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瘋追歷史劇 笑稱與皇帝一起過年】
2019/02/03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3日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被封為國會活字典,朝野攻防頻出招,引經據典堪稱一絕,他說,可能與偏好歷史有關,每年都跟歷代皇帝一起過年,很享受穿越古今追劇或看書的時刻。
走進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不論會議室、辦公室牆上、櫃子內,都擺滿各式各樣的書籍、錄影帶、雜誌,友人形容柯建銘「嗜書如命,借錢可以,借書不行,贈書例外」,只要他覺得不錯書籍或劇集,都會跟時事、政局結合,推薦記者們閱讀,譬如電視劇瑯琊榜、少帥。
他說,「過年都跟皇帝在過年」,歷史宮廷劇如三國、雍正王朝、大秦帝國之崛起、大明王朝等等,他都會利用每一年春節期間把宮廷劇看過一遍,有意義的對白,就用手抄起來。
老家在新竹古厝,他說,過年期間除了朋友們拜年外,他都在老家古厝中看書、看歷史劇,空曠的老家都沒有人,只有自己一人在古厝的院子裡,茶花開、牡丹香等,景象瀰漫著濃濃寒冬味,加上此起彼落的鞭炮聲,看起歷史劇或書來,特別有感受,這也是他很享受的時刻。
他說,從小就養成閱讀習慣,對歷史書籍、偉人傳記等特別有興趣,即便立法院忙碌之餘,也會抽空到書店看看有哪些暢銷書籍或新書,涉獵範圍很廣包括兩岸、科技、財經、歷史、建築、勵志、藝術、裝潢等領域,雜誌也是一個月看好幾十本,藉此了解整個社會脈動。
他引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表示,他從小對知識的追求與保持閱讀習慣,不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療癒。
前總統馬英九被控洩密罪一案獲判無罪,柯建銘引用《論語‧為政篇》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引發關注。柯建銘是少數政治人物信手捻來、引經據典談政治事,他說,這與那個年代從小要背誦唐詩三百首、成語故事、古文觀止等有關,詩詞與歷史是相互結合。
「假如不是小時候生病,要讀醫學院,可能會讀歷史系或哲學系」柯建銘說,政治搞這麼久,反而不會去看有關政治方面的書,政治是實踐,但邏輯訓練很重要,政治人物要有歷史感、人文主義與人道思維。
不僅熱愛歷史劇,外國偉人傳記他也愛不釋手,他以講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事蹟的「最黑暗的時刻」一劇為例說,拒絕與希特勒和談的邱吉爾,面臨困境如何化險為夷,在最黑暗的時刻帶領英軍走向勝利,稱讚邱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人物,這部影片到現在,他看起來最有感覺。
「我們這一代的政治人物小時候都在看偉人傳記,現在的年輕人有些瘋狂追劇、網路上酸言酸語」柯建銘說,兩者孕育的土地、土壤非常不一樣、時代背景也不一樣,歷經戒嚴威權、國共內戰走向民主,以前讀大學都在看禁書如當代、美麗島等雜誌,投入反對運動、對抗國民黨,一路走來對歷史有深刻的看法,因此,國會辦公室位於不義遺址上,時時提醒自己推動轉型正義任務的重要性。
會讓柯建銘愛不釋手、重複翻閱的書籍,柯建銘說,《曾國藩家書》本名《曾文正公家書》曾國藩以天下為己任,人們常說「為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他都會經常翻閱,對知識的追求有無止盡的渴望,像海綿一樣吸收。
柯建銘說,可能從小就當班長,對於維持團體和諧、領導統御的能力培養,從小就在生命裡播種,長大後,棄醫從政,對於國會議事、朝野政治攻防等領域都有更細緻的研究。
他說,早期當立委就是挑戰國民黨,對於國民黨的提案一定要拿出對案,2000年民進黨執政,他擔任執政黨黨團總召角色改變,必須要對執政黨的政策與提出法案內容很清楚,民進黨內有人形容柯建銘是國會的「活字典」,所有方案都在他腦中。
在國會從法案、朝野攻防、政局研判等等,柯建銘說,他一路跟著台灣政治脈動成長,很多事情都親身經歷,感受深刻,但面對危局、變局、困局要怎麼因應、正確判斷,他認為跟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有關,因此看資料的速度很快、可以迅速掌握重點,也鼓勵民眾養成閱讀好習慣。(編輯:蘇龍麒)1080203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2030065.aspx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ERNEST案內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學習做YouTube的地方:http://goo.gl/zNT6Ck 黑豹第一日上映我已經睇咗兩次,今次想用一個角度嚟貫穿今次嘅影評-就係「對比」。未講點解係對比之前我想大家睇黑豹唔係當佢係一部英雄電影去睇,而係用點解黑豹會係MCU十週年嘅頭炮電影去睇。雖然同以往嘅英雄電影一樣,劇情上都有一個公...
滿清歷代皇帝 在 柯建銘 Facebook 八卦
【柯建銘瘋追歷史劇 笑稱與皇帝一起過年】
2019/02/03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3日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被封為國會活字典,朝野攻防頻出招,引經據典堪稱一絕,他說,可能與偏好歷史有關,每年都跟歷代皇帝一起過年,很享受穿越古今追劇或看書的時刻。
走進柯建銘國會辦公室,不論會議室、辦公室牆上、櫃子內,都擺滿各式各樣的書籍、錄影帶、雜誌,友人形容柯建銘「嗜書如命,借錢可以,借書不行,贈書例外」,只要他覺得不錯書籍或劇集,都會跟時事、政局結合,推薦記者們閱讀,譬如電視劇瑯琊榜、少帥。
他說,「過年都跟皇帝在過年」,歷史宮廷劇如三國、雍正王朝、大秦帝國之崛起、大明王朝等等,他都會利用每一年春節期間把宮廷劇看過一遍,有意義的對白,就用手抄起來。
老家在新竹古厝,他說,過年期間除了朋友們拜年外,他都在老家古厝中看書、看歷史劇,空曠的老家都沒有人,只有自己一人在古厝的院子裡,茶花開、牡丹香等,景象瀰漫著濃濃寒冬味,加上此起彼落的鞭炮聲,看起歷史劇或書來,特別有感受,這也是他很享受的時刻。
他說,從小就養成閱讀習慣,對歷史書籍、偉人傳記等特別有興趣,即便立法院忙碌之餘,也會抽空到書店看看有哪些暢銷書籍或新書,涉獵範圍很廣包括兩岸、科技、財經、歷史、建築、勵志、藝術、裝潢等領域,雜誌也是一個月看好幾十本,藉此了解整個社會脈動。
他引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表示,他從小對知識的追求與保持閱讀習慣,不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療癒。
前總統馬英九被控洩密罪一案獲判無罪,柯建銘引用《論語‧為政篇》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引發關注。柯建銘是少數政治人物信手捻來、引經據典談政治事,他說,這與那個年代從小要背誦唐詩三百首、成語故事、古文觀止等有關,詩詞與歷史是相互結合。
「假如不是小時候生病,要讀醫學院,可能會讀歷史系或哲學系」柯建銘說,政治搞這麼久,反而不會去看有關政治方面的書,政治是實踐,但邏輯訓練很重要,政治人物要有歷史感、人文主義與人道思維。
不僅熱愛歷史劇,外國偉人傳記他也愛不釋手,他以講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事蹟的「最黑暗的時刻」一劇為例說,拒絕與希特勒和談的邱吉爾,面臨困境如何化險為夷,在最黑暗的時刻帶領英軍走向勝利,稱讚邱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人物,這部影片到現在,他看起來最有感覺。
「我們這一代的政治人物小時候都在看偉人傳記,現在的年輕人有些瘋狂追劇、網路上酸言酸語」柯建銘說,兩者孕育的土地、土壤非常不一樣、時代背景也不一樣,歷經戒嚴威權、國共內戰走向民主,以前讀大學都在看禁書如當代、美麗島等雜誌,投入反對運動、對抗國民黨,一路走來對歷史有深刻的看法,因此,國會辦公室位於不義遺址上,時時提醒自己推動轉型正義任務的重要性。
會讓柯建銘愛不釋手、重複翻閱的書籍,柯建銘說,《曾國藩家書》本名《曾文正公家書》曾國藩以天下為己任,人們常說「為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他都會經常翻閱,對知識的追求有無止盡的渴望,像海綿一樣吸收。
柯建銘說,可能從小就當班長,對於維持團體和諧、領導統御的能力培養,從小就在生命裡播種,長大後,棄醫從政,對於國會議事、朝野政治攻防等領域都有更細緻的研究。
他說,早期當立委就是挑戰國民黨,對於國民黨的提案一定要拿出對案,2000年民進黨執政,他擔任執政黨黨團總召角色改變,必須要對執政黨的政策與提出法案內容很清楚,民進黨內有人形容柯建銘是國會的「活字典」,所有方案都在他腦中。
在國會從法案、朝野攻防、政局研判等等,柯建銘說,他一路跟著台灣政治脈動成長,很多事情都親身經歷,感受深刻,但面對危局、變局、困局要怎麼因應、正確判斷,他認為跟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有關,因此看資料的速度很快、可以迅速掌握重點,也鼓勵民眾養成閱讀好習慣。(編輯:蘇龍麒)1080203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2030065.aspx
滿清歷代皇帝 在 許信良 Facebook 八卦
川普現象與川普政治
# 很早,我就想好好談川普。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耽擱下來。農曆年前,戴季全先生來作專訪,我覺得不吐不快。現在,我把季全整理的訪問稿重新改寫,為的是能更完整表達我對川普現象和川普政治的看法。#
自古以來,絕大多數時候的政治都是菁英政治;也就是說,由菁英掌握權力,行使統治,而平民則不管基於什麼原因,安於接受統治。
最早的統治菁英,就是世襲貴族。在中國,一直到公元前二0七年秦帝國崩解,世襲貴族的統治才告結束。劉邦以一個完完全全的平民身份,建立了漢帝國。這個史實,即使在最有歷史眼光的史學家司馬遷看來,也是不可思議,因而讚嘆不已。
秦帝國建立了龐大的官僚體制。一直到清代,兩千多年的歷代中國帝國都繼承了這種統治體制。所以,世襲貴族以後的中國政治菁英,就是龐大官僚體制的成員。我們可以稱之為專業政治菁英。
即使是現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也是菁英政治,而不是平民政治。英國國會下院的名稱叫做「平民院」。議員雖然出身平民,雖然定期由平民選舉,但是,他們所懷抱的價值意識,是菁英的,而不是一般平民的。也就是說,他們所想的和一般平民不一樣。
台灣的民主政治當然也一樣!
在歷史上,只有極少數時候,平民才會不接受菁英統治,才會自動自發起來造反。平民造反一定是因為忍無可忍,一定是強烈希望改變。所以,平民一旦造反,一定是代誌大條,一定是地動天搖。
劉邦當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平民造反的結果。
川普當選總統,其實也是平民造反的結果。
川普現象,就是平民造反的現象。
在登上政治權力的頂峰之前,川普和劉邦都是百分之百的政治素人,都沒有任何政治經歷和政治經驗。如果沒有平民造反的政治大環境,他們絕不可能「一步登天」!而他們能最終收穫平民造反的成果,也因為他們的平民背景,使他們比其他競爭者更能夠瞭解平民忍無可忍並強烈希望改變的是什麼。
把川普送上總統寶座的,是美國白人平民的造反。最能說明這個現象的,是川普在共和黨初選過程中,一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敗了包括四位現任聯邦參議員、三位現任州長以及一位布希家族成員在內的十多位強勁對手。
川普在初選總共贏得了一千四百多萬張選票。第二高票的克魯茲參議員得了七百八十多萬張。原先最被看好的前佛羅里達州長小布希很早就因為選情低迷而棄選。他總共只得了二十八萬多張選票。
共和黨基本上是白人政黨,會在初選出來投票的,更絕大多數是白人。以反華府政治權貴作為競選主題的川普,儘管許多共和黨知名領袖公開反對他,卻越選越旺。白人平民蜂湧出來,其中有許許多多是過去不投票以及支持民主黨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傳統民主黨的大本營,川普反而贏得更多。
在民主黨擁有絕對優勢的東西海岸各州,川普都以壓倒性的票數擊敗他的初選對手。在東海岸的紐約州,他獲得59%的選票;在紐澤西州,他獲得80%的選票。在西海岸的加州和華盛頓州,他的得票都是75%。
在初選的全國得票總數,他比2012年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隆尼多了接近四百萬。在大選,根據一項研究,有百方之十的歐巴馬2012年支持者,倒戈支持川普。這是六百多萬票!合理的推測,絕大多數是白人平民。
白人平民的造反,幫川普在大選不僅鞏固了共和黨南方堡壘,更幾乎席捲整個中西部。以白人藍領工人組成的大工會,過去一直是柯林頓家族的鐵衛部隊,也在這次大選潰散。
白人平民忍無可忍的,是長期失業,是走向沒落,是外來移民。川普激情的保護主義和族群主義論述,像是在白人平民的怒火上潑灑汽油。於是,一場讓世人目眩神迷的二十一世紀平民造反,就在當代羅馬帝國的歷史舞台轟轟烈烈上演。
川普的競選主張,簡單說,就是反對美國政治菁英支持的由美國創建和主導的當前全球政經秩序,要把美國帶回回不去的過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積極推動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這個體制加上以後逐漸發展的以多邊協議為核心的全球管理機制,就形成了當前的全球政經秩序。美國作為這個秩序的推動者和守護者,是美國對人類文明所作的偉大貢獻。美國當然付出重大犧牲,但也獲得重大利益。
美國所獲得的最大利益,就是享有印鈔票購買全球商品的特權。而美國所付出的犧牲,就是川普贏得廣大迴響的民怨:工廠外移、工人失業、大量外來移民、以及不公平的共同防衛負擔。
全球自由市場帶給全人類更大的財富和更多的工作:這是毫無疑問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財富最後還是成為華爾街透過操控全球金融產業所獲得的盈利。全球自由市場也讓相對落後國家生產的廉價產品充斥美國消費市場,讓美國能夠維持超過半個世紀的穩定物價。現在,在紐約第五大道的梅西百貨公司,可以買到遠比台北的大百貨公司便宜的名牌衣物;在第五大道的著名餐廳,也可以吃到比台北的高級餐廳便宜得多的中餐和晚餐。
所以,即使對白人平民來說,川普傳播的也只是懷舊情懷,而不是未來福音。因為他所提出的具體政策,其實都不可能解決他所指出的具體問題。
越來越強而有力的全球市場機制,加上越來越機器人化的工業生產程序,只會讓先進工業國家的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保護主義並不足以讓出走的工廠搬回來。即使搬回來,也不會創造太多就業機會。何況,如果各國競相採取保護主義,這將是一場難以想像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大災難。
話雖如此,我們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會發生這種大災難!
當前的全球政經秩序,正是過去七十年許許多多曾經認真反思這種大災難的全球政經菁英的集體智慧和心力的結晶。它絕不脆弱!即使富強如美國,權勢如川普,也絕不可能把它打破!川普不領導,美國不領導,自然會有其他領袖和其他國家起而代之。習近平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的談話,正表達了這種遠見和抱負!
執政的川普,明顯有意把他的競選訴求落實成為國家政策,但是,能走多遠,是個大問號。
美國的民主政治,畢竟是非常成熟的菁英體制。制衡總統的,除了憲法上的立法權和司法權以及事實上的政黨、媒體和民意,還有行政權內部的行政菁英。
川普對回教七國的移民禁令,在被法院封殺之前,就有千名現職外交官員透過內部管道聯名上書勸諫。比文官系統更大的行政制衡還會來自川普自己任命的強勢內閣。國務卿提勒森是石油鉅子,財政部長努欽是華爾街大亨,國防部長馬提斯和國安顧問麥瑪斯特則是傑出的將領和戰略家:他們都是美國社會的頂尖菁英,不是川普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跟班和隨從。他們都不可能反對美國的菁英政治體制,也都不可能支持美國從現在的全球領導地位退卻。
全球化產生的問題,只能以更大的全球化解決。全球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問題在消費,不在生產。打擊相對落後國家的生產力,只會削弱這些國家的購買力,當然對全球經濟不利;即使對美國,也只是損人不利己。
各國政府現在應該做的,是依據本身的經濟情勢,盡力提振消費。就美國而言,就是實施像西歐和北歐一樣的完整的社會福利。
歐洲的社會福利保障每一個人,包括失業者,都可以過有尊嚴的生活,而不只是生存底線的生活。這其實就是保障每一個人可以有一定水準的消費能力。由社會福利形成的內需經濟,是歐洲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美國的平均國民所得,遠遠高過所有歐洲大國,沒有任何理由歐洲能,而美國不能。美國所以不能的原因,正是桑德斯參議員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所指出的,「百分之一的高所得者擁有的財富,相當於其他百分之九十九人口所有的總和。」
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的平民造反必定無休無止!
同樣道理,美國的移民問題也不可能只靠美國政府的單邊作為有效處理。
如果沒有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美國的墨西哥非法移民,一定比現在多得多。
如果沒有墨西哥政府的積極配合,美墨邊界長城只會是作用有限的脆弱防線。
只有更強而有力的全球治理以及更廣泛更緊密的全球合作,才能根本解決困擾美國和歐洲的移民和難民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終止源源不絕製造難民的中東和非洲的長年戰亂。
也只有更強而有力的全球治理以及更廣泛更緊密的全球合作,才能根本解決威脅全球的恐怖主義、毒品氾濫、以及貧富不均等等問題。
只要美國不放棄領導,只要美國不走回單邊主義,當前的全球政經秩序就有機會強化到足以掃除橫亙在它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
當前的全球生產正逐步接近恩格斯當年所預見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人人都可以不需工作,因為工作都由機器代做;人人都可以各取所需,因為物資豐富到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應該成為創造全人類共同幸福的條件,而不應成為導致全人類互相傷害的禍源。
在這個階段最後到達之前,全球生產過剩是必然的,產業先進國家的高失業率也是必然的。解決之道,不是走回各自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而是走向完全開放的全球自由市場。
長期以來,悲觀主義一直主導經濟思想。三百年前,人們認為糧食增產是算術級數,而人口成長是幾何級數;所以,人類最終不能免於飢饉。五十年前,人們認為石油會在五十年內用盡。既然天然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無限生產,當然也就不可能無限消費。
人類的經驗已經證明這種悲觀想法是不足為憑的。石油越用越多,但也越產越越多,而且新的備用能源早已蓄勢待發。糧食增產也可不受耕地面積和自然天候的限制。至於礦物,更滿宇宙都是。
既然知道天然資源不是那麼有限,今天的人類沒有理由不能共同勇敢奔向「高生產高消費」的未來美好世界。
美國現有的財富,足以讓失業者不需工作還享有相當水準的消費。當前的美國需要的,不是重新啟動舊有的生產機器,而是開始啟動全新的分配機制。
菁英政治體制內的平民造反,註定充滿矛盾。川普政治正是如此!在當今的世界,美國優先和美國領導是互相矛盾的;大幅度減稅加上大幅度支出的財政政策,也和對前朝政府大幅度增高國債的嚴厲指責互相矛盾。
因為矛盾,所以難測。川普是不可測的,未來四年的美國也是不可測的,但是,奔向未來美好世界的全球洪流卻可以確定是擋不住的。川普就像是飛落在這道洪流中央的天外隕石,勢必激起洶湧險峻的千層巨浪!
滿清歷代皇帝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評價
我學習做YouTube的地方:http://goo.gl/zNT6Ck
黑豹第一日上映我已經睇咗兩次,今次想用一個角度嚟貫穿今次嘅影評-就係「對比」。未講點解係對比之前我想大家睇黑豹唔係當佢係一部英雄電影去睇,而係用點解黑豹會係MCU十週年嘅頭炮電影去睇。雖然同以往嘅英雄電影一樣,劇情上都有一個公式,但無論喺鏡頭、畫面、對白、角色等等都有一定程度嘅象徵意義喺入面,而我會用「對比」呢個角度去探討呢種種方面嘅象徵意義。
(劇透)
先講講電影比我嘅感覺,一套兩個鐘多啲嘅電影節奏拿揑相當之唔錯,對白有一定嘅深度去建構每個角色嘅性格,唔同場面嘅對白交代到唔同嘅背景關係,例如一開頭T’Challa返到Wakanda同媽媽阿妹嘅對白會感受到佢地嘅溫馨,華生飾演嘅CIA人員審問偷汎合金嘅KLAUE個陣可以知道KLAUE走私Vibranium嘅背景啦,同埋會知道外面嘅人係真係對Wakanda一無所知。順帶一提,KLAUE就喺Age of Ultron到已經係走私Vibranium,佢隻手就係比Ultron斬斷。除咗對白拍攝手法都充分呈現到Wakanda係一個點嘅國度,首先會有好多wide shot比觀眾睇到成個Wakanda嘅picture,另外我好鐘意好多「一take過」嘅鏡頭令到個空間感好強,呢種類型嘅鏡頭會令觀眾更加容易遊覽一個好大嘅空間,例如舉行儀式個陣女侍衛團用長矛打地嘅震動落水再出返天空wide shot去瀑布、賭場入面嘅打鬥由上面嘅Okoye一take影落下面嘅Nakia再cut去T’Challa打到上樓上同KLAUE對持射爆咗個錢箱,仲有華生喺實驗室起身,令幾個shot都係我個人最鐘意。
言歸正傳,我地開始入「對比」呢個角度。
十年前後的對比
十年前,MCU第一部電影IRONMAN,已經同樣地都係英雄起始電影。其實我自己會覺得MARVEL STUDIO係特燈揀黑豹做十週年頭炮嚟同IRONMAN做一個對比。首先,英雄嘅特徵其實係幾相似:超有錢、有高科技support、同樣地都係用盔甲嘅英雄。其次,故事劇情都係圍繞住英雄性格嘅改變。我會認為MARVEL STUDIO想透過用同樣都係英雄起始電影,呢十年佢地有幾大改變。而講述T’Challa作為一個國王點樣蛻變嘅故事正正可以象徵住呢一點。
Tony Stark同T’Challa嘅分別係咩呢?十年前MARVEL喺破產嘅情況底下問銀行借錢搞MCU,但個陣如果佢地失敗就會失去差不多全部角色嘅電影版權(我會推薦超粒方出嘅邁向無限之戰IRONMAN篇比大家睇)。作為第一部MCU作品,IRONMAN講嘅係一個風流自大嘅天才點樣改變,喺個陣嘅Tony Stark你唔會搵到成熟嘅感覺,就好似IRONMAN電影本身,係一個各方面都能力有限嘅新嘗試,我認為IRONMAN嘅成功會喺因為本身英雄選角得啱同副甲好型呢D因素,因為我本身覺得睇英雄電影呢件事就係大概知道劇情係點,入去只係會集中睇D動作場面同英雄點型法身上;而經歷十年嘅黑豹,由T’Challa性格已經話到比大家知佢本身已經夠成熟成為一個國王,故事就係話比大家知佢要點樣去成為一個獨當一面嘅國王,亦同Marvel一樣,MCU已經喺一個成熟發展嘅階段,以十週年頭炮嘅黑豹話比大家知,一部英雄電影係可以建構出Marvel獨當一面嘅深度。
所以我會認為故事藉著用「對比」呢個角度話比觀眾知黑豹比起十年前已經係一個有故事兼且成熟嘅英雄,所以電影入面都會有好多「轉變」帶出對比感。
先講主角T’Challa嘅轉變
T’Challa喺電影嘅形象由一開始已經係好冷靜沈穩,無論喺開頭同Bako嘅挑戰儀式最後叫Bako投降話啲族人需要佢再去到中段佢同華生嘅交談show到佢嘅外交能力。但有一樣嘢佢需要改變就係Wakanda過於傳統嘅思想,而佢點先可以察覺到呢樣嘢再改變呢?其實電影一開頭已經舖咗路。一開頭喺飛船嘅時候Okoye叫T’Challa見到佢個ex Nakia嘅時候唔好嚇親,佢就話 I never freeze 佢從來都唔會嚇親,但佢一見到Nakia就真係比佢嚇親,喺果個時候嘅Nakia係一個扮難民嘅間諜,呢一個嚇親可以係一個唔知道外邊世界苦難嘅國王見到呢啲苦難而被嚇親,電影中Nakia可以代表住兩樣嘢:1. 一粒改變Wakanda傳統嘅嘅種子 2. 相對代表住國民嘅離心。所以喺電影開頭已經喺T’Challa同Nakia嘅相遇,T’Challa潛意識已經被落下種子要改變Wakanda,亦呼應T’Challa想成為一個好國王嘅心。咁點解佢嘅轉變就一定係變好先,電影亦都透過好多場景比較呈現:
(一) 同先王嘅對比
T’Challa同爸爸喺祖先平原對話,從兩次對話嘅比較可以見到先王T’Chaka都有呈現一種只為國家著想只為國家做事嘅感覺。第一次個仔同佢講話仲未ready,佢就反問返個仔「你唔係已經準備咗做國王好耐喇咩?」,個仔就話係未ready無咗佢。第一次對話已經表現到先王對於國家以外甚至親情都擺喺後嘅感覺,比起先王T’Challa更加有自己嘅情感,之後佢爸爸就話It’s hard for a good guy to be a king,就正正講緊先王認為T’Challa重感情係一個好人,但咁樣好難做到一國之君,相反不理一切只跟隨制度去做就更簡單。連埋第二次嘅對話嘅比較,比起重親情嘅T’Challa,佢可以不理親情殺咗細佬掉低個侄,所以第二次對話最後T’Challa指摘爸爸係錯嘅時候已經不再迷惘,象徵當下已經用自己嘅見解打破Wakanda嘅傳統思想。喺畫面上我地都可以留意到第一次對話背景係黑夜,可以象徵當時T’Challa當時仲有迷惘;而第二次對話以清晨做背景,象徵T’Challa嘅醒覺。
除咗呢兩幕嘅對白仲有喺Zuri同T’Challa講完佢老豆嘅黑歷史之後話「We must maintain the lie」,下一幕就係T’Challa同Nakia講出呢個秘密。呢一幕嘅剪接好快話比觀眾知佢係唔會接受先代一成不變而造成嘅惡果,再將呢個秘密話比一個象徵改變嘅女伴知。仲有一幕就係當T’Challa問Baku借兵嘅時候佢話佢唔代表歷代皇帝,呢句說話表面係打動Baku,亦代表佢係打破歷代傳統開始統一緊Wakanda。
(二) 國王嘅對比
電影用Killmonger呢位皇帝同T’Challa比較,顯得T’Challa嘅轉變更具意義。佢嘅堂兄弟係一個充滿仇恨嘅皇帝同樣地想打破Wakanda傳統制度,Killmonger非常激進獨裁。雖然都係一個Wakanda人,黑人問題令佢喺外界充滿仇恨,眼中只有仇恨會令一個人失去理智;相比之下,同樣面對殺父之仇嘅T’Challa喺美國隊長內戰最後理解事情真相化解仇恨,但電影表現嘅Killmonger連真相都無理解到最後帶著仇恨死亡,因為最後當T’Challa想救佢嘅時候,Killmonger都係睇成一種要救返佢囚禁佢嘅仇恨而選擇離開。反映著即使要破舊立新都好,太過激進都係會物極必反,過於保守又會太過無情帶嚟惡果,凡事都要有個平衡立新得嚟都要保護到國家。電影中亦有用武器同裝備去象徵呢件事,兩次嘅挑戰儀式T’Challa都用咗攻守兼備嘅武器,表現除咗進取嘅態度亦有沈住氣嘅防守意識,相反Killmonger用嘅全攻形亦反映佢激進嘅態度;另外喺黑豹嘅suit upgrade個陣T’Challa同阿妹講原本套甲係”The idea by not being noticed”,所以佢揀咗紫色嘅甲,而Killmonger係用比較顯眼嘅金色,都有表達T’Challa沈實嘅一面,同埋如果紫色代表心型藥草的話,我會覺得係即使佢要改變制度都好,尊重而且保留傳統嘅美德都好重要。
其實講到呢度,黑豹對於主角T’Challa嘅背景、感情建構同埋同其他人物嘅關係已經落咗唔少功夫。跟著我地再可以睇下電影點樣表達點解跳出傳統思想咁重要。
有句對白印象好深刻,當Nakia叫Okoye一齊逃走個陣,Okoye話雖然佢好想跟佢哋走,因為要「效忠國家」所以佢唔走,呢度又一個例子表現盲從令人甚至放棄感情都唔敢違抗制度,作為對比嘅Nakia聽到Okoye叫佢「效忠國家」佢嘅回應就係佢會「拯救國家」save the country。先王T’Chaka講過佢掉低個侄係因為「He chose Wakanda」又係一個例子表現盲從令人無情,所以有自己思想嘅T’Challa當時話佢老豆係錯準備去執佢D蘇州屎個陣,都已經講緊盲從傳統令人無情甚至後患無窮,要有自己嘅思想先可以改變國家,獨當一面。 呢個思想係咪都講緊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唔再好似傳統英雄電影咁,以十年第一炮嘅黑豹去表達MCU可以破舊立新地塑造一套獨當一面嘅英雄電影。順帶一提當Killmonger燒哂D心形藥草下一幕係一個鏡頭調轉嘅畫面影住佢行去坐上王位,燒草表達緊消毀傳統,連接畫面調轉暗示成個國家會被呢個行為顛覆同埋表達Wakanda政權已經被佢推翻。
最後電影以兩個首尾呼應嘅對比去令黑豹完滿。
第一係喺開頭嘅挑戰儀式T’Challa大叫佢係”Son of T’Chaka”之後一鼓作氣勝咗場比賽,到最後mid-credit scene嘅conference再以”Son of T’Chaka”介紹自己,以同一句對白但兩個不同場面首尾表達T’Challa已經由憤概轉變成熟。第二就係,十年前後嘅首尾呼應,十年前嘅IRONMAN最後Tony Stark係記招同世人宣布自己係IRON-MAN,有一種逞英雄嘅感覺;十年後以一個特徵相似嘅英雄黑豹,同樣地要顯示比世人知Wakanda有能力幫助出面嘅世界,十年轉變,黑豹係代表成個國家,而且最後嘅鏡頭同樣地都係影住佢地嘅笑容T’Challa嘅笑係充滿自信而Tony Stark當時嘅笑係有猶豫係入面㗎,所以透過呢一個十年嘅首尾呼應,Marvel係同大家講:MCU已經唔係代表住英雄電影咁簡單,而係不再猶豫、自信地話你知係代表住一個世界。
最後送返啲彩蛋比大家
1.當阿妹Shuri見到哥哥對鞋嘅時候大叫”What are thoooose!?”,係一個外國嘅vine joke嚟,大家可以上網search下。
2.當華生送入Shuri個Lab嘅時候佢話 ”Another broken white guy?” 即係話之前都有一個白人送過入嚟,就係講緊End-credit scene嘅Bucky喇。
3.反派Killmonger出生地Oakland其實係導演Ryan Coogler嘅出生地同埋係一個1966年成立都係叫Black Panther嘅政治團體嘅成立地,仲係喺Marvel出咗黑豹呢個角色幾星期後成立。
4.飾演T’Challa爸爸同佢爸爸後生時候嘅演員係兩父子嚟:Atandwa Kani, John Kani
電影有起碼3個位係向漫畫致敬
-同犀牛打鬥
-被扔落瀑布
-黑豹裝嘅金色頸鍊
相關影片:
看黑豹必知的漫畫知識
https://youtu.be/IY9Y0559IG0
《黑豹》Black Panther 香港版製作特輯 - 彩蛋!
https://youtu.be/_fnPV4i_Zx8
【影評+片尾畫面】黑豹|彩蛋
https://youtu.be/tebkAeKCcAE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Ernest Docrazy
Ernest Docrazy社交平台:
Ernest Docrazy channel:
https://www.facebook.com/DuoCRAZYTokyo/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_7FAscX_ck/hqdefault.jpg)
滿清歷代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西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陸賈來廣州向南越王趙佗勸降,陸賈就在今天的西場駐紮,開始經營這一名勝。他在駐地附近,沿溪灣經營種植荔枝,開闢蓮塘,這便是荔枝灣的由來。屈大均《廣東新語》:“陸賈初至南越,築城於番禺西滸以待佗,名曰陸賈城,其遺址在西郊十裡,地名西場。”“予之生,實在其地。所居前對龜峰,後枕花田,白鵝潭吞吐其西,白雲山盤旋其東,園曰茂林,有荔枝灣、花塢、藕塘之饒,蓋陸賈之所經營也。”其後經過2000多年人工與天工的巧妙結合,成為廣州著名的景區。
由於灣內河湧縱橫,主要溪流兩岸,種滿荔枝樹,多池塘、菜畦,便有了著名的特產“泮塘五秀”——蓮藕、菱角、茭白(即筊筍)、荸薺(俗稱馬蹄)、茨菇。每當盛夏,紅荔白荷,交相輝映,香隨風送,沁人心脾。因此歷代多有大官钜賈在此興建園林。在唐代,建有著名的“荔園”。黃佛頤《廣州城坊志》引譚宗浚說:當年唐荔園建在“半塘(今作泮塘)之墨硯洲上”。南漢建了皇家園林“昌華苑”,變成南漢王劉氏王朝的禦花園,後人稱“劉王花塢”。其所經營的宮苑,範圍很廣,西起荔枝灣,北至流花橋,其中還有芳華園和顯德園等,其中心花園(花塢)就在荔枝灣。今泮溪酒家對面的雲津閣畔,曾有“古之花塢”的石牌坊。荔熟時,皇帝便在花塢裡大擺禦宴與後宮享樂,飲酒啖荔,名曰“紅雲宴”。阮元《廣東通志》引黃佐說:“昌華苑,一名顯德園,亦偽劉故址也,在荔枝灣。”
宋滅南漢,昌華苑宮殿被焚毀殆盡,但西園地區(今泮塘、荔枝灣一帶)並沒有變成一片廢墟,在整個宋代,荔枝灣仍然是風景區。元代,荔枝灣作為“禦果園”,除遍種荔枝外,還栽種裡木樹(檸檬樹)800多株。屈大均《廣東新語》:“元時,於廣州荔枝灣作禦果園,栽種裡木樹,大小八百株,以作渴水。吳萊詩:廣州園官進渴水,天風下熟宜檬子,百花釀作甘露漿,南園烹成赤龍髓。”就是說裡木樹成熟後榨汁煎糖,製成舍裡別(蒙古語,即解渴水)進貢,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鐵穆耳喜愛。
至明代,荔枝灣不但千樹荔紅,白荷玉立,五秀飄香,更由於水系不斷拓展,昔日橫亙蜿蜒的小溪小河已成縱橫交錯的河湧網脈,河湧直通往白鵝潭江面,漁民們白天出河捕魚,晚上回灣停泊。水鄉澤國的風情更為荔枝灣增添另一番景致。“荔灣漁唱”成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
清代至民國抗戰前,荔枝灣達到了最鼎盛高峰。無論是荔枝種類、覆蓋面積,都達到了歷代之最;另一方面,荔枝灣人氣之旺也達到極致,文人騷客對酒當歌、吟詩作畫,富賈钜賈則在此圈地,建起了一座座別墅。“卓轉清溪宛若耶,樓船掩映樹周遮。一灣荷葉碧于水,兩岸荔枝紅似花。”八橋畫舫,楊柳輕拂,碧波蕩漾,輕舟飄泛。夏至蟬聲如潮,叢叢荔枝含丹怒放。唐荔園為清代道光初年丘熙在西關構築的一處著名的園林,它與後來建起的海山仙館、小田園、景蘇園合稱為清代西關“四大名園”。稍後,還有葉氏小田園、停讕堂水榭,以後從海山仙館的舊址上新建的園林,先後有彭光湛的彭園和陳花邨的荔香園,附近又有黃氏的“小畫舫齋”等名園別墅。
陳濟棠主粵時期,荔枝灣甚為繁盛。原有的荔枝灣的灣流很長,民初以後,遊荔枝灣的遊客,都是在多寶橋下(即今之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右側)雇艇“遊河”,畫舫、舢板都集中這裡接客。遊荔枝灣的畫舫,都是劃到江面去,這附近有西郊、海角紅樓兩個泳場,江面有酒菜艇,有販賣海蝦、海鮮的小艇,還出租唱機唱片、叫賣香煙、糖果餅食的,有賣唱的,有賣荔枝和生果的。都集中在這大段的江面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OlH-8K-deM/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iVpB1Bov0ofNo7DuxHcxHmh4oWA)
滿清歷代皇帝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評價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八集,周朝開啟的天下觀(下)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有人認為,元清非中國。正如同「英國殖民印度,難道英國會成為印度的朝代嗎?」那麼我們要問,英國在印度統治時期會承認自己繼承印度阿育王以降的歷史傳統嗎?
昨天談到,中原因為使用漢字、有文化及經濟優勢,吸引周邊部族捲進中國。
因此,周邊部族逐鹿中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以漢字為主體的文化世界,就是周朝開啟、傳承至今的天命觀與天下觀,獲得中國的正統,才能算掌握權力的正當性,因此元朝和清朝,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皇帝」。
1271年,忽必烈頒布〈建國號詔〉,明確承認「大元」繼承了三皇五帝、秦漢隋唐歷代中華帝王的正統,對外如〈奉書日本國王〉〈詔諭禃送使通好日本〉都自稱中國。明朝承認繼承元朝、將元皇帝祭祀於歷代帝王廟中,並修《元史》。清朝同樣表明自己繼承三皇五帝,修建帝王廟,康熙對外稱中國,雍正〈大義覺迷錄〉,乾隆則說「中華統緒,絕不斷線」。元清兩朝持續用漢文、開科舉、尊孔朱,文明並未從此斷裂。不僅元清,就連遼國都認為自己是中原之正統,溯源「元清非中國」的學說從何而出,是政治目的。日本在二戰前提出「滿蒙非中國」、「元清非中國」,只是為侵略中國東北提出的理論基處。現今出此論者,多是抱著抹黑跟噁心中國的目的。
我們現在了解的「國家」,其實是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才逐漸確定的體制,有主權、政府、人民及領土等四要素。然而,西方這套觀念無法解釋中國千年以來的變遷,領土不是外擴,而是漩渦般地吸納捲入。為什麼不同的種族都願意爭相加入,最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錢穆大師在《民族與文化》中提到,古代中國,劃分民族的標準並非血統,而是文化。只要大家擁有同一種文化,那就是同一個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所到之處,都可稱為「天下」。對於完成大一統而言,民族的先天血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陶冶養成的文化。這與余光中所言不謀而合。「中國或者中華文化是一個奇大無比的圓,圓周無處可尋,圓心無所不在,這個半徑是什麽,半徑就是中文。」
中國自古便是一個文化、文明型的國家。而這一切的起源,便是周人建立天下體系。讓任何人都願意加入,並且持續擴大這個體系。而一家好的企業,也必定是開放的、共享的、協作的、多贏的。加入我的體系,你的收益會大於成本。蘋果、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都打造了自己的體系。所有人都能將自己的產品放到APP STORE,生產者與消費者越來越多人加入,更鞏固蘋果的地位。亞馬遜開放其他商家都能使用AWS雲服務,並讓商家使用自己的物流系統、上架到自己的網站,用戶可選擇的商品和服務越多,亞馬遜的會員就越值錢、亞馬遜又能獲得更多的客戶。騰訊放棄早期併吞的策略,而是投資、佔股,反而讓騰訊更加成長。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全球買、全球賣,認為平台的目標就是盡力幫助所有的商家。
開放,不會自我消滅,而會換種方式,昇華永存。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你覺得中國傳統對於「國家」的定義與現在西方的定義有何不同?天朝体系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可能有哪些啟發或應用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X722AU08O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IteWN8UVC_u3bFFwa5lB937trwg)
滿清歷代皇帝 在 清朝歷代皇帝照片、清朝皇帝、滿清十二皇帝在PTT/mobile01 ... 的八卦
在清朝歷代皇帝照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031405也提到我的房東是越南皇室後代!許燦煌收藏「聖旨」、「奏摺」過程大公開作者許燦煌口述廖雲章訪問 ... ... <看更多>
滿清歷代皇帝 在 清朝歷代皇帝照片、清朝皇帝、滿清十二皇帝在PTT/mobile01 ... 的八卦
在清朝歷代皇帝照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031405也提到我的房東是越南皇室後代!許燦煌收藏「聖旨」、「奏摺」過程大公開作者許燦煌口述廖雲章訪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