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也不做 ◎#簡妙如
如果我可以
專心熬一整晚的夜
什麼也不做
只靜靜地待著
也許就能聽見
月光灑在枕頭上的聲音
挑一個多雲有風的下午
赤腳在小鎮上穿梭
除了遊走以外
什麼也不做
這樣就不用擔心
來不及探訪
我每一位親愛的朋友
如果有人
點亮街上所有路燈
我便可以
什麼也不做
停留在山腰的步道上
想像城市中有哪些身影
又將移動往何處
當大雨落下的時候
我會攜著一把傘
等在滴滴答答的屋簷下
什麼也不做
猜想
你經過時或許會發現
我也正好在這
--
◎作者簡介
簡妙如,1996年生,微光詩社社員。得過第三十二屆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獎新詩組推薦獎。來自純樸的小鎮,個性開朗,笑點奇特,怕辣嗜甜不敢喝牛奶,處女座的執著發作起來就像得了強迫症。喜歡戲劇喜歡小說喜歡詩,特別喜歡溫柔的情詩,覺得如果有人願意為另一個人寫一首詩,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
美術設計:陳品婕
攝影來源:陳品婕
--
◎微光詩社陳品婕賞析
整首詩以一個輕鬆的步調行進,依序從夜晚的凌晨時分,到下午、傍晚點燈直到一場大雨來到。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述每一個場景的狀態,而「什麼也不做」在每一段重複出現,看似瀟灑、不在乎,但其實在什麼也不做的情形下,什麼也都做了,靜靜地熬了一整夜、赤腳遊走在小鎮上、探訪朋友、想像身影的移動等等,前面的鋪陳不外乎是凸顯最後一段,在大雨時等在屋簷下,想和那個「你」來場意外的巧遇,但其實自己已經在心中重複演練了好幾次,卻裝作「什麼也不做」的姿態。這樣有點偶然的劇情,看似很偶像劇,卻讓人感覺整首詩散發甜甜的味道。或許在某場雨天,我也能什麼都不做,巧遇心裡最想遇到的那個你,那時候我是否也能讓你對我說一句「你怎麼也在這裡?」
--
◎淡江大學微光詩社介紹
微光現代詩社創立2011年,在創社社長的帶領下,今年邁入第六個年頭,這五年來微光經歷了一直有著不同的風格和創新,從第一屆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社刊,第二屆首度舉辦「明信片詩展」,跳脫了刊物,走向了自製的文創,第三屆舉辦了大型的詩展「詩季」,在淡江大學的黑天鵝展示廳舉行,這也是微光第一場大型展示廳的展覽,在第四屆辦了第一屆「微光詩歌節」為期三個月的詩歌節,其中包含展覽、詩行動等活動,除了在淡江大學舉辦外,也擴展到校外,結合淡水的重建街,以及捷運快閃活動。第五屆嘗試了各種跨領域的結合,像是舞蹈、藝術、音樂等結合詩歌,讓現代詩的重新展現不同的面貌,並發行了正式出版的詩集《光合作用》。
已經走了五年的微光,每一年都嘗試不同的創新,也因為不同社長的帶領,展現微光各種特色和樣貌,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微光又將會給大家怎麼樣的樣貌呢?敬請期待!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9/20160928.html
淡水小鎮劇情 在 陳妍安 Facebook 八卦
今天看到有人提到《類戲劇》這名詞,坦白說很久以前,就覺得非常好笑。這種說法只是顯示出這些人對戲劇的不理解,這種戲劇水準之差,看得出國內對於戲劇知識素養的不足,以及嚴重缺乏相關戲劇概念的教育。
到底是誰取了個《類戲劇》這種爛名詞?
戲就是戲,哪有什麼《類戲劇》?《類戲劇》是什麼?是指類似戲劇的戲劇產物嗎?什麼叫做類似戲劇的戲劇??那它不就是戲嗎?為什麼還叫類戲劇??不懂!
在舞台劇的專業表演中,就有類似這種旁白式的劇本表現方式。台上會有個說書人角色,ㄧ邊說著部份短短劇情故事的過程,讓演員ㄧ邊照著說書人說的內容來表演,漸漸轉換場景,然後到了某個重要情節時,說書人暗場退場,舞台燈光亮起時,直接轉景為有對話的角色表演⋯這是編劇編寫故事、劇本的不同型式表現手法之一!!
在國外,這種戲劇呈現是很常見很一般的表現手法,即使在國外電影中,也會有類似這樣寫法的劇本創作,這樣的表演表現方式演出。
國內知名的果陀劇團,曾數次演出不同版本的《淡水小鎮》,就是改編國外知名作家王爾德的舞台劇劇本《小鎮故事》,這個世界聞名的舞台劇劇本就是用這種旁白式的戲劇型式來說故事的。國外的相關類型戲劇呈現,早就行之有年,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戲啊,就是戲劇的表現手法,就是戲!!沒有這種叫做類戲劇的戲!
所以當有人提出《類戲劇》這種奇怪名詞時,只覺得很可笑。說真的,會說出這種話的人,只是更突顯你自己對戲劇的無知跟荒謬。
對我而言,戲劇、戲劇表演都是神聖不可輕蔑的。。戲劇可以用各種類型來表達,那是創作力的展現。因為多元,才會有寫實劇、喜劇、荒謬劇、悲劇等等的不同類型的故事。因為多元才會有各種超乎想像的表現手法來呈現戲劇!!
所以明明就是戲,明明就是編劇用各種不同手法來呈現的劇本內容,偏偏被冠上個四不像的名詞《類戲劇》,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只因爲在劇情裡穿插幾句口述旁白,就不是戲?是類似戲劇的不是戲的戲??這是什麼東東?什麼奇怪邏輯??
那可不可以告訴我,
你到底看到了什麼??
你沒看到劇情嗎?
沒看到演員表演嗎?
沒看到整個故事嗎?
如果你都看到了,
那請問這不是戲?什麼才叫做戲?
那為什麼還要叫做什麼《類戲劇》? ?
請問是類類類類⋯類什麼東西啊??
如果硬要說接近類戲劇這名詞,那就更應該是放在有角色扮演的記錄片,這種非正式戲劇的記錄片說故事型式,會更適合吧。
有時候可以好好思考,好好動動腦嗎?不要再一直當個無知的可憐人還不自知,還自以爲很懂很自豪。
另外,請搞清楚:本人不是什麼類戲劇演員,別再用這種無知的話來貶低我的戲劇專業。演員就是演員,拿到什麼劇本,什麼角色就把戲把角色演好,分什麼出身,不無聊嗎?要真論出身,那就請記得,我是專業的劇場演員出身!!
就是因為你搞不清楚,所以說個明白,讓你清楚點。
不管是什麼樣的劇本來到我的手中,舞台劇、八點檔戲、大愛的戲、公視的戲、偶像劇、戲說台灣、第一劇場等,甚至學生作品,廣告⋯等,不管演什麼角色,什麼類型的戲,對我而言,都是完整的角色,都是完整的戲。
沒有哪種戲比較高級、比較高竿。
偶像劇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八點檔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大愛戲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還是你認知的任何戲比你以為的類戲劇高級??
沒有!
對演員來說,
戲劇就是戲劇,
只有不同類型的戲,
沒有哪個戲有比哪個戲高級?
差別在於~精緻跟粗糙、
用心以及不用心製作、
製作成本高低,還有幕前幕後團隊的能力程度優劣之分而已。
要來評戲的等級??
其實最該評的才是演員的演技!!
演員的演技!演員的演技!!
演偶像劇出身,技不如人,比較高等嗎?
演八點檔出身,技不如人,比較高等嗎?
演各種不同戲種的戲出身,技不如人,比較高等嗎?
然後,硬要去分戲劇的高低等?這是什麼邏輯??我真的不懂!
看到《一個演員的誕生》、看到《我就是演員》這種完全探討表演、探討演員演技的專業節目,真是覺得感嘆萬分,十分讚賞。(且不論私下是否有製造其他節目效果的原素,至少從播出的內容看來,算嚴謹中肯。反觀國內?沒有一個是探討專業表演、戲劇的節目,有的只是插科打諢的娛樂性節目,難怪不把專業當專業來尊重,這就是演藝圈一直不進步的地方。)
這些談專業表演、演技的節目請來的都是有內涵有文化有實力的大導演來賓、邀請演技派的演員、還有指導參賽者的表演導師群們,也都是演技實力了得的箇中翹楚,他們說出來關於對演技評比的話是很中肯客觀的,重點是夠專業。就算只看節目光聽這些專業人士的建議都覺得獲益良多!
你對某個領域,專業不專業,懂不懂,一開口說話、評比,就會讓此領域的專業人才,知道你說的東西對不對、懂不懂、是不是專業。所以當你真的什麼都不懂,還要說出你以爲很懂的東西,振振有詞,那不是很厲害,是很蠢,透露自己的無知,是很蠢,懂嗎?
不懂沒關係,去瞭解就好,誰不是從不懂到接觸到理解到研究到實踐到透徹,而成為專家。
回頭來說我的表演累積~
我都努力認真完全投入情感去演好我的角色人物。很感恩這些戲劇表演的經歷,每演一個戲劇作品,都是在磨練我的演技。
我從不隨隨便便演我手上的任何一齣戲,每個戲、每個角色,我都會認真去思考,該怎麼演?就算只是演個路人角色,幾句台詞角色、或旁邊當沒台詞,甚至鏡頭帶不到我,只是個站在主人旁的ㄚ嬛角色,我都很認真去看待這些角色,更別說那些重要的主要角色了!
如果我今天的表演有進步了,那是因為我把每個戲都當作磨練演技的機會,把握住任何可以表演的機會,因為唯有實際經驗才能累積表演能力,當然前提是你要肯用功,下功夫!
我的表演有優點,有缺點。我還有很多努力空間,還有很多要成長的空間,因為這樣,我非常感謝任何不同型式的戲劇表演,讓我能多方嘗試拓展、增長我的表演能力。
所以這些曾經有過的表演經歷很重要,那是演技的累積。不是一句隨隨便便類戲劇演員出身,這種愚蠢低層次的話來抹煞我的專業。
我是一個演員,是個專業的演員。
你若不喜歡我的表演,或我這個演員,對我來說沒有影響,因為我不會因爲你的喜好,而停止我對演技提昇的追求。若你喜歡我的表演、我這演員,我由衷感謝支持,希望未來能有更好的作品回饋你們對我的肯定跟喜愛。
請尊重我的職業,別再拿你的無知來輕蔑貶低我的表演跟我的專業。要不然,這不是表示你很懂,而只是更突顯你的無知跟低戲劇水準!
謝謝
陳妍安
#尊重表演藝術
#尊重爲戲劇付出的所有專業演員
歡迎自由分享
淡水小鎮劇情 在 Take蔡侑勳 Facebook 八卦
晚上跑去看了,果陀大戲"淡水小鎮"也和幼芳老師見面,好的舞台劇情緒是會跟著劇情走的~~曹啟泰哥的臨場反應更是為整場加分不少~~推薦~~
淡水小鎮劇情 在 [精華片段]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各版本精華回顧 - YouTube 的八卦

25周年特別紀念《 淡水小鎮 》重磅再現1989年《 淡水小鎮 》富有生命力的演出走過無數個年頭時光推進,張雨生、蔡琴、陶大偉相繼演譯. ... <看更多>
淡水小鎮劇情 在 [心得] 《淡水小鎮》2014 - 看板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我是為了友輝老師去看《淡水小鎮》。
對淡水,我實在沒什麼特殊感情,這學期剛好帶學生認識這個劇本,春天裡和他們一起看
完內斂卻細膩精緻的《安平小鎮》以後,某日在高鐵小冊上看到果陀的宣傳、看見了友輝
老師的名字,立馬決定要去看戲,也想順便比較兩個不同版本。
相較於透著一絲哀傷、一絲人世無常的《安平小鎮》,果陀2014版的《淡水小鎮》,似乎
很強調「圓滿」、「人就是應該兩個一起做伴」這樣的概念,戲裡醫師娘不止一次這樣跟
飾演陳醫師的友輝老師這樣說,卻讓我開始疏離,覺得自己被排擠在某個圈圈之外。
接下來曹啟泰先生要大家閉上眼睛回想第一次愛情來的時候,我卻什麼都想不起來,到底
什麼算第一次?第一次有喜歡的人?第一次和別人交往/約會?第一次真的去愛和被愛?我什
麼都想不起來;還有他詮釋的賣冰趙伯伯實在太over了,對我來說有點難笑,以前不懂蔡
柏的好,看完曹先生對同一個角色的詮釋,我懂了。
另外,下半場有些地方節奏很怪,奇怪的停頓、空拍,觀眾都覺得演員忘詞,譬如陳少威
對艾茉莉的告白、譬如艾茉莉突然停下來等著陳少威牽上她的手,有那麼幾秒都空在那兒
,空的很怪。
首演在北京的版本,有意無意的放入一些「兩岸情」,這些直接搬回台灣上演,都讓我更
無法融入劇情,我還是忍不住會把《安平小鎮》丁伯伯被問到:「如果明天就能馬上回大
陸」那時的尷尬窘迫和衝突拿出來對比,在果陀的版本裡,這部份的情感衝突就沒那麼明
顯的處理,只是透過一個老兵王伯伯酒後吐真話,透過老兵的心情把中國捧得高高,台灣
代表在這部份就只是個陪笑臉的里長、一個挨了悶棍兒也不吭聲的和事佬。
不過《淡水小鎮》也不是全盤皆輸,第三幕的處理方式,果陀版的我就比較能理解一點,
其實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女主角對重回人世以後遇到的情形很不能接受,當已經死去的艾茉
莉想去擁抱住過去時光裡的父母卻什麼都抱不住,我就比較懂了-只有當下才是真的-雖
然這只是我的想法,我猜劇作家想表達的是人世間沒什麼好留戀。
雖然第三幕我還是很無法參透其中的奧妙或者說認同劇作家的觀點,只是看完這個版本以
後我就問問自己,如果,如果真的還剩下沒多久生命就結束,自己最想做什麼?其實第一
幕、第二幕那樣平凡的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穩定而溫暖的羈絆和情愛讓我也好想知道,那
到底是什麼感覺。
而不管是哪個版本,劇作家在第三幕的台詞說了一堆大道理,說了人是怎麼浪費生命,不
過這樣不行嗎?也許這樣才有趣,不然我們就跟劇本裡已經亡故、淡淡的看著人間的死者
一樣,不是嗎?為什麼生的時候不能去享受生命的裡的各項美好和錯誤、圓滿與不足?為什
麼一定要完美、零缺點?為什麼我們不能承認面對這就是生命的本色,然後好好的去享受
這樣崎嶇、時好時壞的旅程?
還是凡人的我,看完《淡水小鎮》後就更想念《安平小鎮》,散場回家後趕快衝到夜市買
碗豆花讓我重溫一點安平的美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4.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02841091.A.B5D.html
... <看更多>