,這些都是與一般歷史博物館不同之處。
展示主軸以史語所研究成果為主,規劃出不同的主題:2樓的「歷史空間」展出居延漢簡、珍藏圖書、內閣大庫檔案、中國西南民族、豐碑拓片、臺灣史料等文物。1樓的空間試圖營造出進入地下墓室的情境,展出早期的重要考古發掘成果,依序為龍山文化、殷商、西周與東周。
古埃及法老王長眠的金字塔和古中國商王大墓有何不同?「鹿方鼎」的長相為何?漢代的軍備檢查報告書怎麼寫?金榜題名的「金榜」又是什麼模樣?前往「歷史文物陳列館」可以滿足各種好奇之心,可以欣賞到中國珍貴的歷史文物,更重要的是「歷史」不再是教科書裡生硬無趣的教條。
#台北景點 #歷史文物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歷史文物陳列館官網
http://museum.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區圖
http://museum.sinica.edu.tw/visiting_location.php?action=download&id=15
「Jordan到處走」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漢代 王 在 漢朝叛臣投奔匈奴王「一招」讓漢軍屍橫遍野【陳啟鵬顛覆歷史 ... 的八卦
(00:00)漢朝叛臣投奔匈奴 王 「一招」讓漢軍屍橫遍野(04:53)成吉思汗啟動病毒核彈神秘怪病奪2500萬人命(11:44)詭譎醫生頭戴鳥嘴行醫史上最早的防護服 ... ... <看更多>
漢代 王 在 中岳中天崇聖帝。”(《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東岳君諱區更生 的八卦
Chinese Painting. 五嶽五帝像:五嶽崇拜起於漢代,唐代封王,宋代封帝 ... ... <看更多>
漢代 王 在 王接(漢朝)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竟寧元年,漢元帝駕崩,由劉驁即位為帝,是為漢成帝,尊母親王政君為皇太后。當時以太后兄長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後來又同日封王譚為平阿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